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在国家行政机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纠纷时,行政诉讼程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途径。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程序,并阐述其中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立案阶段1. 起诉状的提交:当申请人准备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行政法院递交起诉状。
起诉状应包含以下内容:标明所在地行政法院的名称、申请人和被申请机关的名称、具体的请求事项和理由、相关证据证明材料等。
2. 立案审查:行政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将对起诉状进行审查。
审查的目的是确定起诉状的形式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并判断是否满足立案的条件。
3. 立案决定:行政法院在审查起诉状后,会作出立案决定。
如果满足立案条件,行政法院将受理该案件,并发出立案通知书;如果不满足立案条件,行政法院将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二、庭前准备阶段1. 传唤和告知:行政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传唤当事人到庭,并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法院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求。
2. 调解和和解: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鼓励当事人进行调解和和解。
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行政法院会制作和解书,并在协议内容上签字或盖章,使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 证据交换:在行政诉讼中,证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要求双方交换相关证据材料,并制定证据交换清单。
双方应按照行政法院的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 举证期限: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明确确定举证期限,并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如果当事人逾期未提供证据,行政法院将不予考虑追加的证据。
5. 庭前质证: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安排双方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以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为庭审提供依据。
三、庭审阶段1. 开庭通知:行政法院在确定开庭时间后,会向双方发出开庭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指定时间到庭参加庭审。
2. 庭审程序:行政法院在庭审中按照程序进行,首先由原告陈述起诉的理由和请求,被告对起诉进行答辩,双方质证证据,举证人作证,法庭质询当事人等。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程序法
2018年司法考试⾏政法章节知识:⾏政程序法 2018年司法考试即将开始,⼩编在这⾥为考⽣们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试⾏政法章节知识,希望能帮到⼤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店铺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试⾏政法章节知识:⾏政程序法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在( )中第⼀次确定了听证制度。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B、《商标法》C、《国家赔偿法》D、《⾏政处罚法》 2、⾏政⾸长签署程序是( )A、外部⾏政程序B、内部⾏政程序C、抽象⾏政程序D、⾃由⾏政程序 3、以下基本制度中主要⽬的在于保障⾏政公开原则的是( )A、回避制度B、表明⾝份程序C、简易程序的适⽤D、时效制度 4、⾏政程序法属于( )A、组织法B、⾏政法C、司法法D、⾏政裁判程序 5、⾏政程序法的调整对象是( )A、⾏政关系B、⾏政法律关系C、⾏政诉讼法律关系D、⾏政监督关系 6、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政程序的是( )A、⾏政⽴法程序B、⾏政执法程序C、准司法程序D、⾏政诉讼程序 ⼆、多项选择题: 1、⾏政⽴法程序包含有哪些具体制度( )A、听证制度B、会议制度C、专家论证制度D、备案制度 2、公平原则的保障制度有( )A、回避制度B、会议制度C、听证制度D、调查制度 E、时效制度 3、下述⾏政程序类型中,属于按⾏政职能为标准划分的有( )A、⾏政外部程序B、⾏政⽴法程序C、⾏政执法程序D、⾏政内部程序 4、根据法律是否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可将⾏政程序划分为( )A、外部⾏政程序B、⾃由⾏政程序C、内部⾏政程序D、法定⾏政程序 5、为提⾼⾏政⾏为的效率,在程序上的保障制度有( )A、时效制度B、听证制度 C、⾏为⽅式在时间上有先后程序的规定 D、简易程序的规定 6、⾏政程序的主要作⽤有( )A、保护相对⽅合法权益B、保障⾏政权的充分、有效、合法⾏使C、提⾼⾏政效率D、监督和控制⾏政权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效率原则有哪些保障制度? 2、简述⾏政公平原则有哪些保障制度? 四、论述题: 试论⾏政程序法的作⽤。
司法考试行政法讲义第十五章行政诉讼程序
第十五章行政诉讼程序第一节起诉与受理一、起诉1.一般条件a.原告有诉讼利益(认为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b.有明确的被告;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具体行为存在);d.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2.时间条件知道行政行为后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算,知道行为之日起算,→【例题·单选题】因甲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贷款银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04年6月7日,银行在诉讼中得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于2004年4月6日根据申请,将某小区住宅项目的建设业主由甲公司变更为乙公司。
后银行认为行政机关的变更行为侵犯了其合法债权,于2006年1月9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变更行为违法。
下列关于起诉期限的哪种说法符合法律规定?(2006年第47题)A.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5年内提起行政诉讼B.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0年内提起行政诉讼C.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年内提起行政诉讼答案:D解析:例如,几个小孩在黄浦江边玩水,突然一个孩子掉进水里了。
其他的孩子马上报警,水警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但是没有来得及就起小孩。
孩子的家长就起诉公安局不作为,其认为警察赶到现场的时间迟延。
请专家进行模拟实验,最后证明警察用4分钟赶到是合理期限,没有拖延。
因此,公安局作为了。
3.程序条件二、受理第二节第一审程序一、审理前准备1.组成合议庭(注意:行政诉讼无简易程序);2.交换诉状: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原告不得提出新的诉讼请求,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被告10日内提交答辩状、、依据→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二、庭审程序1.庭审方式:言词审理+公开审理+;(行政赔偿可以适用调解)2.庭审程序: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宣读判决;3.审理期限: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
三、妨碍诉讼行为的排除强制措施→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诉讼的一种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流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
