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廷御用“珐琅彩瓷”纹彩艺术风格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宫廷御用“珐琅彩瓷”纹彩艺术风格探析

摘要:珐琅彩瓷诞于清康熙年间,是在铜胎画珐琅技术基础上,以传统白瓷胎为底,在其上重新上釉色创新的一种新瓷器。珐琅彩瓷制作繁琐,烧造不易,其绝美的艺术表现一直受到清代统治者喜爱,成为御用珍品。除了皇帝使用之外,常被以犒赏功臣和赠送来华使节之用。关键词:珐琅彩瓷瓷界新贵中西合璧艺术特色

珐琅彩瓷为近代陶瓷新贵,是中西合璧陶瓷艺术产物,它以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为底,以西方染料、原料进行附着合成,呈现出具有中西混合文化艺术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精品。珐琅彩瓷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是中国制瓷工匠以铜胎珐琅为启发,以传统瓷胎为底,表面施以西方颜料进行构图设计。烧制成功后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瓷器新品种[1]39。清代制瓷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艺术精华达到了古代中国制瓷工艺新高度。

一、珐琅彩瓷在清代诞生始末

珐琅器并非来自近代西方,我国很早就有珐琅器记载,宋元时期波斯工匠将这种技艺传入中原,在明朝曾大量制作,到景泰年间达到高峰,因此这种珐琅器皿也被后世称为“景泰蓝”。景泰蓝珐琅器多以铜胎掐丝制作,并逐渐形成具有独特艺术性的器皿品类。在清朝康熙年间,这种景泰蓝摆件受到上层社会追捧,很多景泰蓝除了展示传统工艺纹饰之外,还将西方绘画融入其中,形成明显的异域风格特征[2]27。清代康熙年间正值清朝鼎盛时期,从整个社会形态看,对外来文化并没有过多排斥,西方文明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不断进入我国,对传统文化生活开始产生影响。在康熙亲自授意下,我国制瓷工匠经过反复摸索实践,成功将景泰蓝等珐琅金属胎画描绘到瓷胎上,成功烧制出有着独特釉瓷器新品——“珐琅彩瓷。”珐琅彩瓷烧制极难,其在雍正年间烧制数量较多,后期逐渐减少,到清后期至停滞。故宫现存不足百件,有史可查所烧制精品不足四百件,珐琅彩瓷烧制实属不易。每次官窑珐琅彩瓷烧制成功,其成品大多被宫廷征用,以至于民间极难见到这种瓷器。珐琅彩瓷制作极其繁琐,烧制成本很高,这种瓷器因制作艰难,以至于从烧制成功到停滞不出的一百多年间,没有一件大器型珐琅彩瓷出现[4]66。

为烧制珐琅彩瓷,雍正特地在皇城设立内务府造办,将景德镇白瓷土和烧制需要彩釉由专人运来进行烧制。对于烧制前的瓷胎上的绘画创意都有宫廷画家完成,在送交皇帝审阅,宫廷画家对皇帝认可通过图纹加盖印章、题诗、署款,再送交内务府造办窑炉进行烧制。因为珐琅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特殊材料,其溶解、附着对温度有极高要求,需经过六百度高温熔炼而成。这种合成材料在当时都由欧洲进口,因数量有限供需不调,烧制数量产量一直无法

提升。从雍正六年开始,清宫造办处经过对比研究,成功提炼出二十多种珐琅原料,其色彩表现更趋丰富。在消除原料难题后,珐琅彩瓷产量得到很大提高,色彩和造型也更趋丰富从珐琅彩瓷烧制时间、造型艺术种类来划分,珐琅彩瓷可分为康熙、雍正、乾隆烧制时期。

二、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纹饰特征

康熙时期是珐琅彩瓷刚刚烧制成功,在没有历史经验借鉴基础上,烧制工艺略显粗糙。此时烧制的珐琅彩瓷多以日用品碗居多,对一些设计较复杂的瓶、杯、盒却很少见到。因没有过多参考借鉴,此时的珐琅彩瓷完全是探索摸索阶段,在表现效果上模仿铜胎珐琅,在白瓷胎内和底座圈足施以釉彩,而恰恰瓷器外壁并不上釉,这种胎里上釉、外壁无釉瓷器被称为“反瓷”。瓷器外壁多以胭脂红、孔雀绿等色彩为底色,在其上用各种反差色勾画出时令花卉,以牡丹、月季、芍药图案居多,采用双钩敷彩技法描绘,色彩油亮绚丽严谨华丽。此时的珐琅彩瓷花卉图案设计中绝少有鸟兽出现,多以吉祥祝福词镶嵌期间,成为这一时期珐琅彩瓷特征之一[3]92。这一时期珐琅彩瓷所用颜料都需远洋货轮从欧洲进口,因制瓷经验不足,在瓷胎上涂抹釉彩较厚,烧制后纹样呈现出堆积凹凸之感。由于彩料过度堆积瓷面出现细小裂纹,这都是珐琅彩瓷前期烧制呈现出的特征。除了用瓷胎烧制珐琅彩瓷外,康熙时期能工巧匠还别出心裁,将一些明代永乐白瓷盘表面施以彩瓷彩料,再次送进窑炉烧制,形成瓷胎釉彩相隔百年的珐琅彩瓷作品。新的创意不止如此,还有工匠将宜兴紫砂瓷胎外施以彩瓷染料,创作出宜兴紫砂胎珐琅彩瓷。这些宜兴胎珐琅彩瓷造型多样,有传统宜兴手执提梁壶、胆瓶、盖碗、杯盘等。其上绘有五彩花卉图案,缤纷艳丽考究。由于紫砂壶瓷胎有颗粒感并不光滑,为使彩料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在紫砂瓷胎上都先涂抹一层透明釉,增加紫砂胎表面光泽。之后再进行彩料彩绘。康熙年间的紫砂胎珐琅彩瓷彩绘表现都在瓷器外壁,瓷器内部并没有施加,这很可能与当时釉彩彩料得之不易、原料准备不足有关。

