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故事

合集下载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成功故事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成功故事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成功故事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21年11月2日卸任,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企业家、投资家、泰山会成员、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

下面讲述的是。

第一桶金:汉卡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联想的创业故事从1000元开始

联想的创业故事从1000元开始

联想的创业故事从1000元开始从某种程度上看,柳传志仍是一个斗士,他具备一个批评者的所有底气和勇气——呼吁个税调高到3000元、5000元,为陷入困境的蒙牛大量输血,第一时间指出新《劳动法》的不足,担心4万亿国家投资的最终下落——65岁,或许只是另一个起点。

1000元钱20万元、11个人、中科院一间破旧的传达室,柳传志开始了联想的历程。

开始的时候公司的业务可不是电脑,而是旱冰鞋和电子表。

柳传志携夫人带着1000元钱赴深圳采购。

柳传志说,当时他最多时的银行存款也不过80元,从没有过携1000元巨款的体验。

因此,这1000元存在他夫人的内衣里,等要交钱买货时,非常尴尬。

40万后来,联想的拳头产品是汉卡。

让柳传志没有想到的是,物价部门很快找上门来,要罚款100万,理由是联想违反了物价政策,投机倒把,牟取暴利。

柳传志回忆,当时只允许成本上加价10%,但我们卖的可是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啊。

没辙,柳传志四处打听,找到物价局长的家,但在门口等候良久,还是吃了闭门羹。

后来又托关系找了副局长,说明情况后,最终罚款变成了40万。

对当时的联想来说,40万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整个公司还不值100万。

300万再后来,联想终于搞起了PC。

不过,有关部门再次找上门来,还是要罚款,罪名是走私。

当时的情况是,进口配件需要批文。

联想的机器卖得好,配件根本就不够用。

只好向销量不佳的国家队同行购买批文和配件。

没想到东窗事发,被扣上了走私的帽子,300万罚款也很让老柳痛心。

但没辙,罚款还是得交。

柳传志的信条是,当改革的先驱,但绝不当改革的烈士。

但它对柳传志造成的伤害却久久无法平复。

35%再后,联想改制。

柳传志把员工持股会的持股比例定在了35%。

老柳回忆,其实以当时的贡献情况看,定40%、45%甚至49%,中科院都不会拒绝。

但自己一想,还是以不给中科院添麻烦为最大原则,就定了35%。

后来联想通过拐大弯成功在香港上市,股价最多冲到60多港币,很多联想人都发了。

名人创业故事概括

名人创业故事概括

名人创业故事概括创业活动是人类商品生产活动中的最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形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劳动就业等都表现出了愈来愈紧密的联系。

在这个创业社会里,很多名人创业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名人创业故事概括,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名人创业故事概括一:曾经的农村穷小子今天都已成了中国首富!“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马云“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

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

”——柳传志谈起成功人士,我们总觉得他们遥不可及。

其实,他们曾经与我们一样,只是后来在我们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都把功夫用在了工作上。

甚至他们的人生更饱经风霜,但不同的是,他们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能面对生活,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所以我一直深刻的认为“成功是一种态度”.“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

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李嘉诚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刚读初中的李嘉诚便与家人一起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

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且不愿意去依赖别人,决定辍学。

他刚开始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他特别刻苦,业绩突出,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18岁的李嘉诚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起来。

1950年他自己筹集到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之时,他却急流勇退,转做塑胶玩具。

两年后其他的塑胶花企业产品严重滞销的时候,李嘉诚的塑胶玩具生意却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正遭遇着严重房地产危机,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当别人都不看好香港房地产,远离的时候,李嘉诚慧眼独具,认为香港商业地产潜力无穷,并坚持“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

改革开放先锋人物小故事简短

改革开放先锋人物小故事简短

以下是简短的改革开放先锋人物小故事:
1. 马云: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在 1999 年创立了阿里巴巴公司,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时代。

在公司发展初期,马云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和目标,不断努力和创新,最终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2. 马化腾: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在 1998 年创立了腾讯公司。

