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法电沉积生长机理-文献讲解

合集下载

电化学沉积法原理

电化学沉积法原理

电化学沉积法原理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金属或合金沉积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外加电压或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沉积的过程。

电化学沉积法在材料制备、表面修饰、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沉积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电极反应和电沉积过程。

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电极上的金属离子受到外加电压的影响,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在电极表面沉积金属。

电极反应的速率和方向取决于外加电压、电极材料、电解液成分等因素。

一般来说,当外加电压足够大时,金属离子会在电极表面快速还原成金属,形成均匀的沉积层。

电化学沉积法的原理还涉及到电解质传递和扩散控制。

在电沉积过程中,电解质中的金属离子需要通过扩散层到达电极表面,然后参与电极反应。

因此,电解质的浓度、电解质的流动情况以及电极表面的形貌都会对电化学沉积过程产生影响。

合理控制电解质的传递和扩散,可以实现对沉积层厚度、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电化学沉积法的原理还与电极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

电极材料的选择会影响电极表面的活性、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电化学沉积的效果。

一些特殊的电极材料,如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能够提高电极表面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数,从而促进沉积层的形成和性能的提升。

总的来说,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金属沉积方法,其原理涉及电极反应、电解质传递和扩散控制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沉积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的调控,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对金属沉积的需求。

电化学沉积法在材料制备、表面修饰、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 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

第七章 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

51
硬模板法合成的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材料
52
Fe纳米线的AAO模板合成
200 180 160
l/d
140
Aspect ratio
120 100 80 60 40 0 2 4 6 8
t/min
Fe纳米线的局部放大TEM照片
纳米线的长径比与沉积时间 53 近似成正比
通过电沉积和氧化作用在六方形的有序AAO 纳米孔道
蒸气
f≠0
液体
f=0
4
1.2 在恒温恒压下,纯液体表面张力是一恒定值 纯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 越大
对于气液界面有:
(金属键)> (离子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Fe , s , 1673K)= 1.80 N m-1 (金属键) (NaCl , s , 298K)= 0.227 N m-1 (离子键) (H2O , l , 293K)= 0.07275 N m-1 (极性分子) (C6H14 , l , 293K)= 0.0284 N m-1 (非极性分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结构指导剂,通过过硫酸 铵引发苯胺聚合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 胺亚微米管
43
塌陷(A)和未塌陷(B)的聚苯胺亚微米管的SEM照片。
44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指导剂、盐酸
作掺杂剂、过硫酸铵作氧化剂制备网状聚苯胺 纳米纤维。
45


Ⅱ Ⅲ
c 醇、酸、醛、酮、醚、酯类等。
9
2.3 第Ⅲ类曲线
特点:初始低浓度时, 随浓度增加急剧下降,但
到一定浓度后几乎不再变化。

AAO模板法电沉积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AAO模板法电沉积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 米 材 料 ; AO膜 ; 沉 积 ; 米 线 纳 A 电 纳
中 图 分 类 号 : B3 3 T 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9 0 (0 10 —0 60 17 .9 5 2 1 )30 2 -4
1 引 言
纳 米 材 料 是 指 三 维 中 至 少 有 一 维 处 在 纳 米
2 多孔 氧 化 铝模 板
多 ru n dc lmiu xd
尺 度 范 围 ( ~ 0 m) 由 它 们 作 为 基 本 单 元 构 1 1 0n 或
成 的材 料 …。 据 三 维 尺 寸 的不 同 , 根 纳米 材 料 可 分 为 3 , : 维 、 维 、 维 纳 米 材 料 。其 中一 维 类 即 零 一 二 纳 米 材 料 , 称 量 子 线 , 指 三 维 中 有 两 维 处 于 又 是
阳极 氧 化 铝 膜 孔 径 均 一 , 度 有 序 , 备 工 艺 简 高 制 单 , 产 成 本 低 廉 , 此 , AA 生 因 以 O膜 为 模 板 , 合 结 电 化 学 沉 积 法 , 近 年 来 制 备 金 属 及 合 金 纳 米 线 是 最 为 常用 的 方法
收 稿 日期 :01 .02 2 0 1 .5
21 A . A0膜 的制 备
特 点 , 其 在 磁 性 器 件 、 大 规 模 集 成 电 路 、 感 使 超 传 器 、 测 器 等 多个 领 域 都 有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探 引
经过 2 0多 年 的 发 展 ,研 究 者 们 探 索 到 了多
A O模 板 采 用 二 次 阳 极 氧 化法 制 备 。用 此 法 A
第4 0卷
第 3期