以下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流程。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行政诉讼的起始阶段,也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第一步。
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请求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诉讼请求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名称)、住所(营业地址)、联系方式等;2. 诉讼请求的具体内容,要清晰明确;3. 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4. 附带诉讼请求和证据目录,使法院能够清楚了解案件情况。
此外,原告还需缴纳立案费,并按照法院要求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开立案底,并给予案号,同时通知被告知悉。
二、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行政诉讼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核心内容。
在审理阶段,法院将组织开庭审理,审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开庭传唤:法院会通知原告和被告出庭参加开庭审理,双方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2. 举证质证:原告和被告可以提交证据,并进行质证和辩论;3. 调查取证:法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包括询问当事人、鉴定、勘验等;4. 辩论和结案陈述: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最后的辩论陈述,法院对案件进行综合审议;5. 审判裁决:法院会作出相应的审判裁决。
三、判决阶段在判决阶段,法院将根据审理阶段的证据和辩论,依法作出行政诉讼的判决。
判决书是法院对案件的最终决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 案由:表明案件的争议焦点;2. 裁决:判决的结果和决定;3. 理由:依据法律规定和审理中所提供的证据和辩论进行分析和解释;4. 诉讼费用的承担:判决中涉及诉讼费用的分配。
四、执行阶段如果行政诉讼的判决被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并且被告方未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阶段,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促使被告履行判决,如查封、拍卖财产等。
总结行政诉讼的流程包括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四个阶段。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在法律关系上发生争议或纠纷时,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解决争议的一种诉讼方式。
一般行政诉讼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起诉阶段:当事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提出原告的主张和证据,以及被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2. 受理阶段: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若受理,法院会发出立案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
3. 审查阶段: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包括事实和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争议等。
4. 开庭阶段: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庭审理。
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出庭参加,并主张其诉讼请求,并且互相辩论。
5. 裁决阶段: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裁决。
裁决可以是判决、调解、裁定等形式。
6. 生效阶段:裁决作为一个生效的法律文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裁决生效后,被告应当履行判决或调解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诉讼程序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有所差异,以上只是一般程序的概述。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程序细节和特殊情况处理方式。
行政诉讼步骤
行政诉讼步骤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寻求法院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方式。
下面将按照行政诉讼的常规步骤进行介绍。
一、提起诉讼在行政法的范畴内,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已经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首先,申请人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二、立案审查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对行政诉讼申请书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书符合法定要求,申请人可以获得行政诉讼的立案受理通知,否则,法院会要求申请人对申请书进行修改或补充。
三、准备庭审在行政诉讼案件得到立案受理后,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安排庭期,并发出传票通知被告行政机关。
申请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证人名单、调查请求等相关材料。
四、开庭审理庭审是整个行政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在庭审中,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可以陈述事实、阐述理由、提出证据,并对被告行政机关的辩解进行质询。
法院还可能邀请专家参与庭审,就专业问题进行鉴定和评估。
五、裁判文书庭审完毕后,法院会根据事实、法律以及证据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等,它们详细说明了法院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和理由。
申请人可以通过查询或向法院索取获得相应的裁判文书。
六、执行裁判当判决书生效后,被告行政机关应主动履行法院的判决。
如果被告行政机关拒绝或未履行判决,则申请人可申请强制执行,迫使被告履行法院的判决。
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或申请执行裁定。
七、上诉如果申请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类似于一审程序,但在上诉过程中,上级法院只审查案件的法律适用,不再重新审查案件的事实。
总结行政诉讼是一种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手段,其程序及要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所介绍的行政诉讼步骤是基于一般依法进行的程序,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相应调整。
希望本文能为您对行政诉讼步骤有所了解。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方式。
行政诉讼程序严格规定,下面将就行政诉讼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一、行政诉讼的申请和受理行政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是行政诉讼的申请和受理。
行政诉讼由当事人提起,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诉状。
诉状中应包括起诉的请求、事实和理由,并应当附带有关证据。
当事人提交诉状后,人民法院将根据案件性质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符合受理条件,法院将受理申请,并同时通知行政机关作出答辩。
