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 揭秘:科学渗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渗透题

例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解析A中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的压强变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内上升,能观察到明显现象;C实验过程中,由于滴加NaOH溶液后瓶内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会膨胀,可以看到明显现象;D实验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后瓶内压强变小,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入锥形瓶内,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答案 A

例2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瓶内的二氧化碳,所以活性炭包增重。(2)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所以细铜丝团下沉。(3)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时发生了生锈,铁锈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所以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

答案(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2)下沉(3)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例3 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m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________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m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m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________循环利用。

解析(1)植物的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实验是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红萍,其它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m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没有培养红萍。(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O2和CO2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红萍产生O2的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因此密闭舱内18.9m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物质(或“碳—氧”)循环利用。

答案(1)光合作用(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碳—氧”)

例4 下列图象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

C.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NaOH溶液

解析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分解速率,但不会能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有无催化剂,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相等,A错误;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增大,随着水的质量不断增加,pH会逐渐接近于7,但永远不会等于或大于7,B错误;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设这两种金属的质量是m,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这两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是2m/65、2m/24,则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生成氢气的质量,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发生反应,此过程中不会产生沉淀,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再继续滴加的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反应完了之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D 正确。

答案 D

例5 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成银”(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符号)________。

(3)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____。

(4)③中的“银”是否属于合金?________。

解析 (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②,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高温

CaO+CO 2↑。(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化学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该反应中Fe 与Cu 2+相互接触时Fe 失去电子变成Fe 2+,Cu 2+得到电子变成Cu ,故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Fe 和Cu 2+。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所以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

答案 (1)①② CaCO 3===高温CaO+CO 2↑ (2)Fe+CuSO 4=FeSO 4+Cu Fe 、

Cu 2+ (3)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是(或属于)

跟踪练习: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

B.镁条燃烧

C.煅烧石灰石

D.把一定质量的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

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