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立方体抗压强度fcu
1.2.2 棱柱体抗压强度 fc
(1) 破坏过程(P15图1-7) (三阶段、特征点) (2) 性能指标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
1.2.3 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和本构关系
(规范附录C、 P22式1-6、图1-14)
1.3
抗拉强度和变形
1.3.1 试验方法和抗拉性能指标
4.3.1 破坏准则类型
(1) 古典强度理论(P108表4-5) (2) 基于试验资料的统一表达式(P110表4-7) (3) 我国规范采用过-王准则(P111式4-12 、13)
4.3.2 多轴强度计算
(1)二轴强度 a 模式规范采用Kupfer准则(P112式4-15) b 我国规范采用四折线强度包络线(P114表 4-8、P115图4-22) (2)三轴强度 a 三轴受压(C/C/C)时,抗压强度f3由应力 比按图4-22插值确定,其最高不宜超过5 fc b 三轴拉/压( T/T/C,T/C/C )时,多轴 强度可不计第二主应力的影响,按二轴拉/ 压强度取值 c 三轴受拉(T/T/T)时,抗拉强度f1取0.9 ft
4.4
本构模型
4.4.1 线弹性类本构模型
(1) 成熟,最基本、简单(P116图4-23) (2) 弹性力学观点,在特定条件下适用混凝土 结构 (3) 有各向异性、正交异性、各向同性三种 本构模型
4.4.2 非线(性)弹性类本构模型
(1) (P119图4-24)不能适用于卸载、加卸 载循环、非比例加载等情况 (2) 有代表性的本构模型见P120表4-9 (3) 规范采用过-徐的正交异性模型(P124)
(1)水泥砂浆沿粗骨料的界面和砂浆内部形成微 裂缝 (2)受到荷载后微裂缝逐渐延伸和扩展,形成宏 观裂缝 (3)砂浆的损伤不断积累,切断和骨料的联系, 混凝土的整体性遭受破坏而逐渐丧失承载力
1.2
(1) ( 2) ( 3) ( 4)
抗压强度和变形
试验方法 破坏形态 尺寸效应 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其他强度的关系
2.6.6 徐变的定量分析
(1) 有效模量法、老化理论、弹性徐变理论、 弹性老化理论、继效流动理论等 (2) 我国规范给出综合经验值或应力松弛系数 (3) 模式规范CEB-FIP MC90公式 ( P63式2-31~33)
4
4.1
( 1)
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
强度和变形的一般规律
(参见P87~96图4-3~4-11) 多轴受压(C/C,C/C/C)强度显著大于 单轴抗压强度 多轴受拉(T/T,T/T/T)强度接近单轴 抗拉强度 多轴拉/压(T/C,T/T/C,T/C/C )强度 小于单轴拉/压强度 二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同单轴受压 三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峰部平缓而丰满 多轴拉/压应力应变曲线同单轴受拉
2.2.2
应力应变关系
(1) 两类计算方法:增量方程法和拟合参数法 (2) 结论:应力应变关系与偏心距或应变梯度无关, 但应考虑偏心距对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 (3) 简化计算:式2-5
2.3
偏心受拉和弯曲受拉
2.3.1 主要试验结果
(1) 破坏形态与轴心受拉相同,偏心距影响不大 (2) 极限抗拉强度随偏心距增大而降低;受拉塑 性变形的发展有限,随截面高度增大,塑性 影响系数减小 (3) 最大拉应变随偏心距增大,回归为式2-10 (4) 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中和轴位置取决 于偏心距
1.1.2 材性的基本特点
(1)多种原因引起复杂的微观内应力、变形和 裂缝状态 (2)变形由骨料的弹性变形、水泥凝胶体的粘性 流动(塑性变形)、裂缝的形成和扩展组成
(3)不同的应力状态和途径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4)时间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5)养护和使用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碳化、钢筋 锈蚀的影响
1.1.3 受力破坏的一般机理
应力-应变关系
5.1.2 硬钢
(1) 名义屈服强度规范取0.85f b (2) 本构模型(P136图5-8、式5-3、5-4)
5.2
反复荷载时的变形
5.2.1 应力应变曲线
(1) 包兴格效应现象及原因 (2) 曲线三部分:骨架线、卸载线、软化线
5.2.2 软化线的模型
加藤模型(P138图5-11) Park模型(P139图5-12)
收缩
是微裂缝和宏观裂缝发展的主要原因 加大预应力损失 降低构件抗裂性,增大构件变形 引起结构内力重分布
