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例谈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的达成策略
例谈“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的达成策略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地理组(321015)王洋平“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到位的关键。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往往沦为其它两个目标的陪衬和附属,甚至根本无从体现,尤其是碰上教学的重难点时,则是“直入主题”,该课程目标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本文结合一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的片段教学,与各位同仁探讨该目标在新课教学中的达成策略。
“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B教学设计是比较符合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审核可以发现,该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地理知识中,发现地理问题和生活的关系,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思考而引发知识和能力的重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这个教学片断在培养合格公民所作出的教学贡献。
但A 教学设计则是比较明显的偏重于结论性教学。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A教学设计还是很有市场的,差不多也是很多地理教师的首选教学行为。
但是我们中学地理教师,应怎么样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呢?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策略1.更新理念、合理决策教师教学行为作为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学生、教材,我们都要作出很多教学行为的决策,而支配教学行为决策的根源就是教师内在的教学理念。
就象很多选择教学方案A时的两种理念:(1)直接给出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和相关的演算并且“省事又实用”,而且考试也不错的。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我既然能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和公理讲清楚,我为什么要怎么复杂的去设计教学过程?有着这两种想法的教师,实际上需要树立以下的教学理念:(1)经历了过程的学习和获得的知识是最有用的。
爱因斯坦有句话说的好,“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知识须通过经验的建构而非直接复制而来。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活动和选择教材具有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确定要教授的知识内容或技能,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设定目标:教师针对所教授的内容设定具体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达到的水平,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实践方面要具备的能力,态度目标是学生在价值观和态度上的培养。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设定的目标,教师需要制定一份适合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4.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是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5. 实施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检验评价: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评价。
评价可以是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形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方法与过程密切相关,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方法适合于教授基础知识和原理性的内容。
2. 讨论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法:教师通过实验、实习或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
5.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设定目标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案例分析[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教学实践中问题最大的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本文就是建立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基础上,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作了探索,并总结出能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效达成、并促动三维目标整体落实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若干方法和策略,以实现真正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者之间,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又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与过程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
三维目标中最突出的着力点是“过程与方法”。
教学实践中问题最大的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因为这是动态的因素,最不容易控制,也最需要讲教育艺术。
因此,关注“过程与方法”,必然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但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从这个着力点切入,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呢?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制定都渗透着依据三维目标而设计的理念。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也都有明确的表述。
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五条就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
们 自己去安排 、 前行 去
传 统 的 教 学 中 , 师 只 关 心 教 学 流 教
程 的 程式 化 、 细节 化 , 时 为 了 赶进 度 , 有
让学生有机会经历 “ 问题 情 境一 建 立模
型一 解 释 或 应 用 ”这 一 重要 的 数学 活动
过程。
生 : 既 参加 了 “ ” 他 猜 的游戏 , 又参加 了
学 习 过 程 中, 总会 伴 随 一 定 的情 感 和 态
度 . 一 定 的 价 值 取 向 。 此 , 课 程 提 有 因 新 出 了 “ 识 与 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知 过 情
留给 学 生 独 立 解 决 , 学 生 有 问 题 可 思 使
考 , 时 间 可 思 考 , 机 会 去 思 考 。 样 有 有 这
能够 充 分 调动 起 学 生原 有 的 生 活经 验 或
己 想 办 法 。说 完后 故 意 背 过 身 , ( 不理 学
的过 程 。 调 教 学 的 过 程 就 是 强 调学 生 强 在探 索 新知 时 的 经 历 与思 考 和 获得 新 知 时 的 感 悟 与 体 验 , 学 生 人 格 的 牡 合 发 为
生 。)
( 加 游戏 的 和 其 余 同 学 分 别进 行 参
思考, 并指 挥 。 )
展提供时空。 在实践过程 中,过程 方 “ j
法 ” f标最 难 实现 , j 笔者 认 为可 以从 以下 方面 去 尝试 。
一
( 位 同 学 从 第一 个 圈 里 又 跑 到 第 有
二 个 圈里 。 大 家的 帮助 下 , 位 同学被 在 这
程 非 常 重 视 课 程 实 施 的过 程 , 调 教 学 强
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行为化策略
j 1年第2 期 2 0 01 0
教学 研究
落实 ‘ ‘ 过程与方法, , 橱的行 策略 为= 化
义第 一 中学 ( 2 0 王 海斌 3 1 0) 2
策 略 一 课 堂教 学活 动 中再 现 地理 知识 的发 现过 程
程 、区位理论的形成过程等都可通过再现地理事项发现 过程 的方法进行 “ 过程和方法”价值的挖掘 。
分 布 规 律 ” 这 一 知 识所 采 用 的方 法 与 过 程 是 “ 用 地 运
种过程让学生去体会 、想象 、模仿 ,有利于培养学生 隋
感 态度 和创新 思 维 。
如教材 中的 “ 板块构造理 论”教学 。六大板块划 分 、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 ,属于知识 目标。而板块 构造学说的提 出过程 ,体现出典型的过程 、方法意义 。 教学时我会向学生描述 这些背景 :大 陆漂移学说是德
换法、极值讨论法等方、原 因。
④ 北半 球 中高纬海 区的 环 流方 向 、成 因。
结论往往对学生以后发展影响不大,而在探究过程中形 成的能力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 ,在教学中不仅要关
注知识 目标 ,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 目 。对一些地理结 标 论性的知识 ,要通过设计载体 ,引导学生探究 ,还原知 识过程 ,复原结论原貌 ,挖掘结论背后的科学 、人文价
