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卷(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卷(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24.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25.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皇子争立现象频繁26.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

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27.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28.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A.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D.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29.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30.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考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一)(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考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一)(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考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一)(含解析)2019.3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

《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A.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D.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之后,晋国举办“践土之盟”。

此次盟会,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并给了晋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的任务,从此晋拥有了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尚方宝剑”,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可知这时期周王室衰微,处于春秋争霸混战时期,但“《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说明《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但不是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选项错误;晋文公作为诸侯国他的义务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并随从作战拱卫王室,材料无法体现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故C选项错误;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D选项说法有误。

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

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

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项错误。

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含详解

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含详解

2019年4月江门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A. 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 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 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 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可推测出在西周时期出现部分农业生产工具,说明《诗经》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耕作方式属于集体劳作,B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铁犁牛耕,D选项排除。

2.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

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

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

这表明唐代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 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可知唐朝政府注重基层救助,对贫苦百姓的救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救助并未上升到法律文献的保障,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些措施,A选项排除。

材料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唐代比以往更重视仁政的结论,B选项排除。

唐代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救济,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中国古代救济并未上升到制度保障层面,只不过停留在一些措施手段上,但是对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3.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

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3. 右图中“外务部” 的前身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总理衙门4. 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广东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

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

材料表明A.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B.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D.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天下四方”是指一统,即统一天下。

根据所学可知,“楚国”“问鼎中原”是在春秋时期,诸国混战促进民族交融催生大一统观念。

故答案为C项。

A项,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表述与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相符,但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天下观念是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

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学年广东省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

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即进为郡县的国家。

”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A.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B.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D.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2.《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推恩子弟赢得了地方诸侯的支持B.酎金夺爵加强了专制皇权C.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都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D.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3.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新汀县某一繁华景象:市中交易,未晓而集。

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

少年以羽为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

抢攘之间,甚至亡失货物。

材料主要反映了该地()A.棉花交易兴盛,商品经济发达B.棉花市场管理混乱,经常丢失货物C.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棉花销售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

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

材料反映()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B.当地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C.实业救国的思想广泛传播D.民族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5.《郑超麟回忆录》中说:“今人不满意于辛亥革命,认为革得不彻底。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2.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

”这反映了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3.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5.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6.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二)(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二)(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二)(含解析)2019.41.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 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 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 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史官流向诸侯国再到卿大夫家可知史官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下降,这正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被削弱、旧有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局面,故A正确。

B项只是表面的表现,故错。

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错。

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错。

2.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

这有利于A. 隶书的全面推广B. 儒家思想的传播C. 边忠危机的解决D. 大一统思想的宣传【答案】D【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材料中“县官”、“郡尉”、“郡司马”等称谓体现了秦朝加强大一统思想的宣传,故D正确。

材料涉及称谓变化与隶书的推广无关,故A错。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对儒家“焚书坑儒”,故B错。

C项与材料无关。

3.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A. 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 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 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 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

高考冲刺:2019届广东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高考冲刺:2019届广东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

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

材料表明A.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 B.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 D.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25.《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

自秦汉以后,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思想家以体恤民本为己任 B.政府干预着眼于老幼病穷C.社会治理呈现出互助协作的特征 D.社会救助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6.据《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反映了A.拒绝攀附皇权导致士族的衰落B.门第意识影响着时人的婚姻观C.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D.抵制联姻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27.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

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

这反映了A.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C.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D.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28.“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材料表明A.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B.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D.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29.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

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详解】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详解】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期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影响,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在春秋时代的社会,“礼”无处不在,在战场上,人们也要遵守“战争礼”。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材料内容体现了战场上“礼”的表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礼,无法得出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故A选项错误;春秋时代儒学没有被作为治国理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战争所共同遵守“礼”的体现,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信息,故C信息错误。

2019届广东省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省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省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四季时序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应该顺时而动,春苗冬狩。

而《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鲁桓公四年春正月在郎地狩猎的事情。

这反映出A、古代统治者尊重自然规律______________B、《春秋》作者对历史有价值观评判C、古代先民缺乏自然科学知识___________D、《春秋》作者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2.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3. 宋朝政府基本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

A.防止地方割据 B.促进民族融合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4.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5. 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据此可知耆英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6.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顽固势力的反扑 B.民族矛盾的尖锐C.洋务运动的失败 D.民众的盲目排外7. 抗日战争期间妇女界的救亡运动很活跃。

2019届广东省高三二模文综历史卷

2019届广东省高三二模文综历史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2019.424.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25.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

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26.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

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

宋朝这些措施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人仕的机会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27.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

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

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28.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

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

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29.表2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

据表可推知,当时表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30.图5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科综合2019.4 本试卷共14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 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 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25.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

这有利于A.隶书的全面推广 B.儒家思想的传播C.边忠危机的解决 D.大一统思想的宣传26.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27.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卷(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卷(一)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 )24.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25.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 6 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 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 皇子争立现象频繁26.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

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 99 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27.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28.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A. 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D.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29.1876 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30.1925 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6月)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6月)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6月)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汉景帝时,胡毋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

