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第一章:夏朝的起源和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起源和建立背景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发展和成就理解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夏朝的起源和建立背景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夏朝的末年和夏商变革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朝的起源和主要历史事件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夏朝的影响和意义第二章:商朝的建立和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建立和背景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发展和成就理解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和背景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商朝的末年和商周变革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朝的建立和主要历史事件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商朝的影响和意义第三章:夏商时期的经济和社会3.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掌握夏商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特点理解夏商时期经济和社会对后世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经济形态和发展夏商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特点夏商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具体事例第四章:夏商时期的文化和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掌握夏商时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理解夏商时期文化和艺术对后世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夏商时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夏商时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特点实物展示法:展示夏商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第五章:夏商时期的宗教和信仰5.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掌握夏商时期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理解夏商时期宗教和信仰对后世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夏商时期的宗教仪式和习俗夏商时期宗教和信仰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宗教和信仰特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夏商时期宗教和信仰的意义第六章:夏朝的传说与史实6.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传说故事及其反映的历史背景分析夏朝历史记载的史实与传说之间的联系掌握夏朝历史研究的方法和现有研究成果夏朝的主要传说故事,如大禹治水、启继承位等夏朝的历史记载与考古发现夏朝历史研究的现状与挑战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夏朝的传说故事及历史记载比较分析法:对比史实与传说,探讨其内在联系小组讨论法:讨论夏朝历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七章:商朝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宗教信仰体系及其特点掌握商朝的祭祀文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商朝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对后世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商朝的宗教信仰,如祖先崇拜、神灵信仰等商朝的祭祀仪式和习俗商朝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的历史价值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实物展示法:展示商朝时期的祭祀用品和文物小组讨论法:讨论商朝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的意义第八章:商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掌握商朝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理解商朝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对后世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商朝的政治制度,如王权、贵族议事等商朝的社会结构,如贵族、平民、奴隶等商朝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比较分析法:对比商朝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小组讨论法:讨论商朝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演变第九章:商朝的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9.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特点掌握商朝的商业贸易及其组织形式理解商朝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对后世的影响9.2 教学内容商朝的经济基础,如农业、手工业等商朝的商业贸易,如市场、货币等商朝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的史实案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朝的经济基础和商业贸易案例分析法:分析商朝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商朝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的意义第十章:夏商时期的文化遗产与影响10.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文化遗产及其价值掌握夏商时期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理解夏商时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10.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遗址、文物等夏商时期的文化成就,如文字、艺术等夏商时期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传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成就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夏商时期遗址和博物馆小组讨论法:讨论夏商时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十一章: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11.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掌握夏商时期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法律制度对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影响11.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如刑法、民法等夏商时期法律制度的历史文献资料夏商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和意义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时期法律制度的具体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夏商时期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第十二章:夏商时期的思想与哲学12.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思想观念及其特点掌握夏商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理解夏商时期思想与哲学对中国后世文化的影响12.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思想观念,如天命、祖先崇拜等夏商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等夏商时期思想与哲学的史实案例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想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时期思想与哲学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夏商时期思想与哲学的意义第十三章:夏商时期的军事与战争13.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军事制度及其特点掌握夏商时期的主要战争事件理解夏商时期军事与战争对后世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军事制度,如兵制、武器等夏商时期的主要战争事件,如夏商战争等夏商时期军事与战争的史实案例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军事制度和战争事件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时期军事与战争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夏商时期军事与战争的意义第十四章:夏商时期的民族与文化交流14.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掌握夏商时期的文化交流形式理解夏商时期民族与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14.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民族关系,如民族融合、民族冲突等夏商时期的文化交流形式,如贸易、婚姻等夏商时期民族与文化交流的史实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时期民族与文化交流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夏商时期民族与文化交流的意义第十五章:夏商时期的遗产与历史评价15.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时期的历史遗产及其价值掌握夏商时期的历史评价及其演变理解夏商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5.2 教学内容夏商时期的历史遗产,如文化遗产、遗址等夏商时期的历史评价,如古代文献、现代研究等夏商时期历史遗产和历史评价的史实案例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夏商时期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评价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时期历史遗产和历史评价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夏商时期历史遗产和历史评价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夏朝和商朝的历史教案,内容涵盖了夏朝的起源和发展、商朝的建立和发展、夏商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夏商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夏商时期的宗教和信仰、夏朝的传说与史实、商朝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商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商朝的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夏商时期的文化遗产与影响、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夏商时期的思想与哲学、夏商时期的军事与战争、夏商时期的民族与文化交流以及夏商时期的遗产与历史评价等十五个章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3、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过程感悟导入:(出示图片)随着满街飘溢的月饼香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中秋节与嫦娥奔月有关。

而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武王伐纣以及大家熟知的封神演义等历史典故都来自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经历了多少年?又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学习完第4课你就会有所了解。

合作探究:一、国家更迭--夏、商、西周的建立1、我国最早的国家--夏问: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禹在位时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问: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夏朝建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

部落联盟是依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问:夏朝国家机器的作用是什么?【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国家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七个朝代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七个朝代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七个朝代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七个朝代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朝代相继兴起和衰落。

