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秦统一中国》
《秦统 一中 国》 说课稿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统一的过程、采取的措施以及产生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时间。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3)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
(2)感受秦始皇等历史人物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教学难点(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说学情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秦统一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秦统一的相关知识。
精品初中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历史小故事,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是的这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座皇陵充分反映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那么他到底都有哪些丰功伟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二、讲授新课:第一篇章:秦王扫六合师:首先我们回想之前学过的内容秦国统一之前,是什么时期?生:战国时期。
师:为什么叫战国时期?生:因为各诸侯国之间总是发动战争,所以叫战国时期。
师:诸侯们愿意打仗,老百姓经历那么长时间的战争,他们愿不愿意?生:不愿意。
师:秦国能完成统一,肯定和秦国的强大有关系,秦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呢?生:因为商鞅变法,让秦国国富兵强,称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师:我们课本第56页的小字,这说的是什么原因?生:善于用人。
师:我们再来回想秦国灭六国的顺序。
它先灭的是韩赵魏,这几个国家跟其他四国比起来,面积和实力上都怎么样?生:面积小,实力也小。
师:综合上面咱们的分析,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边归纳,边做出评价。
最后总结出几方面原因即客观原因是统一顺应了民意;主观原因一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二是长平之战,势不可挡;三是秦王嬴政善于用人;四是秦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小后大远交近攻。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巩固措施 (1)文化上:制定笔画规整的 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 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2)经济上 ①以圆形方孔 半两钱 作为标准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
的交流。 ②统一 度量衡 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 灵渠 ,沟通湘江 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之一。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2.韩非的主张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受此影响,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 政治制度?
一、秦灭六国 自读课本,结合右图,说出秦灭六国的原因、时间、人物和历史意义。
1.原因 (1)人民渴望统一,秦灭六国顺应民心。 (2)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条件。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2.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措施
影响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 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 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 一度量衡制度
规定小篆为通用文字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 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课时练及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秦国灭六国而统一全国,六国破灭的先后顺序是()A.韩、赵、魏、楚、燕、齐B.魏、韩、燕、赵、齐、楚C.齐、赵、魏、燕、韩、楚D.韩、楚、赵、魏、燕、齐2.(2023山东平原三校期中)梁启超曾指出:“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3.(2023山东无棣期中)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4.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
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5.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郡名建置时代郡治陇西郡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今甘肃临洮辽东郡古燕置,始皇因之今辽宁辽阳南海郡始皇置今广东广州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6.(2023湖南永定期中)秦王朝对全国各方面制度开展整齐划一的工作,如“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
其最终目的是()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经济交流C.促进文化传播D.巩固国家统一7.对如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D.统一度量衡8.(2022云南中考)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改变了战国时各国文字书写各异和增强了文化交流的是()A.统一货币B.统一文字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9.(2021福建中考)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10.(2022山东平邑期中)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2. 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影响;3. 了解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2.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秦始皇建立秦朝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及他的重要作为;2. 学习:讲解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秦朝的过程;3.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措施;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始皇建立秦朝的主要影响。
第二课时: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1. 复习: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2. 学习:介绍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如郡县制度、统一货币等;3. 分析:让学生分析秦朝的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秦朝的灭亡和影响1. 复习: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秦朝的了解;2. 学习:讲解秦朝的灭亡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讨论: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秦朝的灭亡原因;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应该了解秦始皇建立秦朝的过程,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影响,了解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以及秦朝的灭亡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请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秦始皇建立秦朝的过程和他的重要作为;2. 研究作业:让学生研究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初中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
将秦美阳铜权与秦铜权略作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件秦朝时期 的铜权,虽然是在不同的地方出土的,但都刻有以下两段铭文。
铭文一为秦始皇诏文: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承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铭文二为秦二世诏文: 元年(公元前209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
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巩固了统一。
军事上: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临洮
辽东
蒙恬,秦朝时期名将, 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 志,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 道,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 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之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 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 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
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 殹,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秦美阳铜权
提问:两个在不同地方出土的秦铜权,上面却刻着两段相同 的文字,这说明了什么?