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途径B.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黄老之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25.史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特点,实际上两者的兴盛时间并不一致。

邢窑白瓷的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是在中晚唐。

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26.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

父子相袭,习以为俗”。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7.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

这说明清朝内阁A.票拟奏章,掌握最高决策大权B.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C.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D.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28.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

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

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

材料表明A.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B.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D.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天下四方”是指一统,即统一天下。

根据所学可知,“楚国”“问鼎中原”是在春秋时期,诸国混战促进民族交融催生大一统观念。

故答案为C项。

A项,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表述与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相符,但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天下观念是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

自秦汉以后,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 思想家以体恤民本己任B. 政府干预着眼于老幼病穷C. 社会治理呈现出互助协作的特征D. 社会救助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答案】D 【解析】【详解】材料中“《周礼》一书中”“大司徒的职责”包括“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社会救助方面;“秦汉以后”“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包括“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等社会救助方面。

综上分析可知,社会救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故答案为D项。

AC项,材料表述的是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与“体恤民本”“社会治理”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老幼病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而不是干预,排除。

3.据《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反映了A. 拒绝攀附皇权导致士族的衰落B. 门第意识影响着时人的婚姻观C. 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D. 抵制联姻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隋唐时期的士族门阀贵族代表就是所谓“五姓七家”,即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材料中“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崔、卢(北方大姓)”反映的是门阀政治的影响。

故答案为B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从而使门阀制度没落,所以导致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不是拒绝攀附皇权,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的信息点,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门阀大族和皇室的婚姻,不涉及统治基础,排除。

4.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

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

这反映了A. 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B.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C. 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D. 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在“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而与此同时的“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尊女”观实际上依托封建社会语境抨击传统的“男尊女卑”现象,揭露其局限性和反动本质,意在为重构性别秩序而努力。

故答案为C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思想主要以理学、心学为代表,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而不是解放,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动摇儒学正统地位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的‘尊女’观是指士人中掀起尊重和赞誉女性的思潮,发展到晚明,这股“尊女”思潮又被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进一步推动,并走向巅峰,从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性别思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

5.“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材料表明A. 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B. 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 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D. 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当时的中国人认为可以利用民众去对外,而且可以“有胜无败”;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文明的枪炮和蒸汽机面前,血肉之躯终究无济于事,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仅靠民众是很落后的。

故答案为B项。

AC项,材料强调的是“慈禧太后”等“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是所学可知,具有盲目排外色彩的是中国近代的义和团运动,与材料主旨无直接关联,排除。

6.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

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这一材料表明陈独秀A. 倾向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B. 反对专制道路维护共和政体C. 对民族主义的观念有所反思D. 以民主和科学进行启蒙宣传【答案】C【解析】【详解】“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

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的大意是:国家要保障人民的权利,计划增加人民的幸福的事。

不致力于此,这个国家的存在就没有什么光荣可言,灭亡也是无所吝惜的。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是对民族主义观念的反思。

故答案为C项。

AB项,材料论述的是国家统一观,不是讨论陈独秀维护什么阶级的利益,也不是论述赞成哪种政体形式,排除;D项,根据材料中时间“1914年”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而根据所学可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排除。

7.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B. 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C. 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 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937—1945年间“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这与抗战时期的形势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人民。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图表中没有盟国援助的信息点,排除;C项,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对外战争的需要造成的,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发展还是停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因为财政缺口大而导致战局日趋恶化,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

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8.1970年初期,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中国核设施悄悄搬迁到西藏某地,而旧基地则伪装成很逼真的原子弹设施。

此举是由于A. 中国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B. 两极对峙的局势趋于紧张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 中国国家安全遭遇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北方边境安全受到威胁。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核武器试验基地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而材料中“1970年初期”在将“中国核设施悄悄搬迁到西藏某地”时“旧基地”即“新疆罗布泊”仍“伪装成很逼真的原子弹设施”主要是出于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故答案为D 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是人造地球卫星,它于1970年10月发射成功,与材料中“1970年初期”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两极对峙格局趋势缓和而不是紧张。

1972年5月美苏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等文件,此后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思路:a.判断题干与题肢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b.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c.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9.普罗塔哥拉认为当雅典人汇聚一堂进行政治决策时,参与者必须具有正义的意识,这体现在参与者在程序上要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因为人们公认,城邦的存在要求所有人必须掌握这种卓越的技能。

上述材料说明A. 普罗塔哥拉认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B. 民众均应有对政治的平等参与权C. 辩论是公民大会最基本的环节之一D. 集体决策是城邦民主的重要环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当雅典人汇聚一堂进行政治决策时,参与者必须具有正义的意识,这体现在参与者在程序上要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反映了集体决策是城邦民主的重要环节。

故答案为D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普罗塔哥拉认为道德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它能调和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事务,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平等参与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同时材料的主旨不是讨论民众所享有的民主权力,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有关辩论的信息点,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0.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 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B. 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 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反映了“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不积极进行技术革新,说明新技术的推广受到当时经济环境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