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2

合集下载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微生物造福自身。

教学内容涵盖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它们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3.分析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利弊,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教案适合高中或大学低年级学生使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医药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了解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表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尊重。

•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细菌和真菌利用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应用及其影响。

•实验法(可选):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和真菌的特性。

例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或制作酸奶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 掌握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单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性以及真菌的多细胞结构、菌丝网络等。

3. 学生实验(30分钟):让学生参与到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材料:琼脂培养皿、细菌培养液、试管、接种针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细菌培养液;(3)用接种针将细菌培养液均匀划线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二:培养真菌材料:培养皿、琼脂、真菌孢子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真菌孢子;(3)将真菌孢子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

4. 学习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展示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利用。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 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短文,可以结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初中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

初中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

3.抗生素是( )
A.细菌、真菌
D.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

C.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细菌的物质 B.细菌产生的杀死细菌的物质
4.可以用来制酒和发馒头的菌种是( )
A.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真菌
3
5.下列真菌可用于制作啤酒的是( )
A.酵母菌
B.酵母菌和青霉
C.曲霉
D.曲霉和青霉
6.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7.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
)使牛奶中的营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分转变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
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
8.肉汤培养基最适用下列方法中的( )灭菌或除菌,皮肤最适用下列方法中
的( )消毒。
A.70%酒精涂擦法
B.1%来苏尔溶液浸泡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用细菌过滤器过滤法
9.蘑菇宜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保存,袋装肉肠适宜
用下列方法中的(
)保存。
A.脱水法 B.巴斯德消毒法 C.真空包装法 D.罐藏法 E.腌制法 F.冷冻法
探究二:认识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关系。 1、想一想:食品为什么会腐败?食品防腐的原理是什么? 2、 观察与思考:观察课本 P97 图片,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说出不同方法各依据什么原理?
(2))除上述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1.发酵的原理;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2)日常的利用: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

(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完整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完整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学情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

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教案目标】【教案重点】【教案难点】【教法设计】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案法、多媒体教案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组准备:白糖、干酵母、饮料瓶、小气球、泡菜、酸奶、面包、酒、醋、酱油、面酱、豆腐乳及收集有关食品制作的资料、制作馒头和酸奶。

二组准备:几种食品包装袋或者包装的食品及收集有关食品保存的资料。

三组准备:收集各种抗生素的说明书及其有关的疾病防治的资料。

四组准备:收集利用细菌进行环保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试管2个、试管架、1根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师点评】本节课的教案以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基本任务。

在研究中,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求任何可能的答案,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拥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真正体现了“问题—探究”式教案模式。

1、李老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选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研究,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案内容。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题课型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新授讲课时间主备人检查预习作业状况知识与技术目标:说明食品腐败的原由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析解决问题的能课程目标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洁净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学习要点学习难点要点教具准备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细菌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组织好谈论教材图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企图一、问题导入要想使食品不腐败,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呢?思虑回答提出问题创建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小组内谈论指导发问。

经过观察和思(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确立答案考,总结出食品保存的一般方自己阅读 P86 观察和思虑,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法。

问题:1. 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2.试着说出此中的此中的一些方法所依照的原理。

组织谈论,3.除上述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范进行指引。

腐败?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讨培育学生辩证的(二)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论的结果。

认识细菌的作用。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抗生素?2.抗生素可以治疗那些疾病?(三)细菌与洁净能源和环境保护对需要重申充分认识细菌在环保中的作用。

增补的地方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进行讲解1.沼气是如何产生的?2.细菌为何可以保护环境?仔细聆听三、精讲点拨四、小结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小组代表总结牢固教材P87 习题练习必做选作研究作业P87 习题能力培育部署板书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设计在进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教课时,要在课前部署学生采集平常生活中使用的食品保课后存的方法,思虑保存食品的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经过教课后启示学生连续思虑“当前反思食品保存的方法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如何保存食品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使生物科学教育真切可以指引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2)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2)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说出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趋利”与“避害”
三、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在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可分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趋利”与“避害”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以及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这三方面阐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趋利”;第二部分从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阐述人类通过利用破坏或抑制细菌、真菌生存和繁殖条件的原理从而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体现了人类对细菌真菌“避害”。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提供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来利用细菌、真菌。

最后对两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人类通过促进或破坏、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达到利用细菌和真菌的目的”这方面的知识体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发酵技术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原理和操作过程可能不够清晰。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操作发酵实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知识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的应用。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撰写一篇科普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4.思考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a.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有哪些优点?
b.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等,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与互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发酵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结合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观察日记:观察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病等,记录在日记中。尝试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微生物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6.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a.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b.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c.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作业,如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原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设计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设计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生产,制作米酒、酸奶或泡菜等,食品的保存,提取抗生素。

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下,有两个小组还亲自进行了实践,为我们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米酒和酸奶,品尝着别人的劳动成果,的确香甜!同学们,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节课有所收获,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内心将会更加甜美!还等什么呢,让我们开始吧。

