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以深圳市为例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1、前言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它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3.1、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
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
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
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3.2、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形态,但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行业进行监督、引导,以确保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稳定、快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监管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几百个优秀题目推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几百个优秀题目推荐)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浅析政府低效率的成因及对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浅谈我国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析“官僚制”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我国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深化新农合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出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研究浅谈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对策浅谈中国公务员的职业化问题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探究浅析中国市制改革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村民自治研究从政治文明的视角看我国村民自治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村民自治下的村民公共参与问题探讨论行政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我国古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及内容研究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浅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政府职能转变试论我国公共政策主体的现状一基于公众的视角我国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太平天国政治理想的局限性事业单位的改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事业单位的改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下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论服务型政府权力自我约束机制的构建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浅谈激励机制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1219浅析社区工作站模式一以深圳为例1220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分析与研究1221深圳市养老保障系统运行的现状及改革策略1222社区的外来人口管理分析一以宝安为例1223浅析深圳市大部制改革1224社区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1225社区养老:需求与实施条件分析1226浅析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理方式1227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1228日本町内会研究1229社区业委会选举制度实证研究1230深圳市行政改革历史经验及启示1231浅析中国资源环境税费政策1232社区民主与和谐社区建设1233民意代表的立职机制研究- -深圳与新加坡的比较1234深圳市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改革分析1332中小企业生存及发展问题的分析1336志愿精神和志愿者组织在大学的发展1337浅析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38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宅基地征用补偿问题1339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研究1340简析我国基层民主的理论和实践1341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342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研究1343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经济权益保护问题研究1344如何进- 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45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1346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模式比较与分析1347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1348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制度问题研究1349公共治理新模式: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合作1350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问题研究1351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1352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问题研究1353论当前我国媒体对行政权力的制约1354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参与过程研究1355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研究1356新形势下的政府合法性塑造一对若干官员腐败案例的分析2000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以吉林市国税局实践为例2001论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2002论中国居住权制度2003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富伦理重构2004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公众信息沟通方式研究2005赛后我国奥运场馆的运营模式研究2006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2007体育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框架研究公关危机中的生机探讨公民社会成长与社会治理模式变迁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和谐城市理念下的公民素质研究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问题研究河南省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网络时代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阻力及路径选择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我国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研究一以富士康为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分析香港环保NGO的发展经验对促进内地环保NGO发展的几点启示香港廉政建设研究新加坡人才战略分析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探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新时期的社区治理:问题与出路新时期都市社会运动研究:深圳市业主维权的个案分析业主委员会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研究以大鹏街道为例以A公司为例,浅谈新员I入职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影响的最新趋势分析渝港城市品牌标识设立程序模式之比较征地拆迁中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现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实践分析2 :政府信任理论研究综述政府形象如何助推中国形象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责任追究志愿精神的动力来源及其培育途径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证机制研究中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研究中国广电行政管理现状分析1357和谐社会与社会慈善制度的构建研究1358论网络时代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选择1359论网络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1360中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1361政府职能转变下的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研究1362汶川地震中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1363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探讨1364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研究1365我国公益基金会公信力现状及建设研究1366当前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研究1367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研究1368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问题与对策研究13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创新1370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研究1371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1372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与动力1373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下的劳工权益保护1374慈善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75