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现代经济体制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主要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特点、优劣以及在实践中的表现。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个体和企业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实现经济增长。
1. 特点首先,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拥有较高的个人自由度。
个体和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从事的产业和经营方式,实现自我发展。
其次,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创新和进步的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使得资源具有高效配置的特点。
2. 优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市场经济的自由度使得个体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市场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再次,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机制以及相关的法治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资本主义往往导致贫富不均现象的出现,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明显。
其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例如金融危机等问题。
再次,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足,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主要归国家或公有制单位所有,经济计划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
1. 特点首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追求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其次,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计划安排,以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
最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注重人民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的全面自由。
2. 优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公有制的存在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调控和引导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更加合理配置。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摘要: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以及货币流通规律,对一国管理货币发行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科学的、完整的。
认真借鉴马克思货币理论有利于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发展。
关键词:货币理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有思想家对货币问题进行解释。
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货币曾作了深刻的。
但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只会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科学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创造的,要认真学习马克思货币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一、马克思的货币理论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在资本论中第一次出现“货币”时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的: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特殊商品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的职能。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有三个理解点:首先,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第二,货币是一种商品,并且是一种特殊商品;第三,货币的本质体现的是货币的社会属性,货币和其他商品的交换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换劳动的关系。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商品的价格用若干单位的货币表示时货币体现其价值尺度的职能,当商品转移和货币转移同时发生时货币起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当货币转移滞后于商品转移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人们将货币储藏起来以实现跨期消费时货币起贮藏手段的职能,当有一种货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并使用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世界货币。
2、信用货币和纸币信用货币即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汇票、银行票、支票等等。
纸币《资本论》中马克思特指的是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在现代经济社会,国家法定货币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因此可以将纸币看作是银行券,归于信用货币。
关于信用货币和纸币产生的原因,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的:正如本来意义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一样,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
试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复制链接]witland该用户从未签到14万 主题 13万 帖子 15万积分管理员积分158519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试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 杜人淮 孙 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和正确运用《资本论》理论的“硬核”,继承和发展了《资本论》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拓展了《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解读《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集大成,它不仅逻辑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特定的经济规律,而且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创造性运用《资本论》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典范,并充分彰显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
解读《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指导地位和应用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全部理论的“硬核”著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Lmrelakator)认为,任何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均有一个公有的“硬核”。
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中得到详尽的证明和具体运用,是马克思《资本论》全部理论的“硬核”,并被马克思看作“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1]32。
恩格斯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1]38列宁也清楚地表明了《资本论》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之间的密切关系:“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中央对资本两面性的深刻认识。
对资本负面效应的高度警觉和科学驾驭,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辩证看待资本逻辑的双重效应马克思在一系列经典著作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在运行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
他认为,资本的运行是以追求价值增殖为目的,以增殖和扩张进行循环运动。
因此,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核心逻辑。
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增殖,资本在其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物质文明和加剧社会矛盾的双重逻辑。
马克思对于资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予以了客观的,充分的认可。
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就是肯定了在资本逻辑统摄下的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
资本逻辑的运行之所以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不是源于外部力量,而是归因于资本自身追求增殖的本性,他说:“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另外,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1857——1858经济学手稿》)“资本作为无止境地追求发财致富的欲望,力图无止境地提高劳动生产力并且使之成为现实”(《资本论(第一卷)》)。
相较于延长劳动时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是提高生产力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科学一度是以助力资本逐利的工具这个身份出场的。
资本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实现增殖的同时,也革新了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人类不断迈向新的文明。
然而,同样因为资本运行的目的是追逐价值,资本运行的范围取决于它预估的利润,而不是人生存发展的真实需求,使得资本在运行过程中“不顾道义”“不择手段”由此带来诸多负面效应:首先是加剧贫富分化。
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它必然要不断地扩大生产并提高资本的产能来实现增殖。
在面对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市场时,已完成原始积累,存量更大的资本,凭借生产要素的购买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不断吸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陈文捷2021.2引优质资源和项目,广泛渗透各种领域,拓展新的经济空间,继续获得超额收益,逐渐形成了“马太效应”和“赢者通吃”的局面,致使人们的收入形成“指数级”和“算术级”两极分化;其次是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提要】《资本论》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是任何其他经济学着作所不能代替的。
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理论资源,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研究和对待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仍然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性的实践意义。
对其理论资源的再开发和在新的社会经济实践中加以运用,都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关键词】《资本论》/理论资源/再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终生心血和智慧凝成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划时代巨着。
它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说为一体,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而且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
所以,《资本论》并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判决书,而且还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我们在学习、研究和应用《资本论》理论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和强调了《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结论性原理,似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资本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甚至已经“过时”了。
但是,当我们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后,市场经济发展所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资本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强大的理论生机。
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是任何其他经济学着作所不能代替的。
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理论资源,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研究和对待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仍然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性的实践意义。
仅就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可以断言,对《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其中包括对某些资本范畴只要抽象掉特殊的资本属性的再开发,必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发展带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在新的社会经济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可编辑ppt
6
第二讲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资本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运动形式是G——W——G’ 2.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一些难点:a.什么是资本?b.资本运营与商品运营的关系如何?c.资本 形成的逻辑和历史的关系如何?d.让渡利润为什么不是原创的剩余价值? e.劳动力是不是劳动产品?f.如何理解“人力资本”及其报酬?g.什么是 资本主义?h.如何理解公有制企业中的劳资关系?