秦朝统一度量衡政策的推行是认真、有效的。
秦铜权
交通上: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秦直道有“古 代高速公路”之称, 直道从咸阳出发通 向九原郡,是为了 防御匈奴。
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 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一直到今天,灵渠还在发挥着运输 和灌溉的作用。2018年,灵渠被列入世 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战国时期秦国修 筑的都江堰同时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 遗产名录。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33张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一、秦灭六国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秦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太尉
军事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丞相 御史大夫
行政 监察
中央政府
郡 (守 ) 县 (令 )
乡、亭、里
直 接 任 命
地方政府
“大”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3
嬴政(秦王)
一、秦灭六国
背景:
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 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 分的准备。招募人才,委以重任,听取建 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一、秦灭六国
相同点:
目的: 巩固统治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产生 世袭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皇帝任免
按地域划分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作用: 1、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控制; 2、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部编初中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这节课位于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节。
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秦灭六国,介绍了秦王嬴政及其统一六国的背景、经过以及统一的意义。
第二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了什么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目: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一目中,介绍了秦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秦的疆域。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一个暴君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2)难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二、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和分析能力有限;又刚刚真正的接触历史学科,因此,在讲课中适当使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当的选取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幻灯片等来体现教学环节和知识脉络并配以动画、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秦统一中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时,有些小组积极讨论,认真完成;有些小组学习任务
不明确,不懂得合作交流,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合作学
习的目的。
还有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或者难以理解
历史概念,对于一些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含
糊不清,混淆概念,逐渐的跟不上历史课程的学习。这
些都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
行全国;
(4)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5)思想上:焚书坑儒。
3、合作探究: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1)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开创了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式。
(3)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们不懈的追求。
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呈现图片,讲述故
事,让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重要
性,统一能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从而折射到学生的
学习生活中,教导学生加强班级团结,具有班级荣誉感, 不做有损班级名誉的事情等。
秦统一中国,是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上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 教材分析
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
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2、秦统一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
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通过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
初中七年级历史部编版教材《秦统一中国》
郡
分封制
郡县制
县
划分原则
血缘关系
制
与
官员产生方式 世袭产生
地域 皇帝任免
分
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
中央直接管辖
封
分
郡
制
封
县
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太尉 军事
皇帝
丞相 行政
御史大夫 监察
郡 郡县制
县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集 中
专 制
中央政府
中
集
央
中
集
权
地方政府
• 场景三:
• 秦王嬴政:多年夙愿总算实现,朕已是万人之上的始皇帝了,朕的 国土广袤,要出去看看。
• 谋臣甲:大王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可称“ 始皇帝”。
• 谋臣乙:大王掌管大权,具体事务由我等打理即可,可 设“三公九卿”辅助大王处理日常事务。
• 谋臣丙:回首过往,西周分封造成诸侯强而天子弱,大 王务必吸取教训,借鉴商鞅的做法,用郡县制代替分封 制,以保天下久安。
二、治理天下——巩固统一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1)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 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 的交流。
(3)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加强了各地的 交通往来
• 场景四:
• 秦始皇:今日秦国民富兵强,朕心甚慰。然今日北边匈 奴不断滋扰,甚是烦恼,谁能解忧?
