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力学重难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复习动力学部分

高中物理复习动力学部分

高中物理复习动力学部分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分解、加速度和速度等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复习和讲解。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

它包括了三个定律,分别是:1.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不会自发改变其状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

它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说明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运动的基本定律,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运动情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力的合成分解力的合成分解是研究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或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几何方法进行求解。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力的分解可以使用向量分解或三角函数分解等方法。

三、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物理量,它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率来计算。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时,物体的速度将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反时,物体的速度将减小。

速度是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物理量,它可以通过位移的变化率来计算。

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位移的大小和所花费的时间。

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可以表示为v = s / 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在运动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来推导出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即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

高三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与静力学相对。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

本文将对高三动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若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其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对物体B施加了一个力,那么物体B 对物体A必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换句话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问题时经常会用到。

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力,这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加法求解。

2. 力的分解:对于一个力的合力,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力,这些力的矢量和等于合力的矢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平行于某一方向的分力和垂直于该方向的分力。

力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三、质点的运动学质点是指质量可集中于一个点的物体,对于质点的运动,可以使用运动学进行研究。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质点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置变化,速度是质点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

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过运动学公式可以进行计算和分析。

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情况。

对于直线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曲线运动,还需要考虑其运动轨迹的特征,如弧长、曲率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高中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其中一些是重点,一些则是难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难点对于学好高中物理至关重要。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本质,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F = ma 这个公式将力、质量和加速度紧密联系起来。

在应用时,要注意合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以及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多力作用下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准确地找出合力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运动过程,如连接体问题、超重和失重现象等,理解和运用牛顿定律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2、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则表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重点在于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判断系统是否机械能守恒,并熟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灵活选择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来解题,并且要考虑能量的损失和转化。

3、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关系是基础知识。

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是重点,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

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分析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如绳子模型和杆子模型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

同时,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如车辆转弯、摩天轮等,建立物理模型并求解也是一个挑战。

二、电学部分1、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概念的理解是关键。

电场线的性质和用途要掌握,通过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

重点是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难点在于电场中的叠加问题,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需要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知识进行分析。

高二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物理重难点学问点总结大全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状况,包括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忆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重难点学问点总结大全,以供大家参考!高二物理重难点学问点总结大全1、依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应植物养分。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1)幸免产生静电。

如在可能状况下选用不简洁产生静电的材料。

(2)幸免静电的积累。

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二物理总结学问点动量与动能的比拟:①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②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相互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比方热、光、电等)相互转化的物理量。

比方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探究机械运动转移——速度的变更可以用动量守恒,假设要探究碰撞过程变更成内能的机械能那么要用动能为损失去计算了。

所以动量和动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比拟:前者是矢量式,有广泛的适用范围,而后者是标量式其适用范围那么要窄得多。

这些区分在运用中必需要留意。

●碰撞: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力又很大,其他作用相对很小,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化的现象叫做碰撞。

以物体间碰撞形式区分,可以分为“对心碰撞”(正碰),而物体碰前速度沿它们质心的连线;“非对心碰撞”——中学阶段不探究。

以物体碰撞前后两物体总动能是否变更区分,可以分为:“弹性碰撞”。

碰撞前后物体系总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碰撞的特例,这种碰撞,物体在相碰后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在动力学中,我们关注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1.1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是动力学中的基本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1.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三个基本定律,分别为: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加速度定律指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用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常见的动力学方程有:3.1 一维动力学方程一维动力学方程为:v = u + at,其中v为物体的末速度,u为物体的初速度,a 为物体的加速度,t为物体运动的时间。

