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篇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夜书所见教案(一):一、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明白这首诗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我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此刻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第1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生字。
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法:感情吟诵,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个迷人的季节,人们常常仰望南归的大雁,生发出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2、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诗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1、本诗作者叶绍翁,作者简介。
2、《夜书所见》“夜”指的是?“书”呢?“见”呢?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3、在夜晚叶绍翁都见到了什么?三、初读古诗,自主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生字有小老师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促”。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
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2、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深”。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
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五、学习古诗,体会感悟(一)、通读古诗1、生字这些小的拦路虎解决了,把他们送回到古诗中,要求把古诗读通顺。
2、请同学再读一遍,要读流利。
(二)、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1)、萧萧指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风声?梧呢?梧叶?送?寒声?动?客情?这里的客指的是谁?(2)、看到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
(3)、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诗意?(4)、前两行是说秋风引起了思乡之情,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面,你觉得秋天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眼前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飘落,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5)、是啊,瑟瑟秋风带给人丝丝寒意,片片落叶给人以无限的飘零,秋风落叶凋零之感,诗人孤独郁闷,思念起了家乡。
夜书所见_教学设计_教案
夜书所见_教学设计_教案第一篇:夜书所见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感受诗人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诗人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出示挂图。
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让学生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体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
(多做几次,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六当堂作业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杂诗》(唐·王维)课后习题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篇
(封面)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篇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夜书所见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喜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预备1、课文插图。
2、同学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的有关资料。
3、同学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沟通资料,了解背景1、同学沟通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若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认真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相互评议、相互指引。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说明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沟通,组内成员相互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老师可相机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若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依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同学观测范字,沟通识字写字阅历。
3、同学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夜书所见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漂亮景色。
2、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技能。
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导语】《夜书所见》是南宋诗⼈叶绍翁所作的七⾔古诗。
诗⼀⼆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袭⼈烘托游⼦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童夜捉蟋蟀,兴致⾼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奈。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夜书所见》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夜书所见》教案 学习⽬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插图。
2、学⽣课前查阅这两⾸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叫叶绍翁。
有⼀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在外。
⼀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情,便提笔写下了⼀⾸诗,⼤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课⽂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家仔细看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主学习,初步感知 1、⾃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读准字⾳,读通、读正确这⾸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把这⾸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组指派代表交流,⼀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诗歌描绘了⼀幅怎样的'情景? 2、⼩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教师可相机引导学⽣把想象的画⾯说具体、说⽣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在外的诗⼈,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怎样的⼼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读好这⾸诗。
夜书所见教案【3篇】
夜书所见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3篇《夜书所见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夜书所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读成诵《夜书所见》。
2、通过读寓言故事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把学语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步骤】〖教学目标1、读读背背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2、阅读寓言《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1、小组学习:⑴ 熟读古诗。
⑴ 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班交流。
3、熟读成诵。
二、阅读《邯郸学步》1、自由读,理解内容。
2、小组讨论:⑴ 那个青年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⑴ 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全班交流。
4、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介绍健康小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听,说话的训练,请同学们注意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听、写、读的能力。
二、口语交际训练1、这次是练习谈谈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做法的训练,老师把平时了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识讲给大家,让同学仿照老师的方法,进行训练。
2、同桌互相讲。
告诉学生,你们所讲的健康小常识,要准确,清楚叙述内容。
然后谈谈自己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别的同学讲的时候也要认真听,哪些地方讲的好,就向他学习,哪些地方讲的不好,就帮他改过来。
3、推送代表在班上讲,同学们进行评价,教师酌情指导。
〖教学目标指导并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写作练习,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1、读题明确要求。
(重点明确:内容广泛,要写出自己最喜欢写的。
