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病例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四种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四种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四种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发生规律的科学,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传播途径和相关因素。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中常用的四种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也称为横断调查。

它通过一次性调查不同个体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暴露和疾病情况,来描述疾病的发生情况和与之相关的因素。

横断面研究的特点是便捷、省时、成本低,适用于疾病的现况和暴露因素的初步调查。

二、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

它通过对一个或多个暴露因素的暴露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队列研究有两种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者是在暴露发生之前开始观察,后者是在暴露已经发生之后开始观察。

队列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确定因果关系,但是需要长时间的追踪观察,成本较高。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通过比较已经患病(病例)和未患病(对照)的个体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优点是成本低、时间短。

但由于研究设计的回顾性特点,存在回忆偏倚和选择偏倚的潜在问题。

四、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流行病学中最严格的研究方法,通过人为干预暴露因素,观察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接受不同处理的组别,非随机对照试验则是根据研究者的安排将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组别。

实验研究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干预因素和观察结果的内外部有效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伦理和可行性问题。

总结起来,流行病学研究涉及到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四种方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疾病特点。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以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公共卫生决策和疾病防控措施的制定。

试述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试述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1.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药物使用及其相关效果和安全性的学科。

它关注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内容,旨在帮助医生、政策制定者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使用和效果。

药物流行病学旨在解决以下问题:药物在人群中使用的状况是怎样的?不同人群对同一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是否存在差异?长期药物使用与慢性病的关系如何?以及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评价等。

2.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药物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主要通过对人群中一定的观察对象进行长期跟踪,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了解不同药物使用情况与患病风险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观察到药物使用和患病之间的时间顺序,能够更好地判断药物对慢性病的影响。

(2)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患病和未患病人群的过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人群中不同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以探讨药物使用与患病风险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短期内患病风险较高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急性中毒等。

(3)药物利用评价研究药物利用评价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

它通过对人群中药品的处方、购药、用药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药物使用的指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合理用药情况等,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政策制定。

(4)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主要关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毒性和安全性问题。

它通过在人群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

3. 个人观点及总结药物流行病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推动药物研发和确保药物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使用中的问题,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促进人群健康。

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涵盖了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其研究方法多样且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药物利用评价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日数折算为年数:1日=1/365年=0.0027年
人时的计算
➢ 精确法:逐人逐天计算 ➢ 近似法:按年平均人口数计算 ➢ 寿命表法:当年内进入或退出队列的
个人均作1/2人年计算
➢近似法
每个观察时段的人数不同:
每个时段人年数(期初 期末)人数年数
2
然后累加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年 120 150 140 160 130 人
发函调查: 吸烟、一般情况
获得信息: 40701名
随访 ≥35岁肺癌年死亡率 RR
不吸烟组
0.07 ‰
1.0
吸烟组 1-14支/日
0.57 ‰
8.1
15-24支/日
1.39 ‰
19.9
≥25支/日
2.27 ‰ 32.4
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不吸烟者,且呈明显
的剂量反应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证明了吸烟是肺癌的病因.
2 检验
组别 发病数 未发病数 合计
暴露组 a
b a+b
非暴露组 c
d c+d
合计 a+c b+d n
2
(ad bc)2 n
(a b)(a c)(b d )(c d )
=1
(| ad bc | n)2 n
校 正 公 式2
2
(a b)(a c)(b d )(c d )
理论性研究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第五节 优点及局限性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及原理 (二)特点 (三)研究类型 (四)研究目的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涉及到许多方面。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以下将对这些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横断面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一个特定人群在某一时间点上的调查,来了解该人群中疾病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

横断面调查通常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一个特定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跟踪,来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两种类型,前者更能明确因果关系,后者更适合研究罕见疾病。

队列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控制混杂因素,获取相对可靠的结果,但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用于研究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之间的暴露情况,来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可以快速获取数据,但容易受到回忆偏倚的影响,需要谨慎设计和分析。

生态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研究疾病与环境、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

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我们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或横断面观察研究。

它是通过在特定时间点上调查人群来获取数据,以了解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风险因素等信息。