3.2 二维动力学方程二维动力学方程为:v² = u² + 2as,其中v为物体的末速度,u为物体的初速度,a为物体的加速度,s为物体运动的位移。

四、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4.1 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4.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1、2 动量 动量定理 .................................................................................................. - 1 - 3 动量守恒定律............................................................................................................ - 9 - 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 17 -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 24 -1、2 动量 动量定理一、动量1.动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m 跟运动速度v 的乘积m v 叫作动量.(2)定义式:p =m v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kg·m/s.(4)矢量: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2.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1)公式表示:F =Δp Δt .(2)意义: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它动量的变化率.二、动量定理 1.冲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2)公式:I =F Δt =F (t ′-t ).(3)矢量: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跟力的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冲量是反映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的物理量,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冲量就越大. 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2)公式表示⎩⎨⎧I =p ′-p F (t ′-t )=m v ′-m v (3)意义: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考点一 动量1.(1)定义:物体的质量m和其运动速度v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作p=m v.①动量是动力学中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量.②在谈及动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个时刻或哪个状态所具有的动量.(2)单位:动量的单位由质量和速度的单位共同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kg·m/s.(3)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遵循矢量运算法则.2.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3.动量的变化量(1)p′,初动量为p,则Δp=p′-p=m v′-m v=mΔv.(2)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3)动量变化量Δp的计算方法①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只需选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正,反之取负.Δp=p′-p,若Δp是正值,就说明Δp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同;若Δp是负值,则说明Δp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②若初、末状态动量不在一条直线上,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Δp的大小和方向,这时Δp、p为邻边,p′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如图所示.动量为矢量,动量变化遵守矢量运算法则.【例1】质量为m=0.1 kg的橡皮泥,从高h=5 m处自由落下(g取10 m/s2),橡皮泥落到地面上静止,求:(1)橡皮泥从开始下落到与地面接触前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2)橡皮泥与地面作用的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3)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停止在地面上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审题指导】【解析】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1)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动量p1=0;下落5 m与地面接触前的瞬时速度v=2gh=10 m/s,方向向下,这时动量p2=m v=0.1×10 kg·m/s=1 kg·m/s,为正.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Δp=p2-p1=(1-0) kg·m/s=1 kg·m/s,是正值,说明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下.(2)橡皮泥与地面接触前瞬时动量p1′=1 kg·m/s,方向向下,为正,当与地面作用后静止时的动量p2′=0.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Δp′=p2′-p1′=(0-1) kg·m/s=-1 kg·m/s,是负值,说明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上.(3)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动量p1=0,落到地面后的动量p2′=0.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Δp″=p2′-p1=0,即这段时间内橡皮泥的动量变化为零.【答案】(1)大小为1 kg·m/s,方向向下(2)大小为1 kg·m/s,方向向上(3)0考点二冲量1.冲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2)公式:通常用符号I表示冲量,即I=FΔt.(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N·s.动量与冲量的单位关系是:1 N·s=1 kg·m/s.(4)对冲量的理解①时间性:冲量不仅与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恒力的冲量等于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此公式I=Ft只适用于恒力.向变化的力来说,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一致,冲量的运算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③绝对性:由于力和时间都跟参考系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跟参考系的选择无关.④过程性:冲量是描述力F对时间t的累积效果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对哪个物体的冲量.2.冲量与功的区别(1)冲量是矢量,功是标量.(2)由I=Ft可知,有力作用,这个力一定会有冲量,因为时间t不可能为零.但是由功的定义式W=F·s cosθ可知,有力作用,这个力却不一定做功.例如:在斜面上下滑的物体,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有冲量的作用,但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对物体有冲量的作用,但向心力对物体不做功;处于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重力不做功,但在一段时间内重力的冲量不为零.(3)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而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这两种积累作用可以在“F-t”图像和“F-s”图像上用面积表示.如图所示.图甲中的曲线是作用在某一物体上的力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力F在时间Δt=t2-t1内的冲量.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力F做的功.【例2】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到t=12 s这段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是多少?【审题指导】关键词信息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受摩擦力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线的面积等于力F的冲量大小f=μmg=0.2×2×10 N=4 N则摩擦力的冲量为I f=-ft=-4×12 N·s=-48 N·s 力F的冲量等于F-t图线的面积则I F=(F1t1+F2t2)×2=(4×3+8×3)×2 N·s=72 N·s 则合外力的冲量I=I f+I F=(-48+72) N·s=24 N·s. 【答案】24 N·s冲量计算注意问题(1)冲量是矢量,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正方向的选取,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合成转化为代数运算,较为简单.(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冲量计算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要明确F-t图像面积的意义,且要知道t轴以上与以下的面积意义不同,两者表示方向相反.考点三动量定理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原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结果.力的冲量,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和,也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3)动量定理表达式I=p′-p是个矢量式,式中的“=”表示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同向,但某时刻的合外力的冲量可以与动量的方向同向,也可以反向,还可以成某一角度.(4)动量定理具有普遍性,其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不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作用力不论是恒力还是变力,几个力作用的时间不论是相同还是不同,动量定理都适用.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例如:车床冲压工件时,缩短力的作用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而在搬运玻璃等易碎物品时,包装箱内放些碎纸、刨花、塑料等,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减小作用力.因为越坚固,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将会越短,由I=FΔt可知,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会很大,损坏会更严重.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例如: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时间越长,速度变化越大,动量变化越大,反之,动量变化越小.(2)定量计算有关物理量①两种类型a .已知动量或动量的变化量求合外力的冲量,即 p 、p ′或Δp ――→I =ΔpIb .已知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或动量的变化量,即I ――→Δp =p ′-p =IΔp 或p 、p ′应用I =Δp 求平均力,可以先求该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变化,Δp 等效代换变力冲量I ,进而求平均力F =Δp Δt .a .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b .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c .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3】 杂技表演时,常可看见有人用铁锤猛击放在“大力士”身上的条石,石裂而人不伤,试分析其中道理.【审题指导】【解析】 设条石的质量为M ,铁锤的质量为m .取铁锤为研究对象,设铁锤打击条石前速度大小为v ,反弹速度大小为v ′,根据动量定理得(F -mg )Δt =m v ′-m (-v ),F =m (v +v ′)Δt+mg .Δt 极短,条石受到的铁锤对它的打击力F ′=F 很大,铁锤可以击断条石.对条石下的人而言,原来受到的压力为Mg ,铁锤打击条石时将对人产生一附加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条石受到的冲量F ′Δt =F Δt =m (v +v ′)+mg Δt ,条石因此产生的动量变化量Δp =m (v +v ′)+mg Δt ,因人体腹部柔软,缓冲时间t较长,人体受到的附加压力大小为F 1=Δp t =m (v +v ′)t+mg Δt t ,可知附加压力并不大.【答案】 见解析应用动量定理的四点注意事项(1)明确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列方程前首先要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3)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个参考系,未加说明时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道题目中一般不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4)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1)力F的大小等于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在质量一定的问题中,反映的是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即产生的加速度越大.(2)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在实质上虽然是一致的,但是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解决恒力问题,而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还适用于变力,所以动量定理在解决变力作用问题上更方便.但是要注意,通过动量定理得到的力,是作用过程的平均作用力.2.综合应用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解题该类问题除要明确研究对象的初、末状态外,还要对合理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典例】一枚竖直向上发射的火箭,除燃料外火箭的质量m火箭=6 000 kg,火箭喷气的速度为1 000 m/s,在开始时每秒大约要喷出多少质量的气体才能托起火箭?如果要使火箭开始时有19.6 m/s2向上的加速度,则每秒要喷出多少气体?【解析】火箭向下喷出的气体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个力支持着火箭,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也就知道喷出气体的受力,再根据动量定理就可求得结果.设火箭每秒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可得Ft=m v2-m v1=m(v2-v1),其中F=m火箭g,v2-v1=1 000 m/s,得m=Ftv2-v1=m火箭gtv2-v1=58.8 kg.当火箭以19.6 m/s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火箭g=m 火箭a,设此时每秒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有F′t=m′v2-m′v1,得m′=F′tv2-v1=m火箭(g+a)tv2-v1=176.4 kg.【答案】58.8 kg176.4 kg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所选研究对象一般是动量发生变化的物体,此题中是“喷出的气体”,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3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守恒定律1.系统、内力和外力(1)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一个力学系统,简称系统.