电 沉 积 原理

电 沉 积 原理


测量方法 1. 直角阴极法 适用于镀铬液 2. 内孔法 适用于覆盖能力好的镀液 3. 凹穴法
第五节 梯形槽的应用 一、梯形槽阴极上的电流分布
1000mL Dk = I (3.2557-3.0451 lgL) 267mL Dk = I (5.1019-5.2401 lgL) 250mL Dk = 1.0680 I (5.1019-5.2401 lgL)

3、整平能力实验 搅拌相当于峰;不搅拌相当于谷。 (1)无整平剂 小电流:D峰 ≈ D谷 ,几何整平 大电流:D峰 > D谷 ,负整平 (2)有整平剂 极化增大,峰上更大 D峰 < D谷 ,正整平

4、有整平能力的镀液的特点 整平剂受扩散步骤控制 电沉积受电子转移步骤控制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第一节 电镀溶液 一、组成
1. 2. 3. 4. 5. 6.
主盐 络合物 导电盐 缓冲剂 阳极活化剂 添加剂(细化晶粒、整平、润湿等)
第一节 电镀溶液 二、类型
1、单盐镀液(水合离子) io 小,结晶细致,添加剂可起到整平和 光亮作用 io 大,结晶粗糙疏松,必须加入添加剂 才可获得结晶细致的镀层 2、铬酸镀液(Cr2O72- 和CrO42- 离子)

第二节 金属沉积的电极过程 一、基本历程
液相传质 (电迁移,扩散,对流) 前置转换 (配位体转换,配位数、水化数降低) 电子转移 (形成吸附原子) 形成晶体 (表面扩散到生长点或形成晶核)

第二节 金属沉积的电极过程 二、金属离子放电的位置
晶面 棱边 扭结点 缺口 孔穴

浅谈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

浅谈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

日常生产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安全生产。

据现场调查得知安全工器具的不正确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衔接式绝缘棒使用节数不够,伸缩式绝缘棒拉伸不够充足。

2.雨天不使用防雨罩,或防雨罩松动、歪斜、破损,起不到防雨作用。

3.验电时手握在验电器护环以上,使用前不在有电设备上确认验电器是否良好,不同电压等级的验电器交叉使用。

4.绝缘手套使用前不检查气密性,甚至随意抓拿坚硬及有尖刺的物品。

5.接地线的接地端不按要求装设,任意搭、挂和缠绕。

6.安全带不按规定使用、系的松垮随意,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7.安全帽内胆大小调节不当、不系帽带或系的不够紧,工作中容易歪斜、掉落。

8.手钳等工具使用前不检查绝缘部位是否完好,使用时手握在裸露的金属部位,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的触电事故。

总之,安全工器具是每个电力职工的切身保镖、忠实的安全员和生命的守护神,只要大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安全工器具的作用、性能和结构原理,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操作、使用和维护,就能够确保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2010年第3期(总第138期)China Hi-Tech EnterprisesNO.3.2010(CumulativetyNO.138)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摘要:纳米模板具有独特的纳米数量级的多孔结构,其孔洞孔径大小一致,排列有序,分布均匀。

以纳米模板合成零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线,纳米管)具有制备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纳米复制技术的关键之一。

文章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模板制备,模板合成中常用的模板类型及应用进展。

关键词:纳米材料;模板法;制备工艺;化合聚合;溶胶-凝胶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中图分类号:0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3-0178-02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8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合成了纳米块体材料,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

电沉积原理

电沉积原理

电沉积原理电沉积是一种利用电流在电极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入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金属沉积的过程。

电沉积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广泛用于电镀、电解制氢、电解制氧等领域。

电沉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外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沉积。

在电沉积过程中,电极上的金属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向电极迁移,并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沉积。

这一过程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其基本原理是电极上的金属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沉积成金属。

电沉积的原理还包括了电沉积速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电沉积速率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即电流密度越大,沉积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电流密度的增加会加快金属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速率,从而提高了电沉积的效率。

另外,电沉积的原理还涉及到电沉积过程中的溶液流动和传质作用。

在电沉积过程中,溶液的流动和传质作用对电沉积的速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溶液的流动可以带走电极表面的氢气和氧气,从而减少了气泡对电沉积的影响;传质作用则可以加快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的沉积速率,提高电沉积的效率。

总的来说,电沉积原理是利用电流在电极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入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金属沉积的过程。

电沉积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广泛用于电镀、电解制氢、电解制氧等领域。

电沉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外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沉积,同时还包括了电沉积速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以及溶液流动和传质作用对电沉积的影响。

通过对电沉积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电沉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铜纳米线的制备

