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会计文化-《数术记遗》与中国珠算
珠算历史介绍范文
珠算历史介绍范文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珠算的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珠算历史珠算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
现在说珠算有1800多年的历史,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时间点计算出来的。
不过,那个时候的算盘运算法与今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
现代珠算起于元明之间。
元朝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的36句口诀,即与今天的大致相同。
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
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
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
里更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俗谚:“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
”把这里的“婢仆”换成职能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同样熨帖。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
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朝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13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3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备选名单,中国的珠算位列其中。
2013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
为期6天的会议将审议近30个非遗申报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珠算。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掘珠算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
发掘珠算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张士奇————初探《数术记遗》中蕴藏的珠算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珠算作为中国古老而年青的科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知识,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发掘珠算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不仅是促进珠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本文就《数术记遗》中蕴藏的珠算文化谈一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从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中发掘珠算文化的精神资源“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徐岳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后经北周甄鸾作了注释。
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
”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刘洪。
据史料记载刘洪是徐岳的导师,也就是说、徐岳记遗了老师所传授的珠算,时隔三百余年,甄鸾对徐岳所记载的珠算予以注释。
由此可知,刘洪、徐岳、甄鸾三位人物与珠算文化密不可分。
刘洪、徐岳、甄鸾三位皆为我国不同时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刘洪撰写《乾象历》、《七曜术》和《九章算术》等专著;徐岳撰写《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学著作,并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甄鸾注释《五经算数》(2卷)、《五曹算经》(5卷)和《数术记遗》同时还编有《天和历》等著作。
这些光辉的著作为我国的数学、天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刘洪、甄鸾既为学者,同时还任不同级别的官员。
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潜心科学研究,体现出文人士大夫的科学追求刘洪、徐岳致力于教育,招收学生,传播学术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当时著名学者和历算家郑云、徐岳、杨伟、韩翊等,均为刘洪的学生;三国时期吴国中书令阚泽就师从徐岳,学习数学和历法。
三位人物,创造了人类无数个第一:刘洪在中国天文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精确的月球运动理论,奠定了中国“月球运动”学说的基础。
话说“非遗”珠算
话说“非遗”珠算美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在二○一三年十二月四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巴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一伟大骄傲!珠算,用珠盘也就是算盘计数运算。
“珠算”之名,始见于汉代徐岳《数术记遗》。
珠算在我国广为运用,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是一种非常古老奇佳的计算方法,它借助算盘和珠算口诀,通过人的大脑指挥手指拨动算珠就可完成高难度计算。
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记住和通过口诀成为计算能手。
中国珠算使用的算盘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无论是速度还是准确率完全可以跟电子计算机媲美。
珠算,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伟大的历史贡献及当今世界意义。
自十六世纪,珠算就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广为流行的计算方法。
无论是小规模的商家还是国家掌控的天文、建筑、金融、运输及海外贸易,均离不开珠算。
公元一二八一年,中国人开始使用一个新的历法,确定地球公转周期365.2425天。
这与欧洲的格里高历分秒不差。
