年鉴学科综述 06 刘军: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关系,包括信任、互助、合作等社会关系。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社会网络对于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社会网络又构成了社会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
社会资本理论源于经济学,但其重要性逐渐被社会学家所认识和探索。
社会资本理论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科学在研究社会关系上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社会学研究在向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领域有所拓展。
社会资本理论探索的是社会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社会网络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领域,社会网络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在政治领域,社会网络可以推动政策制定和施行,提高政治参与度和公民意识;在社会领域,社会网络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互助意识,缓解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社会资本理论的背景下,社会网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社会网络的概念包括了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交流和互动方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
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特征对于社会资本的产生、维持和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在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通常是指关系密切、交流频繁、信任度较高的关系,比如朋友、家人、同事等,这些关系通常较为稳定,可以提供较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而弱关系则指关系不太密切、交流不太频繁、信任度较低的关系,比如熟人、邻居、远房亲戚等,这些关系通常比较松散,但是可以拓展个体的社会网络和资源获取渠道。
社会网络的结构也包括了核心节点、边缘节点、密度和距离等一系列概念。
核心节点通常是指在社会网络中拥有大量强关系和与其他核心节点相连的个体,这些核心节点通常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和影响力;边缘节点则相反,通常是指在社会网络中拥有较少的强关系和相对孤立的个体。
密度是指社会网络中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用来描述社会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联系频率和信任度。
距离则是指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地理距离、社会距离、心理距离等因素,对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是社会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而社会资本则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学中的应用。
一、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在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进行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
这些关系可以是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社会网络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多种多样,既有亲密的关系,也有疏远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
不同类型的关系对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都有不同的影响。
2. 密度: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密度反映了个体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
密度高的社会网络意味着个体之间的联系频繁,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更加便利。
而密度低的社会网络则可能导致信息孤立和资源匮乏。
3. 强弱关系: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通常是指亲属和密友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亲密度和信任度。
而弱关系则是指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亲密度较低,但对于信息传递和资源获取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特点社会资本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它包括了个体的社会关系、信任、互惠关系等。
社会资本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维度性: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信任关系、互惠关系等。
这些不同维度的资本对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都有不同的影响。
2. 可转化性: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个体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通过社会关系和信任,个体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提升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3. 累积性:社会资本具有累积性的特点。
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建立的关系和信任可以不断积累,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分析讲义
第五讲
整体网研究的内容
一、整体网的分类 个体网关注的是“自我”,整体网关注的是整体网络的结构,在二者之间还 存在一种中间网络,可视为局域网。如果把这些网络结合在一起,并且根据 不同的标准,那么“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根据“规模”来划分,有二方组、初级群体、2-步局域网等依此类推。 2)根据“行动者”类别进行分类,有人际关系网、组织关系网、城市网、村 落网和国际关系网等多种类型。我们主要探讨1-模关系整体网研究的内容。 3)根据行动者间的关系内涵来分,有各种类型。如,就国际关系的具体内容 来分,有国际贸易网、国际政治关系网等;就企业关系网来说,有财务同盟 网、战略联盟网等,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有情感关系网、咨询关系网、情报 关系网和信任关系网等;另外,“隶属关系网”也可看成是整体网。 目前,整体网研究特别是1-模网络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近三十多年在统计 方法上有重要突破。这些研究加深了对整体网络结构的认识。
第五讲
整体网研究的内容
二、整体网络的构成和规模 1.整体网的构成 在整体网中,也要研究网络成员的构成,研究方法类似于对个体网络构成 的研究。如: 我们可以分析在整体网络中的每个行动者的个体网络成员由哪 些行动者构成,研究方法完全等同于个体网络成员构成的研究。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某种关系来分析另外一类整体网络的构成。例 如,在研究“公司内部成员之间的建议关系网”的时候,研究者可以根据自 己感兴趣的项目对网络的“构成”进行分析。如果根据“上下级关系”来分 类,可以分析在“建议关系网”中,存在多少“同级别职员之间的建议关系 ”,“不同级别职员之间的建议关系”等。实际上,这种分析类似于在“二 方组”研究中所分析的那样,研究整个网络是由多少个“互惠对”、“不对 称对”和“虚无对”构成的。我们也可以研究三方组的16个同构类在整个网 络中有哪些表现,这也是对整体网络构成的研究。实际上,关于整体网的各 种结构的研究都属于“网络构成研究”的范畴,我们将在本节第五部分加以 介绍。显然,这种研究就完全不同于个体网的构成研究。
