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亮点解读及糖尿病中医指南分析
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新策略
总结词
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新策略
详细描述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2020年版的指南提出了新 的策略。首先,对于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除 了控制血糖外,还需关注血压、血脂等其他危险因素 的综合管理。其次,对于肾脏病变的防治,推荐早期 进行肾功能检查,并根据病变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此外,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需注重足部 护理、溃疡的及时处理以及缺血性病变的治疗等。
02
糖尿病中医指南分析
中医指南对糖尿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
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疾病发展阶段和临床表现,中医将 糖尿病分为多种证型,如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 。不同证型的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节机体内部环境,改善症状,控 制血糖和血脂,同时注重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综合治疗, 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药治疗等。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减少 并发症发生风险。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依从性和信心。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 患者经济负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探讨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发挥中医整体调节和西医局部控制的优势 ,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总结词
糖尿病诊断标准更新及解读
详细描述
2020年版的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主要基于血糖水平、糖尿病症状以及HbA1c等指标的 综合判断。其中,HbA1c被认为是最能反映长期血糖 控制情况的指标,而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则可以 反映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此外,对于无糖尿病症状 的患者,需在另一天进行血糖检测以确认诊断。
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
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一、糖尿病的现状与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已超过X亿人。
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糖尿病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
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中医防治糖尿病,注重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以“治病求本”为原则。
三、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并发症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芪、地黄、山药等,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等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降糖、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糖尿病症状。
常用手法包括推、拿、按、摩等。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不良饮食习惯。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改善胰岛素抵抗。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
四、中医防治糖尿病的优势与特点整体调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旨在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副作用小:中医治疗糖尿病采用天然中药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相对于西医药物治疗而言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使用。
预防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2023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循证实践指南TCACM 1399-2022
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循证实践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中药品种及中医特色疗法的推荐意见、证据级别、操作方法及用法用量,并对其证据内容与安全性进行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科医生、综合医院的西医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及基层从业人员针对各阶段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中医药防治方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57—2021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DB44/T 2218.1—2019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总则3 术语和定义GB/T 15657—2021、DB44/T 2218.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间的比值,主要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3.2溻渍外敷 pooling external application将含有中药药液的敷料(纱布或棉垫)湿敷或泡洗患处的中医技术。
3.3中药熏洗(足浴)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将熏洗用的中药煮沸,倒入木桶后先熏蒸患足,温度下降至35℃后将双足置于药液盆内浸泡。
3.4奚氏祛腐清筋术 Xi's technique of removing rot and clearing tendons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坏死的肌腱,采取“啄食法”清除病灶处肌腱、筋膜及周围坏死的组织,消灭潜行性死腔,排除深部积脓和臭秽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
3.5蚕食清创术 silkworm debridement依据疮面坏死分界线采用循序多次的方式清除干黑或秽臭之物的中医技术。
4 诊断标准4.1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8]。
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1、概述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及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紊乱、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 M)增厚及肾小球硬化。
DN的患病率为20%~40%,目前,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
DN早期,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
一旦发生临床期DN,则肾功能呈持续性减退,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本病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
2、病因病机2.1、发病因素:DN为素体肾虚,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发病之初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病情迁延,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病变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或见气血亏损,五脏俱虚。
2.2、病机及演变规律:DN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
其病机演变和症状特征分为三个阶段。
2.2.1、发病初期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肾络瘀阻,精微渗漏。
肾主水,司开阖,糖尿病日久,肾阴亏损,阴损耗气,而致肾气虚损,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开多阖少则尿频尿多,开少合多则少尿浮肿;或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而致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2.2.2、病变进展期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则面足水肿,甚则胸水、腹水;阳虚不能温煦四末,则畏寒肢冷。
