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整理(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老师主讲)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整理(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老师主讲)

第一章导论1、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农业推广人员通过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3、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4、农业推广组织框架模型。

6、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1)直接功能:增进农村人口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生产及生活技能;改变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 )间接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第二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对创新、采用、扩散三个概念的理解。

(1)创新: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2)创新的采用:创新的采用是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它通常是指个体农民对某项技术选择、接受的行为。

(3)创新的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四要素:创新、传播的渠道、时间、社会系统。

)2、两种扩散曲线及其表示方法。

3、创新采用过程及其阶段。

1)认识阶段:农民初听到或通过其他途径意识到某项创新的存在,但未获得此项创新详细的信息,农民不一定相信创新的价值。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P4-5推广工作的内容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拓展到生产和生活的综合咨询农业推广已经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到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发展.由于农民、农业、农村三位一体,当农业推广工作对农民和农业进行指导活动室,其内容自然无法排除包含农家生活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信息.eg.家庭经济咨询活动在很多地区已成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推广对象范围扩大农业推广的对象由农村民众拓展到除此之外的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③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远化目前世界影响较大的农业推广组织机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社会团体型、企业型、自助型5种类型;④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式推广工作更加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引进行为学和心理学,旨在诱导推广对象其行为自觉自愿改变2.框架模型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P15农推广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而系统图,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前者是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的生存环境,后者是推广对象农村农民为主、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通过沟通和互动联系起来;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经济与机构性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农村区域环境等.3.农业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运用.P221认知阶段:农民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了某项创新的存在,但是没有获得详细信息也不知道它的价值,所以在农业推广宣传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推广项目的价值和更具体的信息;2兴趣阶段:当农民了解到某项创新与他的生活相关,并对他有利时,他就会对此项创新感兴趣,并且向不同的人打听消息,那么在推广工作中要加强咨询服务工作,加强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3评价阶段:一旦或得了该项创新的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因此在推广工作中可以优先找合适的示范户,增加可信度;4试验阶段:农民经过评价确认了创新的有效性,决定小范围实验的阶段,这是推广组织就应该协助农民使他们可以获得有关的技术;5采用放弃阶段:实验结束后农民根据实验的结果决定采用还是放弃创新的阶段,所以要增加创新的可靠度和稳定性.4.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P28-31A.创新的特性,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共有以下5个特性相对优越性:创新比其要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程度,创新一定要在某方面有相对优势;一致性:创新一定要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的需要相适应;复杂性: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越简单越容易被接受;④可实验性:某创新可以小规模实验的程度⑤可观察性:某创新的成果越明显越容易被推广B.创新决策的类型:权威决定型,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在决策速度上第一个最快,第三个最慢C.沟通渠道的选择:主要有大众传媒和人际沟通D.社会系统性质: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①社会结构,如家族系统一般是权威决策型②系统规范,主要是文化、宗教等规范③意见领袖关系,一般社会系统中的意见和决定由意见领袖的行为表现出来④沟通网络,良好的沟通网络有利于创新成果的扩散⑤创新的结果,由于采用或拒绝采用某项创新后个体或社会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E.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5.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P176. 如何根据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规律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P18-216. 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P56-57需要是人们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中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按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推广中的指导作用有:1.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如边远地区首先解决的是温饱问题,针对问题提供适宜的技术,实施地膜玉米温饱工程,对小康水平地区,则应该考虑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7. 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P59-61所谓的行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它对农业推广工作的知道意义有:1.正确的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期望理论标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目标的确定是增强激励力量的重要环节,在确定目标时尽可能的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的农民的共同要求.使农民可以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才能更好的把组织目标与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否则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削弱2.认真的分析农民的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你的项目对于农民来说是有价值的,重要的,其效价越高,其激励力量也就越大,反之,则会使农民产生抵触情绪;3.提高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增大期望值,到头来却没有实现会反遭心理挫折,低估了,容易使人泄气,影响信心.所以要对期望值有个恰当的估计,同时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排除不利因素,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8. 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及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P65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有:A.共同的目标利益B.合理的奖惩制度C.自然义务领导人物D.亲近和友爱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服从、从众、相容、感染与模仿9. 如何利用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做好农业推广工作在农民的行为改变的过程中,首先是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再是个体行为的改变,而群体行为的改变是最困难,最费时,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农民的群体行为改变心理一般表现为服从,从众,相容,感染与模仿的规律;在农民群体行为改变首先是群体意识的培养,并把群体意识上升为集体主义意识,然后发展为群体行为的改变.根据以上的规律与农民心理,可以进行如下的农业推广工作:A.采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规范标准等方法和手段改变和影响农民的行为;B.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选择科技示范户,在农村一般都会有带动型,追随型和潜力开发型农民,选择带动型的农民使用新的科技成果,在取得了成果后使其他的追随型和潜力开发型的农民也自发的追随,利用农民的追求利益和从众的心理进行推广工作;C.注意新科技成果,新方法的显性成果的比重,可以看见的成就更容易被农民接受10.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1.道德素质:热爱本职,服务农民;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2.业务素质:A.学科基础知识实践能力;B.农村社会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C.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D.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E.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11. 试述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2.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策略.13. 农业推广沟通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14. 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15. 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16. 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17.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景.18. 根据成果研究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19. 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20. 物化类科技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21. 技术方法类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22.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23. 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原则是什么24. 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采用者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为农业创新。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S扩散理论: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