2.5.1 收缩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2.5.2 收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水泥品种和用量等
2.5.3 收缩变形的定量分析
模式规范CEB-FIP MC90 (P57式2-17~2-20、 P5图2-18)
2.6
0.1.3 计算理论方面
(1)有限元分析: a 砼在不同比例的三向应力作用下的破坏 准则 b 砼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c 钢筋与砼的粘结滑移以及相互作用 d 钢筋在屈服后的本构关系
e 划分单元时的裂缝处理
f 长期荷载的时效问题 (2)构件计算:
a 剪扭构件变形计算的建立 b 裂缝计算理论的完善和拓展 c 复合应力或反复荷载下计算理论的简化 (3)可靠度分析: a 随机性、模糊性、信息不完善性 b 可靠度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c 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 d “神经元网络理论”用于混凝土碳化、腐蚀
矩形短梁双剪面剪切、Z形试件单剪面剪切、 缺口梁四点受力、薄壁圆筒受扭、 二轴拉压、等高梁四点受力
1.4.1 试验方法
1.4.2 破坏特征和抗剪强度
(1) 破坏形态和裂缝特征类似受拉 (2) 抗剪强度随fcu 单调增长(P37图1-31)
1.4.3 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
剪切模量按弹性力学求得
2
2.1
5.3
徐变和松弛
影响松弛的因素:钢种、应力持续时间、 温度、应力水平
6
6.1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粘结力的分类与作用
(1) 钢筋端部的锚固粘结—通过la内的粘结应力
积累,建立必需的拉力 (2) 裂缝间的粘结—通过裂缝二侧的粘结应力 使钢筋应力向混凝土传递,其大小对构件 刚度和裂缝宽度有影响
6.2
粘结力的影响因素
Baidu Nhomakorabea 第一篇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 基本力学性能
(1) 均匀单轴受压和单轴受拉-----a 是最基本的应力状态 b 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唯一依据 c 是决定其他重要性能特征和指标(如弹性 模量、峰值应变、破坏特征、延性指数、 多轴强度和变形等)的最主要因素 (2)主要讨论在不同受力和环境时的强度和变形
0.2
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埋长及间距、 钢筋直径及外形、箍筋等
6.3
( 1) ( 2) ( 3) ( 4)
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
6.3.1 应用场合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时建立粘结单元 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 确定构件开裂后的受拉刚化效应 计算抗震构件和节点处的钢筋滑移变形量 6.3.2 特征值计算(试验回归分析) (1) 劈裂应力(P160式6-6) (2) 极限粘结强度(P161式6-7)
本课程的特点
(1)以数学、力学、材料等学科领域为基础
(2)以工程实践为研究目的和对象 (3)以试验手段和方法为依据 (4)讨论宏观的力学反应和实际的力学性能指标 (5)研究受力性能的规律和机理分析 (6)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1.1
材料组成和材性特点
1.1.1 材料的组成和内部构造
(1)水泥、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 水、添加剂 (2)凝胶体、硬化 (3)混凝土级配(与强度等级与使用环境有关)
0.1.4 防倒塌方面
《房屋建筑防倒塌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a 结构倒塌过程模拟分析 b 结构防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c 结构倒塌机理分析 d 结构防倒塌设计方法 e 结构防连续倒塌鲁棒性分析
0.1.5 耐久性方面
(1)新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a 环境类别的划分(五类七等级) b 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材料要求(最大水胶比、 最低混凝土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 碱含量等) c 耐久性可靠指标计算 d 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 e 钢筋的锈蚀度计算 f 构造规定
