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应用基础知识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63188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0.png)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药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们具有疾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维护的功能。
想要正确地使用药物,了解药品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药品的基本知识,帮助您对药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Ⅰ.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理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类:1. 化学药品:这类药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某些抗生素和合成药物。
2. 生物制品:这类药物由生物材料制备而成,如疫苗和血液制品。
3. 中草药:这类药物是由植物提取制成的,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例如,人参和黄芪常被用于改善免疫力。
4. OTC药品:这类药物是非处方药,也即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例如,感冒药和止痛药。
5. 处方药:这类药物需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例如,一些处方抗生素和心脏药物。
Ⅱ. 药物的剂型药物还可以根据其给药方式和药物形态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剂型:1. 固体剂型:如口服药片、胶囊和颗粒剂等。
2. 液体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和注射剂等。
3. 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和栓剂等。
4. 气体剂型:如鼻喷雾剂和吸入剂等。
5. 外用剂型:如膏剂、洗剂和粉剂等。
Ⅲ. 药物的用途药物的用途各异,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甚至用于美容和保健。
以下是一些药物的常见用途:1. 治疗药物:这些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药用于缓解感冒症状,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等。
2. 镇痛药:这类药物用于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和扑热息痛。
3. 抗炎药:这类药物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
4. 维生素和补品:这类药物被用于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和钙片。
5. 生物制品:这类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疾病,如疫苗用于预防传染病。
Ⅳ. 药品的成分药品的成分决定了其药理作用。
以下是一些药品常见的成分:1. 活性成分:这是药品中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如阿司匹林和盐酸氨溴索。
2. 辅助成分:这些成分在药品中起到辅助作用,如增加药品稳定性或改善口感。
药品基础知识(入门篇)
![药品基础知识(入门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a6e720e87101f69f31950f.png)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药品基础知识一.专业名词解释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通用名: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又称为药品法定名称。
任何药品说明书上都应标注通用名。
如阿莫西林颗粒。
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
商品名:又称为商标名,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注册称为该药品的专用商品名称、受到法律保护的药品名称。
使用商品名时,必须同时使用通用名称。
即药品制造商为创造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占有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益而精心设计的。
有时一个成分完全相同、通用名也一样的药品同时拥有多个商品名,如罗红霉素就有红必克、严迪、必素林、罗力得、乐喜清、仁苏、芙欣、蓓克等多个商品名,从而有不同的价格。
曾用名:指属原地方标准采用的名称,因原有名称不符合命名原则等原因而改为现今的通用名,那个曾使用过的名称即称为曾用名。
现国家规定,停止使用曾用名。
例如:商品名为泰诺林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成份的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曾用名为扑热息痛。
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9d902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7.png)
1.耐受性 连续多次用药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的现象,通 常指后天获得耐受性
2.耐药性 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使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 感性降低的现象,又称抗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是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
(二)药物依赖性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 人体的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的药物
➢ 注意:药物是把“双刃剑”, 既是人类战胜疾病的重 要武器,但用之不当也会损害机体
二、药品的名称与药物的剂型
(一)药品的名称 ➢ 药品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习用名和化学名等 ➢ 通用名是中国药典委员会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药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及药品的基础知识、药物效应、不良反应及 防治、量效关系、联合用药、配伍禁忌、药效的个体 差异、合理用药原则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耐受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 、特殊药品及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规定、 药物的保管方法
学习目标
3.药物剂型、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和遗传因 素、病理因素、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一)防治作用
1.对因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也称治本
2.对症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也 称治标
“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标本兼治”
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二)不良反应
不符合用药目的,对人体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 分类:
➢ 副作用 ➢ 毒性反应 ➢ 变态反应 ➢ 特异质反应 ➢ 继发反应 ➢ 后遗效应
药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药学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1d65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5.png)