(2)内力:系统中物体间的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施加给系统内物体的力称为外力.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1.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要涉及整个过程中的力.动量守恒定律只涉及过程始末两个状态,与过程中力的细节无关.这样,问题往往能大大简化.动量守恒定律并不是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来的,它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自然规律.而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有局限性.(1)相互作用的物体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运动,无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动量守恒定律均适用.(2)高速(接近光速)、微观(小到分子、原子的尺度)领域,牛顿运动定律不再适用,而动量守恒定律仍然正确.考点一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值或表达式.【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4.确定好正方向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例1】(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水平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在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动量是否守恒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审题指导】要判断A、B组成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要先分析A、B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与A、B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看合外力是否为零,或者内力是否远远大于合外力.【解析】如果物体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释放后,A、B分别相对小车向左、向右滑动,它们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A向右,F B向左,由于m A m B=32,所以F A F B=32,则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故其动量不守恒,选项A错;对A、B、C组成的系统,A、B与C 间的摩擦力为内力,该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故该系统的动量守恒,选项B、D均正确;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组成的系统的外力之和为零,故其动量守恒,选项C正确.【答案】BCD考点二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问题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物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分析此类问题时应注意:(1)正确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有时需应用整体动量守恒,有时只需应用部分物体动量守恒.研究对象的选取,一是取决于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二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2)正确进行过程的选取和分析,通常对全程进行分段分析,并找出联系各阶段的状态量.列式时有时需分过程多次应用动量守恒,有时只需针对初、末状态建立动量守恒的关系式.【例3】质量为M=2 kg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 A=2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m B=20 g的子弹以600 m/s的水平速度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 m/s,最后物体A仍静止在车上,求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审题指导】1.子弹与物体A能否组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是否守恒?2.子弹射穿物体A后,物体A与小车是否可以组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是否守恒?3.子弹、物体A和小车能否组成系统?该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是否守恒?【解析】解法一:子弹射穿A的过程极短,因此在射穿过程中车对A的摩擦力及子弹的重力作用可忽略,即认为子弹和A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同时,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可认为A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设子弹击穿A后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m B v0=m B v′+m A v A,得v A=m B(v0-v′)m A=0.02×(600-100)2m/s=5 m/s.A获得速度v A后相对车滑动,由于A与车间有摩擦,最后A相对车静止,以共同速度v运动,对于A与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因此有m A v A=(m A+M)v,故v=m A v Am A+M=2×52+2m/s=2.5 m/s.解法二:因地面光滑,子弹、物体A、车三者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最后A与车速度相同.对于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v0=m B v′+(m A+M)v,得v=m B(v0-v′)m A+M=0.02×(600-100)2+2m/s=2.5 m/s.【答案】 2.5 m/s考点三碰撞、爆炸问题的处理方法碰撞和爆炸现象很多,如交通事故中人被车撞了、两车相撞、球与球之间相撞等,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过程的特点①相互作用时间很短.②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先是急剧增大,然后再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远远大于外力,因此作用过程的动量可看成守恒.(2)位移的特点碰撞、爆炸、打击过程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时间极短,所以在物体发生碰撞、爆炸、打击的瞬间可忽略物体的位移.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爆炸、打击前后在同一位置.(3)能量的特点爆炸过程系统的动能增加,碰撞、打击过程系统的动能不会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例4】以初速度v0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到达最高点时炸成质量分别是m和2m的两块弹片.其中质量较大的一块弹片沿着原来的水平方向以2v0的速度飞行.求:(1)质量较小的另一块弹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弹片的动能.【审题指导】1.手榴弹在空中受到的合力是否为零?2.手榴弹在爆炸过程中,各弹片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3.在爆炸时,化学能的减少量与弹片动能的增加量有什么关系?【解析】(1)斜抛的手榴弹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最高点处爆炸前的速度v=v0cos60°=12v0,设v的方向为正方向,如图所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m v=2m v1+m v2,其中爆炸后大块弹片速度v1=2v0,小块弹片的速度v2为待求量,解得v2=-2.5v0,“-”号表示v2的方向与爆炸前速度方向相反.(2)爆炸过程中转化为动能的化学能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ΔE k=12×2m v21+12m v22-12(3m)v2=6.75m v20.【答案】(1)大小为2.5v0,方向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2)6.75m v20考点四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和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定律名称项目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过程研究的都是某一运动过程不同点守恒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表达式p1+p2=p1′+p2′E k1+E p1=E k2+E p2表达式的矢量式标量式矢标性某一方向上应用情况可在某一方向独立使用不能在某一方向独立使用运算法则用矢量法则进行合成或分解代数运算光滑圆槽顶端由静止滑下.在槽被固定和可沿着光滑平面自由滑动两种情况下,木块从槽口滑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审题指导】槽被固定时,木块的机械能守恒;槽不被固定时,木块和槽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解析】圆槽固定时,木块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木块的机械能守恒.木块在最高处的势能全部转化为滑出槽口时的动能.设木块滑出槽口时的速度为v1,由mgR=12m v21①木块滑出槽口时的速度:v1=2gR②圆槽可动时,在木块开始下滑到脱离槽口的过程中,木块和槽所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木块滑出槽口时的速度为v2,槽的速度为u,则:m v2-Mu=0③又木块下滑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木块在最高处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木块滑出槽口时的动能和圆槽的动能,即mgR=12m v22+12Mu2④联立③④两式解得木块滑出槽口的速度:v2=2MgRm+M⑤两种情况下木块滑出槽口的速度之比:v1 v2=2gR2MgR/(m+M)=m+MM.【答案】m+MM多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物理过程的动量守恒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过程,在每个过程中合理选取研究对象,要注意两个过程之间的衔接条件,如问题不涉及或不需要知道两个过程之间的中间状态,应优先考虑取“大过程”求解.(1)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不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物体组成的不同系统.(2)要善于寻找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衔接条件.【典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 kg、m B=1 kg、m C=2 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的速度为v A,C的速度为v 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 v A+m C v C 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0=(m A+m B)v ABA与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 AB=v C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v A=2 m/s.【答案】 2 m/s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为了满足守恒条件,系统的划分非常重要,往往通过适当变换划入系统的物体,可以找到满足守恒条件的系统.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将运动过程的分析与系统的选择统一考虑.类题试解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用轻绳悬挂在空中的木块,木块的质量为m′,绳长为l,子弹停留在木块中,求子弹射入木块后的瞬间绳子张力的大小.【解析】 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这一瞬间,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 v =(m +m ′)v ′,解得v ′=m v m +m ′. 随着整体以速度v ′向左摆动做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的最低点,整体只受重力(m +m ′)g 和绳子的拉力F 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上为正方向)F -(m +m ′)g =(m +m ′)v ′2l .将v ′代入即得F =(m +m ′)g +m 2v 2(m +m ′)l. 【答案】 (m +m ′)g +m 2v 2(m +m ′)l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思路两个物体在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如果把这两个物体看作一个系统,虽然物体还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的作用,但是有些力的矢量和为0,有些力与系统内两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相比很小.因此,在可以忽略这些外力的情况下,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我们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应该尽量创设实验条件,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二、物理量的测量确定研究对象后,还需要明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和实验器材.根据动量的定义,很自然地想到,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前后各自的速度.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速度的测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根据所选择的具体实验方案来确定.三、数据分析根据选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选取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进行碰撞,测出物体的质量(m1,m2)和碰撞前后的速度(v1,v′1,v2,v′2),分别计算出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并检验碰撞前后总动量的关系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m1v′1+m2v′2=m1v1+m2v2四、参考案例参考案例1: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胶布、撞针、橡皮泥等.(2)实验步骤:接通电源,利用光电计时器测出两滑块在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例如: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3)实验方法①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②速度的测量:挡光板的宽度设为Δx,滑块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则滑块相当于在Δx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Δt,所以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Δx Δt.(4)数据处理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注意规定正方向,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时为负值.通过研究以上实验数据,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考点一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实验步骤]本方案优点:气垫导轨阻力很小,光电门计时准确,能较准确地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高中物理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