现在音乐中使用的十二层音律,早在十二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记载。
这是一项等比数列,要开十二次方根获得。
中国科学家能够完成这些精确的计算都是使用珠算的。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珠算很高的评价:“珠算系统蕴含坐标几何学的原理,是人类最早使用工具代替大脑进行复杂计算的例证”。
十八世纪,中国珠算和西方数学有了第一次纪录。
欧洲的笔算,计算器开始陆续传入中国。
由于算盘携带方便,计算简易准确,所以中国人仍然钟情于珠算,不仅广泛使用算盘,而且在学校中开设了珠算课程。
珠算计技通过祖传家教、师徒传授、学校教学的方式,世代相传,并且“出口”。
早在十六世纪,珠算就进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
今天已经传遍世界各地,在美国、英国、德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众多地方引入了中国珠算这种课程。
这是因为世人在整理“非遗”过程中,发现了珠算新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文化之算盘文化简介
明 程大位 算法 统宗 算盘图
明朝万历初年 《盘珠算法》中 的明式算盘,上 一子,下五子
西门庆绸缎庄 柜台上算盘
算盘的种类
值得注意的是,算盘一词并不专 指中国算盘。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 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各自的算盘。古 今中外的各式算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沙盘类,算板类,穿珠算盘类。
• 沙盘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铺上细 沙,人们用木棍等在细沙上写字、画图 和计算。后来逐渐不铺沙子,而是在板 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线纹,上面放置小石 子(称为“算子”)来记数和计算,这 就是算板。穿珠算盘指中国算盘、日本 算盘和俄罗斯算盘。日本算盘叫“十露 盘”,和中国算盘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 纵截面不是扁圆形而是菱形,尺寸较小 而档数较多。俄罗斯算盘有若干弧形木 条,横镶在木框内,每条穿着10颗算珠。 在世界各种古算盘中,中国的算盘是最 先进的珠算工具。
算盘的象征意义
乌镇修真观算盘 “毫厘不爽,乘除分明”
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 的,也正因为此,算盘被当做象征 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推崇。在民 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 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 “算进不算出”的精明。古代小孩 挂在脖子上驱凶辟邪的百眼筛上, 也有算盘。除此之外,算盘还作为 警醒新娘学会“精打细算”的陪嫁, 出现在嫁妆“六证”中,以祝福新 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宁,赢得广茂财 源。
算盘的来历
算盘-算筹的化身
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 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 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 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 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 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 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 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 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 下面4颗每颗当作1。
中国珠算历久弥新
、
中 国珠 算是 中华 民族 对世 界 的一大 贡献
本, 至晚 到 明代 , 珠 算 盘 已经 社 会 I 广 泛使 J } } { 了。
从 明 嘉靖 3 年( 1 5 2 4 ) 文索蒋《 弹学宝鉴 》 中 对运
“ 升十进 制” 足 中 华民族 最 早 发 明和 使用 的 , 它
2 7 9 93 60 0 0 0 0. x =1 2
王 文素 用珠 算 完 成 的一 兀 高 次方 程 数 值解 ,为 珠 算 全面代 替筹 算 奠定 r 理 沦基础 、
的有 : 北宋大I 脚 i 家张择 端 的 名 《 清 明上河 图》 中“ 赵太
玷鹑 塔J c o 1 7 _ 2
念 总理 指示 4 5年 J I N I A N Z ( ) N ( I Z HI S H I S I S t t I \ '  ̄ L . N I A N
中 国 珠 算 历 久 弥 新
◆ 刘 五 然
中 珠 算 是 中华 史明 的产 物 ,是 中 华 民族 宝贵 的
承药铺 ” 内正 面 柜上 摆 放 的算 盘 ; 元_ 孛 J J 家 王振 鹏 绘 制
是 书 中有 完整 的 “ 撞归” 口 决
珠算 , 丁2 0 1 3 年l 2 月4日, 当之 无 愧 地跨 入 《 人 类 非物 质
义化遗 产代 表作 录》 的殿堂 二、 中国 珠算 在 变革 中进步 , 从来 没 有停 止 前进 的
步 伐 ( 一) 算 具 改 革 没 停 止 过
中 国珠算 到 了明代 , 在商 界 , 进 入了 大普 及 大 发 展
珠算“ 始 f 秦汉 ” 、 “ 臻 于 店宋 ” 、 “ 盛于元明” , 至 今 还 K盛小 衰 珠 算 为箅学 添 彩 , 算学 为 困学 增 色 . 代 表
中国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太一算
两仪算
三才算
五行算
八卦算
九宫算
运筹算
了知算 成数算 把头算 龟算
游珠算板
(三)成于唐宋 谢察微算经
谢察微算经
脊下上中 ,,,, 盘脊脊算 中梁梁盘 横之之之 梁下上中 隔,,, 木又又 。位位
之之 右左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Βιβλιοθήκη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巨鹿算珠 (北宋时期)
(四)盛于元明
乾坤一担图 (元代王振鹏绘)
言言言凡 终拨不纳 日之拨婢 凝则自仆 然动动, ,;;初 虽既稍来 拨久久时 亦,,曰 不曰曰擂 动佛算盘 。 顶盘珠
珠珠, ,,
辍耕录 (元末陶宗仪撰)
《元曲选》
鲁班木经
溯本求源
——中国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 萌于商周 ● 始于秦汉 ● 成于唐宋 ● 盛于元明
(一)萌于商周
西周陶丸
(二)始于秦汉
东汉数学家徐岳与他的《数术记遗》
东汉数学家刘洪与他的《乾象历》
徐岳演示筹算图
筹算
运筹帷幄
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刘徽注《九章算术》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刘洪向天目先生问算图
珠算的起源和发展---朱永远
珠算珠心算简史述略珠算的起源和发展2015年6月18日上午人类因文化而文明,文明因文化而传承。