高层管理团队内部社会资本_团队冲突和决策效果的关系_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框架
的回报经常是彼 此增强的,因此,这两种研究范式之间 并 非 对 立和 竞 争 的, 而是 相 互 补充 的。[58,60,61] 因 此, 对
境研究,在 此 基础上拓展社会资本理论、高阶理论与冲 于同一 个研究对象,可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选择不同的分
突理论,并为中国企 业高管团队内部 社会资本的建 构提 析层次和视角。
资本是 嵌 入体制化、持 续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实际或 成 员行为的融合作用,有利于成 员维持和交 换团队既有
潜 在 的 资源 集 合。 后 继 研 究 者从各自的 研 究 视 角出发, 资源以实现集体目标 , 是一种集体层次的社会资本。
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理论观点,具体可归纳为 结 构主 义和 功能主义两大阵营。结 构主义观点以 B u r t、[51] L i n 等 [52] 边燕 杰等 [36] 为代表,认为社会资本就是社会网络,是“网
等不同分析层 次。 个体( 外部) 社会资本的研 究关注在 用,提高决策的质量。此外,内部社会资本还可通过信任、
开放的网络中,个人如何接近和运用优势位置(如桥梁、 规范和共同愿景等 促使团队成 员确保目标一致的集体 行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09, Vol. 12, No. 6, pp 42-5 0
* 本文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072 5 0 0 5)、国家自然 响团队 成 员的 行为 ;而风俗、 习惯、 道德、 伦理等文化
科学基金项目(70 872 017)资助
引言
团队冲 突与决 策 效 果的关 系是高层管 理 团队行为 动
情境特征亦会 影响团队成 员的态度、价值 观和信仰,以 及 对冲 突的知觉与处 理。[29,30] 转型 经济 时期, 中国企 业 面 临 着 规 则 不完 善, 资 源为 政 府所 控 制的 制 度 情 境 [31] 和关 系取 向 [32] 的 文化情 境, 政 府、 企 业 及 其 高管人 员
社会支持网理论综述
社会支持网理论综述作者:蒋涛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1期摘要:文章通过对社会支持网理论的起源发展状况的介绍,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综述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63-02“社会网络”一词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R-布朗提出。
此后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采纳了他的观点,开始对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关系、互动,用“网”的隐喻来说明、解析。
无数的观念支流相互融和贯通形成了当代的社会网络理论,在这当中我们不得不提及三个主要的传统。
一是具有强烈社会心理学方向的小群体分析。
他们注重小集体内人际关系的研究并创造发展了图表途径等技术手段;代表人物:Moreno、Lewin等人。
二是以哈佛学者为代表的派系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代表人物:Mayo、Warner等人。
三是曼切斯特的人类学家在部落和小山村进行的社区联系的结构的研究;代表人物:Barnes,Batt等。
这些传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不断引入现代数学模型,在哈佛大学完成了最后的突破,形成了现代社会网络理论,代表人物White、Granovetter等。
从70年代,社会网络分析已经正式成为一门社会学的学科分支,成立了国际性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会(INSANA),并出版了专门的杂志(Social Networks)。
(Scott 2000)社会网络是一组人或群体形成的一组独特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传递物质,信息,观念,情感等资源的纽带。
社会网络注重的是这些联系,而不是单个单位的属性。
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社会网络分析实现了个体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通过点(个体,群体),关系,内容(资源)的研究,主要是关系的研究实现了点与内容的结合。
克服了个体与整体分离,宏观与微观分离的研究。
研究内容广泛,最早的社会网分析主要用于小群体的人际关系研究。
现在的研究范围已经非常广泛,涉及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等。
社会网络分析
1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发展态势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趋势。
网络分析也是一个特殊的理论,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网络分析更会成为研究社交网的一个工具,这包括一系列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技术。
理清好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有助于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理论不同于社会网络理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社会网络分析是有时是非常复杂的,它不是紧凑,它的横向伸展宽度大,纵向分支多,所以各学者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研究主题,方法,和研究的结论。
2社会网络分析概述2.1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来解决与网络相关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法。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演员和他们的关系的集合。
社会网络分析是分析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一个人、组织或国家。
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是分析演员之间的关系和网络的整体结构,包括点,线,密度、心率、心率、小,位置和角度。
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从传统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是不同的。
研究的焦点是演员之间的关系数据。
基于统计理论,我们可以使用定量研究来帮助我们分析,定量研究是需要数据之间相互独立的,运用函授,对数据进行分析。
而针对于演员的概念,他不是我们日常所提到的演员,这里的演员描述的是有实际意义的、有动机和行为的人。
这里的研究倾向于夸大主观能动性的演员,和很容易出现在社会化趋势的演员。
因为个人是嵌入在个人的社会结构中的,而社会行动不仅存在社会结构中,但也由个人特征的影响所决定,为了避免和低程度的社会问题,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社会当中最好的方法。
2.2社会网络理论在美国社会的研究中,社会网络研究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三所大学派之一。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所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社会网络理论属于中间层次理论所倡导的默顿,社会网络理论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从引入其他学科理论来说,包括了来自数学、图论,从心理和社会科学学科平衡理论和代理理论来说;社会网络理论的起源可以分为异质性理论和结构作用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蔡宁;吴结兵;,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58-65