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 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 、B 两处,上面绳AC 长L=2m ,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 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3-1所示,当BC 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 2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1,AC 绳上拉力设为T 1,对小球有:mg T =︒30cos 1 ①30sin L ωm =30sin T AB 211②代入数据得: s rad /4.21=ω,要使BC 绳有拉力,应有ω>ω1,当AC 绳恰被拉直,但其拉力T 1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2,BC 绳拉力为T 2,则有mg T =︒45cos 2 ③T 2sin45°=m 22ωL AC sin30°④代入数据得:ω2=3.16rad/s 。

物理高一最难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最难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最难知识点总结1. 动力学在力学部分,动力学是一个相对难以理解的概念。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力学原理。

其中,牛顿三定律、惯性力、摩擦力、弹簧力、张力、重力势能等都是动力学中较难掌握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需要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应用,掌握加速度、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力的作用机制以及力的合成、分解等内容。

2. 动能和动量动能和动量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物理中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动能和动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守恒定律等内容,同时还需要深入理解动能和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物体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另外,对于碰撞问题、反弹问题以及动能定理等知识点的掌握也是动能和动量的难点之一。

3. 热学在热学方面,热力学和热传递是高中物理中的难点。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热力学中的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理解气体热力学定律以及状态方程等内容。

此外,热传递方面,包括导热、对流、辐射等方式的热传递机制和计算方法也是热学的难点之一。

4. 电磁学电磁学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

其中,静电场、电路、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等内容都是比较难以掌握的。

学生需要理解库仑定律、高斯定律、电场、电势等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另外,对于电路中的串并联电路、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以及交流电路中的频率、周期、波形等概念的掌握也是电磁学的难点之一。

5. 光学光学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抽象的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内容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传播特性,折射定律、全反射条件,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偏振光的特性等内容,同时还需要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和原理。

总的来说,高一物理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动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涉及到了数学、逻辑推理、物理模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要想掌握这些难点知识,学生需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加强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操作,善于总结,灵活运用知识。

高中物理难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难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难点归纳总结一、引言高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关乎自然界和能量转化的科学,涉及了许多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点,这些难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力和运动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但其概念和公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

特别是运用力学计算相关题目时,常常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a) 清晰理解每个运动定律的意义和适用范围;b) 多做题,特别是涉及不同力的叠加以及不同惯性质点的动力学计算;c) 通过实验对运动定律进行直观观察和验证。

2.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

学生容易在力的平衡问题上犯错。

解决方法:a) 清楚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原则;b) 多联系力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复杂系统的受力分析;c) 利用图示和模型来帮助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三、能量和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但学生容易混淆和误解这两者。

解决方法:a) 清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b) 锻炼将题目中的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能力;c) 运用实例来帮助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但学生往往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a)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b)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各种问题;c) 通过探究性实验来体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电学和电磁学1. 电路的分析电路的分析是学习电学和电磁学的重要一环,但学生经常会迷失在电路问题中。

解决方法:a) 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功率公式等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b) 刻意练习电路分析题目,包括串联、并联和复杂电路的分析;c) 使用模型、图示和电路模拟软件来辅助电路分析。

2.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常常令学生感到困惑,尤其是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解决方法:a) 清晰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多做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题目,熟悉电磁感应的应用;c) 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自己的感应实验。

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力学解题技巧,本文将从常见的力学题型出发,提供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力的平衡问题力的平衡问题是力学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

例如,有一根绳子悬挂在两个固定点之间,一个物体悬挂在绳子上,我们需要求解物体所受的力以及绳子的张力。

解题技巧:1. 画出物体受力图:将物体所受的所有力都画在图上,包括重力、绳子的张力等。

2. 列出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将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列出平衡方程。

3.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根据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得到所需的结果。

举一反三:类似的力的平衡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两个物体通过绳子相连,求解绳子的张力;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平衡,求解斜面的倾角等。

通过掌握力的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二、运动学问题运动学问题是力学中另一个常见的题型,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速度、加速度等相关量。

例如,一个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我们需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解题技巧:1.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首先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2. 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3. 代入数值求解:将已知量代入公式中,求解未知量。

举一反三:类似的运动学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求解自由落体物体的速度、求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等。