这些朝代见证了中国的繁荣和风云变幻,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七个朝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以垦殖水利为主要任务,创立了先进的农业和水利技术,使得夏朝经济繁荣。

夏朝还制定了较完善的官制和礼制,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使用时期。

商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以青铜器的制作闻名。

商朝的社会组织相对严格,君主统治下的贵族阶层享有特权。

同时,商朝也保留了部分原始社会的特点,如婚姻习俗和宗教信仰。

第三节: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重要朝代。

周朝创立者周武王以武力征服商朝,并建立了周朝王权。

周朝的社会制度被奉为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根据封建等级制度进行领土分封,实行诸侯分封制,形成了著名的“分封制度”。

周朝的文化繁荣,著名的作品《诗经》就是在这个时期编纂而成。

第四节: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

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直接统治的朝代。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等一系列的行政改革。

同时,秦朝也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始皇陵,给后世留下了宏伟的历史遗迹。

第五节: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和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朝代。

西汉时期由刘邦建立,东汉时期由刘秀建立。

汉朝的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汉朝发展了许多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如纸张的发明和敦煌壁画的创作。

同时,汉朝也开创了世袭制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后来的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式。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教学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教学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教学教案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一【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新课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_0年.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夏朝的统治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四.商朝的盛衰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教法与学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数轴演示法.比较法.图示法.分析归纳法..观察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旁白: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组图片,第一幅同学们都认识吧,第二幅可能有点困难了,它和第一幅有很大的关系,它叫〝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生了他的儿子启在家门口等他回家,一等等了_年,最后化成了一块巨石,这块石头又叫〝启母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担任了部落首领,而后面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关系,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夏朝和商朝〞.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翻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正文部分,结合大屏幕出现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生阅读教材,举手回答大屏幕的问题:①夏朝建立的时间(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_0年〞的〝约〞和〝前〞不能省,结合世纪和年代对比讲解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去区别.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儿子接位,继承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表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③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一个国家产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得出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④统治中心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⑤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但是最后还是衰落了,这和最后一个王有很大的关系.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结合教材给出的夏桀暴政的表现,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的图片,得出夏桀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⑥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⑦展示成汤灭夏的漫画,逐步讲解,进入到下一个子目商朝的建立和迁都的学习.二.商朝的建立和迁都①让生看大屏幕,打出商朝建立要掌握的时间(再次强调〝约〞和〝前〞,推算世纪.年代)建立者.灭夏地点.(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举手回答.)②商朝建立后,几经迁都,最后让商朝都城稳定下来的商王是谁呢?都城最后定在哪儿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盘庚迁殷〞.③请生看大屏幕,打出盘庚迁殷要掌握的时间,迁都君王,都城.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回答问题.④展示都城殷的地图,用着重号标注,以示强调.三.商朝的盛衰①运用都城殷的地图,提醒学生看图例,商朝都城稳定后,国力日益强盛,它的势力范围远比夏朝广阔,请学生找出商朝势力范围的〝四至〞.生看地图,找答案,举手回答〝四至〞.②隐藏地图,请几个学生背着说商朝的势力范围〝四至〞,加以巩固.③商朝的强盛不光是它的疆域辽阔,还表现在它的经济非常发达,让生自己阅读课文23页,找出商朝经济发达表现哪几个方面,归纳得出关键词.④生回答,老师大屏幕打出商朝强盛在经济的四个表现,逐步讲解.(1)用〝五谷丰登〞成语的〝五谷〞讲解农业方面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多.(2)用甲骨文的文字符号让生猜〝六畜〞,来说明商超的畜牧业的发达,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3)用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还有玉器制作的图片,展示商朝手工业发达.(4)用赔钱的贝字旁,来说明古代人是把贝壳当做货币,展示商朝出土的贝壳图片, 得出商朝商业的发达.⑤商朝统治中国长达500多年,但最后还是衰亡了,这与谁有关呢?展示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师讲解炮烙之刑的来源和残忍,进而得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后得出商朝灭亡的原因.四.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由生讨论得出,引导学生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必须为人民着想,不然必将被人民所弃之.五.自我测验让生关书,背着回答,加以巩固该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学习测评的作业.齐读自我测验,再次加以巩固.六.板书设计一.夏朝(一).建立1.时间2.建立者3.统治中心4.首先进入王位世袭制的王(二).灭亡1.亡君2.原因二.商朝(一).建立1.时间2.建立者3.灭夏地点(二).迁都1.时间2.迁都君王3都城(三).商朝的强盛1.势力范围2经济发达表现(四)灭亡1.亡君2.原因三.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1.原因2.启示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度价值观]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夏.商朝代更替情况表格.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_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两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_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_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_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三.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四.开发思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自我测验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_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_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激发爱国热情。

【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课前预习】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定都,历时400年而亡。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4、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5、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6、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7、牧野之战交战双方是:8、重要大臣:9、夏朝亡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看P18图:桀把人当坐骑)三、西周的分封制10、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合作探究】1、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P17动脑筋)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P20动脑筋)3、看P21地图:周初形势图,找出各诸侯国分布的地点。

