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方言区内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边琦淑

方言区内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边琦淑发布时间:2021-09-01T08:10:27.08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边琦淑[导读]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是方言与普通话共同构成的。
文章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方言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关于方言教学的构想,以帮助在方言语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良好发展。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摘要: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是方言与普通话共同构成的。
文章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方言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关于方言教学的构想,以帮助在方言语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良好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普通话;方言前言随着汉语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选择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但中国疆域辽阔,语言的地域化特征显著,也就产生了方言。
虽然外国留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普通话,但一旦走出课堂,脱离普通话环境,就不得不进入较为复杂的方言环境,在一些方言强势的地区,如粤语区、闽语区等,留学生会产生交际障碍,这就违背了跨文化交际的初衷。
那么,方言区的汉语学习者如何顺利开展文化交际,利用好方言这个媒介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拓展一些方言知识,以便留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了解中国。
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概念(一)方言中国所称的“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是区别于普通话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概念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欧洲人理解的“方言”是一个语言学概念。
根据欧洲人的理解,在中国,跟普通话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中国某一地区的语言,那就是方言。
(二)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别称,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李佳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
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
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
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落穿插、居民接触广泛、交际密切等因素所致。
从历史及人口源流方面看,历代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历代统治者的移民屯耕,流徙实边;以及官户、客户、军户、商户的不断迁入对古浪方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篇一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一、背景与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教育、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在地方社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
二、问题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普通话与方言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给跨地区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方言使用现状:由于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年轻一代对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方言使用率下降。
文化传承与发展: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议方案推广普通话: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
保护方言:鼓励和支持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文化活动、艺术表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方言。
协调发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方言的使用,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协调发展。
教育引导:加强对普通话和方言关系的教育引导,让人们认识到普通话和方言各自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语言态度。
社会支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融合,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四、实施措施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和使用范围。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普通话和方言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促进交流合作:搭建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各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语言的多元化发展。
建立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对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传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普通话和传播地方文化。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普通话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引言:
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和普及。
然而,各地方方言作为地区文化和语言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主体段落1:普通话的普及和影响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被视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
