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实现方式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研究王 畅1,张拥珊2,魏筱潇2(1.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2.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 要: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安定。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工作。
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策略与质量管理策略,旨在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风险控制;食品安全;质量管理Study on Risk Control and Food Safety Quality ManagementWANG Chang1, ZHANG Yongshan2, WEI Xiaoxiao2(1.Jinan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Jinan 250014, China;2.Sinolight Inspection & Certi fi cation Co., Ltd., Jinan 250000, China)Abstract: Food safety is a topic of general concern in the current society, which is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ood safety risk control and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safety risk control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food safety risk control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iming at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risk control and supervision.Keywords: risk control; food safety; quality management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研究与实施效果评估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研究与实施效果评估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国纷纷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并提出了多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与实施效果评估,以期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
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收集和分析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评估潜在的风险,确定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和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如概率论、统计学和风险分析等。
2. 风险标准制定风险标准的制定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人体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国家和地区特点的食品安全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涵盖食品原材料、添加剂、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管理措施实施后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1. 现场监测和抽检现场监测和抽检是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常用手段。
通过对生产企业、加工厂和市场等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样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可以评估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2. 数据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和统计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食品安全监测和抽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的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作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信息化技术被引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一、信息化建设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意义信息化建设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追溯,确保原材料从生产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其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管部门可以实现对监管人员的任务分配和工作进度的实时监控,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和协同性。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扩散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和防控。
二、信息化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监管部门可以实现对全国范围内食品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餐饮单位进行全面监管。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收集、汇总和分析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检验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其次,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监管部门可以预测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策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加强监管部门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手机APP或网络平台发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尚未完善。
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标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次,部分企业尚未完全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和投入。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国内外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的任务,涉及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以及消费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监管。
为了保护公众的食品安全,各国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国内外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对比研究。
国内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我国一直面临着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如塑化剂、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问题屡次曝光。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首先,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例如《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规被颁布实施,以严格管理食品产业链。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体系,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和证照审批。
此外,食品安全标准也被制定和实施,例如限制农药残留、禁止使用有害添加物等。
最后,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合法、安全的食品。
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相比之下,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也存在一些特点和亮点。
以美国为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是负责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机构,其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如建立了食品安全计划、进行风险评估、实施现场检查和监测等。
此外,美国还实施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如《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可靠。
与此同时,欧盟也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规,如《食品卫生法》,并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以维护食品安全。
国内外对比研究国内外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在一些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
首先,法律法规制度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各国都加强了立法和监管力度。
其次,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建立和运行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然而,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和体系可能有所不同。
另外,食品安全标准在国内外也不尽相同,可能由于地理、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食品质量管理研究
食安管理基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食品质量管理研究赵 燕1,郭殿刚1,李安然2(1.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2.中共泰安市委党校,山东泰安 271000)摘 要:随着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这就要求食品行业不断适应新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以保障公众健康。