横断面研究的特点是研究时间短、成本低、样本量大,适合于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例如,在一次疫情暴发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横断面研究来了解疫情的扩散情况、高风险人群的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追踪观察的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并追踪观察他们的发病情况。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在开始研究时,研究对象还没有患病,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可以计算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指在开始研究时,研究对象已经患病,研究者通过回顾性的观察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可以计算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队列研究的特点是能够确定因果关系、有较高的证据水平,适合研究发病率较低的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例如,通过队列研究可以探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已经患病的病例和没有患病的对照组,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回顾性调查或文献回顾的方式获取数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周期短、成本较低、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和短期效应。

例如,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探究某种药物与特定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RR95%CI:
1)Woolf法: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关联;RR<1,表明存在负关联;RR>1时,表明两者存在正关联。比值越大,联系越强.
相对危险度(RR)与关联强度
2、பைடு நூலகம்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归因危险度:也叫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或率差(rate difference, RD)。
随访者:培训
失访及其处理:由于随访对象多、时间长,不可避免会有中途不知下落的成员,也可能有拒绝继续受观察的人,这就产生了失访。
如果暴露组与未暴露组的失访率相似,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结局发生率也相似,则失访将不会产生偏倚。所以应尽可能取得失访者结局的信息,或从失访者中抽取样本调查其结局。
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把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基线资料中的一些特征加以比较,如差别不大,则可假定结局发生率的差别可能也不大。否则,对选择偏倚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有充分估计。(最好低于10%)
概念:(前述),是暴露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是反映暴露因素和疾病关联强度的一个指标。
公式:
意义:RR说明暴露组发病(死亡)的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上面算出的相对危险度是RR的一个点估计值,是一个样本值。若要估计数值的总体范围,应考虑到抽样误差的存在,需计算其可信区间,通常用95%可信区间。
③标化率、标化死亡比
标化率:粗率不能比较,年龄标化后比较
标化死亡(发病)比(standard mortality rate, SMR):实际死亡(发病)人数与以全人口的死亡(发病)率为标准计算出预期死亡(发病)人数之比。用于死亡(发病)率较低时。
例:某人群观察期内冠心病死亡80人,已知用该地全人口冠心病死亡率为标准计算出的预期死亡人数为71人,求:SMR=?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结局(疾病)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
yes
暴露组
目标人群 代表 未患某研究 性样 疾病
No Yes 非暴露组 No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固定队列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动态队列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队列研究的特点
属于观察性研究
设立对照组 由因及果
能计算发病率,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质量控制
培训调查员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盲法
资料分析
计算各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对组间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对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的进一步计算关联强

累计发病率:观察人群比较稳定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 )人数 CI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发病密度:观察期间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的

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直接估计危险度
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 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 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易发生失访偏倚 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


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
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是队列研
究观察的自然终点。 结局不仅限于发病、死亡还可以是中间变量。
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对象
暴露人群的选择: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对照人群的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人群对照 多种对照
职业人群
暴露史比较明确,有关暴露与疾病的历史记

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
苏静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电邮:sujing@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一般过程
描述疾病频 度和分布
描述性研究
三间分布 常规资料 临床信息
形成
检验
→ 假设 → 假设
→ 因果 推断
逻辑推理
(Mill’s 准则)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研究
结合各方面因
素进行综合分
二、基本原理
选定一组研究人群,根据过去或目前的暴露情 况进行分组 有无暴露因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的水平:低、中、高剂量组
随访观察各组的观察结局(发病或死亡) 比较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
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
©by Jing Su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研究现场: 江苏省海门市(HCC高发区)
研究人群: 35个镇的1008个村的25-64岁居民 海门市防疫站工作人员入户调查
©by Jing Su
四、确定样本量
决定因素: 1、一般人群(非暴露组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
或死亡率(P0),P0越接近0.5,样本越小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 P1- P0, 暴露组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 险度(RR)估算P1,d越大,样本越小
注意事项: 一般对照组样本数≥暴露组的样本数 估计失访对数据分析的影响,一般按估计样
本量增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by Jing Su
例: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
假设HCC发病率P0=0.003/人年(全国水平)
假设HBV感染者的发病率为未感染者的2.5倍,即

