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第八章 下肢(思维导图)

《局部解剖学》第八章 下肢(思维导图)

深层结构
膝部
膝后区(腘窝)
浅层结构 深层结构
有小隐静脉穿入深筋膜,周围有腘淋巴结
皮神经:股后皮神经终末支、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
境界
胫神经:腘窝的最浅面,坐骨神经分出, 至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进入小腿后区。
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至小腿后面,加入腓肠神经 比目鱼肌神经
腓浅神经
腓总神经:起自腘窝上角,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 越过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下方,在腓骨长肌深面,分支
腓肠内测皮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腓肠神经:起自腓肠内侧皮神经(胫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吻合而成, 穿出深筋膜后经外踝后方到达足背,分布于小腿后区下部及足背外侧的皮肤
浅鞘
小腿三头肌
后骨筋膜鞘
小腿上部(由外侧向内侧)
拇(足字旁)长屈肌 胫骨后肌
深鞘
小腿后群深层肌及腘肌
趾长屈肌
内踝后上方
趾长屈肌腱与拇(足字旁)长屈肌腱形成”腱交叉“
皮神经
隐神经:伴大隐静脉行至足内侧缘
腓浅神经:由腓总神经分出,于小腿外侧中、下1/3交点处穿出至深筋膜至皮下, 分布于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
前骨筋膜鞘
胫前动脉:于腘窝下缘由腘动脉分出,伴腓深神经下行。 主干下行至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处,移行为足背动脉
胫前静脉:2条,与同名动脉伴行 腓深神经:腓骨颈高度起自腓总神经,与胫前血管伴行
闭孔神经:起自腰丛
内侧组 外侧组
内侧组 外侧组
股后区
浅层结构 深层结构
后骨筋膜鞘
坐骨神经:全身最粗大神经,起于骶丛,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进入股后区。 下降至腘窝上角,分支
胫神经 腓总神经(支配股二头肌短头的神经)

局部解剖学(下肢)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下肢)PPT课件

踝关节主要肌肉
腓肠肌
起自股骨髁后面,止于跟骨结节, 作用是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
比目鱼肌
起自胫骨后面,止于跟骨结节,作 用是屈踝关节。
趾长屈肌
起自胫骨后面及腓骨内侧,止于第 2-5趾远节趾骨底,作用是屈第2-5 趾。
04
下肢血管和神经
下肢动脉
下肢动脉的起点和分支
下肢动脉主要来源于腹主动脉,分为股总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 脉等分支,供应下肢的肌肉、骨骼和皮肤等组织。
详细描述
足部骨骼包括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和五根跖骨等。这些骨骼形成了足弓,能 够吸收冲击力和分散压力,保护足部不受损伤。同时,足部骨骼还参与了人体的 平衡和步态控制。
03
下肢肌肉
髋关节主要肌肉
髂腰肌
起自髂窝和腰椎体,止于 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 关节。
臀大肌
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 面,止于股骨臀肌粗隆, 作用是伸髋关节和使大腿 外旋。
韧带损伤
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引起,包 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等。治疗方法包括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踝关节疾病和损伤
总结词
踝关节是下肢的另一个重要关节,常见的踝关节疾病和损 伤包括扭伤、关节炎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引 起。治疗方法包括冷敷、压迫包扎、抬高等。
髋关节骨折
髋关节骨折通常由外伤引起,包括股骨颈骨折和髋臼骨折等。治疗髋 关节骨折的方法包括牵引、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等。
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1 2 3
总结词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常见的膝关节 疾病和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指半月板撕裂或断裂,通常由剧烈 运动或外伤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局部解剖学——下肢

