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过秦论》练习
过秦论练习题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过秦论》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司马错答案:A2. 《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指的是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3. 《过秦论》中“过”字的含义是什么?A. 过度B. 过错C. 经过D. 过去答案:B二、填空题4. 《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_________。
答案:暴政5. 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一六国是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历史发展的必然三、简答题6. 简述《过秦论》中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答案:《过秦论》中认为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其暴政,包括重税、苛役、严刑峻法等,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导致秦朝的灭亡。
四、论述题7. 论述《过秦论》中对秦朝统一六国的评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过秦论》中对秦朝统一六国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朝的统一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但秦朝的暴政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即统治者必须以民为本,实行仁政,否则就会遭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五、翻译题8. 将以下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秦国凭借小小的领土,发展到拥有万辆战车的强大势力,统治了八州,与诸侯并列,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然后以天下为家,将崤山和函谷关作为宫殿;但因为一人的反抗,导致宗庙被毁,自己死在他人手中,成为天下的笑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不同了。
六、思考题9. 思考《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朝灭亡的教训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
答案:《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朝灭亡的教训对当代社会有重要的启示。
它告诫我们,无论国家多么强大,如果统治者不关心民生,不实行仁政,最终都会导致国家的不稳定甚至灭亡。
过秦论练习
《过秦论》练习一.填空1.《过秦论》标题的含义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以戒,用的手法忠告当时的统治者施仁政,以避免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其中心论点是。
2.《过秦论》被鲁迅赞誉为“”,作者是(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
二.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1.弱(1)会盟而谋弱.秦2.兵(1)…赵奢之伦制其兵.(2)弱.国请服(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3)行军用兵之道3.爱(1)不爱.珍器重宝4.固(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2)宽厚而爱.人(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5.亡(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6.制(1)…赵奢之伦制.其兵(2)吞二周而亡.诸侯(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追亡逐北(3)履至尊而制.六合7.度(1)内立法度.(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8.遗(1)蒙故业,因遗.策9.策(1)蒙故业,因遗策.(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2)振长策.而御宇内10.势(1)致万乘之势.(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1.延(1)秦人开关延.敌12.道(1)于是废先王之道.(2)延.及孝文王、庄襄王(2)行军用兵之道.13.因(1)蒙故业,因.遗策(2)因.利乘便(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14.及(1)非及.向时之士也(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 履.至尊而制六合7.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
8.然陈设瓮牖..天下..绳枢之子9.执敲扑而鞭笞10.序.八州而朝同列11.追亡.逐北.1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13.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尊.贤而重.士15.会盟而谋弱.秦16.伏尸百万,流血漂.橹17.吞二周而亡.诸侯18.却.匈奴七百余里19.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0.以弱.天下之民2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2.外连横而斗.诸侯23. 序八州而朝.同列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2.以为桂林、象郡3. 然陈设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练习题
过秦论练习题10 过秦论一.学海拾贝1.文学常识贾谊,西汉洛阳人。
著名、,最早的作家之一。
他的政论散文《》《》(也称《治安策》)《》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2.字音(1)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2)宁.越()宁.有种乎()乐.毅()安乐.()(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恬.静()铦.()(4)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5)逡.巡()崤.函()黔.首()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一夫作难.()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实词的意思。
(1)务.耕织修守战之具()(2)会盟..而谋弱诸侯()(3)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4)尊贤而重.士()(5)以致.天下之士()(6)秦有余力制其弊.()(7)开关延.敌()(8)天下诸侯已困.矣()(9振长策而御.宇内()(10)延.及孝文王()(11)享国之日浅.()(12)陈.利兵而谁何()(13)斩木为兵.()(14)才能不及中人..()(15)非抗.于九国之师()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释义:。
(2)赢粮而景从通,释义:。
5.古今异义词辨析(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3)流血漂橹.古义:今义: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席卷、包举、囊括。
(6)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7)追亡逐北。
(8)却匈奴七百余里。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0)会盟而谋弱秦。
(11)以愚黔首。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1)制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燕虽小国而后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吞二周而亡诸侯()(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吾固知公子之还也()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商人重利轻别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此三者,吾遗恨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度宁信度,无自信也()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一年一度秋风劲()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理有未安,妄以臆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文言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练习卷(含答案