中国珠算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折射着中华文明民族之光,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脉。
它像一条穿越历史的长河,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
从古中国走来,向世界走去。
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通过,中国珠算跨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殿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介绍中国珠算:“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称珠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当之无愧!说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此言不虚!今天我们弘扬珠算,歌颂珠算,此举不凡!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纵目世界民族之林,有些国家的历史比我们长得多,如古埃及、古巴比伦,但是这些国家的古代文明都在历史长河里中断,没能延续下来。
只有中国文明是唯一一个从古到今,一直传承到现在没有中断的、独立的、强势的文明。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文明是这样的。
回首世界历史,岁月漫漫,多少个人类曾经的发明淘汰于历史尘湮。
仅就算盘来讲,曾经的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沙沟算盘”、罗马的青铜沟算盘、15世纪后西欧的线算盘、16世纪前后俄国的十珠算盘……都因相对落后而难以胜出“物竞天择”,相继被淘汰于历史长河而不复存在。
唯有中国珠算以其结构简单、功能神奇,以其独特的科学性、合理性,生机勃勃的生存、发展,历时近两千载盛而不衰。
感于此,不由击节而歌。
“看环球,多少文化,湮没尘蒙。
忆罗马帝国,横扫欧亚;两河文化,文字楔形……俱往矣,数精深博大,华夏文明。
研究和实践证明,珠算是“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那么,珠算是怎样从远古走来的呢?让我们拉近历史的长镜头,简要回溯中国珠算的历史:远古文明·珠算的源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物象和数开始的。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作者:来源:《醒狮国学》2014年第01期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儒学论坛·2013”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11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儒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开幕。
本次论坛会期3天,包括大会和分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儒家思想与理想之治”。
与会学者就“儒家思想与理想之治”“中西理想政治哲学模式”“儒家的正义观”和“儒家政治哲学对海外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民国老课本日历热销《日课2014》十天售出一万套11月29日,王星在自己的微博“启轩室主人”上写道:“关于《日课2014》从清末民国的万千课本中选出365个碎片,放在一起,还在闪光!”虽然只是一套荟萃民国老课本精华的日历本,但《日课2014》的热销表明从2010年开始的民国老课本热潮至今仍在继续。
王星把老课本的范围定在1902年到1937年出版的涉及国文、修身、社会、常识等多个学科的上百种民国教科书中,分春、夏、秋、冬四册,并采用一日一课的体例,形成了日历本的形式,内容则以生活实物、花鸟虫鱼、哲理常识、故事及游戏为主。
来源/《新京报》残楮诉历史笔底蕴新知———国图展出百余件珍贵古籍从殷商甲骨到敦煌遗书,从宋元旧拓到明清舆图,日前在国家图书馆开幕的“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110余部极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向公众展出,不少文献是首次亮相。
“此次展览中有50多部文献,是近年来古籍普查中的新发现。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荔京说,“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示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可以让公众更深入地感受典籍文化,理解古籍保护的价值。
珠心算的重要性
珠算的重要性一、珠算的起源珠算是以数学为原理,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学计算的一门应用技术。
珠算起源于我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珠算问世以前,人们进行计算的方法是筹算。
从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著作《周髀算经》中考证,远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已经通行使用筹算,筹一般是用竹子或骨头等物制成的数枚约8厘米~13厘米的小棍棒,计算、携带均不方便。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利用筹算的计算原理,创造了算盘。
据东汉末年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记载,当时的算盘是用不同颜色的算珠在刻有槽子的木板上进行计算的,被称为“游珠算盘”。
这种算盘用来已较为方便,但不便携带。
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又将其改进为穿珠算盘,穿珠算盘一直沿用至今。
从北宋画家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太丞药铺柜台上摆放的一架多档穿珠算盘,说明算盘至少在宋代已经形成。
二、珠算的作用珠算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的伟大贡献。
直至今日,它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仍有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计算的主要工具之一,虽然电子计算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当今世界,古老的算盘以它独特的计算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及促进智力和增强健康的功能优势,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受到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极度重视并逐步得到推扩,算盘的功用显得更高。