前期少有人采用,中期多数人采用,后期由于心的创新成果出现,采用的人减少,呈现前期慢,中期块,后期又慢的特点,呈S形扩散。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

它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指农业科技人员劳动创造的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产品的总称。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指认识自然现象本质特征,研究农业领域内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机理、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把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指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

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广义的农业推广、现代的农业推广(狭义农业推广)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过程。

(广义的农业推广)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等;以教育为主要特征,通过咨询培训等手段启发、教育农民,以达到农民的自觉行为。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现代的农业推广)以咨询和沟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推广;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或信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2、需要、动机需要(Needs)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动机是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动机则是由人内在的需要和外界的刺激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其中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3、创新的采用、创新的扩散创新的采用: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

4、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大众传播法: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要点:信息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的;接受者是“许多人”、“大众”;主要的传播渠道——大众传播媒介。

集体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对相同或相似的生产条件和经营方式的生产者,推广相同的项目,集中进行统一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以日本来说,日本与我国的国情相似,是人多地少,其农用 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日本在稻米等生产上却 实现了自给(1993年除外),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日 本的农业保护有极大关系,但日本的农业推广在其中也起 到了重要作用.早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就半官半民 的农技推广活动,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农业濒临崩溃, 农业推广工作也陷于停顿之中。为了振兴农业,日本国会 于1948年通过了农业改良助长法,并开始依法建立农业推 广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的农业推广体系。 在日本,农业推广事业也被称为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即由 中央和县共同出资建立农业推广体系,这部分推广力量在 整个农业推广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央每年根据各县农 户总数、耕地面积、农业情况安排约300亿日元的“交付 金”给各县用于农业推广事业,各县再根据各自的情况, 配套一般不低于国家“交付金”数额的经费支持农业推广 事业。此外,日本各级农协也积极参与到农业推广事业中, 在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中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业推广 供给主体。
3:现代农业推广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 (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 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 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应用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 服务等干预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 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 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 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活动.
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 手段
农业推广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 用,从而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手段和装备,同时 也使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手段不断得以提高,从 而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实现农业 现代的经验也一再证明,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 就不会有发达的农业,也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 实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件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件

49
34
49
4
三.世界农业推广发展的发展动向及基本特征
——时代背景
▲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驱动 技术科学化、操作机械化、产销社会化、生
产高效化、农民知识化 、农业信息化等。
▲投入出现多元化
▲以农民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绿色证书制度
▲环境保护和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49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世界农业推广发展的发展动向及基本特征
1、发展动向 私人化、商业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联合、无偿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49
18 44 75 100 100 100 100 21 20 41 62.5 100 100 100 36 19 55 100 100 100 61 25 79 100 100 46 30 91.5 100 36 69.5 100 14 54 3
向有偿转化。 2、基本特征 ●立足点: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
农场、专业合作社或农家为中心; ●本质:体现推广的教育性; ●推广内容和服务:广泛性;社会化服务; ●理论基础 :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结合; ●推广方法:多样化。以沟通为基础且多侧重于农村教
育和信息咨询; ●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
性质不同 ●推广人员和农民是平等关系 ●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是沟通主体
49
20
行政机构
农业科研机 构 大专院校 其他机构
噪声
推广部门
媒介