三、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艺术表现

雍正时期,清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珐琅彩瓷在原有基础上烧制工艺日趋成熟。雍正皇帝对艺术品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对珐琅彩瓷这种新出现的瓷器十分喜爱,同时对珐琅彩瓷设计、烧制提出更高要求。为烧制更加完美精致的珐琅彩瓷,公元1732年即雍正元年,雍正命宫廷造办处窑口扩建,由怡亲王允祥主持珐琅彩瓷烧制。各种相应设备、原材料都在积极准备。在人员齐备之时,因西洋彩料供应始终不足,导致珐琅彩瓷烧制数量、规模始终无法提升[5]81。彩瓷彩料成为当时宫廷重要物资,提取使用都要有人严密监控,在彩绘过程中更是谨慎马虎不得,以免绘制失误造成资源浪费。这种情形到了雍正六年得到彻底改观,

随着宫廷造办处自行提炼珐琅颜料成功,珐琅彩瓷烧制受颜料制约窘境得到彻底根除。造办处彩瓷窑口得以满负荷运转,愈来愈多的宫廷画家、烧瓷工匠纷纷参与其中,据造办处记载,当时有胡大友、贺金昆、宋三吉、戴恒、邹文玉、汤振基等宫廷画院画家为珐琅瓷胎绘画,瓷胎工匠有张琦、邝丽南,宋七格负责筛选彩料,邓八格指挥操作。在人员物资齐备前提下,珐琅彩瓷烧制终于可以满负荷运行。这一切成绩都归功于造办处对珐琅彩瓷颜料的开放研制。从内务府档案记载可知,雍正六年造办处在仿制出西洋“白”“黄”“浅绿”“亮青”“蓝”“松绿”“黑”等原有九种颜色外,又增添了“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等十多种颜色,不仅摆脱了对西方颜料的过度依赖,新色泽的加入,极大丰富了彩瓷绘制色彩表现,画面更加生动传神[6]77。。画得好的珐琅彩瓷,会得到雍正皇帝的奖赏。雍正的审美情趣与康熙不同,他更喜欢细腻之处的精雕细琢,十分欣赏用单一料彩绘制的水墨及蓝色山水两个珐琅彩品种。雍正的这一喜好,被负责管理景德镇白慈胎的唐英看在眼里,他在景德镇专门挑选雍正喜爱的白瓷胎发往皇宫造办处,烧制成功数十件雍正喜爱的珐琅彩瓷,唐英和众画师多彩受到雍正嘉奖。如(雍正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司库常保"首领李久明"萨穆哈奉旨:珐琅画青山水甚好”钦此。其后又有造办处招收书写绘画能人记载:“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二日,郎中海望为造办处无写篆字人启称十台亲王,今有写宋字人徐国正会写篆字,人亦老实,欲给徐国正工食食用,令其在造办处效力行走等语。”奉王谕:尔等酌量料理,遵此。“本日郎中海望、员外郎沈蝓同议得每月给徐国正工食银五两。”雍正十分喜爱题写诗句的珐琅彩瓷,这一时期烧制的彩瓷上的诗句多数为精于书法的戴临执笔书写。戴临为武英殿待诏,载雍正皇帝多次降旨,命戴临在珐琅彩瓷器上题写诗句。(雍正九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珐琅作)载:“(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瓷碗一对。奉旨上书: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撰字言诗诵题写,地章或本色,或合配绿竹"淡红,或何色?酌量配合,烧珐琅”记此[7]192。戴临的文笔书法也因在珐琅彩瓷上题字名声鹊起,在清朝书画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四、乾隆时期珐琅彩瓷文化色彩

乾隆时期彩瓷纹饰题材更趋丰富,除了有染料种类丰富带来的效果外,西方绘画技艺的加入、画面表现的多元化使乾隆时期珐琅彩瓷达到了成熟的意境。在画面绘制上,除了一直沿用的花卉外,西方图案纹饰和西方人物肖像、传统士女像也加入其中,。从这些纹饰图案中,可看出乾隆时期瓷器绘制已经能够接受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并加以利用。这些西方绘画为主题的珐琅彩瓷,多次运用西方油画中描绘技法,以明亮透视展现立体效果。每幅图案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