可编辑ppt
7
第二讲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的三大阶段:协作、分工和机器体系 4.一些难点:a.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有何不同?b.如何理解“资本 的生产力”?c.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管理具有“二重性”?d.投资的最低限额与规 模经济有什么关系?e.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f.资 本替代劳动的边界何在?g.为什么技术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毁灭”过程?h.为什 么严格地说工资并不是“劳动报酬”?i.“无人工厂”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是不是劳 动创造的?
可编辑ppt
2
第一讲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内部的矛盾及其运动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交换价值 4.一些难点:a.价值的特定性;b.物品、产品和商品;c.商品、劳动和货 币;d.抽象劳动和抽象效用;e.平均劳动时间;f.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g.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h.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根源和消除
马克思资本理论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朱 炳 元【内容提要】本文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和其前期成果《经济学手稿》中关于资本的理论观点,包括从价值理论向资本理论的发展、用辩证法看待资本、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关键词】资本 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者朱炳元(1950-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苏州 21500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他的资本理论。
自《资本论》第1卷公开发表以来,它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至今仍然是耸立在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理论界的“珠穆朗玛峰”。
即使在今天,任何一个研究资本理论的人,都不能无视或者忽视《资本论》的海拔高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发挥各种资本的功能和作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仍能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一、从价值理论到资本理论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的社会形式即价值形式相继表现为商品形式、货币形式和资本形式。
在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发展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在对立。
随着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人的劳动力也成了商品,由此,货币开始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如果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撇开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
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产物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
”①在商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货币形式中,价值获得了纯粹的表现;而在资本形式中,价值获得了自行增殖的能力。
因为随着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实现了与劳动的交换,获得了对劳动的占有和支配,开始了在资本关系基础上的生产和再生产。
论大包干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2012年第11卷第15期论“大包干”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刘胜利【内容摘要】我们前进的力量来自于前辈的光辉榜样和珍贵的精神积淀,在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开拓,敢于创新,勇于破题,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在当代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大包干”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当代价值【作者简介】刘胜利,中共安徽省明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手印,决心分田到户,搞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克服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于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大锅饭”弊端,重新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改革之路,使中国古老的大地焕发了空前的活力,开启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变革之门。
3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饮水思源,当我们共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成果的时候,不能不感谢大包干所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和巨大推动作用,不能不愈益体会到大包干所蕴含的伟大历史意义。
而小岗村18位农民的勇敢壮举,在全国人民不屈不挠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逐步凝炼成一种催人奋进的“大包干”精神,即: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讲求实际的求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合作,风险共担的诚信精神;尊重民意,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等。
这些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
一、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是在全国上下受到“左”的思想严重禁锢,人们都在谈“包”色变的情况下,勇敢地克服小农思想的自身局限而大胆提出来的。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表现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摘要:由美国2007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
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但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等言论,以及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的背景下,《资本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备受冷落。
随着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不断地思索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大家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
1国外的共有产权制度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2007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不断加深,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集大成,《资本论》问世已经一百多年,资本主义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原则仍未过时,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创造性运用《资本论》理论和方法的典范,充分彰显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
编辑。
一、《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流”关系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理论的“硬核”。
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研究中得到详尽的证明和具体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有机统一,既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促进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也是设计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点所在。
《资本论》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部理论体系严密而完整的经济学巨著,并自始至终贯穿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要从理论上回答怎样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突破集中体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领域。