噪声
乡政府
农民
反馈
噪声 反馈
我国农业推广组织沟通模型
49
21
三、沟通的一般准则
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和权威 2、 信息内容对推广对象应具有相关性 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当做到编码简单、意

农业推广实习报告

农业推广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农业推广实习旨在将我在学校所学的农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农业推广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三、实习内容1. 农业技术培训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

通过培训,我学习了如何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实地调研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农业现状,我参与了多个实地调研项目。

通过实地观察、与农民交流,我掌握了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等情况,为后续推广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3. 技术指导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我协助技术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4. 宣传推广为了提高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率,我参与了多项宣传推广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组织观摩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并接受新技术、新产品。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论知识为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农民、技术员等不同群体进行了广泛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参与各项推广活动时,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4. 认识到了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认识到农业推广工作对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习总结本次农业推广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让我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推广硕士考试科目

农业推广硕士考试科目

农业推广硕士考试科目
农业推广硕士考试通常包括以下科目:
1.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介绍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包括农业推广的原理、目标、策略、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2. 农业社会学:研究农业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了解农村社会与农业推广之间的关系,掌握与农村社会发展相关的理论和观点。

3. 农业经济学:学习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工具,了解农业市场和农业政策,研究农业推广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科技与创新管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农业科技政策、科技推广与转化、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 农业推广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推广案例,了解农业推广的实践经验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6. 农村发展与政策:学习农村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了解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掌握相关的政策和管理知识。

7. 农业推广技术与方法:介绍农业推广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方法,如农民培训、示范推广、传媒推广等,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科目仅为一般情况,实际考试科目可能会因学校和考试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具体参考所报考学校的招生信息。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题参考)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题参考)

农业推⼴理论与实践(复习题参考)第⼀讲农业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2.农业发展:⼀靠政策,⼆靠科学(关键,潜在的知识形态的⽣产⼒),三靠投⼊。

3.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产⼒,有⼀个成果转化、扩散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农业推⼴。

4.农业发展三要素:农业研究、农业教育和农业推⼴。

5.科技进步对⼈类社会的任何贡献都是通过推⼴实现的。

6.传统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的各种⽣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7.传统农业特点:农业技术的长期不变、⾃给⾃⾜的⾃然经济、反风险的经营⽬标、贫穷的永久化。

