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六章 《设计艺术与消费心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6)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九章 《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9)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九章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逻辑思维2.形象思维3.创造性思维4.创造思维过程5.顿悟6.直觉7.灵感8.设计艺术思维9.创造力10.创造力人格11.天赋12.设计师的职业压力11.拖沓效应二、问题与讨论:1.试论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你的设计过程,论述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在设计中的表现。
3.结合本章中介绍的创造力的理论和心理研究,谈谈艺术设计师如何能提高创造力。
4.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二、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抽象为基本的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P3602.形象思维:普遍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形象为依托和工具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形象既包含了外界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包括人们思维中对具体形象产生的表象。
P361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与常规性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寻找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活动。
P3664.创造思维过程:创造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P3685.顿悟:是指通过理解和洞察了解情境的能力或行为。
P3686.直觉:是不经有意识的推理而了解事物的能力或行为。
P3687.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暂时的创造状态。
P3688.设计艺术思维:设计师根据设计人物和设计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并且其中艺术思维是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
P3699.创造力:P375创造力的定义,学者们一般有三种定义角度:(1)对于创造力的定义,学者们一般有三种定义的角度。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2.距离说3.实验心理美学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5.感性工学6.有限理性二、问题与讨论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阶段;(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
04026设计美学第六章《风格变迁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六章风格变迁论简答题:一、为什么说风格的形成是设计师走向成熟的表现?二、不同时代、民族和地域特点对产品或建筑风格的变迁有什么影响?三、对中国传统器物的风格研究形成了哪些范畴?四、为什么说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五、怎样认识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中的不同风格特征?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产品设计也像建筑设计一样,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这是产品设计走向成熟的标志。
风格是对形式的抽象,当一种类型的产品构成一定的审美形象时,它的相对稳定的形式他正便升华为一种风格。
风格是设计文化中高层次的问题,构成设计美学中一个特有的范畴。
产品风格是产品设计师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在设计实践中的体现,它既是创造主体的主体性表征,也反映出不同类型产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性。
二、答:设计是通过文化对自然物的改造和重组,它具有文化整合的性质,因此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民族和地域,设计的风格必然出现迥异、时代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特征。
在这里,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生产力水平,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自然条件、不同民族的性格和审美情趣必然通过设计风格表现出来,成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历史见证。
三、答:(1)虚与实,把握造型审美特征;(2)巧与拙;(3)雅与俗,在器物设计中,俗是设计创作的源泉,雅是设计的一种参照和楷模;(4)浓与淡,艺术形式特征。
四、答: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
建筑、家具和织物中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新奇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与欧洲所有的传统形式都截然不同,这使装饰直接成了变革的先锋。
同时,装饰增强了设计者们的自我意识。
正是从产品装饰的变化中开拓了现代主义产品风格,装饰的变化成了新风格的先导。
成功的设计将以它特有的装饰方式和风格特征给人以艺术美和功能美的享受。
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时代风格和产品风格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它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展现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心理特征。
2018年10月福建省自考04462设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设计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446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里格尔在其代表作《________》中提出风格知觉问题,建立了所谓“风格心理学”。
A.道德心理问题 B.风格心理学C.风格问题 D.设计心理学2.从心理学中的“知、情、意’’(感知、情感、意志)的角度出发,将美感划分成三个层级的是A.李泽厚 B.费尔巴哈.C.康德 D.车尔尼雪夫斯基3.常见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A.观察性研究、预测性研究、解释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预测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4.蔡尔德在《现代心理美学》中将心理美学理论分为外因论、________和交互论三种。
A.阴谋论 B. 客观论C.内因论 D.必然论5.下列不属于视觉重要特性的是A.颜色视觉 B.明度视觉C.运动视觉 D.远近视觉6.唯物主义认为美感来自——的特征。