2.2.3、病变晚期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五脏受损,气血阴阳衰败。
肾阳衰败,水湿泛滥,浊毒内停,重则上下格拒,变证蜂起。
浊毒上泛,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饮凌心射肺,则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溺毒人脑,则神志恍惚、意识不清,甚则昏迷不醒;肾元衰竭,浊邪壅塞三焦,肾关不开,则少尿或无尿,并见呕恶,以致关格。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 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以 提高疗效。
中药治疗需遵循“调理脏腑、平衡阴 阳”的原则,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为目标。
03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
代医学研究
药物治疗
中药汤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配伍 ,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微循环,减
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广泛应用将带动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剂生产、中医医疗 服务等。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公众健 康水平的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轻炎症反应等。
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可直接作 用于病变部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
药物治疗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和 中药注射液等途径给药。
中成药包括丸剂、散剂、胶囊剂等剂型,使用方 便,可长期服用,但需注意药物成分及剂量。
针灸治疗
选取相关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四 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 减轻。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传导 速度有所提高。
生活质量评估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到明显改善,能够进行 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神经细胞损伤。
微血管病变
长期高血糖引起微血管结构异常 和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细胞缺血、 缺氧,进而引发神经细胞损伤。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糖尿病,这个听起来有些严肃的病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糖尿病的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一、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浓度持续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导致。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1.调整饮食: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中医主张“药食同源”,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药物治疗:中医利用草药、针灸等方法,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三、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1.饮食方面(1)控制总热量摄入:每天摄入的热量要适中,不要过高或过低。
(2)合理搭配营养:主食应以全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3)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特点,因此,饮食应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为主。
2.药物治疗(1)草药治疗:根据糖尿病的证型,选用相应的草药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3.生活方式调整(2)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心理调护(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增加生活乐趣。
四、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的实施1.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家庭支持:家人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共同为糖尿病的治疗努力。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遵循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相信病情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注意事项:1.饮食要定时定量别看这简单,其实做到挺难。
有时候忙起来,就忘了按时吃饭,或者随便应付一下。
解决办法就是设定闹钟提醒,或者提前准备好健康的餐食,确保每顿饭都能按时吃,分量适中。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
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要点提示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要点提示1.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2.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 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更新要点三综合控制目标部分,新增个体化HbA 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要点提示1.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A)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 患者,合理的HbA 1c 控制目标为<7%。
(A)3.HbA 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 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 1c 目标。
(B)4.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是由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对于中医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具体指导,下面就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一、中医疗法的应用1.中医饮食疗法:中医强调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调理,可以达到调节血糖、改善肥胖等效果。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总热量、优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并选择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此外,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还可以根据个体症状选用一些具有调节血糖作用的中药材,比如苦瓜、黄芪、山药等。
2.中医草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一些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中医草药治疗可以同时调节这些相关指标。
指南中提到的一些中药如桑叶、连翘、丹参等,具有糖尿病降糖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但使用中药治疗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中医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能量平衡和微循环,起到降糖的作用。
指南中推荐了一些适宜的穴位,如足三里、足八里等,用于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二、中医疗法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因此在糖尿病中医防治中也不能一概而论。
应结合患者的体质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和药物治疗方案。
2.与西医治疗的结合: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西医的药物治疗和监测指标等仍然是基础。
中医防治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中医治疗应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形成综合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病变等,防治这些并发症也是中医防治的重点之一、通过中医的综合调理,可以改善全身微循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这份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中医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指导,但在应用时仍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治疗的优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
