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3篇)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1482e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c.png)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3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1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1.加强备课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2本单元主要学习了10以内两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b35c05b0717fd5360cdcf7.png)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0以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顺序,学会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2、能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I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猴的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口算过关的时间了,谁能摘到树上的桃子,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小明星,怎么样?有信心吗?5-2-1= 8-5-3= 9+0+1=4+3+2= 5+4+1= 6-5-1=课件出示口算练习,出示卡片,指名回答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连减的复习,巩固它们的计算过程,为下面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昨天,这些调皮的小猴子学会了跳水,那今天它们又想学什么呢?仔细观察这幅图(依次出示两幅图),从这幅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指生回答。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接下又会发生什么?我们接着看(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自己的发现。
师;谁能完整的把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给生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可是有3只小猴子觉着没意思,扔下鱼竿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1只小猴参加。
生2:5只小猴看小朋友钓鱼很好玩,纷纷用树枝学钓鱼,远处又来了1只小猴。
可是他们用树枝钓不上鱼来,有3只小猴感到没意思就离开了。
师:大家认为他这样理解行不行?(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师:你是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
我们班的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而且表达清楚。
谁再来说说关于鱼缸里的鱼的信息?预设:学生有也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理解,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要给与充分肯定。
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963a67aa00b52acfc7caff.png)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教学设计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看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干什么?你觉得什么是回顾与整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回顾与整理呢?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结构。
1、小组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出示情境图,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的问题。
(1)学生列式,互相质疑。
(2)为什么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回顾整理“加法的意义”)(3)怎样计算7+3?(回顾整理“加法的算法”)4、解决还剩几只小鸡的问题?(回顾整理“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5、加法和减法有联系吗?根据屏幕上苹果的信息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回顾整理总数与部分的关系)6、图上又有什么信息?给同桌提一个新问题,让同桌来解决。
(回顾整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和算法)7、将板书完成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三、演练与应用1、口算,扎气球优秀。
2、看图列算式,复习如何理解图意,根据总数与部分的关系列出算式。
3、情境“买文具”,利用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学情分析《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较大的单元,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对知识掌握比较零散。
这节课不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原先学习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学习,通过“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效果分析一、在对比与联系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理解加减法所表示的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看图列式、一图四式等活动的观察、思考,辅以手势、圈一圈等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总结归纳出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54ab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f.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填括号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探索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
2、熟练根据数的组成填出未知加数3、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数感重点难点:能正确准确填出未知加数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课件出示2、猜数老师手里拿了5个☆,左手要拿几个才能组成10个?二、合作探究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们就到商场去看看吧1、P70课件出示盒子,看这个盒子里有几个格子?售货员阿姨要往盒子里放钢笔,你能算出还要放几支才能放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算式7+()=10 你是怎么想的?2、看这里要摆小旗已经摆了6面,还要摆几面才是8面?6+()=8三、练习四、做一做课件出示1、那这个盒子里还差几个?谁能列出算式?这里墙上需要挂水壶,你能很快地列出算式吗?2、看,还要画几个呢?五、作业P71练习十1-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二、提出问题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小学数学_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0b31b9964bcf84b9d57bed.png)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8。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加减混合问题的方法。
通过语言表达,理清思路,理解算理, 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运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加减混合问题的模型,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3.运用加减混合计算模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加减混合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信息。
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和小猴一起学跳水,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和调皮的小猴一起学钓鱼,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我看到了有5只小猴子在学钓鱼。
预设2:我看到了鱼缸里有3条小鱼。
谈话: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接着往下看。
(课件演示)预设1:有3只小猴走了,又来了一只小猴。
预设2:来了1只小猴,走了3只小猴。
谈话: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谁还能完整的再来说一说有关小猴的数学信息?谁还想说?小结:原来有5只小猴,走了3只,又来了1只。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法。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你想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还剩几只小猴?预设2: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板书)谈话:你的问题值得研究!【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热闹好玩的猴子学钓鱼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看图说话梳理信息,利用数学表达策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75993f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5.png)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1篇)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篇1最新文章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
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
