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放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敢于放手,收获别样的风景——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论文摘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玩耍的过程中,想抓住更多的沙子,就把手握得紧紧的,但抓得越紧,沙子往往漏掉的越多,留在手中的越少;反之,轻轻地握着,留在手中的沙子就会较多。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富有情感和创造力,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便是他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吸取前人经验,引导自身。对于孩子,只有适度放手,才能使他们按照自身的需求成长得更好。

【关键词】教育学生尊重放手收获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过分的教导和严格的监督下,不会有奇迹的发生,更不会有符合需要的成长。我们也都有过类似的体验,玩耍的过程中,想抓住更多的沙子,就把手握得紧紧的,但抓得越紧,沙子往往漏掉的越多,留在手中的越少;反之,轻轻地握着,留在手中的沙子就会较多。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教育。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富有情感和创造力,有其自身的需要,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便是他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吸取前人经验,善于引导自身,做孩子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摒弃严密的掌控和操纵,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而自主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自己。对于学生,我们只有适度放手,才能使他们按照自身的需求成长得更好。这便是我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获得的最好启示!

其实,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当初作为学生的我,也非常乐意在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学习、做事,对教师的过多管教和指点心存排斥,只是不敢直接提出而已。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已大不相同,对自主学习和体验的要求也会更高,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便从点滴入手,非常细致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放手图”,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对班主任这份工作有重要的定位:因为爱,所以信任。只有对工作和学生发自心底的喜爱,你才能全身心投入,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事教育,这是对自身和学生在情感上的双重放手。

“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忙是众所周知的,而我属于愿意做班主任的那类老师,做教师却不当班主任,那真是是去了增长能力的最好机会。”书中一开始对班主任工作做出的阐述,不知触痛了多少班主任的心病,我也不例外。开篇这样来谈班主任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当过班主任的人都知道,从接触班主任工作的那天开始,每天都有种忙得不可开交之感,班上的日常琐事接踵而至,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处理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作者为什么会乐于做班主任呢?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带着这样的疑惑,一步步走进《班主任工作漫谈》,内心不禁泛起涟漪:原来魏书生老师是在如此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逐渐开展工作的!新时代的教育,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教师的思想首先得有根本性的转变,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开始的起跑点上有赢的欲望。文章中关于这点的事例丰富:老师没有讲什么,学生却学会了;老师没有做什么,学生却能够自我管理好;甚至老师不在学校,孩子们也能够照常学习和生活,与平时没什么两样……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呢?细细读来,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所在——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任何一位在教坛有影响力的老师,都不是从站上讲台那一刻开始就能够处理好有关教育的所有事情,他之所以能够比常人较快获得能力的提升,那完全在于其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摸索训练和探索研究,只有从自身引发对于工作的热爱,你才能够将这份爱蔓延开来,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相信他自身饱含着丰富的潜力,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双重解放。因为人性的自由发展,和睦的气氛和真诚、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是发掘潜力的催化剂。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则有种“前怕狼后怕虎”的长久忧虑在其中,正因为不信任,对学生的管教多于对其的引导,学生的潜力被压抑着,很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萌芽阶段就被残忍地熄灭,造成了师生双方的相互抵触,能力都不能获得提升,《班主任工作漫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读书的过程成了自我反思的时刻。

其次,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学生的工作,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出现的反复情况学会放手,将学生的犯错看成理所当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调整自我和改正缺点。

这本书读得越多,认识和反思也就越深刻,你会在自然而然中意识到,耐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块试金石。在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生涯中,帮助不少学生走出了困境,其中不乏我们觉得无药可救的孩子,为何他转化学生的过程显得如此轻松简单,而我们甚至会被这些孩子弄得焦头烂额也无济于事呢?原因就在于作为教师,仅有对学生的信任是不够的,还要有常人所达不到的耐心和恒心。

读书过程中,我不知不觉被魏老师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极具耐心的教育方式感染了,他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向上”的动力,而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这种动力并恰当适时地进行引导,久而久之,当孩子与教师之间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实施教育的关键所在。即使在我们心目中那些“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教育孩子,与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灌输,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高尚之处。

孩子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不光要从心理上允许,从行为上接受孩子犯错误,让孩子不因自己的失误产生愧疚感,引发负担,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通过自我教育减少犯错误的次数,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自己,给孩子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

当然,再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始终做到平心静气,不发脾气。有时候学生做错了事,我们会静静地指导他,但有些时候,学生会一错再错,教师难免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会大发雷霆。要是遇到这种情况,魏老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即使在发脾气的时候批评学生,也千万别用厉声恶语,要尽力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自己,以极大的耐心与学生沟通,而且交流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会更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再次,教师要善于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只是引导和建议,做学生的“军师”,帮其解难答疑。

班级管理的问题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大事,因此,很多教师时刻将这件“大事”扛在自己的肩上,想尽最大努力管好自己的班级,可结果却总不能如己所愿,常常是越管越累,稍不留心就会有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是教师自身的一手包办造成的,没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当然不买你的帐。管理好一个班级,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情,更是这个班级学生自己的事,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管理者,以他们为中心延展开来,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事实证明,学生自主能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效果往往比教师总是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要好得多,同时,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也能够从繁冗的班务工作中得以抽身和解放。

书中,魏老师这样简单明了、对比鲜明地告诫老师们:“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都能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换言之,你信任学生,学生就会回报你信任;你尊重学生,学生就会通过行动给你尊重;你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自己当引路人,学生回报给你的便是一份份意外的惊喜。

最后,教育过程中的放手要把握好“度”,放手绝不等于放任自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