二、行政诉讼的答辩和审查行政诉讼程序的第二步是行政机关的答辩和审查。
行政机关应在收到法院的通知后,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法院将组织对行政机关的答辩材料进行审查,可以要求行政机关提供补充材料。
当事人有权参加对行政机关的答辩状的审查,并对其内容提出异议。
法院将对行政机关的答辩材料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材料不完整或有其他问题,可以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补正。
三、行政诉讼的证据交换和调查行政诉讼程序的第三步是行政诉讼的证据交换和调查。
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自己的证据,并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行政机关的证据材料。
法院将组织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审核,并可以进行现场勘验、调取有关文件等调查活动。
同时,当事人有权对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提出质证和异议。
四、行政诉讼的开庭审理和判决行政诉讼程序的第四步是行政诉讼的开庭审理和判决。
法院将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时,法院将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进行辩论,并进行相应的质证和证据的审查。
开庭审理结束后,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作出判决。
判决是行政诉讼的结果,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行政诉讼的上诉和执行行政诉讼程序的最后一步是行政诉讼的上诉和执行。
对于不服法院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要求依法予以撤销或者确认其无效,要求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
行政诉讼程序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下面将介绍行政诉讼的一般流程。
首先,行政诉讼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先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经行政复议程序后,再依法申请行政诉讼。
其次,行政诉讼的起诉阶段。
当行政复议未能解决争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起诉应当向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起诉条件和起诉期限。
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提起。
接下来是行政诉讼的审理阶段。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将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均有权利进行陈述和辩论,提供证据,法庭将依法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最终作出判决。
最后是行政诉讼的执行阶段。
如果行政诉讼判决认定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判决,撤销违法行政行为,赔偿损失等。
如果行政机关不服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总之,行政诉讼是一项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途径。
在行政诉讼流程中,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以上介绍的行政诉讼流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审判的一种诉讼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般行政诉讼的基本流程。
一、起诉阶段1. 提起诉讼: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而言,行政诉讼案件应当向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
2. 筹集证据:起诉方在提起行政诉讼之前,需要充分搜集、整理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证据可以包括书面文件、物证、视听资料等。
3. 编写起诉状:起诉方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将自己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等内容整理成书面的起诉状,并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详细陈述自己的诉求。
二、立案阶段1. 受理起诉状: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如果起诉状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受理并登记立案。
2. 通知被诉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在受理起诉状并立案后,会向被诉行政机关发出传票或通知书,告知被诉机关被起诉的事由以及它需要提供的文件和材料。
三、审理阶段1. 庭前调解:在庭审之前,人民法院会安排庭前调解。
调解可以由法官主持,也可以由专门调解人员参与。
调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协商达成诉讼双方的和解。
2. 开庭审理: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一方拒绝参与调解,人民法院将组织开庭审理。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起诉方和被诉行政机关可以进行争论、辩论,并提出证据。
3. 审判判决:经过庭审、审理争辩后,法院根据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作出相应的判决。
判决可以是支持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可以是撤销或修改行政行为。
四、执行阶段1. 判决生效:判决书生效后,被诉行政机关有义务履行法院的判决。
如果被诉机关不服判决,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2. 强制执行:如果被诉行政机关未按判决履行义务,起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要求法院对被诉机关进行强制执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一般行政诉讼的基本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遵循法律规定,进行合理且有序的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步骤
行政诉讼步骤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作出违法行政行为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作出裁决,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
下面将从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入手,介绍行政诉讼的步骤。
一、受理环节1. 提起诉讼:行政诉讼的第一步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应该将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明确表达,同时提交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2. 受理登记:人民法院在收到行政诉讼申请后,将进行受理登记,确认案件基本情况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
二、审查环节1. 立案审查: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申请进行立案审查,核实当事人及案件信息,并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2. 送达文书:如果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诉讼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将会通知被告行政机关,并送达行政诉讼的相关文书。
三、调解环节1. 调解程序:人民法院会依法组织调解,尝试通过调解解决争议。
