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1年经济学奖得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汇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值得敬仰,值得珍藏)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而颁发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授予那些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价值贡献的人。
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与其他诺贝尔奖的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颁奖仪式,奖品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09年约为140万美元)。
以下即为历年获奖情况:#1969年(第六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拉格纳·福李希(挪威)、简·丁伯根(荷兰)#1970年(第七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71年(第七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西蒙·库兹涅茨(美籍俄国人)#1972年(第七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阿罗(美国)#1973年(第七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华西里列昂惕夫(美籍俄国人)#1974年(第七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刚纳·缪达尔(瑞典)#1975年(第七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加林·库普曼斯(美国)#1976年(第七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弥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77年(第七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哥特哈德·俄林(瑞典)、詹姆斯·米德(英国)#1978年(第七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美国)#1979年(第七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威廉·刘易斯(美籍英国人)、西奥多·舒尔茨(美国)#1980年(第八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劳伦斯·克莱因(美国)#1981年(第八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托宾(美国)#1982年(第八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乔治·斯蒂格勒(美国)#1983年(第八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拉尔·得布鲁(美国)#1984年(第八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理查德·斯通(英国)#1985年(第八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弗兰克·莫迪利安尼(意大利)#1986年(第八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美国)#1987年(第八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索罗(美国)获奖者:莫里斯·阿莱斯(法国)#1989年(第八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特里夫·哈维莫(挪威)#1990年(第九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莫顿·米勒(美国)、哈利·马克维茨(美国)、威廉·夏普(美国)#1991年(第九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英国)#1992年(第九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盖瑞·贝克(美国)#1993年(第九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美国)、罗伯特·福格尔(美国)#1994年(第九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美国)、约翰·海萨尼(美国)、莱英哈德·泽尔腾(德国)#1995年(第九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小罗伯特·卢卡斯(美国)#1996年(第九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莫里斯(英国)、威廉·维克瑞(美国)#1997年(第九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莫顿(美国)、麦伦·斯科尔斯(美国)#1998年(第九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阿玛蒂亚·森(印度)#1999年(第九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蒙代尔(加拿大)#2000年(第一百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赫克曼(美国)、丹尼尔·麦克法登(美国)#2001年(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乔治·阿科洛夫(美国)、迈克尔·斯宾塞(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2002年(第一百零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丹尼尔·卡纳曼(美国)、复农·史密斯(美国)#2003年(第一百零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克莱夫·格兰杰(英国)、罗伯特·恩格尔(美国)#2004年(第一百零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2005年(第一百零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托马斯·谢林(美国)、罗伯特·奥曼(以色列)#2006年(第一百零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埃德蒙·菲尔普斯(美国)#2007年(第一百零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莱昂尼德·赫维奇(美籍俄国人)、埃里克·马斯金(美国)、罗杰·迈尔森(美国)#2008年(第一百零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美国)获奖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奥利弗·威廉姆森(美国)。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1年文学奖得主聂鲁达1
文学奖智利作家聂鲁达因诗歌《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获诺贝尔文学奖。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原名内夫塔利·里加尔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生于帕拉尔城中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
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
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
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
基本资料巴勃鲁·聂鲁达姓名:巴勃鲁·聂鲁达(PabloNeruda)本名:内夫塔利·里加尔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性别:男出生年代: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国籍:智利名人职称:诗人,政治活动家所获奖项: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个人简介1904年7月12日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小镇派罗(Parral),父亲(JosédelCarmenReyesMorales)是一位铁路工人,母亲(RosaBasoaltodeReyes)是一名小学教师。
聂鲁达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因严重的肺结核去世,两岁时聂鲁达随父亲搬迁至覃缪科(Temuco)城,在那里,他的父亲与一位女士(CandiaMarvedre)结婚。
聂鲁达很爱他的继母,在他以后的诗作中有很多篇幅是献给这位母亲的。
不久,全家迁居智利南部森林地区的特穆科镇。
这个背景和邻近的大海使这位未来诗人积累了丰富的象征和关于自然的比喻。
聂鲁达的文学才能在特穆科开始展露。
聂鲁达10岁时就开始写作诗歌,1916年他遇到其生命中第一位启蒙老师,智利诗人加布里拉(GabrielaMistral),加布里拉在聂鲁达的文学创作上给了他很多鼓励,1971年,当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表示这个奖应该属于加布里拉。
13岁时,聂鲁达在马那那(LaManana)杂志上刊登了其第一篇文章。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5)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5)年份获得者(国家)得奖原因获奖时所在机构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领域Field1969 朗纳·弗里施Ragnar Frisch[2](挪威)他们建立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前者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后者是全综合性宏观经济模型的首创者。