局部解剖学——下肢

下肢●概述●境界与分布●境界●前面以腹股沟与腹部分界●内侧以阴股沟与会阴部相隔●外侧和后面以髂嵴与腰、骶部分解●分部●表面解剖●臀部●境界与分区●上界为髂嵴●下界为臀沟●内侧界为臀裂●外侧界为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间的连线●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皮神经●臀上皮神经●臀内侧皮神经●臀下皮神经●●深层结构●深筋膜●称臀筋膜,臀筋膜损伤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肌层●浅层●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臀中肌和梨状肌●深层●臀小肌●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意义:两者为盆腔和下肢的血管神经通路●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从外侧到内侧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穿梨状肌下孔的结构,从内侧到外侧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血管,阴部内血管,阴部内神经●坐骨神经及其与梨状肌的关系●坐骨神经为全身最大的神经干●起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穿出至臀部,继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的内侧下降进入股后区,后经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坐骨小孔的组成●穿行结构●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股部●境界●上端●前方以腹股沟与腹部分界●后方以臀沟与臀部分界●内侧●会阴部●下端●以髌骨上方3横指处的水平线与膝分界●分部●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浅筋膜内容: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皮神经●浅静脉: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进入小腿内侧,继续伴隐神经上行●再经股骨内侧髁后方进入大腿内侧区与股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伴行,逐渐转向大腿前上●最后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大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5条高位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外侧浅静脉,腹内侧浅静脉●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收纳腹前外侧壁下部、肛门、会阴、外生殖器、臀部、子宫的部分淋巴●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纵行排列●收纳下肢浅淋巴管、会阴和外生殖器部分淋巴●深层结构●深筋膜●又称阔筋膜,为全身最厚、致密坚韧的深筋膜●形成3种结构:髂胫束,隐静脉裂孔或卵圆窝,3个肌间隔●髂胫束:附于髂嵴与胫骨外侧髁,其上部分包绕阔筋膜张肌●卵圆窝:表面覆盖筛筋膜●隐静脉裂孔的外缘锐利称镰状缘,下端有大隐静脉●3个肌间隔:股内、外侧和股后肌间隔,以分隔不同肌群●骨筋膜鞘●分为前骨筋膜鞘,内侧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肌腔隙与血管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xx年xx月xx日•下肢解剖概述•下肢骨与关节系统•下肢肌肉系统•下肢血管系统目•下肢神经系统•下肢常见疾病与防治录01下肢解剖概述医学基础下肢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掌握下肢解剖学知识是必备的基本素养。

疾病诊断通过对下肢解剖学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手术操作在外科手术中,下肢解剖学知识对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肢解剖意义与重要性下肢解剖组织结构下肢主要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等骨骼结构。

骨骼肌肉血管神经下肢的肌肉主要包括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和足底肌肉等。

下肢的血管主要包括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等。

下肢的神经主要包括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等。

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横切面。

胫骨内侧髁与外侧髁的连线所形成的平面。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的关节。

下肢解剖基本术语冠状面胫骨平台膝关节02下肢骨与关节系统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组成下肢骨主要支撑身体重量,参与运动,以及维持下肢的形态。

作用下肢骨的发育与年龄相关,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育特点。

发育特点下肢骨下肢关节主要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关节。

下肢关节组成下肢关节主要参与运动,具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和旋转等功能。

作用下肢关节的发育与年龄相关,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育特点。

发育特点下肢骨与关节发育特点下肢骨与关节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开始发育,主要通过软骨和骨组织进行生长和发育。

胎儿期和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儿童期下肢骨与关节继续生长和发育,同时肌肉和韧带也逐渐发育,以适应运动需求。

青春期下肢骨与关节的发育达到高峰,肌肉和韧带也逐渐成熟,为成年后的运动和负重做好准备。

成年期下肢骨与关节的发育基本完成,主要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健康状态。

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

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

CHAPTER 07
下肢的常见疾病和损伤
髋关节疾病和损伤
髋关节骨关节炎
由于长期磨损或创伤,导 致髋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疼痛 和僵硬。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先 天性异常,可能导致髋关 节不稳定、疼痛和关节炎 。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通常是由于创 伤引起的,可能导致髋关 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 萎缩。
足部关节和韧带
总结词
足部关节和韧带对于保持足部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这些结构包括踝关节、距跟关节、跗横关节和足 底韧带等。
详细描述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下肢承重的主要关节之一。距跟关节连接跟骨与距骨,是足 部的主要活动关节之一。跗横关节由中足的舟状骨、骰状骨和外侧楔状骨组成,是足部主要的稳定关 节之一。足底韧带连接足底各骨,对维持足部结构和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骨,对维持髋关节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膝关节韧带
总结词
膝关节是下肢的另一个重要关节,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 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和髌韧带等。这些韧带在运动中起 到重要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详细描述
交叉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它们分别连接 股骨与胫骨,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和后移,维持 膝关节的稳定性。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两侧,分为内侧 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连接股骨与胫骨,防止膝关节侧 向移动。髌韧带起自股骨下端前面,止于胫骨粗隆,连 接股骨与胫骨,为强韧的纤维索带,对维持膝关节的稳 定起到关键作用。
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由于长期磨损 或创伤,导致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间隙狭窄,关节 疼痛和僵硬。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负责稳定膝关节,防 止胫骨前移。前交叉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运动或创伤引起 的,可能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疼痛和肿胀。