学生从学 习和生活 中发现地理问题 ,提 出探 究方
案 ,开展调查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是 “ 过程与 方法” 目 标的一项重要 内涵。现在课标教材突显了人地 关 系的主线 ,很多 内容都涉及到与具体生产生活的联 系,尤其是必修三和选修教材 ,本身就是 “ 应用地理”
很 显 然课标 着 重要 求 的是 侧重 “ 观察—— 归纳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准则,也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目标反映的是教师所提出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教学实践的主线。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确定和明确教学目标,把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统筹都安排进去,在教学活动中,把握住这一目标,达到让学生领会、掌握与实践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有机而又有序的运动,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接受教学的具体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各个部分的组合。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中的所有概念、方法、知识点整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灵活、牢固地掌握知识。
教师除了通过结构化的学习课程,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游戏、讨论、辩论等,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知识认识,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用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师理念以及达到教学
目标的方式,它通常是教材和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评析法、探究式学习法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万能模板
万能模板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万能模板,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过程及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关于“三维目标”中的的“过程与方法”
关于“三维目标”中的的“过程与方法”曾经有人不赞成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说法,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过程就是过程,过程是实现目的的通道,怎么能成为目标?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随后,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做出解读:“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前,我们关注的多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
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从《纲要》和王湛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维目标是“一”,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在于改变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导致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这是“过程与方法”成为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基于这样的理解,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三维目标”的课程追求。
如果没有“过程与方法”这一要求,就可能在实际教学中只抓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完全忽视获取知识和技能时内蕴的方法和知识产生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过程与方法”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时,它可能只被看作是达成一定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中介和手段,也就没有必要成为课程教学的目标。
于是,寄希望于通过重视过程与方法改变学习方式的中小学,形成了凡课都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闹哄哄的课堂,教育教学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
这是对关注“过程与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意义挖掘不足、定位不准的表现,也是“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被诟病的又一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对“过程与方法”的意义、目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作为目标,它和其他的目标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其本身首先应该是独立的,这是作为目标存在的前提。
教案过程与方法怎么写
教案过程与方法怎么写
教案过程与方法的写法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 教案背景介绍:包括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背景知识或能力水平。
2.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按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分类。
3. 教学内容:列举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进行简要介绍。
4. 教学过程安排: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包括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活动、讲解新知识的活动、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活动等。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6. 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7. 教学资源准备:列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如教材、PPT、实验器材等。
8. 教学评估: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评估方式和评价标准,如课堂练习、小测验、
作业等。
9. 教学延伸: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活动或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10. 教学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以上是教案过程与方法的一般写法,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细化。
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设计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强调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等等,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根据新课标的解读,我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应是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对地理基本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资料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最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热情,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例如我在备七年级下册《日本》这节课时,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在上课过程中我就把主动权都交给学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开展多个小组讨论活动,例如让各小组同学根据图7.2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让学生形成分析自然地理特征的思路,可以运用到接下来的区域地理分析中。
以上是我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理解,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教学目标里的那些事儿,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块。
先来说说知识与能力。
这就像是给咱学生装备各种“武器”,语文数学英语的知识,画画唱歌跳舞的本事,这可都是他们在未来世界闯荡的底气!要是没有这些知识和能力,那孩子们就像没带剑的侠客,怎么能在江湖上行走呢?所以老师得想方设法,把这些有用的东西塞进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还得让他们能熟练运用,这可不容易,但超级重要!