铜纳米线的制备

铜纳米线的制备铜纳米线是指直径在纳米级别的铜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

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电极表面进行电沉积,实现铜纳米线的生长。

首先,需要准备好电解液,其中含有铜离子。

然后,将电极浸入电解液中,通过施加电压和电流,使铜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铜原子,从而形成铜纳米线。

二、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利用有机溶剂的热溶解性质来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

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加热,利用有机溶剂的热溶解性质,使铜离子还原成铜原子,从而形成铜纳米线。

三、电子束蒸发法电子束蒸发法是一种物理方法,通过电子束照射来制备铜纳米线。

首先,需要将铜材料置于真空腔室中,然后利用电子枪发射出高速电子束,照射到铜材料上。

在电子束的作用下,铜材料表面的原子逐渐蒸发,然后重新沉积在基底上,形成铜纳米线。

四、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利用模板的方法来制备铜纳米线。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孔隙结构的模板材料,如聚合物膜、氧化铝膜等。

然后,在模板孔隙中沉积铜离子或铜原子,通过化学还原或电化学方法,使其还原成铜纳米线。

最后,将模板材料从铜纳米线中去除,得到单独的铜纳米线。

五、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气体中的铜原子来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

首先,需要将含有铜原子的气体通入反应室中,然后通过控制反应室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使铜原子沉积在基底上,形成铜纳米线。

六、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一种利用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来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

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将含有铜离子的化合物进行热分解,使其还原成铜原子,并在基底上形成铜纳米线。

总结起来,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有电化学沉积法、溶剂热法、电子束蒸发法、模板法、气相沉积法和热分解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铜纳米线的制备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为其在电子、光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第四章-一维纳米材料全篇

第四章-一维纳米材料全篇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气相法
气相法
气-液-固生长 (VLS)
气-固生长 (VS)
激光烧蚀法 热蒸发 化学气相沉积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 化学气相传输法
自催化气-液-固生长 (self-catalytic VLS)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尽管晶须轴向螺旋位错生长机理有其合理性,但有 时螺旋位错并不总在起作用
高温分解产生的纳米级Sn液滴发挥着金属催化剂的 作用,吸附其它气相分子,最终生成SnO2纳米线。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电镜观察到纳米线的一端有团球状Sn颗粒,就是以VLS 方式生长的典型特征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实例二
自催化VLS生长还可合成掺杂或多元纳米线,例如:
Sn掺In2O3纳米线、Zn2SnO4纳米线、ZnGa2O4纳米线 Mn掺杂Zn2SiO4纳米线、AlGaN合金纳米线和Al4B2O9纳米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上述方法中,若PVP的浓度过高,Ag纳米粒子的所有晶面都 有可能被PVP所覆盖,这就丧失了各向异性生长,得到的 主要是Ag的纳米颗粒,而不是一维的Ag纳米线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溶液-液相-固相法 (SLS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前面讲过的高温气相VLS法,区别在于 金属液滴是从溶液中分解而来,而不是气相产生的。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气相化学沉积
与激光烧蚀法不同,CVD法的源材料直接为气体,在 高温或等离子条件下,利用VLS生长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学院
❖ Cui等人利用CVD法合成了线径可控的单晶Si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化学沉积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化学沉积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电化学沉积技术是一种利用电流在电解液中将金属离子沉积在电极表面的方法。

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外加电压,在正极上氧化产生金属离子,并在负极上还原形成金属沉积物。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质的精确控制,得到高纯度、均匀性好的薄膜或涂层。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首先,在电子工业中,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用于电子元件的制备,如光学涂层、金属线路、电极和电容器等。

其次,在材料科学中,电化学沉积技术可用于合金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新型材料的研究。

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化学分析、电化学传感器、防腐蚀层的制备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电化学沉积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制备的薄膜或涂层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匀性,可实现微米或纳米级别的控制。

其次,与传统物理法相比,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的材料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出不同性能的材料。

然而,电化学沉积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对电解液的品质要求较高,需要使用纯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电解液。

其次,在大面积薄膜或涂层制备时,工艺参数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影响材料的均匀性和质量。

此外,该技术还受制于电极材料和电流密度的限制,对于某些特殊材料的沉积可能存在困难。

未来,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对于高性能、高纯度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电化学沉积技术作为一种制备优质薄膜和涂层的方法,将会在新能源、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结合其与其他制备技术的组合应用,例如电化学沉积与物理气相沉积的结合,也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化学沉积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结构的制备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电化学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涉及原理、方法以及相关实例。

一、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原理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解液中的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势驱动下,在电极上发生沉积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并通过外加电势对离子进行控制。

通过在电极表面提供适当的催化剂,能够使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实现纳米结构的沉积。