A.审美想象 B.审美经验C.审美对象 D.审美道德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 B.社交需要C.爱情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8.以下不属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三个层次的是A.本我 B.真我C.自我 D.超我9.以下记忆分类方式中,属于按照记忆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的是A.内隐记忆 B.词语逻辑记忆C.陈述性记忆 D.语义记忆10.格式塔心理学是A.“感知”(视知觉)研究 B.“心理环境”研究C.信息加工研究 D.认知心理研究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距离说12.第二信号系统13.人机工程学14.需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15.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04462设计心理学2019年10月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10月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速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人们感知、创造美时所产生的情感称为A 情感体验B.审美体验C.感知体验D.知情体验2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消费者黑箱及设计师黑箱B.信息黑箱及设计师黑箱C.消费者黑箱及使用者黑箱D.产品黑箱及设计师黑箱3.下列不.属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三个层次的是A.本我 B.真我 C.自我 D.超我4.设计仿样最重要的生成机制是A.生理及心理机制B.社会机制C.文化机制D.经济机制5.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出设计是一种____的过程。
A.人为进化B.社会演变C.科技进化D.自然演进6.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源于哲学家们的A.成果B.著作C.思辩D.精神7.人机工程学的三大要素是A.人机、产品B.人、机、心理C.人、机、社会D.人、机、环境8.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的A.外显心理B.内显心理C.外显行为D.内显行为严禁复制9.两个及两个以上具有言语、行为能力的主体通过互动建立人际关系的行为称为A.互动行为B.交通行为C.交往行为D.交流行为10.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来自三个方面,即设计心理学、哲学、文学B.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来自三个方面,即哲学、心理学和文艺批评C.美学家李泽厚认为,关学来自三个方面,即文艺批评、哲学、文学D.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来自三个方面,即哲学,文学、心理学二、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四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四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四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3.观察法4.量表5.焦点小组法6.投射法7.口语分析法8.描述性研究9.解释性研究10.预测性研究问题与讨论1.如何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2.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3.如何通过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获得有效信息。
4.结合你所做的设计实践,设计一份用户心理研究的问卷,并做出研究报告。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倾向于实证主义的研究,主要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测量技术和观察法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取得研究结果。
虽然定量研究中发现的东西是描述的、经验式的,但如果这些数据是遵循随机性原则进行收集的,并且样本的大小达到定水平,研究结果就可以被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P612.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则倾向于阐释主义的研究,研究结果不经过量化或定量分析。
它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中心小组访谈法)隐喻分析、抽象调查、投射技术、有声思维等。
定性研究的样本小,更侧重于研究的深度而非广度,因此得出的结论有限,不具有普遍性,所发现的结果一般不能推广到更大人群中,但非常适合于用来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假设和问题。
P613.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依靠自己的感官和观察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以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观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按照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别,观察法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P634.量表:量表是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于量表的个人(或行为和态度)。
P655.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法通常由6~10名应答者和一位分析主持组成一个中心小组,对一种特殊的产品或其他主题进行集中讨论。
《消费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高教版

《消费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模块一消费心理认知稳扎稳打:(一)单选题1、C;2、B;3、C;4、A;5、D(二)多选题1、ABE;2、BDE;3、BCD ;4、ABC;5、ACD(三)简答题1.学习和研究消费心理学应掌握哪些基本方法?答: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再结合具体营销活动,形成完整、系统的科学调查或实验研究方法体系。
应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测验法等。
2.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在购买活动中有何作用?答:(1)消费者的感觉主要是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感觉器官对于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感觉和知觉在购买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营销就是充分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给消费者以深刻印象,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好感从而实现销售的目的。
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消费者以适宜的刺激。
利用感觉引发消费者良好的情绪状态。
知觉在营销活动中的运用:运用知觉的选择性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运用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开展营销活动及广告制作。
3.消费者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都有哪些类型?答: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1)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原因和驱动力来看,消费者动机可划分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
(2)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分析,购买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求实动机②求新、求美、求异动机③求便动机④求廉动机⑤求名动机⑥好胜动机⑦偏好动机融会贯通:略模块二消费心理分析稳扎稳打:(一)单选题1、C;2、A;3、C;4、A;5、C(二)多选题1、ABC ;2、ABC;3、AB ;4、ABCD;5、ABCD(三)简答题1.消费者个性有哪些特征?答:(1)消费者个性反映了个体差异。
因为构成人个性的内在因素是各种因素的组合,两个人的个性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2)消费者个性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04462设计心理学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种选择,这种情况被称为“
选择”。
第 6 页 共 24 页
20、可用性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衡量产品在使用方面所能满足用户身心需要的量
度,是产品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可用性包括效率.容错性.