b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诞生
诞生背景:随着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学如何在基层糖尿病防治中发挥作用也受到重视。其中,提高基层的中医防治和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而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标志性事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均新增和单列了“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章节。正式颁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基层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制订该部指南。经技术审查与批准,2022年8月30日《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 (T/CACM 1411-2022)(以下简称指南)发布[7],并于2022年9月7日正式实施。
基层中医药防治管理要求
三、基本设备配置
除常规血糖仪、血压计等基本设备配置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根据临床需求和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配置。具体包括:
1.基础设备:便携式血糖仪、血清葡萄糖检测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仪、血清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尿酮体分析仪、大便常规分析仪、尿微量白蛋白分析仪、血压计、身高体重计、腰臀围测量软尺、胰岛素/C肽检测仪、胰岛素抗体检测仪、内分泌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腺激素)检测仪等。2.并发症筛查设备:128 Hz音叉、10 g尼龙单丝、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视力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动脉硬化检测仪(PWV/ABI)、内脏脂肪检测仪、心电图机、超声机等。3.中医设备与器材:脉枕、针刺针具(体针、电针等)、耳穴压丸、穴位注射用注射器、刮痧板、火罐、气罐、中药药枕、中药热奄包、足浴桶等。4.卫教工具:标准餐具、糖块、卫教单张(食谱)、血糖监测卡片、血糖自我监测记录单、食物模型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年版
• 目标<130/80 mmHg (A) 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 (A)
• >120/80mmHg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B)
• ≥140/90 mmHg者可考虑开始药物 降压治疗。≥160/100 mmHg或者 高 于 目 标 值 20/10mmHg 应 立 即 启 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A)
• 根据肾脏损伤和eGFR评估CKD严重程度
CKD分期 1期(G1)
肾脏损害程度 肾脏损伤a伴eGFR正常
eGFR[ml·min1·(1.73 m2)-1]
≥90
2期(G2)
3a期(G3a) 3b期(G3b)
4期(G4) 5期(G5)
肾脏损伤a伴eGFR轻度下降
eGFR轻中度下降 eGFR中重度下降
参考文献:《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 注:2017年的指南内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7)口头报告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
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底筛查 关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进一步指出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患者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结果 并不理想 新增皮质激素局部应用也可用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和黄斑水肿
• 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降 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 尿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A)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抗血小板治疗
• 风险评估方法如ACC/AHA的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工具在评估糖尿病人阿司 匹林一级预防的潜在获益帮助有限,目前暂不推荐
素抵抗
化合物在
肠道的消
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一、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于肾脏的结果。
糖尿病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病(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描述。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肾两虚、气阴不足、瘀血阻络等病机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祛邪扶正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制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旨在规范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行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广大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中医防治方案。
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由长期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也被称作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它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全球统计,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约为2040,且呈现上升趋势。
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血糖控制、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肥胖等。
遗传因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高血压、肾小球高滤过、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等因素也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定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病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0%,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
就中医而言,我国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二、糖尿病诊断新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糖值(PG)水平≥11.1mmol/L(200mg/dl)三、糖尿病的危害1.糖尿病引起病痛和治疗措施给患者带来不便。
2.糖尿病并发症造成残废或者早亡。
3.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费用可能给其本人、家庭、工作单位以及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4.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3).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泌尿系、皮肤等感染5.慢性并发症(1). 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2). 引起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
(3). 引起大血管病变——导致中风。
对于心血管,有70%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冠心病。
(4). 损害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
(5). 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一)、方药1、上消(肺热津伤)型表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一、本文概述糖尿病,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其特点为高血糖,源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旨在通过中医的角度,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本指南将结合中医的基本理论,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深入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等因素。
