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本文从叶圣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论证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文章将中学生学习习惯分为三种,探讨培养质疑习惯、说话习惯和选择阅读习惯的具体措施,明确语文教学的实质。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中学教学实践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强调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教育”就粗浅的方面说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教语文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②
可见要达到“不需要教”这样一种境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一、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
回顾以前的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有很多人为因素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工作。例如教师为应对各种考试,出于功利性的考虑,自行扩大或缩小教学目标;教师为在短期内提升教学成绩,将本应由学生理解探究的知识全变成机械记忆的内容;教师为达到自行制定的“教学目标”,经常忽略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将灌输式的教育手段当成是应付考试的法宝……久而久之,学生
丧失了思辨能力,也逐渐认可教师这种忽略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学方式。
由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叶老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③简而言之,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并且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教给他们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二、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
品味叶老的教学理论,我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按学生能力发展层级,将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质疑习惯、说话习惯和选择阅读习惯三种。
质疑,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开始。
孔子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④他认为自己的学问是通过刻苦钻研、勤勉敏捷求得的。好钻研古人的不足之处,才能使自己获得进步。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就要让其养成质疑的习惯。学生心中存有疑问才会钻研解决的方法,才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担心学生脑筋过死,思路闭塞,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在课堂上事无巨细地讲
解,但这样做无疑会抹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累,教师自己更累。
教师可将备课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师)只要想到这(教材)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自然就会知道非教他们预习不可”。⑤以古文教学为例,在预习阶段,初步理清文意之后,对个别难解词存在疑问,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自己找寻答案,也可在小组讨论中交流相互切磋相互质疑来获取答案,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在研读课文的阶段,多问些为什么,质疑作者的行文目的,质疑文中人物出现的目的,质疑人物行为的目的等,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板书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去除脱离文本的“伪问题”,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在拓展阶段,应质疑拓展问题与文本相关性,明确拓展练习的意义。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怕学生质疑名家,同时也要将学生质疑的方向引向对文本本身问题的探究,切忌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批判而批判。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⑥学生要学会使用语言,就要培养说话的习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看起来似乎是说了很多话,但却没有一个主题,实际上他不过是自说自话罢了。他的思想信马由缰,说的话也是“随随便便说”。叶老认为我们不应让学生鼓弄唇舌,随便说说而已,而应让学生所说的实质渐进完善
深美,不说无聊之语。教师要对这种学生多加训练,多给机会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使之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中积累语料,丰富自己的语言。可通过背诵名言警句,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每周一次的演讲,围绕生活中出现的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口头作文等形式运用语言,训练学生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语言能力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才能得以提升。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因此培养学生选择性阅读的习惯至关重要。
现在的学生在“无厘头”搞笑剧和魔幻小说等文化作品的影响下,审美情趣也变得“不同凡响”了。我曾要求学生续写《项链》的结尾,本意是想让他们学习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真是“奇思妙想”连篇。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学会选择适应自身发展的书籍去读,通过诵读高质量作品提升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读课外的读物。推荐感悟人生的作品 , 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如秦文君的两部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推荐体味诗词之美的作品,如《唐诗宋词三
百首》。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通过比较阅读、写书评、小组交流、评价作品的优缺点等形式来培养其选择性阅读的习惯,也可通过讨论同一题材不同作家作品的优缺点等手段,学会赏析评鉴作品的优劣。
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是与叶老的观点相一致的。
叶老认为“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就具体教学过程来说,就是“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他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⑦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妙处,从字里行间领悟作者的意念情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进一步感悟作品,达到与作者内心的共鸣,这便是阅读的习惯。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实质。
参考文献:
①《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杜草甬编著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