8.传统→过渡→现代。

9.过渡农业特点:①在资源投⼊种类上,除了⼟地、劳动、资本等基本资源外,还有⽣产技术、发展政策的创新,投⼊资源的供应和农业推⼴⼯作等促进资源。

没有基本资源就没有农业⽣产,没有促进资源农业就不能现代化。

②资本投⼊⽐传统农业时期有较⼤幅度的增加,但与现代农业相⽐仍然很少。

如农机具的使⽤还不⾜以取代劳动⼒直接作⽤与农业⽣产环节。

③过渡期农业已不仅以总产量的增加为⽬的,更重要的是追求单位⼟地⾯积和牲畜单位产量的增加。

④过渡期农业,已有少数农民接受农业创新,并在农业推⼴⼯作⼈员的指导下,向⼴⼤农民推⼴。

这⼀时期的农民⾃⾝⽆法得到各种促进资源,需要政府提供农业推⼴服务,才能取得加⼤发展。

10.现代农业的特点:①⼟地、资本、劳⼒的⽐率随职业结构变化,⾮农业就业机会增加,农业技术已明显地改进。

也就是说,单位耕作⾯积增⼤,⼈地⽐例降低,资本投⼊增加,全⾯实现机械化。

②农户⽣产经营效率由于技术的改进和机械化实现⽽得以提⾼。

农民在劳动⼒机会成本增⼤和寻求较多休闲的情况下,开始追求单位劳动⽣产率的提⾼,⽽⾮追求单位⾯积⽣产率的提⾼。

③农产品的种类和品质随⼈们的消费⼼理和习惯的变化⽽不断变化。

换⾔之,农产品的⽣产和加⼯的选择主要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

④农民⽣活与⽣产经营的资源配置与利⽤容易划分和安排,农民具有企业化经营思想和采⽤创新的⾏为。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二00二年七月-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二00二年七月-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6.“混合体”理论:推广必须与市场、信贷、劳力、资本、 教育等相关支持服务系统组成“混合体”,促进农业发展。
7.“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框架包括农业推广服务系统和目 标团体系统及外部宏观环境。
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
农业推广方式方法:大众传播法、集体 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1986年,受国家教委和农业部的委托,首次在北农大 举办了有42所农业院校46位教师参加的“全国农业推 广学理论教学研讨班”。
1987年杨士谋编写《农业推广教育概论》出版。
1989年许无惧主编《农业推广学》出版
近十年来编写、编译了10余部关于农业推广的著作。
(二)农业推广学理论的发展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
第二,农业推广对象---农民的职能及其需要的变化。
第三,农业推广的目标,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
“农业推广是一种活动。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 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手段,根 据农民的需要传播、传授、传递给生产者、经营者, 促使其行为的自愿变革,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改善其 生活环境,提高产品产量、收入,提高智力以及自我 决策的能力,达到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终目的 的一种活动。”(张仲威,1996)
它重视的首先是技术本身,而不是农民。
从实际看,我国的农技推广主要是技术普及,在 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能源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但这并不被看作属农业推广范畴,至于组织农民、 家政服务等方面,几乎尚未起步。
可见,我国的农技推广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充 其量只是农业推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农业 推广的区别,不仅在内容的宽窄!而更重要的 是在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

农业推广理论技术实践发展论文(共4篇)

农业推广理论技术实践发展论文(共4篇)

农业推广理论技术实践发展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基于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推广农业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环境被严重破坏,给我国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国认识到农业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绿色农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发展效果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

在相关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及相关推广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农业理论简述绿色农业的概念范围相对较广,其中不仅包括了绿色植物业,还有园艺类农业、菌类农业等,这些农业类型的性质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却有一致性。

在绿色农业的应用方面,还包括了无公害性质的绿色农业产品,即绿色食品。

传统性质的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应用农业技术及如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没有考虑农业生态这一层面。

绿色农业理论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进行绿色创新,使我国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方向转变,合理应用绿色技术。

目前,绿色农业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不仅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合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种植者的经济收入,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其推广策略(一)主要农业技术的推广1、粮油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绿色农业的实施、发展,粮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的时候应重视优质粮油技术。

优质粮油技术的应用、发展需要合适的环境及自然因素等给予支持,如土壤因素、光照时长等。

优质粮油技术的推广需要既满足生长环境的具体需要,又保证自身结构的完整性。

对于水稻品种来说,要注重其外观及营养成分,保证水稻的品质较高;对于玉米品种,推广人员应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油质丰富的品种;对于小麦品种,推广人员应保证其内部面筋的具体含量及蛋白质成分等。

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期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中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农业推广工作,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推广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涉及农业教育、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传播等多个领域。

目前,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呈现出以下现状: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推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农业推广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农业推广模式多样化,包括政府主导、科研单位和高校参与、农业企业带动等;农业推广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推广体系。

展望未来,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将面临以下趋势: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推广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农业推广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推广将更加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应对这些趋势,未来农业推广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多元主体参与,发挥科研单位、高校、农业企业等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在政府高度重视和多元主体参与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推广体系。

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多元主体参与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不再仅仅承担着提供食物和纤维的基本任务,而已成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讲义课件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讲义课件

➢现代农业推广的功能(社会功能)
• 直接功能
• 间接功能
•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 信息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 水平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
•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 和行为
•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 能力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 活质量
•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 参考书目、期刊等
绪论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我国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农业社会的无意识的传播和扩散 ➢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 ➢古代的“劝农官制” ➢“推广”一词的出现及推广活动的发
展 ➢近代农业推广活动 ➢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
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服务对象: 是人不是物,农民—农户—农民组织。 服务范围: 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综合指导。 内容:
物化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器、新 设备等; 非物化技术:新的栽培饲养方法、新工艺、新设计、新信 息、新观念、新思想、新的操作方法等;
特征: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体,具 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
➢ 第一节 农业创新的采用
按照罗杰斯(Rogers)的解释,
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 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 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 传播的过程。
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是农
业推广的基本规律。
一、创新的概念
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 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或事物(传 播学角度)
自给式传统农业生 传统农业与现代化 现代化、企业化、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农业推广是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并为之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是一种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