1.珠算事业蓬勃发展中华人民国成立以来,珠算教育与教学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正如周恩来总理生前所说:“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珠算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国家及省市珠算协会的相继成立,财务人员珠算定级制度的完善,各级珠协和广大珠协工作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精心致力于珠算事业,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业绩。
表明了我国珠算事业正益蓬勃发展。
1979年10月31日,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
《数术记遗》全文-古籍
数术记遗数术记遗一卷,传本作“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注”。
书中载有命数法和算筹、心算以及其他各种计算共十四种。
经我国著名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考证,它是甄鸾假托徐岳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无定论。
现传本为南宋鲍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数术记遗》介绍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计算工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
“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数术记遗余以天门金虎,呼吸精泉,按《星经》云: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也。
太白入昴,金虎相薄,法有兵乱。
周宣王时有人采薪于郊,闻歌曰:「金虎入门,呼长精,吸玄泉。
」时人莫能知其义。
老君曰:「太白入昴,兵其乱。
」徐氏名岳,东莱人。
盖以汉室版荡,又谲诡见于天,将访名山,自求多福也。
羽檄星驰,郊多走马,按:汉征天下兵,必露檄插羽也。
老君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也。
」遂负帙游山,跖迹志道,跖迹者,两足共蹑一足迹也。
汉文(帝)〔时〕河上公跖迹为士。
傋历丘岳,林壑必过。
乃于太山,见刘会稽博识多闻,于数术。
余因受业,颇染所由。
余时问曰:「数有穷乎?」会稽曰:「吾曾游天目山中,会稽,官号。
汉中人也。
按:《历志》称灵帝光和中,谷城守门候太山刘洪造《干象历》。
又制月行迟疾阴阳(历)〔历〕,自洪(治)〔始〕也。
方于《太初》、《四分》,转精密矣。
洪后为会稽太守。
刘洪付《干象》于东莱徐岳,又授吴中书令阚泽。
泽甚重焉,为注解。
今案《地记》,天目山在吴兴之界。
见有隐者,世莫知其名,号曰天目先生。
余亦以此意问之。
先生曰,世人言三不能比两,乃云捐闷与四维。
《艺经》云,捐闷者周公作也。
先〔布〕本位,以十二时相从。
其文曰:「(周)〔同〕有文章,虎不如龙。
豕者何为,来入兔宫。
王孙出卜,乃造黄锺。
珠心算《珠心算的起源和发展》
珠心算的起源和发展算盘和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独立创造的,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于珠算起源的研究,中外学者的论述颇多,但迄今尚无定论。
虽然人们对珠算有不同的理解,但从现代计算机的观点来看:珠算的本质特征表现在硬件上为算盘,软件上是口诀,这一点应是没有疑义的。
(一)算盘的产生发发展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其在中国的独立出现,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珠算的创造与使用,可以说是历史久远。
如果从以珠计数即称珠算来看,甚至可以上溯到西周(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珠算”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徐黎岳(东汉末年,约公元196~206年间)著、甄鸾(南北朝,北周人)注的《数术记遗》中,徐岳对珠算的描写十分简略:“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甄鸾的注释为:“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位们各五珠,其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
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
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
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
由此可见,“珠算”一词在当时的含义与现在的珠算含义是不同的,但与“算盘”的含义是一致的。
算盘究竟起源于何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论。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主要史料:1、与现代算珠形状相近的出土实物①西周陶丸的发现。
1976年3月,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出土了西周早期宫室遗址中的90粒带色陶丸,它与《数术记遗》中所记述的一些以珠进行计算的史实相吻合。
②在河北巨鹿县古城(公元1108年因黄河泛滥而被淹没)发掘出来的一颗算珠,本质,扁圆形,直径2.11厘米,有孔,这颗算珠(简称巨鹿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
2、《数术记遗》中的14种算具《数术记遗》中描述了14种算具,无出土实物,现经人按书中描述仿制。
此书中记载的14种计算工具为:⑴积算;⑵太一算;⑶两仪算;⑷三才算;⑸五行算;⑹八卦算;⑺九宫算;⑻运筹算;⑼了知算;⑽成数算;⑾把头算;⑿龟算;⒀珠算;⒁计数。
中国古代珠算的介绍
中国古代珠算的介绍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中国古代的珠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的珠算我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主,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
其中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筹算和珠算在数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显示出来的优越性,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值得称道的。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曾经被马克思(1818—1883)称为“最妙的发明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的时期,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大量比较复杂的数字计算问题。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