在公司发展初期,马化腾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压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技术和产品的执着追求,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使腾讯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 柳传志:柳传志是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先驱人物,他在 1984 年创立了联想公司。

在公司发展初期,柳传志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国际化战略,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这些改革开放先锋人物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对技术和产品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

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个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4个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4个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是指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你看过哪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1:李嘉诚年龄:81岁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

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

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

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

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

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柳传志:信念至上:只许成功不许败

柳传志:信念至上:只许成功不许败

柳传志:信念至上:只许成功不许败1961~1965年,柳传志被保送到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学习。

他的班主任参加过解放战争。

在辽沈战役中,班主任所在的团自认为战斗力很强。

有一次到黄永胜的总队里去配合作战,黄永胜跟该团团长约定好占领某制高点的时间。

到达目标时,全军发动总攻。

但真打起来时,该团怎么也拿不下来,眼看时间快到了,再攻不下就要影响总攻了。

黄永胜大怒,当场就把团长给撤了,换上了自己的精锐部队,结果很快就拿下了这个制高点。

“那些战士根本不怕死,一个个往上冲,部队这种冲的劲头不得了,很吓人,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

让开枪的人都手哆嗦。

”这个故事对柳传志影响很深。

这就是信念,信念是一种要做就做成的必胜的情愫,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信念是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理由和目标的深层认知。

一个有信念的人就会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有信念的企业能够不断前行,就算有波折,也能挺过去。

经过战争与军队洗礼的军人企业家的信念更加坚定、坚强。

柳传志: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柳传志:“做企业也是,第一要让士兵爱打仗,这种氛围一旦造出来就非常厉害。

一旦决定目标,就不要瞻前顾后,要勇往直前,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联想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情况,没法退,只有死攻。

”1992年,联想刚开始做自己的机器,结果质量不好,那时柳传志在香港,听到后很着急。

回到北京后了解到具体情况,认识到症结在哪儿,然后开了全体员工会议,说:“如果质量问题解决不了,我就下台。

我下台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大砍一批。

”就这样,当年机器质量就上去了,一环一环牵扯不清的问题都解决了。

”17岁就入伍,在部队服役17年的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也表示:“在我人生性格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军旅生涯形成了我百折不挠的精神。

”王健林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就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而且非要搭一座桥过去的人。

地产业单一的运营模式是他一直想逾越的一条河。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中年奇迹(一)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

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

这个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柳传志以其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人,创业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其实并不多。

“十五大”鼓励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前提,也使柳传志乐观地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会涌现大量的创业者,因为创业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40创业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

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柳传志非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

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但就在这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

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

”1984年,科学院办科技展览,赵紫阳没有到会,科学院对此议论纷纷。

柳传志也琢磨为什么赵紫阳不来看?“我觉得不来的道理是,赵紫阳更重视应用研究,更重视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但应用研究怎么能够推广变成产品,我当时也想不好该怎么走,但研究所的路,肯定行不通。

”柳传志领头办公司的背景是,当时,中关村街上哗啦一下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不仅仅是个企业家,也是⼀位投资家。

在联想控股旗下的5家公司中,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仍然专注于IT领域,⽽另外3家则有着浓厚的投资烙印。

下⾯店铺就为⼤家解开柳传志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柳传志创业经历 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因为是5%⽽不是1%,说明还是有⼀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

我觉得坚定不移是最为重要的 28年前,柳传志带领10个科研⼈员,在⼀间不⾜10平⽅⽶的⼩平房开始⾛上创业之路,那⼀年他40岁。

⾄今,柳传志对当年的创业坎坷仍历历在⽬,“原来总是被⼈骗,刚开始是被骗了14万元,后来差点被⼈骗⾛了300万元,两个礼拜之后把钱追回来了,⼼还继续狂跳不⽌。

联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们当时不仅仅是伤筋动⾻,⽽是已经到了⽣死边缘,弄不好摔⼀跤就死了。