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1376大学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1377简论我国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378论公共危机中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1379简析行为选择中的道德与利益博弈1380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研究1381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机制构建研究1382简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138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1384论第三部i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1385论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变革与创新1386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浅探1387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研究1388中外公务员养廉制度简论1389环境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390公共危机事前风险管理与评估研究1391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与模式研究1392论基于标杆超越的绩效管理1393非公蒡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研究1394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1395中国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估研究1396_工作满意度对企业人才流动的影响分析1397试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以郑州市为例1398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1399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1400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研究1401简析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1402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伦理重建1403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1404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1405公共事业组织税收优惠制度研究1406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1328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探讨1329中山作为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1330 “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制度建设研究- 以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1331 “疏堵”之策-破解大城市交通困局的思考1333 “官产学研”协作机制研究- 以江门市为例| 1334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分析21335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2。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分析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分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和方向。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通过改革和创新,调整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作用,优化政府的职能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全面提高政府服务和治理能力的过程。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及意义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对自身职能进行适时调整和变革。
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是提高政府的服务和治理能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定位,由“主导一切、兜底保障”转变为“服务大众、放权利用”。
政府应该将重心放到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公共事业、防止和解决风险等诸多方面,以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1、政府职能定位转变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定位,加强服务意识,明确主管职责,明确权责边界。
政府应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在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上积极出彩,营造育人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等领域为大众创造更多的便利。
2、政府部门职能和层级调整政府应该重视农村人口的生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重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
同时,精简政府机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分级管理等政策的实施将有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3、政府工作职责与权责政府工作职责要与权责结合起来,落实责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阻力和瓶颈尽管政府职能转变是必然趋势,但其实施中还会面临一些阻力和瓶颈。
政府部门间协作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然存在,改革初期人员的思想、体制、技能等方面的转变、认可和支持还需时间和过程。
四、建立新型政府关系政府应当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力量的互动,构建全新的合作关系。
政府可以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研究机构等建立联合实验室等,鼓励企业、社群进入公共服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及职能转变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及职能转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呼包鄂经济一体化中的职能分析为例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
随着社会发生变化, 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的政府职能太大, 行政权力无所不含, 凡是关于社会、经济和民生的事, 无论大小, 政府都想尽一份心, 出一份力, 把能够管到的事情都尽量管起来。
应该说, 这样的政府是一个负责的、积极和进取的政府, 指导思想和出发点都是好的。
然而, 一个好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不等于就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所作的种种努力, 有些可能徒劳无益, 有些甚至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按照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要求,来进一步规范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完善程度,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
因此,要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必须切实把地方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一、地方政府的职能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和本地区实际发展的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地方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地方政府职能又分为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和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包括:(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2)领导和监督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3)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民政和公安等工作;(4)依法任免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保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6)监督所属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7)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推行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者。
这种转变,需要政府职能的全面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服务理念。
以前政府职能定位是集中于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监督、行政审批、财政投入等,这种职能定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政府的职能应该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者,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政府应该搭建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竞争。
在服务理念上,政府应该从规模型向服务型进行转变,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营造和谐社会。
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一种变革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手段,是一种经济力量在市场机制下自由竞争、自主分配的运作模式。
而市场经济所需的市场机制,是指企业、市场、竞争、法律、人才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功能发挥,这种市场机制可以靠政府来调整和完善。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如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组织市场体系等。
此外,政府还逐步深化金融、土地、证券、劳动力、资源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
