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3. 分析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和途径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表现。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2.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传统艺术、现代科技、教育等。
3. 分析并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全球化、文化冲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汇报演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演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PPT和讲义,以便进行讲座式教学。
2. 准备案例资料,包括案例介绍和相关讨论问题,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
2. 小组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等。
3. 汇报演示评价: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内容、表达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2. 分析案例: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应用,如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
3. 讨论案例: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化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教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中语文教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引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学科,语文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文明的瑰宝。
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历史典故和古代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针对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红楼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通过编写教案中的相关练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
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冲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使他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
最后,通过研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
例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作文中,展现创新的写作风格。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建立联系,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注重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创作,以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研究项目,通过调查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考情考向分析】【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专题十体系构建【知识整合突破】议学情境: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议学提示:目录:考向一:继承发展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反作用突破提升:多角度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的功能突破提升: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
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
(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
5、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7、中华民族精神突破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突破提升: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考向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1、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突破提升: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提升: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的关系2、(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3、(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文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如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
3. 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如教育、科技、媒体等。
4. 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引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复习:详细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结合案例和自身实际,提出文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竞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项目付诸实践。
2. 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方式。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讲解: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方式,阐述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讨论:分组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传承2.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意义。
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口头传统、书面传统、物质传统等。
传统文化传承的手段:教育、媒体、博物馆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传统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意义,介绍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传承案例,讨论其成功之处和可借鉴的经验。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或手段,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三章: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3.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3.2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们需求、增强国家软实力等。
文化创新的途径:融合创新、交叉创新、数字化创新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创意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创新项目或想法,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案例研究: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4.1 教学目标了解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4.2 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如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创新思维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功案例的特点和成功因素,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推荐五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涵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引言哎呀,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说到这个话题,我就想起了一句话:“传统文化是一条河流,文化创新是一股清流。
”咱们先来聊聊这两者的关系吧。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哎呀,文化传承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哦!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果我们不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后人就没法享受到这些文化的成果了。
比如说,我们的京剧、书法、茶艺等传统文化,都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它们,传承下去。
2.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虽然文化传承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传承的层面,还要进行创新。
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变化,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传承,而不进行创新,那么这些文化就会变得陈旧、僵化,失去吸引力。
所以,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这些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三、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1.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要想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发掘其中的精华,这样才能在创新的过程中,不失其本质。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京剧的时候,不仅要学会唱、念、做、打这些技巧,还要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2. 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比如说,我们可以将传统的京剧与现代的音乐、舞蹈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气息,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3. 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要想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还需要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比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四、结语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文化传承与创新》篇1第10课时文化传承与创新诵读经典与圣贤同行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1.利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教育厅要求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的原因。
(1)诵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诵读活动中,应选择、传递优秀的文化。
(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统一的。
慎重选择诵读内容,有利于当代中小学生提高知识涵养,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2.结合山东教育厅的通知,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针对训练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全盘肯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解析:选a。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继承,④错误。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教学设计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单元问题设置: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节日,体会其不同的意义。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体会其价值、解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列举事例,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列举事例。
【教材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
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
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要结合教材、配合探究性活动,采用小组讨论、资料分析、拓展内容以及思考题、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理解: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节日,体会其不同的意义。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体会其价值、解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列举事例,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列举事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资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够正确对待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
【课程标准】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关系文化传承是指将一种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精神财富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文化创新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使之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发展。
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根基;没有文化的创新,文化就会停滞不前,失去生命力。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1.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核心是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因素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