二、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方法1. 模板法模板法是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模板孔道内进行纳米材料的沉积。

首先,在模板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然后将模板浸入电化学沉积体系中,通过控制电势和时间,使金属在模板孔道内沉积形成纳米结构。

模板法不仅可以制备各种形状、尺寸和组成的纳米结构,还可实现有序排列,具有较高的制备精度和结构一致性。

2. 固液界面法固液界面法是将电解质溶液均匀浸润在电极表面,并通过电化学沉积使沉积物在电极表面上沉积形成纳米结构。

利用固液界面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结晶性的纳米材料,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和纳米线等形态。

3. 电极表面催化法电极表面催化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还原成纳米结构。

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并可在不需要复杂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纳米结构的制备。

三、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实例1. 纳米传感器电化学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中。

通过沉积纳米金属或纳米氧化物在传感器表面,可增加传感器的比表面积,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同时,还可通过调节电化学沉积条件来控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大小,以满足特定传感器的需求。

2. 纳米储能器件电化学沉积技术可用于纳米储能器件的制备,例如超级电容器。

通过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结构材料,可以增加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储能器件的电容量和能量密度。

纳米材料的纯化与纳米结构的调控研究方法

纳米材料的纯化与纳米结构的调控研究方法

纳米材料的纯化与纳米结构的调控研究方法纳米材料的纯化与纳米结构的调控是当今纳米科技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的纯化是指通过去除杂质和非纳米组分,使得材料的纳米尺度特征得以突显和优化。

而纳米结构的调控则是指通过控制材料的原子、分子或纳米尺度组装方式和排列顺序,实现特定性能和应用需求的调整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纳米材料纯化和纳米结构调控的研究方法。

一、纳米材料的纯化方法1.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基于溶剂选择性溶解效应的纯化方法,通常适用于溶胶-胶体体系的纳米材料。

该方法利用溶剂的不同溶解度,将纳米材料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溶剂萃取法要经历溶解、离解、沉淀等过程。

通过适当选择溶剂和调整操作条件,可以实现纳米材料的纯化和分离。

2. 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上沉积纳米材料的一种纯化方法。

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位,使得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纳米材料以可控的方式沉积到电极上。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并且具有较高的纯化效率和选择性。

3.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膜的选择性过滤作用对纳米材料进行纯化的一种方法。

凝胶膜通常可以根据纳米材料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孔径大小,从而将纳米材料分离出来。

该方法简单易行,无需复杂设备,适用于大规模纳米材料的纯化。

二、纳米结构的调控方法1. 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结构调控方法,通过控制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在原子尺度上调整材料结构排列方式和晶体结构。

该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尺寸、宽度和晶格缺陷等结构特征。

2.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来实现纳米材料纳米结构调控的方法。

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添加特定的催化剂、模板或表面活性剂等,可以调控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和晶体结构。

化学合成法具有可扩展性强、反应条件易于调控的优点。

3. 生物模板法生物模板法利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或生物体本身的生物结构作为模板,通过沉积或生长等方法制备纳米材料。

液晶模板法电沉积制备Pt/Au纳米合金及催化性能

液晶模板法电沉积制备Pt/Au纳米合金及催化性能
NaS 4 2O 增强 溶 液 的导 电性 . 一. V沉积 时 电流 随时 间一 直有 明显 变化 趋 势 , 在 01 6 随时 间增 加 电流逐 渐缓慢 增
大有利于金丝表面粒子缓慢生长 ,但时间增加可能导致表面粒子发生堵塞. 以沉积电位选择在一. 所 01 v, 6 时 间 10 s 2 0 进行 电沉 积 ( 图 1. 如 )
Lq i Cyt s i d rs l 模板制备纳米材料 ,因其模板结构多样 ,模板的连续性 、对称性以及 内部微观 区域的尺寸 u a) 大小可以预先设计和调节 ,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化学沉积方法因可通过改变电势、电流等条 5. , 6 件调控化学反应 ,具有操作简单 、控制灵活的特点. 但是二者结合[ 7 】 直接在底基上电沉积制备纳米合金及
2 1年 5 01 月
襄樊 学 院学报
J u n l fXin f n Un v r i o r a o a g a iesy t
Ma ,0 1 y2 1
第 3 第 5期 2卷
、 1 2NO 5 r. . 0 3
液晶模 板法 电沉积制备 P/ t Au纳米合金及催化性能
彭 荣 ,代剑红 2
出 电沉积 不是 单质 Au或 P 而 是 以 P/u合 金共 沉积 形成 合金 . t t A
图 3 t u合金在 05 o LH s 4 P/ A .m l 2o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 曲线( / 扫描速度 :8 V s 0 / m )
第 3 卷 第 5期 2
襄樊学院学报
2 1 年第 5 01 期
结构. 颗粒大小在 3 n 0m左右 ,比较均匀 ,产生了一层致
a一 . 6 = b一 1 V; C- . 7 01 V 0. 5 0 1 V