●探究新知[自主学习1]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做馒头时,把面粉、水、酵母菌混合成的生面团放在温暖处,数小时后把面团上火蒸熟。

蒸熟的馒头比面团大得多。

回答:(1)馒头中充满气泡,吃起来松软可口。

气泡里的气体是由分解葡萄糖产生的。

(2)为什么要把生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3)为什么蒸出来的馒头没有酒味?[合作探究1]用酵母菌酿酒时,有一种做法是将酒坛置于20 ℃左右的环境中,开始时,每天搅拌一次,连续十几天以后,将酒坛封闭存放,大约两个月即可酿成美酒。

根据酿酒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人们每天搅拌一次的目的是。

(2)后来,又密封存放,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酿酒过程中,一般是谢绝参观的,其目的是。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自主学习2](1)食品腐败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

(2)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或它的生长和繁殖。

(3)蘑菇宜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保存,袋装肉肠适宜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保存。

A.脱水法B.巴斯德消毒法C.真空包装法D.罐藏法E.腌制法F.冷冻法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自主学习3](1)是医药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里提取的()A.土霉素B.青霉素C.链霉素D.红霉素(2)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转入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的药物——胰岛素。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2)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2)

你知道吗?
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 率达到千分之2.3,城 市的发病率更高。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 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利用 转基因技术进行大规模培 养,使之产生大量的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细菌产能
细菌在无氧环境中,将有 机物发酵产沼气(主要含 甲烷),并使各种有机废 物得到净化处理 获得能源,保护环境 沼气原料: 农作物麦杆,人畜粪便, 树叶杂草,城市垃圾等。
盒装,袋装牛奶
巴氏消毒法(原理:高温杀菌)
1、巴氏杀菌奶又称“市乳”,在65摄氏度 的温度下20-30分钟,对牛奶进行加热杀 菌。巴氏杀菌奶一般都需要冷藏保存,保 质期在1-7天左右。 2、高温灭菌: 3、超高温灭菌:通过瞬间(一般3-4秒)升 高灭菌温度(135-150摄氏度)来达到理 想的灭菌效果。杀死牛奶中细菌,同时避 免了营养成分破坏。一般常温保存,保质 期可以达6-10个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细菌、真菌与环境保护
回忆一下是谁闯的祸?
细菌真菌从食物中 获得有机物. 并在食物中生长繁殖, 导致食物的腐败
罐头 牛奶 香菇 腊肉 果脯 咸鱼
袋装肉肠
分析上面的图片资料,并讨论如下问题: 1.图中的方法为什么可以达到防止食物腐败的目的? 2.这些食品采用的保存方法都有哪些? 3、除上述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防止食品腐败?
生的,可治疗多种细菌多达4000多种,已有50多种广泛应 用于医学。红霉素、金霉素、链霉 素、氯霉素、 灭瘟素、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井冈霉素、自力霉素、 大观霉素、更生霉素。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 转基因技术: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学案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学案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学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天门市小板中学贺利荣一、说课内容: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其次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区分在于不是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得关系”,而是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

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的根底上提出教师提出“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康,他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好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展思索,进入新课的学习。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进展的根底,因此教师播放做甜酒的演示试验视频,让学生归纳总结甜酒的制作流程,继而提出课前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索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阅读“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生物制药污水处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详细实例认同人类与细菌和真菌的亲密关系,使生物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课外学问不够丰富,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力量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肯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且探究问题的兴趣较强,能够和教师协作,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进展和完善自己。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好处。

但是,对于正确熟悉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许多,认知也有肯定的片面性。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举例说动身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⑴理解食品腐败的缘由,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⑴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说明细菌与环境爱护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⑴通过探究发酵现象、观看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育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沟通的力量。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课时)导学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课时)导学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消除陌生感。
谈感受,主要体现出合作、探究的快感,同时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产生热爱生物学科的热情。
巩固强化练习,回顾之前所学。
作业方案
完成本课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和真菌与食的制作
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曲霉……
二、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三、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
生产抗生素、胰岛素等药物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生产清洁能源、净化污水等
教学反思
(课堂生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 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学习任务
过程与方法
组织与评价
认真观察,进行思考
小组讨论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听讲,并将老师的话铭记在心,使其在生活中具有指导作用。
4、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B、抗生素能杀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一边早日康复
D、抗生素虽然能够治病,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第二课时。
通过图片和视频,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兴趣。
2、科学家是如何制造胰岛素的,运用了什么技术?
任务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细菌是如何参与污水净化的?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制作发酵食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认识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应用。

(2)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制作发酵食品的原理和过程。

(2)理解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制作发酵食品所需的材料和器具,如酵母、面粉、白糖、温水、玻璃瓶等。

2、学生准备(1)分组收集有关细菌和真菌利用的资料。

(2)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食品,如酸奶、面包、酱油等,提问学生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讲授新课1、细菌和真菌与食品制作(1)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发酵制作面包、馒头,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泡菜,曲霉发酵制作酱油、腐乳等的过程图片和视频。