人群健康状况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人群健康状况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五)队列研究的实施 2、资料分析 ※ ※2)估计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 (1)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 RR)
RR=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非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 RR的意义: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1 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RR=1 暴露因素对疾病不产生影响 RR<1 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一是为了使研究结果能够推论至用公认的诊断标准确诊的该病病人; 二是为了使该研究与同类研究的结果有可比性。 研究对象的入选和排除条件 a、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b、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b、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c、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四)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与实施 2、设立对照 ➢ 空白对照
• 暴露: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 ➢ 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 性别、年龄、职业和经济状况等
(二)特点 • 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 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 可设定多个研究因素 (三)用途 • 筛选可疑危险因素 • 检验病因假设 • 为进一步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三)实验流行病学的类型
类型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临床患者,主要用于疗 效和预后研究
现场试验
研究对象主要为一般健康人
社区试验
接受处理措施的单位是整个社区,常用于某种预 防 措施和方法的效果考核。
(四)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与实施 1、确定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 • 应该用公认的诊断标准,若确实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则应尽量参考相对有权威的诊断标准。 • 目的:
(五)队列研究的实施
2、资料分析 ➢ 统计描述 研究对象的组成及人口学特征;随访时间、经过、失访情况及结局发生情况;两组的可比 性等。 ➢ 统计推断 • 1)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适用于固定队列 累积发病率=观察期间发病例数/观察开始时的人数 发病密度:适用于动态队列 发病密度=观察期间发病例数/观察人时数(观察人数*观察时间)

2023年流行病学之队列研究解析

2023年流行病学之队列研究解析

人群特异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是说明一种暴露因素的社会效应 的指标。用百分比表示时称为人群 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P),又称为 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 etiologic fraction,PEF)
PAR%
=
It - Iu
──────
×100%
随访
失访者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应采取相同的随访方法, 且在整个随访过程中,随访方法应保持不变
随访内容
一般与获取的基线资料内容一致,但次处收 集的重点是结局变量
随访
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 随访间隔 随访者 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 心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
资料分析
CS2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的RR为3.57,两组致死性心肌 梗死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表4-1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RR
发病数
5 年累积发病率(%)
RR
暴露组(343 人) 致死性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前瞻性 收集资料
前瞻性 队列研究
过去 某时点
现在 图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将来 某时点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的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优点
时间顺序增强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求其反自然对数即RR的95%可信限。
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又称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 (1)计算公式
AR = Ie - I0
(6. 8)
(2)意义 反映暴露因素使疾病发生率所增加的绝对数值,即
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RR与AR同为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但意义所
1952.11.01
观察人数
1953.11.01 1954.11.01
1955.11.01
1956.11.01
人年数
35~ 8836 9149 9287 9414 9710 9796 41211
45~ 7117 7257 7381 7351 7215 7191 32156
55~64 4094 4212 4375 4601 5057 5243 19909
举例:例如一个人群观察若干年后,观察期内80人死于冠心病。选用
该地全人口的冠心病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计算得到预期死亡人数为71 人,求其SMR。
本例SMR=80/71=1.13 表明该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超过相应全人群的0.13倍。
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 SPMR)
即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的过程。 1、随访期
即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E与D的联系强度 E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 2、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事件(如发病或死亡),至 此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 但是出现非预期事件如发生其它疾病者仍应继续随访。
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
暴露
疾病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发生规律的学科领域。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是两种常用的研究设计。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研究设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并探讨它们在流行病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旨在确定一组人群中的特定暴露因素与某种疾病或事件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原理是在研究开始之前,选择一个没有患病的人群,根据暴露情况将其分为两个或多个队列,然后随访这些队列,观察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联。

队列研究相比其他研究设计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由于队列研究是从暴露开始到发病或事件发生期间的时间顺序观察,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因果关系。

第二,可以测量多个暴露因素。

队列研究可以同时观察多个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深入研究复杂的疾病机制。

第三,可以计算风险和发病率。

队列研究可以准确计算出人群中发病率和各个暴露因素的相对风险,对健康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队列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