(局部解剖学)第八章、下肢

(局部解剖学)第八章、下肢
神经伴行,在大腿内侧部与股
内侧皮神经伴行。
(一)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的5条高位属支:
① 股内侧浅静脉
② 股外侧浅静脉 ③ 阴部外静脉 ④ 腹壁浅静脉 ⑤ 旋髂浅静脉
大隐静脉的临床意义 :
① 大隐静脉切开
② 大隐静脉曲张
(二)小隐静脉
起始:
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
行程:
经外踝后方行于小腿后
正中线上行注入腘静脉。
手术显露坐骨神经时应从坐骨神经 的外侧分离,较为安全。 坐骨神经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 头肌长头夹角处位臵表浅,容易受 损。
四、 膝 部
一) 腘 窝
二) 膝关节网
一) 腘 窝
1.境界:
上外侧壁: 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 半腱肌、半膜肌 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腓肠肌外侧头 腘窝顶: 腘筋膜 腘窝底: 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部
后骨筋 膜鞘
1、肌肉
2、血管神经
胫后动脉
腓动脉
胫神经
六、 足 部
踝管构成:
由内踝、跟骨内侧 面和屈肌支持带共同 围成。
通过结构及排列:
(由前向后) ①胫骨后肌腱 ②趾长屈肌腱 ③胫后血管及胫神经
④拇长屈肌腱
足底的血管、神经
胫后动脉及胫神 经分为足底内、外侧
动脉和足底内、外侧
神经。
一)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
①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②皮神经
二) 小腿部深层结构
小腿骨间膜及前、 后肌间隔将分为三个
骨筋膜鞘,即:
前骨筋膜鞘
外侧骨筋膜鞘
后骨筋膜鞘
前骨筋 膜鞘
1、肌肉
2、血管神经
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
腓深神经

哈尔滨医科大学局解重点下肢

哈尔滨医科大学局解重点下肢

下肢1.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颈干角成人平均为127°大于此为髋外翻,小于髋内翻2.梨状肌上孔:(外到内)臀上神经、动脉、静脉3.梨状肌下孔:(外到内)坐骨神经②股后皮神经③臀下神经④臀下动静脉⑤阴部内动静脉⑥阴部神经4.坐骨小孔:(外到内)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

这些结构由坐骨小孔进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部的结构5.大隐静脉:5条属支①旋髂浅静脉②腹壁浅静脉③阴部外静脉④股内侧浅静脉⑤股外侧浅静脉6.隐静脉裂孔: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薄弱区。

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筛筋膜,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入。

隐静脉裂孔外缘锐利,上端止于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相续,形成镰状,因此又称镰缘7.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通过8.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疏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即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

腔隙内有骨鞘(骨鞘内有股动、静脉股管,股管内有淋巴结和脂肪)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骨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9.股鞘: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为血管鞘10.股管:前壁: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疏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腔隙韧带、骨鞘内侧壁,外侧壁:股静脉内侧的纤维膈11.骨环: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呈卵圆形,由腹股沟韧带(前)腔隙韧带(内)耻骨梳韧带(后)和股静脉内侧纤维隔(外)围成12.收肌管:位于股前内侧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的,长约15-17cm的管状间隙间隙。

前壁是张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盖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

13.收肌管内的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淋巴管、疏松结缔组织14.腘窝: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界腓肠肌内侧头,下外界腓肠肌外侧头,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15.腘窝内容:腘窝中部由浅入深: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VIP专享]局部解剖学 下肢(纯文字版)

[VIP专享]局部解剖学 下肢(纯文字版)

第一部分下肢[下肢浅层结构]1、境界与分区:前方---以腹股沟襞(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外方---以髂嵴与腰部分界。