挪威奥斯陆大学计量经济学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3](荷兰)荷兰经济学院(The NetherlandsSchool of Economics)计量经济学1970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4](美国)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1971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5](美国)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增长,经济史1972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 [6](英国)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万灵学院(牛津大学)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Arrow[7](美国)美国哈佛大学1973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8](美国)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美国哈佛大学投入产出分析1974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9](瑞典)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数据暂无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 vonHayek [10](英国)1975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VitaliyevichKantorovich[11](苏联)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俄罗斯科学院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Koopmans [12](美国)美国耶鲁大学1976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3](美国)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美国芝加哥大学宏观经济学1977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14](瑞典)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Meade[15](英国)英国剑桥大学1978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6](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管理科学1979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7](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美国芝加哥大学发展经济学威廉·阿瑟·刘易斯Sir ArthurLewis[18](圣卢西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80 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Klein[19](美国)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宏观经济学1981 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20](美国)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美国耶鲁大学宏观经济学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1982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21](美国)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美国芝加哥大学产业组织1983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Debreu[22](法国)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美国加州大学一般均衡理论1984 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RichardStone[23](英国)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剑桥大学国民收入核算1985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24](意大利)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宏观经济学1986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Buchanan Jr. [25](美国)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公共选择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Public Choice(位于美利坚合众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公共财政学1987 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26](美国)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增长理论1988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Allais[27](法国)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局部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1989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Haavelmo[28](挪威)建立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计量学1990 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29](美国)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金融经济学默顿·米勒Merton H.Miller[30]美国芝加哥大学威廉·夏普William F.Sharpe[31](美国)美国斯坦福大学1991 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32](英国)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美国斯坦福大学Theory of marketinstitutions1992 盖瑞·贝克Gary S. Becker[33](美国)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微观经济学,社会经济学1993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Fogel[34](美国)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史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35](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1994 约翰·海萨尼John C.Harsanyi[36](美国)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加州大学博弈论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 NashJr. [37](美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38](德国)德国波恩大学1995 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Jr. [39](美国)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美国芝加哥大学宏观经济学1996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40](英国)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英国剑桥大学信息经济学威廉·维克里WilliamVickrey[4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97 罗伯特·C·默顿Robert C.Merton[42](美国)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然而得奖次年其以得奖理论经营的长期资产管理基金(Long-Term CapitalManagement,LTCM)亦因其公式失效而破产告终美国哈佛大学信息经济学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Scholes[43](美国)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8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44](印度)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福利经济学1999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45](加拿大)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宏观经济学2000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Heckman [46](美国)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美国芝加哥大学计量经济学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McFadden[47](美国)美国加州大学2001 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 [48-49](美国)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美国加州大学信息经济学迈克尔·斯彭斯A. MichaelSpence[50](美国)美国斯坦福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 [51](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2 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52](美国)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心理学,实验经济学弗农·史密斯Vernon L.Smith[53](美国)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2003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III[54](美国)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美国纽约大学计量经济学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J.Granger(英国)美国加州大学2004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55-56](挪威)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宏观经济学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 [57](美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2005 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 J.Aumann[58-59](以色列)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分析中心博弈论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Thomas C.Schelling [59-60](美国)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公共政策学院2006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Phelps[61](美国)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宏观经济学2007 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62](美国)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微观经济学Eric