随访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有些队列研究需要进行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追踪观察。

其次,样本量要求较大。

队列研究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未暴露和暴露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因此需要较大的样本量。

此外,队列研究还面临被动失访、信息偏倚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校正。

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评估某种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将已经患病的病例和没有患病的对照进行比较,来确定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样本选择方便快捷。

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是在已经发生疾病的个体中选择病例,相对于队列研究,样本选择更加便捷。

第二,适用于研究罕见病。

由于罕见病病例数量较少,很难通过队列研究来获取足够的样本量,而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选择个别罕见病病例进行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在流行病学中,研究设计是确定研究问题并回答该问题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合适的数据来解决他们的研究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最简单的研究设计类型之一。

它通过一次性的调查来了解人群的特征和某一时间点上的暴露情况。

研究者可以在调查中收集患病率、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

然而,横断面研究只能提供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信息,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2.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设计,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者之间的暴露情况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该设计通常从已知的患病者中选择一组病例,并与未患病者进行对照。

然后,研究者会回顾他们过去的暴露情况并进行分析。

3. 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被称为追踪研究或观察性研究。

该研究设计选取一组暴露和非暴露的个体,随访并记录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某种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相对风险或患病率。

4.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实验性研究设计,旨在评估特定干预措施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会随机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然后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这种设计可以提供更强的因果推断。

5.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是考察群体或群体层面上的关系的一种研究设计。

这种设计通常涉及到分析群体级别的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生态学研究。

每种设计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资源的可用性来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三、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这 个外部因素就叫混杂变量.它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研究的 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
暴露组和对照组在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特征(混 杂因素)分布不一致
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人口学资料及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暴露因素 信息、结局指标信息等。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的收集方法
随访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 调查员的选择 2. 制定调查手册 3. 调查员培训 4. 监督与检查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
1.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 2. 未患所研究疾病 3.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选择
1. 职业人群 2. 特殊暴露人群 3. 一般人群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人群选择
1. 内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了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2. 外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外部寻找对照组 3. 总人口对照: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4. 多重对照: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信息偏倚
产生原因
1.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2.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3.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成员随访方法不一致
控制方法
1. 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并严格执行 2. 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3. 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技巧并统一标准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追踪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追踪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追踪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通过追踪观察研究对象的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出与特定疾病或现象相关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设计和追踪,以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队列研究设计1.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又称为长期追踪研究或横断面研究,其特点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组,然后对分组进行追踪观察,收集暴露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联信息。

这种研究设计通常用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研究。

2.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又称为历史队列研究,是在已经发生的事件(如某种疾病的发病例)上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的暴露因素和结果信息。

这种研究设计通常用于分析某种特定健康事件的暴露因素。

3.纵向队列研究纵向队列研究是指对同一群体进行长期追踪观察,收集暴露因素和结果的相关信息,以研究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的暴露因素与结果的动态变化。

二、队列研究的追踪1.追踪方法队列研究的追踪主要通过定期随访或者利用现有的健康档案进行实施。

定期随访可以采用电话、面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以获得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果信息。

2.追踪率追踪率是衡量队列研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追踪率越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

因此,提高追踪率是队列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提高追踪率,研究者可以加强与研究对象的沟通,提高研究对象的参与度,以及及时更新研究对象的联系方式等。

三、队列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1.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队列研究可以追踪观察研究对象的暴露与特定疾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干预措施的评估队列研究还可以用来评估特定干预措施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接受干预措施组和未接受干预措施组的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3.医疗质量的评估队列研究可以用来评估医疗质量和疗效,通过追踪观察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暴露和结果,可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疾病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观察同一人群或疾病发展的方法。

它可以追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变化,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纵向研究方法包括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

1.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通过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随后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估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分为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两种类型。

前向队列研究是从无病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者和一组非暴露者,然后进行长期观察。

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有的疾病人群中选取暴露和非暴露组进行追踪观察。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研究新药物、疫苗或其他预防或治疗方法疗效的方法。