它在教育、政府、媒体等多个领域被普遍使用,并且在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主体段落2: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方言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虽然普通话的普及推动了地方方言的衰退,但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方言不仅能够帮助地区居民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传承和保留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主体段落3: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普通话为不
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允许地方方言在特定社区
和文化场景中得以保留和使用。
普通话的标准化还使得地方方言能
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和融合。
结论: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是中国语言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
普通话的普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而地方方言保留了地区文
化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中
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注:如有):
- 张国松,中国普通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李小璐,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语文学刊,2018年。
教学中如何处理普通话与方言

编号: 41学科或类别:语文成果形式(论文或案例):论文标题:教学中如何处理普通话与方言姓名:***单位:陆丰市碣北中学教学中如何处理普通话与方言【摘要】:当今的中国越来越强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对外的改革开放,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喜爱。
很多老外还专门跑到中国来学习汉语。
可见,如今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工作和事业的需要,更是一个人文化与素质的体现。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而学校则是推广这种语言的主要阵地。
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由于语言受到环境、语言习惯、地理位置的影响极大,所以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难度。
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和渗透,是普通话教学中令人头痛的事,因而在教学中有必要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而当我们努力的成果逐渐显现,学生的普遍话越来越规范的同时,却发现他们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方言。
那么,应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普遍话与方言的关系,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地方方言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语言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方性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保存、传播着各地的优秀文化。
它受到普遍话的影响,同时又丰富了普通话。
二、普通话的重要性而与北方方言区相比,南方方言区是普通话水平达标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普通话教学在学校语言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南方方言区人说普通话已经日益成为大众交际的需要。
然而语言受到环境、语言习惯、地理位置的影响极大,所以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难度。
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和渗透,确实是普通话教学中令人头痛的事。
普通话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普通话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作用。
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要:本文针对方言与普通话接触频繁、互动明显的现状,从方言学角度、推广普通话角度、历史语言学角度三个方面对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而为辨明两者关系提供依据。
通过明确方言与普通话并存共用的互动关系,达到以此为契机,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并存共用;互动一汉语是一种存在着严重方言分歧的语言(钱曾怡,2004)。
方言的形成是历史上语言分化或迁徙的结果。
纷繁复杂的方言客观上导致了共同语的产生。
共同语由来已久,和方言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直至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民族标准语—普通话,共同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方言与共同语拥有共同的使用者,共存于同一语言社会,难免要发生碰撞和摩擦,至于共同语进入标准语阶段,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则更加频繁,其相互影响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有些人就认为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灭方言,因此,方言与普通话在人们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袁家骅,2001)。
其实从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可以看出,普通话与方言其实是同源异流(詹伯慧,1997),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共存互动的关系(李如龙,2001)。
方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共同语的影响,而普通话也势必不同比例地吸收古代或现代的某些方言成分。
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尤其在“地方普通话”日益增多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又是实用性很强的事业,在学术上和事业上都大有可为。
”(李如龙,2001)二千百年来,无论雅言、通语还是官话,都是与官僚阶级和知识分子相关联的,广大劳动人民世代生活在自己的家乡,甚至一辈子也没离开过自己的方言区,所以共同语并不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但普通话的推广,自上而下,全民动员,各个阶层,无不牵动,其群众基础壮大之快,影响面波及之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
如何做到兼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资源09级采矿03班王新志摘要:解放以来推广普通话是作为国策来实行的。
这不仅是为了沟通的便利,也是增加民族和国家凝聚力。