。
21、消费心理学中的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典型模式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决策信息收集
决策实施。
22、艺术设计中的叙事要素包括:
)
A、政治性
B、适用性
C、文化性
D、公益性
8、( )在设计上首先表现为设计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
A、真
B、善
C、美
D、聪颖
9、艺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形式是(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感性形象
B、理性形象
C、思维形象
D、理念
10、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 的新款产品。( )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
第 1 页 共 24 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了解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次重点) 第二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次重点) 第三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
4、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
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5、我们应当注意到美术史学史上 19 世纪的两个巨人——森珀和
。正是这两
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做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 20 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是从美术
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6、二战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二战期间所发展起来的
安徽自考04462艺术设计学习大纲、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1.1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
而艺术和人文性的属性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在科学中,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载体的,语言是逻辑思维的基础。
而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语言起着指导和组织作用。
科学意义的“概念”包含确切的定义,否则无法做进一步的推断演绎。
而艺术上的“概念”并不是一种“限定”,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定义”。
因此,艺术的概念总是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而且艺术创造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和艺术的创造的归纳: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式——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的基本属性,既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1.2心理学性质心理学学科的一个特别之处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的。
不管我们是检查可观察的行为,或是发展“心理”的理论模型,我们都使用意识探究意识的产物。
心理学家是自己面对自己。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科学与心理学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
心理学起源是从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算起。
19世纪70年代,冯特提出用实验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并于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逐渐脱离哲学走向科学。
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关键:现代心理学一直强调理论研究应有研究证据的支持。
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求客观的真理,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心理学范式:事实——描述——解释——理论。
事实: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三章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3)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三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神经系统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3.眼动3.视敏度与设计4.经典条件反射5.工具性条件反射与技能形成6.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关系反射和消退7.第二信号系统和人的意识8.格式塔心理学9.心理环境信息加工理论10.人机工程学11.工业心理学12.消费心理学1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格理论14.高峰体验问题与讨论1.根据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谈谈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2.论述精神分析心理学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启示。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外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P38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执行功能时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支配应付处理紧急情况的反应,唤醒脑结构,并伴随血流从心脏流向肌肉、呼吸加快、停止消化、心率加快等;当情况结束时,则呼吸变缓、心率变慢、机体安静。
P383.眼动:人在观看对象时,眼肌会带动眼球向上下左右运动,以确保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这称为眼动。
眼动包括三种基本类型: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P424.视敏度与设计:视敏度(一-般称为“视力”)是对物体细节辨别的能力,一般而言,正常形觉视力为1.0以上。
视敏度分为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
视力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照明因素和主体因素两类。
视敏度是设计中应该尤其重视的问题,许多设计师为了追求装饰效果,而将广告、书籍的文字,手机、电话等设备上的按键说明设计得比较小巧,这种设计对于年龄较大的用户则不太适宜。