通过掌握运动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是力学中较为复杂的题型,需要综合运用力的平衡和运动学知识进行求解。

例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定的斜面摩擦力,我们需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解题技巧:1. 画出物体受力图: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画出物体所受的所有力。

2. 列出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列出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的平衡方程。

3. 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梳理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梳理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梳理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高中学习中具有一定难度的科目之一。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重难点,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力与运动在力与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周期、频率、振幅等多个要素。

学生需要理解振动的基本特征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它涉及到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动能与势能:动能与势能是能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电学在电学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电阻、电流、电势差等多个概念。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工具进行电路分析。

2.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与电磁感应是电学中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洛伦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电磁波:电磁波是光学的基础,涉及到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征以及与频率、波长等参数的关系。

三、光学在光学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反射和折射是常见的现象。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电磁波,也可以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中的重点内容,涉及到杨氏双缝干涉、衍射格、干涉条纹等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理,并能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四、热学在热学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是热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气体的状态方程、摩尔定律、密度与压强的关系等概念。

动力学难点

动力学难点

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图像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力学单位制一、教学要求: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物理高中物理电动力学重点解析

物理高中物理电动力学重点解析

物理高中物理电动力学重点解析物理电动力学重点解析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电荷的相互作用和电场、电势、电流、电容、电感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电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动力学原理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电动力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电荷和库仑定律在电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就是电荷。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的力。

根据庞加莱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正比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并反比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

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

二、电场和电场力线电场是指在某一点受到电荷作用所产生的力的体现。

在电场中,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这个力大小和电荷量以及电场强度有关。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电场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绘制电场力线来展示。

电场力线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的,而且与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三、电位和电势差电位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而电势差则是指两个点之间单位电荷由于电荷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的电势能变化。

电位和电势差是电势的度量,可以用于描述电荷在电场中的状态。

电势差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两点之间的电荷位置有关。

四、电流和欧姆定律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量,通常用字母 I 表示。

电流的大小与载流子数量和速度有关。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 I = U/R。

五、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指导体抵抗电流通过的特性,用字母 R 表示。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遇到电阻,导致电阻中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而欧姆定律的倒数则是电导率。

根据电阻定律,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有关。

六、电流和电量的关系电流和电量是电动力学中常见物理量,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点的电量。

第17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 [重难突破课]-2025版高中物理一轮 总复习(通用版)

第17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 [重难突破课]-2025版高中物理一轮  总复习(通用版)

第17课时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重难突破课]模型一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1-x2=L(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x2+x1=L。

3.解题关键【典例1】如图所示,右侧带有挡板的长木板质量M=6kg、放在水平面上,质量m=2kg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小物块与长木板右侧的挡板的距离为L。

此时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长木板上,长木板和小物块一起以v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已知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某时刻撤去力F,最终小物块会与右侧挡板发生碰撞,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力F的大小;(2)撤去力F时,分别求出长木板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3)小物块与右侧挡板碰撞前物块的速度v与L的关系式。

答案:(1)48N(2)203m/s24m/s2(3)见解析解析:(1)长木板和物块一起匀速运动时,对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μ1(M+m)g解得F=48N。

(2)撤去力F后,由于μ1>μ2,物块会与长木块相对滑动,对长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m)g-μ2mg =Ma1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2解得a1=203m/s2,a2=4m/s2。

(3)长木板和物块发生相对滑动,由于a1>a2,则长木板先停止运动,从撤去力F到停止运动,长木板的位移为s1=0221=1.2m物块停止运动时的位移为s2=0222=2m又s1+L0=s2联立解得L0=0.8m从撤去力F到停止运动,长木板运动时间为t1=01=0.6s0.6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s3=v0t1-12a212=1.68m则有s3-s1=0.48m。

高中物理100个难点和84个关键点

高中物理100个难点和84个关键点

高中物理100个难点和84个关键点高中物理的100个难点基础篇1.运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2.运动图像的分析与运用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灵活选用4.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分析5.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6.杆上弹力方向的分析7.绳上死结和活结问题的分析8.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9.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10.力的矢量三角形的灵活应用1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多物体平衡问题中的运用12.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的分析13.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临界问题的分析14.与超重、失重相关联的问题的分析15.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图像问题的分析16.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类问题中的运用17.牛顿运动定律在滑块—滑板类问题中的运用18.牛顿运动定律在传送带类问题中的运用19.小船渡河类问题的分析与求解20.绳或杆相关联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1.平抛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22.圆锥摆模型问题的分析23.类圆锥摆模型的分析24.轻绳或内轨道模型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25.轻杆或管模型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26.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27.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28.卫星稳定运行中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和加速度a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29.卫星的变轨问题30.人造卫星和宇宙速度31.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32.双星问题的分析33.三星(质量相等)问题的分析34.机车启动问题的讨论——以恒定功率启动35.机车启动问题的讨论——以恒定加速度启动36.变力做功的计算37.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运用38.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9.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0.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与运用41.对功能关系的理解42.传送带模型中的能量问题43.碰撞结果可能性问题的分析44.动量守恒在子弹打木块模型中的应用45.动量守恒在“人船模型”(反冲问题)中的应用46.动量守恒在弹簧类问题中的运用47.动量守恒在多体多过程问题中的运用电磁学篇48.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49.对电场性质的理解与应用5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5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问题的分析5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其他运动问题的分析53.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类问题的分析54.电容器充电后始终与电源相连类问题的分析55.电路动态问题的分析56.与电功、电功率、电热相关的问题的综合分析57.含容电路问题的综合分析58.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与运用59.安培力作用下导体在磁场中运动问题的分析60.安培力作用下通电导体平衡与加速问题的分析6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分析62.画轨迹、定圆心、求半径、求时间63.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6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分析65.带电粒子在含磁场的组合场中运动问题的分析66.带电粒子在含磁场的叠加场中运动情况的分析67.带电粒子在含磁场的叠加场中运动时粒子重力问题68.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69.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70.电磁感应中图像问题的分析71.电磁感应中电路问题的分析72.电磁感应中力学问题的综合分析73.交变电流的产生与表达74.交流电“四值”的理解及运用75.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基本规律76.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动态问题分析77.输电电路的基本分析78.远距离高压输电问题的分析实验篇79.秒表的使用与读数80.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8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与读数8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83.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与读数84.多用电表的使用与读数85.传感器的简单使用86.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87.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88.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89.验证牛顿运动定律90.探究动能定理9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2.力学经典演示实验93.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94.测定金属的电阻率95.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9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97.实验原理的迁移设计98.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99.实验方法的迁移设计100.数据处理的迁移设计高中物理的84个关键点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高中物理哪部分最难?看这里给你方法