直流电沉积制备纳米铜丝阵列

直流电沉积制备纳米铜丝阵列
( sa c e tr f L srF s n C ia a e y o n ie r g P y i , Re rh ne a e u i , hn d m f E g n ei h s s e C o o Ac n c
P. 0.Bo 9 — 7,M i yan 6 9 0,Chi a) x 19 98 an g 21 0 n
料, 如金 、 、 、 纳 米 金 属 丝 等 , 可 用 于 银 铜 镍 既 制备 纳 米 电 极 , 研 究 非 均 相 电 子 转 移 提 供 为
有 利手 段 , 可制 备 出离 子 选 择 性 透 过 膜 , 又 用
属纳 米丝 ( 米丝 金 属可看 作 1串小 的 纳米 晶 纳
粒 连 接 而 成 ) 论 在 低 维 物 理 基 础 科 学 研 究 无 还 是 在 未 来 纳 米 电 子 器 件 应 用 中 均 非 常 重 要 ] 。获 得 纳 米 晶 体 的 电 沉 积 法 有 直 流 电 沉
纳 米 材 料 与 常 规 材 料 相 比 有 着 一 系 列 的 优 良性 能 , 为 一 类 先 进 材 料 已 受 到 广 泛 关 作 注 , 会 成 为 许 多 工 业 应 用 的 理 想 选 择 口 。金 将 ]
等 。现 常用 制 备 方 法 是 直 流 电沉 积 和脉 冲 电
沉 积 。 电 沉 积 技 术 制 备 的 纳 米 丝 状 金 属 材
S nt e i fCu Na o r r y b y h ss o n wi e Ar a y DC e t o e O ii n El c r d p s to
ZHOU a L n,DU i Ka,XI in ,Z ANG e ,W AN a 0 ,FANG AO Ja g H W i Xio Yu

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可控制备金属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制

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可控制备金属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制

a o i a mi m xd A O) s mpa . i a o b r y r a o r r y r o tie yc a gn e n dc l n o i u u e( A a t l e N n t ear so n wi ar s ae t n u a n e a wee ban db h n ig t h
c c n ai n oft lc olt nd t e o r t ni loft lcr e sto on e t to r he ee t y e a h vepo e ta r he ee tod po iin.Thei to ci n ofc ltng s ce s n r du to hea i pe isi c uca o a ot e f r ai n be a s e a e lt e e f ci e c nc nr ton o e e e tol e r i lf r n n ub o m to c u e t y c n r gua e t fe tv o e tai f t l c h h h r yt.A os il p sb e m e h nim o hef r ai n oft e n no u esna w ie sp op e y c nsde i hedif r ntc nti tn fc o s c a s f rt o m to a t b / no r si r os d b o i rng t fe e o rbu ig a t r h
物 理化学 学报 ( lHu x e u b o Wui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 e a ) X
J l uy
Aca尸 s 一 h m. i.2 1 , 6 7 : 0 7 2 4 t . C i Sn , 0 0 2 ( )2 3 - 0 3

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材料

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材料

Seminar I
过程介绍
纳米孔道 模板材料一Fra bibliotek过程暴露于 电解液
镀Au或Ag 膜作阴极
恒电压恒电流 电沉积
固定于导 电基底上
溶解模板,得到纳 米管或纳米线
Seminar I
过程介绍
特点
• 实验设备简单,能耗低,反应可较 低温度进行 • 可合成多种纳米材料 • 纳米材料粒径可调 • 可得单分散纳米结构材料 • 易于分离和收集
M. E. Toimil Molares, et al., Adv. Mater., 2001, 13, 62
Seminar I
应用举例(一)
I 通电,双电层带电,电 流增大,Cu2+迁移有浓度 梯度,形成扩散层,电流 降低 II 铜沉积增长,电流几乎 不变 III 长出帽,使面积变大, 电流变大 IV 当铜在面上增长时, 电流增加变慢,当铜长 满整个面时,电流趋于定值
M. E. Toimil Molares, et al., Nucl. Instr. And Meth. In Phys. Res. B, 2001, 185, 192
选择不同的时间得 到不同纵横比
Seminar I
应用举例(一)
III过程中溶解模板得到 纳米线帽
(a)纳米线帽-单晶 50℃ -50mV (b)纳米线帽-多晶 室温 较高电压
AM膜: 厚度 60μ m 孔直径 100nm 平均孔隙率 30%
电解液:0.4M CuSO4 3M 乳酸
工作电压:-0.45V
工作温度:60℃
X. M. Liu, et al., Appl. Phys. A, 2005, 81, 685
Seminar I
应用举例(二)