简历大全/html/jianli/ 《资本论》的科学原理是同其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紧密交融的,是唯物史观视域中抽象的一般原理与具体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克服不顾社会和历史条件变化,僵化、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资本论论文.doc
浅谈《资本论》对当代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摘要:《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珠峰”,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同时,还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经济规律。
在过去,我们更多地从政治角度理解《资本论》,然而本文将与时俱进地从经济的角度来解读《资本论》,从而领悟其划时代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理论;指导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
在当今,无论是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经济,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发表的《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资本论》指明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取向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科学论述,对当前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在认识上,为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克服只看到技术进步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的片面观,而应该坚持两点论,即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和创造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看待问题。
其次,在行动上,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坚持不能为解决就业而牺牲技术进步这一基本原则,即使技术进步会引起全社会就业量的绝对减少。
我们应该从调整就业结构、寻找就业新途径和人口的科学安排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在制度安排或政策选择上,必须遵循以下次序,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技术进步,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科学安排或引导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在区域间、产业间的配置,特别是要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扶持和加强就业教育等途径,推进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就业的渠道;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等,实现既促进技术进步又扩大社会就业,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二、《资本论》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启迪《资本论》中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宏观平衡理论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问题上的宏观平衡理论,对我国宏观调控有如下启迪:(1)确保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再生产理论研究对象货币作用积累与消费经济结构论文摘要: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不管生产过程的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
因此,每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揭示了再生产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将在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协调比例均衡和社会三大产业关系的指导意义。
一�p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
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
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
资本论读书感悟心得(优秀10篇)
资本论读书感悟心得(优秀10篇)资本论读书感悟心得篇1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及实行社会所有制的能力,只能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非公有制中必定存在剩余价值。
科学地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剥削,并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本质。
因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被我们集中起来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的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
资本论读书感悟心得篇2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我的电脑中。
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
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能够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明白了,原先钱能够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向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我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
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能够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
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
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透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透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
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仅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
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
《资本论》与新时代经济政策的选择
《资本论》与新时代经济政策的选择作者:王宏鑫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于1867年完成的《资本论》花费了他人生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精力,其关于政治经济学领域方面的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资本论》一书系统全面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理论的逻辑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正确性,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在新时代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也为我们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资本论》;新常态;政治经济学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07.046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要从原典出发,学好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中所蕴含的理论方法,总结提炼出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的理论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就曾单独拿出一节专门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不断在新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新的特点新的规律,并将得到的新的经验教训运用到后续的经济建设上去,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内涵。
1978年12月,党中央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实行改革开放,40多年栉风沐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世界经济逐步融入中国,中國经济也逐步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资本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关于宏观经济方面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它提供的关于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尤其是社会总资产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措施,为我们分析宏观政策以及下一步经济发展走向提供有力支持。
《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
《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一、概述《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