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临床试验通常经过多个阶段,包括前期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后期监测。

二、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又称为跨组比较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并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横断面研究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常见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血清学调查和人群统计学。

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问题,向受访者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用于探索人群的卫生状况、疾病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2. 血清学调查血清学调查是通过检测人群中的血清标本,了解感染病原体的暴露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中和试验等。

3. 人群统计学人群统计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基本特征和疾病数据,用于评估疾病的分布和趋势。

它可以通过人群调查、死亡率统计和医院记录等方式获取数据。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分布规律的科学,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三大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研究人群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疾病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和暴露率进行调查,可以初步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横断面研究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但由于是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调查,无法观察到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

二、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研究人群中某种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暴露情况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后观察两组人群在随访期间内发生疾病的情况。

队列研究可以观察到时间上的因果关系,能够更好地评估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队列研究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者从暴露前开始进行观察,后者则是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

队列研究需要长期随访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但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在已知患病和非患病个体之间比较暴露因素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首先选取一组已经患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然后再选取一组与病例组类似但未患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个体的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比较。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可以评估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经济性,但由于采用回顾性观察的方式,可能存在记忆偏倚和信息偏倚的问题。

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三大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研究者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通过运用这些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探究疾病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流行病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六、质量控制
• 调查员的选择:态度严谨、诚实可靠、 专业能力强
• 调查员培训 • 制定调查员手册 • 监督:比如重复调查、数值核查、逻
辑检查、访谈时录音等
课程小结
研究设计与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 确定研究现场与人群 确定样本量 资料行性+代表性
医疗卫生条件好
1
文化教育水平高
3
2
交通较便利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二)研究人群的确定:即队列的建立
• 暴露组(暴露队列) • 非暴露组(非暴露队列)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暴露人群的选择
暴露人群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四、确定样本量
决定因素: 1. 一般人群(非暴露组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0) P0越接近0.5,样本越小 2. 暴露组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险(RR)估计值 3. 显著性水平:第一类错误概率α 4. 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
四、确定样本量
注意事项
1.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比例,一般 NE NE
1)查阅各种常规记录 2)调查询问 3)医学检查 4)环境测量
人群特征资料: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等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2、结局资料收集-随访(follow-up)
结局(outcome)的定义 也叫结果变量,观察终点,简称为结局。是指随 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也即研究者希 望追踪观察的事件。结局就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 然终点,它与观察期的终止不是一个概念。 随访的重点、难点
一、确定研究因素(暴露因素)
• 首先要考虑如何选择、定义和测量研究的暴露因素 • 一般要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水平、时间、剂量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可能影响结局暴露因素