” 如今这位68岁的中国企业“教⽗级”⼈物,在带领联想集团⾛出困境、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前近乎登顶全球最⼤PC⼚商之后,⼜有了⼈⽣创业的新⽬标,即将资产超过1500亿元的联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整体上市,“希望上市以后每年都能保证利润有两位数的增长,能够给中国股市带来⼀股清新的风。

”打造⼀个值得信赖、受⼈尊敬的有国际影响⼒的投资控股公司。

回顾28年的创业经历,柳传志说,在中国做企业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要⽣存就不能理想化,⽽是把⼆者结合起来,“好好想⼀想如何在允许的红线范围之内,形势好的话就多做,形势不好的话就少做,我们没有和⼤形势抗争的能⼒。

要尽量从⾃⼰⾝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

” ⼀个创业企业要想暂时能够成功,柳传志指出两条必要条件,⼀是要有意志⼒,要能顶住,能不能创业还得看能不能熬得住,熬得住就能成功;⼆是学习能⼒,那些运动员能奋⽃成世界冠军都是因为他们有学习能⼒,意志品质只能说是必要条件,⾃⾝条件就是要有学习能⼒。

暂时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坚定,要想基业常青的话,柳传志认为还要再加上⼏个必要条件:⾸先⽬标需要不断提⾼,因为环境在不停地变成,⾏业也在不停地变化,要想吃这碗饭就得适应这个环境和⾏业。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xx.2.18,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做客央视推出全新阅读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中他分享了对人生和家庭的体悟,并深情朗读了他在儿子婚礼中的致辞,不仅包含浓浓亲情,也传达了不少人生的智慧。

“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我荣幸地有时机给柳林当父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

”这是柳传志的开头第一句话,他悄然褪去了企业家的外衣,在外界看来只是一名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娓娓道来。

在致辞中,他深情转送了一句他父亲的话给儿子,“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柳传志说,“在我的一生中,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这句话,让我直面环境,坦荡相对。

”经历半生商场拼杀的柳传志告诉儿子:“正直两个字,包含了忠诚坦荡、光明磊落等多种真善美的内涵,我还想加的半句话是,懂得融通,也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当他大声读出这段情真意切的致辞时,他安然的表情,紧张、兴奋和幸福的复杂情感都他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子女不准进公司的“天条”此外,主持人董卿还和柳传志进展了面对面交流。

谈及了企业文化、“子女不准进公司”的规定、以及父子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等等。

柳传志表示,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文化实际表达了企业的价值观,而联想特别崇尚的是诚信。

在他眼里,中国确实历来对商人是看不起的。

过去讲士、农、工、商,商人排在后头的,还有有一句话叫” 无商不奸”,所以在中国,尤其是作为民营企业,真的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真的要用良币驱除劣币。

要问联想到底把诚信看得有多重,柳传志称其实就是说话要算话。

为了推动这一点,首先要以身作那么。

比方说开会迟到的问题,在大家的时间观念不强的情况下,柳传志定了一个规矩:开会迟到是要被罚站的。

无论是谁,只要迟到,会议主持人就要把会停下,在这种为难的场面下让他站一分钟。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快来看看吧。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在去职时,留下了这句名言。

上周,IT界老兵、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

这位67岁的老兵,将自己复出三年和创办联想二十多年当中的各种情愫,在半个小时的交班仪式里喷薄而出。

退隐后的他将专心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各项投资业务。

在卸任仪式上,柳传志思绪万千。

哽咽11月2日晚上7点,在北京紫竹院桥西的香格里拉酒店一楼宴会厅,柳传志带着杨元庆等一众联想集团高管进入会场。

在播放了一段由联想老员工录制的煽情VCR之后,柳传志走上台打开演讲稿。

不过,就像以往柳氏讲演一贯的风格,柳传志更多的是即兴发挥。

柳一开始打了个比方,说有的人在嫁女儿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自己在嫁女儿的时候没那样,反而高兴,因为女婿很能干,女儿也很愿意,脸上也放出光彩。