三、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是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而市场化改革则要依赖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来保障各个市场要素的有效配置。
政府对市场应维护秩序、公正竞争,而市场化的改革则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逐步可能。
政府应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形象,通过搭建合理的市场环境和优化行政管理的制度机制,尽可能地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行政效率、执行效果、政策平衡等。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
十六大报告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中来”,实际上是理顺了各级行政关系,明确了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实现了政府工作从文革时的混乱状态到条理有序的第一次转变。
这次转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转折,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都建立在这次伟大的变革的基础之上。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方政府都着重于制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是一种经济空间和市场领域的建构行为。
到八十年代末期,全国有条件的地市政府基本上都组织实施了招商引资及配套政策行为,从而形成了第一次招商引资潮,政府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上来,其职能则侧重到建立、开辟市场领域上来,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块经济模式,使区域经济的格局基本具备,基本构建了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起步的需要,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利用本地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空间和市场领域。
这应该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性突破,也是政府职能具体内容的转变,是继明确的经济方针以来的第二次政府职能的转变。
直到现在,西部落后地区的政府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面。
在西部大开发实施的三年中,西部各省市明确地提出了“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天峨县作为西部较贫困的县份,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以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格局,甚至规定了每个单位的领导每年的招商引资的数额。
这就是政府职能错位的表现之一。
因为,招商引资不是政府的重要行为,而是企业行为。
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却早已超越这个阶段,这些地方政府职能的重点已经转移并升级为经济空间的开拓,资源优化配臵,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转变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这就是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第三次转变。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服务和发展的重要职能。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常常面临着种种困境。
本文将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以期对该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1. 政府角色定位不清: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常常面临着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的困境。
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承担起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政府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法治型、监管型政府,其角色定位容易发生混淆和模糊。
2. 职能重心转移不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顺利地从传统的管理型职能向服务型、创新型、监管型职能转移。
但是实际上,在这一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职能重心转移常常不够顺畅,从而导致职能转变的困境。
3. 机制和体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之一在于机制和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相应的制度和体制变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利益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政府机制和体制改革依然不够完善,这为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一些问题。
4. 职能转变的阻力和反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还体现在职能转变的阻力和反对上。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或官员由于种种原因,对职能转变采取消极态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反对,使得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受到阻碍。
1. 加强政府理念和宗旨的转变:为了解决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的困境,地方政府应加强政府理念和宗旨的转变,明确政府的服务宗旨,确立服务型、法治型、监管型政府的理念,使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
2. 完善机制和体制建设:为了解决机制和体制不完善的困境,地方政府应加强机制和体制建设,推进政府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 推进政府职能重心转移:为了解决职能重心转移的困境,地方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推进政府职能的重心转移,加大对服务型、创新型、监管型职能的支持力度,逐步实现职能的合理分配和适应。
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自1978年我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职能转变一直是我国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职能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政府主要承担计划经济管理的职能,计划和指令经济体制主导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渐放弃直接干预经济的职能,转向市场经济的管理。
政府的角色从直接经济管理者转变为市场监管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鼓励市场经济发展,保护市场秩序。
2. 行政审批、管理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行政审批过程复杂,效率低下。
而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推行“放管服”改革,大幅简化和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效率。
政府更加重视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和发展,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发扬。
3. 政府职能由单一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改革开放以后,政府职能逐渐由单纯的管理为主转向更加关注社会公共服务。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政府还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协同。
4.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实行了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了政府内部的协调和沟通机制;推行了地方政府负责制,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责任制。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政府职能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行政审批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由单一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
这些转变使得我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 政府只有从具体 的人 、事、物 中真 正解脱 出来 ,才 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公共治理是一个 能 当好裁 判员 的角色 ” 中国人 民大学教 授杨光斌 说 。为 上 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它强调顾客导 向和结果导 向,强调 了提 高行 政效 率 ,减 少 “ 上行 下效 ”、 “ 职 能一 致 ”的
员马凯在地方 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电视 电话会议上说: “ 深 企业、 团体和个 人 的多元参 与共 同治理 。政府 的角色 是
化地 方政 府机 构 改革 要深 入 贯彻落 实科 学发展 观 ,着 力 掌 舵而 不是划桨 ,是控 制而 不是 协调 。政府 要充 分定位 解 决制约 地方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突 出矛盾 ,着力解 决群 众 自己在机 构改 革 中的地位 与作用 做 自己应该做 的事 ,挖 最关 心 、最直接 、最现 实 的利 益 问题 。”他 将地 方政 府 掘 各种 管理和 统治 工具 的潜 力 ,重 视社会 组织及 团体之 机 构 改革 的主 要任 务概括 为 四个方 面 :转 变职 能、优 化 间的合作关系 。 结构 、强化 责任 、严控 编 制。政府 机构 改革 不是 简单 的 行 政 改革 ,要 从 国家和 社会 发展 的多元 角度 进行探 索 设 1 . 3弹性化管理
社会环境 的复杂多变 、区域环境 的巨大差异 、社会需
计, 在 强调“ 多元参与 ’ ’ 的前提下 , 必须用新 的理念来指 导 。 求 的多式多样 , 导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没有 固定的模版 , 因此将 多方 参与 的公共 治 理理念 引入 地方 政府机 构 改革 因此 要 因地制 宜、 因时制 宜,根据 当地人 口、经 济 、社 大潮 中来有一定 的现 实意义 0 ’ 会形态 进行 政府 角色 定位 、职 能转变 和机 构设置 ,建立
中国当代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改革