高中物理哪部分最难?看这里给你方法

高中物理哪部分最难?看这里给你方法高中物理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高中物理难点在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动力学分析以及电学实验等几部分。

还有就是板块问题,力学受力分析和运动学结合难,还有磁场这东西靠想象毕竟轨迹难找,这是两道压轴题,还有就是实验题,半偏法什么的。

1. 高中物理最难的部分:电磁感应从应试而言,应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力,运动轨迹,几何特别是圆),电磁感应综合(电磁感应,安培力,非匀变速运动,微元累加,含n递推,功与热)最难,位处压轴之列。

当然,牛顿力学是基本功。

电磁感应现象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来说,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导体中所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概念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大家开始探究感应电动势大小到底怎么计算?法拉第对此进行了总结并得到了结论。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变化率成正比。

公式:E=页 1 第-n(dΦ)/(dt)。

对动生的情况,还可用E=BLV来求。

电动势的方向电动势的方向可以通过楞次定律来判定。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通的变化。

对于动生电动势,同学们也可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找出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楞次定律的应用更广,其核心在”阻碍”二字上。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2)E=BLVsinA(切割磁感线运动) E=BLV中的v和L不可以和磁感线平行,但可以不和磁感线垂直,其中sinA为v或L 与磁感线的夹角。

{L:有效长度(m)}(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其中ω:角速度(rad/s),V:速度(m/s)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高中物理难点

高中物理难点

高中物理难点
高中物理难点:
1. 操作难度高:学习物理需要学习复杂的课程内容和习题练习,比如
矢量分析、电动力学等。

学习这些课程,需要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
需要练习许多习题才能解决症结。

2. 偏理论性:高中物理课程以理论为主,有较少的实验操作。

例如,
力学部分以牛顿定律、欧文定律、惯性定律、磁力学等为主,偏重理
论上的原理推导,而不是实验操作。

3. 抽象性强:物理概念思想抽象、深奥,如牛顿第三定律、静电场和
磁电场等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直观认识,需要用抽象方法理解。

4. 语言表达:物理课程涉及到不少数学符号,如螺旋线、向量计算等,不仅需要懂得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会使用相关语言表达。

5. 归纳性:物理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程知识,但是学习过程中要
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而不是死
记硬背。

6. 实战操作难:由于物理课程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实验操作都是以理
论来指导,虽然可以完成实验操作,但要将实验设计、执行完整出来,尚属困难,更要学会如何詮释实验结果。

高考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在高考物理中,动力学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

它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需要对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灵活运用。

下面就对高考物理动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受力情况、质量和加速度。

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出所求的物理量,经常需要运用代数运算和单位换算的方法。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对于静止的物体,力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解决许多与静力学相关的问题。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进行合成,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三、斜面运动斜面运动是指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斜面上有时会存在摩擦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将斜面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确定物体的加速度、摩擦力和法向力等物理量。

四、重力与升空运动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在升空运动中,重力会对物体产生影响。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重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重量、重力加速度等物理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存在的力,如空气阻力等。

五、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物体之间的能量和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得到保持的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动能和动量发生改变。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动能和动量的守恒定律,确定碰撞前后的能量和动量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考虑碰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力,如摩擦力等。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平衡、斜面运动、重力与升空运动以及弹性碰撞等内容。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物体所受的力、质量、加速度和速度等物理量。

高中物理动力学重难点总结2

高中物理动力学重难点总结2

力与运动: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

(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为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运动的描述(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决运动规律的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 =1∶3∶5∶…∶(2n -1)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 =1∶(2-1)∶(3-2)∶…∶(n -n -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 (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 .(1)过河时间t 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 ⊥决定,即t =dv ⊥,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min =d v2. (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min =d ;当v1>v2时,最短路程smin =v1v2d ,如图1-1 所示.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 图1-1(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1cos θ1=v2cos_θ2. (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水平方向:ax =0竖直方向:ay =g(2)速度⎩⎪⎨⎪⎧水平方向:vx =v0竖直方向:v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2x +v2y =v20+g2t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 tan θ=vy vx =gt v0,即θ=arctan gt v0.(3)位移⎩⎪⎨⎪⎧水平方向:sx =v0t 竖直方向:s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2x +s2y =(v0t)2+(12gt2)2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y sx =12gt2v0t =gt 2v0,即α=arctan gt 2v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y =12gt2得,t =2sy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Δt )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 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L 2)·tan α=(L′+L 2)·qULdmv20.重点、难点 (一)直线运动对直线运动规律的问题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B =4 m/s ,且正以a =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法:A 、公式法;B 图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运动: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

(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为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运动的描述(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决运动规律的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 =1∶3∶5∶…∶(2n -1)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 =1∶(2-1)∶(3-2)∶…∶(n -n -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 (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 .(1)过河时间t 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 ⊥决定,即t =dv ⊥,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min =d v2. (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min =d ;当v1>v2时,最短路程smin =v1v2d ,如图1-1 所示.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 图1-1(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1cos θ1=v2cos_θ2. (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水平方向:ax =0竖直方向:ay =g(2)速度⎩⎪⎨⎪⎧水平方向:vx =v0竖直方向:v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2x +v2y =v20+g2t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 tan θ=vy vx =gt v0,即θ=arctan gt v0.(3)位移⎩⎪⎨⎪⎧水平方向:sx =v0t 竖直方向:s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2x +s2y =(v0t)2+(12gt2)2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y sx =12gt2v0t =gt 2v0,即α=arctan gt 2v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y =12gt2得,t =2sy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Δt )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 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L 2)·tan α=(L′+L 2)·qULdmv20.重点、难点 (一)直线运动对直线运动规律的问题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B =4 m/s ,且正以a =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法:A 、公式法;B 图像法。