但是从对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来看,并不太理想,推广普通话还是任重道远的。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保护推广一、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着,讲着亲切的家乡话。
是啊,正如杜甫的<<回乡偶书>>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回到久别的故乡,人面不识,乡音未改,这是回乡的凭证。
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浓浓的乡音更能打动人的心灵?但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是否坚持讲自己的家乡话呢?试想今天的我们,比如北方人到南方去,说什么话,才能和别人沟通?唯有普通话。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有人担心一些强势方言如粤语、东北话、以上海为中心的吴方言等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也有人担心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使方言的实用价值消失、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萎缩。
那么,如何认识和处理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呢?(一)、相依共存、相互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地方曲艺、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使用。
这是有道理的,地方曲艺如果用普通话说唱,就没“味”了。
但是,我不赞成“保卫方言”的口号和一些地方准备为方言立法的设想,因为方言并没有受到侵犯。
理想的境界应该是,该说普通话时能讲普通话,想说方言的时候就说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按照语言发展规律,方言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
1、为何要保护方言最早提出“保护方言”的是吕叔湘先生。
据了解,现代汉语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而每一个方言下面又有不同的分支,可谓种类繁多。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有的时候还承载着一份独有的地域文化,但是方言显然因为媒体的发达、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飞速的现代化进程而在日益遭受威胁。
论国语与方言的关系

论国语与方言的关系引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里,语言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国语和方言。
国语通常指的是普通话,它是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而方言则是指中国不同地区的独特语言变体。
本文旨在探讨国语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探究其互相影响与相互作用。
1. 国语与方言的定义国语作为官方语言,是为了方便全国各地人民进行交流而形成的一种语言。
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的语言,是国语的最典型代表。
而方言则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口音、词汇和语法特征,比如粤语、闽南语、上海话等。
2. 国语与方言的共性虽然国语和方言在地域上有所区别,但它们在语言的基本构建和表达方式上有一些共性。
比如,国语和方言都是通过声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构成。
而且,无论是国语还是方言,都具备了传递信息的功能。
另外,国语与方言之间也有一定的互相借鉴和影响关系。
在新词汇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国语和方言相互借鉴,并互相吸收优秀的表达方式,不断推动着中国语言的发展。
3. 国语与方言的差异尽管国语与方言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但它们之间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地域的不同,导致语音和词汇的差异性。
同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会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国语的广泛普及也使得方言使用的范围逐渐缩小,有些地方的方言甚至面临着被国语取代的危机。
4. 国语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国语和方言之间并非完全孤立地存在,它们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国语的普及使得方言开始受到冲击,而另一方面,方言的存在也会对国语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方言为国语提供了很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了国语的词汇库。
同时,国语的标准化对方言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避免了方言的过度萎缩。
结论国语与方言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国语作为官方语言,是中国大陆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则是特定地区的一种语言变体。
尽管国语的普及对方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方言的存在仍然丰富着中国的语言文化。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近年来,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成为社会学者和语言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在语言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方言依然扎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从互构的角度探讨普通话和方言的相互影响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是中国国家标准语在不同语言地区和语言群体中的表现形式。
普通话是汉语和中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国家公务和正式场合中必须使用。
方言是地方上使用的语言,是语言地区内各种语言群体之间通信的方式之一。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普通话注重语音、语调和语法等方面的规范化,方言则更注重方言特色和韵律的表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普通话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但方言在地区间交流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依然存在。
二、普通话和方言的互动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处于孤立状态。
普通话向方言施加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使得方言的某些语音和语调已经走向普通话规范化的方向。
例如,粤语和闽南语已经造成了国内的语言影响,但是对于方言而言,普通话对音、声、调的影响也很深刻,方言在中文的演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方言中的许多用语和句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美感。