因此,如果设计的目标群体被设定为中、老年,或者长期用眼密集,视觉疲劳度较高的人(例如排版工人,打字员),那么就应注意使文字设计稍大、笔画稍粗、行距稍大,图像和文字对比更鲜明,如果是数字模式,还应尽可能减少变化、降低运动和闪烁的频率。
《设计心理学》参考答案

《设计心理学》参考答案马斯诺说的五个层次:1.基本上的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归属,爱的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可用性工程可用性: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有效性: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效率: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之间的比率用户主观满意度: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
由此可见,可用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既考虑产品使用和适用方面的属性,也考虑用户在使用中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设计中的感觉和知觉通道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术语,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人们的感觉通道对应各种感觉器,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通道。
多通道对设计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易用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的福音,将帮助某一类或几类感觉通道受到损伤的残障人士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缺陷。
例如,听觉菜单,以听觉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菜单,如电话应答系统中:按下1可以订购手册,按下2可以报告维护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它将提供人们更自然地控制产品的方式,人们将不再需要努力学习界面控制的方法,而仅通过最习惯的语言手势、文字便可以控制复杂的智能机器。
如:口语提示读音本。
记忆信息加工三级模式重复信息输入注意↓←————————←↑→→→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信息丢失↓信息丢失信息可能丢失↓↓回忆提取注意: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就是有几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注意的选择性特点:一是注意主体根据自身目的将注意力指向目标——目的指向选择二是物体本身的刺激特性——刺激驱动捕获刺激驱动捕获规律:1.大小刺激。
一般而言,尺度大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有人曾对刊物中不同篇幅大小的广告进行对比照实验,实验发现随着广告版面篇幅的增加,注意率也相应增大,半页版面的注意值是13.3,而全页广告则是25.9.2.对比刺激。
《消费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模块一【稳扎稳打】(仅针对知识)(一)单选5个1.在消费心理学研究中,通过控制自变量变化来研究因变量变化的方法是( 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2.天气越来越冷,小张准备为自己添置一件大衣,她走进无锡八佰伴的三层女装部,远远地就被某柜台的一件亮丽的黄色大衣所吸引,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B )A.分析 B.感觉 C.知觉 D.喜欢3.东风标志汽车公司在2005年调整其营销策略,对其旗下的307轿车均大幅度降价,其中一款基本型从15.18万直接下调至12.98万,销量大增。
这是因为心理学中的( C )在起作用。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阈限D.感觉联合4.沃尔沃轿车一上市就大力宣传其“安全性”,宝马、通用等汽车公司也跟进强调安全性能,但都没有成功,反倒进一步强化了沃尔沃轿车的这一“安全”概念,这是因为( A )A.知觉背景在起作用B.感觉是相对的C.对比律在起作用D.知觉恒常性起作用5.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经常在各大电视台频繁做广告,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 D )原理。
A.首因效应B.优先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二)多选5个1.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 AB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决策过程D.交流过程E.意志过程2.根据情绪的愉快度来分类,可以分为( BC )A.悲观情绪B.积极情绪C.莫名情绪D.消极情绪E.双重情绪3.购买动机的特征有( BCD )A.自发性B.主导性C.方向性D.内隐性E.阶段性4.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信息搜集的渠道主要有( ABCDE )A.个人来源B.商业来源C.公众来源D.经验来源E.企业来源5.消费者购买行为按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来分,可以有( ACD )A.确定型B.冲动型C.半确定型D.不确定型E.随意型(三)简答3个1.学习和研究消费心理学应掌握哪些基本方法?答案:1)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条件下,直接察看、了解和分析他人的言行、表情、动作、行为等以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五章 《 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5)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2.阈限3.绝对阈限4.差别阈限5.遮蔽效应6.阈下知觉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8.拮抗加工理论9.明度视觉10.暗适应11.眩光12.运动的视觉途径13.知觉14.注意15.知觉组织16.深度知觉线索17.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18.错觉19.OP风格20.错觉轮廓21.恒常性22.记忆23.记忆泛化24.图式25.原型26.回忆27.重学节省28.正负迁移29.短时记忆30.长时记忆31.感觉记忆3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34.情绪35.情感36.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37.情绪的评价理论38.情绪的认知一激活理论39.高级情感40.移情41.移情论二、问题与讨论1.结合你所学的设计门类,谈谈如何通过设计提升观众的注意力?2.描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并绘制模式图。
3.简要阐述增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
4.结合设计作品,谈谈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危害,设计师应如何对待“模仿”。
5.简要论述设计艺术中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感觉是感受器一一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P822.阈限:感觉依赖于输人能量的差别。
在感觉过程中,外界刺激的强度是一种相对强度。