调解不成功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继续进行诉讼程序。
2. 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经过调解达成了和解协议,人民法院会制作调解书,确认调解内容,并要求当事人履行协议内容。
四、开庭审理1. 召开庭审:在行政诉讼中,庭审是核心环节。
人民法院会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听取双方诉辩意见,审查证据,并听取有关人员的证言。
2. 判决裁定:经过庭审后,人民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裁定,并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五、执行阶段1. 行政判决的履行:行政诉讼判决生效后,被告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执行判决内容,履行相关义务。
2. 强制执行:如果被告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义务,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得到实现。
六、上诉环节1. 不服判决的上诉: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重新审理案件。
2. 终审判决:经过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终审判决后,行政诉讼程序终结。
总结:行政诉讼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步骤,行政诉讼程序能够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或者确认其违法无效的一种法律救济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流程。
一、起诉阶段行政诉讼的起诉阶段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过程。
1. 提起诉讼当事人应当向符合法定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请求应当明确,对被告的主张事实应当具体清楚,相关证据应当一并提交。
2. 确认受案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进行受案审查。
审查的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定受案条件、管辖权是否正确等。
若受案审查符合法定要求,则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3. 受理案件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做好案件登记工作,并安排审判庭组成员。
二、审理阶段行政诉讼的审理阶段是指人民法院对起诉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
1. 答辩被告接到起诉状后的15日内,应当提出答辩状。
在答辩状中,被告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回应,并提出相关的辩护意见和证据。
2. 举证在行政诉讼中,原告负有举证责任。
原告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与诉讼请求相关的证据材料,并出庭作证。
3. 调查取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调查取证以确定案件事实。
调查取证的方式包括询问当事人、查阅、复制、鉴定、勘验等。
4. 开庭审理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双方当事人就案件争点进行辩论,并提供证据,以便人民法院查明事实、运用法律。
三、裁判阶段行政诉讼的裁判阶段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作出相应的裁判决定的过程。
1. 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终结后,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作出相应的判决裁定。
判决裁定应当明确判决结果和理由,并送达当事人。
2. 生效执行判决裁定如果不服可以提起上诉,经过上诉程序后,裁判结果变为终审判决。
终审判决生效后,被告应当履行判决结果,即进行生效执行。
四、执行阶段行政诉讼的执行阶段是指对判决裁定进行执行的过程。
1. 履行义务被告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应当主动履行判决内容,如受判决责令行政机关采取行政行为,应当及时履行。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行政诉讼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起诉阶段当事人应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起诉时,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明确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2. 受理阶段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应当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正后,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3. 答辩阶段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理由进行答辩,并可以提出反诉。
4. 审理阶段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审理过程中,法院可以调查收集证据,也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
审理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5. 判决阶段合议庭经过审理,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作出判决。
判决书应当在判决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送达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6. 上诉阶段当事人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状应当在上诉期限届满前提交。
7. 二审阶段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可以开庭审理,也可以书面审理。
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
8. 执行阶段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人民法院执行判决、裁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行政诉讼流程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程序。
通过这一流程,可以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法常识行政诉讼的程序与申请条件
行政法常识行政诉讼的程序与申请条件行政法常识:行政诉讼的程序与申请条件行政法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的法律规范。
在行政法中,行政诉讼是处理行政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主要探讨行政诉讼的程序和申请条件。
一、行政诉讼的程序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
行政诉讼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行政诉讼的适格性审查在行政诉讼的起诉之前,法院将对起诉人的主体资格、诉讼请求和法定条件进行审查。
只有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适格性条件,法院才能受理案件。
2. 行政诉讼的起诉和立案起诉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应当及时予以审查,并依法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3. 行政诉讼的调查和举证一旦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法院将组织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并要求各方当事人提供证据。
起诉人要承担证明其诉讼请求合法性的责任,被诉行政机关则要承担提供相关行政行为证据的责任。
4. 行政诉讼的开庭和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都需要进行开庭审理。