讲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可不仅仅是学习的事儿,更是关乎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大事!要让他们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懂得合作,知道感恩。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都充满爱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那未来得多美好啊!这比考多少分都重要,是他们内心的光芒,能照亮一辈子的路。
这三个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套餐,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灵魂。
老师就像大厨,得把这个套餐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孩子们吃得开心,长得壮实,成为有本事、有方法、有温度的人!这样咱们的教育才有意义,咱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所以啊,老师们加油,家长们也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爱的教育大厨房里,茁壮成长,变成一个个厉害的小超人!。
备课中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怎么写比较常用的
备课中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怎么写比较常用的在备课中,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的编写与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们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方式,用于编写和选择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分析教学内容2.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的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和概念。
例如,在一堂地理课中,知识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中,技能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中,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对名人传记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目标的性质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同时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
(1)讲授法:在传递知识和概念方面,讲授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直接讲解、示范和解析,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2)实践法:对于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的目标,实践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和实验,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在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借鉴和应用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编写和选择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时,需要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目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系列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总结评价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明确、具体、可行、参考、层次、前瞻性。
明确指的是教学目标要明确表达,不模糊不抽象。
具体指的是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能够衡量和评价。
可行指的是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能够被学生接受和完成。
参考是指教学目标可以参考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层次是指教学目标要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前瞻性是指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进行自我拓展和发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讲解法、演示法、案例法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案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案过程与方法目标【篇一: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 目标是显性的,“ 态度、价值观” 目标是隐性的,而“ 过程与方法” 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因此抓住“ 过程与方法”,容易使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而得到具体的落实。
把“ 过程” 列为教育目标,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状态、心理情绪等因素,做到在过程中落实“ 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中孕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新课程理念中,方法目标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而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方法,从而发展能力,获得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以“ 过程与方法” 为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本源,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技能。
二是注意让学生掌握获取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即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掌握学习策略,从而达到“ 会学” 的目的。
注重过程与方法,就是重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思考以及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锻炼与提升。
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注重师生的交往互动。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单元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的特点:课件演示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的特点,折纸,剪纸,认识折线就是对称轴,通过指导画对称轴、画对称轴的另一半图形加深理解对称的特点,发现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活动中观察、思考,理解对称现象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备课中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怎么写比较常用的
备课中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怎么写比较常用的
例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液侍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等。
这是要求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细雨无声地,灌输给学生的。
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高旅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
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
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闹念吵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
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
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例谈地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关于 洋流 的传 统教 学过 程一 般 为 : 首先 分 析洋 流 的成 因 , 成 因将 洋 流分 为 三类 , 按 即风 海 流 、 度 流 和 补偿 流 ; 密 再分 析 洋流 模 式 图 , 握 洋流 的分 布规 律 ; 掌 最后 展 示 世 界 洋流 分布 图来 印证世 界洋 流的分 布规律 。该教 学方 式虽 然
同的路 线 。有趣 的是 走距 离较短 的 A路 线 用 了 3 7天 . 而走 距 离较 长 的 B路 线 却 只 用 了 2 2天 . 解 释 其 原 因” 试 的情
境, 让学 生探究 洋 流对航行 的影 响等 。
有逻辑 、 理清 楚 , 短 时间里 能 够讲 授较 多 知识 等优点 , 条 在
图2
途 径三 : 计 试题 体现课 改 . 重 考查“ 程 与方法 ” 设 侧 过
[ 1 图 3 回答 1 例 】读 , ~4题 。
图3
1图 中洋 流所在 的大洋 为 : .