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P833.绝对阈限:能弓|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为绝对阈限。
P834.差别阈限: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P835.遮蔽效应:即强烈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
P856.阈下知觉: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使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被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受,这被称为阈下知觉。
P85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起获得白光。
04462设计心理学_202010_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设计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投射法最先来自临床心理学,目的是研究隐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心理,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动机和需要等。
2.A: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的外显行为。
3.D: 深度访谈法是由专业访谈者与被调查者进行一对一的,较长时间的、详细的、非结构式的会谈。
4.A: 里格尔在其代表作《风格问题》中提出风格知觉问题,建立了所谓的“风格心理学”。
5.C: 下列不属于...高级情感的是优越感。
6.A: 认为美感是纯粹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力量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C: “通过对情感气氛的渲染和交流,自身产生与他人的感情体验”指的是移情。
8.D: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9.A: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的“自我”服从的是现实原则。
10.C: 美学家李泽厚提出,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愉快。
二.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对:心理美学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12错:外因论认为审美价值在于刺激之外的某些变量。
13.错:从人与艺术作品的交互出发,认为审美价值是刺激以及情景交互作用的结果。
14.对:群体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感情联系的两个人以上的人群。
15.错: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等。
16.对: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17.对:现代心理学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历年考核:2019.4判断)18.错: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历年考核考核:2015.4简答)19.对: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艺术史课后习题附答案

设计艺术史课后习题附答案第一章西方手工艺时代的艺术设计1.如何从维伦道夫母神雕像来认识原始人类的设计理念?在奥地利维伦道夫发现的母神小雕像,高11厘米缺乏五官细节,与其说是雕塑艺术品,不如认同为观念性的象征物,具有内心视像的作用。
在那些原始的雕塑物上,设计人首先需要一种群落共同持有的清晰的内心视像,然后才能通过内心视像的表现去追求与意识上的一致性和可观照性,古朴原始的形象中体现的就是这种设计的结果。
原始人类在物质条件几乎为零的状态下,只有那种强烈的创作心理冲动和巨大的精神需求的推动,才会使人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去探索艺术设计成功的方法,无论是来自类似于巫术的动机,还是为了满足共同需要的原始意识中的一种欲望,它们最终使艺术设计的形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跟随这社会的发展,延续到今天。
2.原始宗教或巫术在人类的造物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关于艺术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有所谓模仿说、劳动说、巫术说、心理表现说、符号说、性欲说等等。
近几年有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产生艺术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其中劳动、模仿、游戏、巫术、心理表现等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3.希腊陶器的三种风格是什么?请阐述各自的艺术风格特征?几何风格:用二方连续排列,一种纹样一圈,一圈又一圈,装饰味很强,很有节奏感,对不对不同纹样的上下排列秩序也有精心的设计,使空间疏密得当。
黑绘风格:当时设计师的绘画技巧很高,人物形象类似埃及的风格,很多使用侧影,这样可谨,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细部的时候,线条精练而流畅,使作品本身具有古朴的艺术气息,对陶瓶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红绘风格: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在与黑绘风格共存一段时间后,真正成为一种能令希腊人物表现细腻,构图更为生动。
4.教堂艺术设计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内部:室内设计强调内部空间的装饰性,例如哥特式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古典主义的教堂建筑中,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在空间和细部的设计上,将宜人、亲和的感觉放在重要位置上;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在装饰上追求华丽,雕塑和绘画间的互相渗透,壁画中常用透视的方法延续建筑。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2018年4月自考04462设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统一命题考试设计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446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某毫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刍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相应的“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将“设计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名词使用,并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是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以后B.20世纪5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D.20世纪90年代以后2.以下记忆分类方式中,属于按照内容分类的是A.语义记忆B.形象记忆C.外显记忆D.程序性记忆3.钱学森重新划分了思维学的研究范畴,他认为“___________智慧的源泉”。