药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药物分类:掌握药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分类、按药理学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等。
2. 药物的命名:了解药物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以及药物的化学名
和化学式。
3. 药物的制剂:掌握药物的不同制剂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乳剂等。
4.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分布
到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代谢和排泄的途径。
5. 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与生物体发生作用的机制,如药物的靶点、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等。
6.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依赖等。
7.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如药物的抗生素作用、镇痛作用等。
8. 药物的药动学参数: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
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最大浓度等。
9.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如药物的协同
作用、拮抗作用等。
10.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了解药物的适当剂量和用法,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这些知识点是药学基础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基本知识
![药品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4b08f3172ded630b1cb6a0.png)
(三)药品标准
•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 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 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 遵循的法定依据。药品标准 属于强制性标准。
• 药品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 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 或分子量、性状、鉴别、处 方组成、含量及其检查、检 验方法、制剂辅料,允许的 杂质及其限量以及作用、用 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方 法,制剂的规格等。
外包装箱有关标识
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可开架销售
2、新药 (1)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2)新生物制品:我国未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
•
• 3、国产药品与进口药品
(1)国产药品:指国内(不含香港、澳门、 台湾地区)药品企业生产的药品。 (2)进口药品:指国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 的进入中国市场的药品,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生产的药品进入国内市场按进口药品管 理。 4、国家基本药物为了保障基本医疗所需基 本药物供应,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国家规定的基 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307个品种(化学药205 个、中成药102个)。
• (2)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中枢神 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 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 依赖性特征: • ①追求用药后产生的欣快感,有连续 使用谋种药物的要求。 • ②没有加大剂量的趋势或这种趋势很 小。 • ③ 停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 ④ 对用药者本人有危害。
•
精神药品分类:一类精神药品,安钠咖片、强痛定片、复方樟脑 酊、速可眠 等11种。二类精神药品,巴比妥、利眠灵、安定、等 14种。
• 毒性中药品种:
1、砒石(红砒、白砒)2、砒霜 3、水银 4、生马前子 5、生川乌 6、生草乌 7、生白附子 8、生附子 9、生半夏 10、生南星 11、生巴豆 12、斑蝥 13、青娘虫 14、红娘虫 15、生甘遂 16、生狼毒 17、生腾黄 18、生千金子 19、生天仙子20、闹阳花 21、雪上一枝蒿 22、红升丹 23、白降丹 24、蟾酥 25、洋金花 26、红粉 27、轻粉 28、雄黄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ae87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4.png)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药品基础知识大全一、药品的类别药品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而非处方药则可以自行购买。
此外,药品还可以根据其用途和成分进行分类,如中药和西药。
二、药品的剂型药品的剂型可以分为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
口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注射剂型包括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皮下注射剂等。
三、药品的用法药品的用法可以分为口服、外用、注射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用药方法,可以将药片或胶囊用温水送服;外用是将药品涂抹在患处或特定部位;注射则是将药品注入体内,通常需要通过针头和注射器实现。
四、药品的副作用药品的副作用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反应。
所有的药物都可能会有副作用,但大部分副作用轻微并且短暂,比如恶心、头晕等。
在使用药品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五、药品的合理使用药品的使用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不应该自行增加剂量或改变用药方法。
同时,不应该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使用药品。
在使用药品时,应该了解药品的成分、用法、副作用等信息,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六、药品的价格和购买途径药品的价格和购买途径因地区和药店而异。
一般来说,药店和医院都可以购买药品,但价格可能有所不同。
在购买药品时,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了解药品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药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在使用药品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品的成分、用法、副作用等信息,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药品。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药品基础知识培训一、文章类型与目标读者本文是一篇药品基础知识的培训文章,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有关药品的基本概念、分类、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性的基本信息。
二、关键词药品、基础知识、分类、药效、用药安全、药品管理三、文章结构与内容1、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药品。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了解药品基础知识对于正确使用药品、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e446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d.png)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药学教案设计:全面探讨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