A. 平 洋 B 大 西 洋 c. 度 洋 D. 冰 洋 太 . 印 北
图 1 全 球风 带和 洋 流 模 式
和 洋 流对 地 理环 境 的影 响 ,同时 对 洋 流 的分 布规 律 和 洋 流 对 地 理环 境 影 响 的掌 握 还 有 过 程 与方 法上 的要 求 , 即 运 用地 图 的探 究 过 程 、归 纳规 律 的思 维 方 法及 说 明影 响 的 表述 过程 等 。而 对 洋 流 的成 因及 其 分 类 没 有 要 求 , 但 为 了说 明洋 流 对 地 理 环 境 的影 响 ,需 要 了解 洋 流 的性 质—— 暖流 和寒 流 。
“ 流 可 以 把 近 海 的 污 染 物 质 携 带 到 其 它 海 域 . 这 样 有 利 洋 于 污 染物 的 扩 散 . 快 净 化 速 度 但 是 . 的 海 域 也 可 能 因 加 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理解图层样式中各命令的含义。
2、掌握利用图层样式制作眼睛轮廓效果。
3、掌握脸部的眉毛、眼皮等图案的绘画技巧。
过程与方法:1、采用一体化分小步教学方法,边讲边练边评,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通过电子教案辅助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布置任务,学生集体讨论、小组互助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各种漂亮的卡通娃娃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对样品的分析,提升学生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竞争,激发学生潜力。
二、重点难点:1.图层样式的设置2.图案的绘制三、学习过程:小测:小测昨天的内容活动一:引入卡通娃娃图片展示:卡通娃娃图片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任务1.绘制流程,如图1至图13所示。
图1 绘制正圆图2 设内发光图3 设外发光图4 执行图层样式后的效果图5 执行内发光效果图6 绘制眼珠及高光部分图7 绘制眼皮图8 绘制脸及嘴吧图9 绘制头巾上部分图10 绘制头巾后部分图11 绘制眼线及睫毛图12 绘制另一个卡通娃娃图13 绘制背景2、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析如何制作卡通娃娃。
3、教师总结补充:活动三:操作练习1、打开“卡通娃娃制作任务书”。
2、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结合解题步骤完成操作练习。
活动四:提交作品1、收集学生作品,统计,得出团体奖。
2、对各组选送的作品展示由老师选出合格作品件数。
最后选出最佳作品得出个人优胜奖。
活动五:总结1、点评作品优缺点。
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活动六:巩固提高利用卡通娃娃制作QQ表情效果。
英语教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有哪些内容
英语教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有哪些内容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塑造。
本文将探讨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过程和方法,以便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知识目标主要指英语词汇、语法、听说读写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英语,建立起扎实的语言基础。
2. 能力目标英语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自身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样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自信、热爱学习英语的态度,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持久的热情。
二、三维过程英语教学的三维过程是指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活动。
1. 循序渐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通过逐步积累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水平。
2. 多样化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提供情感支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鼓励、赞扬和关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三、三维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给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英语口语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落实《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中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 目标 、 段 目标 、 学 学期 目标 、 而 明确 单元 进 说 , 师 要 关 注 本 节 课 在 整 本 教 材 中 的 位 教
置 , 所处 的位 置可 以 承担 的 教 学任 务 是 什 它 么 , 些教 学 任务 以 什 么样 的 形 式传 递 给 学 这 生 才能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接 受 和 消 化 。 了 以下 过 程 设 计 : 先 , 过 阅 读 , 出妻 、 首 通 找
解 、 诵的过 程。 背
4 根据外部的教学情境 因素 , 设计有效 的
学 习 过 程
所 谓 教 学 情 境 因素 , 涵盖 了学 校 文 化 、
教 学 课 时 、 核 要 求 等 诸 多 的 外 部 现 实 条 考
条 件 、 习结 果 、 习 方 式 、 习 程 度 。 中 学 学 学 其 前 两 个 要 素 反 映 教 师 对 教 材 内 容 的 把 握 深 度 ; 两 个 体 现 教 师对 学 生 的 研 究 程 度 。 后
目标 、 文 目标 , 后 确 定 课 时 目标 。 者 仔 细 思考 异 同 , 样 更 能 突 出细 节 。 于 不 课 最 或 这 对
同基 础 的学 生 , 习结 果 也 会 体 现 出差 异 , 学
有 的 人 能 够在 这 个表 演 中体 会 作 家 的 文 学 才华 , 言 智 慧 ; 的 人 得 到 的是 一次 快乐 语 有 奇 妙的演 出机会 , 的人得到 的是一次 自 有
而 一 进 这 针 以 一 堂 课 而 言 , 样 设 计 过 程 与 方 法 简 的 阅读 法 , 是 将 学 生 分 成 两 组 , 组 缺 点 , 而 提 出 改 进 建 议 。 样 , 对 这 群 怎 严 我 目标 是 上 课 的 核 心 内 容 , 表述 是 否适 当 、 以小 说 为 剧 本 , 格 按 照 小 说 所 提 供 的 情 特 殊 的 艺 术 生 , 采 用 的 是 跟 他 们 专 业 相 其 清晰 、 体, 具 体现 了 教 师 对 “ 来 学 ” “ 谁 和 学 境 , 计 台 词 , 绎 原 著 的 《 链 》 另一 组 关 联 的 学 习 方 式 , 进 了 传 统 的 朗读 、 设 演 项 ; 改 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一、问题提出1、新的问题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宽广舞台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的目标,提倡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
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对高中历史教育健康发展起到极大推进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新课程目标落实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学生的历史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停留在反复强调却失之抽象的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上展开的具体的既有必要性,又有操作性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其中,对过程与方法作为学习目标的研究则更是薄弱环节。
新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跨越式”改革的“宣言”和“法定”的角色,但作为一种“标准”,却留下了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实践中进一步补足或完善的“缺位”和“空档”。
因此“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作为彻底的新生事物,发展的空间最广、可供探究的问题最多。
2、争议最多、误解最深、影响最大一些教师在对“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很多人对“过程也是目标”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以为犯了逻辑错误。
因此实践上出现了错位,影响了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误区:(1)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中,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现在很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相互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观察、记忆、分析、思维等。