我们还将介绍中医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如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方法。
在治疗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医药、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应用,以及中医饮食调养、运动康复等综合干预措施。
在预防方面,我们将强调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倡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希望能够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贡献中医的智慧和力量,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和交流,共同推动糖尿病中医防治事业的发展。
二、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消渴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涉及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多个方面。
先天禀赋不足: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盛衰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薄弱,易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引发消渴病。
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进而耗伤肺、胃、肾三脏阴液,发为消渴。
情志失调: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消烁肺胃阴津,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暗耗心脾阴血,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劳欲过度: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而益旺,导致消渴病。
糖尿病前期中医防治指南解读
治疗
(三)阴虚气滞证 1.症状:形体中等或偏瘦,口干口渴,夜间为甚,
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 细; 2.治法:养阴理气 3.方药:二至丸《医方集解》合四逆散《伤寒论》 加减 女贞子 旱莲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4.加减:两胁胀痛加青皮、橘核,口干口渴加生地 、石斛。
治疗
三、其它疗法 (一)中成药 1.越鞠丸,用于胸脘痞满,腹中胀满等; 2.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
治疗
一、基础治疗 1.饮食治疗: (1)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膨化食品及碳酸饮料,多
食绿色蔬菜,适当粗粮; (2)谨和五味,节制饮食:限制肥甘厚味,不偏食,合理
搭配,少食节食,减轻体重,禁烟少酒,提倡饮茶; (3)功能性进食:食山楂、海藻、紫菜可降压、降脂、助
消化;食木耳、菌类抗衰老;肥胖上火之人,可食苦瓜、 萝卜、冬瓜、莲芯,清心降火减肥; (4)药膳:体热者食绿豆、百合、苦瓜、蒲公英等;体虚 者食山药薏苡仁粥;体实者清化消导,如薏苡仁、山楂、 萝卜、槟榔等。
7.8mmol/L.
2. IGT: FPG <7.0mmol/L, 2hPG ≥ 7.8mmol/L且<
11.1mmol/L. 四、鉴别诊断 女性需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鉴别, PCOS
表现月经不调、不孕、多毛、肥胖等,检查见卵 巢多囊改变,高雄激素血症、黄体生成素(LH)/ 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增高、IR或高Ins血症、血 糖升高、高脂血症。
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临床状态
流行病学
• 1986-2008年国内(大庆研究)、国外( DPS,DPP,DREAM研究),结果表明:IGT患病率因民 族、地域、时代不同差异较大
• 欧洲为3%-15%,北美为11%-20%,中国为12.3%18.5%.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2_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编者按】 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㊂由政府㊁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㊁指南㊁共识㊁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㊂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㊂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 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栏目㊂期待各行业学会㊁专业委员会的标准㊁指南㊁规范能在我刊发布㊂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㊁基层医师㊁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㊁追求目标㊂鉴于当前中医RCT 研究数量少㊁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㊁证据确凿等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采用Cochran 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 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㊁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㊂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㊁指南㊁共识㊁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㊂㊃标准指南共识规范㊃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6⁃1⁃4151)通信作者:倪青(1968-),博士,主任医师,教授㊂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病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㊂E⁃mail:niqing669@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西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5.041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临床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多饮㊁多食㊁多尿㊁消瘦㊁乏力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多代谢紊乱综合征[1⁃2]㊂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 消渴病”范畴㊂众多临床证据表明,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在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优势,如单纯降糖㊁改善糖脂尿酸代谢紊乱㊁减肥㊁逆转或延缓并发症㊁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等等㊂尽管国内近年已有多个相关指南发布,但2型糖尿病中医药研究成果日新月异,近3年国内外治疗㊁研究2型糖尿病产生很多新证据㊂为更新完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㊁北京中西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㊁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组织编写‘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采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循证证据和参考建议㊂1 制定过程与方法1.1 制定计划与单位本‘指南“由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牵头,在相关方法学专家指导下,联合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内分泌专科联盟单位㊁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合作单位及北京市国家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 1+X+N”单位等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召开‘指南“编写启动会,确定编写体例,参考既往‘指南“,对2型糖尿病相关大量文献进行筛选,同时邀请循证医学㊁文献学㊁统计学等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形成‘指南“草案,再经‘指南“项目组讨论修改后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专家审核会,最后形成‘指南“终稿㊂‘指南“特指‘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㊂1.2 工作组‘指南“制定工作组由4个部分构成:(1)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①确定‘指南“范围并按照PICO 