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课题: 《秦朝的统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 都城与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与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评价秦始皇,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课文插图, 简述秦统一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 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与其意义,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与其内容。
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 则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 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二、授新课(一)完成统一师: 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战乱不止,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 “统一是谁完成的?他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看书,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嬴政。
解决问题: 师: 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谁能先告诉老师和大家呢?生答: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重任。
生答: “秦采取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用10年的时间灭掉六国, 实现统一。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古代史》中的第一课。
“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为“神话中的中国、殷商文化、周朝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上篇课程,整单元共分为五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秦国的反动性。
2.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图表、地图等资料进行课堂分析、讨论;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文化、传承文化的情感,发现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历史文化的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秦国的反动性。
2. 难点:导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因素,即秦朝的制度变革。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问、答等方式对“秦朝”这一历史时期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为下面的课堂打下基础。
2、讲授通过PPT展示、数据或图片分析等方式进一步讲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秦国的反动性以及导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因素,即秦朝的制度变革(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和秦制)。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配合资料,互相补充研究,进行讨论,例如:秦国的统一方式是否有可取之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秦朝实施的变革是否有必要?学生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历史证据证明。
4、总结让学生回答“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并在总结中再次强调秦朝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学生综合分析,全面认识“秦统一中国”的实质问题。
六、板书设计大标题:秦统一中国分标题:1.政治、经济、军事;2.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3.秦国的反动性;4.秦朝的制度变革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这一历史时期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同时学生也思考了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和秦朝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本堂课引入方面还可以增加图片或音乐的搭配,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部编版)秦统一中国ppt全文课件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 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灭六国的过程】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 咸阳
特点:由近及远,由西向东
【秦灭六国的意义】
巩固统一措施:车轨 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 路的宽窄,并 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是秦 朝的陆路交通 四通八达。
秦皇古道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 和漓江,便 利了南北的 水运交通。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 窄、开交凿通灵上渠:开凿灵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巩固统一措施:长城
专 制
历代王朝郡 县地方郡行县政制的基地本方模政式府。中央集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涉及教材46-48页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巩固统一措施:文字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巩固统一措施:货币
经济上: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巩固统一措施:度量衡
度
衡
量
2、经济经上济:上统:一统货一币度和量度衡量衡
匈
奴
蒙恬
临洮
辽东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四、秦的疆域
长城一带
陇西第一个统一的多 东海 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南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初中历史》课件——秦统一中国
● 长平之战是秦胜赵败的一次歼灭战。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了。秦国经几代人的努力,统一之势已成。最后完成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是 秦王嬴政。
● 2.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嬴政,13岁时(前247年)即位,22岁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 的准备。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始于前230年,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战略,10年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前221年,完成了秦统一,都咸 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分析一下,秦的统 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 秦灭六国是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但要巩固秦的统一,任务还很艰巨。统一后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建立什么样 的政治体制?嬴政吸取历史教训,防止诸侯割据,废除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了专制 集权统治。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 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
●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就是顺着这两条线向前发展的。
●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理”,为最高行政长官,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军国政务。职责广泛,对国家事务有实际责任。②太尉是最高军事 长官。由于军权的重要,秦始皇虽设太尉,但未曾委伍,实际军权仍握在皇帝手里。③御史大夫,战国时,多称御史。秦时相当副丞相,职责“典正法度”,监察百官,对司法机关 行监督之责等。三者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说课稿XXX《秦统一中国》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9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XXX的专横、残暴。
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
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开始。
而因此,教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对以后研究其他封建王朝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XXX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知道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候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的历史与国情,特别知道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奋动和智慧的结晶。
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义务感,三、重、难点重点:秦朝的“同一”,“同一”是贯穿本课的核心题目。
主要的线索即“同一”这条线。
秦灭六国,建立同一国家;XXX采取一系列同一的措施,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国家同一。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统一的意义。
本课的难点,难在理解。
所有会通过解读示意图、图片、漫画等图文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四、学情分析优势:经过近两个月的历史研究,初步掌握了研究历史的一些方法和知识基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容易调动积极性。
不足:年龄、阅历的限制,对历史的联系和比较能力可能存在一定欠缺,要理解其中部分内容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
统一文字 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 篆,作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秦 国 钱 币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 国流通; (2)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 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新课讲授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书同文”之前各国 “马”字的写法
(小篆) (隶书)
新课讲授
统一货币
新课讲授 衡:重量
量:容量
度:长度
新课讲授
3、交通上:
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
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4、军事上:
开灵渠、修长城 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
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
新课讲授
皇帝
丞 相
行 政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 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 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 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 模式。
最高统治 者
太 尉
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
御史 大夫
监 察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郡 县
地方政府
新课讲授
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新课讲授
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 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 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发展; 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才能发展,国
讨论
家才能繁荣昌盛。
新课讲授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 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 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中央丞相和太尉
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
东到东海西陇西
北从长城到南海 疆域四至勿忘记
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5、秦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新课讲授
长城
秦朝的疆域图
课堂小结
识记小口诀
公元前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 定都咸阳称皇帝 建立中央集权制 小篆成为规范字 北拒匈奴修长城 西起临洮至辽东 万里长城称奇迹 秦朝疆域广又大
一、秦灭六国
1、背景和原因:
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灭韩
赵
魏 楚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等,积极策划。
秦灭六国的进程
2、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3、经过:
统一
齐
燕
新课讲授
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5、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课程导入
秦王扫六合,
朗读古诗,从古诗中,同学们 能得出哪些信息?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新课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