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同时探讨了优化风险分析流程、融合信息化技术、构建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加强数据分析等策略,旨在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进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食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Research on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Food SafetyRisk AnalysisZHAO Yan1, GUO Diangang1, LI Anran2(1.Taian Test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Taian 271000, China;2.Party School of Tai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Taian 271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food safet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which requires the food industry to continuously adapt to new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o ensure public health.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main content of 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risk analysis process,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ng a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data analysis.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od safety management, thereby ensuring consumer health and food safety.Keywords: food safety;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食品科学领域的一个关键工作,它通过综合评估食品生产、加工、分销和消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食品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食品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为了有效监管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食品监管部门不断探索和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食品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介绍其应用领域、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一、食品监管信息化的应用领域食品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和领域。
首先,生产环节中的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
其次,流通环节中的食品运输、存储和销售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追溯和监控。
最后,消费环节中的食品标签、产品溯源和消费者投诉等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
二、食品监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1. 数据采集与管理食品监管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收集并整理大量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包括企业注册信息、产品信息、生产环境检测结果等。
通过数据的录入和更新,监管部门能够掌握企业和产品的动态信息,实现对食品生产流向的全面监管。
2. 追溯体系与标识技术为了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部门引入了追溯体系和标识技术。
追溯体系主要通过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标识和记录,实现对产品来源、生产过程和物流信息的追踪与溯源。
标识技术包括条码、RFID等,能够有效记录和管理食品的基本信息和运输信息。
3. 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风险,食品监管部门建立了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技术,通过监测数据、舆情信息和消费者投诉,及时预警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三、食品监管信息化的管理方法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食品监管信息化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监管部门应与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共享,以实现全面监管和风险控制。
2.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食品监管信息化涉及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数据,因此必须重视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食品安全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结合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2.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智能化。
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化保障能力。
三、工作重点1.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实现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2)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
2. 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应用(1)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智能识别和预警。
(2)加强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实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3)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系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3. 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化保障(1)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化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4. 推广食品安全信息化宣传教育(1)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2)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媒体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3年):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调研,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 第二阶段(2023-2024年):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应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溯源管理。
3. 第三阶段(2024-2025年):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保障,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食品安全信息化宣传教育。
4. 第四阶段(2025年以后):持续优化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食品安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信息化建设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品生产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评估措施,并结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全面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控。
首先,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对原材料的来源进行风险评估。
不同的原材料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筛查和评估,选择质量可控、安全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
其次,企业需要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风险评估。
生产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工艺流程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通过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
此外,企业还应对员工的操作和管理进行风险评估。
员工的不当操作或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事故,所以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和追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企业可以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该平台可以记录并管理原材料进出库、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产品销售等信息,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
当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快速定位和排查问题源头,减少事故的扩大范围和影响程度。
其次,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安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物流运输、存储环境、产品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食品安全管理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食品安全管理的国内外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和提升食品安全,各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不同的角度,比较研究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一、国内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大众的极大担忧。
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监管。
首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了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和抽检力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此外,中国还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
其次,中国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研究和评估,对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应对。
再次,中国加强了对食品监督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平台,实现了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控,提升了监管效果。
此外,中国还注重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
二、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在国际上,各国也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首先,欧盟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它通过建立严格的食品法规标准,加强食品中的农药、兽药等残留物的监管,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欧盟加强了食品的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和质量的可追溯性。
其次,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较为综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和农业部(USDA)共同负责监督食品安全工作。
美国通过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实行了全程监控,包括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监管。