材料化学中的晶体生长技术方法

材料化学中的晶体生长技术方法

材料化学中的晶体生长技术方法晶体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的晶格结构和晶面定向使得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晶体生长技术是制备高质量晶体的关键步骤,而不同的晶体生长技术方法则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材料学家和化学家对于特定晶体的需求。

一种常见的晶体生长技术方法是溶液法。

溶液法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温度和pH值等条件,使溶质逐渐沉积在晶体上。

特定的溶液浓度可用于控制晶体的尺寸和形态。

例如,金属盐类的溶液法生长可以通过调整浓度来控制单晶和多晶的生长。

此外,通过溶液法生长的晶体可能还会受到添加剂和掺杂物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晶体的性质和功能。

另一种晶体生长技术方法是熔融法。

熔融法通过将所需化合物熔化并逐渐冷却以形成晶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晶体。

在熔融法中,晶体生长的速度和晶体尺寸可以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熔化温度来调节。

例如,通过快速冷却可以制备非晶体材料,而通过缓慢冷却可以制备具有单晶结构的晶体。

气相沉积是一种常用的气相生长技术,它通过在气态中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来促使晶体生长。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机和有机材料的制备。

例如,化学气相沉积可以制备二维材料如石墨烯。

气相沉积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形态和尺寸的晶体。

除了传统的晶体生长方法,还有一些新颖的技术正在被开发和研究。

一个例子是模板法,它利用有机或无机模板物作为晶体生长的模板。

通过调控模板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和尺寸。

另一个例子是电化学沉积法,它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控制晶体在电极表面的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态和尺寸的晶体。

总之,在材料化学中,晶体生长技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晶体的特定性质和应用。

溶液法、熔融法、气相沉积以及新颖的晶体生长方法如模板法和电化学沉积法都是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特定需求的有效工具。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晶体生长方法,以制备出更多种类和品质的晶体,进一步推动了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发展。

模板-电沉积法制备孔状结构锡钴负极材料

模板-电沉积法制备孔状结构锡钴负极材料

手套箱 内装配 .采 用 L N A D电池 综 合测 试 仪测 试 电
极 的恒 电流充放 电特 性 , 电压范 围是 :. 5— . 0 0 2 0 V,
基金项 目:国家高技术研 究发展计划 (0 6 A 3 2 0 ; 2 0 A 0 Z 3 ) 北京市 自然科学基金 (0 2 1 ) 2 6 0 4 作者简介 : 孙玺 (9 4一) 男 , 18 , 陕西西安人 , 主要研究方向 : 离子 电池负极材料 ,ma :uxaa 2 .o 锂 E i snil @16 Cr l l n
压 实 , 重 ,0 称 10℃真 空干燥 2 . 4h
1 2 测试 与表 征 .
性优 于光 滑表 面沉积 的合金 .黄令 等 进 一 步提 高 基 体 的粗 糙度 , 采用 泡沫铜 进行 电沉积 , 制备 三维 网
状结构 的 s —c 合金 , n o 该合金 的小“ 和多孔结 岛”
1 1 电极 制 备 .
行 , 流体 为 , I 的铜 箔 , 极 活 性 物 质是 电沉 集 k 1/ 8 T' n 正
积制 备 的 S n—C , 极是 , 5 nT 的纯锂 片 .正 极 o负 / l , l 1 l 与 负 极 之 间 附 有 微 孔 聚 丙 烯 隔 膜 , 解 液 采 用 电 1mo LLP 6E D ( : ) l iF/ C十 MC 1 1 .电池在充满氩气 的 /
华南师 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0 0 9年 1 1月
NO V.2o 9 o
J OURN OUT C NA AL OF S H HI NORMAL UNI VERS TY I
( A UR CE C DTO N T ALS I N E E IIN)
第2 8届 全 国化 学与 物 理 电 源 学 术 年会 论 文选 ・ ( 刊 ) 上 增

PS-b-PEO模板法制备Pt纳米线

PS-b-PEO模板法制备Pt纳米线

PS-b-PEO模板法制备Pt纳米线吴晴晴;王玉凤;陈志兵【摘要】以PS-b-PEO纳米孔膜为基体电极,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Pt纳米线,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法表征了基体电极和Pt纳米线.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t纳米线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纳米线对甲酸氧化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此外,Pt纳米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望用于实际样品中甲酸的测定.【期刊名称】《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年(卷),期】2017(007)001【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Pt纳米线;电沉积;循环伏安法【作者】吴晴晴;王玉凤;陈志兵【作者单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山东荣成264300;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山东荣成264300;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山东荣成26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3近年来,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高度有序的不同纳米材料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2]。