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集合17篇)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集合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3a13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7.png)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集合17篇)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
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
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3《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f229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5.png)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0以内的加减》是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 10 以内的数,并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小动物、水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并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和运算,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精选15篇)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e13c3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7.png)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精选15篇)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篇1每个学期的骨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我个人来讲,既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又是个自我超越的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每一个课例在我的头脑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这样上了好多次的课,越是这样一次次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的时候,再次重新上的时候,压力就会越大,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地方的就会越多。
1,加强备课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
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篇2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9d020dc680203d8ce2f2489.png)
【教学设计】内容: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信息窗—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由信息图提取信息并且进行有序表达,是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学核心素养要培养的重要目标,广义的数学运算的重要前提就是找到问题中的逻辑顺序。
本节课承担着引导孩子去初步感受如何信息到进行逻辑运算的任务。
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教学目标:经历由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过程,培养理解以及有序表达的能力;在操作中感受存在的数量变化顺序,这种变化顺序实质是加减顺序,与算式的表达顺序是一致的;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数学的规律之美。
教学重点:感受计算顺序的合理性,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有序表达变化顺序,理解变化顺序的实质是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磁扣。
教学过程:一、回顾设疑,情境引入1、复习3+6+1=10 10-7-1=22、还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呢?比如,4+4-2= 10-3-6=它们是把加和减混合在一起了,叫做加减混合计算,那么这样的混合计算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计算呢?先来看这样两幅图画。
3、情境引入这两幅图是有变化的,你能根据变化讲了一个故事吗?有序表达:原来有5只猴子,走了3只,又来了1只。
原来有3条黄鱼,又钓了2条红鱼,蹦出来了1条黄鱼。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寻找信息中数量的逻辑顺序1、通过读来感受数量的变化顺序原来有5走了3只1只。
2、用磁扣来感受一下这种顺序,知道变化的顺序就是加减的顺序同时也理解第二次变化是在第一次变化的结果上变化的。
走了3只减3,又来了1只加1。
3、用手指来展示这种变化,再次感受第二次变化是在第一次基础之上。
(二)进行合情推理你想到什么问题?1、现在有几只猴子?2、现在有几条鱼?(三)尝试解决问题1、你会列算式解决吗?5-3+1=42、体会算式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的简洁之美。
3、分析变化顺序、计算顺序和书写顺序是一致的,感受到数学是有规律的。
变化顺序:原来有5只猴子3只1只。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b6ea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b.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圆圈、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10-1=9、10-9=1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10 2+8=1010-2=8 10-8=2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10 10-7=3 10-3=76+4=10 4+6=10 10-6=4 10-4=64、想一想。
出示:5+5=口 10一5=口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
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4题。
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
小学数学_1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73516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0.png)
小学数学_1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探索发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按一定标准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每组一套10以内加法算式、每人一张减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孩子们,今天有很多的数字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吗?(电脑出示数字宝宝6)。
看到了数字宝宝6,你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加减法知识呢?你能一次说出很多与6有关的加减法算式?他说的算式都是什么样的?只见到一个数字宝宝,大家就想到了这么的加减法算式,把数字宝宝们都请出来,看它们把所有的小伙伴也都带来了。
看到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感受啊?(好多、好乱……)那怎样才能让它们不乱呢?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课件操作把加减法分开)这回呢?虽然把加减法分开了,可是看起来还是有点乱,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数学宝宝6引入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尝试一次说出很多与6有关的加减法知识,初步体验把与6有关的加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发现它们的规律。
出示10以内所有的加减法算式,调动学生对算式进行整理的欲望,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下面我们就先来整理10以内的加法算式。
可是怎么整理好呢?你有什么好办法?2、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好办法,下面我们就先把几+1算式找出来(课件出示几加1的算式),这样可以吗?顺序有点乱,那怎样放更好呢?(课件演示按1+1,2+1,3+1……的顺序将算式进行排列)观察一下,它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3、小组合作整理汇报几加1的算式已经整理好了,那你们能把剩下的算式也象这样来整理一下吗?课前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学具,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整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720f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6.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1.能把10进行分解,能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通过划、填、数、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重点难点】重点:能把10进行分解,能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难点:通过划、填、数、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在上星期的科技小制作比赛中,我们班第1小组的同学的作品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高兴吗?学校奖励我们班第1小组一盒钢笔!教师出示一盒钢笔,然后把钢笔1支1支地从盒子里面拿出来;学生1支1支地数。
师:一盒有几支?一盒有10支,也就是10支是一盒。
师:不多不少正好是10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10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进一步认识10。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10的知识了,谁来说一说呀?学生认真思考,会数10,知道10比9大。
认识拾圆钱。
我的座位号是10号,10比9、8、7、6、5、4、3、2、1、0都大。
师:你怎样知道是拾圆钱?拾圆钱纸币上有一个10。
师:谁知道10的分解和组成?你能说一组吗?10可以分成1和9,1和9组成10。
师:大家来做两个游戏好吗?(1)伸手指。
师生伸出两只手,边说边做。
手势:左手出1个手指,右手食指弯曲成9,双手一拍组成10。
10的组成:1和9组成10。
左手出2个手指,右手拇指和食指变成8,双手一拍组成10。
2和8组成10。
左手出3个手指,右手拇指和食指组成7,双手一拍组成10。
3和7组成10。
左手出4个手指,右手拇指和小指变成6,双手一拍组成10。
4好6组成10。