三、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比较研究从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和国外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具体实施和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天津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天津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天津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一、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获取不及时、传递效率低下、数据分析困难等,制约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1.增强信息获取能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及时获取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等环节的基础数据,了解全市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预警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从业者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优化决策支持:信息化管理能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4.提升安全责任意识: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形成全员参与、全流程跟踪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强化食品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5.强化监管能力: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情况,加强对各类食品从业者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监管效能。
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方式天津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等方面。
1.信息采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收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等环节的数据,包括食品企业、食品从业者、食品安全事故等相关信息。
可以使用各种手段如网上填报、手机APP等方式,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2.信息共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食品安全研究报告评估食品安全监测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食品安全研究报告评估食品安全监测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措施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对食品安全的监测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的评估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食品安全的研究报告,对其中所采取的监测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一、监测控制措施食品安全的监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监管,具体包括生产环节的监测、加工环节的控制、销售环节的监管等。
1. 生产环节的监测在食品的生产环节中,应强化原料的选择和管理,加强供应链的监管,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
此外,建立完善的食品生产流程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如加强食品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食品生产的安全。
2. 加工环节的控制加工环节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食品的加工过程要有严格的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食品的加工过程,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加强对加工环节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销售环节的监管销售环节是食品消费者获取食品的重要环节,在销售环节中,应加强食品的追溯管理,确保食品的来源可追踪。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建立食品失信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和惩戒,以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
二、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食品安全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1.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但不当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食品添加剂审批制度,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确保其使用在合理范围内。
2. 农药残留的控制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使用。
对农药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并设立定期的检测机制,确保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在合理范围内。
3. 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质量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以如皋市为例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受侵害的合法权益进行补偿,与此同时,还需要震慑生产者与经营者,另外,作为政府部门,要尽最大努力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作业消费者,尤其那些低端的消费者对于不合法销售的食品以及不合格的食品不要主动进行购买,消费者要把本身的购买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黄滔,2010)。
消费者大多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些产品与消费者本身的消费能力相符。
因为如皋地区具有很大的流通和固定人口,也拥有很高的总体性消费需求,很多低端消费需求仍然大量存在着,这种情况使低端食品拥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当今如皋市食品安全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章如皋市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4.1风险管理的过程4.1.1 食品安全问题的初步风险管理活动首先要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把食品加工流程与原料生物学分类合并分类,再结合消费者的客观需求,自控自检水平,以及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加工工艺,加工方式等等,识别出任意类别的原料与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
识别过程可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如利用环境监测和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调研与毒理学与临床学分析等等。
从细节上看,对食品进行分类时要参考其性状,按照通用方法分成两类,包括初级与终极食品,初级食品主要指需要再加工的食品,终级食品指可直接信用的产品,两种产品具有完全不同的风险因素。
按照食品原料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转基因食品,植物源性食品与动物源性食品等等。
针对不同的危害因子进行分类,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
在描述和识别风险因素时要以此分类框架为基础。
识别和描述风险因素之后,风险管理目标按照获得的具体信息来建立,制定风险评估政策与管理目标,评估相关风险,并评判评估的结果信息。
在选择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时,鉴于资源有限,问题比较复杂,应当按级别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类,确定风险管理的先后顺序。
4.1.2 选择适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识别和评价食品安全问题的初级风险,并进行分级,作为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选择风险管理方法时要恰当合理,此管理方法的功能要有下述三点,第一总结先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获得的产品风险信息,采取数据分析模式,评估不同类别的产品风险,选取最适合的产品抽批率;第二、按照目前提供的相关风险信息,布控和评估与产品有关的风险因素,选取恰当的产品抽样数量,抽检频率与风险等级等等;第三、采取动态调整方式,参考检测的阳性发生率,风险因素,包括国际关注程度变化与企业管理水平等,来调整抽样数量和频率,风险等级与检测项目等等。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7、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 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力量。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 业自律意识和水平。
8、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企业给予奖 励和支持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企业进行严厉惩处形成有效的震慑力促进 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3、加强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 的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预警。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食 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意识。
4、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 建设,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 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安全和质量。
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概述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和执行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手段,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监 督和管理,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过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1、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政策等,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 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同时,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食 品安全合作与交流活动推动全球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内容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 之一。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 食品安全的监管。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现状、 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防控措施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断改进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为十个小节,针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防控措施展开探讨。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原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了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计划和措施,建立起来的一套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其原则包括风险分析、监测与预警、溯源追溯、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等。