其中,沉积各种材料在特定的模板中构建纳米点阵的方法,因成本较低、制备简便、可以在尺度上突破刻蚀技术限制性等优点,现被广泛应用[3-4]。

在多孔阳极氧化膜中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线阵列已有报道[5-6],但迄今为止,以圆柱孔径聚苯乙烯-聚环氧乙烯(PS-b-PEO)的高分子膜为模板,来制备纳米线阵列国内尚未见报道[7]。

本文研究了PS-b-PEO模板法制备Pt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及Pt纳米线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发现该Pt纳米线对甲酸的电催化活性较高,且有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的特点。

1.1 仪器和试剂CHI920C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工作站、CHI 660C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S-4800场发射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三电极体系:参比电极为Ag/AgCl,对电极为Pt丝电极,Pt纳米线为工作电极。

聚苯乙烯-聚环氧乙烯(PS-b-PEO,美国聚合物标准品公司);H2PtCl6·6H2O(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S. Iijima, Nature, 354, 56 (1991).
1引言
AAO模板电沉积法生长机理 a.目前已有许多理论和实验从电解结晶的形核与生长机理来研究纳米线 和纳米管生长:纳米线和纳米管生长就是反应粒子在动力学(沉积原子 的一系列移动速率)和热力学(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共同作用下形核、晶体 生长。 b.有报道指出C和Au纳米管是螺旋生长,在动力学条件下实现晶体生长。 c.之前报道的金属大都是密排结构,而其它结构金属,如菱方的Bi即使 动力学控制下仍得到纳米线。 2.本文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b和c的问题,以及a缺乏微观解释,本文利用三电极直流 电沉积,利用溅射Cu的AAO做工作电极,制备Zn, Co, Ni, Cu,合金ZnNi和 CoNi纳米线及纳米管 *发现纳米结构的形貌与电势、沉积物的晶体结构有关(答b、c疑问) *从动力学、热力学和晶体结构等微观角度研究生长机制(答a的欠缺)
现象 a.除Bi元素外,实验在-2.5V下得到纳米管,在-1.0V下得到纳米线。 b.以Co为例,图5a-e是在-1.2V、-1.25V、-1.3V、-1.5V、-2.0V下的电镜照片。 可见当电压≤-1.25V实验得到的是纳米管,而>-1.25V是纳米线。 沉积的金属是密排结构,并具有临界电压,小于等于它得到纳米管,大于 它是纳米线。
4结果与讨论
4.3.1电压-2.5V下沉积物的SEM分析
Figure 3. SEM images of nanotubes with applied potential−2.5V(a) Zn, (b)Co, (c) CoNi, (d) ZnNi, (e) Ni and (f) Cu. The inset in (a)TEM image of a single Zn nanotube, which AAO template was removed by immersing the sample into solution of 4Msodium hydroxide for 72 hour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single Zn nanotube is 40,000x
4结果与讨论
4.4.2晶体结构与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crystal lattices. (a) rhombohedra Bi, (b) fcc Ni and (c) hcp Zn or Co.