![药学教案设计:全面探讨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8ce1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3.png)
药学教案设计:全面探讨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药学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全面探讨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为药学教案设计提供参考。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主要有化学药、生物制品和中药等几种类型。
其中,化学药分为有机化学药和无机化学药,生物制品又可分为蛋白质类和细胞类药物。
中药则按药性分为寒热、温凉、泻实等多种类别。
学生需要学习这几种类型,了解其主要特性、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以便后续的药物学习。
二、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机理与药物的分类息息相关,也是学习药物的关键内容之一。
学生在学习了药物的分类后,需要重点学习药物的单一作用点和多个受体结合的作用机理。
此外,学习药物作用机理方面还需要掌握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选择性、药物或代谢物的半衰期以及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式等内容。
三、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是学习药物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各类剂型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如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滴眼剂等),以及各类给药途径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如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吸入等)。
四、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机理,以便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此外,学生还需学习药物的细胞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过敏反应等内容,以提高自己的监测和应对能力。
五、药物的用药原则和用药策略在学习完药物的基础知识后,学生还需要掌握药物的用药原则和用药策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相关教案。
学生需要学会合理用药、优先选择无创伤手段治疗、治病要因人而异、药物治疗要符合病程和病情,以及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等药物用药原则,同时还需要掌握药物的选择原则、剂量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用药策略。
六、药学教案设计在掌握了药物的基础知识和用药策略后,学生需要学会设计药学教案。
具体而言,学生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设计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科普用药知识
![科普用药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94c95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b.png)
科普用药知识1.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和用药指导使用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了解药物过敏史:在使用新药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3.按时服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服用药物,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发挥最佳疗效。
4.不要随意停药: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否则不要随意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疾病复发。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是否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6.合理用药:遵循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要将药物用于非治疗目的或超出适用范围。
7.注意药物副作用:了解所使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在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生。
8.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和菌群失调。
9.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10.儿童用药需谨慎: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1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2.老年人用药需谨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13.妥善保管药物:将药物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导致药物变质。
14.定期复查: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5.注意饮食调理: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物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影响药物吸收。
16.了解药物成分:在购买药物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和用法用量等信息。
17.避免饮酒: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如头孢类抗生素、镇静剂等,应避免饮酒,以免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药物副作用。
18.谨慎使用中药:中药成分复杂,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3edaae7bb4cf7ec4bfed007.png)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一、单室模型血管内给药的药动学(一)单室模型血管内给药的药动学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后很快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药物的体内过程基本上只有消除过程,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C=C0·e-kt式(3-2-5)式中,C0为静脉注射后的血药初始浓度;C为t时刻的血药浓度,其对数方程为:lnC=-kt+lnC0式(3-2-6)对数方程为线性方程,因此由血药浓度数据的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得消除速率常数k,由其截距可以求得C0。
由此可以根据(式3-2-2)计算消除半衰期t1/2,根据式(3-2-3)计算表观分布容积V,根据式(3-2-4)计算总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可按式(3-2-7)计算。
式(3-2-7)2.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单次给药的药动学静脉滴注是指以缓慢、近乎恒定的速度向静脉血管内给药的一种方式。
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式(3-2-8)式中,C为t时刻的血药浓度;k0为滴注速度。
由式(3-2-8)可见,滴注初始C值迅速增大,随后增大速度逐渐减小,最后趋于一个恒定的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用Css表示。
式(3-2-9)静脉滴注时,达到C ss以前的血药浓度C始终小于C ss,任何时间的C值都可用C ss的某一分数来表示,称为达稳态分数或达坪浓度,用f ss表示。