在当前的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挖掘《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对于指导我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资本论》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上。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扭曲为单纯的索取与征服关系,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资本论》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重新解读《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1. 简述《资本论》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资本论》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根植于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土壤之中。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得到了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积累。
这种财富的积累并未带来普遍的福祉,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显得尤为迫切。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卡尔马克思开始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并最终创作出了《资本论》这部鸿篇巨著。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关于《《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劳动者是价值的创造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是相互联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
本文通过解析资本积累过程,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该过程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
本文最后回归《资本论》,提出资本积累的双重性,并提出应充分利用资本积累的积极性来维护劳动者权益。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资本论;资本积累;劳动者权益;保护一、引言金融危机后,我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自该法颁布以来,各界人士对该法的出台看法不一,特别是其中第二章第十四条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由于类似终身雇佣制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在笔者看来,衡量一个法律的作用和影响要跳出短期利益的框架,要重视法律背后存在的背景和土壤。
近年来劳资冲突频频爆发,每年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都不可忽视,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如何调整好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保障和实现劳动者权益就成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风向标。
二、资本积累过程对劳动权益的损害马克思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进行扬弃并加以综合的基础上,把资本界定为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从而形成了对资本范畴二重性即关于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的认识。
劳动始终是资本家源源不断地创造和攫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的核心要素,如马克思所说“生财之道就在于占有无酬劳动”。
那么资本家会善待工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监督工人勤勉劳动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地把工人的工资减到最低限度”,“资本的经常趋势是使工人降到这种不费分文的地步”。
除了这些非常直观的对工人正当权益的剥夺,资本积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对就业的不利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中通过分析和研究伴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深刻阐述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和作用。
从《资本论》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和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②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 ③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加速经济发展。 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标准。 ⑤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社会主义也可 以搞市场经济。 ⑥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二者要结合好。 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法上基本相 似,但也有不同,主要是所有制基础不同。
⑤实行劳动义务制
④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
和劳动军事化。
经济交往与合作。
列宁关于建设 社会主义的理论
①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
“现在一个一长切期都的在探实索践过…程。…理 论②在把变大为力实发践展,生理产力论和由提实高践 赋予劳活动力生,产由率实摆践在首来位修。正,
由③实进践行农来业检合验作。化”。
④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 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 ⑤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全面、系统地回答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鰥巙襍榔卫腢洫訿作純湍泶昃 淘揥叽磼龋贵逄逼饛飆隷旼稅 塋椶齃纨裬皼雄鷺罿黂憊覓怽 踟嫙曢谌舻狦嘂绪表蛕序俧瓴 箅烶宱釴泈簞怴碎齓鞁階诞鈵 鹬吹埐怵苠鑢虵鵠捊虩狄弞拲 醨顨猍雞卝1住111髹1看1揇1看11蒰摎彘綬縤 娻馁蓃頖蠑鬹誎穋矓蔃濖庫訷 聧鶩纐繚怿霷鑺髴鰌继望廝胠 瑙棐癣鰔填膟丆熽骟藞艊泬跀
化
的 的 叮 叮 当 当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的 55 55
8 55 66 56 55 66 66 55 55 66 55 55 66 56 55 66 55 55 66 88 55 66 88 55 66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原理学习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摘要: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一生心血写成一部关键著作, 是她“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结果”。
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通常规律,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含有特定社会性质, 正因为如此, 它既能够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 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也能够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以, 《资本论》中所说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通常规律一样适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浅析了《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发达商品经济形态科学剖析,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有一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一、《资本论》研究对象《资本论》写作一百余年历史中, 无数学者研究其意义, 尤其是经济危机以来, 《资本论》出版几度告罄, 大家似乎从《资本论》中找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源, 更从中国市场经济中学到了部分怎样在全球大萧条中保持经济连续快速增加部分原因, 社会中对于《资本论》和中国市场经济研究热度达成了一个新高潮, 《资本论》到底研究是什么?马克思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以及和它相适应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含义, 在中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一样了解, 有把它了解为生产关系, 有把它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 有把它了解为劳动方法, 也有把它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 等等。
究其原因, “生产方法”一词是一个多义词, 马克思在不一样场所使用它时, 就有不一样含义。
所以, 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含义, 只能以全书中心内容和专题为依据, 才能做出恰如其分解释。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怎样榨取工人所发明剩下价值, 以及剩下价值实现和分配问题。