内侧---以股沟和骶、尾骨外侧缘分别与会阴和骶部分界。

2、分层:1、皮肤:厚薄不均,外侧与伸侧较厚,内侧与屈侧较浅。

2、浅筋膜:即皮下组织,包含脂肪组织、浅静脉、浅动脉、浅淋巴、皮神经。

3、深筋膜。

4、深层结构:肌肉、骨骼。

Ps: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对第四腰椎棘突,为临床进行腰椎穿刺的标志。

3、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1、起始:足背静脉网内侧2、行径:经内踝前方1.5cm至小腿内侧(静脉注射可在内踝前方1.5cm处,浅表固定,利于操作)经髌骨内侧缘后方约四横指至大腿内侧经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穿卵圆窝汇入股静脉。

3、伴行:在行经内踝前方和小腿内侧时,有隐神经伴行---膝关节内侧时,有膝降动脉隐支伴行---大腿内侧时,有股内侧皮神经伴行。

4、高位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1)前三支静脉有同名动脉伴行;(2)股外侧浅静脉最粗大;(3)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术时,对所有高位属支必须分别结扎,以免术后复发。

5、穿通支:(1)穿通支为连接大隐静脉本干或其属支与深静脉的静脉支,其作用为沟通深浅静脉的血流。

(2)多出现在膝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段。

6、静脉瓣:(1)全长共9-11对,呈袋状,两瓣相对。

(2)分布在浅静脉穿深筋膜之前,穿通支汇入深静脉之前。

(3)作用是防止深静脉血倒流,促进浅静脉回流至深静脉。

7、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回流困难原因(行程长,离心远,浅表而无肌肉泵作用,无伴行动脉搏动促进其回流。

)4、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1、起始:足背静脉网外侧2、行径:伴腓肠神经绕外踝后方进入小腿---小腿后区正中上行---小腿中段穿深筋膜---上行至腘窝注入腘静脉。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5.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前壁:缝匠肌、大收肌腱板 后壁:大收肌及长收肌 外侧壁:股内侧肌 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 下口为收肌腱裂孔
从前向后内容:股神经的内侧 肌支和隐神经、股动脉、股静 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6.股内侧区的血管和神经:闭孔血管神经束
股环 femoral ring: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纤维隔
股管上通腹腔,有股环隔 femoral septum覆盖,腹腔 面见有股凹。
腰大肌
股鞘 腹股沟韧带
陷窝韧带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3)股动脉femoral artery:
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
足背血管、腓深神经 外侧者:趾长伸肌腱及其腱鞘、
第三腓骨肌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3. 足背动脉 4. 腓深神经 5.足背筋膜间隙及内容: 足背筋膜分浅、深2层 其间为足背筋膜间隙, 内有趾伸肌腱、足背动脉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二、踝后区 (一)浅层结构(自学) (二)深层结构
1.踝管malleolar canal:
右股部中段骨筋膜鞘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3.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肌腔隙 lacuna musculorum: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外侧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 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
血管腔隙 lacuna vasorum: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内界:耻骨肌筋膜、耻骨梳韧带 后外侧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由臀上、下动脉、旋股内、 外侧动脉和第一穿动脉形成 的十字吻合。 临床意义:手术结扎一侧的 髂内动脉,通过此动脉吻合 建立侧支循环,血液仍可到 达髂内动脉的分布区。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下肢