《过秦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每个4分,共60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A.陈轸(zhěn)逡巡(qūn) 铦于钩戟(xiān) 膏腴之地(yú)B.猗顿(yí) 锋镝(zhé) 度长絜大(xié) 亡矢遗镞(cú)C.蒙恬(tián)孙膑(bīn) 藩篱屏障(fān)鞭笞天下(chī)D.周赧王(nán) 七庙隳(huī) 瓮(wōng)牖(yǒu)绳枢2.下列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D )A.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孝公既没.(mò)B.墨翟.(dí)不及中.人(zhōng)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C.劲.弩(jì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D.范蠡(lǐ)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氓隶之人(máng) 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约从离衡合从缔交B.制其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 D.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4.对下列加黑字词名词做状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席卷天下②云集响应③船载以入④西举巴蜀⑤内立法度⑥斗折蛇行⑦日积月累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⑨良庖岁更刀A.①②⑥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B.④⑤句表处所,译为“在……”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D.③⑧表工具,译为“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A。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B。
叩关而攻秦叩:攻打C。
秦人开关延敌延敌:拖延敌人D。
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
《过秦论》练习
《过秦论》练习一、掌握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①始皇既没( ) ②威振四海( )③约从离衡()④赢粮而景从()⑤倔起阡陌之中()二、掌握下列古今异义的词:①因河为池()②天下云集响应()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⑤以致天下之士()⑥流血漂橹()⑦九国之师()⑧以为桂林、象郡()三、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③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要害之郡。
()④瓮牖绳枢之子()⑤履至尊而制六合()⑥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以愚黔首()⑧序八州而朝同列()⑨却匈奴七百余里()⑩吞二周而亡诸侯()⑾以弱天下之民()⑿约从离衡()⒀尊贤而重士()⒁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⒂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⒃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⒄自以为关中之固()⒅瓮牖绳枢之子()四、文言句式: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为天下笑者,何也?()④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⑤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⑥威振四海()⑦蹑足行伍之间。
而倔起阡陌之中。
()⑧身死人手()⑨委命下吏()五、翻译以下句子: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合众缔交,相与为一④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⑨……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默写:①文中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句子:②作者用来揭示秦始皇政策的实质的一句话是:能表明秦始皇政策目的的一句话是:③在陈涉起义一段中,作者分述陈涉社会地位低、才能不足、发难时兵员不多和武器简陋的句子是:概括了起义的结果的一句话是:④文中指出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过秦论的练习题
过秦论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过秦论》一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哪个朝代的兴衰?A. 汉朝B. 秦朝C. 唐朝D. 宋朝2. 《过秦论》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司马青衫3. 在《过秦论》中,作者提到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什么?A. 自然灾害B. 外患入侵C. 内部腐败D. 民不聊生4. 作者在《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哪些政策导致了其灭亡?A. 重农抑商B. 焚书坑儒C. 严刑峻法D. 所有选项5. 《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治有哪些特点?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武力治国D. 以文化治国二、填空题6. 《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统治者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导致民不聊生。
7. 作者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它“________”,而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8.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________”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9. 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而是“________”,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评价。
11.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哪些做法导致了其迅速的灭亡?12. 《过秦论》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治国理念?四、论述题13. 论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14. 根据《过秦论》,分析秦朝的统治特点,并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翻译题15. 将《过秦论》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非有异术也,盖得其时也。
”六、分析题16. 分析《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并讨论其成败得失。
17.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七、综合题18. 结合《过秦论》的内容,谈谈你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解。
19. 请结合《过秦论》中的观点,分析秦朝的统治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过秦论练习题附答案及提示
过秦论?练习题〔附答案及提示〕过秦论?练习题(附答案及提示)?一、选择题1.选出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ιi)藩篱(fdn)靖山(XiGO)蒙恬(tian)B .逡巡(qUn)锋锚(di)蹑足fni e )墨翟(ZhGi)C .谪戍(Zh6)鞭笞IChi)黔首(qi a n)囊括Indn9)D.∙B名城(hui)户牖(y δ u)棘矜(j 1 )赢粮(yin)答案:C (A项中的“崎〃应读"yd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ai z,,此处应念“di〃。
D项中的“赢〃应为y ing。
)2.以下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镶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
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度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 (“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以下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以下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选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D (解析见“课前预习〃卡片2。
《过秦论》课后练习(含答案)
《过秦论》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过秦论(下)贾谊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耰白梃①,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②,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
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
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
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过秦论》练习(含答案)
《过秦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1.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北收要害之郡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沛公引兵之薛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④/⑤⑦/②⑥C.①②⑤/③⑦/④/⑥ D.①②④/③⑥/⑤⑦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过秦论”是西汉时期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批评______的过失。
2.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统治者______,失去了民心。