农业推广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把农业推广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实践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农业推广理论实践新农村建设一、农业推广理论和一些概念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涵义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远古时代,农业在原始农业阶段常以教稼、劝农的形式对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传统农业阶段仍以对农业生产指导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而当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时,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内容。

随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商品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情况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信息和咨询服务就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

[1]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仍以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推广的核心,而目前我国已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现既有原始农业的因素,又有传统农业的领域,还有现代农业的部分,因此,农业推广的理论内容及应用方法均有所变化,应是从技术推广到教育农民和提供信息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的农业推广服务。

狭义的农业推广主要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把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国内外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农业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促进其使用,从而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农业推广也称为农业技术推广。

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农业技术推广以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一切农业、农村社会活动。

研究生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报告

研究生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报告

研究生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报告一、引言农业推广是将科学技术和新知识传播给农民的过程,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探讨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现有的推广模式,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1.扩散理论扩散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一种重要农业推广理论,认为新技术、新理念在社会系统内的传播过程遵循一定规律。

推广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活动。

2.农民参与理论20世纪70年代,参与式方法在农业推广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理论强调农民是推广过程的主体,应尊重农民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主动参与技术的选择和推广。

3.农民田间学校理论90年代兴起的农民田间学校理论,强调以农民为中心、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三、我国农业推广模式分析1.政府主导模式我国农业推广长期由政府主导,存在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2.科研单位推广模式科研单位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推广工作,技术含量高但缺乏系统性,推广效果一般。

3.企业推广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和农资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开展推广,但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可持续性不足。

四、改进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投入政府应从事农业推广公共服务,加大财政投入,为其他推广主体创造良好环境。

2.培育多元主体,建立协调机制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参与推广,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

3.创新推广模式,注重农民主体地位采用参与式方法,让农民主动参与技术选择和推广过程,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推广效果。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推广队伍素质重视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语农业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的通力合作。

只有创新理论和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业推广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1、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是构成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农业推广是将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之变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3、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

我国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最早记载是在宋代;国外使用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一词。

4、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合作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同时也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并成为现代农业推广的专用词。

5、我国农业推广一次的应用食欲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6、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7、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

农业推广学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传播学和行为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农业推广的涵义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收入。

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

重心为产中指导,工作范围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2、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以农村发展需要为依据,主要包括: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运销、加工、储藏的指导;市场信息价格指导;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对农村青年进行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

3、现代农业推广: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农业推广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是农业推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包括农业推广目标的确定、农业推广需求的分析、农业推广策略的制定、农业推广效果的评估等内容。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首先,理论研究是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中,需要明确农业推广的目标是什么,需要通过测算和实践来确定目标,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等。

然后,需要进行农业推广需求的分析,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是否充足、农业市场需求的差异以及农业推广技术的可行性等。

通过对农业推广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农业推广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实践应用是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制定农业推广策略。

农业推广策略是指针对不同农业推广目标和需求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农业推广技术的选择、农民培训的方式和内容等。

制定农业推广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农业市场需求等因素。

然后,需要实施农业推广活动,包括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

通过实施农业推广活动,可以将科学的农业推广技术传递给广大农民,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专业知识。

最后,需要评估农业推广的效果。

评估农业推广效果是为了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成效和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提供依据。

总之,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是指导农业推广工作的科学方法与技术。

理论研究是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包括农业推广目标的确定和农业推广需求的分析。

实践应用是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包括农业推广策略的制定、农业推广活动的实施和农业推广效果的评估。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科学地指导农业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专业知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篇一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读了《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你说这农业推广,听起来挺高大上,可真琢磨起来,那真是一门大学问!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把新的农业技术告诉农民嘛,这有啥难的?嘿,您可别小瞧了这事儿!书里说的那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就拿我们老家来说吧,前几年推广个新的水稻种植技术,那叫一个费劲。