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创造思维D.特异思维4.下列不属于设计说服的要素的是A.技采诖原理B.态度C.特性 D.情绪与情感5.与消费相关的三种人格特质是A.消费者创新性、消费者物质主义、消费者民族主义B.消费者创新性、消费者认知风格、消费者社会性格C.消费者认知风格、消费者社会性格、消费者物质主义D.消费者认知风格、消费者物质主义、消费者民族主义6.设计艺术的本质属性是A.创造性B.意味性C.功能性D.艺术性7.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主要取决于A.个人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B.个人因素、人际因素、情境因素、文化因素C.人际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D.人际因素、情境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8.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的“自我”服从的是A.现实原则B.满意原则C.道德原则D.社会原则9.认为人的情感是一种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释放过程的是A.兰格情绪理论B.认知情绪理论C.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D.评价情绪理论10.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出设计是一种——的过程。
《消费心理学》参考答案

《消费心理学》参考答案模块一一、单项选择题1、A2、A3、B4、D5、B二、多项选择题1、BCDE2、ABC3、ABCDEF三、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答:消费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并探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内在运行规律。
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和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以及规律性,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行为。
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并探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l,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研究,2,对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3,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研究,4,对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双向关系的研究。
2,研究消费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常用方法是什么,答: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全面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常用方法:,1,观察法。
,2,访谈法。
按交谈过程结构模式的差异划分,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两种形式,按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接触方式可以分为个人访谈和小组座谈两种形式。
,3,问卷法。
,4,综合调查法。
,5,试验法。
,6,投射测验法。
3,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消费心理学是从广告心理学发展而来的。
早期的消费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处收集信息,以便制作更有效的广告。
后来,研究重点转向产品设计前后消费者的意见和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研究理论层出不穷,如营销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都是研究消费者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增长,心理学本身也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想、一个新的心理学学科——认知心理学诞生了。
艺术设计概论总结含课后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设计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974《大不列颠百科全书》“Design: blah blah........只要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郝伯特·西蒙:“凡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
”——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不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提的意义)二、设计的意义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设计的宏观定义】“一种对目标问题的求解活动”“从现存事实转向未来可能的思想跃迁”“......”“......”1950麦德华·考夫曼·琼尼:现代设计的12项定义:【大工业生产后的定义】1)应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2)应体现时代精神3)应从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不断汲取营养(自我发展)4)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不断使其发展(与时俱进)5)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外观创新)6)应明确的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理念清晰)7)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他种材料的特性及美感(忠于材料)8)应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行、实际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段(诚实)9)在实用、材料、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应给人以视觉的满足,特别应强调整体效果的满足(效果展示)10)应给人单纯洁净的美感,避免繁琐的处理11)必须熟悉和掌握机械设备的功能12)追求豪华情调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节制的欲求及价格问题(物美价廉)1957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1964年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他的目的是解决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这些造型质量不但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他从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