2.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辨识、危害特性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
而风险管理是指确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包括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传达。
3. 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源头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建立严格的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和肉类等食品的质量监管和抽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4. 食品加工中的风险防控措施食品加工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加强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建立完善的记录和追溯体系,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5. 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食品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应加强对食品的温度管理、防潮防蛀防蟑等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储存和销售场所的卫生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6. 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对食品的全程控制和监测,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7.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推进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之一,应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和暴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8. 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实践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实践也日益丰富。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健康的必需品,食品安全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人类生产、加工和销售食品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权益,各国纷纷加强食品安全控制,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成为了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定义和意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对具体的食品制品、添加剂、污染物等进行评估、分析、预测,评估出其对人体健康所存在的潜在危害程度,以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方面,它为政府、企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既能够判断食品是否安全,也能预测其可能的健康风险;另一方面,它提醒公众及时了解食品的危害程度,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基本流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通报和公众沟通等环节。
风险评估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一般由食品安全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组成随机委员会,并分别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危害鉴定:确定食品所包含的各种成分和特性,并确定它们对健康的影响程度;(2)暴露评估:确定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真实影响,例如吃了多少食物、在什么时间、以及同时摄入的其他不同成分等;(3)风险描述:根据上述两个步骤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具体的风险描述和结果,并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价,标识出相关的风险并消除它们。
此过程必须及时、精确并强调具有标志性;。
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范围与主要成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储存、加工、运输、营养和环境等方面。
它已经在各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开展了一系列的风险评估研究,如肉、禽、海产品、奶制品、水产、蔬菜及水果等。
这些研究披露了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和结果。
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不足和应对策略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足之处。
戚建刚教授解读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及其转型
关于开展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的通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日期:2014年06月25日浏览: 1720戚建刚教授解读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及其转型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者:佚名日期:2014年05月22日浏览: 365 5月14日晚,“文澜博导讲堂”第七十八讲在文治楼六楼会议室开讲,戚建刚教授为在场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分析了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以及新型相互合作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的可行性。
戚建刚教授从我国近几年连续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讲起,认为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已经陷人合法性危机,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使公众和企业对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产生了不信任,而对制度的信任是人们服从该制度的心理基础,也是制度具有生命力的动力机制。
因此,有必要转变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
戚教授以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所涉主体为基点,通过考察行政机关、利害关系人、专家和普通公众四类主体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中所承载的不同角色和功能,抽象出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两种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合作模式。
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模式,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强化了该模式。
面对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自上而下的规制模式在风险议题形成、安全标准制定、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沟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全面挑战。
而相互合作的规制模式有当代政治法律理论和国外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经验的支持,有助于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所需要的理性与感情、科学与民主之间寻求尽可能的平衡,符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现实需要。
在规范层面上,该模式的制度框架由核心制度、支持性制度和技术制度构成。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就政府对于不确定风险食品应如何做进行提问,戚建刚教授以美国转基因食品为例,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另有学生询问相互合作模式中各个角色应如何承担责任,教授也对此也进行了细致讲解。
08.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_张五超==
08.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_张五超
新郑市召开食品安全大检查动员会,正式拉开为期3个月的食品安全大检查序幕。
市领导缑云峰出席会议,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及管委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五超宣读了《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的通知》。
副市长缑云峰对大检查活动进行了强调、部署。
缑市长要求,食品安全各相关部门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在本月底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地毯式大检查。
各乡镇要牵头组织辖区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形势大、范围广、见效快的联合执法行动,逐村逐户进行排查,做到“查得准,打得狠”,坚决打击各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祥和、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食品安全。
据悉,此次食品安全大检查从8月22日开始,以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鲜肉和肉制品、酒类、豆芽豆腐等豆制品为重点品种,以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屠宰加工、种植养殖等环节为重点环节,全面开展检查,同时,对麻辣小食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餐饮具消毒、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瘦肉精、注水肉、塑化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控制措施探究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控制措施探究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食品贸易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生产厂家不考虑食品质量问题,只注重生产效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质量管控工作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辨别,提高市场上的食品质量,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本文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控制措施引言食品质量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只有提供质量安全合格达标的食品,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不管是原材料供给,还是食品生产环节都存在诸多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相关安全制度规划进行调整,构建更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提升食品监测工作水平,实现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