产业集群中组织间关系的类型和性质是理解产业集群现象的重要基础。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集群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密集性质及其功能机制发现:(1)受到连接多样性、连接偏好和集群生命周期的影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密集性呈不均匀分布,使得集群网络呈现出密集和稀疏相结合的结构特征;(2)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同时使网络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而稀疏网络具
在这里(/~hanneman/nettext/index.html)大家可以看到有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完整的英文版内容。
Hanneman, Robert A. and Mark Riddle. 2005.Introduction to soci,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 published in digital format/~hanneman/)
5. Using matrices to represent social relations
6. Working with network data
7. Connection
8. Embedding
9. Ego networks
10. Centrality and power
11. Cliques and sub-groups
负荷性的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受到职务、科研协作网络、学习咨询网络、友谊关系网络等变量的正向影响,而受到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
[12]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合作机制: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
吉国秀;王伟光;,中国科技论坛,2006,03,95-99
第十章 社会网络分析
密度=2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2.3 密度(有向图)
在有向图中,有向图所能包含的最大连线数 恰恰等于它所包含的总对数,即n(n-1)。
密度=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3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念
“中心性”的研究意义:
“权力”在社会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他与他者 存在关系,可以影响他人。在一个群体中, 我们如何去界定某个人的权利大小?
子图(例)
2.1.2 关联图和成分
对于一个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存在一 个途径(Path),则称这两点是相互可达的,称该图 时关联图(connected graph)。也就是说,关联图 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是可达的。 如果一个图不是关联的,就称之为“不关联图” 。一个“不关联图”,可以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子图, 我们称之为关联子图。一个图中的各个关联子图都叫 做“成分”(components),它是最大的关联子图 。也就是说,“成分”内部的任何点之间都存在途径 。但是,成分内部的一点与任何外在于该成分的点之 间都不存在任何途径。
点出度:指的是该点所直接指向的点的总 数。
点的度数(例)
点5的度数为:
4
点10的度数为: 2
点8的点数为:
1
点的度数(例)
阿库(n3)的点入度是: 3 点出度是: 2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在给定的两点之间可能存在长短不一的多 条途径。 两点之间的长度最短的途径叫做测地线。
2.4.2 n-派系
对于一个总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一个子图满足如下条件 ,就称之为n-派系:在该子图中,任何两点之间在总图 中的距离(即测地线距离)最大不超过n。 一个1-派系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完备子图本身,也就 是上述的“派系”。而一个2-派系则是这样的一个派系 ,即其成员或者直接(距离为1)相连,或者通过一个 共同邻点(距离为2)间接相连。
中国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影响的元分析
中国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影响的元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元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随后,本文将回顾国内外关于互联网使用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梳理相关理论和假设,明确研究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元分析数据库,收集符合条件的研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
在元分析过程中,本文将关注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多个维度的影响,如社交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等。
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本文将计算综合效应量,评估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本文还将探讨不同研究设计、样本特征、测量方法等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总结元分析的主要结果,探讨其在中国互联网使用背景下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本文还将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中国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影响逐渐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涵盖了社会网络、信任、规范等多个维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互联网使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资本总量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介,能够扩大人们的社交圈子,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
他们指出,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
学术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学术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一、引言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它能够从个体之间的交互中揭示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和关系。
在社会科学、人类学、医学等领域,社会网络分析已经成为了理解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社会网络是指一组行动者(个体、群体、组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图结构,其中行动者是节点(nodes),而关系则是边(edges)。
社会网络分析就是对这种网络结构及其内部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行动者可以是任何具有相似特征或共同目标的个体或群体,而关系则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互动或联系,如合作、竞争、信息传播、权力分配等。