3. 教育方法论原理: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1. 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内容安排上,我们要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如古代文学名著、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感受到文化的创新活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是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的内容。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要进行创新,本单元讲解的知识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我们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
本单元第一部分是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那么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呢?本单元第二部分是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发展。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认识文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重大影响。
那么文化继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文化的继承呢?在当代,仅仅是文化继承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展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呢?本单元第三部分是文化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那么实践是怎么样来促进文化创新的?文化创新还有那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我们知道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式的。
那么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呢?文化创新又有哪些方式呢?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又要注意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预习1、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2)文化是什么(3)文化的特点(4)文化的力量2、文化与经济、政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3、感受文化的影响(1)文化影响面面观(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3)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哪些特点4、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精神世界(2)增强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三、知识讲解考点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异彩纷呈1、民族节日各具特色2、文化遗产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就像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要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重新演绎。
这个过程既有挑战,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大单元,既能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
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教学设计变得生动有趣!1. 教学目标1.1 了解文化的根源首先,我们得让学生明白文化的根源是什么。
可以从经典的诗词、故事入手,比如《红楼梦》里的那些千古传世佳句,或是《论语》中的智慧名言。
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理解这些文化元素背后的深层含义。
1.2 理解文化的演变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们了解文化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
可以带他们看看传统节日的变化,像春节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发展到如今的大联欢,或者古老的手工艺如何融合现代科技,变成了今天的时尚饰品。
通过这些内容,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文化在不断创新中保持生机。
2. 教学内容2.1 传统文化的经典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典的文化作品入手,比如古诗词、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
比如,带学生们阅读《静夜思》,讲讲李白在那一夜的思乡情怀,接着再介绍一下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美,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2 现代创新的实例然后,我们得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现代的文化创新案例。
比如,传统的剪纸艺术如何与现代设计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或者中国的传统音乐如何与流行音乐融合,产生出新的音乐潮流。
这样,学生们可以看到,文化创新并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生和发展。
3. 教学活动3.1 角色扮演与实践让学生们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比如让他们扮演古代文人,写写古诗词,或者模拟古代的节日庆典。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氛围,还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文化元素的意义。
同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制作传统工艺品或者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也能让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文化的认识。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通过该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并通过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2. 教学目标•认识并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创新的需求。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创新的思维对其进行创新和传承。
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分析文化传承的概念,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组织讨论,让学生从社会、经济和人文等角度分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2 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并提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
3.3 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分组学习,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展示。
3.4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艺术演出,提供实践机会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并设计一项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创新实践活动。
4. 教学评估•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对学生设计的创新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创新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5. 教学资源•PPT幻灯片资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案例。
•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视频和音频资源。
•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艺术演出的参观机会。
6. 参考资料1.《传统文化与创新》白皮书,XX出版社。
2.《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当代创新》研究报告,XX大学。
以上就是本教案的内容,通过该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冲淡甚至消失的危险。
因此,如何在教育中加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1.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指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教育、传媒等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有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其独特的精神标识,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培养自豪感。
文化传承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一个民族的文化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等,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1.2 文化创新的内涵与意义文化创新是指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方法和技术,对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新有助于增强民族创造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决定了该民族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竞争力。
文化创新有助于提高民族软实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是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文化创新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决定了该民族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2.1 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内容安排应包括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传承方式和创新方法等方面。
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
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创学设计是保护和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讨论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创学设计的意义以及实施这种设计的策略。
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财富,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通过文化传承,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因此,文化传承对于维护中国特色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
创学设计的意义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创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实施策略实施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创学设计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1. 多元化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和研究工具,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
2. 实践与体验教学:通过组织参观、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3. 创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
4. 合作与交流:通过学生间的合作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文化创新赛事:组织各类文化创新赛事,如文化艺术创作比赛、文化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创新。
结论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对于保护和发展中国特色文化至关重要。
通过多元化教学资源、实践与体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合作与交流以及文化创新赛事等策略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独特文化。
只有通过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我们才能让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传承和创新的文化交流教案
传承和创新的文化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概念、主题和故事,掌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掌握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培养思考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和机遇,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
3.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概念、主题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创新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元素。
2.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带领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3.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新引导学生了解利用数字化,如互联网、移动设备等科技手段,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数字化领域进行跨文化交流。
四、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第一课:文化传承与创新(90分钟)内容:1.引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传统文化的经典和概念。
3.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故事。
4.讨论: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5.结语:保护和更新,创新整合传统元素。
第二课:跨文化交流与融合(90分钟)内容:1.引言: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和机遇。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传统。
3.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方法。
4.实践活动:跨文化交流和体验。
5.结语:融合发展,合作一体化。
第三课: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新(90分钟)内容:1.引言: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新的作用。
2.数字化领域下的传统文化创新。
3.数字化领域下的跨文化交流。
4.讲座: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
5.结语:实现保护和民族复兴。
五、思考与讨论1.如何评估教学成果?2.如何推广文化创新的理念和方法?3.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六、教学评价1.考评方式:学生学习笔记;实践活动报告;参与度与讨论质量;小组展示和总结。
文化传承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教案引言在当代社会,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并提供一个具体的教学教案示例。