根据布拉菲定律,热力学控制下外来原子更易沉积在热力学平面上。因 为此条件下热力学平面的点阵间距和晶体晶面间距小,其库仑引力更大, 容易吸引外来原子。生长可以沿着垂直于管壁方向沉积,形成纳米线。 动力学控制下,外来原子能量大到足以克服库仑力,所以会沿着动力学 平面生长。 Bi是菱方,(010),(110)和(100)可以沿着任何方向发展,所以得到纳米线。
4结果与讨论
4.1AAO的SPM与SEM分析
Figure 1. (a) and (b) SPM surface image and SEM cross section image of AAO, (c) SEM image of AAO sputtered with Cu.
从图1的a和b可以清楚看出AAO模板的孔道是准六方的直立平行分布、内部光 滑,直径为50nm。 c是在溅射有Cu的AAO一侧的扫描电镜图,仍然开孔,这有利于后续的电沉积。
5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板电沉积法制备金属纳米线、管的生长机制,即沉积的 金属是密排结构,并具有临界电压,小于等于它得到纳米管,大于它是纳 米线。 a.其中小于等于临界电压时,是动力学控制,外来原子有足够大能量,可以 沿着动力学平面生长。 b.大于临界电压时,是热力学控制,库伦吸引力更大优势,外来原子按照热 力学平面生长。 c.此外,纳米结构也与金属本身晶相结构相关。 本文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电沉积制备金属纳米管的生长机制,为研究晶 体生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上图从a-f依次是Zn, Co, CoNi,ZnNi,Ni和Cu的SEM照。可以看出-1.0V下得到的 产物是纳米线。
4结果与讨论
4.3.3电压与沉积物形貌的关系
Figure 5. (a) TEM image of Co nanowires with applied potential −1.2 V, TEM and SEM images of Co nanotubes with applied potential (b) −1.25 V, (c) −1.3 V, (d) −1.5 V and (e) −2.0 V, respectively. The AAO template of the TEM samples were removed by immersing the samples into solution of 4 M sodium hydroxide for 72 hours at room temperature.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0 (2) D41-D45 (2013)
目录
1.引言 2.实验步骤 3.测试 4.结果与讨论 5.结论
1引言
1.基本概念 纳米管应用 a.自碳纳米管[1]首次发现以来,纳米管不仅有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 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穿效应;也在直接电子传输、生物相容 性领域有潜在应用。 b.金属纳米管,在纳米器件、纳米催化、纳米传感、化学及生物分离 与运输方面有广泛应用。 纳米管合成方法 许多方法如水热法、原子层生长、热分解前驱体、模板电化学沉积, 被用来合成纳米管,其中模板生长是最为通用和价廉的方法。
图a和b是六方Zn,c和d是面心立方Ni,e和f是六方Co。 其中a、c、e是在-2.5V下得到的:相应衍射峰为38.994◦、76.591◦和 75.764◦相应于动力学平面Zn (100) 、Ni (220) 、Co (110)。 而b、d、f则是在-1.0V得到的XRD,35.854◦ 、44.349◦ 和44.600◦ 相应于热 力学晶面Zn (002) 、Ni (111) 、Co (002) 。

晶体生长的速率与2D形核速率νnucl及单原子传播速率νprop有关[1]。 热力学影响沉积过程或原子传播过程。 动力学影响沉积过程。
当电压从-2.5V变到-1.0V时,控制因素从动力学变为热力学。 a.电压高于临界电压, νprop << νnucl ,热力学控制,晶体按平面生长,初始电沉积得到热力学优先的平面。如 Zn(002)、Ni (111)和Co (002)。产物为纳米线。如图6a b. νprop ≈νnucl热力学与动力学同时控制,但初始平面仍能填满纳米孔,如图6b c. Νprop > νnucl动力学控制,2D尖端生长为主要模式。 [1] 33. E. Budevski, G. Staikov, and W. J. Lorenz, Electrochimica Acta, 45, 2559(2000).
4结果与讨论
4.2沉积物的XRD分析
Figure 2. XRD patterns of the synthesized nanotube with applied potential −2.5 V (a) Zn, (c) Ni and (e) Co; and nanowires with applied potential −1.0 V (b) Zn,(d) Ni and (f) Co.

4结果与讨论
4.4.1热动力学与生长机理
Figure 6. (Color online)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growth modes. (a) 2D plane growth mode with the applied negative potential above the crytical potential; (b) and (c) 2D titled plane growth mode with the applied negative potential lower the crytical potential. the orange atoms represent the nucleus center of the 2D plane growth, the dark cyan atoms represent the growth front and the growth plane of the nanostructure.
氯化钙
0.6 M 磷酸
70nm 沉积条件如表1 20 min,25 ℃, -1.0 V- 2.5 V
(体积比1:1)室温
2.2直流电沉积
70nmAAO一侧溅射Cu
3测试
扫描电镜 SEM, Hitachi S-4800 透射电镜 TEM, Hitachi H-7650 (80kv) XRD Cu Kα EDS

2实验步骤
2.1合成AAO模板
99.999%的Al
Ar气
400℃,2h
冷却 室温
抛光 C2H5OH : HClO4 体积比4:1,5min 50nm的AAO
5℃,50V直流电 0.3 M草酸,8h
0.4M铬酸:0.6M磷酸
5℃,50V直流电 0.3 M草酸,8h
参比电极:SCE 对电极:石墨电极 工作电极:Cu-AAO
上图从a-f依次是Zn, Co, CoNi,ZnNi,Ni和Cu的SEM照,a中插图是相应的Zn的 TEM。可以看出-2.5V下得到的产物是纳米管。
4结果与讨论
4.3.2电压-1.0V下沉积物的SEM分析
Figure 4. SEM images of nanowires with applied potential−1.0V(a) Zn, (b)Co, (c) CoNi, (d) ZnNi, (e) Ni and (f) C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