)2、写文章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6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6篇)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__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__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__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__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1今天早晨第一节课完成《夜书所见》的教学,原先以为,这首古诗会很难,但是上下来,感觉还错。
无论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课堂效果,我认为都比较不错。
把这堂课的实录记录下来。
师先示范朗读两遍课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读课文,抽几个孩子纠正读音。
(在读书的时候,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注释,向我提出了问题。
)万颖朗读古诗,指导认识“绍、翁”。
(这两个字书上没有注音,其他字书上有注音,孩子们读得还不错。
)男女生分读古诗,全班齐读。
师:刚才有个细心的小朋友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古诗上怎么有些数字呢?生:这些数字是注释,写在了下面。
师:什么是注释?生:可能是注意解释。
师:释正是解释的意思,而注是注出的意思,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注出来,让大家知道。
那这些注释对我们学习古诗有些什么帮助呢?生:让我们知道古诗的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注释学习这首古诗。
抽生读第一句古诗。
师:注释上告诉我们“萧萧”是风声,谁能将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
生:风出动梧桐叶发出萧萧的风声。
生:送来秋天的寒冷。
生:江上秋风在吹。
师:“动客情”中的客是什么意思呢?生:客是指客人,动是动心。
师:客在这里不单指客人,还是客居他乡的诗人。
他动了什么情呢?生:心情看孩子们不能体会这里诗人的感情,我决定放下,先体会后两句的意思。
师:我们先放一下,看看后两句,从后两句中去体会一下究竟是什么感情。
谁能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生: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
生:夜深就是深夜。
生:篱落是篱笆。
生:一灯明是灯光明亮的地方。
师:把他们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生:知道有儿童捉蟋蟀,深夜篱笆灯光明亮的地方。
师: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说得通顺吗,怎么才能让它通顺。
生:加上一些自己的话。
师:再请个同学说说。
生:夜深了,篱笆深处有明亮的灯光,知道有小孩在捉蟋蟀。
师:你觉得这些小孩捉蟋蟀怎么样?生:很开心。
师:那诗人看到这些小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天上明月,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可是他却在异乡他这时最想什么呢?生: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精选10篇)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精选10篇)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夜书所见》课堂实录初稿执教者:瑞安实验小学曾晨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袁枚写过的一首诗。
(师板书:所见)生:齐背。
师:对呀,这是袁枚的《所见》,那你们还记不记得见是什么意思呀?生:看见。
师:对,牧童骑黄牛就是他看见的。
(师板书:看见)师:这个见还有什么意思?生:听见。
师:他还听见歌声振林樾。
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师:书有两种意思:书:(1)写,记录;(2)装订成册的著作。
这里的书选哪种呢?生:(1)写,记录。
师:把它装进题目里说一说,试试,大胆地把自己的的意见说出来。
生: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
师:是的,也就是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
(再请生说)师:如果把时间加进去更好。
师:如果在前面加上谁什么时候看见和听见的,就说得更完整了。
师:你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老师给你个建议,把书放到前面说更顺。
师:你们会说吗?就像他这样,小声地说一次。
师:你们刚才听说的就是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把题目读一下。
师:如果在这里加个顿号就更好了。
师:是夜里,如果轻轻地读就更好了。
师:接下来我们去读读古诗,在读之前,这个字要注意一下。
(师板书:挑)师:读诗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1.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对照注释,想想诗中哪些事物是诗人的所见。
师:同学们读得最认真,有的还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大家。
(一生读)师:你很聪明,听老师一说,马上把这个挑字读对了你知道为什么读第三声吗?师:挑是提的一种动作,把泥土挖开,把里面的蟋蟀挑出来(一生读)师:有个字要注意一下。
(师板书:促)你再读一下。
(生读对了)师:掌声送给他。
师:能放到词语里读吗?再请刚才这个同学。
师:古时候蟋蟀、蛐蛐叫促织,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愿意听吗?师:还有谁愿意读吗?师:刚才听了这几位同学,都能把古诗一字不差地读下来,真能干。
师: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些|就表示停顿,试一下吧。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5篇)
夜书所见教案《夜书所见》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夜书所见》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
夜书所见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田园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可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3.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
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
(出示课件:叶绍翁)2. 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较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如《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解题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全班一起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二)、初读诗词1、诗人究竟在夜晚看见了什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让我们先读读这几个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4、让我们试着读读这首诗,用斜线划分好节奏。
5.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3篇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3篇夜书所见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今天这节语文课,由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一、导入新课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解诗题,知作者1、简介作者孩子们,叫一叫诗人的名字。
叶绍翁是我国南宋的一个大诗人。
来,再敬佩地叫一声-----叶绍翁。
亲切地叫一声--------叶绍翁。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1、一读(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
(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
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出示挑拨、挑逗、挑染来,一起读。
能给它的另一个读音组组词吗?(3)齐读全诗。
2、二读(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三读(1)理解“注释”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E 、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促织”吗?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书所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6篇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6篇夜书所见篇一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⑴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⑴。
知有儿童挑⑴促织⑴,夜深篱落⑴一灯明。
【注释】⑴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⑴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⑴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⑴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⑴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赏析】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 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夜书所见平湖市东湖小学沈心蕾一天,叶绍翁去外面游玩,突然,一阵萧萧的秋风迎面吹过来,顿感阵阵寒意。
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树冠,沙沙作响。
一张张树叶脱开了枝头,随风悠悠荡荡飘落到地上,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形象,不禁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
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走了。
代替它的是晚间篱笆下石板缝里的蟋蟀、蝈蝈、油葫芦的欢叫声。
一点点,一阵阵,一大片,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秋天交响曲。
忽然,远处篱笆下冒出一闪一闪的亮光。
那是什么呢?原来是两个调皮的小孩子提着灯笼。
一晃一晃地来到篱笆下。
小男孩提灯笼,小女孩捉蛐蛐。
“捉到了。
捉到了。
”只听见小女孩欢快地叫了起来,顿时小男孩也高兴地笑起来,充满胜利地笑声随着秋风越飘越远……我对《夜书所见》异见课本原文注释及相应理解: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15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壹五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1一、板书课题,释题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