临床需关心静脉滴注持续多少时间才能趋近稳态浓度,该时间的计算公式为:式(3-2-10)可以看出,达到稳态某一分数f ss所需要的时间与药物的t1/2成正比,t1/2越短,达到稳态的时间越快;可与滴注速度K0的快慢完全无关。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药物除了直接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外,还可以通过血管外给药,如口服、肌内注射、透皮给药和黏膜给药等。
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均需通过给药部位的生物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在体内分布并进一步被消除。
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
![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ff1c1e67ec102de2bd89cb.png)
附:药物与受体(受体学说)
受体与药物是如何结合的? 结合: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离子键、 氢键,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少数药物通过共价键 形成复合物,不易解离,药效持久。 两个条件: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前者是指药物 与受体结合实际的能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 后者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 能力。 分类:根据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将药物分为激动药 和拮抗药。前者是指既有较强亲和力又具内在活性 的药物,后者是指有较强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的药物。
一 药物基础知识
(三)药物的来源和分类
我国按理论体系分 中药(传统药)指按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用于防治疾病的 药物。 来源:自然界(动物、植物、矿物)。 药物 分类:按药理作用或功效、药用部位、 化学成分、 自然系统及其它。 西药(现代药)指按现代医药理论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 来源:⑴部分来源于自然界,如 ⑵人工合成,如化学药品。 ⑶生物制剂,如疫苗、抗菌素、 抗毒血清等。 分类:通常按药理作用分类。
28有1至多次不等大多数药物应该按照用药次数给药但也有少数药物如庆大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存在抗生素后效应即抗生素在很低的药物浓度时仍有抗菌作用可采用冲击疗法即将一日多次给药量一次给入使得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治疗浓度而起抗菌作用
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院 殷光权
一 药物基础知识
(一)药物的定义
再分布
被吸收的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肝肺心)分布, 然后再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肠、皮肤)转移。
体液的酸碱度
药物和体液的酸碱度对药物的分布影响较大。
胞外 胞内 7.2 6.8
弱碱性药物易分布到胞内,利用它进行酸中毒抢救。 弱酸性药物易分布到胞外,利用它进行碱中毒抢救。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精神科)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精神科)](https://img.taocdn.com/s3/m/c973afadec3a87c24028c4a2.png)
头孢曲松:对肠杆菌有强大作用,对酶稳定,t1/2=8, 可以qd 给药。肝肾双途 经排泄 ;可透过血脑屏障; 对铜绿、MRSA、 肠球菌、厌氧菌耐药。
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流感杆菌、淋球菌活性极强,对厌氧菌也有作用; 对铜绿活性较差。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 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 种效应即抗生素后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 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 效应不再明显增加,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5% ≤10% ≤5%
≤20% ≤20% ≤60%
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上半年精神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科室 一病区
出院使用抗 生素人数
出院总人数
抗生素使用 率(%)
规定使用率 (%)
超出规定使 用率(%)
80
435
18.39
5.00
13.39
二病区
94
332
28.31
5.00
23.31
三病区
89
31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与合理使用
药学部•临床药事科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合成。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6f67910242a8956bece4ae.png)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一.基本概念1)药品的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2)麻醉药品 :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
分为: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另外还有一些合成制剂用于临床。
3)精神药品:系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可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4)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一般多在中药材:5)药材:一般是指未经加工的中药原料药。
6)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用物质。
其主要来源: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发酵制品。
7)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有27种按卫生部规定,它们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粉、白降丹、蟾酥、轻粉、雄黄、洋金花。
8)消毒产品的定义: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消毒产品不是药品,其外包装、说明书、标签上不应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
如:酒精(乙醇皮肤消毒液)(冀卫消证字(2004)第0134号)84消毒液(Ⅱ型)(卫消字(1999)第0004号)9)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例如::补水洁面乳卫妆准字29-XK-2211号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
药物应用基础 实验操作步骤及知识点
![药物应用基础 实验操作步骤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b740e68bd63186bcebbc93.png)
实验1.2 小鼠的捉持和给药法[目的] 学习小鼠的捉持和各种给药法。
[材料] 小鼠3 4 ∽只;鼠笼、天平、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小鼠尾静脉注射用固定筒、生理盐水。
[方法] 1.捉持法以右手提鼠尾,将小鼠放于鼠笼或其它粗糙面上,将鼠尾向后轻拉,使小鼠固定在粗糙面上,以左手的拇指及屈成“V”状的食指捏其双耳及头颈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和掌心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这样便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并可保持头颈部平直。
2. 灌胃法以左手捉持小鼠,使其头部朝上,颈部拉直。
右手持配有灌胃针头(以16号输血针头磨去针尖后制成)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再从舌面紧沿上腭进入食道。
如手法正确,不难成功。