法院将组织当事人出庭,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辩论,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
5. 行政诉讼的上诉和执行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上级法院将再次对案件进行审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据作出终审判决。
判决生效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判决的要求及时履行。
二、行政诉讼的申请条件行政诉讼的申请条件是指起诉人在提起行政诉讼之前需要满足的特定条件。
具体申请条件如下:1. 具体行政行为损害起诉人必须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损害。
这意味着起诉人必须能够确切地指出行政行为对其产生了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2. 诉前救济被耗尽在提起行政诉讼之前,起诉人应当尽可能地通过行政复议等诉前救济程序争取解决纠纷。
只有在诉前救济被耗尽或者没有诉前救济程序,或者诉前救济程序无效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程序流程
行政诉讼程序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确认、变更或撤销的一种法律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行政诉讼案件从立案到审判结束的全过程。
下面将介绍行政诉讼程序的流程。
首先,行政诉讼的立案。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提起诉讼之前,当事人应当先向被告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有些案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行政诉讼立案阶段,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并缴纳立案费。
其次,行政诉讼的受理和审查。
人民法院在收到行政诉讼材料后,将进行受理和审查。
受理阶段,法院将核对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确定案件受理范围。
审查阶段,法院将对起诉状和证据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如果符合条件,法院将立案,并通知被告行政机关。
接下来是行政诉讼的庭前准备。
在庭前准备阶段,法院将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将确定开庭审理时间,并通知当事人。
在庭前准备阶段,当事人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诉讼材料和证据,以便在庭审中进行举证和辩护。
然后是行政诉讼的庭审阶段。
在庭审中,原告和被告双方将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法院将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事实,进行审理和判断。
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尊重法庭,遵守法庭纪律,配合法庭工作。
最后是行政诉讼的判决阶段。
法院将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判决书将载明判决结果和理由,并由法院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可以根据判决结果,依法提起上诉或执行判决。
总之,行政诉讼程序是一个严格规范的法律程序,当事人需要严格依法操作,配合法院审理。
希望当事人在遇到行政诉讼问题时,能够了解行政诉讼程序的流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重要知识点】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精讲:行政诉讼庭审程序
【重要知识点】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精讲:行政诉讼庭审程序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复习指导:行政诉讼庭审程序。
司法考试仅剩不到20天的时间啦,要抓紧时间复习啦,我们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庭审方式庭审是受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亭,在法庭上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
庭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审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法规,以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诉讼阶段,是保证人民法院完成审判任务的中心环节。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必须进行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采取言词审理的方式。
言词审理与书面审理相对而言,是指在开庭审理的整个过程中,人民法院的所有职权行为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一切诉讼行为,皆必须直接以言词方式进行。
此种审理方式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便于人民法院直接审理案件并在此基础上查明全部事实。
2.以公开审理为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公开进行,向公众公开,允许公民旁听、允许记者采访报道。
(二)庭审程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必须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一般的庭审程序分为六个阶段:1.开庭准备。
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前3日传唤、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按时出庭参加诉讼。
对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张贴公告,载明开庭时间、地点、案由等。
2.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3.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是庭审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为法庭辩论奠定基础。
法庭调查的基本顺序是:第一,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的陈述;第二,通知证人到庭作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询问证人,宣读未到庭证人的证人证言;第三,通知鉴定人到庭,告知其权利义务,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第四,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第五,通知勘验人到庭,告知其权利义务,宣读勘验笔录。
法律知识了解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知识了解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是一种特定的法律制度,用来解决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
在了解行政诉讼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程序。
一、什么是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法定程序。
这个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公民和组织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能够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
二、行政诉讼的主体行政诉讼的主体通常分为原告和被告两个角色。
原告是对行政行为不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被告则是行政机关。