现有的文献和文物证明筹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例如“算”和“筹”二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如《仪礼》、《孙子》、《老子》、《法经》、《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到现在仍没有见到这两个字。
一二三以外的筹算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货币(刀、布)上。
《老子》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可见这时筹算已经比较普遍了。
因此我们说筹算是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并不否认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就有简单的算筹记数和简单的四则运算。
筹算是以算筹作工具,摆成纵式的和横式的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一纵十横,百立千僵”)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如六千七百零八表示为,遇到零的时候用空位表示),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他的代数计算。
筹算一出现,就严格遵循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九以上的数就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就是几百,放在万位就是几万。
筹算在我国古代用了大约两千年,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至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在室外拿着一大把算筹进行计算就很不方便;其次,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的面积越大,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此外,当计算速度加快的时候,很容易由于算筹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筹算需要改革,这是势在必行的。
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的联系
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的联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们需要了解珠算的起源及基本原理。
珠算最早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珠算是通过珠子在算盘上的移动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十进位制来表示数字,并通过进位和借位来进行运算。
珠算具有简单易学、便于操作、计算准确等特点,因此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科学、天文等领域。
古代中国的数学在诸多领域均有着卓越的成就。
在代数学中,古代中国的数学家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特殊函数的性质等,并在实际生活中成功应用。
在几何学中,古代中国的数学家研究了黄金比例、三角形的性质、圆周率等,并提出了许多有关图形的有趣问题。
在数论中,古代中国的数学家研究了素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并探讨了数论中的一些深刻问题。
这些成就无不与珠算密不可分。
珠算在古代数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实际计算中,更体现在数学思维与方法中。
古代中国人在使用珠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算法”的概念,即一种规范而有效的计算方法。
他们总结出了一系列计算规律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数学体系,这些体系为后来的数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离不开珠算这一便捷且高效的计算工具,珠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数学思维的体现。
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珠算不仅在古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古代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它帮助古代中国人总结出了丰富的数学规律与方法,为古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虽然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已经取代了珠算,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珠算中看到古代中国数学的独特魅力和智慧,它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传承。
【这里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故事,来生动地展现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的联系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中国人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中国数学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论中国珠算的特点和独特优势
I 用研究 SHIYONGYANJIU论中国珠算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王蕾毛冲惠亚楠【摘要】中国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 在不断发展中传承至今,也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 体系。