S.Maskin[63](美国)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罗杰·梅尔森Roger B.Myerson[64-65](美国)美国芝加哥大学2008 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66-67](美国)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200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68-72](美国)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1年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和平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加博尔因发明全息照相技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奖加拿大科学家赫茨伯格因研究分子结构、美国科学家安芬森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科学家萨瑟兰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激素的作用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和平奖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维利·勃兰特(亦作威利·勃兰特WillyBrandt,1913年—1992年),德国政治家,1969年—1974年任西德总理,以和苏联集团和解的新东方政策打开外交僵局,尤其以1970年在华沙的华沙之跪引起全球瞩目。
为此他在1971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在1974年5月6日他因为东德间谍入侵事件曝光被迫下台,下台后更被报料就任总理时的性丑闻。
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勃兰特名列第5位。
社会党人原名赫伯特·恩斯特·卡尔·弗拉姆,1913年12月18日出生在波罗的海海滨城市吕贝克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是一位19岁售货员的私生子。
因而他只能姓母亲的姓,后来母亲嫁人,幼年的勃兰特寄养在别人家里,直到外祖父从沙场解甲归里后,才享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与乐趣。
外祖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信徒,母亲也常常参加社会主义的活动。
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很早就对政治发生了兴趣,15岁时,就加入了社民党的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学生时代的勃兰特经常向卢卑克社民党机关报《人民信使报》投稿。
1930年,不到17岁的勃兰特被社民党破例吸收为党员。
一年后,因与党的领导人发生了意见分歧,转而参加从社民党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并担任该党青年组织的领导人。
1933年2月27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希特勒利用这一事件宣布纳粹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禁止其他一切政党活动。
面对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活动部分转入地下,部分转向国外发展。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拉格纳·弗里希拉格纳·弗里希拉格纳·弗里希(1895年—1973年),1895年3月3日生于挪威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中文名:拉格纳·弗里希国籍:挪威出生地:挪威奥斯陆出生日期:1895年3月3日职业:经济学家毕业院校:奥斯陆大学主要成就:荣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生平简介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1895年生于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1969年与简·丁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19年,弗里希毕业于奥斯陆大学经济系。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对经济学才发生了兴趣,从而促使他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门科学。
弗里希于20年代初离开挪威,先后到法、德、英、美、意等国的大学学习经济学。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于其在经济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的贡献,1969年,他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1年弗里希获意大利林西国家学院安东尼奥·弗尔特林纳里大奖。
他是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美国科学与技术协会、美国经济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经济学会通讯院士,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博士。
1965年退休后,他仍然继续从事研究和写作,直到他1973年逝世。
(完整wor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获奖原因(1969~2011)1969。
1。
31)1903。
4.12~1994.6.9),因发展和应用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共同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因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2年~1989.5。
20)和经济学家。
8.23~)因“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上的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
5~1999.2.5)因在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
6~1987。
5。
17);新自由主。
8~1992.3.23).因对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敏锐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1912.1。
19~1986.4.7斯(1910.8。
28~1985。
2.26)。
他们因在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
31~2006。
11。
16)。
因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以及稳定性政策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1899。
4。
23~1979.8.31907.6。
23~1995.12.22)。
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
15~2001.2.9)。
1979年, 。
4。
30~1998。
2.26)。
1.23~1991。
6.15)。
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11918.3.5~2002.3.11)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1969-2008)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在消费理论、货币历史和理论以及对经济稳定政策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2003年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和克莱夫?格兰杰(Briton Clive WJ Granger)
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4年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获奖理由: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1999年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分析以及对最佳货币区域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000年 詹姆斯? 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丹尼尔? 麦克法登 ( DANIEL L. McFADDEN)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詹姆斯-赫克曼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丹尼尔-麦克法登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名单都有谁(含2023年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名单都有谁(含2023年获得者)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名单1、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拉格纳·弗里希(挪威)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2、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3、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4、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5、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前苏联)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6、1974年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纲纳·缪达尔(瑞典)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7、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佳林·库普曼斯(美国)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8、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9、1977年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0、1978年赫泊特·亚·西蒙(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见解。
11、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料一览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料一览(lihaim 整理2012.7)年度照片简介获奖缘由2011Thomas Sargent 萨金特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