很多地方语言甚至已成为了普通话中的常用语言,如山东话的“豁子”、“菜鸟”、江浙话的“关键时刻”、“搏成一番事”等,在普通话中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与中国文化传承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语言形式和技巧的交流,它们的互构还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民间音乐、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各种文化元素都深受人民喜爱,而这些文化元素通过普通话的传播和推广得以传播和流传。
如何消除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

如何消除⽅⾔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如何消除⽅⾔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案例背景:普通话是⼀张名⽚,⼀张好的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作为⼀种语⾔它不仅是社交⼯具,也是⼀种⽂化载体。
随着普通话的⼤⼒推⼴,现在即使是农村孩⼦也能说⼀⼝⽐较流利的普通话。
但是,⾛进我们的课堂,还是会时不时听到⼀些不和谐的声⾳:“⽼师,我觉得他的声⾳太忧(低)了。
”“这个东西我很喜欢,但不过(只是)……”⼀些根深蒂固的⽅⾔已⽆形中侵⼊了我们的课堂,影响到了孩⼦普通话的学习。
分析成因:(⼀)⽅⾔是⼀种⽣活状态。
农村⾥平时都⽤⽅⾔交流,孩⼦从⼩就⽣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说起⽅⾔来⾃然是“张⼝就来”。
⽽且,因为不少家长都在外地打⼯,孩⼦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起⽣活,所以,在学校⾥学的普通话还是⼀定程度上受到了启东话的⼲扰。
(⼆)⽅⾔是⼀种爱乡情怀。
⽅⾔时时系着情深故⼟,家长希望孩⼦“不忘本”“不忘根”,从⼩就让孩⼦感受“本乡本⼟”的语⾔,对家乡⾃然有着⼀种热爱的情怀。
采取措施:(⼀)要求孩⼦在校坚持说普通话我们应该要为孩⼦创设⼀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普通话的学习也应如此。
⽬前在农村来说,只有学校可以满⾜这个条件,因此,我要求学⽣⽆论课上还是课后,⽆论是和⽼师还是同学对话,都要使⽤普通话。
如果哪个学⽣⼀时忘记,我们就要⽤沉默提醒他,让他养成随时随地说好普通话的习惯。
(⼆)希望家长加强语⾔修养,尽可能起到良好的⽰范作⽤1.不说⼝头禅,不说不⽂明的话,避免给幼⼉带来不好的影响。
例如:⽐较流⾏的⼝头术语——哇噻、酷毙了……2.不说不完整的话和⼟语。
孩⼦好模仿,愿意与⼈交流,⽗母应因势利导,⽤普通话和孩⼦交流,⽽这就要求⽗母们本⾝要有较⾼的普通话⽔平。
(三)通过听故事、说绕⼝令、看有益的动画⽚、看图书等⽅法,扩展孩⼦的⽣活空间,丰富⽣活内容,扩⼤眼界。
(四)做好普通话矫正⼯作1.教师的正确⽰范:教师要⽤标准的普通话与学⽣交谈,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法清晰地教给学⽣。
方言对幼儿学习普通话的影响

方言对幼儿学习普通话的影响◆李友慧 安徽省滁州市凤凰幼儿园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和口语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幼儿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受到了某些因素的限制、干扰和影响,对他日后语言能力发展很不利,甚至影响到其心理的发展。
环境对幼儿学习普通话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
在家庭中,身为父母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够让每个幼儿的普通话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一、 方言对幼儿的影响(一)影响幼儿语言的学习和情感的交流丁丁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可这几天我发现他不爱在大家面前说话。
通过了解,我发现原来他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四川生活,平日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话时带着四川口音,平日和小朋友交流时总会因为口音被大家笑话,自尊心强的他就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说话了。
由此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二)导致幼儿语音错误和交流的困扰如果孩子长期用地方方言交流,很少开口讲普通话,那么再说普通话的语音中就会有很多错误的地方。
最常见的错误是n和l不分、前后鼻音韵母容易混淆,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r不分,还有音节yi、yu不分。
比如合肥地区的人普遍n和l分不清,大多念“奶奶(nai nai)”为“奶奶(lai lai)”。
这些语音错误也会造成幼儿普通话交流的困扰,误导了幼儿正确的发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探析方言对幼儿学习普通话影响之大的原因(一)没有良好的普通话环境生活中,人们交流时大多用方言或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甚至有的老师说话也带有方言腔,而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幼儿的语言学习受到父母、老师、周围环境的影响。
长远来看,影响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有各自的特点。
方言系着情深故土。
方言还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特别是一些漂流外乡多年的人对家乡方言越发的重视,这是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主要关系综述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口庞杂、方言纷繁的国度。
在这之中,操“两种”语言者不在少数。
但如今,学术界关于兼说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语言现象是属于“双语”还是“双言”现象争执不休。
给语言学习者在准确理解诸如“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本族语”等概念是造成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将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
此外,我还将就在政府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的家乡话所面临的窘状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双语双言关系引言:我国幅员广阔,方言和与语言众多,语言使用情况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对于其关系的研究有多个不同的切入点,我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由于学界的某些观点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复杂性方面有些困难。
这里专门就我在课堂上同学们的理解有争议的涉及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的某个角度提出我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与“民族语”是想通的。
下面我将具体阐释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言”更为合适。
二、以我的家乡方言为例,在普通话的推广愈加深入与普及的情况下,如何真真切切的做好保护方言的自然延续,从而达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的目的,而非只是政策上喊喊口号。