社会网络分析的目标是理解网络的结构和关系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互动模式,以及整个网络系统的动态变化。
三、方法1.构建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分析通常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记录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构建网络结构,即行动者的关系图。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等。
2.测量关系强度:社会网络分析需要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测量。
这可以通过计算中心性指标(如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性等)、凝聚子群指标(如核心-边缘结构、领导者-追随者结构等)以及分类分析(如角色分类、互动分类等)来实现。
3.分析网络动态:社会网络的动态变化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来研究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4.模型构建:社会网络分析还可以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网络结构和关系的形成机制。
常用的模型包括结构方程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等。
四、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1.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社会学家理解群体行为、人际关系和组织结构。
一文读懂社会网络分析(SNA)理论、指标与应用
一文读懂社会网络分析(SNA)理论、指标与应用开新坑!社交网络分析(又称复杂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诞生于数学图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的交叉碰撞中的一门有趣的学科。
缘起:我研究SNA已经有近2年的时光,一路坎坷走来有很多收获、踩过一些坑,也在线上给很多学生讲过SNA的入门知识,最近感觉有必要将心得和基础框架分享出来,抛砖引玉,让各位对SNA感兴趣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
我的能力有限,如果有不足之处大家一起交流,由于我的专业的影响,本文的SNA知识可能会带有情报学色彩。
面向人群:优先人文社科类的无代码学习,Python、R的SNA 包好用是好用,但是对我们这这些社科的同学来说门槛太高,枯燥的代码首先就会让我们丧失学习兴趣。
特征:类综述文章,主要目的是以通俗的语言和精炼的框架带领各位快速对SNA领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认知,每个个关键概念会附上链接供感兴趣的同学深入学习。
开胃菜:SNA经典著作分享《网络科学引论》纽曼 (访问密码 : v9d9g3)2概述:什么是网络?我们从哪些角度研究它?1) 认识网络SNA中所说的网络是由节点(node,图论中称顶点vertex)和边(edge)构成,如下图。
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实体,可以是人、动物、关键词、神经元;连接各节点的边代表一个关系,如朋友关系、敌对关系、合作关系、互斥关系等。
最小的网络是由两个节点与一条边构成的二元组。
Les Miserables人际关系网络2) 构建网络就是建模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事实上,当我们想快速了解一个领域,无论该领域是由人、知识、神经元乃至其他实体集合构成,利用SNA的方法将实体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和网络构建,我们就完成了对某一领域的“建模”,这个模型就是网络图,拿科学网络计量学家陈超美的观点来说,借助网络图,“一图胜千言,一览无余”。
3) 社会网络类型这里展示了常见和常用的网络类型名词。
第七章 社会网络
第七章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
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们都深陷一张看不见的网,彼此相连。
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之一。
关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Sec1 社会网络概述一、什么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行动者之间构成的稳定的关系结构。
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任何社会实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国家。
二、社会网络的分类1.两种社会网络(1)个体中心网个体中心网(ego-centered network)是以某个社会行动者为中心,关注个人与其他社会行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联系。
(2)整体网(whole network)整体网分析关注一定边界内的所有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适合用于网络结构的分析,如国际贸易网就是典型的整体网。
2.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1)社会行动者1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一类社会实体构成的网络(国际贸易网络中只有国家);2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二类或多类的社会实体构成(3个教授服务于多个学术团体);多模网络: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社会实体组成。
(2)社会关系(方向、数值)方向性:有向网络(对称网络)、无向网络(非对称网络);数值:非权重网络(存在与否“1”“0”)、加权网络(关系强度等)。
三、社会网络与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对社会学的意义是在方法和工具层面,是在理论层面。
1.方法和工具社会网络分析是社会学研究中处理关系数据的重要分析工具和手段。
(1)属性数据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的特征、属性、观点和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这类数据适合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变量分析”。
(2)观念数据观念数据(ideational data)描述了意义、动机、定义和类型本身。
这类数据适合“类型学”分析。
(3)关系数据关系数据(relational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联系、接触和关联等方面的数据。
关系不是单个行动者的属性,而是整个系统的行动者共有的属性,最适合的分析方法是“网络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作者:邱靖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6期摘要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分支,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大领域。
本文首先回顾了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着重对社会支持网概念和测量进行了梳理。
对于社会支持网的测量存在关系强弱维度和支持类型维度两种视角,其中情感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是经常提到的测量指标。
增加对农村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发展出本土化的测量模型和研究框架是今后发展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社会支持网概念和测量梳理作者简介:邱靖,山东理工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168-0220世纪60年代,社会网的专业发展刚刚起步,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新的独立的领域。