农民伯伯们心里犯嘀咕:“这新玩意儿能行?”我觉得吧,这就是推广没做到位。

光告诉人家技术咋好,没让人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能行吗?书里讲的那些推广方法,什么示范啊、培训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可能有时候,推广人员自己都没搞明白这技术到底咋回事,就跑去跟农民讲,这不瞎耽误工夫嘛!不过反过来想想,农业推广也确实重要。

要是没有这些推广,咱农民还在那用老一套办法种地,能有好收成吗?能过上富裕日子吗?我看悬!所以说啊,这农业推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它可能带来大变化,恨它是因为做好它太难啦!这一路,真不容易,但是不往前走,还真不行!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我这小心肝儿可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开始,我寻思着,农业推广能有啥复杂的?不就是告诉农民咋种地嘛。

可翻开书一看,我傻眼了,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比如说,要了解农民的需求。

这简单啊,不就是想要高产、赚钱嘛。

但仔细想想,也许没那么简单。

有的农民可能更在乎环保,有的可能更在乎省力。

这需求,五花八门的,咋满足?还有啊,推广的方法也很关键。

搞个讲座?农民伯伯们可能听一会儿就犯困了。

实地示范?这倒是不错,可万一效果不好,那不是砸了招牌?我就想啊,这推广人员得多难啊,得像个万能钥匙,啥锁都能开。

咱再说说那些新技术,真的就那么好吗?也许在实验室里行得通,到了田地里就水土不服了。

这可咋办?是继续硬推,还是再研究研究?我觉得这是个大问题。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以前我就觉得农业嘛,不就是种地、养牲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事儿。

但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农业推广就像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那些有着高科技农业知识和新方法的专家,另一头连着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

这座桥要是建得好,那农民的收成和生活可就能有大变化了。

书里讲的那些理论,一开始我还觉得有点头疼,什么推广模式啦、农民行为改变啦。

但是慢慢看进去就发现,这些理论就像菜谱里的调料,缺了哪一个,这道“农业推广”的菜就做不出好味道。

比如说农民行为改变这个事儿,就特别有意思。

你想啊,让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突然改变他种地的方法,这就像让一个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的人突然改用左手一样难。

这时候,推广员就得像个贴心的老师,了解农民为啥不愿意改,是怕新方法不好使,还是觉得太麻烦。

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想办法引导他们去尝试新东西。

说到实践部分,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书里举了好多例子,那些成功的农业推广项目就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宝藏。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地方推广有机蔬菜种植的案例。