以上两个问题是语言学界就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来说讨论的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一、普通话与方联系密切我之所以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与“民族语”是想通的,主要是源于其都是讲的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在学习陈昌来先生的应用语言学导论里面有关“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时,陈昌来在陈述第一语言的概念时说“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身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目录第一章5一、解析语言习得5第二章6第三章8第四章9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 (9)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江师学院:辜仪华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意义第一章一、解析语言习得1.1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
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
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
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
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划分是:北方方言、XXX、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通俗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装订处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通俗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通俗话有较为明确的标准标准,语言标准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名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感化,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通俗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流传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感化;方言在通俗话之下,受通俗话的影响,又吸收通俗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方言在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方言在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随着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的唯一官方语言。
然而,中国的方言仍然深根于许多地方,并在许多人的生活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方言在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平衡方言和普通话。
方言是什么?方言,又称土语、地方语或地区语,是指地理上某一区域内,某个社会群体内部使用的语言。
方言通常会因为地理因素、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的因素而存在。
在中国,方言的分类非常复杂,常见的有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等。
方言对普通话教育的影响虽然普通话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广泛使用,但方言仍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人即使在学校和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但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依然会使用方言,这种使用方式又称为双语交替。
这种双语交替会对普通话的教学产生影响。
首先,学生在学校学习普通话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方言习惯的影响。
例如,南方方言中的“哪里”发音为“nali”,而普通话中的发音为“nǎlǐ”。
如果学生的家庭和社交场合中多数人使用方言,则他们很可能会被这种发音习惯所影响,在学习普通话时发音也会出现偏差。
这样会导致学生不但难以达到普通话标准,而且还会影响他们进行口语交流。
其次,方言也会影响学生的听力能力。
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声调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学生如果长期接触方言,则可能会对普通话的语音和声调缺乏敏感性。
这些缺陷也会对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在教学中平衡方言和普通话?在普通话教育中,需要平衡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确保学生学习到规范的普通话,同时也能保留一定程度的方言传统和文化。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旨在平衡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强调标准普通话的重要性作为国家官方语言,普通话有明确的标准发音和语法规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以传授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语法为主要目标。
如果学生遇到方言的词汇或习惯用法,应该及时进行纠正。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引言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全国通用的共同语言,与地方方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探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以及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共同起源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一样,都源自汉字书面语。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地方方言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日常交流的语言,而书面语则是政治、文化和文学等领域的语言。
然而,普通话的发展在20世纪初期迅速崛起。
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普通话被认为是整合全国各地方言的有效方式。
普通话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普通话的标准化过程普通话的标准基于北京话,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为了确保普通话的一致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普通话教学大纲》等。
这些标准不仅规定了语音、语调和发音等方面的规范,还包括了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要求。