( 2)
( 3) ( 4) ( 5) ( 6)
4.2
( 1) ( 2) ( 3) ( 4) ( 5)
典型破坏形态及其界分
拉断(多轴受拉或拉/压) 柱状压坏(多轴受压或拉/压) 片状劈裂(多轴受拉或拉/压) 斜剪破坏(三轴受压) 挤压流动(三轴受压) 五种破坏形态的应力范围见P103表4-4
4.3
破坏准则
徐变
2.6.1 徐变机理
(1) 水泥凝胶体的塑性流动 (2) 骨料界面和砂浆内部微裂缝的发展 (3) 内部水分的蒸发 2.6.2 徐变和松弛的关系(P59图2-21) 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相同,并可相互转换
2.6.3 徐变和松弛对结构的影响
( 1) (2) ( 3) ( 4) (5 ) (6 ) 降低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 增大构件挠度 引起预应力损失 降低构件的抗裂度 产生内力重分布 减小温度应力和收缩裂缝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2)既有结构的耐久性评估鉴定---a 剩余寿命计算 b 加固后的耐久性评估 目前“分级评定法”
0.1.6 测试技术方面
(1)应力应变量测 a 电阻片、位移计、应变仪 b 光纤法、光弹贴片法 (2)混凝土非破损试验(回弹、钻芯、超声、CT) (3)动态测试(多通道快速记录仪、记录分析 一体机等)
(1) 试验方法(直接拉伸、劈裂、抗折) (2) 主要性能指标(轴拉强度、劈拉强度、 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
1.3.2 受拉破坏过程和特征(P29图1-22)
峰值应变小、下降段陡峭、脆性明显
1.3.3 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和本构关系
(规范附录C、 P32式1-20、图1-27 )
1.4
抗剪强度和变形
钢筋混凝土原理
0
0.1
0.1.1 材料方面
绪
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钢筋----高强、低松弛、防腐(涂层)、 碳纤维(筋)、植筋、并筋 (2)砼------高强砼、轻质砼、纤维砼、 高性能砼、添加剂、泵送砼、 免振(碾压)砼、喷射砼、 耐热(酸)砼等
0.1.2 结构方面
(1)钢—砼组合结构、钢管砼、钢骨砼 (2)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先张法、后张法、无粘结、体外预应力索
主要因素的影响
重复加卸载(等应变增量)
2.1.1 研究目的
(1) 探讨混凝土结构抗震、延性、恢复力等性能 (2) 其他受力状态下的非线性分析
2.1.2 重要结论
(1) 包络线、抗压强度、峰值应变、裂缝出现和 开展、以及破坏形态与单调加载的全曲线基 本一致 (2) 卸载时存在恢复变形滞后现象,再加载起点 应变不同,再加载曲线形状有所变化
2.6.4 徐变度(单位徐变)和徐变系数
(1) 单位应力下的徐变值---徐变度 (2) 徐变和起始应变的比值---徐变系数 (3) 两者关系(P60式2-27)
2.6.5 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应力水平(线性徐变、非线性徐变、 不收敛徐变)、加载时龄期、原材料及 配合比、制作和养护条件、使用环境、 构件尺寸等
2.3.2 应力应变关系
(P51式2-11、12、 P53式2-13)
2.4
龄期
(1) 抗压强度随龄期单调增长,但逐渐收敛 计算公式(P53式2-14、 P54式2-15) (2) 弹性模量随龄期增长,但规律和抗压强度 不同(P54图2-16、 2-17)
2.5
( 1) ( 2) ( 3) ( 4)
(1) 随荷载偏心距增大,极限承载力降低,截 面存在应变梯度,最大压应变变化不明显 (2) 无论偏心距大小,截面平均应变始终符合 平截面假定
(3) 偏心距变化,裂缝出现和开展形式不同,但终 都导致试件上、下部产生相对转动和滑移而破 坏。随偏心距增大,压碎区逐渐减小 (4) 偏心距一定时,随荷载增大,截面应力产生非 线性重分布,中和轴移向荷载一侧
(3) 共同点以后再加载曲线斜率减小,纵向裂 缝扩张,损伤积累加大,共同点轨迹线与 包络线相似,应力比值为0.86—0.93 (4) 经多次加卸载后形成稳定滞回环,稳定点 轨迹线即混凝土低周疲劳的极限包络线与 包络线相似,应力比值为0.7—0.8
2.2
偏心受压(等偏心距试验)
2.2.1 主要试验结果
第二篇 钢筋和混凝土的 组合作用
5
5.1
5.1.1 软钢
(1)拉伸曲线(P133图5-4)注意: 强化段在抗震 和检验时重要,应控制强屈比在1.5以上 (2)主要力学指标有: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 模量、极限延伸率 (3)本构模型有理想弹塑性、弹性-强化、弹-塑性 强化(P135图5-6)
钢筋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