设计心理学_题型解答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1 最早奠定设计心理学研究基础,是人工事物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它是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学科的学者。
2 对设计心理研究最系统,全面的学者应首推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3 诺曼率先关注产品的可用性,他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三种水平,将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
4 与诺曼相关的一位学者是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专家(杰克博·尼尔森),他与诺曼等人组成了(尼尔森-诺曼小组)5 (单选)尼尔森的主要贡献则体现在互联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上,为此媒体评价他为(网页可用性的领袖)纽约时报(世界最重要的网页可用性专家之一)商业周刊。
6 (名词解释)设计心理学它是设计艺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的学科7 (单选\填空)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在设计活动中的职能,主要可分为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
8 (单选\填空)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影响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即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第二部分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第三部分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第四部分是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它划分为知(认知\感知)情(情绪\情感)意(意志\意动)。
9 (单选)20世纪初,试图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找到合适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美学的现代主义者,放弃了历史上的一切范式,求助于简洁的纯几何和模数式的构成方式所能赋予人们的(秩序感)和(规律性),这就是(机器美学、技术美学)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六章设计艺术与消费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需要2.心因性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5.需求6.动机7.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8.理性动机和感性动机9.交往行为理论10.戏剧行为11.广告疲倦效应12.态度13.设计说服的方式14.决策理论15高卷人消费者和低卷人消费者16.决策的补偿性原则17.决策的非补偿性原则18.启发式19.人格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20.人格的特质论21.人格特质的五因素模型22.品牌人格化二、问题与讨论1.根据需要层次理论,谈谈应该如何理解消费者的多层次需要。
2.根据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谈谈如何运用艺术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3.如何利用艺术设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4.简要论述与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5.设计人格化的形成过程。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需要: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有机个体或群体对客观事物(其存在与发展的条件)的欲求。
P1562.心因性需要:心因性需要归纳为基本的三种,被称为“需要三元论",分别是权力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
P157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至少存在5种基本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除此以外,他还提到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需要。
P1574.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根据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于物质存在对象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于概念对象的需要,例如审美、道德、情感制度、文化、知识。
用户的物质需要反映为对产品使用性能的需要,而精神需要则超出使用层面,伴随各种情感体验,即对产品情感体验的需要。
P1615.需求:需求不完全等同于需要,需要一种欲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会产生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就是行动的驱动力----动机,但需求则直指目标,即主体基本明确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消除这种紧张感,是动机的具体体现和表述。
P1646.动机:动机可以被描述为个体内部存在的迫使个体产生行为的一-种驱动力,或者说个体想要做某事的内在意愿。
P1677.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所谓积极动机,是驱使我们朝向某个目标的驱动力,比如进食的动机会驱使人们寻找餐馆或购买食品;消极动机则相反,它迫使我们远离或避免某些目标或行为,例如害怕出车祸的动机会驱使人们离汽车远点。
P1688.理性动机和感性动机:理性动机是指消费者感受到一定需要后,理性地考虑所有选择,选择那些能提供给他们最大效用的产品。
感性动机是指消费者直接按照情绪和情感(喜欢、厌恶、自豪、尊重等)来选择不同的目标。
P1689.交往行为理论: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他将心理学、社会学结合起来,认为人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根据其背后的合理性将人的行为分为三类:目的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
P17210.戏剧行为:戏剧行为中,行为者是彼此互动的参与者,他们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同时也是他人表演的观众。
P17311.广告疲倦效应:不断重复的行为,到了一定强度后会出现厌倦的现象,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并且出现消极的情绪。
比如过度重复播放的广告会导致消费者的厌倦,这被称为广告疲倦效应。
P17612.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P17713.设计说服的方式:艺术设计的合理性说服、情感性说服、符号性说服。
P18514.决策理论:决策,即在备选项中做出选择,决策的前提是做判断,即根据自己对于事物和人的认知、态度和知识等做出评论性的评估。
P18515高卷人消费者和低卷人消费者:高卷人消费者偏重于依靠左脑来处理输人的信息;既然左脑是语言、文字的中枢,负责逻辑思维,那么高卷人的消费者就主要依靠文本来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方式是理性的信息加工过程,通常只能发现很少他们能接受的产品。