普通话的标准化过程对于地方方言的传承和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普通话的标准化对于地方方言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压制,导致一些方言逐渐地边缘化和衰落。
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标准化也促进了地方方言的发展和振兴,通过普通话这个共同的基础,地方方言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和理解。
地方方言的文化价值地方方言是其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地方方言包含了地区的特定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显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尽管普通话的普及使得地方方言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范围变得较窄,但地方方言仍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有助于维护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延续。
文化、教育和普通话的关系普通话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统一的语言,普通话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育体系。
然而,地方方言在教育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一些地方方言被纳入学校的语言教学课程中,以满足当地孩子对于方言的研究需求。
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地方方言的传承,又促进了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浅谈方言与普通话的教学

专题论坛2019 年 2 月168浅谈方言与普通话的教学莫丽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那隆小学 广西北海 536129)摘 要:本文先从在普通话得到广泛推广和关注的今天,地方方言显得很微弱,甚至在一些小学生的心中已被遗忘。
后提出保护地方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并存教学应当成为方言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它们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再论述了在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语言中,渗透方言教学,在提高语文质量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 保护 并存 教学在一次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我遇到了校友的女儿,我用方言跟她打招呼,她只是向我微笑不语。
见此,她的老师告诉我,我校友的女儿她不会说我们的本地话,但听得懂,唯一交流的语言是普通话。
我很无语。
我纳闷:一个土生土养的本地人,居然不会说本地话!她的根在哪?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我的班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家人都是跟他(她)用普通话交流。
而大部分的学生在课余交流中,要么全是用普通话交流,要么将这普通话翻译过来的不伦不类方言,要么在用方言交流中总是夹杂着几个普通话词。
普通话倒说得流利,反而说一句标准的方言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普通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唯一的使用语言的今天,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五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我陷入了深思和反省中。
一、保护方言,还一片天空方言是我们的根,代表着我们的家乡,我们的身份,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普通话是本,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交通工具,是通向文明的钥匙,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所以我认为两种语言都要说好,都不可丢。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因为地域的差别,产生了众多的语言变体。
形成了不同区域上的语言分支。
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多的少数民族地区,我的家乡是合浦县,我们使用的语言是廉州话,它是一种声调柔美的方言,它来自合浦土著居民乌浒人的语言——乌浒话,即古壮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李佳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
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
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
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落穿插、居民接触广泛、交际密切等因素所致。
从历史及人口源流方面看,历代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历代统治者的移民屯耕,流徙实边;以及官户、客户、军户、商户的不断迁入对古浪方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古浪居民的祖先大多是内地移民,而这些移民又以山西藉者居多。
古浪至今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柳树”的歌谣。
所以古浪话受山西部分地区方言的影响很明显。
如表音字“圪”字的用法;“日”字头词语的使用;詈词后缀:“货、鬼、猴、贼”的应用;名词的重叠式等与山西临汾、忻州、大同、原平、阳曲、平鲁、洪洞、汾西等县市的《方言志》的记载及其有关资料大致相同。
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也可见一斑,仅从词汇方面看,古浪话里就有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词语。
如“特勒”一词来自突厥语;“姑臧”、“祁连”来自匈奴语;“糌粑”、“氆氇”等词来自藏语。
在语法方面,如拖长语音的语法手段;“们”字的特殊用法都受了藏语的影响。
在语音方面,古浪话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没有入声,古入声字派入阳平和去声,个别派入上声,派入阴平者极为例外。
2、没有“儿”化韵母。
3、几乎没有轻声音节。
古浪方言内部也存在一些差别,大体说来,古浪话可分东西两片。
大靖河流域为东片,东片话以花庄话为代表,包括裴家营、大靖、民权、西靖、干城、新堡等乡镇。
东片话合口呼韵母不拼声母sh。
如“水、书、刷、说、顺、双、拴”,等字的音节分别是“fei、fu、fa、fe、fen、fang、fan”,一律把sh声母读成f 声母。
“入、若、软、润”等字的音节分别是vu、ve、van、ven。
一律把r声母读成v声母。
东片话只有阴平、阳平、去声三个声调,比西片话少了一个上声调。
东片话内部也有差别。
如大靖、民权、西靖一带,合口呼韵母可拼sh、r两个声母,与西片略同。
海子、大墩、直滩、冰草湾、新井等乡是移民开发区,语言不太统一,但大体说来,还是以东片话为主。
西片指县城及其附近的定宁、泗水、土门、胡家边、永丰滩、黄花滩、古丰、十八里铺、黑松驿、黄羊川等乡镇。
横梁、井泉处于中间地带,语言上也是一个中间带。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推广普通话并不禁止说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学会普通话。
1958年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