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71年至1987年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91年至1998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2003年任教于纽约大学至今。
因对“宏观经济因果关系上的实验法研究”上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奖。
他们解决诸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如何受临时利率增长或减税的影响问题上研究出了方法。
Christopher Sims 西姆斯1942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
1968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4-1990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
1990年以来,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2010Peter A. Diamond 戴蒙德美国经济学家。
1940年生,196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教学生涯。
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
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进一步分析。
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
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Dale T. Mortensen 莫特森1939年出生于美国。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维拉马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西北大学。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皮萨里德斯1948年出生在塞浦路斯,拥有塞浦路斯与英国双重国籍。
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1973年获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6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此后留校任职至今。
现任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
2009Elinor Ostrom奥斯特罗姆(1933-2012)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弗农·史密斯 ( 2002 )
▪ 克莱夫·格兰杰 ( 2003 )
▪ 罗伯特·恩格尔 ( 2003 )
▪ 芬恩·基德兰德 (2004)
▪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 2004 )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 2005 )
▪ 罗伯特·约翰·奥曼 (2005) ▪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 2006 )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拉格纳·弗里希 ( 1969 )
▪ 简·丁伯根 ( 1969 )
▪ 保罗·萨缪尔森 ( 1970 )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 1971 )
▪ 约翰·希克斯 ( 1972 )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 1972 )
▪ 华西里·列昂惕夫 ( 1973 ) 1969-1980 ▪ 纲纳·缪达尔 ( 1974 )
▪ 约翰·福布斯·纳什 ( 1994 )
▪ 莱因哈德·泽尔腾 ( 1994 )
▪ 詹姆斯·莫里斯 ( 1996 )
▪ 罗伯特·默顿 ( 1997 ) 2000-2011
▪ 阿马蒂亚·森 ( 1998 )
▪ 詹姆斯·赫克曼 ( 2000 )
▪ 乔治·阿克尔洛夫 ( 2001 )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 2001 )
▪ 西奥多·舒尔茨 ( 1979 )
▪ 劳伦斯·克莱因 ( 1980 )
▪ 詹姆斯·托宾 ( 1981 )
▪ 罗拉尔·德布鲁 ( 1983 )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 1985 )
▪ 罗伯特·索洛 ( 1987 ) 1981-1999
▪ 特里夫·哈维默 ( 1989 )
▪ 哈里·马科维茨 ( 1990 )
▪ 罗纳德·科斯 ( 1991 )
▪ 道格拉斯·诺斯 ( 1993 )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时间10月9日,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单揭晓。
为表彰获奖者在女性劳动力市场中的研究建树,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此奖授予了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本届诺贝尔奖的收官奖项。
10月2日到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的得主已陆续揭晓。
正式颁奖仪式将于2023年12月10日举行。
戈尔丁是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学者。
和其他奖项相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极为稀少: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女性;2019年,埃丝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因其在缓解全球贫困方面的研究而获奖,她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得奖时仅47岁。
本届获奖者戈尔丁生于1946年,是美国经济历史学家和劳动经济学家,曾于2013-2014学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她以在女性和经济领域的历史研究而闻名,研究涵盖奴隶制、战争的经济影响、女性劳动力、移民、新交易政策、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以及收入中的性别差异。
在该领域,她研究了几个世纪以来职业女性角色的变化,以及男女之间持续薪酬差距的原因。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现场“戈尔丁的发现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她可以解释为什么性别差距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开始缩小。
”诺贝尔委员会成员RandiHjalmarsson表示,戈尔丁的研究表明,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随着社会规范、女性对自己在工作场所和家庭前景的看法而起伏不定,其中一些想法是在女性生命早期形成的。
经济科学奖委员会主席Jakob Svensson表示:“了解女性在劳动中的作用对全社会而言很重要。
正是因为戈尔丁的开创性研究,我们现在对潜在因素以及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障碍有了更多的了解。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7)【2017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哈特】Oliver Simon Arcy Hart,美国经济学家,他关注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法律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是合同理论、现代厂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创立者之一。
专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其代表作,书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霍姆斯特罗姆】霍姆斯特罗姆现任麻省理工学院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微观经济学家,他最知名研究领域为契约和激励理论,特别是将相关理论用于公司,企业治理及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主要观点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无效。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让·梯若尔(JeanTirole)教授,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
因为他在“市场力量及管制”的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此殊荣。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尔文·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阿尔文·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因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名单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名单1969年—1979年[编辑]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69年朗纳·弗里施挪威他们建立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前者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后者是全综合性宏观经济模型的首创者。