政府耳 能是政府存一定历史时期根据 阶级 i争和社会 发展 ) { { . 需要 而担负的职责和功能 .即政府活动 的基本方 向根本任务和 主要作用 政府职能不仅有量 的规定. 即政府 的职责范 围和层次 、 管 理 强度 . 且 有 质 的 规 定 , 完 成 某 一 职 能 所 需 的 人 财 物 和 时 而 即 间的消费成本f 文将此称 为是否廉价1 本 以及 是 否 对 经 济 礼 会 发 展 产 生 积 极 的 效 应 政 府 职 能 转 变 是 上 层建 筑 适 应 经 济 基 础 和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客观 要 求 .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 的发 展和我 国改革 开放的就进 一步深化 和推进 . 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 出 j , 更多更 高的要求 虽然 改革开 放 以来进 行的 6次较大规模 的机构改革取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 一 对 理顺关系 、 减少重复 、 明确政府职责 、 降低行政成本 、 提高行政效 率 、 强政府机构活 力起 到 了积极作 用 , 是在行政 管理方式 、 增 但 方法 、 手段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 大多数政府部 门和行政 机 关仍停 留在传统指挥式 的行政管理阶段 因此 , 了实现社会 主 为 义 市场经济体 制的健康运行 以及政府行政 效能 的不断提高 . 必 须运用现 代政府职 能理论 . 从转变政府职能人手 . 加快建立现 代 公 共 行 政 体 系 2 0世纪 7 0年代 以来 . 资本主义 国家 经济出现“ 滞涨 ”这 是 , 用凯 恩斯 主义无法解决 的危机 .同时所谓的福利政府 家形 态 也使 他们 背上 了沉 重的负担 .长期处于权力 中心 的资产 阶级政 府官僚主义倾 向泛滥 于是 . 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兴起并再次举 新 起限制政 府职能的大旗 .引起西方资本主义 同家新一轮 的行 政 改革浪潮 以布凯南 为代 表的公 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 的方法运 用于政治学 .专门研究政府 和市场的关系 .提 了公共选 择理 论 可见 .由这些 并非 神灵 的政府官员来操纵政策 的制定和执 行 .干预市场 运行 .其效率 并不 比市场机制 自身解决 问题 效率 高 . 此市场缺陷不能全部交给政府去解决 。公共选择理论使西 方行政改革思想再一次 回到“ 小政府 ” 理论 构建 “ 小政府 ” 理论 的学者理论观点很 多 .但归纳起来都是肯定市场规 律的决定作 用 . 调 政 府 干 预 要在 市 场 之 内干 预起 作 用 强 我同当前 市场 经济 水平 、 法制化程度 、 困民意识 现代 化程度 相 比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会较为落后 .我们 的 目标 是建设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 实现政治 、 经济 、 社会的协调发展 , 因此我们 不能照搬 国外政府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还不 能完全否定政 府 主导、 不能完全取 消某些政府职 能 . ft 政 府组 织建设和成 我, l r  ̄ ]
深圳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与新一轮改革概况
平潭综合实验区概况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著名渔业基地。
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
陆地面积39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2万(2009年),县政府驻潭城镇,通行闽东方言福清话。
其主岛海坛岛陆地面积324.1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平潭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
中南部有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平潭古称“海坛”,南垄村“壳丘头文化遗址”是福建省最早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7000多年前祖先们就在海坛岛栖息繁衍。
秦汉时属闽中郡、会稽郡、侯官都尉,晋时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时属闽县,唐时属长乐县、万安县,五代以后属福清县(州),清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改设平潭厅,属福州府。
民国三年(1912年)10月14日,废厅置县,属福州府。
1949年9月16日,平潭全境解放。
9月23日,平潭县人民政府成立,先后隶属闽侯专区、晋江专区、莆田专区。
1983年4月划归福州市至今一、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背景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并指出要“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
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2009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
二、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定位顺应两岸人民加强交流合作的共同心愿,充分发挥平潭连结两岸的区位优势,实施特殊灵活的对台政策措施,探索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逐步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问题一: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的行政职能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4、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 发展趋势:
ü 行政职能扩大
ü 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 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
ü 政府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强化,行政职能社 会化
问题二: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 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 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 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 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系。
(四)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存在着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还不到位,存在着越 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
案例:招商引资分解任务 阜南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受处分
2、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 行政层次偏多、职责交叉重复,中央与地 方事权划分缺乏明确的界定等等问题,解 决起来比较困难。
问题一:改革开放30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和总结。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行政管理体制是联接各方面体制的重要环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要动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1、1982年的改革:主要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 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2、1988年的改革:第一次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 问题。 3、1993年的改革:改革重点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了解深圳大部制改革相关内容
本报讯政府机构减少15个,精简幅度近1/3,首次整合决策、规划职能设立七大委员会……从起草到正式发布,历时1年时间后,作为珠三角纲要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最耀眼的行政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深圳大部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昨日正式出炉,为各界关注的深圳行政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向境外媒体介绍深圳的大部制改革时表示,深圳此轮改革,将在中国地方区域行政体制改革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省委常委、深圳代市长王荣认为,这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注重特区之“特”的要求,涉及面之广,目前在全国还不多见。
即便是已经历过七次行政体制改革,对大部门制度其实并不算陌生的深圳政府官员,在拿到昨日公布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仍连连感慨“这次动真格的了。
”委、局、办并行根据改革方案,深圳政府部门设置将打破现有的局、办模式,按照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市政府实行委、局、办并行,各机构将统称工作部门,根据部门的职能定位作出区分,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
各委、局对市政府负责。
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
设31个政府部门此次机构改革最大的看点,是首次出现了“委员会”这一政府部门架构,对不同职能部门领域进行了分拆合并。
设立的7个委员会包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交通运输管理委员会、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此外,整合原有的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原文化、旅游、体育局为文体旅游局。
成立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原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知识产权局的职责,以及卫生局饮食环节的食品监管职责整合划入市场监督管理局,上述三局不再保留。
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践中低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
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因为在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的建国初期,国内经济萧条,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严重缺失,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而这种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极大地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
在建国初期艰苦的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已经无法再承受较大的错误,任何在社会发展中造成的失误都将对我国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能够极大规避这种问题的社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了首选。