小学数学_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1e754aaef8941ea76e05ce.png)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6【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更大数字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往、探究等等的能力。
3.通过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独立思考。
难点:把握加减法算式的变式,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谈话: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到了孙悟空的故乡——花果山,今天孙悟空在摘桃子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他解决?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归纳图中的数学信息。
预设:生1:猴子摘了10个桃子。
生2:他要分成2堆……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生:怎么分?谈话:那我们该如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摆小棒……谈话: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方案呢?让我们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吧?要求:1、用你手中的10根小棒代替10个桃子分给两个小朋友,看看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2、边分小棒边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你的方法。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情绪,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寻找信息、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的能力。
(二)过程交流,分析比较谈话:你们小组找到几种分法?可以把10个桃子分成几个和几个?预设:生1:可以分成1个和9个。
生2:可以分成2个和8个。
生3:可以分成7个和3个。
生4:可以分成6个和4个。
生5;可以分成5个和5个。
全班交流:谁可以把你们小组的办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学具:小磁片)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可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分法,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把10个桃子分成1和9),看到这种分法你会想到哪些算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吧全班交流。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ce29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0.png)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1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数的计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零基础的孩子来说,数的计算是一时间难以接受,体现在不能迅速、熟练地去完成题目。
而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达到正确、熟练。
所以,我就在思考怎样帮助学正确、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学习加减法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分与合。
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 组成10,6和4组成10。
分与合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来说是一个基础,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与合,那么计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在教授分与合这节课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
如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5,5和1合成6”。
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快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能够对分与合加强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在新授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候小圆片就派上了大用场。
如3+2=,可以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
这样用实物再过渡到数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非常有辅助功能的。
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脑海中呈现摆实物的情景,然后再计算出得数。
虽然一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是比较花时间大,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看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干什么?
你觉得什么是回顾与整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回顾与整理呢?
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结构。
1、小组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出示情境图,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的问题。
(1)学生列式,互相质疑。
(2)为什么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回顾整理“加法的意义”)
(3)怎样计算7+3?(回顾整理“加法的算法”)
4、解决还剩几只小鸡的问题?
(回顾整理“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
5、加法和减法有联系吗?根据屏幕上苹果的信息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回顾整理总数与部分的关系)
6、图上又有什么信息?给同桌提一个新问题,让同桌来解决。
(回顾整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和算法)
7、将板书完成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
三、演练与应用
1、口算,扎气球优秀。
2、看图列算式,复习如何理解图意,根据总数与部分的关系列出算式。
3、情境“买文具”,利用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学情分析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较大的单元,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对知识掌握比较零散。
这节课不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原先学习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学习,通过“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效果分析
一、在对比与联系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理解加减法所表示的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看图列式、一图四式等活动的观察、思考,辅以手势、圈一圈等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总结归纳出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二、学生的结构意识得到初步的培养。
本单元知识点较多,怎样帮助学生有效梳理。
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出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加以整理和归纳,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知识结构”的种子。
三、问题和不足
由于疏忽,对减法意义的探讨过于匆忙,不够夯实。
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如果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会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秩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教材分析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复习课。
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较大的单元,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末专门设置了“回顾与整理”部分,该部分包括“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测评练习
1、根据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
2、口算
3、看图列式
4、解决问题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课后反思
一、在对比与联系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理解加减法所表示的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看图列式、一图四式等活动的观察、思考,辅以手势、圈一圈等活动,总结归纳出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
本单元知识点较多,怎样帮助学生有效梳理。
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出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加以整理和归纳,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知识结构”的种子。
三、问题和不足
由于疏忽,对减法意义的探讨过于匆忙,不够夯实。
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如果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会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秩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与整理》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过程,引领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