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但我们不能由此拒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
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把握和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第一、推广普通话,加大普通话使用力度。
必须不断扩大普通话的应用范围,在各种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
特别在学校的教学用语中,我们都要使用普通话,长期坚持,逐渐形成说普通话的氛围。
第二、保护方言文化,维护多元空间。
如果有人说,地球上保留了几十种至多几百种动物就足够了,其他的物种可以任意捕杀,或坐视它们随着生存圈被人类蚕食而渐渐消亡,有良知的人们一定不会同意。
世界上的语言学家们在花费大力气搜集濒临死亡的语言,以求为人类的语言和文化保留下更多的标本。
文化储藏积淀在语言中。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储藏在其多样的语种中。
一个强健的生态系必然是多样的,反过来这种多样性又可以帮助它适应和安渡环境的变迁。
爱斯基摩人有上千种关于雪的词汇,蒙古语中有无数关于牛马羊的词汇,阿拉伯语中有无数关于骆驼的词汇。
所以,不同地域方言中蕴含的文化含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第三、加强普通话这一门必修课。
国家语委从事普通话推广的专家马海林教授指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教师上课用方言这一现象极大地阻碍着中国普通话的推广。
”马教授说:“学校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场所。
这就要求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不断地提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校园内各种场合坚持使用普通话,并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尤其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说普通话的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普通话语言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要我们把握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相信普通话能很好的推广开,而方言继续发挥着它们的魅力。
四、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措施普通话已逐渐成为大、中、小学校的“校园语言”。
笔者根据近几年语文教学实践,结合我县方言的特点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下几方面是进行学校普通话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讲清方言与普通话声韵母的对应关系,加强易混声韵母的训练古浪话属于北方方言,同普通话相比,大同小异,但二者在语音上却有较明显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究其原因,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没有真正找到突破点,没有很好掌握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的发音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声母sh 和f、r和v存在混淆现象。
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东片话里面,如:花庄、裴家营一带,把“说话”读作“fo hua”,“软弱”读作“van vo”等。
2.韵母ai和an ,ei和in不分。
在土门、双塔、古浪一带的西片话中,这种语音现象很普遍,几乎将所有的an韵母读作ai韵母,ei韵母与in韵母混淆。
比如“前天”往往读作“qiai tiai”,“美丽”读作“min li”,而“敏捷”又读作“mei jie”。
3. 前鼻音韵母in en un与后鼻音韵母inɡ eng ong区分不明显古浪话中对in和inɡ,en和eng,un和ong 没有明显的区分,混淆现象较常见。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声母类推和易混淆韵母字音和单独、对比、组合等多项练习方法进行这些方音纠正。
在汉字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
虽然由于古今音变的影响,形声字中有的声符已经不能完全标记今天的读音,但大多数声符仍起着表音的作用。
所以,利用我们方言中声母、韵母不分的字音是行之有效的。
具体方法是记住一个声母的读音,与这个声母相同的字声母就基本相同,由此可类推出几个甚至几十个汉字的读音。
如只需记住“说”shuo音,就可推知以“sh”为声母的其它字:“书”、“栓”、等也是sh声母;记住“软”ruan音,就可推知以“r”为声母的其它字:“如”、“锐”、“荣”等也是r声母。
对韵母混淆现象,首先要要训练学生发好音,这一点要进行强化训练,并且记住以混淆字的字音。
可结合易混淆韵母字音的材料,进行单独、对比、组合等多项练习, 也要让学生记清字音如: an__ai的区分训练:前线转身金钱宣传新鲜ei__in的区分训练: 美丽没有敏捷煤炭敏锐sh__f 的区分训练:书本叔叔说话刷牙顺利教学时,也需要注意训练学生发好标准音和记清字音两方面,进行训练和练习。
(二)、注重语流音变的训练,发好上声变调、轻声、儿化的读音在我县方言区中,在上声变调、轻声、儿化等一些语音语调方面与普通话不同,在语调方面没有入声,朗读、说话时没有儿化韵。
普通话交流中常用的上声变调和轻声在我方言区中几乎不存在。
在这方面,我的教学措施是:1.加强上声变调练习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结合材料练习发好上声调本音(前面已作过阐述),同时讲清上声变调的规律: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214”变为与阳平调值相当的高升调“35”,如《可爱的小鸟》中就有“小鸟Xiǎo niǎo”等。
②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21”+非上声。
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音节(阴平、阳平、去声)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214”变读为只降不升的低降调“21”,丢掉了本来要上升的后半段“14”,变成了半上声(简称“半上”),如《可爱的小鸟》中就有这些词:海洋hǎi yǎnɡ,卷到juǎn dào,许是xǔ shì。
③上声+非上声改读的轻声→半上“21”+非上声改读的轻声。
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改读的轻声音节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读为半上“21”,如《可爱的小鸟》中就有“水的”shuǐ de 等。
④上声+上声改读的轻声,这种情况的变调有两种:一是前边的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读为“35”,如:小姐xiǎo jie等,二是前边的上声音节调值变读为“21”,如:椅子yǐ zi等。
⑤三个或三个以上上声音节连读的变调,需要运用上述基本规律灵活处理,处理的依据有结构和语义两方面。
2.加强轻声练习在普通话语音训练及测试中,方言区的同学读双音节词语时常把普通话中本应读轻声的音节发成原调,如把“木匠”的“匠”jiɑnɡ读作“jiànɡ”,“爽快”的“快”kuɑi读作“kuài”,“合同”的“同”tonɡ读作“tónɡ”,等等。
一是因为在古浪话中没有轻声,朗读、说话时字、词均发原调,搞不清在普通话中哪些音节应读轻声。
二是因为同学们不知道轻声发音时音高并不固定,随前边音节声调不同而不同。
一般地说,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偏低,去声字后头的轻声字最低。
轻声的音高大体可分为四类,阴平后边的轻声读半低调(12),阳平后边的轻声读中调(13),上声后边的轻声读半高调(14),去声后边的轻声读低调(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