原则,即患者(patient,P)㊁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㊁对照措施(control,C)㊁结局指标(outcome,O),形成临床问题的构建;②确定系统评价团队㊁‘指南“方法学专家与‘指南“制定小组和外部评审小组成员;③监督‘指南“证据检索㊁评价和综合等过程;④管理并评定利益冲突㊁组织‘指南“制定小组会议;⑤与执笔人合作起草‘指南“,监督同行评审并适当修正‘指南“草案,监督‘指南“的出版和传播,监控并评估‘指南“的更新需求㊂(2)专家组,主要负责:①协助确定‘指南“范围㊁制定PICO 格式的关键问题并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②使用证据评价工具形成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③完成‘指南“草案撰写;④发布和推广‘指南“㊂(3)秘书组,主要负责:①协助指导委员会开展各项‘指南“制定工作;②负责‘指南“工作组成员间的沟通与联络工作㊂(4)系统评价小组,主要负责:①对每一条推荐意见的进行严谨全面的证据检索与综合分析;②制定GRADE 证据概要表㊂1.3 临床问题的构建根据PICO 原则进行文献预检索,并将检索结果进行汇总㊁分类,通过临床调研㊁专家咨询方式,确定本‘指南“的临床问题㊂1.4 方药的遴选本‘指南“推荐的方药及中成药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为主,结合中医临床诊疗经验,进行证据检索及综合,形成专家组共识推荐意见㊂1.5 证据的检索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㊁万方全文数据库㊁MEDLINE㊁Embase㊁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3年1月13日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㊂对于来自同一单位㊁同一时间段的研究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发表的研究,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㊂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进行文献管理㊂1.6 证据的筛选㊁评价及综合1.6.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系统评价㊁Meta分析㊁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消渴病);(3)干预措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㊁非药物干预方法;(4)主要结局指标: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5)文献来源:期刊论文㊂1.6.2 排除标准(1)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2)设计不合理的临床研究;(3)无具体方药组成者㊂1.6.3 筛选过程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将所有筛选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首先对导入的文献进行自动及手动去重后,再根据确定的纳排标准进行二次筛选㊂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文献后,进一步通过阅读全文进行复筛,确定最终纳入文献㊂1.6.4 质量评价使用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AMSTAR量表对系统评价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质量评价㊂高质量系统评价,直接使用其结果;否则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综合㊂1.7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采用GRADE评价体系对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将证据体分为高质量㊁中质量㊁低质量㊁极低质量4个等级,并形成推荐意见㊂GRADE证据等级:高(A):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中(B):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低(C):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极低(D):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㊂GRADE推荐强度:(1)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2)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㊂2 共识的范围本‘指南“规定了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及综合治疗措施,适用人群为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㊂本‘指南“适用于中医㊁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使用,也可供西医执业医师㊁护理人员和药师㊁医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时进行参考㊂3 术语及定义消渴病是指以多饮㊁多尿㊁多食及消瘦㊁疲乏㊁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㊂消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肾㊁肺㊁脾(胃),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㊂消渴病日久,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变证百出,如:疖痈㊁眩晕㊁胸痹㊁雀盲㊁肢体麻疼㊁坏疽㊁肾衰水肿㊁中风昏迷等兼证㊂4 中医辨证施治路径图图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路径图5 诊断5.1 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㊂5.2 西医鉴别诊断5.2.1 与尿糖阳性的鉴别诊断[3](1)肾性尿糖:此为肾糖阈降低所致,表现为虽尿糖阳性,但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㊂(2)大量维生素C㊁水杨酸盐㊁丙磺舒或异烟肼㊁青霉素㊁强心苷㊁噻嗪类利尿剂等随尿排泄的药物亦可引起尿糖假阳性反应,需注意鉴别㊂(3)过度饥饿后,一次进食大量糖类食物,可产生饥饿性糖尿㊂(4)胃切除或甲亢患者可出现暂时性糖尿及低血糖症状㊂5.2.2 与其他类型血糖升高鉴别诊断如急性应激㊁心梗㊁脑血管病㊁创伤等,使胰岛素对抗激素升高,可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和(或)尿糖阳性,但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需与2型糖尿病鉴别㊂5.2.3 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表现为多食㊁易饥㊁口渴多饮㊁怕热多汗㊁大便次数增多㊁急躁易怒等高代谢状态及甲状腺肿大㊁突眼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㊂5.3 中医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1]‘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4]及‘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5],分为糖尿病早期㊁中期㊁晚期3个阶段诊断㊂5.3.1 早期多见于糖尿病早期,临床以热证㊁实证为主㊂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身重困倦,小便频数,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舌红㊁苔黄,脉弦数㊂该期病位主要在肺㊁胃㊁脾㊁肝,病程多在5年之内,尚无明显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糖㊁肥胖㊁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㊂该期主要包含肝郁脾虚证㊁痰热互结证㊁肠道湿热证㊁脾胃不和证㊁肝胃郁热证㊁热盛伤津证㊂5.3.2 中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㊂该期主要病位在肺㊁脾㊁肾,病程多在5~10年,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峰值延迟,可伴见胰岛素抵抗㊂该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㊂5.3.3 晚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小便频数,手足抽搐,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或见眩晕耳鸣,乏力,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㊂该期主要病位在肝㊁脾㊁肾,病程多在10年以上,已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病情复杂,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受损㊂该期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㊂5.4 病证结合诊疗标准采用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㊂首先根据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消渴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再根据临床表现㊁疾病病程分期不同,进行中医证候诊断㊂6 治疗6.1 