再通过审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4.齐读[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为读诗中的拦路虎。
如本诗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读成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
这就需要老师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通过动笔注音,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一)找出诗人所见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夜书所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过程设计一、淡话导课。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诗兴,古人给我们留下好多诗篇。
你们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快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
(《山行》,《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希望孩子们喜欢。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和作者1、解诗题。
书:写所见:(诗人)所看见的`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三、三读诗歌。
(一)一读解字词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二)二读绘意境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
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第【1】篇〗设计理念本课我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作为说教学目标,确定了“初读古诗,正音划分节奏”“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古诗”“结合配乐、动画诵读想象,感悟诗情””“采用表演、写话来加深理解”等教学环节来实现以上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本首诗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距离较远,教师要多营造情景,通过感情朗读、表演来等方法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古诗阅读的基础,但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于古诗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能力还很不足。
本节课,需要他们通过画面、音乐,以及诵读、表演等,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说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4.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说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你读过哪些古诗?(让自告奋勇的的同学背诵古诗。
教师进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古诗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思念家乡的。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今天就让我们学习。
3.教师用课件展示《夜书所见》,然后介绍叶绍翁的生平。
(如果学生课前搜集过叶绍翁的生平,也可以让学生来介绍。
)4.解题:题目的意思是写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
5.我们知道诗人客游在外。
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⑴ 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夜书所见篇二《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很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夜书所见》阅读题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夜书所见》阅读原文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阅读题目(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
(3分)(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
(4分)《夜书所见》阅读答案1)(3分)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1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
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1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夜书所见教案篇一学习《舟夜书所见》这篇文章,我依然采取了让学生搜集材料、小组合作学习再共同交流的方式。
然而,由于学生与这首诗第一次接触,诗中所描写的美境感性认识又少,且部分学生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所以,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特别是对诗的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理解更不到位,导致了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
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下面的教学方式。
1、运用课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本课时,针对学生了解河(海)面渔火知识过少和“灯光”与“满河星”之间的关系不易理解的特点,结合“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的要求,我从网上下载了多媒体课件:在漆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从远处缓缓驶来,那情景非常宁静;阵阵微风漾起层层细浪,原来那点亮光散开成河面闪烁的星星,又是多么迷人。
以动画演示画面,不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灯光”与“满天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为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
2、教师范读,强化诗所烘托的意境。
受前两首诗的影响,特别是当学生看到“月黑”、“孤光”、“一点”等词后,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这首诗表达的也应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其实不然。
为强化诗所表达的意境,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文章,边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通过老师的范读和课件演示,同学们悟出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夜色中水面渔火景象的赞美。
在学生理解诗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又要求孩子们各自背诵了查慎行的一首诗作结。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篇二教材分析《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篇《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夜书所见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一、导入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
你们还记得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
2、解题:今天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夜书所见:见:看见;书:写(书:我们学过两种意思:(1)出示书本;(2)做动作——写3、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诗人夜晚看见了什么?请读读古诗1、按要求自读三遍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3、出示生字带读,挑(tio)促(cù)深(shn)4、齐读两遍出示图片5、出示词语萧萧促织篱落夜深6、书写促深7、生写两遍三、解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2名)2、齐读1遍3、师配乐读,生边听边想:见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画: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看到:梧叶被风吹响了,被风吹落下来了。
梧叶飘飞江:吹来带有寒意风,这是冷冷的江。
江面清冷听到:秋风;萧萧。
它们在风中瑟瑟发抖没有白天的热闹,现在只此时江水感到这寒不就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写照吗?第一句,该画什么,该如何画第二句,该画什么(树叶被吹落了,离开了哺育它的大树,失去依靠。
诗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己也如这东里一样孤苦无依)画上梧桐树,没有树哪来叶。
江水在秋风中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白天的热闹,现在是冷冷清清的。
(1)诗人在本诗中称自己为(客)(2)秋风动客情,其实有一个典故。
这萧萧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气。
寒(感到寒冷)这飘落的梧桐树叶送来了无依无靠。
寒(感到孤苦)这静卧的江面送来了冷冷清清。
寒(感到寂寞)这寒气袭人的秋风,这枯萎的梧叶,这冷清的江面评价的心里如这秋风一样寒,如这梧叶一样伤,如这江面一样冷。
(3)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什么?一、二句(4)梧叶(比较夏天)江面(比较白天)三、四句(1)篱落,灯四、品读1、指导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读3、赞读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
“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
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
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
)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
(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
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1.《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2.夜书所见教学设计3.《夜书所见》优秀教学设计4.《夜书所见》课件5.《夜书所见》教学反思6.夜书所见古诗7.古诗《夜书所见》8.夜书所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