柳传志以嫁女儿来比喻自己交班时候的心情,台下的杨元庆则微笑会意。

令人意外的是,柳传志在顺势谈到杨元庆、刘军(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联想集团移动互联业务)等一批得力干将的时候,一度哽咽,几欲落泪,感慨道,企业培养一员大将,真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

在老联想人的印象中,平日里虽然温情,但是在外人面前一向刚毅的柳传志很少在公开场合如此感情流露。

为数不多的类似情况,一次是出现在早年就企业发展方向上,与联想元老倪光南分道扬镳;还有一次就是被海军医院的医生告知,自己手下的联想高管个个都落下一身毛病,柳传志回公司后立即召集开会,“眼眶里转着眼泪”告诫众人要注意身体。

欣喜虽然柳传志的哽咽是说到了自己带年轻人时候的艰辛,情到浓处,但是其中也肯定包含着自己对联想集团以及这帮弟子的不舍。

朗读者第一期嘉宾柳传志的故事

朗读者第一期嘉宾柳传志的故事

朗读者第一期嘉宾柳传志的故事朗读者第一期嘉宾柳传志的故事导语:作为朗读者的第一期嘉宾,1944年出生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你对他了解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柳传志,英文名:Liu Chuanzhi。

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11年11月2日卸任。

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

企业家、投资家、泰山会成员、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高级工程师。

同时担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柳传志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创始人之一。

1988年创建香港联想。

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

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

2004年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

2009年9月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

2014年12月21日由柳传志与巴菲特共同出资的首个在华运营的外国私人航空品牌“利捷公务航空”正式开始运营。

2015年02月,70岁的IT人柳传志接受专访,对网络传说在联想控股持股3.4%,为最大自然股东,折算一下纸面财富超过四五十亿的传闻作出了正面回应。

大概拥有联想集团的股份不到1%。

多元投资柳传志工作近照柳传志不仅仅是个企业家,也是一位投资家。

在联想控股旗下的5家公司中,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仍然专注于IT领域,而另外3家则有着浓厚的投资烙印,它们分别是做房地产的融科智地、做风险投资的联想投资和做并购投资的弘毅投资。

弘毅投资共筹集到了三期、总规模达8.07亿美元的基金,已经投了将近10家企业。

柳传志的新征程全文

柳传志的新征程全文
联想之星第一期学员张凯宁开发小型验血设备,从2008年联想之星对其进行投资,到2012年9月获得设备销售 许可证,他们等待了四年。联想之星与学员已经形成了一种血缘关系。“我听说有两个联想之星的企业今天也在场 ,我很关心你们,你们俩一人提一个问题吧。”2012年,在联想控股的“入模子”班最后一天,柳传志在会上说。
“我动刀子不是最厉害的,有个硅谷回来的创业者,手上有三个项目,现在卖掉了两个,就是听课以后想集中精 力把事情做好。”徐智明说。
当85个人聚在一起,一种密切的关系网也在讨论和争吵中建立起来。第三期学员胡革和陈琛,后来就成了创业伙 伴。陈琛在美国主攻人工心脏技术,创业后只想当CTO,希望有合适的人来代替他当CEO。2012年3月,他们班在广州 聚会,胡革两个月前卖掉了四川眉山的高分子胶水厂,笑称自己是“无业游民”。陈琛立即邀请他去江苏同心医疗器 械公司当首席执行官。两人相互欣赏,一个是技术能手,一个执行力超强。“现在我们合作了七八个月,连架都没吵 过。”陈琛说,这跟大家在联想之星培训班的友谊是分不开的。
然而,1980年时任中科院物理所一室主任、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的陈春先成了悲剧英雄。他被 批为“不务正业、科技二道贩子、腐蚀干部”,被三番五次查账目。中关村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论还惊动了中南 海。在改革初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氛围下,硅谷火种已经点燃。
跨过“两通两海”(中关村早期最大四家公司:四通、信通、科海、京海)的尸体,唯有柳传志和为数不多的“ 中科院出走者”走得更远。尽管创业之初20万被人骗走了14万,柳传志还是把电脑代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才 有了后来联想耳熟能详的故事。
柳传志是个温和的人,但他在督促周自强等人执行纪律时却格外严格。有一次,他旁听联想控股的企业文化新人 培训班时,有学员电话响了,但老师并没有责怪学员,而是继续上课。柳传志在点评环节责怪老师,“联想要不就别 定制度,定了制度就要认真做”。