在当时我国坚定发展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建国初期在产权方面,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目标的追求;在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形式方面,以行政命令方式制定颁布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6年底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中预定的大部分指标。
到1956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具有自己的若干特点。
在这短短几年中,我国凭借计划经济,迅速恢复了战争的创伤。
在这种前提背景下,从1953年开始到70年代,排除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走计划经济道路,初步完成了工业化。
到了21世纪,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步入了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这种经济体制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计划经济体制拥有促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保证经济活力的特点,但是同样地,在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等问题。
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因此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代替,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职能必然发生相应变化。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贡献与经验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九年 第二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深圳是中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
它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孵化场。
40年来,深圳发扬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先锋作用,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探索,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正如有学者说,在改革开放中,“深圳人为中国、为世界做出了自己的两大贡献:第一,贡献了一种精神: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第二,贡献了一个新体制:通向强国富民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 本文将梳理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创新探索,从而解读深圳腾飞密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为新时代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我们最大的试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场”,深圳经济特区肩负着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特殊使命,从成立之日起就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1979年,深圳首先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先锋,先后对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干部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以及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管理体制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率先打破土地无偿行政划拨制度,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率先打破旧的价格管理体制,允许大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率先打破“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大量兴办“三资”企业等。
这些改革探索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著名的“深圳速度”。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贡献与经验方映灵摘 要: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孵化场。
40年来,深圳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先锋作用,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探索,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以深圳市为例资料
16
(二)改革动力充足
为了解决旧的管理体制及其机构体系与外向型经济的发 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深圳的改革的动力是充足的: ( 1)使命 经济特区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试验,就是改革。这一使命成为 行政改革最强大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这个时期的 行政改革是使命驱动型的。
( 2)中央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中央政府包括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始终鼓励特区特事特 办、新事新办, 赋予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权力。 ( 3)成功的强化 一方面, 深圳本身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确认了政府改 革的正确性, 强化了路径依赖; 另一方面, 这一时期深圳几乎成为全国各地的学习榜样, 来学习借鉴经验者络绎不绝, 这种标杆角色强化了深圳以改革 为兄弟省市创造经验的责任感。
20
5、第五次机构改革
进入 90 年代以后,深圳市的行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政企分 开和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努力使政府管理适应社会和 经济发展的要求。从1992年开始至1993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深圳进行了第五次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的重点在于规范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管理。 主要内容: 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恢复企业的社会角色 解除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规范政企关系的新行动: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深圳市财税体制改革 运用产业政策来引导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进行调整 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企和政社关系的新行动
10
11
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
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深圳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场 , 其行政改革与发 展是整个中国地方行政发展的一个缩影, 所面临的问题及发 展方向无疑也是观察中国今后地方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窗 口。
深圳市的行政体制改革
深圳市的行政体制改革深圳市的行政体制改革深圳是体制改革的产物,深圳的改革是系统的改革。
与经济体制改革紧紧相伴的行政体制改革,在催生这座现代化特区城市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圳的行政体制改革从1981年至2002年间的22年,可以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后两个内容有很大差别的基本阶段:80年代以机构改革为主,90年代则在其基础之上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企关系和进行体制创新为主。
一、20世纪80年代:以精简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深圳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地而创建起来的新兴城市,按照这种试验的需要、它自身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中央对它的功能要求,它的组织体制从城市建立之初起就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特殊背景:行政区划和政权结构的快速演变深圳市的前身是宝安县,属惠阳地区管辖。
1978年,广东省委向中央提出设想,在与香港接壤的宝安县内设立一个专门承接对外加工业务的出口工业区,通过香港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试验。
这个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中央、国务院的批准。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38号文件,决定“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
同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委决定,撤销宝安县建制,成立副地区级的深圳市。
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升格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政府领导。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
从此,深圳正式定性为“经济特区”。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深圳市内设立经济特区的设想。
1980年10月,广东省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宝安县建制,同时宣布深圳市的政治待遇与广州市相同。
这时,深圳市管辖特区和宝安县两个部分:宝安县下辖18个镇,特区内则设一个罗湖行政区负责特区内的基层政权建设、市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2024年以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事例
2024年以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事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以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事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相关部门的行政职能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