三、行政诉讼的程序行政诉讼的程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诉讼请求的提出原告需要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明确要求法院撤销或变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2. 查阅行政文件和证据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会要求行政机关提供相关的行政文件和证据,以便调查核实有关事实和依法行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3. 双方的辩论和质证在法庭上,原告和被告之间可以进行辩论和质证。
原告可以向法院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证言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而被告则可以提出抗辩理由来反驳原告的主张。
4. 调解和和解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法院会尝试调解双方的争议,以寻求双方达成和解的可能性。
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会制定相应的判决书。
5. 审判和裁决如果无法达成调解或和解,法院将进行审判,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相应的裁决。
法院的裁决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四、行政诉讼的时限行政诉讼一般需要在特定的时限内提起,以确保程序的顺利进行。
在中国,行政诉讼的时限通常为6个月,具体根据不同的情况可能会有所调整。
五、行政诉讼的结果行政诉讼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法院是否认定行政机关的行为违法或不当。
如果法院判定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将会撤销或变更该行政行为,并可能要求行政机关向原告作出相应的赔偿。
六、行政诉讼的特点行政诉讼与其他类型的诉讼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公益性:行政诉讼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知晓行政法中的行政诉讼程序
知晓行政法中的行政诉讼程序行政法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其中行政诉讼程序是行政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通过法院追求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途径。
了解行政诉讼程序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政府行政合法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起诉条件以及诉讼程序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义务、变更或撤销该行政行为,或者请求行政机关履行其他法律义务的过程。
行政诉讼程序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或组织的权益,维护行政法的尊严与权威。
二、行政诉讼程序的起诉条件行政诉讼程序的起诉条件包括诉讼主体、诉讼对象、诉讼请求和诉讼事由四个要件。
诉讼主体是指行政行为的当事人,既包括公民、法人,也包括其他组织。
诉讼对象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机关或者有关行政行为的履行机关。
诉讼请求是诉讼主体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所要求的结果。
诉讼事由是指行政行为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事实和权益争议。
三、行政诉讼程序的主要内容行政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查、开庭、调解、审理、判决和执行等环节。
起诉是指诉讼主体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
受理是指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合法审理的决定,并对起诉书进行登记和编号。
审查是指法院对起诉书的形式、内容、诉讼请求等进行审查。
开庭是指法院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召开诉讼主体、诉讼代理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庭审活动。
调解是指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根据争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调解协商,寻求双方达成和解。
审理是指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审查、质证、辩论、研究、评议以及作出判决的过程。
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审理的结果,依法对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做出决定。
执行是指法院对判决结果进行强制执行的过程。
四、行政诉讼程序的特点行政诉讼程序具有多元化、公开化、平等化、效力化等特点。
多元化体现在行政诉讼程序有多个法院可以接受申诉,当事人可以选择合适的法院提起诉讼。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2018年司法考试即将开始,小编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合议庭应有。
( )A.由3人或3人以上单数审判员B.由5人或5人以上单数审判员C.由3人或3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D.由5人或5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2.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
( )A.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B.经人民法院允许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C.与相对人协商一致后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D.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3.在行政诉讼中原告特有的权利是。
( )A.委托诉讼代理人B.撤诉C.原审当事人D.提起上诉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受理的。
( )A.可以申请复议B.不得申请复议C.判决后再申请复议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5.下列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 )A.最高人民法院B.上级人民法院C.原审当事人D.人民检察院(二)多项选择题1.行政诉讼法和《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的判决形式有。
( )A.确认判决B.变更判决C.撤销判决D.维持判决2.行政诉讼中,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以停止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 )A.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B.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同意的C.原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D.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3.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构或人员有。
( )A.最高人民法院B.上级人民法院C.原审当事人D.人民检察院4.有权提起回避的人员有。
( )A.原告B.被告C.第三人D.证人5.可以审理再审案件的法院有。
( )A.原审人民法院B.上一级人民法院C.其他上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2】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D4.ABC5.ABCD(三)简答题1. 第一审行政案件主要程序。
2. 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应如何处理,对再审的判决能否提起上诉?3.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关系。
【参考答案】1.第一审行政案件除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之诉可以适用调解外,其他审理程序一般经过:(1)开庭前的准备,主要是送达法律文书、收集有关证据材料、组成合议庭、公布开庭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有关诉讼参与人等。