[5个有关自律的名人故事]名人读书故事

[5个有关自律的名人故事]名人读书故事

[5个有关自律的名人故事]名人读书故事有关自律的名人故事:柳传志的自律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他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有关自律的名人故事: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退休之后,柳传志留下“联想”

退休之后,柳传志留下“联想”

17商界Business 文/姜伯静专栏作家OPINION“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退休之后,柳传志留下“联想”郑板桥有一首诗叫《新竹》,诗中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但是,“老干”终有离开的那一天。

这不,柳传志退休了,辞任联想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教父的淡出是迟早的事情。

当柳传志离开他为之奋斗了多年的事业,我们该如何审视威严而又慈祥的他?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他让我们懂得什么?这些都值得思考。

第一份宝贵资产:精彩的人生。

没有人会否认,也没有人敢否认,这位可敬的老人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时代的洪流中,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联想,这份经历,已经足够醒目。

你可以说他赶上了好时代,但在那个年代能成功“搏风击浪”的又有几人?对于自己的创业历程,柳传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一路走来基本是荆棘丛生,身上被划得全是血道子。

其他人真的没有我那么多精彩,现在这条路,基本是走出来了。

”这是多么珍贵的领悟:要想活得精彩,就要去奋斗,就要不怕“血道子”。

第二份:瑕不掩瑜的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曾经是行业领跑者,甚至如今也是某些领域的领跑者,但它也一直是舆论的焦点。

从最初的柳传志、倪光南之争,到后来的联想拆分,再到最近几年的“投票”风波,联想集团无时无刻不处在公众的关注之中。

有时候,我们无法客观地评价历史,因为我们不是历史的亲历者,某些细节我们无从知晓;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误解某些事实,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心里面想的就是现实。

不管如何,联想集团在某个时间段是值得钦佩的。

但也不可否认,联想集团在某些时候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但瑕不掩瑜,联想集团依然是一家出色的企业!第三份:对后辈的提携。

且不说联想控股投资的企业。

最近若干年,人们记住柳传志,更多的是他对后辈的帮助。

关于提携后辈的很多故事,一直在流传。

杨元庆、郭为、孙宏斌以及很多人,都得感谢柳传志。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讲奉献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能够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实际很难实现。

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

”柳传志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自己境况的清醒认识。

“像我,如果完全没有计算所的背景,没有计算所赋予的各种营养,联想的发展会有很多困难。

联想是国有的,这一条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说我们贷款靠信誉,但如果我们不是国有的,光靠信誉行吗?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就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这是我们的公司’。

年青同志不能忘了这个,心里要弄清楚,你做出的主要部分应该归国家。

心里想不透这一点,做着做着,就会出现问题。

”“出问题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把不该得的,随手归到自己包里,归大了就犯了法。

这种情况不少,国家体制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第二种是在合法的外衣下想办法谋私利,比如说,联想是公家的,我再让亲戚朋友开一家公司,把好的业务向它那儿介绍,肥水只流自家田。

这样做国家一点办法都没有,但联想就办不起来了;第三种是找亲信。

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为了退休之后的切身利益,退休之前急于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比较合适的岗位,这样接班人就能保证他退休有好的待遇。