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一大重要领域,主要是指由密切关系和信任程度较高的网络成员组成,并能够从中得到来自其他人的各种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社会网”这一概念首次被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提出。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社会计量学和图论为基础,“曼彻斯特学派”开始将社会网络当做一个可分析的概念来研究,主要关注个体中心网的研究,代表人物米切尔具体论述了社会网的特征,包括密度、可达性、范围、互惠性、持久性、强度、频度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哈佛学派推动了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上的成熟,以怀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致力于用数学方法建立各种社会结构模型,现在广泛应用的“块模型”就是其中的一种。
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弱关系假设,并提出了测量关系强弱的维度,即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互惠交换。
边燕杰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的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人情交换实现的,并基于此提出了强关系假设。
目前小世界网络理论、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为研究人类社会实体组织和未来虚拟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期探讨,网络结构分析模型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成熟。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ppt课件
Close walk (封闭途径):起点与终点为同一节点的途径为封闭途 径
Connected graph (相连图形): 在一个图形中,如果任何一对节点之 间都存在路径使之相连,则此图为 Connected graph. 上图去掉C后 ,即为相连图形。
(5)5个既需显示属性又具有多重关系的网站
*node data Id 粉丝 关注 1 23 12 2 0 100 3 120 400 4 860 60
*tie data user1 user2 review forword 1 424 2 117 3 258 4 3 10 20 21 10
(4)发散网络的关系文本
Component (组件):最大的相连的子图形 ,上图有两个组件,一 个是{C},另一个是{ABDEFGHI}
Cutpoint (切开点):如果将某点去掉,会多出一个组件。
Bridge (桥):桥是线,将线去掉,组件数目会提高,如BG
Reachability (可达性):在一相连图形中,某一个节点可以有路径 与多少节点相连。如A可达B,D,E,F,G,H,I,这七个节点,但它无法连 接到其它的,e,d,I
有向图:外向程度中心性和内向程度中心性
点中介性 (本例先变成对称矩阵)
注:节点4、7的中介性最高
线中介性
注:4,7之间的中心性最大,说明连线中介度最高)
三、小团体分析
(1)以点度计算小团体 K-plex: 一小团体有gs 人,其中每个人都至少与该 小团体的其它成员保持gs–k条的关系 K-core: 一小团体有gs 人,其中每个人都至少与该 小团体的其它成员保持k条的关系 Lambda Set.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研究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研究·石飞庄海燕【摘要】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并形成了不少理论模式。
国外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模式主要有:网络结构论、嵌入性理论、社会资源论等;国内也有边燕杰的强关系力量论和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等。
文章就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作一小结性的归纳。
【期刊名称】经济师【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2【关键词】社会网络网络分析理论理论研究一、引言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比如:(1)提出了一系列指导着社会网络研究的概念、命题、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理论,使社会学对于社会结构的研究面目一新。
网络分析者在社会关系的层次上将微观社会网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连结起来。
(2)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创造一系列更好地理解结构和关系的测量手段、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技术,摆脱了属性分析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和循环论证的困境。
(3)网络分析涵盖甚至超出了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已经从初期的小群体研究扩展到社区、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社会整合与分化、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工作、科学社会学、人类生态学以及一些边缘性学科如精神健康学等领域,甚至一些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也自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有关概念和方法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影响日渐深远。
二、社会网络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观点“社会网络分析”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国外从30年代末出现并在最近20多年得到重要发展的研究社会结构的最新方法和技术,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它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
但是,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焦点在于文化是如何规定了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而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
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布朗提出的“社会结构”概念,从30年代到60年代,在心理学(主要是移居美国的社会科学家如K.勒温对群体结构的研究、J·莫雷诺开创的社会计量学研究以及F.海德对社会态度、社会均衡的研究等)、社会学(莫雷诺等)、人类学(布朗、纳德尔等对社会结构的研究、梅奥等人对霍桑工厂的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巴恩斯、米切尔等人的研究)以及数学(特别是欧拉开创的图论、代数模型研究)、统计学、概率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构建“社会结构”概念,认真思考社会生活的“网络结构”,各种网络概念(如中心性、密度、结构平衡性、结构均衡性、区块等)纷至沓来,“社会网络”一词渐渐步入学术殿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张文宏以社会资本为主题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仍然是近几年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以社会结构视野为核心,从四个方面来系统梳理和评述过去四年来国内社会学界关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领域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第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中的争论;第二,社会资本操作化测量中的分歧;第三,社会资本经验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第四,社会资本研究中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