低卷人消费者偏重于由右脑处理输人的信息,强调图像对认知的作用,包括符号的创造性使用,通常可以接受更广泛的品牌。
P18816.决策的补偿性原则: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规则,简单来说就是权衡利弊,消费者通过对于该产品的各项主要特征的满意度进行加减,满意的特征加分,不太满意的特征减分,用产品的优点来平衡缺点,最后选择得分最高的产品。
P19017.决策的非补偿性原则:是指不能以产品的优点来弥补其缺点。
例如排除法,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产品的各项特质设定一个明确的限定,凡是有特征低于这个限定的产品都被排除出去,这样可以快速减少备选项的数量。
P19018.启发式:发法,就是指通过启发主体思维方式促使他做出判断的方法,它与人的启发式一一对应”,常见的启发式包括:①代表性启发式;②可得性启发式;③锚定--调整启发式。
P19119.人格:也可称为个性,是个体行为向的内在差异性。
P19220.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他将人格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其中“本我”服从满意原则,即驱使个体寻求最大的生理需要的满足;“超我”服从道德原则,它监控个体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来满足需要,是抑制内驱力的“刹车”;最后,“自我”服从现实原则,它是个体有意识地自我控制,使本我的本能冲动与和超我的道德规范能获得平衡。
P19321.人格的特质论:特质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
特质构成-个完整的人格结构,也是人格的描述维度,特质使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作为一种中介变量将外界刺激与人的反应结合起来,例如害羞、诚实、乐观都是特质。
19422.人格特质的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是外向性、和悦性、公正性、情绪性和创造性。
P19523.品牌人格化:品牌和人一样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和品牌人格,也称为品牌个性。
P201二、问题与讨论1.根据需要层次理论,谈谈应该如何理解消费者的多层次需要。
P158(1)首先,不同需要导致人们对不同产品的需要,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需要满足的迫切性。
比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相应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产品通常也是人们较为迫切需要的产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通常是在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变得比较迫切;(2)其次,从低到高逐层递增的多层次需要使用户群体也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3)再次,用户需要的多层次性,相反又使各类产品也产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些导致不同消费者购买同一类商品的动机并不相同。
设计师通过了解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要;(4)此外,多数消费者购买某一商品时,期望它能满足两种及以上的需要。
使用功能是最基本的需要,通常还具有其他超出使用的需要。
2.根据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谈谈如何运用艺术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P161物质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精神需要赖以生存的基础。
而物质需要同时也受到精神需要的影响,尤其在消费社会,当消费者更多地是消费物的符号意义、所代表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如何兼顾消费者的物质.精神的双重需要变得尤为重要。
现代设计常将设计定位于通过物质(即设计物)提供消费者超越物质需要的精神需要,并且借助广告、促销等手段对用户强化这一定位,这使用户有时甚至无法根据产品本身的形式了解其真正的用途,或者在广告中无法找到所促销产品的形象。
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师凭借产品造型(不-定与功能相关,而可能仅仅是情感的符号)、广告或者品牌形象激发用户的相应的情感体验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
(1)根据设计所强调需要的不同,依次将艺术设计分为强调物质需要的设计、兼顾物质精神需要的设计,以及强调精神需要的设计三类,其中强调物质需要的设计突出表现其使用方面的属性.而强调精神需要的设计则着重于激发用户的各类情感体验,兼顾二者的设计则在使用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情感体验加以考虑。
(2)广告作为传达产品整体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产品的形式-样,也是帮助产品体现其侧重的不同需要层次的重要手段。
(3)品牌是将商品从简单的满足物质需要升华为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重要中介,通过人们对于品牌的认知,广告才能完全不通过物质形象的刺激来宣传产品,并自然而然使人们在不看到产品形象的情况下将画面情境与产品联系起来。
(4)应划分设计所满足需要的层次性?,可以利用心理学中对理性广告与感性广告的区别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3.如何利用艺术设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P170采用适当的激发方法,以外界环境刺激、唤醒或明确他们的动机非常重要。
主要的激发方式包括生理唤醒、情绪、情感唤醒、认知唤醒等。
(1)生理唤醒:通过外部环境的图像、场景、气昧、音响刺激人的感官,唤醒人的生理需要;(2)情绪、情感唤醒:一方面,生理唤醒时一定伴随着一定的情绪。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唤醒就是情绪唤醒的一种途径;另-方面,带有一定意味的广告、商业环境、促销能引发人们心因性的需要。
(3)认知唤醒:设计师通过提供给消费者准确、有效的信息,引导消费者为了满足某一需要而进行理性思考,即理性动机激发,使消费者通过权衡利弊后选择所推销的产品。
4.简要论述与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P196与消费者行为相关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三种:消费者创新性(个体如何接受新的经验);消费者物质主义(消费者依赖现实财务的程度);消费者民族主义(消费者接受或者拒绝外国产品的可能性)。
5.设计人格化的形成过程。
P198(1)首先,人格使个体的行为,包括对于物品的选择具有确定性和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驱使他们有意或无意选择具有相应特征的物品。
在这个阶段,是个性决定人的消费选择,用特定的用品、个性化的环境空间来显示个人的特质。
(2)接着,那些常常被同类特质的人选择的物品与特定的人格特征联系起来.逐渐这一物品(品牌)也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
(3)此外,这还是拓展市场的一种策略,例如厂家为了占有更大范围的市场,将自己的产品划分成不同的产品系列,冠以不同品牌,配合相应的营销策略,以迎合不同个性特质的消费者的喜好。
(4)最后,产品、品牌或环境的个性特质形成后,如同人的个性一般,也具有差异性和稳定性,它以自己独特的特质区别于其他产品、品牌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