3. 贾谊认为,秦朝的统治者没有认识到______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4. 在“过秦论”中,贾谊提到了“______”,用以说明秦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
5. 贾谊在“过秦论”中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二、选择题1. 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A. 汉朝B. 秦朝C. 周朝D. 商朝2. 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自然灾害B. 外敌入侵C. 统治者的暴政D. 经济崩溃3. “过秦论”中提到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的是什么?A. 秦朝统治者的仁慈B. 秦朝统治者的暴政C. 秦朝的军事力量D. 秦朝的经济实力4.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指:A. 秦朝的建立B. 秦朝的灭亡C. 秦朝的繁荣D. 秦朝的改革5. “过秦论”中提到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的“仁义”是指:A. 战争策略B. 政治手段C. 道德规范D. 经济政策三、简答题1. 简述“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统治者的批评。
2. 根据“过秦论”,分析秦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3. “过秦论”中提到的“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
四、论述题1. 论述“过秦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根据“过秦论”,分析贾谊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 秦朝2. 施行暴政3. 民心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 仁政二、选择题1. B2. C3. B4. B5. C三、简答题1. 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秦朝统治者施行暴政,不施仁义,导致民心涣散,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2. 秦朝灭亡的内在原因包括统治者的暴政,失去了民心,以及忽视了仁政的重要性。
过秦论练习复习题
《过秦论》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代兴亡的------论名篇,“过”在这里是-----词,“过秦”意思是---------------------------。
文中作者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以------------为手段,综合分析了秦-----、-----的演变过程,指出“---------------”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目的是规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2、贾谊是--------(朝代)人,是杰出的-------家、--------家,史称---------、-----------,著有----------十卷。
代表作政论文有------------------、----------------、--------------;辞赋以---------------、----------------为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盛赞《过秦论》“-----------------------,------------------------,------------------------------。
”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掌握下列重点词语(解释)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3、执敲扑..天下..而鞭笞4、却.匈奴七百余里5、隳.名城,杀豪杰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9、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1、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1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1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1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三、实词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所通字)(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赢粮而景从(3)外连衡而斗诸侯(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5)孝公既没(6)百有余年矣(7)而倔起于阡陌之中(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2)流血漂橹.古义:今义:(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4)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古义:今义:(5)于是..六国之士古义:今义:(6)因河.为池.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制①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其制稍异于前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河曲智叟亡以应(3)利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汝心之固,固不可测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⑤根不固而求木之长(5)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③蒙故业,因遗策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度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④余自度不得脱(7)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势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四、虚词1、因①因遗策,南取汉中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③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赵奢之伦制其兵③商君佐之④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五、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并解释)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3、外连衡而斗诸侯4、南取汉中,西举巴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6、履至尊而制六合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8、却匈奴七百余里9、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0、以弱天下之民1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2、非有仲尼、墨翟之贤13、尊贤而重士1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5、序八州而朝同列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六、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为天下笑者,何也?3、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④以为桂林、象郡⑤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⑥铸以为金人十二⑦然后践华为城4、①余威震于殊俗②铸以为金人十二③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过秦论》综合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甿隶(méng)万乘(shèng)锄耰棘矜.(yōu qín)B.藩篱(fān)从散约败(zòng)良将劲弩(nǔ)C.隳名城(huī)蹑足行伍(háng)度长絜大(dùxié)D.以窥周室(kuī)亡矢遗镞.(shǐzú)贬谪(zhé)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崤函(yáo)乐毅(yuè)瓮牖(yǒu)谪戍之众(zhé) B.囊括(nānɡ)墨翟(dí)氓隶(mánɡ ) 一夫作难(nàn)C.逡巡(qūn)陈轸(zhěn)鞭笞(tái)膏腴之地(yú) D.藩篱(fān )翟景(zhái)钩戟(jǐ)良将劲弩(jìng)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A..蒙.故业(méng 承接)膏腴..之地(gāo yú肥沃)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C.瓮牖.绳枢(yǒu 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jùn xún 徘徊)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而倔起阡陌之中C.外连衡而斗诸侯D.赢粮而景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练习题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 D(都是被动句)
6.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
从“始皇既没”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见课本。
9.语段是在秦“余威震于殊俗”的背景下极写陈涉之弱,那么,我们探讨两个问题:
(1)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极写了陈涉之弱?