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建构中的分歧随着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界、尤其是社会学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围绕着如何定义社会资本概念的相关争论也日趋激烈,使得研究者对此概念的内涵深感困惑。
在理论建设方面,针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及各种媒体频繁使用这一现象,张文宏(2003)指出,社会资本研究中的主要纷争是由概念界定的不统一、测量方法的差异和分析层次的不同造成的。
张文在系统评述了布迪厄、科尔曼、波茨、普特南、博特和林南等社会学家的经典定义之后,对有关的经验研究按照个体—群体或微观、中观与宏观的分析层次进行了归类,并指出社会资本研究中的混乱源于不同研究取向的学者将分析的焦点分别瞄准网络位置、关系强度或嵌入性资源。
李继宏(2003)回顾了从格兰诺维特以来社会网络经验研究的文献,认为应用研究中的视角和方法不断变化,但是“关系”概念和强—弱关系维度却始终是分析的核心。
强关系假设的缺陷是简化了社会网络和预设在多元社会中并不存在的高同质群体,而弱关系的缺陷则是先验地断定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没有任何交往的群体,因此李文建议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不对称性、互为主体性以及关系的向度和强度来对静止的、客体性的、对称的和强弱二元对立的关系概念进行“去世俗化”的建构。
李继宏对于关系概念的反思是建设性的,然而这些思考如何在经验研究中转化为可以操作化的指标,进而获得实证资料的证实或证伪,恐怕需要社会学者的共同探索。
其实社会网络分析从不否认关系的不对称性,如社会网络分析的当代领军人物韦尔曼(Wellman, 1988:41-47)就曾指出“内容和强度不同的关系通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和互惠的……不对称联系和复杂网络分布在不同的稀缺资源中。
社会网络分析学习报告
社会网络分析学习报告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方法,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模式。
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
社会网络是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组成的。
节点可以是人、组织、地点等,而边则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比如朋友关系、合作关系、信息交流等。
通过对这些节点和边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网络的结构特征,如中心性、密度、聚类系数等。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衡量了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
有三种常见的中心性度量方式: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
度中心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连接的数量。
连接越多,度中心性越高,表明该节点在网络中越活跃。
接近中心性考虑的是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之和。
距离越短,接近中心性越高,说明该节点能够快速地与其他节点进行交流。
中介中心性则关注的是一个节点在其他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上出现的次数。
次数越多,中介中心性越高,意味着该节点在信息传递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社会网络的密度反映了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接数量与可能存在的最大连接数量的比例。
密度较高的网络意味着节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信息传播速度快;而密度较低的网络则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信息传播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聚类系数则用于衡量网络中节点形成聚类的倾向。
如果一个节点的邻居之间也相互连接,那么这个节点所在的局部网络就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社交媒体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关注、点赞、评论等关系,了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舆论的形成。
在企业管理中,分析员工之间的沟通网络可以优化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网络有助于制定防控策略。
例如,在研究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具有高中心性的用户往往能够更快地传播信息。
社会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是一种研究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的方法。
通过对个体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出社会关系的本质和模式,从而洞察社会系统的结构和演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社会网络是由个体(或组织、国家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连接系统,关系可以是各种联系方式的集合,例如亲属、友谊、合作等。
社会网络分析通过收集这些联系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图形模型,以揭示个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有三个核心概念需要了解:1. 节点(Node):指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代表一个实体。
节点可以是人、团体、组织、国家等各种实体。
2. 边(Edge):指连接节点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边可以表示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用于描述节点之间的连接。
3. 度(Degree):指节点的度量,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存在的联系数量。
度可以分为入度和出度,即节点接收或发起联系的数量。
二、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借助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揭示社会关系的特征和规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 中心性分析:通过计算节点的中心性指标,评估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
中心性可以有多种度量方法,如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等。
2. 子群分析:将网络中的节点划分为不同的子群或社区,研究各子群内的关系紧密程度和相互作用模式。
常用的子群划分方法包括Modularity、Louvain算法等。
3. 结构洞分析:研究网络中的结构洞,即存在于网络中的连接缺口。
结构洞研究关注信息传播、资源流动以及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4. 社会资本分析:关注社会网络对于个体资源获取和利用的影响。
社会资本可以分为结构性资本、关系性资本和认知性资本等,研究其对个体行为和社会机制的作用。
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基础理论:现状与展望