早期(1)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胁肋胀满,腹胀,纳少,便溏不爽,情志抑郁,善太息,舌质淡胖㊁苔白或腻,脉弦缓㊂以女性为多,形体中等或偏瘦,可有焦虑㊁抑郁倾向㊂治则:疏肝健脾推荐方药:逍遥散[6⁃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当归㊁白芍㊁柴胡㊁茯苓㊁白术㊁甘草㊁生姜㊁薄荷㊂推荐的中成药:加味逍遥丸[8](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6g,一日2次㊂推荐的单验方:三舒汤[9](弱推荐,证据等级:C):柴胡㊁当归㊁白芍㊁姜半夏㊁甘草㊁白术㊁厚朴㊁枳壳㊁山药㊁郁金㊁茯苓㊁知母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治疗[10](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百会㊁神庭㊁中脘㊁足三里(双)㊁合谷(双)㊁太冲(双)㊂留针30分钟,一周3次㊂(2)痰热互结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腹胀,胸闷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㊂治则:清热化痰推荐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11⁃12](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黄连㊁半夏㊁瓜蒌㊂推荐的中成药:①痰热清注射液[13](弱推荐,证据等级:C),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者㊂②痰热清胶囊[14](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3粒,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益糖康[15](强推荐,证据等级:A)黄芪㊁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甘草㊁黄连㊁黄柏㊁黄精㊁五味子㊁丹参㊁三七㊁大黄㊁葛根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腹针治疗[16](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关元㊁气海㊁中脘㊁下脘㊁阴都(双)㊁石关(双)㊁商曲(双)㊁气旁(双)㊁气穴(双)㊁滑肉门(双)㊁外陵(双)㊁上风湿点(双)㊁下风湿点(双)㊁天枢(双)㊁大横(双)㊂不使用提插㊁捻转手法㊂留针30分钟㊂隔日1次,每周3次㊂(3)肠道湿热证临床表现:口干不渴,或有口臭,脘腹痞满,大便粘腻不爽,或臭秽难闻㊂小便色黄,舌红,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㊂多见于肥胖㊁高血糖㊁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者㊂治则:清热利湿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17⁃19]‘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合三仁汤[20](‘温病条辨“)(弱推荐,证据等级:C),药物组成:葛根㊁黄芩㊁黄连㊁厚朴㊁半夏㊁苦杏仁㊁白蔻仁㊁薏苡仁㊁滑石㊁通草㊁白术㊂推荐的中成药:黄葵胶囊[21⁃23](弱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粒,一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㊂推荐的单验方:清热祛湿方[24](弱推荐,证据等级:C):黄连㊁苍术㊁厚朴㊁枳壳㊁茵陈㊁佩兰㊁当归㊁薏苡仁㊁玄参㊁丹参㊂推荐的其他疗法:糖四针[25](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包括丰隆㊁地机㊁养老及曲池,消毒处理后,使用毫针深刺,进针1~2寸,以患者有触电感为宜,随后提插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提插1次,每周5次㊂(4)脾胃不和证临床表现:心下痞满,口干,唇周痤疮,乏力,纳差,脘腹满闷,水谷不消,便溏,或腹泻,干呕呃逆,舌淡胖苔腻,舌下络瘀,脉弦滑无力㊂治则:调和脾胃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26⁃28](强推荐,证据等级:A) (‘伤寒论“),药物组成:半夏㊁黄连㊁黄芩㊁干姜㊁甘草㊁大枣㊁人参㊂推荐的单验方:三黄清幽汤[29](弱推荐,证据等级:B):茵陈蒿㊁川芎㊁党参㊁黄芩㊁知母㊁丹参㊁桃仁㊁法半夏㊁黄连㊁吴茱萸㊁炙甘草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30](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中脘㊁曲池㊁合谷㊁足三里㊁阴陵泉㊁三阴交㊁丰隆㊁血海㊁地机㊁太冲㊂均常规直刺20~30mm,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㊂(5)肝胃郁热证临床表现:形体偏胖,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㊂治则:开郁清热推荐方药:大柴胡汤[31⁃33](‘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柴胡㊁大黄㊁枳实㊁黄芩㊁半夏㊁白芍㊁生姜㊂推荐的中成药:①糖敏灵丸[34](弱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g,一日3次㊂②胆宁片[35⁃36](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5片,一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㊂推荐的单验方:开郁清热方[37⁃38](弱推荐,证据等级:C)柴胡㊁黄芩㊁半夏㊁白芍㊁枳实㊁大黄㊁黄连㊁全瓜蒌㊁水蛭㊁桃仁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耳穴压丸[39](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脾㊁胃㊁肝㊁胰㊁神门㊁小肠㊁大肠㊁内分泌㊁糖尿病点㊁三焦㊁皮质下等㊂(6)热盛伤津证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皮肤干瘪,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㊁苔黄燥,脉细数㊂此证多见于2型糖尿病初发㊁血糖明显升高者㊂治则:清热生津推荐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加减[40⁃42](‘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生石膏㊁知母㊁太子参㊁黄连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麦冬㊁牛膝㊁葛根㊂推荐的中成药:①降糖胶囊[43⁃44](弱推荐,证据等级: C),一次1.5g,一日3次㊂②杞黄降糖胶囊[45](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粒,一日3次㊂③糖尿灵片[46](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片,一天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石地降糖饮[47](弱推荐,证据等级:C):生地㊁知母㊁天花粉㊁葛根㊁太子参㊁麦冬㊁苍术㊁黄芩㊁生石膏㊁山药㊁柴胡㊁白芍㊁川牛膝㊂推荐的其他疗法:电针治疗[48](弱推荐,证据等级:C),选穴:中府㊁肺俞㊁尺泽㊁太渊㊁天枢㊁合谷㊁曲池㊁大肠俞㊁上巨虚㊁胰俞㊁丰隆㊂电针取穴:合谷 曲池(双侧)㊁上巨虚 丰隆(双侧)㊁天枢 天枢㊂选用连续波,频率为5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钟后起针,背俞穴不留针㊂6.2 中期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㊁苔少而干,脉虚数㊂此期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但多尚不严重,心脏超声可见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或伴心律失常等㊂治则:益气养阴推荐方药:玉泉丸[49⁃50](‘杂病源流犀烛“)(弱推荐,证据等级:C)或玉液汤加减[51⁃52](‘医学衷中参西录“)(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生山药㊁生黄芪㊁知母㊁生鸡内金㊁葛根㊁五味子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麦冬㊁乌梅㊁甘草㊂加减:心肺两虚为主者,宜选生脉散;心脾两虚为主者,宜选归脾汤㊂心肝两虚为主者宜当归补血汤合一贯煎;偏于肾者,宜选参芪地黄汤㊂推荐的中成药:(1)玉泉胶囊[53](强推荐,证据等级: A),0.6g/粒,一次4粒,一日4次㊂(2)参芪降糖胶囊[54⁃55] (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3粒,一日3次㊂(3)天麦消渴片[56⁃57](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2片,一日2次㊂(4)消渴丸[58⁃59](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5~10丸,一日2~3次㊂(5)芪药消渴胶囊[60](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粒,一日3次㊂(6)金芪降糖片[61](强推荐,证据等级:A),饭前半小时服用,一次2~3片,一日3次,疗程3个月或遵医嘱㊂推荐的单验方:孙氏降糖饮[62](强推荐,证据等级:B):生黄芪㊁丹参㊁太子参㊁天门冬㊁五味子㊁生山楂㊁麦冬㊁荷叶㊁玉米须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63](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百会㊁四神聪㊁印堂㊁内关(双)㊁神门(双)㊁太乙(双)㊁水道(双)㊁关元㊁足三里(双)㊁三阴交(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㊂6.3 晚期(1)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多梦遗精,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视物模糊,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㊂多见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㊁肾病㊁神经病变者㊂治则:滋补肝肾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64⁃65](‘小儿药证直诀“)(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生地黄㊁山萸肉㊁炒山药㊁茯苓㊁泽泻㊁牡丹皮㊁枸杞子㊁菊花㊂推荐的中成药:①杞菊地黄丸[66](弱推荐,证据等级: B),一次8丸,一日3次㊂②六味地黄丸[67⁃69](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8丸,一日3次㊂③和血明目片[70](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片,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补肾明目方[71](弱推荐,证据等级:B):熟地黄㊁山萸肉㊁枸杞子㊁玄参㊁苍术㊁泽泻㊁丹参㊁昆布㊁川牛膝㊂推荐的其他疗法:①针刺治疗[72](弱推荐,证据等级: C),选穴:承泣㊁瞳子髎㊁攒竹㊁丝竹空㊁风池㊁肝俞㊁肾俞㊁光明㊁阳陵泉㊁三阴交㊂针用平补平泻,每周3次,适用于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㊂②中药浴足[73](弱推荐,证据等级: C),处方:豨莶草㊁红花㊁醋乳香㊁醋没药㊁艾叶㊁鸡血藤㊁刘寄奴㊁沉香㊁川芎㊁伸筋草㊁透骨草㊁苏木㊂煎好汤剂加温水调整到合适的温度,先熏蒸,注意防止烫伤㊂再浴足,浸泡20分钟左右为宜,适用于糖尿病足㊂③中药外敷(强推荐,证据等级:A),针对糖尿病足局部红肿㊁溃疡,可清创处理,后给予碘伏创面消毒㊁生理盐水冲洗,予京万红软膏[74]涂抹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㊂(2)阴阳两虚证临床表现: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神疲,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㊂多见于糖尿病肾病㊁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等后期㊂治则:滋阴温阳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75⁃76](‘金匮要略“)(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附子㊁肉桂㊁熟地黄㊁山萸肉㊁枸杞子㊁炒山药㊁茯苓㊁泽泻㊁巴戟天㊁肉苁蓉㊁菟丝子㊁鹿角胶㊂推荐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77](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6g,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糖肾方[78](弱推荐,证据等级:B):黄芪㊁芡实㊁金樱子㊁黄连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艾灸[79](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肾俞㊁太溪㊁足三里㊁三阴交㊂配穴:上肢麻木㊁疼痛加曲池㊁外关㊁合谷;下肢麻木㊁疼痛加血海㊁阳陵泉㊁太冲㊂用温和灸固定艾条温和灸法,每穴10分钟,每日1次㊂以局部穴位温和舒适为度,适用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㊂6.4 兼夹证(1)痰浊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头重嗜睡,呕恶眩晕,恶心口黏,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㊂实验室检查多见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㊂治则:化痰降浊推荐方药:偏湿热者,宜黄连温胆汤加减[80⁃81](‘重订广温热论“)(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黄连㊁竹茹㊁枳实㊁半夏㊁陈皮㊁甘草㊁生姜㊁茯苓㊁白术;偏寒湿者,宜苓桂术甘汤[82⁃83](‘伤寒论“)(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茯苓㊁桂枝㊁白术㊁甘草;痰湿证,宜二陈汤[84⁃8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弱推荐,证据等级:C),药物组成:法半夏㊁陈皮㊁茯苓㊁生姜㊁乌梅㊁甘草㊂推荐的中成药:①金糖宁胶囊[86](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4粒,一日3次㊂②护肝片[87](强推荐,证据等级: B),一次4片,一日3次推荐的单验方:五加苍耳降糖方[88](弱推荐,证据等级: C),五加皮㊁苍耳子㊁茯苓㊁白术㊁陈皮㊁黄精㊁生甘草㊁三七粉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腹针疗法[89](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㊁天枢(双)㊁滑肉门(双)㊁外陵(双)㊁商丘(双)㊁气穴(双)㊂(2)血瘀临床表现:肢体麻木或疼痛,胸闷刺痛,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暴露,苔薄白,脉弦涩㊂治则:活血祛瘀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90⁃91](‘医宗金鉴“)(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当归㊁白芍㊁川芎㊁熟地黄㊁桃仁㊁红花;或血府逐瘀汤[92⁃93](强推荐,证据等级:B)(‘医林改错“),药物组成:当归㊁生地㊁桃仁㊁红花㊁枳壳㊁赤芍㊁柴胡㊁甘草㊁桔梗㊁川芎㊁牛膝㊂推荐的中成药:①芪蛭降糖胶囊[94⁃95](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粒,一日3次㊂②复方血栓通胶囊[96](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3粒,一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㊂推荐的单验方:糖痹胶囊[97](弱推荐,证据等级:C):黄芪㊁丹参㊁当归㊁桂枝㊁白芍㊁路路通㊁水蛭㊁怀牛膝,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98](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双侧阳陵泉㊁阴陵泉㊁足三里㊁合谷㊁曲池㊁太溪㊁丰隆㊁三阴交,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㊂7 非药物疗法(康复疗法)7.1 教育学习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以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99]㊂在健康教育中应注重个性化,患者主动参与,并采取连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100]㊂通过系统性㊁全程性的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101]㊂7.1.1 社区教育[102⁃103]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㊂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㊁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㊂临床证据:强推荐,证据等级:B㊂7.1.2 同伴教育[104⁃106]同伴教育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餐前和餐后血糖,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㊂并且同伴教育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_仝小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关键词:消渴;糖尿病;诊疗指南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04.111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4-0148-041 概述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在我国1980年DM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上升到3.21%,大城市达4%~5%,患病人数达4 000万。
DM可分为原发性DM和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
T1DM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2DM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
在DM中90%以上为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M前期、DM期与慢性并发症期。
DM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DM属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
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2 病因病机2.1 发病因素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发生的原因。
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
2.1.1 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
《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 久坐少动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 按照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编制办法 • 基于循证医学评价对糖尿病中、日、英文文献以及中国古
代医籍进行全面的查询检索和评价 • 每个建议: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证据分级采用刘建平针
对传统医学的证据分级方法,推荐强度参考美国国家临床 指南交换所建议分级划分标准)
广安门医院
方法
• 研究方法:专家共识法。深入访谈、调查问卷、专家共
生医疗行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
广安门医院
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约1.139亿人) 中国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50.1%(糖尿病后备军)
JAMA. 2013;310(9):948-959.