厂长这样,常务副厂长这样,书记也这样,就会发生大的矛盾,宗派就出现了。

宗派是癌症,绝对不好治,我也没辙,只能坚决杜绝这种做法。

”柳传志在香港联想的合作者,现在大概有八九千万的股份,二三亿的资产,香港有不少人拿他们两个人做比较,但柳传志说:“我挺值。

我和科学院老同志比,他们今天还在那里做科研,他们什么享受都没有,而我,条件在国内已经是一流了,做的事情又符合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什么呢?”做贸易是权宜之计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什么事情,而在于谁在做这些事情。

联想一开始没有资金,也只能替人家卖机器,但柳传志同别人一样,代销机器的时候,已经开始琢磨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的价格和服务才能够更吸引用户?柳传志认为,学会做贸易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第一步。

自律的例子5个

自律的例子5个

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自律成功的故事:柳传志的自律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自律成功的故事: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十三个柳传志的故事

十三个柳传志的故事

2.讲诚信甘愿受罚
• 点评: • 柳传志把信誉放在一个极端的高度来 看待。 • 他兑现奖金的事后来虽然被罚,但他 觉得“人家处理得对,我也心甘情愿 地受这个罚”。
3.奔日子造福社会
• 柳传志的演讲:“人分为三种:熬日子,过日子,奔日 子。熬日子就是过一天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没有理想,没有追求,过着最穷的生活,是最惨的人。 • “过日子就是舒舒服服把自己日子经营好。这种人有追 求,有理想,奋斗过,努力过。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过上了,自己追求的生活,然后享受生活。但这种人一 旦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停滞下来,慢慢享受生活。这 无可厚非,也没有什么指责的地方。其中社会上的大部 分人都属于是这种人。 • “奔日子就是老有追求,不停往上奔。这种人完成一个 目标后,他会继续追逐下一个目标,不会停下脚步。更 多奔日子的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应该鼓励更多的 人往前奔。”
1.跟着父亲学算账
• 点评: • 钱是要省着花,但要算清大小账儿, 便于公司发展的钱,利于员工工作的 钱,该花就花。 • 跟着父亲学会了算大小账儿,柳传志 的联想在香港很快起步了,这一理念 成为他日后处理经济事务的准则。
2.讲诚信甘愿受罚
• 柳传志那年他在公司实行销售承包制,给某部门 经理的任务指标是年销售4000万元,结果他们完 成了6500万。 • 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业绩突出的经理可以得到 公司7000块钱的年终奖金,然而按照当时的国家 政策,要发奖金就得先上缴4倍于奖金的奖金,这 对于当时实力还相当弱的联想公司来说,如果都 奖励,公司难以承受。 • 最终,柳传志兑现了当年所有的奖金。可是,由 于是拿支票去换现金,两年多以后,这事还真被 查出来了,柳传志被罚了9万多块钱。
4.守时早到不添乱
•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参加 各种活动几乎从未迟到,因为他总是预留出一些富余时 间。比如,某个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10点,从出 发地到活动地点开车需要一个小时,而柳传志会在8点 半或更早出发,把堵车等意外情况都考虑在内了。 • 因此,很多时候,柳传志总能提前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 到达活动地点。虽然他提前到了,但他却不急于走进活 动现场,而是待在车子里处理其他事情。 • 有一次,他又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了活动地点,仍没有 下车入场的意思,司机就问他:“现在进场等待,不是 更舒服方便吗?”柳传志回答道:“离活动正式开始的 时间还早,如果我提前过去,一定会打乱主办方的阵脚, 他们一定会派出专人来陪我,这不仅会给他们添麻烦, 而且还会搞乱他们事先的计划。”

励志_因为守时而成功的故事

励志_因为守时而成功的故事

因为守时而成功的故事因为守时而成功的故事一:吉米卡特守时的故事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守时而成功的故事二:柳传志的自律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呼唤着人们的守时意识。