扬·廷贝亨荷兰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美国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1971年西蒙·库兹涅茨美国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1]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美国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2]1974年贡纳尔·默达尔瑞典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3]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英国奥地利1975年列昂尼德·坎托罗维奇苏联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4]特亚林·科普曼斯美国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5]1977年贝蒂尔·奥林瑞典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6]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1978年赫伯特·西蒙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7]1979年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8]威廉·阿瑟·刘易斯圣卢西亚1980年—1989年[编辑]年份得主 国家 得奖原因 1980年 劳伦斯·克莱因美国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9] 1981年 詹姆士·托宾 美国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10]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 美国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11] 1983年罗拉尔·德布鲁法国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12] 1984年 理查德·史东 英国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13]1985年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意大利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4] 1986年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美国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5] 1987年罗伯特·索洛 美国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16] 1988年莫里斯·阿莱斯 法国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17]1989年特里夫·哈维默挪威建立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18]1990年—1999年[编辑]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90年哈利·马可维兹美国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默顿·米勒美国威廉·福塞斯·夏普美国1991年罗纳德·科斯英国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20]1992年盖瑞·贝克美国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21]1993年罗伯特·福格尔 美国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22]道格拉斯·诺斯 美国 1994年 约翰·海萨尼 美国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3]约翰·福布斯·纳什 美国莱因哈德·泽尔腾 德国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 美国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24]1996年莫理斯 英国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25] 威廉·维克里 加拿大美国1997年 罗伯特·C ·默顿 美国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26],然而得奖次年其以得奖理论经营的长期资产管理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 )亦因其公式失效而破产告终[27]。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截至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共75人,其中美国53人,英国5人,挪威3人,法国、瑞典和前苏联各2人,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荷兰、以色列、塞浦路斯各1人。
】诺奖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
诺贝尔奖最初的五大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Eugene F. Fama)、拉尔斯·皮特·汉森(Lars Peter Hansen )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获得,以“表彰他们在资产价格经验分析方面的贡献”,他们将分享_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53万元)奖金。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1969-2014):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拉格纳·弗里希(挪威)贡献: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
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贡献: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贡献: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贡献: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1年文学奖得主聂鲁达4
风儿停了,把密密的亲吻沉落下来战败在夏风的大门口。
5为了你能听我说我的话语往往消瘦成银鸥在沙滩上的足迹。
手串,喝醉酒的串铃献给你那葡萄般的手。
望着我自己远去的话语。
比我多的,是你的话语。
它们似海蛇向我原有的痛苦爬去。
它们就这样沿着潮湿的墙壁爬去。
这个血腥游戏的罪人就是你。
它们纷纷逃避我那黑暗的藏身之地。
.你处处塞满你的一切,塞满你的一切。
在你之前它们已开拓了你要占据的孤独之地,并且比你更习惯于我的悲伤。
现在我想要它们说出我想对你说的话为的是你能听到如同我希望你听见的话。
焦虑的风还是经常卷走你的话。
梦中的飓风还是经常把它们推倒。
从我痛苦的声音里你听一听其它声响。
哭声还是来自那些嘴巴,流血还是因为原来的恳求.爱我吧,女友。
别抛弃我。
跟我来吧!跟我来吧,女友,冲破那焦虑的浪。
可是我的话语正渐渐被你的爱情染上颜色。
一切都让你给占了,你占领了一切。
我要把一切编成一条无限长的手串献给你那柔软得赛葡萄的洁白双手。
6我记得你最后那个秋季的模样。
你头戴贝雷帽,心里一片平静。
你的眼里跳动着晚霞的火焰。
树叶一片片落入你那似水的心田。
你像一朵牵牛花紧贴在我怀中,树叶接收着你缓慢而平静的声音。
惊愕的篝火燃烧著我的饥渴。
甜蜜的蓝色堇盘绕在我的心田。
我发觉你的眼睛在出神,可秋天已经远去:灰色的贝雷帽,小鸟般的声音,家中的心脏,我深切的渴望就是移居你的家中我那快乐的亲吻会像火炭般地纷纷落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8日),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的G.N.P.之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
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
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历任纽约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
介绍
第三届获奖者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SmithKuznets),——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这个国家向她的人民提供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提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西蒙·库兹涅茨
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SmithKuznets),
经历
1901年4月30日,出生在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国土上。
小库兹涅茨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在出生地哈尔科夫
市度过了幼年时代。
十月革命之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20年,库兹涅茨告别故土,只身前往异邦,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插班学习。
库兹涅茨在学习经济之余,对数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1923年毕业时,他获得了经济学和数学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但库兹涅茨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随后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院进一步学习经济学。
1924年,库兹茨涅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受到学界前辈的重视。
美国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米切尔教授,对他很赏识,把库兹涅茨招到自己的门下,亲自担任他的指导老师。
从此,他开始了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制度学派创始人之一米切尔教授的学术思想,着重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论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他强调制度诸因素对经济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库兹涅茨继承了他的学术思想,于1925年发表了《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的长篇博士论文,这集中地表达了制度学派和米切尔思想的精髓。
从此,库兹涅茨正式登上学术论坛。
同时,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1926年,经米切尔推荐,库兹涅茨来到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任职。
在这里,他整天忙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加之制度经济学超出了传统经济学规定的研究范围,容易使人失去明确的研究对象,因此,他辞掉理事会的工作,并逐渐远离制度学派,库兹涅茨的这一决定,是他学术生涯中的转折点。
此后,他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制度学派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创立了经验统计学。
库兹涅茨认为,具体而真实的数据最能反映问题的实质,最富有说服力,所以,他利用工作之便,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访问了许多总经理、总会计师和经济法庭的律师,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各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与销售状况,从而获得几十万个真实的数据,并做了几万张卡片,为他的研究创造了好的条件。
1927年,库兹涅茨到设在纽约的全国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他的才华得到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