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摘要

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从德育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使之真正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自身的规律。分析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中学生的影响,中学德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改进。从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的角度来探讨中学生的德育方法,这是较少思考的一个问题,但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引导的形式下,提高学生选择与鉴别的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对中学德育方法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方法;启示及对策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还处于自我价值系统形成阶段,所以面临着许多来自内心世界或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在学校对中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矛盾,形成完善的人格,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为了让他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种种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要从这一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究竟如何?从心理机制探讨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使命。金盛华(1996)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侧面很好地揭示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角色引导

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期望与对待,直接决定于他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因此,一个人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并依据社会对于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在中国,由于社会统一性程度很高,社会对于某种社会角色,特别是进入正式社会化机构──各种学校,以接受社会化为主要任务的中学生,其社会生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以中学生道德社会化为例,无论他们生活在哪一个具体的地区,也无论他们自身的特点如何、家庭背景如何,他们都必定接受同样的道德教育,接受同样的品德训练,并被同样或高度一致的评价系统评判。也就是说,他们有着一致性程度很高的社会化环境,并由此建立起高度一致的社会化经验。事实也证明,他们对于事物的基本看法、对于社会事件的观念与态度以及其基本的价值倾向,具有很高水平的一致性。

从倾向上说,个人越是缺乏独立的、稳定的自我价值体系,其社会判断与自我价值判断越依赖于以社会既存的状况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作为参照。具体到中学生,由于他们还没有发展起成熟的个人独立评价系统,他们对于社会、他人及其自身的正确和错误、成功和失败、应该和不应该以及有价值和没有价值进行判断、取舍时,更倾向于依赖社会所倡导的基本价值标准。也正是由于这种参照作用,外部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作用直接同人们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是依赖于外部社会的直接反馈与支持,受到社会影响的作用也越大。

(二)社会比较机制

费斯廷格(1957)发现,无论从动机的出发点来说,还是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说,人们的自我评价都倾向于是社会性的。由于更多的时候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进行社会性评价的绝对标准,人们必须通过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才能够对自己的状态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这种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比较。在许多情况下,社会比较是人们形成明确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高田利武(1979)通过实验发现,在缺乏客观的物理标准的情境中,人们自我判断的确信程度会下降,此时他们要求知道别人的判断并将自己的判断与别人的判断进行比较的倾向明显加强,人们面临的情境越是偏于社会方面,越是缺乏客观标准,他们要求进行社会比较的倾向也越强。

人们的自信心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社会比较的性质及其社会化后果的指向。如果人们的自我胜任感得到确立,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那么他们的社会比较倾向于是积极导向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并且也存在着较多的、自发的自我努力。毫无疑问,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们的整个动机系统与心理结构朝着积极的社会化方向发展。相反,如果人们的自我胜任感受到威胁,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那么他们的社会比较倾向是消极引导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比自己低劣的人作为比较对象,自发的自我努力活动也较少。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们整个动机系统和心理结构朝着背离社会化目标的方向改变。很显然,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胜任感和发展良好的自我肯定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社会比较对于人们的社会化过程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充分利用这种社会比较机制,引导人们,特别是中学生扩展自己的社会比较范围和深化社会比较的性质,就成了促进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社会学习机制

班杜拉认为人们的社会化远不只决定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的经验及其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于人们的社会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仅仅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后果的观察,就可以学习到各种行为、行为规则与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人们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既受到行为实践的影响,也要受到其观察经验的影响。

根据班杜拉(1977)的研究,随着人们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评价的标准与系统逐步形成,人们的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也开始成为社会化经验中具有自我引导性质的重要机制。也就是说,自我评价能使已获得高度发展的人会经常运用自我强化机制来引导自己的经验,他们会经常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评价、衡量自己。当他们的行为符合于自设标准时,他们会以自己能够支配的奖励来给自己以强化,如考试成绩优秀,自己去看电影或去公园轻松等。而当他们的行为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他们也会自我惩罚,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

社会学习机制对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化,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化有着主要价值。中学生由于自主生活领域不断扩展,他们的观察学习经验也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代中学生的很多行为、观念与行为方式不是来自于系统的教育途径,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他们所认同、崇拜的对象,也往往是来自于他们特定的观察经验。

(四)亚社会认同

亚社会也称次级社会,通常指相对于宏观意义上的大社会而存在的直接社会环境,有时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存在的较小社会背景。例如在中国,尽管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