(2)这样极写陈涉之弱,在表现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采用对比手法,陈涉地位和九国之君比,尊卑悬殊;武器和九国之械比,利钝大别;部众和九国之师比,众寡极异;谋略与九国之士比,智愚径庭。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
【答案】 B(这里指金属)
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答案】 D(D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它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
(2)前一段写陈涉起事之易与前文诸侯攻秦之难遥相映”这提问则必然而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雷霆震空般有力。
10.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的。
【答案】 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过秦论课后练习题
过秦论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过秦论》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司马昭2. 《过秦论》主要论述了哪个朝代的兴衰?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3. 《过秦论》中提到的“过”字,其含义是什么?A. 过去B. 错误C. 过度D. 过失4. 根据《过秦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自然灾害B. 外患入侵C. 内部腐败D. 民不聊生5. 《过秦论》中提到的“六国”,指的是哪些国家?A. 齐、楚、燕、韩、赵、魏B. 秦、齐、楚、燕、韩、赵C. 秦、楚、燕、韩、赵、魏D. 齐、楚、燕、韩、赵、宋二、填空题6. 《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一是_________的结果。
7. 秦朝的暴政导致了_________,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8. 秦朝灭亡后,_________成为了新的王朝。
9. 《过秦论》中提到的“一统天下”指的是秦朝实现了_________。
10. 作者通过《过秦论》告诫后人,要_________,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三、简答题11. 简述《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12. 描述《过秦论》中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13. 阐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评价。
四、论述题14. 根据《过秦论》,分析秦朝的兴衰对后世的启示。
15. 论述《过秦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作者的治国理念。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过秦论》选段,分析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评价,并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综合应用题17. 如果你是历史老师,设计一堂关于《过秦论》的课程,你会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18.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者,需要为《过秦论》写一篇评论文章,请列出你的文章提纲。
七、开放性问题19. 你认为《过秦论》对现代国家治理有哪些借鉴意义?20. 根据《过秦论》,讨论秦朝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
《过秦论》练习与答案
《过秦论》练习与答案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举宇内,囊.(名词作状语,像布袋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于是秦人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古义是黄河)之外。
②孝公既没.(通“殁”,死),惠文、武、昭襄蒙.(动词,继承)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形容词作动词,削弱)秦,不爱.(古义是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通“纵”)缔交,相.与.(共同)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相约合纵)离.(使离散)衡,兼韩、..(古义是爱惜人民),尊贤而重士,约从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类、辈,指某一类)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沟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打函谷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困厄)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秦有富余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赶九国的败兵),伏尸百万,流血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橹.(盾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古义为划分)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在位)之日浅,国家无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必修(4)
文言文单元练习题(3)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甿.隶(méng)万乘.(shèng)锄耰.棘矜.(yōu qín)
B.鞭笞.(chī)从.散约败(zîng)瓮牖.绳枢(yǒu)
C.隳.名城(huī)蹑足行.伍(háng)度.长絜.大(dùjié)
D.以窥.周室(kuī)亡矢.遗镞.(shǐzú)逡.巡(q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méng承接)膏腴
..之地(gāo yú肥沃)
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
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
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
..(jùn xún徘徊)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4、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由于)/膏腴
..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5、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F.孝公既没。
6、.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
下吏 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 难:起事、首倡。
7、选出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 )
A.①延及孝文王、庄襄王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①蒙故业,因遗策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②信臣精卒陈列利兵而谁何 D.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 8、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制:①终岁不制.衣则寒( ) ②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
其兵。
( )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2)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②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④吞二周而亡.
诸侯( ) (3)利: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
三年矣( ) ③因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4)固:①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怪之矣( )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④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 (5)因: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②蒙故业,因.
遗策( )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 ) (6)延:①秦人开关延.敌( ) ②延.
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 (7)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
人( ) (8)致:①以致.天下之士( )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万乘之势( ) (9)度:①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②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 )
9、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素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10、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 .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
译:(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B.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自然和以前相同。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译: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了兵车万乘的国势。
D.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译:条件好的失败,而条件差的成功,功业完全相反。
12、判断正误
(l)“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2)题目《过秦论》的“过”是动词。
“过秦”的意思是“超过秦国”。
()
(3)“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意思是“并吞天下”。
“席”“包”“囊”都是名词作状语。
()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概括了陈涉起义的结果。
()
(5)本文全篇分析了秦灭亡的种种原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
(6)文章最后一段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
13、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14、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15.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
A.振长策而御宇内译: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译: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A .·
·①致万乘之势②以致天下之士B .··①然而成败异变②然秦以区区之地C .·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D .
1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
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
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18、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19、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