文章正是从中国珠算的知识体系入手,逐一分 析了中国算盘、珠算术、珠算文化和珠心算的内涵、 特点及独特优势,展示了中国珠算在社会高速发展的 今天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珠算珠心算特点分析优势应用 中国珠算将普通的制作材料、缜密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了 “世界上最古 老的计算机”。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正式被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如今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 摒弃,反而因为它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得到了传 承发展,远播海外,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_、中国珠算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中国珠算包括中国算盘、珠算术、珠算文化、珠 算式心算(以下简称珠心算)四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算盘是中国珠算的工具,即硬件;珠算术是中国珠算 的算理算法体系,即软件;珠算文化是中国珠算的精神内涵;而珠心算是珠算的延伸与创新。
(一) 中国算盘简单直观,科学实用我国算盘通常为长方形竹木制品,其四周为框, 中间的横条为梁,框内排列着算珠,穿珠的直柱为档。
以梁为界分上下两个区域,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 下珠表示“1”。
一般为上1下4珠或上2下5珠,9〜19 档不等,当然古代还有更多位的算盘。
一是形制精巧而又直观。
我国算盘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良,己形成现在这种四四方方、材质轻便,有 横梁、有档贯珠的现代算盘。
其精良无赘,无可增减; 档次分明,位数不限。
它既是算具又是图具,通过物理算盘上算珠位置和数量的变化呈现,实现数字图像 化和形象化的转变,简便而又直观。
二是结构简单但不浅显。
我国算盘在大小形状上 各有差别,不外乎框、梁、档、珠四部分,但蕴含的数学思想却很深刻。
用相同的算子元素累积构造出一 目了然的基数码,算珠排列本身就体现累数思想,并通过五升十进制的进位规则自然实现了累数制向位值 制的转化。
珠算在财务会计专业中存在的价值
珠算在财务会计专业中存在的价值珠算是财会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但是在当今珠算教学中,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珠算这门课程的授课时数已经逐渐被减少,以至于对珠算的重视度大不如前。
那么,让学生认识珠算在财会专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珠算在财会专业中存在的必要性,就可以解决学生对珠算课程学习的重视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标签:珠算;财会专业;存在价值珠算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之一,曾有许多学者称珠算是我國四大发明之外的另一个发明。
多少年来,它在金融贸易以至各行各业和人民日常生活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特别是经济核算中,通过作为核算工具的算盘进行计算,使我们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有明确的数量反映,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珠算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不仅因为作为计算工具的算盘构造简单、造价低廉,而且运算方便、迅速,更重要的是珠算在财会专业中起着一个必修的专业技能基础课的作用。
一、珠算的强大生命力珠算已应用了上千年,它经受了多次的考验,然而却很幸运地得以生存,是其本身优越的计算功能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在运算速度方面,加减算是算盘明显优于计算器;在少数乘除运算中,用算盘也不亚于用计算器。
如遇有包含几个有效“0”的多位数,如20,008这个数字,计算器需按3个“0”,而使用算盘只需拨二档,0不需拨珠;在账表册传票单据的计算中,使用算盘则可右手拨珠,连续不断。
珠算不仅速度快捷,而且因其运算过程通过拨珠反映于盘面,熟练后在一旦出错时对异常动作有所察觉,便于排除差错。
在日常工作中既使用算盘又使用计算器的人,对以上的功能的比较体会很深,除大量的复杂计算外,他们宁愿使用算盘而不使用计算器。
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中,由于我国当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于是就出现了许多算盘高手在一所大学的食堂大厅演算原子弹的数据的场面。
这件事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珠算在高科技领域仍具有良好的实用计算功能。
初级会计师不得不知的珠心算
初级会计师不得不知的珠心算初级会计师不得不知的珠心算作为初级会计师想必珠算大家都很了解,也就是打算盘,脑海里是不是出现古代账房先生穿着长衫大褂、站在柜台前、手指灵活的摆弄算盘的画面?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算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其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广为流传,珠心算即是珠算的演变和发展,并自2013年申遗成功,还有了“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称!初级会计师,你知道珠心算吗?珠心算是一门计算技术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的计算方法。
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在运用算盘的过程中,会通过脑细胞的滋长,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算珠的浮动变化呈现在脑海里,通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即珠心算。
珠心算有利于智力开发现代初级会计职称工作经验中已经很少用到珠心算了,使用计算器更简单、便捷、高效,但珠心算这一门计算技术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左半球也就是左脑主要掌管语言、数学、逻辑、分析、理解等能力,右脑掌管音乐、情感、想象等能力。
珠心算的过程正是综合思考加运动的过程。
计算时,手指得到充分的活动,且需一边瞬间记数,一边虚珠映像,一边模拟拨珠,一边珠像内化。
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话:“左撇子的人”聪明,这也是因为左右脑并用的体现。
而珠心算正是左右脑同时开发的最好方法。
珠心算的强势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中专院校都鲜见珠算课程,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开发孩子智力的工具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孩子家长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珠心算培训班作为孩子的兴趣培养。