混杂因素 人口学特征等
暴露测量
性质 定性(quality) 定量(quantity)
方法 访谈
实验室检查
查阅记录
一般应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除了暴露水平 以外,还应考虑暴露的时间,以估计累积暴露 剂量。同时还要考虑暴露方式。(连续性,间歇性
暴露,直接或间接暴露,一次或长期暴露等)。
监督
一 资料整理表 二 率的计算
三 率的显著性检验
四 效应估计
一 资料整理表
病例 暴露组 非暴露组 a 非病例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c a+c
暴露组发病率=a/(a+b) 对照组发病率=c/(c+d) 如果二者差异显著,并且无明显偏倚,则暴露因 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随访期
确定随访期应了解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并 据之做出假设。诱导期指病因开始作用至疾病发 生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充分病因逐步完成。潜 伏期指从疾病发生到临床上被发现的时间间隔。
观察终点
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观察终止时间
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三)质量控制
调查员选择 调查员培训 制定调查员手册
卵巢进行治疗的人都算做暴露组。⑤胆囊切除的
做对照组。
研究对象中除外:①曾患过盆腔和乳腺癌
的,②乳腺切除的,③40岁前已经绝经的,
④指示病例入院时已不存活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等等。
研究的对照组是选用了医院人群,并指出
没发现进入医院有什么特殊现象足以引起混杂
的作用。研究中共取得了3821例病人作研究对 象,它们被分成四组,其研究的结果见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病例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病例队列设计的主要优点为:
1 节约样本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认为病例队列 设计样本量只需队列研究的1/6,也即可节约5/6的样本量, 从而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等。
2 设计的效率高,一个对照组可运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
3 即使无法获得队列中每个成员的信息,仍可估计RR值。
计算RR和RR的95%可信区间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以低硒组的RR为1,其它组与低 硒组进行比较.
结论
血清硒水平的高低与食道癌和胃贲门癌 发生呈负相关,硒水平越高,该两种癌症 的发病率越低,提示硒对食道癌和胃贲门 癌可能有预防作用。
5 获得的信息不一样: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须在获 得队列中每个成员的信息才能得到RR值,但病 例队列研究在无法获得每个成员信息的情况下 可以估计RR值。
6 两者的计算指标不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计算 OR值,而病例队列研究计算OR值和RR估计值。
7 两者的最佳适用场合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能运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进行的研究,也能用病例队 列设计来对其研究。
4 观察期限 从1985年至1991年。
5 基线信息的获取 研究之初对全队列的 所有对象进行面访调查、体检、并抽取 10ml血样。
6. 随访并确诊上消化道癌症病人 在随访期内共发现 全队列中各种上消化道癌症1179例,其中食道癌640例、 胃贲门癌435例、其它胃癌104例。排除其中血样不够 或不合格者100例,剩余1079例作为病例组(包括食道 癌590例、胃贲门癌402例、其它胃癌87例)。
7. 资料分析 将病例组和子队列对象的协变量信息抽 出作统计分析,根据全队列人群的硒水平的实际情况将 血清硒水平分为低、中低、中高、高硒组共4个水平。
累积发病率
总上消化道癌症发病率为 1179/29584=39.85‰ 食道癌发病率为 640/29584=21.63‰ 胃贲门癌发病率为 435/29584=14.70‰ 其它胃癌发病率为 104/29584=3.52‰
3 队列成员入选机会不一样: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队列成 员被选为对照组的机会与他(她)在队列中所贡献的人时数 成正比,在危险集中一个5年后发病的人入选对照组的机会 比1年即发病的人高5倍。而在病例队列研究中则不然,全 队列中的每个成员无论对队列的人时数贡献大小,其入选 机会都是一样的。
4 分析方法不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可用条件logistic回归等 方法进行分析,而病例队列研究则需用Cox回归结合加权技 术进行分析 。
4 确定观察期限
对全队列跟踪随访一段时间,随访的时间根据所 研究疾病的病程、自然史而定。收集随访期间某 研究疾病的新发病例组成病例组。
5 收集信息 将所有病例和子队列的对象的有关疾病、相关
因素及其它协变量的信息及时、完整地收集上来, 并对有关生物标本进行化验。
三、资料分析 (一)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随访期所有新发病例/全队列的总
4 选择对照较简单,不必考虑结局即可进行随机抽样。
5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可对子队列的依从性、生物学前体 的变化进行监测。
病例队列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
1 病例和对照组的重叠,即对照组中存在着部 分所研究的疾病的病例。因此对于相同数量的 病例,病例队列研究需要比病例对照研究更多的 对照才能获得同样的统计效率。假设源队列中 有20%的人发病,则病例队列研究的对照数量 须为病例数量的1.25倍,才能保证病例与对照 的人数相同;
但两者的最佳适用条件有差别。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最佳适用:在队列研究的随访开始后又出现了一 种新的病因假说,而这种因素未被测量;另一种情况为研究某些生 物学前体与疾病的关联。
而病例队列设计的最佳适用情况为:在作某个发病率很低的巨大队 列研究中,要分析发病时间的影响因素时,病例队列设计是最佳选 择;
另外在需要计算某个队列的发病率、标化死亡比及进行外部比较 时,病例队列研究也是首选设计方法。
可以用pseudo-risk1和pesudo-risk0之比来估计RR值:
RR估=Pseudo-risk1/Pseudo-risk0
=(A1/B1)/(A0/B0)=(A195%CI估计值
11.96 / 2
(四)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病例队列研究多用于大样本队列中发病者较少 而截尾观察结果占大多数的情况下,而上述计算分 析方法显然未充分利用截尾数据并且在研究因素 有多个时更无法分析,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病例队 列研究主要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进行分析。
病例组 子队列(排除病例) 合计
a
b
a+b
c
d
c+d
a+c
b+d
a+b+c+d=n
OR=ad/bc, OR的95%CI
1.96 1 1 1 1
OR95%CI OR e a b c d
(三)RR值及95%可信限估计
在病例队列研究中,一般用对照组(子队列)有暴露史的 人数和无暴露史的人数作为发病比率的实际分母来求得 虚拟危险度(Pseudo-risks),
人数)×1000‰