所以, 在《序言》中提到“资本主义方法”, 是指以资本主义全部制为基础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方法, 这属于广义生产关系, 它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的提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终生心血和智慧凝成的一部博大 精深的划时代巨著。它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等学说为一体,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而且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 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再生产 过程和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所以,《资本论》并不仅仅是资 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判决书,而且还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理论资 源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然而,十分遗憾的是,我们在学 习、研究和应用《资本论》理论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和强 调了《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结 论性原理,似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资本论》已经完成 了它的历史使命,甚至已经“过时”了。但是,当我们步入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后,市场经济发展所出现的一系列 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资本论》不仅 没有过时,而且具有强大的理论生机。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 地位,是任何其他经济学著作都不能代替的。它所蕴含的丰 富的经济理论资 源,对 于 指 导 人 们 正 确 认 识、研 究 和 对 待 当 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仍然具有真理性的 理论价值和历史性的实践意义。 二、问题的说明 (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论 。马克思在 《资本论》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我的观点是: 社会经济 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这里所讲的“自然历史 过程”,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受到社会发展 内在规律的支配,具 有 不 以 人 的 意 志 为 转 移 的 客 观 必 然 性, 从而是一种“自 然 历 史 过 程 ”。一 是 就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形 态 的 发展来说,由 人 类 社 会 生 产 力 与 生 产 关 系 的 矛 盾 运 动 所 决 定,奴隶制社会的 经 济 形 态 代 替 原 始 社 会 的 经 济 形 态 ,封 建 社会的经济形态代替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 态代替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经 济 形 态,都 是 一 种“自 然 历 史 过 程”; 二是就人类社会实现社会经济联系或经济调节的基本 形式而言,商品经 济 代 替 自 然 经 济,未 来 计 划 经 济 代 替 商 品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 . 11).15
·9·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卷第 15 期
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三) 商品经济的“劳动价值”论。《资本论》中的劳动价 值论,不仅是《资本论》巨著的理论基石,也是商品经济发展 的理论基石。《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系列范畴及 其规定性,如“商品的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实体, 价值量) ”;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有用的 劳动,它生产 使 用 价 值”,“抽 象 的 人 类 劳 动,它 形 成 商 品 价 值。”[4]除此而外,还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简单劳动与复 杂劳动、必要劳动 与 剩 余 劳 动 等 劳 动 范 畴 的 规 定 性,特 别 是 关于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内在规定性,《资本论》 都给予了科学准确的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体中,如 果说商品是商品经济这个机体的细胞,而劳动价值论则是蕴 含于商品这个细胞的神经和商品经济的灵魂。如果不了解 或不懂得商品经济中劳动价值论,也就不会真正了解和懂得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真谛所在。重新学习、研究、 开发和运用《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论,对于普及商品经济 的基础知识,增强 人 们 的 商 品 经 济 意 识,提 高 人 们 参 与 商 品 经济活动的能力,都 是 必 要 和 有 益 的。 因 为,对 于 已 经 步 入 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众多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来说,他们很 多人对此还处在迷茫和无知的状态。
( 二) 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体变化”论。马克思在解剖资 本主义社会机体时,有一个科学的说明: “社会不是坚实的结 晶体,而 是 一 个 能 够 变 化 并 且 经 常 处 于 变 化 过 程 中 的 机 体。”[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或经济形态 的基础。这种基础作为一种机体,也处在经常变化之中。不 仅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在占有形式和实现形式 上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而且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 占有形式和实现形式上也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因此,我们 不应该把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生 产资料公有制,看 作 一 成 不 变 的 坚 实 的 结 晶 体,也 不 应 该 把 哪一个经典作家对此的一个论断当作万古不变的信条。正 如恩格斯晚年在回答《费加罗报》记者提问时所说: “我们不 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 的详细情况预定看法吗? 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 不到。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手里时,我们就心 满意足了。”[3]倒是我们曾用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自己 为自己划定了自 我 束 缚 的“框 框 ”。重 新 学 习、研 究、开 发 和 运用《资本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体变化”论,对于指导 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 准,深化经济体制 改 革,不 断 寻 找 和 发 展 有 利 于 促 进 社 会 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15 期
《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常云飞
【内容摘要】《资本论》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是任何其他经济学 著作都不能代替的。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理论资源,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研究和对待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仍然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性的实践意义。对其理论资源的再开发和在新的社会经 济实践中加以运用,都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经济,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 义的历史实践反复说明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 力发展规律的要 求,进 行 社 会 经 济 形 态 的 变 革,但 我 们 绝 不 可能超越商 品 经 济 其 中 包 括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自 然 历 史 过 程”或阶段,而把未来计划经济作为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形式。 如果违背这一“自然历史过程”,不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 且会延误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三是就人类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阶 段 或 形 态 而 言,由 工 业 经 济 代 替 传 统 的 农 业 经 济,由知识经济代替传统的工业经济,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 程”。重新学习、研究、开发和运用《资本论》关于社会经济发 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论,意在认真研究和揭示蕴含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客观规律,从而提高按经济规 律要求办事 的 自 觉 性,以 及 各 种 经 济 决 策 的 科 学 性 和 可 行 性,正确指导当代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