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基础理论:现状与展望邓小龙;李欲晓;曾洁【摘要】With very fast developing speed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users and their influence to our daily life, it is urgent for researchers to explore the essential scientific problem, investigate the disciplinary issues and common laws of social network, study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basic approach to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researching on social network.An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always focus on three components of relation structure, network group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social network.To dealing the three essential components abov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y the related work of six aspects of social network such as basic concept, classification, components, statistical indicators,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in social network.It also looks ahea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ocial network such as structure statistic analysis of new generation in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semantic recognition and sentiment judgment in multilingual and complex sentiments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 disciplines in information spreading process and so on.%针对关系结构、网络群体、网络信息这3个社会关系网络核心点,总结了社会关系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要素、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统计特性指标、社团结构划分算法等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现状,并对未来与公共安全紧密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上的结构特性判别、多语言复杂情感环境下社会关系网络中信息语义和倾向性判别,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心理互动规律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社会关系网络;分类;组成要素;统计特性指标;社团结构划分;个体及群体互动【作者】邓小龙;李欲晓;曾洁【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3;X915.2随着互联网在全球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承载终端快速普及,极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鉴学科综述06 刘军: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综述编者按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综述刘军中国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已有30多年(张文宏,2011a,2011b),近几年又进展迅速。
2007—2010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的题名带有“信任”“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图书分别有567部、319部和128部;而2011—2014年,这三类出版物的数量分别增长到745部、446部和287部。
在中国期刊网(CNKI)中检索1990—2014年发表的篇名中分别带有上述三类检索词的文章,可发现直到2000年,这些类型的文章数才开始显著增加。
其中,关于信任的文章最多,增速最快。
2011—2014年,每年发表的上述三类文章分别约为2000篇、1000篇和500篇(如图1所示)。
其中,社会网络方面的文章多数是关于个体网的经验研究,只有少数文章关注整体网和连锁董事网(马磊,2014)。
本文从四个主题回顾近四年的重要进展。
一、研究方法与测量与任何调查研究一样,社会网研究也面临内生性问题,即回归模型中的遗漏变量与解释变量相关所导致的参数估计值的偏误,它影响因果推断。
穆尔(T.Mouw)于2003年首先提出了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难题,认为在社会资本的劳动力市场效应中,友谊形成过程中的“自选择”可以部分取代社会资本的理论解释,社会资本的作用可受质疑。
面对这个重大的前沿议题,学者开始系统地分析如何消除内生性,判定社会资本究竟有无作用。
陈云松、范晓光(2011)介绍了内生性偏误的主要来源,围绕社会资本的劳动力市场效应,讨论应对策略,并从模型设置,数据搜索纵向跨度、横向跨度,外生变量挖掘,研究假定说明和复制性研究等方面,提出今后的经验研究的努力方向。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找关系”本身是否有利于求职的分析也因忽视内生性问题而不具因果推断力,且关注的多为欧美自由市场经济。
陈云松等(2013)运用“一阶差分”和“内生干预效应”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东德与当代中国,“找关系”本身与求职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在东德研究中,求职方式中的自选择导致估计量上偏,而中国研究中自选择问题导致估计量下偏。
作者给出的解释是:东德工人中能力强者倾向于使用社会关系;而在转型期的中国城镇,能力弱者倾向于“找关系”以弥补自身劣势。
围绕内生性的“林南—穆尔之争”持续多年。
陈云松等(2014)对双方论点进行了批判性回顾,用“一阶差分”与“赫克曼方法”的组合来同时纠正样本选择和遗漏变量偏误。
其研究结果表明,“关系人”的地位对求职结果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这种效应非但没有因“趋同性”被高估,反而因“趋异性”被低估。
在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影响方面,对内生性问题的解决也不够。
陈云松(2012)针对中国农民工频繁返乡的特点,采取多重模型识别策略,把村庄遭受的自然灾害强度作为工具变量,证实同村打工网的规模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具有正向因果关系,解决了影响因果判断的内生偏误问题。
内生性意味着拥有越多关系的行动者越倾向于使用关系。
梁玉成(2014)则发现,在1995年前,网络内生性的确存在,这导致高估关系对求职效应的影响,关系仍然有用。
在1995年后发现另一种网络内生性,即由于关系的负功能,拥有能力的行动者选择不适用关系,关系甚至有负效应。
因此,穆尔提出的内生性未必具有普适性,它很可能在网络发挥正功能的前提条件下起作用。
该文验证了关系对收入的效应并非恒定,而是随关系适用概率而变的异质性效应。
梁玉成(2012)从新制度主义的宏观与微观的连接理论出发,使用内生互动模型揭示了:制度环境(市场化程度、市场不确定性和市场规范性的发育)能增加个体收入,证明了宏观制度的演进与诱导微观个体的制度偏好具有亲和性,制度的发育过程会使行动者对该制度产生内生性偏好。
梁玉成指出,社会资本(关系、信息和人情)的互动内生性总是发挥作用,他证明了边燕杰提出的网络作用空间的“倒U模式”假设:关系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可以增加收入,市场规范增加时便不再增加收入。
信息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也对收入有正功能,但是当市场规范增加时,人情反而具有减少收入的效应。