(2)开庭审理,一审案件无论公开审理与否,都必须开庭审理,审理的步骤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当事人辩论,合议庭评议,宣布判决或裁定。
2.人民法院对再审行政案件根据原审的审级不同,可以分别按照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进行。
(1)如果再审的行政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应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对审判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2)如果再审的行政案件原来是第二审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裁判,当事人对之不能提起上诉。
(3)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再审案件,不论原审是一审还是二审,再审程序一律适用第二审程序。
作出的裁判也是终审裁判,不得上诉。
3.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者审理的直接对象,都是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判决、裁定;两者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审查纠正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判决、裁定可能存在的错误。
但是,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1)提起的主体不同第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当事入,而再审提起的主体是原审人民法院的院长、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审理的对象不同。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再审程序审理的对象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法律考试行政法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考试行政法行政诉讼程序在法律考试中,行政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而行政诉讼程序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本文将围绕行政诉讼程序展开,分析其考点和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及其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题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在行政法领域中,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决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行政诉讼的主体、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的诉讼主体、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在行政法考试中,常见的行政诉讼程序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1. 行政诉讼的主体: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行政诉讼主体的理解和区分。
例如:“下列哪个主体不属于行政诉讼的主体?”答案是“法院”。
解题技巧:对于这类题目,需要了解行政诉讼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法院作为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机关,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主体。
2. 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行政诉讼适用范围的掌握。
例如:“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答案是“刑事案件”。
解题技巧:对于这类题目,需要了解行政诉讼适用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刑事案件属于刑事诉讼的范畴,不属于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3. 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的理解。
例如:“下列哪个条件不是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答案是“行政机关同意”。
解题技巧:对于这类题目,需要了解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包括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行政救济程序已经履行完毕或者无法履行、起诉时效未逾期等,而行政机关同意并不是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解答行政诉讼程序的题目需要对行政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要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模拟考试以及做题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
程序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章节知识:行政诉讼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合议庭应有。
()
A.由3人或3人以上单数审判员
B.由5人或5人以上单数审判员
C.由3人或3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
D.由5人或5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
2.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
()
A.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B.经人民法院允许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C.与相对人协商一致后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D.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3.在行政诉讼中原告特有的权利是。
()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原审当事人
D.提起上诉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受理的。
()
A.可以申请复议
B.不得申请复议
C.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5.下列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
A.最高人民法院
B.上级人民法院
C.原审当事人
D.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诉讼法和《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的判决形式有。
()
A.确认判决
B.变更判决
C.撤销判决
D.维持判决
2.行政诉讼中,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以停止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A.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B.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同意的
C.原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3.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构或人员有。
()
A.最高人民法院
B.上级人民法院
C.原审当事人
D.人民检察院
4.有权提起回避的人员有。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证人
5.可以审理再审案件的法院有。
()
A.原审人民法院
B.上一级人民法院
C.其他上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