• 发病密度=(随访期内的所有新发病例/随访期内全 队列的暴露人年数)×100000/10万
标化发病比=研究队列的实际发病数/(全队列的总人 数×一般人群发病率)
(二) OR值和OR95%CI的计算
暴露史 有 无 合计
病例组和对照(子队列)的资料整理成如表
表1 病例队列研究的分析表
2 病例队列研究的分析计算比较复杂。
病例队列研究应用实例
MarkSD.等人(2000年)在中国林县作了一次有关血清 硒水平与上消化道癌症关联性的病例队列研究,其设计和 分析结果如下。 1 研究目的 探索血清硒水平的高低与上消化道癌症的 关系。 2 确定研究队列(全队列) 以林县4个乡镇的年龄位于 40~69岁之间的所有对象共29584人作为研究队列。 3 确定对照组(子队列)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 1062人作为对照组。
随机 抽取 部分 对象 作为 对照 组 (子 队列)
随访 并收 集全 队列 病人 作病 例组
比较 病例 组和 子队 列的 资料
OR 估计
RR值估计
COX模型 估计危险 度
二 病例队列研究的设计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 2、确定全队列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一合适人群作为病例队列研 究的全队列,全队列的样本量大小一般用病例组估 计人数除以该病发病率来估算。
四、优缺点 (一)病例队列研究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1 对照的选择方法和时间不一样: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 用危险集抽样,即在每个病例发病时,按一定的条件在未 发病的人中随机抽取几个人作为对照。而病例队列研 究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研究一开始即抽取全队列 的一个样本作为对照组;
2 对照的适用范围不一样: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不同的疾 病需分别选取对照,而病例队列研究中不同的疾病共 用一个对照组;
一 病例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
首先确定某个人群作为所研究的队列(全队列), 然后在该队列中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样本(即子 队列)作为对照组,再收集全队列中所有的欲研究 疾病的病例作为病例组,最后比较分析两组资料,以 探索影响疾病发生、疾病生存时间、预后等的因 素(见图)。
根据 研究目 的确定 某一合 适人群 作为研 究队列 (全队 列)
病例队列研究 case cohort study
背景资料
在一个大样本队列中,随访一段时间后只能得到少量 病人,其他大多数对象只能得到截尾(censored)观察结果, 这时如果要获得所有对象的协变量资料作统计分析,则需 花费大量的资源。为此,Prentice RL在1986年提出了一 种新的设计方法——病例队列研究(case cohort study), 该设计仅收集全部研究对象(全队列)中的一个随机样本(子 队列,sub-cohort)和所有发病者(不论是否在子队列内)的 协变量资料进行分析。
即Pseudo-risk1=A1/B1,Pseudo-risk0=A0/B0 此处pseudo-risk1和pseudo-risk0分别表示暴露组的虚 拟危险度和非暴露组的虚拟危险度,A1和A0分别表示子 队列中有暴露史的人中的发病人数和无暴露史的发病人 数,B1和B0分别表示有暴露史的对照人数和无暴露史的对 照人数。
3、确定对照组(子队列)
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单纯随机,分层随机、分层 整群随机等)从全队列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 群(即子队列)作为对照组。
子队列的数量要根据研究要求及研究疾病的发 病率来定。如果要求对照组中非病例的数量与全 队列中的病例的总数相等,那么子队列的人数至少 为:病例总数×(1/(1-该病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