传统文化传承基础知识与技能•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名著、经典诗词、历史事件等;•学习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书法基本技巧;•分析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意象等。
教学活动建议1.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2.组织书法比赛或展览,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古代汉字之美;3.制作文化衫、书签等手工制品,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
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学科的探究活动;•整合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手段,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建议1.设计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项目,如历史背景下的文言文翻译、数学题目中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2.利用电子书籍、在线资源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原汁原味的古代文化,并丰富教材内容;3.组织讨论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
教案示例:宋词鉴赏1.目标:通过鉴赏宋词,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2.导入:播放一段介绍宋朝及宋词背景的视频。
3.激发兴趣: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宋词,让学生分组演唱或朗读。
4.分析欣赏:引导学生分析宋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
5.创作互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宋词,并与同伴进行互评、分享。
6.总结反思: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总结性讨论,回顾课程内容和体会。
结论通过教案示例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平衡传统与现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使高中语文教育更具价值和魅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教案标题: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目标:1. 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并分析不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不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等。
- 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元素,并讨论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提出具体的创新想法和方案。
4. 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如传统节日的创新庆祝方式。
- 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案,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5. 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想法和方案。
- 整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总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和方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撰写一份详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包括目标、方法和预期效果。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案例分析材料- 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学生作业本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
-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展示方式。
- 学生撰写的作业方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教案撰写还需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幼儿园大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案设计800字
幼儿园大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案设计800字对不起,由于文字限制,我不能在这里为您创建一个完整的800字的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基本的大纲和指导来帮助您开始编写。
标题:幼儿园大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初步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3.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定义和类型2.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的介绍(如书法、国画、剪纸等)3.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向孩子们介绍文化的含义和中华传统艺术。
2. 实践法:组织孩子们进行传统艺术创作活动,如书法、国画、剪纸等。
3. 讨论法:鼓励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通过故事或视频引入“文化”的概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什么是文化,包括文化的种类、特点等。
3. 介绍传统艺术:展示并讲解中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剪纸等。
4. 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进行传统艺术创作,如写书法、画国画、剪纸等,并鼓励他们在此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
5. 分享与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就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进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创新思维的表现。
2. 结果评价:评价孩子们的作品,看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传统艺术技巧。
六、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下一次的教学。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教案设计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大纲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Topic 10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ve teac hing design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了解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明确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理解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分析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文化的多样性:联系各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XX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XX年在俄罗罗举办的“汉语年”活动等背景材料来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的意义及我国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及其实践2.文化传播与交流:运用以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等方面的事例来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意义;结合本年度各国所举办的“文化年”,我国各省举办的“文化节”等热点问题,分析文化交流的意义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结合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例材料、典型经验来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4.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联系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和为贵”“世界大同”思想;京剧、书法等分析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5.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结合近年的重大文化事件,各种创新文艺等内容为载体阐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6.创新与继承、借鉴、融合:结合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创作,说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7.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XX年文化创新的重要事件,说明文化创新应坚持正确的方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理解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从而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理解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文化创新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知道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第1讲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清单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从民族节日中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从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点。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重要提示】文化的共性不是趋同,也不是相互代替,文化的个性也不代表文化没有一致性。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文化传播的方式(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2.传媒经历的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其中,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大众传媒的特点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如何做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重难点突破重点1 正确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1.二者内涵及表现的形式不同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文化遗产即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夷、人神学、人类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2.二者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不同(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民族成员间团结,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的联系世界遗产中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过一定的程序,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予以保护。
【例题1】自XX年1月1日开始,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调整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
将民族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主要基于()a.更好地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感情b.保障公民的休息权c.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d.进一步推动黄金周市场【解析】a。
从文化角度看,将民族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其能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感情。
故排除bcd。
重点2 正确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1)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的多样性首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的。
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的发展也会出现发展水平、发展程度的差异。
这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2)每个民族由于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在语言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由此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差异的存在,才使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
(3)在人类长期的生存过程中,人们总是依据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来构建自己的文化,以适应自然,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如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需要有放牧与繁殖牛羊的知识,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则需要掌握捕鱼的种种技术。
因此,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形成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因而文化首先是民族的。
3.文化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4.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人类文化,都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而存在,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又贯穿着一般的东西,即共同的、普遍的属性。
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题2】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
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
这表明()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b.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d.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解析】abcd。
申奥宣传片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通过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也表明了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