治疗方法
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 位、石膏固定、牵引、手术复位 等,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 法复位和手术复位。
预防措施
预防下肢骨折应从提高骨骼质量、 避免高风险运动、合理饮食和补钙 等方面入手。
静脉曲张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曲张症状
静脉曲张可以表现为下肢静脉 扩张、迂回曲折、突出皮肤表 面,有时伴有疼痛和酸胀感。
状。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坐骨神经受压 或炎症所致,可表现为臀部和下 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治 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微创治疗等。
其他下肢疾病及预防措施
下肢感染
下肢血管炎
下肢感染包括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织炎等 ,应避免受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 度劳累等预防措施。
下肢血管炎包括动脉炎、静脉炎等,应避免 长时间站立、适当运动、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等预防措施。
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神经系统疾病
下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阻塞所致,可表 现为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等症状,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因个体差异而异。
下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 瘤等,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诊治 。
低温等离子消融在下肢疾病中的应用
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下肢病变部位引入等离子消融仪,使下肢疾病得到有效治疗。
下肢疾病的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到病变细 胞中,以达到治疗下肢疾病的目的。如基因治疗在遗传性下肢疾病中的研究 与应用。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 静脉内流动缓慢,血液凝固形 成血栓所致,可导致肢体肿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liopectineal arch:由髂筋膜增厚形成,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连至髂耻隆起。
前 界:腹股沟韧带 Lacuna musculorum 后外侧界:髂骨
内 侧 界:髂耻弓
医学PPT
21
Lacuna vasorum
前 界:腹股沟韧带 后 界: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医学PPT
动脉主要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 (3)Arterial network around hip joint
医学PPT
12
髋关节周围的动脉形成“十”字吻合 横行吻合的为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 纵行吻合的为臀上、下动脉和第1穿动脉。
医学PPT
13
Section 3 The Thigh
1. Anterior Region of Thigh
医学PPT
18
③ Intermuscular septum and osseofibrous sheath 前骨筋膜鞘 内侧骨筋膜鞘
医学PPT
19
2) Muscles Adductor tendinous opening
医学PPT
20
3)Lacuna musculorum and vasorum
医学PPT
3
Section 1 Introduction
1. 对比关系:Nelaton线和Kaplan点 2. 颈 干 角: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
正常约127°。 大于130°为髋外翻, 小于125°为髋内翻。 3. 膝外翻角:股骨体与胫骨体长轴线在膝关节处相 交形成向外的夹角称为膝外翻角。 正常约170°。 大于170°为膝内翻(O形腿), 小于170°为膝外翻(X形腿)。
浅层: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 中层: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 闭孔内肌键、下孖
肌和股方肌 深层: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医学PPT
6
(3)经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和神经 自外向内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医学PPT
7
医学PPT
8
(4)经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 自外向内: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
医学PPT
4
Section 2 Gluteal Region
1. Boundaries
2. Superficial Structures (1)Skin (2)Superficial fascia (3)Cutaneous nerve
医学PPT
5
3. Deep Structures
(1)Gluteal fascia (2)Muscles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局部解剖学》人卫版,《 Regional Anatomy》JILIN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2005年6月
医学PPT
1
第八章 下 肢
掌握内容:大隐静脉的走行与属支; 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和内容; 股鞘的概念、股管的境界和上口的特点;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和内容; 收肌管的境界和内容; 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排列关系; 腘窝的境界和内容; 屈肌支持带的概念; 踝管的构成及4个骨纤维管通过的内容。
(1) Superficial Structures 1) Superficial Fascia 2) Superficial arteries 3) Greater saphenous v.
① 走行
② Tributaries: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③ 有9-10对瓣膜;与下肢深静脉间交通。
Femoral septum
医学PPT
25
股疝
医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T
26
Femoral A. a. 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医学PPT
24
Femoral canal
前 界:腹股沟韧带、阔筋膜、镰缘上角、 筛筋膜 后 界: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界:腔隙韧带、股鞘内侧壁 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上 口:股环 下 端:盲管
Femoral ring
前 界:腹股沟韧带 后 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纤维隔
医学PPT
2
熟悉内容:前和内侧骨筋膜鞘的内容; 收肌腱裂孔的形成; 股神经的分支、分布; 骨后区的肌肉分布; 小腿骨筋膜鞘和肌间隔的形成; 小隐静脉的走行小腿后区皮神经的分布; 伸肌上支持带的位置与形成。
了解内容:臀筋膜的特点; 股后区动脉的吻合; 膝关节网的组成; 腘动脉及胫后动脉的位置、走行和分支; 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的皮神经分布。
医学PPT
14
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注入形式有多种
医学PPT
15
4) 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及大隐静脉近侧 段周围,呈“T” 形排列,分上下两群 。
医学PPT
16
5) Cutaneous n.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
Anterior cutaneous branches of femoral n
Medi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femoral n
Cutaneous branches of obturator n
医学PPT
17
(2) Deep structures
1) Fascia lata ① Iliotibial tract ② Saphenous hiatus
臀下静脉、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
医学PPT
9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医学PPT
10
(5)穿经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自外向内分别是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医学PPT
11
4. Hip Joint and Arterial Network
(1)Hip joint capsule and ligaments (2)Vessels and nerves of hip joint
22
4) Femoral Triangle ①Boundaries 上 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的外侧缘 尖:通向收肌管上口 顶:阔筋膜 底:由内向外为长收肌、耻骨肌
髂腰肌及其筋膜。 ②Contents
医学PPT
23
Femoral sheath: 外侧腔容纳股动脉 中间腔容纳股静脉 内侧腔称为股管,内有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