(二)平抛运动对于这类问题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 ●例2 图1-6甲所示,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 A .12πgrB .g rC .grD .12πgr二、受力分析(一)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产生原因 或条件方 向大 小重 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总是竖直向下(铅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注意不一定指向地心,不一定垂直地面向下G 重=mg =G MmR2地球表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与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无关 弹 ①接触①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F =-kx例1:B 图像法例2;图1-6甲(二)力的运算、物体的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的三角形定则).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 x=0、F y =0、F z=0.注意: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不为零,因此不是平衡状态.3.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8所示.图1-8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即当F合=0时有:F x合=0,F y合=0,F z合=0.2.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运动员的质量为75 kg,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 kg,如图1-9甲所示.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取g=10 m/s2)图1-9甲【分析】由手臂的肌肉、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取手腕、手掌为研究对象,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其合力沿手臂方向,如图1-9乙所示.图1-9乙【解析】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9丙所示图1-9丙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60°=mg解得:F=1250 N.[答案]1250 N(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平衡的物理情境,常常是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及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

在如图1-11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选择的速度v =E B ;在如图1-12所示的电磁流量计中,流速v =uBd ,流量Q =πdu4B.图1-11 图1-12●例5 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1-13所示.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解析】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及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是恒力,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电场力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故洛伦兹力的方向是斜向上方的,因而当油滴带正电时,应该由M 点向N 点运动,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需带负电,此时斜向右上方与MN 垂直的洛伦兹力对应粒子从N 点运动到M 点,即选项C 正确.同理,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时,油滴需带正电,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故选项D 错误.如图1-14甲所示,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挂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 )图1-14甲A .2B .3C .23D .3 3 【解析】对A 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14 乙所示,图1-14乙由于绳子的拉力和点电荷间的斥力的合力与A 球的重力平衡,故有:F 电=mg tan θ,又F 电=k qQ Ar 2.设绳子的长度为L ,则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r =L sin θ,联立可得:q =mL 2g tan θsin 2 θkQ A,由此可见,q 与tan θsin 2 θ 成正比,即q2q1=tan 45°sin245°tan 30°sin230°=23,故选项C正确.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超重与失重问题1.超重与失重只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加速度时所受支持力不等于重力的情形.2.要注意飞行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向心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例9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50 kg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1-19甲所示的图象.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图1-19甲【解析】(1)对于启动状态有:F 1-mg =ma 1 得:a 1=2 m/s 2 对于制动状态有:mg -F 3=ma 2 得:a 2=2 m/s 2. (2)电梯匀速运动的速度v =a 1t 1=2×1 m/s =2 m/s 从图中读得电梯匀速上升的时间t 2=26 s 电梯运行的总时间t =28 s电梯运行的v -t 图象如图1-19乙所示,图1-19乙所以总位移s =12v (t 2+t )=12×2×(26+28) m =54 m层高h =s 18=5418=3 m . [答案] (1)2 m/s 2 2 m/s 2 (2)3 m动量和能量一、基本的物理概念 1.冲量与功的比较(1)定义式⎩⎪⎨⎪⎧冲量的定义式:I =Ft (作用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功的定义式:W =Fs cos θ(作用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2)属性⎩⎪⎨⎪⎧冲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求合冲量应按矢,量合成法则来计算)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物体所受外力的,总功只需按代数和计算)2.动量与动能的比较(1)定义式⎩⎨⎧动量的定义式:p =m v动能的定义式:E k=12m v2(2)属性⎩⎪⎨⎪⎧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求动量的变化,应按矢量运算法则来计算)动能是标量(动能的变化也是标量,求动能的变化,只需按代数运算法则来计算)(3)动量与动能量值间的关系⎩⎪⎨⎪⎧p =2mEkE k=p 22m =12p v(4)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状态的量,都有相对性(相对所选择的参考系),都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动量的变化和动能的变化都是过程量,都是针对某段时间而言的.二、动量观点的基本物理规律1.动量定理的基本形式与表达式:I =Δp . 分方向的表达式:I x 合=Δp x ,I y 合=Δp y .2.动量定理推论:动量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ΔpΔt=F 合.3.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①标准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②近似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比系统的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问题中的重力等外力与相互作用的内力相比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③分量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3)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①速度的瞬时性; ②动量的矢量性; ③时间的同一性.(4)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①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统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②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作用于系统的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定律.③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值或表达式.(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④确定正方向,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 三、功和能1.中学物理中常见的能量动能E k =12m v 2;重力势能E p =mgh ;弹性势能E 弹=12kx 2;机械能E =E k +E p ;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内能;电势能E =qφ;电能;磁场能;化学能;光能;原子能(电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原子核能E =mc 2;引力势能;太阳能;风能(空气的动能);地热、潮汐能.2.常见力的功和功率的计算: 恒力做功W =Fs cos θ; 重力做功W =mgh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W f =-fs 路; 电场力做功W =qU ;功率恒定时牵引力所做的功W =Pt ; 恒定压强下的压力所做的功W =p ·ΔV ; 电流所做的功W =UIt ; 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瞬时功率P =F v cos_θ;平均功率P -=W t=F v -cos θ.3.中学物理中重要的功能关系能量与物体运动的状态相对应.在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常要发生变化,所以物体的能量变化一般要通过做功来实现,这就是常说的“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物理本质.那么,什么功对应着什么能量的转化呢?在高中物理中主要的功能关系有:(1)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 总=ΔE k .(动能定理)(2)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的增量的负值,即W 重=-ΔE p (或W 弹=-ΔE p ).