若遇阻力,应退出后再插,不能用力强插,以免刺破食道或误入气管,使动物致死。
灌胃的药液量一般为0.1 0.3ml/10g ∽。
试以生理盐水作灌胃练习。
3.皮下注射可由两人合作。
一人左手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右手拉住鼠尾。
另一人左手捏起背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5 号或 6 号针头),将针头刺入背部皮下。
如由一人操作,可按前法捉持小鼠,右手持注射器,针尖从右侧肋缘上穿入皮下,向前推至右前肢腋下部位,将药液推入即可。
小鼠皮下注射的药液量一般为0.05 0.2ml/10g ∽。
试以生理盐水进行练习。
4.肌内注射可由两人合作。
一人左手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右手拉住鼠尾。
另一人持注射器(4 号或 5 号针头),将针头刺入后肢外侧部肌肉。
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注射器每腿不宜超过0.1ml。
试以生理盐水进行练习。
5.腹腔注射以左手抓住小鼠,使腹部在上面,头部下倾,右手持注射器(5 号或6 号针头),取30 度角将针头从一侧下腹部向头端刺入腹腔。
进针部位不宜太高,刺入不能太深,以免伤及内脏。
注射量一般为0.1 0.2ml/10g ∽。
试以生理盐水进行练习。
6.尾静脉注射将小鼠置特制的固定筒内(或倒置的大漏斗、乳钵下),使鼠尾露出在外。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ea4e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0.png)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药学是研究与应用药物的科学,包括药物的起源、性质、合成、制备、药效、药理、毒性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药学三基是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基础、药剂学基础和药理学基础。
本文将对药学三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物化学基础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性质、用途、化学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微生物药;按性质可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按用途可分为治疗药、预防药和诊断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酚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胺类、酸类等。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热性质、光性质、氧化性质等。
其中,溶解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是药物制剂设计的重要依据。
3.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药物。
药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合成、分子改造等。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化学反应,从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所需的复杂化合物;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催化反应来合成化合物;分子改造是指通过对已有药物分子结构进行改造,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
4.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是指将合成的药物原料转化为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固体剂型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等;液体剂型有口服液、注射液、滴丸剂、口服混悬液等;半固体剂型有软膏剂、栓剂、洗剂等。
5.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不因环境、光、热等因素而发生不可逆的化学、物理变化的能力。
稳定性考察的主要方面包括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光稳定性等。
6. 药物的分析药物的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成分、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药物基础知识
![药物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4a28fa9be1e650e53ea998f.png)
药物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一、药物是特殊商品(一)生命关联性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这是药品首要的特殊性。
(二)高质量性质量标准严格(三)公共福利性(四)高度的专业性(五)品种的多样性(六)消费者的低选择性(七)需求的迫切性(八)缺乏需求价格弹性二、药品的分类(一)按药品的来源分类1、动物性药:利用动物的全体或分脏器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直接制成的药物。
中药的全蝎、全虫等。
2、植物性药:利用植物的各部分如皮、花、根、茎、叶、果实等制成的药品或提取植物的药用部位中的有效成分的药品,如阿片、人参、芦丁、吗啡等。
3、矿物药:直接利用矿物或经过加工而制成的药物如硫磺、硼砂及一些无机盐如硫酸钠等。
4、抗生素:利用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有机物质制成的药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或利用上述有机物质进行人工合成制得的半合成抗生素,如利福平等。
5.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原理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药品,如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浆、人体白蛋白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贝复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6.人工合成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药品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
(二)按药物剂型分类按剂型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药品的外观形态、给药途径、制备方法及储存养护要求等。
药品剂型主要有: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丸剂和滴丸剂、膜剂、液体制剂、软膏剂、颗粒剂、栓剂、气雾剂、控释剂等等。
(三)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重要的药品分类管理方法,世界上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后实行了这种以推动和鼓励自我治疗为目的药品管理制度。
(四)按用途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营养治疗药、调节免疫药、调节水电解质药等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一、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抗酸药
抗酸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之一,能抑制胃酸形成, 降低胃酸分泌,保护粘膜,有利于粘膜的再生和溃疡愈 合。 氢氧化铝(aluminum 氢氧化铝(aluminum hydroxide) 据抗酸、吸着、局部止 血、保护溃疡面等作用。同类药有:氢氧化铝凝胶、胃 舒平、胃太康等。主用于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有便秘等。 胃得乐(veytalo tablet)复方制剂、每片含硝酸铋0.175g, 胃得乐(veytalo tablet)复方制剂、每片含硝酸铋0.175g, 碳酸镁0.2g,碳酸氢钠0.1g,大黄0.0125g。用于胃及 碳酸镁0.2g,碳酸氢钠0.1g,大黄0.0125g。用于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是指能够影响机体生理、生化、代谢,用于预防、诊 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其作用主要是对生理活动的加强或减弱,即兴奋或抑制, 达到机体机能正常化。
1. 2. 3. 4. 5.