(2)讲解发酵的原理,即细菌和真菌在无氧或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不同的产物。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或酒酿,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的过程。

2、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1)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如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水分、温度等。

(2)介绍食品保存的方法,如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冷藏法、罐藏法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如葡萄干、咸菜、火腿肠、冰箱储存食物、罐头食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 课时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 ,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
的创造激情
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对照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已准备好的发酵实验挑选效果明显的一组;
(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有关污水处理的多媒件课件或电视节目。

(3)酒曲三块、浸泡一昼夜的糯米4500 g(即9斤)分成三份、
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馏水、清洁筷子、清洁蒸布若干块。

2.学生准备:
(1)收集各类药物说明书(特别注意是抗生素药物的);食品保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处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类酸奶袋或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热点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药品、干细胞移植等都是人们关注热点。

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炭疽热、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请同学们注意,我刚才说到的热点和焦点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细菌、真菌有关吗?
学生抢答:转基因药品和炭疽热、生物武器。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高。

什么是转基因药品,什么是炭疽热呢?还是让我们先来重新认识一下细菌和真菌吧。

请同学们列举已学过的细菌或真菌。

学生(举手做答):学过的细菌有枯草杆菌、根瘤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等。

学过的真菌有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学生回答不全,允许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哪些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
是对人类有害的?
学生:(讨论后做答)有利的包括根瘤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曲霉、酵母菌、食用蘑菇等;有害的是枯草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等。

教师:很好。

平常一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看来,我们这节课要给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了。

板书: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教师:(拿出课外活动小组已做好的
有关发酵现象的实验,其实验效果接近书P71 页上发酵现象图)请同学观察我拿出的这个瓶有何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做答)瓶内不断有气泡产生,瓶口套的小气球在不断地膨胀变大。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原来小气球胀大的原因是因为瓶内不断产生气体的原故。

同学们,为什么瓶内会不断产生气体呢?你想知道我放进瓶里的是什么东西吗?学生:想知道!教师:这个问题,请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回答。

课外小组同学: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

教师:原来,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就会产生气泡把小气球吹起
来。

那好,我们请同学当场做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按书P71 演示实验开始进行实验。

•学生1:介绍实验用具,即玻璃瓶或矿泉水瓶、糖、酵母、小气球、温开水
•学生2:介绍实验步骤
•学生3:具体操作。

操作步骤如下:(a)先将温开水中倒入一
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搅拌,倒入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再往瓶内放入一些温开水。

(b)将一瘪小气球套在瓶口。

(实验完毕)
教师:同学们看,刚装好的瓶里有没有气泡产生,小气球胀了没有?
学生:摇头叹气。

教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放的时间短,应放在温暖的地方才会有气泡。

教师:好,那我把瓶放在教室窗台上,同学们可记住每天观察。

接下来,老师倒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记得刚才做实验的同学放到瓶子里的是糖、酵母和水,没有气体呀!可为什么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气泡?
学生:(讨论后应答)因为酵母把糖分解了,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太感谢同学们能给出答案。

其实,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发
酵现象”
板书:发酵现象
[对实验拓展一延申一应用,归纳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教师:同学们请继续观看讲桌上瓶子(已具实验效果的瓶子),如果这里面我放的不是糖,而是面粉和酵母;如果不是糖和酵母,而是牛奶和乳酸菌,如果不是牛奶和乳酸菌,而是麸皮、小米、红粮混在一起再放入醋酸菌;如果不是这样,我又换成糯米,接种上曲霉,那又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P71第二自然段,再
做答。

学生:积极阅读,急于想找到答案,数分钟后解答:
(1)酵母分解面粉,会使面团发酵;
(2)乳酸菌可分解牛奶,会使牛奶发酵而制作成酸奶;
(3)醋酸菌会使麸皮、小米和红粮发酵,制作出醋。

(4)曲霉能分解糯米,使糯米发酵而制作出酒。

教师:非常欣赏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的表现令老师佩服。

好,现在,我们便来尝试甜酒的制作。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打出实验报告单及实验注意事项。

4•温度要保持30C (为什么?)
5.记录实验现象。

6•糯米蒸熟,一般需20分钟左右。

板书: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现象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油等。

3•甜酒的制作过程:
附:实验报告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__ 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认识了发酵现象,并认识到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息息相关,并亲自操作了甜酒的制作实验,本实验持续时间较长,请注意观察及实验结果。

(3天后可开盖)
[巩固练习]
1•蒸馒头时,使用下列哪种物质
A.乳酸菌
B.曲霉
C.醋酸菌
D.酵
母菌
答案:D
2.酸奶食品利用的菌是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乳酸菌
3•试分析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

答案:方法步骤:(1)选奶粉混水,加热,冷却(消灭杂菌的过程)。

(2)分装洁净,巴氏消毒(60C, 30分钟煮过)后的瓶。

(3)接种,将市售的酸奶分倒入各瓶,密封。

(4)置入18C左右保温箱内。

(5)一周后便可变成酸奶。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1•发酵现象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等,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