而方法,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一定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设计的笼统化宽泛化。
许多设计是放之海内皆准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设计时,经常为节约时间,就简单写上教师的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等。
姑且方法是否合适不论,在这课的具体表现中如何去实施,具体在解决那一个问题时采取哪一种方法,怎样去实施讨论探究,等等方面流于形式。
因此,什么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怎样实施会更加有效?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作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涵义1、谁的“过程与方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科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
过去人们认为,“过程与方法”不过就是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手段而已。
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手段,而且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和运用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掌握“过程与方法”,因此它又是学习的目标。
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把“过程与方法”当作目标来学习,运用和掌握,获取“能够获取知识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的涵义“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
而“过程”在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概括的外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另一个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比较历史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的过程与方法,论证的过程与方法,辩论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只是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学目标。
“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探究问题”才是教学目标(张汉林《对历史三维目标的一点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
系指通过获得和怎样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经历,形成从这些经历中抽象或概括的更有统摄力的思维程序与思维方法,即思维方式。
通俗地讲,就是从知道“是什么”和复现“怎么做——这样做”的经历中,形成从中抽象或概括出来的“怎样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的思维方式。
它反过来促进理解与掌握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使其能迁移——举一反三,又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积累—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的方法;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就历史课程而言,这个“过程”指的是让学生在浓缩、简化或概括的情景和条件下,经历和体验史学界确认史实,解释与评价历史的程序。
如,经历和体验史学界确认唐太宗生平事迹、编写其年表的思考程序,解释与评价唐太宗的认识程序。
注意,这个“过程”指的是在本质和主干逻辑上与史学的认识过程一致,并非时空、途径、形式上完全相同。
教学方法上有的是通过教师的描述、概括、推理或演示等示范感知的,有的是由师生对话、置疑、解惑完成的,有的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探究性学习进行的,包括观看影视资料、图书阅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文献查阅、课题探究等。
教学方式上可以集体进行、小组合作、独立思考……。
操作时究竟用哪一种方案,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课而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或机械照搬;“方法”指的是掌握史学界确认史实和解释与评价历史的思维方法。
小到编制历史大事年表、制作各种历史图表的思维方法,中有如何进行史料鉴定辨证、把握与解释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大至如何发现与揭示历史变化的轨迹、知晓历史演变之脉络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课程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就显示出过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七个环节。
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作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确定原则1、精心地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上课前认真备课有充分的准备。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备好课,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任课教师不可轻视的问题。
1)、备课标。
只有备好课标,才能构建课堂教学的全面观念。
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要深入理解课标,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定每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根据所任学科教学内容,每节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是学生。
②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学生将是什么样的”。
)2)、备教材。
备全册,备单元,备每一节课时。
在备课中,我们首先要挖掘教材内涵,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前后联系、设计意图。
(提倡教师们大胆地尝试,灵活处理好教材,注重知识的调整和整合,有自己的创意。
)在此基础上设计每一课时教案。
3)、备学生。
备学生的知识现状,已有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次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4)、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
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内容。
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
但在历史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流失现象极为普遍。
(一)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案例1]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公开课上,老师在讲完人们的衣食住行变化后,让学生讨论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党领导的好,有的说是政策的英明与伟大……其中有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出“人们就是想吃好住好。
”(这是教学辅导书上很少提到的)老师对这一学生的话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是按照其教学设计列出了一二三点。
[评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说出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想法,本应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却视而不见,任其白白流失。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因势利导,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将教科书中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但是教师忽略了这一契机,仍按照教案引导学生展开课程活动,生成性资源转瞬即逝。
(二)课上问题,课后解答。
[案例2]课上,老师讲夏朝历史时说:“你们发现没有,年代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确切纪年,一般称公元前21世纪,后来国家大量投资,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建设,才有了现在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