1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1.1原料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生产较少采用集约化的方式,通常是粗放型的加工生产,这就无法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原料质量。
现阶段,我国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也已经将生产加工方式逐步转变成与农户合作,但是因粗放型原料生产而导致的问题还是很多,影响了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
1.2食品加工与储存运输条件不达标从我国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来看,在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树立正确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与标准,在开展食品加工、储存以及运输时,没有严格落实食品加工的相关规定,这就造成生产环境的卫生并不达标,违背了相关卫生标准。
在当前行业发展中,部分企业的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出现蚊虫与菌类条件不达标的情况,同时在储存与运输的时候,卫生条件也比较差,并没有严格按照不同食品存储所需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
特别是对于部分食品来说,并不能同时存放,必须要进行区分,比如有的需要在冷冻条件下保存,有的则需要在常温条件下。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与方法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与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与方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与方法展开论述,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原则。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工作,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毒性学评估:通过动物试验和体外实验等手段,评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2. 感官评估: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
3. 化学分析评估: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4. 微生物学评估: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如细菌、寄生虫等。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与方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对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检测与监控的技术与方法。
通过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等,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状况,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与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快速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食品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的快速、高效检测,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2. 传感器技术:通过搭载传感器的设备,实现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藏的食品安全风险。
3. 远程监测技术: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的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指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或消除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与方法。
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标准、规程等,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与义务。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控制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控制研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食品安全控制工作的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为食品安全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对食品安全控制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
首先,利用大规模、多维度、高质量的食品安全数据,建立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食品安全数据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积累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动态监测,并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开展食品安全预警,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
其次,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对食品安全进行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以及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对食品生产流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处理,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避免因后期处理不力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监管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快速。
二、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方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大数据技术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这一前景,目前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和处理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大量的食品安全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寻找食品安全隐患的规律和模式,搭建一套全面的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和处理模型,为监管机构准确预测食品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基础。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型的优化。
针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型,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面监管,使监管工作更加高效、精准,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和排查的能力。
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实现方式研究何波摘 要:将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导入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在介绍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阐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和问题,充分挖掘信息化作为技术手段在食品监管中的有效作用,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系统、预警系统、交流系统、知识库系统建设思路,以信息化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风险管理 信息化食品是人类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品,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志。
苏丹红、多宝鱼、三鹿奶粉等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折射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来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1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1.1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就是由食品中危害物产生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强度,其客观存在,可能产生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制备和膳食摄入全过程。
食品监管主要是规避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对食品研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等生命周期中各类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监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处置各种风险,将食品安全性风险降至最低的一个管理过程。
其流程可分为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监控等过程。
1.2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有组织地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快速获取大量有价值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库,从而形成集信息追溯、收集、交流、上报、整理、分析、决策、处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监管方式。
其可以做到信息共享、节约成本,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方法,有着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能、降低食品安全管理成本、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减少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等四大作用。
2 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经验借鉴2.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控制最严格的国家。
预警体系是美国食品安全的基石,其有着强大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管理和发布机构的支撑,能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快速及时地通报消费者和各相关机构。
各食品安全监测和研究机构拥有强大的监测网络和先进的实验室。
如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 FSIS)建立了一套预警系统, 通过分析统计检测数据建立了各种预警模型。
其建立的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RIMS),可以追踪国际性食品污染事件以及大规模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来源1。