天然药物 动物药物 矿物药物 生物制品 化学合成药物
剂型是指根据医疗需要经过加工制成便于保藏 与使用的制剂,常用剂型有:
返回
1. 2. 3.
碘酊: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副作用有碘过敏。 龙胆紫:用于表浅创面、糜烂、溃疡及皮肤感染。 红药水:用于外用消毒及表浅创面。不能和碘酊同 用。
返回
第三节 合理用药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基础,任何药物均具有双重性,即可治病,又可致 病。合理用药就是要选用正确药物,使用恰当剂量,通过适宜给药途 径,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 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 用于经前期紧张症,血管性头痛、胃肠官 能症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返回
本品是抗焦虑药的主要代表,具有中枢镇静,抗惊厥、骨 骼肌松弛和催眠作用。 用于焦虑症、神经官能正,神经衰弱,情绪烦躁,头痛等。 与抗癫痫药同用治疗癫痫大、小发作。
返回
用药目的明确 了解药物性能 注意用量用法 合理选用给药方式 克服异常心态 注意鉴别药物质量 返回章目录
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关键,如果诊断不明,盲目用药, 即达不到目的,又会带来不良反应。即使在诊断性治疗时, 也要有计划从事。 例如:感冒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宜并且有害。
返回第三节
了解药物的性能才能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而避免不良 反应的危害。因为各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机制和代谢 特点,即使同一种药物,如果使用方法不同,作用也不 一样。 如:庆大口服治疗胃肠感染;肌注消炎。硫酸镁25%静 如:庆大口服治疗胃肠感染;肌注消炎。硫酸镁25%静 滴-降压和解痉;33%口服-利胆;50%外敷-软组织 滴-降压和解痉;33%口服-利胆;50%外敷-软组织 感染。
返回
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都是常用药 物。
返回
四、解痉抗酸药
解痉药 抗酸药
返回第二 节
(一)解痉药
1.
2.
硫酸阿托品(atropine sulfate) 硫酸阿托品(atropine sulfate) 抗胆碱药,主要解除平滑肌痉挛,对胃的平滑肌痉挛缓 解效果最好。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 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升高眼压。 主要用于胃痛、肠绞痛、肾绞痛等,用于麻醉前给药, 眼科用药等。 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心悸、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皮 肤干燥、尿储留。 氢溴酸山莨菪硷(anisodamine hydrobrobomide): 氢溴酸山莨菪硷(anisodamine hydrobrobomide): 6543- 6543-2。作用同阿托品。 返回
五、其他药
谷维素(oryzanol) 谷维素(oryzanol) 安定(valium) 安定(valium) 肠虫清(albendazole 肠虫清(albendazole tablets) 息斯敏(astemizole 息斯敏(astemizole tablets) 马丁啉(domperidone) 马丁啉(domperidone) 硫酸亚铁(ferrous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 止血敏(etamsylate) 止血敏(etamsylate) 晕海宁(dimenhydrinate) 晕海宁(dimenhydrinate) 外用消毒剂 返回第二 节
返回
又名酚磺乙胺,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 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 质,缩短凝血时间,加快血块收缩。 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子 癫和过敏性子癫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返回
又名茶本海明,乘晕宁,有镇吐、防晕的作用, 可以用于妊侲、晕动症、放疗等引起的恶心、呕 吐等。
为新型强效广普驱虫药,适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绦虫 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此外对肠外寄生虫也有一定的疗效, 如:囊虫病、旋毛虫病等。 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偶尔有胃肠不适、头昏、乏力。孕 妇及哺乳期禁用。2 妇及哺乳期禁用。2岁以下儿童减量。
返回
为新型组织胺拮抗剂,具有强大持久的组织胺拮抗作用, 对中枢无抑制作用。 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慢性荀麻疹等。 偶见支气管痉挛、皮疹、体重增加。12岁以下儿童药量减 偶见支气管痉挛、皮疹、体重增加。12岁以下儿童药量减 半,6 半,6岁以下儿童、孕妇药量尊医嘱。
1.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种类:红霉素、琥珀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等 作用:同青霉素基本相同。临床上主要用于抗青霉素菌 感染的治疗。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偶尔皮疹、药热等过敏 反应。
1.