而全国性的珠心算比赛更是给广大的珠心算学习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珠心算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方式,特别受到教育系统和财政系统相关部门的重视,积极支持和配合珠心算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算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迅猛发展。 算筹和算盘都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但是 算盘胜在计算迅速、结果直观等环节上。 唐宋之际,是筹算发展的巅峰时期,算筹 能够熟练地解决“四则运算”问题。南宋时期, 珠算乘除法开始流行,宋末元初,人们已经发 明多种珠算乘除法,到明代已经极盛。吸引了 许许多多的商人将其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商 人在解决记账、计算利息、计算酬劳、缴纳税 赋等实际问题中促进了算学的发展。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王文素
《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的作者是明朝算学大师王文素,出身 晋商。 他曾写诗道:“六艺科中算数尊,三才万物总经纶。乘除升降千 般用,量度权衡五品分。天下钱粮凭是掌,时间交易赖斯均。若无先 圣传流此,自古模糊直到今。”他以毕生精力完成了《新集通证古今 算学宝鉴》的撰写。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刘会稽问天目先生:“为算之体, 皆以积为名,为复更有他法乎?”天目 先生告诉他:“隶首注术,乃有多种。 及余遗忘,记忆数事而已。其一积算, 其一太一,其一两仪,其一三才,其一 五行,其一八卦,其一九宫,其一运筹, 其一了知,其一成数,其一把头,其一 龟算,其一珠算,其一计数”。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一、“数”与“数术”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 官以治,万民以查”。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时已经用到了“规、矩、准、绳” 等作图和测量工具来对山川、江河进行测量计算。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程大位
《直指算法统宗》的作者是程大位,他被称为“珠算之父”,徽 商出身。 他经过刻苦钻研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出了《直指算法统宗》(《算 法统宗》)。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王文素和程大位两位算学大师都是商人出身的特性也说明当时算 学与商业的紧密关系。 打算盘是传统会计人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 会计和珠算一直在形影不离的关系中与时俱进、比翼双飞。
南宋嘉定五年(1212),学者鲍翰 之在杭州发现了一本《数术记遗》的手 抄本,“既就录之,以补算经之缺”, 于是刊印发行,这就是《数术记遗》的 初刻本,现存鲍翰之所刻《数术记遗》 唯一孤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徐岳在《数术记遗》开篇中告诉人 们:为了逃避世事的纷扰,他曾“负帙 游山,趾迹志道,备历丘岳,林壑必 过”,并于泰山谒拜了“博识多闻、偏 于数术”的刘会稽(名洪)。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四、计算工具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明朝中期,算盘已经完全取代算筹称为算具界的“江湖第一”。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意 义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这个庞然大物标志着从此以后 人类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到唐宋之际,针盘类算器由于计算困难、携带不便等原因退出了 计算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筹算和珠算并行的时代。 唐朝数学家李淳风编定和注释的《算经十书》被用作唐代国子监 算学馆的数学教材,甚至唐朝在科举考试中设置明算科以选拔算学人 才。 北宋王朝,文强武弱,经济坚挺,文化灿烂。宋朝人对算学非常 重视,朝廷如此重视算学,使得宋朝出现了大量如秦九韶、李冶、杨 辉这样的数学家,也完成了大量的数学著作。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三、程大位与王文素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明朝科举盛行“八股文”,明算科遭到冷遇。明朝中后叶,海禁 渐开,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华文明 开始于世界有了交流。 明朝的算学领域达到一个巅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简 称《算学宝鉴》)和《直指算法统宗》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二、《数述记遗》与珠算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数”的计算离不开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智者先贤发明的算学方法,而最早提出“珠 算”概念的就是《数术记遗》一书。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2013年12月4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珠算 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而中国珠算的历史起点,就是1800年前东汉 时期著名学者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TING CULTURE
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慢慢发现:昼夜交替、冷暖转换、气候 万象、四季更迭、斗转星移、生老病死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一定是 有迹可循的,人类开始用数字记录时间。殷商时期,先祖们用十个天 干和十二个地支排列组合成60个名称来测算确定年、月、日。 《礼记·内侧》记载“六年教之数与方名”,西周贵族子弟从六 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的方法,“数”是六艺之一,是青少年学 习的必修课程。
中国会计文化
CHINA ACCOUN
《数术记遗》中记载:“珠算:控带四时, 经纬三才。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 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 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 各珠当一,至下四珠所领,古云‘控带四时’。 其珠游于三分之中,古云‘经纬三才’也”。 这就是最早记录的珠算及算盘,遗憾的是《数 术记遗》中并没有相应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