(3)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增量的负值,即W 电=-ΔE 电.(4)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即W 其他=ΔE 机.(功能原理) (5)当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时,则有ΔE 机=0,即机械能守恒.(6)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是:“摩擦所产生的热”等于滑动摩擦力跟物体间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 =fs 相对.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总为负值,表示除了有机械能在两个物体间转移外,还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就是“摩擦生热”的实质.(7)安培力做功对应着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即W 安=ΔE 电.安培力做正功,对应着电能转化为其他能(如电动机模型);克服安培力做负功,对应着其他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模型);安培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电能转化的量值.(8)分子力对分子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增量的负值,即W 分子力=-ΔE 分子.(9)外界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所做的功W 与气体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Q 之和等于气体内能的变化,即W +Q =ΔU .(10)在电机电路中,电流做功的功率等于电阻发热的功率与输出的机械功率之和. (1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的功率等于电阻发热的功率.(12)在电解槽电路中,电流做功的功率等于电阻发热的功率与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之和.(13)在光电效应中,光子的能量hν=W +12m v 02.(14)在原子物理中,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hν=E 初-E 末,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ν=E 末-E 初. (15)核力对核子所做的功等于核能增量的负值,即W 核=-ΔE 核,并且Δmc 2=ΔE 核.(16)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对于所有参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无论什么力做功,可能每一个物体的能量的数值及形式都发生变化,但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4.运用能量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选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一个系统),弄清物理过程.(2)分析受力情况,看有什么力在做功,弄清系统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在参与转化. (3)仔细分析系统内各种能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数量. (4)列方程ΔE 减=ΔE 增或E 初=E 末求解. 四、弹性碰撞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刚性小球A 和B 以初速度v 1、v 2运动,若它们能发生正碰,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v 1、v 2、v 1′、v 2′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A 和B 看做系统.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由于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故有: 12m 1v 12+12m 2v 22=12m 1v 1′2+12m 2v 2′2 由以上两式可得:v 2′-v 1′=-(v 2-v 1)或v 1′-v 2′=-(v 1-v 2)碰撞后B 相对于A 的速度与碰撞前B 相对于A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碰撞后A 相对于B 的速度与碰撞前A 相对于B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结论1】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以其中某物体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以原速率弹回).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v 1′=2m 2v 2+(m 1-m 2)v 1m 1+m 2v 2′=2m 1v 1+(m 2-m 1)v 2m 1+m 2若m 1=m 2,即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则v 1′=v 2,v 2′=v 1,表示碰后A 的速度变为v 2,B 的速度变为v 1. 【结论2】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 的速度等于碰前B 的速度,碰后B 的速度等于碰前A 的速度).若A 的质量远大于B 的质量,则有: v 1′=v 1,v 2′=2v 1-v 2;若A 的质量远小于B 的质量,则有: v 2′=v 2,v 1′=2v 2-v 1.【结论3】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其中某物体的质量远大于另一物体的质量,则质量大的物体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至于质量小的物体碰后速度如何,可结合结论1和结论2得出.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一、圆周运动1.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及其关系(1)物理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频率f 、转速n 、向心加速度a 等等. (2)关系:v =2πr T =ωr =2πrf ,a =v 2r =ω2r =4π2T2r =4π2f 2r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1)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来充当,也可以是由这些力的合力或它们的分力来提供,即任何力都可能提供向心力,向心力的作用是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2)大小:F 向=ma =m v 2r =mω2r =m 4π2T2r =4m π2f 2r (牛顿第二定律)3.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分析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时,一般应从与研究对象相联系的物体(如:绳、杆、轨道等)的力学特征着手.(1)如图3-1所示,绳系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及小球沿竖直圆轨道的内侧面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小球只受重力、绳或轨道的弹力).图3-1由于小球运动到圆轨迹的最高点时,绳或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只能向下,作用力最小为零,所以小球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应有一最小速度v min .当小球刚好能通过最高点时,有: mg =m v min 2r解得:v min =gr .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下2=12mv 上2+mg ·2R ,可得v 下≥5gR所以,小球要能通过最高点,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v 需要满足的条件是v ≥gr .当v >gr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2)如图3-2所示,轻质杆一端的小球绕杆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及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圆环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图3-2分析小球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小球受重力mg 、杆或轨道对小球的力F . 小球在最高点的动力学方程为: mg +F =m v 2r.由于小球运动到圆轨迹的最高点时,杆或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下,可以向上,也可以为零;以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设小球在最高点时杆或轨道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F ,方向向上,速度大小为v ,则有: mg -F =m v 2r当v =0时,F =mg ,方向向上;当0<v <gr 时,F 随v 的增大而减小,方向向上; 当v =gr 时,F =0;当v >gr 时,F 为负值,表示方向向下,且F 随v 的增大而增大. 4.弯道问题(1)火车的弯道、公路的弯道都向内侧倾斜,若弯道半径为r ,车辆通过速度为v 0,则弯道的倾角应为: θ=arctan v 02rg.(2)飞机、鸟在空中盘旋时受力与火车以“v 0”过弯道相同,故机翼、翅膀的倾角θ=arctan v 2rg.图3-3(3)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向心力由静摩擦力提供,但车身的倾斜角仍为θ=arctan v 2rg .二、航天与星体问题1.天体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行星卫星模型:F =G Mm r 2=m v 2r =mrω2=m 4π2T 2r双星模型:G m 1m 2L 2=m 1ω2r 1=m 2ω2(L -r 1)其中,G =6.67×10-11 N·m 2/kg 2 2.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R2=mg (物体在地球表面且忽略地球自转效应); G Mm (R +h )2=mg ′(在离地面高h 处,忽略地球自转效应完全相等,g ′为该处的重力加速度) 2.人造卫星的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F 万=G Mmr2=F 向=⎩⎪⎨⎪⎧ma →a =GM r 2→a ∝1r2m v 2r →v =GM r →v ∝1rmω2r →ω=GM r 3→ω∝1r3m 4π2T 2r →T =4π2r3GM→T ∝r 3.3.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gR =7.9_km/s ,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也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 =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v =16.7 km/s注意:①三个宇宙速度的大小都是取地球中心为参照系;②以上数据是地球上的宇宙速度,其他星球上都有各自的宇宙速度,计算方法与地球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