名人因为惜时,所以守时。

吉米卡特总统在他担任州长时,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亚州的专员同机外出。

早晨七点钟,卡特已在飞机上等候了,只见那位专员正匆匆忙忙地在亚特兰大航空站的跑道上奔跑而来。

这时飞机正好滑行到跑道上,卡特虽然看到了那个人,还是命令驾驶员准时起飞。

“他不能按时到达这里,这实在太遗憾了。

”他厉声地说道。

珍惜时间的成功故事:科普作家高士其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

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

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

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

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

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高士其点点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传志:卸任之后摆开更大一盘棋
在成功扮演“救火队长”,将联想集团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将联想集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之后,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联想集团真正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作为中国IT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历经波折,将联想集团打造成全球第二大PC厂商。

更为让人称道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中,众多一度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到如今都已雨打浮萍风吹去,柳传志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屹立潮头,老而弥坚。

其探索出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企业家拥为圭臬。

从联想集团卸任后,67岁的柳传志并没有退休,而是要下一盘更大的棋局,那就是将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辉煌业绩带领联想集团闯“三关”
在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关口都曾经将联想集团逼入绝境,但在柳传志的带领和全体联想集团人员的努力下,都化险为夷,并在每经历一次磨难后,联想集团变得更为强大。

第一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PC行业对外开放,IBM、康柏等PC巨头长驱直入,当时中国的企业毫无还手之力,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和IBM、康柏相比,就像舢板之于巨轮”。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柳传志大胆启用年仅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

杨元庆一战成名,将联想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发展到占中国市场的27%,稳居中国乃至亚太区的第一位。

“柳杨配”初步成型。

第二关是直面DELL的直销模式挑战。

DELL以直销模式起家,所向披靡。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DELL开始大力拓展中国市场,联想市场份额受到冲击开始下跌。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联想遇到了克星。

钮伟彤——实战派公文写作专家
1. 专业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
2. 工作背景:10年以上行政公文写作及高等文秘教学经历。

曾在北京高等秘书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担任高级讲师。

并连续多年获得两家学院优秀讲师称号。

广受企业及学员欢迎。

然而,“柳杨配”见招拆招,在中国市场和DELL展开了持续三年的激烈竞争,最终战胜戴尔。

联想所遭遇的第三次挑战,则是并购IBMPC业务。

联想请来国际CEO,杨元庆担任董事长。

然而,企业文化的不同让两者的磨合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加上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联想集团巨亏,“到了悬崖边上”。

联想并购IBMPC业务也因此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诟病。

在此危急时刻,65岁的柳传志2009年复出救火,将联想拉出低谷,并迎来高速发展期。

27年前,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

如今,联想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PC企业。

深谋远虑交接班艺术成业界美谈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柳传志的目标,是将联想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交接班就成为关键所在。

柳传志此次功成身退,将联想集团的权杖交给杨元庆,被视为真正实现了联想集团掌门人的新老接班。

一直以来,柳传志都把培养接班人作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使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柳传志就为联想集团培养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接班人。

为了防止“一山难容二虎”,柳传志苦心安排,将联想集团一分为二,杨元庆负责PC业务(即后来的联想集团),郭为负责渠道业务(即后来的神州数码),为两位帅才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很多人私下议论:一山不容二虎,柳传志精明且大胆的用人之道,非大智难为。

联想控股成立后,柳传志物色出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融科智地总裁陈国栋、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等年轻人,来各负责一块相对独立的业务。

前不久,有着联想少帅之称的陈绍鹏,又被柳传志安排到联想控股负责农业项目,庞大的联想系初步成型。

不过,谁会成为联想控股的接班人,一直也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对此问题,柳传志的对策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

此前,柳传志多次表示,“谁是接班人,其实在联想控股内部谁都知道了,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

”在前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柳传志再次表态称:“我对继承人问题的路线是巴菲特的路线。

巴菲特说他把遗嘱提前宣布出来,就是为了给考察接班人留出时间,还有机会可以调整。

到最后的时候才宣布谁来接班的方式,我觉得不好。

如果后面有矛盾的话,就全压给了后面接班人的身上。


最终让柳传志下决心传位杨元庆的是,几个月以前,杨元庆贷款30多亿购买了联想8%的股份。

“因为这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这样做,是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企业主人,才让我更放心,这个团队才会更有信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