2.
3.
主要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 力霉素等。其属于光谱抗生素类。 作用与用途: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 砂眼、百日咳、肺炎、皮肤感染、中耳炎 等。 不良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牙质发育不良。
1. 2. 3. 4. 5. 6. 7. 8.
片剂 胶囊剂 丸剂 冲剂 溶液剂 糖浆剂 注射剂 缓释剂
1. 2. 3.
口服:安全、方便。最常用。 注射:分为皮下、肌肉、静脉、鞘内、穴位。 局部用药
1. 2.
3.
4.
吸收:给药部位--血液的过程。 分布:血液--全身的过程。有的均匀、有的不均匀。 甲状腺I 200倍。 甲状腺I-200倍。 代谢:一般在肝药酶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合成、还原、 分解、结合等方式。 排泄: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
1. 2. 3. 4.
多粘霉素 万古霉素 洁霉素 中药:黄连、穿心连、板蓝根、鱼腥草、 大蒜素等。
二、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去痛片 布洛芬
返回第二 节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作用温和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作用温和 确实,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 此外,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和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A粥样硬化、A 治疗A粥样硬化、A血栓、脑却血。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刺激性,凝血障碍、过敏反应。
返回第三节
凡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剂量(一般指最 小有效量-剂量间的平均量)。治疗中允许使用的最高剂 量,称为极量。 药物用量还要视年龄大小:>60岁,3/4给药;小儿应该 药物用量还要视年龄大小:>60岁,3/4给药;小儿应该 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为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用药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或使用 一定次数,这称之为药物的疗程。 药品剂量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g mg、µg、ml、 药品剂量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g、mg、µg、ml、IU. 返回第三节
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沙眼 的防治。其缺点是毒性大,能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再 生障碍性贫血。
此类药物自1962年开发至今,已经研制出一、二、三代产 此类药物自1962年开发至今,已经研制出一、二、三代产 品。主要用于泌尿道、肠道、胆道的感染。
复方新诺明(SMZ+TMP),主要用于呼吸系 复方新诺明(SMZ+TMP),主要用于呼吸系 统感染、肠道感染、皮肤组织等感染。
第一章 药物应用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一节:药物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第二节:常用药简介 第三节: 第三节:合理用药 第四节: 第四节:非处方用药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基本环节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第一节 药物的几个概念
药物的定义 药物的种类 常用药物剂型 用药途径 药物作用的基本过程
去痛片(somiton)又名索密痛,复方制剂:每片含氨基 去痛片(somiton)又名索密痛,复方制剂:每片含氨基 比林0.15g,非纳西丁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 比林0.15g,非纳西丁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 0.015g,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牙痛、外 0.015g,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牙痛、外 伤及手术后止痛。 不良反应:胃反应、肾损害
第二节 常用药物
抗感染药物 解热镇痛药 镇咳祛痰药 解痉抗酸药 其他药
一、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氨基甙类 大环内脂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其他类
返回第二 节
1.
2. 3.
4.
剂型:针剂--青霉素G钠、G 剂型:针剂--青霉素G钠、G钾、氨苄青霉素、羧苄青 霉素。 敏感菌: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 用途:呼吸系统感染、肺炎、扁桃体炎、脑膜炎、败血 症、淋病、梅毒、疖、痈。 不良反应:药疹、药热、接触性皮炎、过敏性休克。
1.
2.
3.
4.
5.
西米替丁(cimetidine)又名甲氢咪呱。组胺H2受体阻断 西米替丁(cimetidine)又名甲氢咪呱。组胺H2受体阻断 剂,能抑制胃酸分泌。不能和抗酸药同服,孕妇、肝、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男性乳房发育、 头痛、便秘、等。 雷尼替丁(ranitidine)作用同前者,但是比其强(5···8 雷尼替丁(ranitidine)作用同前者,但是比其强(5···8 倍)。 奥美拉唑(omeprazole)又名洛塞克、奥克,能特异性的 奥美拉唑(omeprazole)又名洛塞克、奥克,能特异性的 作用于胃粘膜细胞,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 作用于胃粘膜细胞,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 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