此外在食源性疾病预警监测方面还建有三大系统对疾病发生及变化趋势进行监测。
2.2 欧盟欧盟主要运用EAN·UCC系统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地标识,保存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
欧盟实施了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 为各成员食品安全主管机构提供有效的途径,交换有关信息,并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2。
RASFF的预警覆盖了整个食品链,包括了食品、动物饲料。
其信息交流是双向互动的,采取通报制是RASFF最有效的方法。
2.3 其他国际食品安全网络(INFOSAN)由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建立,对国际上各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间进行日常食品安全信息交换起重要作用,同时为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载体3。
INFOSAN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食品安全紧急事件网络(INFOSAN EMERGENCY);二是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方面重要数据信息的网络体系。
此外,日本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
澳大利亚推行的国家牲畜标识系统(NLIS)是一个永久性的身份系统,能够全程追踪家畜的出生到屠宰。
加拿大通过建立高效的数据收集系统建立了食品追溯体系。
通过对欧美等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局部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是防范食品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二、多方合作和充足资源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的良好保障。
第三、信息交流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良好运行的切实保证。
3 我国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现状和问题3.1 现状(1)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探索稳步推进。
主要是全面启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制度和标准建设,扎实推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实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科学1许建军,周若兰.美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 . 32戚亚梅.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及启示[J].食品安全, 2005. (18)3晏绍庆,康俊生,秦玉青,等.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现状[J] .现代食品科技,2007. (12)研究(2)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预警体系逐步完善。
如卫生部开展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网络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开发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3)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专家数据库系统初步建成。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有效运行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起到了强有力技术保障作用4。
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组建有关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各地方也成立了相应专家机构助力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与此同时,各类食品安全数据库相继建成。
如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MAS)食品安全数据库、全球食品污染监测食品安全数据库、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等, (4)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交流渠道逐步畅通。
我国已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和政府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报送网络。
如农业部定期通过媒体公布食品安全市场监测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3.2 问题(1)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系统建设基础薄弱。
一是食品安全追溯的技术基础还不够坚实。
二是生产经营组织基础较差。
三是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相应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四是食品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
(2)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预警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在生产加工、流通、初级农产品、餐饮业、食堂等环节建设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运行也缺乏系统性,缺少规范性。
(3)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数据库建设存在很多障碍。
我国数据库系统建设暴露出相对封闭、条块分割、技术落后、重复建设等问题。
(4)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交流体系缺乏共享和互动。
管理职能割裂造成政府部门间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共享不畅,降低信息的指导性作用。
我国消费者和生产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参与度不高,还未成为风险交流的主体。
4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4.1 实现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加速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追溯系统基于网络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食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快速定位问题食品危及的范围,及时发布风险信息,迅速召回不安全食品,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1)追溯系统的构成。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登记的识别码,能够对食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是保持食品供应链各阶段信息流连续的一种保障体系。
食品可追溯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区域控制系统、企业端管理系统和客户查询系统四部分构成。
中央控制系统拥有大型数据库,主要是为食品追溯各个参与方系统接入提供技术支持。
区域控制系统记录存储相关信息的产品数据库是区域控制系统的核心,起到对食品安全信息数据交换与4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chinanews/2007-07/10/content_10533877.htm共享提供中转技术支持的作用。
在企业端管理系统里,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经济主体把产品信息记录存储到产品数据库。
客户查询系统根据不同登录的用户、消费者、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分别给予不同的查询权限,通过企业和产品两个条件来查询食品安全信息,具体方式包括超市终端机器查询、手机短信查询和互联网网站查询等。
(2)追溯系统的实施技术。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施以计算机为基础工具,利用和管理信息,涉及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编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数据共享技术、GPS 和GIS 技术、同位素追溯技术等。
其中射频识别(RFID)系统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保密性强,是实施食品安全追溯跟踪非常有效的一种技术。
4.2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是指政府食品监管部门为了尽早地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的一套能感应判断食品安全风险信号的系统。
其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源的监测,能在食品安全风险呈现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促使有关部门采取行动,将食品安全风险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可分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源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反应系统(如图1)。
图4-1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分系统框架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源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前端和基础,是预警分析的信息来源和输入资源。
其包括食品生产环节风险信息源、流通环节风险信息源、消费环节风险信息源。
预警分析系统是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工、评估的过程,其评估结论作为预警反应的依据和支撑。
其包括两部分,即指标模块和分析模型模块。
指标模块要全面系统地量化反映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与特征。
分析模型模块有风险分析模型子系统和专家评估子系统两个子模块。
预警分析体系是一套人机最优结合来运用监测信息、统计数据、抽样调查资料对食品安全风险做出判断性评估的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反应系统根据预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预警应对处理。
按照预警分析结果的严重与否,反应措施分别为预测、预报、警示和调控。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反应系统包括报告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
报告系统是指运用现代化电子网络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将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执行者、发布渠道以及发布具体办法制定等。
4.3 以信息透明为原则,着力建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系统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主要是指政府食品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社会相关团体和社会公众之间就食品安全风险交换信息与看法的相互作用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对象的关系结构可通过风险交流模型表示(如图2)。
图4-2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模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系统是一个双向的系统,更着重于面向公众,增加风险信息的可获得性,加强信息获得的途径,扩大信息获得的内容,强调信息在交流对象间的互动,避免以往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单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