一开始,农民都不相信种这个能挣钱,毕竟传统蔬菜种了那么多年,大家心里都有底。

但是推广员没有放弃,他们先找了几个比较有想法的农民做试点,给他们提供种子、技术指导,还帮忙找销路。

等到这几个试点的农民种出了又健康又好看的有机蔬菜,卖了个好价钱,其他农民就都坐不住了,纷纷跑来学习。

这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一个小的成功就能带动一大片。

我还从书里感觉到,农业推广员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

他们得懂农业知识,像个农业专家;得会和人打交道,像个知心朋友;还得能找到好的销售渠道,像个厉害的商人。

他们要跑到田间地头,顶着大太阳,跟农民聊天,教他们怎么用新的农药,怎么照顾那些娇贵的新品种作物。

这活儿可不容易,但是一旦做好了,那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让农民口袋里多几个钱这么简单,还能让整个农村变得更有活力,让咱们的土地产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盒,每一页都藏着关于农业推广的小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大学推广与推广教育
19世纪40年代“大学推广”一词出现在英国; 1866年,英国剑桥、牛津大学一改贵族教育传统,主 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派教师到校外进行教育活动, 为那些不能进入大学的人们提供教育机会,从而创立了 推广教育。
1873年剑桥大学正式建立“推广教学中心”并首先使 用“推广教育”一词,用来描述大学到校外进行农业教 育活动;
➢近代农业推广机构纷纷设立
19世纪末洋务派、维新派及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力 办农业教育,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 31所,初等农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
同时,建立农业科研机构。1902年,直隶农务大学堂建 立。1906年在北京建立农事试验场,1909年在上海创建 育蚕试验场.
展 ➢近代农业推广活动 ➢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
原始农业的传播和扩散
在原始农业社会,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 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诀窍需要传播和扩 散,通常的方式是部落内部通过观察、模仿、 言传身教等方式世代传习,此外还可以通过部 落之间的迁移、接触和战争,相互影响、传播、 效仿的方式进行波浪式扩散。
1945年:政府设立相应的农业咨询服务机构。
美国三位一体的合作推广体系
1862:赠地学院成立: 美国国会通过“赠地学院法”(Morrill Act)。 法案规定政府拨给 各州一定面积的土地,以拍卖的形式筹集资金,用于每州成立一所 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学院,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1877:建立州农业实验站 美国国会通过“实验站法”(Hatch Act)。建立由美国农业部、州 和州立大学农学院领导的州农业实验站,开展农业研究和推广活动。
1914年:建立合作推广体系 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Smith-Lever Act)。规定由联 邦政府、州和县资助各州、县建立以农学院为主的教学、科研、推 广三结合的合作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推广”和“推广教育”得到 广泛应用。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业推广活动:
一些殖民地国家: 20世纪初开始了农业推广活动,主要为了增加食糖、橡胶、 咖啡、花生等出口产品,以满足殖民者的需要。
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2条,规定奖励 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这 些社团开始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以农民为对象进行乡村社 会调查、乡村教育和农业推广。
开始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推广活动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推广工作
国民党时期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制定和公布了一系 列有关推广的法规,建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著名的推广世家—— 陈振龙一家几代为引进甘薯和在全国推广做 了不懈努力。
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
➢ 洋务派的良种引进活动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改良棉花 品质以适应机器纺织工业的发展需要, 派人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
1901年张蹇又在江苏南通试种并推广 陆地棉,安徽芜湖农务局从日本引进早 稻“女郎”等。
宋太宗首创“农师制”,在全国各地设“农师”, 配合地方督导农业,指导农民务农,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配合地方官员做好劝农工作。
汉代著名的劝农官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搜粟 都蔚” (地方官名,也叫“治粟都蔚 ” 主 管农业的官员)改革和推广农业技术。
他在改“缦田法”为“代田法”的过程中, 首创了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推广程序, 是中国农业推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郝建平等.农业推广原理与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1998
– 《中国农技推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全国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
– 中国农技推广网
绪论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我国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农业社会的无意识的传播和扩散 ➢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 ➢古代的“劝农官制” ➢“推广”一词的出现及推广活动的发
1929年1月由农矿、内政、教育三部共同公布 《农业推广规程》,提出农业推广的宗旨为:
“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技能,改进农业 生产方法,改善农村组织和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合 作”。
随着农业推广活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一门新兴学科兴起
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活动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 参考书目、期刊等
–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高启杰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8
– 农业推广学.高启杰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农业推广学. 张仲威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 任晋阳. 农业推广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推广”在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中的出 现
《宋史▪食货志》:公元11世纪初期,宋真宗实行养 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 这是“推广”一词应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推广活动内容日益丰富:
元代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
明朝开始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著名的推广世家-陈振龙一家 清代江苏织造李煦创造了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一 整套良种繁育程序,是推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
史书记载“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 直到4000年前尧舜时代原始农业传播和 扩散才由自发转为自觉的教稼活动。 周王朝继承并发展了后稷的重农思想和行政 稼穑制度,并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教 稼制度。
古代的劝农官制
劝农是教稼的延续和发展,在继续保持指导稼穑之 外,更强调以行政手段劝勉农桑,以贯穿朝廷农本治国 的政策,自汉初开始采取劝农政策,并从中央到地方确 立劝农官制,历代沿袭,有些朝代还辅以民间的农师, 合力劝农。
元代 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50家农 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本社农桑”的 任务。
农司还编辑了《农桑辑要》印发各 地,用于推广各类种植、养殖技术。
16世纪末明朝宰相徐光启写成了《农 政全书》,这是他用毕生精力对我国农业生 产政策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介绍了西方科 技知识,是最早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