广安门医院
治疗策略的反思
• 现有治疗手段:并没有阻止病程进展 • 血糖失控与ß细胞功能下降相平行,与所用药
情况,测量实施临床指南和干预措施效果,随时反馈信息
广安门医院
更新
• 中医药发展已有3千多年历史,没有统一的标准,文献证据 级别较低,如何形成推荐建议,明确推荐强度,需要在梳 理推荐强度的演进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指南定期修订:对新出现证据进2010
广安门医院
编写人员
• 汇集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文献 学、统计学等专业人员
• 著名糖尿病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
广安门医院
制定步骤
• 成立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 • 确定指南的主题和目的; • 开发循证指南; • 临床指南的起草; • 指南的修改、评审及定稿
广安门医院
证候相兼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辨证论治
中成药
降糖药物
心理疏导
针灸等 非药物疗法
广安门医院
宣传
• 国外:传统医学机构 • 国内: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通过手册、讲座、辅导班、定期评议等, 全国中医糖尿病医生
广安门医院
执行
• 国家重点专科糖尿病协作组为平台 • 应用医院监察指南实施过程中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变和预后
严格控制“十高一低”
广安门医院
辨证理论研究
• 传统三消辨证 • 脏腑气血辨证 • 现代三型辨证
广安门医院
三消辨证的局限性
糖尿病≠消渴
• 现代糖尿病中出现典型消渴者逐渐减少,消渴不能反映现 代糖尿病的全部
• 与现代糖尿病分型的关系 古代消渴描述的典型临床表现与现代1型糖尿病类似,并 没有涵盖占糖尿病中大部分的2型患者
• 200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了《中西医结合糖尿病 诊疗标准》
• 200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200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内科常见病
临床诊疗指南》 • 2006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 • 2007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用于2型糖尿病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研究和提升的过程 • 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标准化战略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一
广安门医院
临 床 指 南(一)
•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和治疗》 •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定期发布糖尿病临床指南 • 2007年欧洲心脏病研究学会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共同制定
• 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与临床效果的矛盾 •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药理研究内容 • 设立基础方和加减选择用药时考虑对血糖指标的针对性
• 中医指南研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验研究成果,遵循 从临床到实验室,又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研究
• 指南制定目的在于针对特定临床情况,制定系统、能帮助临床医生和 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方案
• 指南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 有助于循证医学原则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得到更好贯彻和实施,规范医
广安门医院
临 床 指 南 (二)
• 200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临床指南》 •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社区
《糖尿病防治指南》 •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013年版 )
广安门医院
临 床 指 南 (三)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
2015.9.11 广安门医院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背景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 –糖尿病的中医诊疗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广安门医院
•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统一规定 • 标准化、规范化是科学研究基础及学科成熟度标志 • 中医药标准起草和制定的过程是对中医药学术进行整理、
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联合指南 • 新西兰指南集团(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泛美卫生组
织(PAHO)、国际胰岛素基金会(IIF)、国际肾病协会(ISN)、 糖尿病足国际工作组(IWGDF)、国际肥胖研究学会(IASO)、澳 大利亚治疗指南有限公司(The Guidelines Limited )
识、个案研究、临床推广试验效果评价等形成指南报告规 范(初稿),采用AGREE等进行评价分析 • 通过医院临床试用后形成指南定稿
广安门医院
内容
• 介绍 • 背景 • 临床特征 • 诊断标准 • 干预、管理和推荐 • 方法 • 附件
广安门医院
实施过程
2型糖尿病 中医辨证
中医病名
中医证候
合并症状
治疗措施
物无关 • 糖尿病治疗历史:仅仅关注血糖远远不够 • 综合治疗,整体达标,改善各种血管疾病预后
广安门医院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粘 •高脂肪肝
整体达标
多因素干预策略
个体化治疗 以高质量技术服务为核心
生活方式指导
•高尿酸 •高微量白蛋白
•高炎症反应 •高胰岛素血症 •高体重 肥胖
免疫力低下
广安门医院
糖尿病(消渴病)
阴虚
热盛
证候要素
气虚
痰瘀
阳虚 广安门医院
无证可辨(微观分析)
• 查体时发现糖尿病 • 将血糖作为“微观辨证”的依据 • 影响脾胃功能的各种因素(如脾虚湿聚、肝脾不
调、火不生土等)、中药的抗高血糖药理作用、 专药专方,及预防脉络淤阻等。
广安门医院
充分利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