除了内生性,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也是研究热点。
由于社会资本有多种定义,其测量方式也有多种。
微观的社会资本主要利用提名法、定位法和资源法来测量个体网的特征,包括网络的成分属性、结构形态等。
提名法包括提名和释名两部分,不过提名和释名的数量受到限制,其边界设定始终存在争论(吕涛,2012)。
林南提出的定位法仅要求受访者识别出是否与预先列举的不同社会位置(如职业)的人有联系,并指出与这些联系人之间的关系属性。
定位法固然可以很方便地聚合对社会资源的测量,但是其测量的效度有折损;且该方法偏重于工具性社会资源的测量,忽视了表达性行动的测量。
资源法则询问被访者是否认识能为自己提供某种资源(如修理自行车)之人,并追问与此人的关系,但是对“资源成分属性”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受限于扩大资源多样性所带来的测量层次的降低,难以设定统一的定距指标。
这些测量结果实际上建立在被访者个体网络的一个选择性研究基础上,测量效度有风险。
因此,应该尽可能了解被访者个体网中成员的属性(吕涛,2012)。
另外,定位法利用职业声望分数来计算个体网中蕴含的资源,其理论基础是声望的“功能主义”解释,即社会分工导致职业权力分化和不同的职业声望。
魏建文、赵延东(2011)则从声望的“社会承认”逻辑出发,论述了社会分层中声望与权力的不一致性,认为更应该测量网络中的权力资源。
他们重新编制了职业权力分数,发现它与职业声望有显著差异,并且基于职业权力分数计算得到的社会资本在信度和效度方面都优于基于职业声望测算的结果。
劳动力市场内的不同就业状态(例如自雇与受雇)也对不同方法测量到的当前社会资本的生成产生影响,而当前几类社会资本测量工具在设计原理和测量功能上存在不同。
邹宇春、敖丹(2011)分析了通过三种方法测量到的“讨论网”“拜年网”和“饭局网”这三种社会资本在自雇者与受雇者群体间的差异,发现:自雇者与受雇者的“讨论网”社会资本不存在差异;相对于受雇者,自雇者更主动地去投资并拥有更多的“拜年网”社会资本和“饭局网”社会资本。
王文彬、赵延东(2012)的研究发现,自雇者的社会网络与受雇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网络对自雇者创业资金与创业生意获得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自雇者的生意联系网对其经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测量指标(赵雪雁,2012)。
万俊毅、秦家(2011)认为,社会资本概念应该从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方面来界定。
前者指的是信任、规范、网络、社会公德等,后者指的是个体或组织所处的社会网络中所能摄取到的资源。
罗家德、方震平(2014)基于中国乡村环境,提出从关系(信任、互惠、义务)、结构(网络构型、志愿组织)与认知(共有符码、共同语言和共同叙事)三个维度来测量社区社会资本,即个体拥有的使社群受益的社会资本。
通过分析汶川震后社区调查数据,发现前两个维度的社会资本相互影响,前者对认知型社区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后者则没有影响。
朱伟(2011)指出,有关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国内现有的研究有四点不足:社区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多元、测量方法不足、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有缺陷、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之争有局限性等。
总之,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研究方法及测量是基础,不同学科基于此开展了一些经验研究。
社会学关注社会网络与信任、参与等,经济学关注社会资本的效率,管理学关注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技术创新和动力的作用等。
下面主要简述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应用研究成果。
二、理论反思与调查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关注社会资本的功能,对其形成和因果解释的研究相对欠缺。
方亚琴、夏建中(2013)梳理了有关社会资本来源的三种理论框架。
理性选择模型认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变化是行动者理性选择的结果,托克维尔模型认为志愿性组织和次级社团是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互惠和信任源自个体道德和人格特征。
不同学科之间如有沟通,可以加强社会资本来源的本土研究(方亚琴、夏建中,2013)。
而本土学者在信任、地位获得、社会支持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反思与调查研究。
(一)信任近些年来,学者探讨了信任的本质、影响因素、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
翟学伟(2014a)认为,信任可分为无约束机制的信任和有约束机制的信任。
在中国文化中,信任是人们在交往发生可疑时形成的中间地带,可细分为放心关系、信任关系及无信任关系。
其划分原因源自中西文化对人性及其社会依赖性的不同假定,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关系网络偏向或制度性偏向。
因此,信任的本质是社会成员在面对社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时体现出的对自己依赖对象所维持的时空性特征。
以这种框架来重新处理有关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的困惑,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释。
不过,信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宗教对社会化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宗教对信任的影响随着差序格局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宗教对信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信仰效应而非组织效应。
此发现部分解释了宗教与信任关系研究结论的矛盾性(阮荣平、王兵,2011)。
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即政府信任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高勇(2014)区分了两类参与:关切式参与和吸纳式参与。
前者的逻辑是参与行动促进了政府信任,后者的逻辑是基于政府信任来选择参与者。
社区参与又可分为抗议型参与、体制化参与与公共型参与三种,其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居民的个人特征,还取决于居民所在的社区性集体社会资本的特征(黄荣贵、桂勇,2011)。
研究发现,在同一城市内,社区参与率与政府信任有关,社会组织参与行为与政府信任关系不大;而如果在城市之间比较,会发现社区参与率与政府信任无关,而社会组织参与行为与政府信任有关。
政府信任受到政府绩效和社会信任的共同影响(高勇,2014)。
学者们区分了三类信任: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和基于家庭的厚信任。
多数学者认为信任有利于经济增长,例如,普特南认为信任可促进总体经济收益。
少数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赵家章,2014)。
张敦力、李四海(2012)发现,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等社会资本可以显著影响企业银行贷款,但是二者的经济后果有差异。
基于社会信任而发放的贷款未来违约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基于政治关系而发放的贷款未来违约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邹宇春等(2012)调查发现,个体对自然人的信任和对制度的信任均存在等级差异;个体对自然人的信任程度要低于对制度的信任。
同时,拜年网社会资本对家人信任程度有正向作用,饭局网社会资本则更可能对制度信任产生负向影响,而职业网社会资本对制度信任有正向作用。
胡安宁、周怡(2013)基于“市场”与“再分配”的讨论,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处理潜在的选择性误差,考察了不同部门中个体的一般信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