4、看P21图:西周等级示意图(分封制),标出各级的身份(P22活动与探究2)【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2.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历史史实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2)看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其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的简况。

4.情感态度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

5.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1.尧舜禹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是怎样产生的?2.谁破坏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取而代之。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禹破坏了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禹是怎样做的?二、教授新课:(一)夏朝的兴亡(板书):学法指导: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一个王朝,首先要知道开国帝王、都城(政治中心)国家建立的时间(学生)夏朝:开国帝王——禹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老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据分析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他们认为这就是夏朝的都城。

夏朝是最早的国家,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机器,设置了国家机构,找出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学生活动: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这些机构是为了对付哪些人?老百姓)本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奴隶的工具过渡:夏朝延续了400多年最终被商朝取而代之,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

在夏朝衰败的同时,商国逐渐崛起,汤举兵攻夏,打败桀夏朝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开国君主——汤思考题:商汤灭夏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夏桀追求个人享乐,压迫百姓,失去民心,荒废了朝政2.商汤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成为汤成就伟业的得力助手3.汤联合周围小国部落,讨伐夏桀,顺应民心。

初中七年级部编版历史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七年级部编版历史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禅让制和世袭制。

1.2掌握夏商周的更迭及夏商周的社会状况。

1.3理解夏商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阅读教材、图片资料,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禅让制和世袭制。

1.2夏商周的更迭。

1.3夏商周的社会状况。

2.教学难点2.1理解禅让制和世袭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2掌握夏商周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夏商周的历史?2.教学内容2.1禅让制和世袭制2.1.1教师讲解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种制度的特点和区别。

2.1.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禅让制和世袭制在夏商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

2.1.3教师组织讨论:禅让制和世袭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2.2夏商周的更迭2.2.1教师讲述夏商周的历史更迭,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建立和灭亡原因。

2.2.2学生观看夏商周历史纪录片,加深对历史更迭的认识。

2.2.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夏商周历史更迭的原因,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2.3夏商周的社会状况2.3.1教师讲述夏商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3.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社会状况。

2.3.3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夏商周的社会状况对后世的影响。

3.巩固提高3.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夏商周历史的认识。

4.课堂小结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5.作业布置5.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夏商周历史大事年表。

5.2深入了解夏商周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下周课堂上分享。

四、板书设计1.禅让制和世袭制2.夏商周的更迭3.夏商周的社会状况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历史课教案: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2)

历史课教案: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2)

历史课教案: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

这三个时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国家形成过渡,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依次介绍夏、商、周时期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夏时期1. 夏时期的背景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据传说,它由尧舜共筑而建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记载的历史时期。

夏朝位于今天河南、陕西和山西一带,其主要城市是安邑。

2. 夏时期的特点夏朝是一个被神权统治的封建制国家。

在这个时期,人们信奉以“天”和“地”为主要信仰对象的宗教,而由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生产力,出现了贵族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的现象。

3. 夏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夏朝虽然存在很多神话色彩,并没有大部分详细可考证资料来支持其真实性,但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象征。

夏朝对后来的商、周两个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夏朝的政治、军事制度激发了后世社会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二、商时期1. 商时期的背景商时期是夏朝灭亡后出现在中原地区的一个新王朝。

它位于今天河南、陕西和山西一带,其首都是安阳(今河南安阳)。

2. 商时期的特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之一,这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商代社会以贵族地主阶层为核心,其政治制度基本是由君主统治、大臣辅助构成并依靠分封制保持国家运行。

3. 商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商代人民创造了许多精美瑰丽的 bronzeware(青铜器),这些器物不仅体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和生活方面追求美好品味以及祭祀信仰等需求。

此外,在农业生产方面,商代人民改良了灌溉技术并建设了大型水利工程,为后来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周时期1. 周时期的背景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二个朝代。

它继承了商朝的制度和文化,并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周朝创始于公元前1046年,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关于历史教案《夏朝和商朝》范文

关于历史教案《夏朝和商朝》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及重要历史事件,理解两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夏商时期我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政治制度及宗教信仰3. 夏商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三、教学难点1. 夏朝的史实验证及与传说时代的区分2. 商朝的宗教信仰与祭祀制度3. 夏商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的解读和分析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夏商时期的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朝和商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夏禹传位给启、商汤灭夏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归纳总结。

4. 重点讲解:教师针对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政治制度及宗教信仰等教学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6. 案例分析:分析夏商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文字、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夏商时期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观念。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分析其异同之处。

2. 探讨夏商时期宗教信仰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夏商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夏商时期的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2. 探讨夏商时期的社会制度,如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等。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标内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学者发掘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其大量文物,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重证据的意识。

4.历史解释:知道二里头遗址及其文物的发掘,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文明进程,学会在理解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理解夏、商、周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明白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封制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教师讲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家天下”形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合作探究:“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天下为公:禅让制,传贤。

初中历史夏商周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教案
课题:夏商周时期
教学目标:
1.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特点等内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基本内容。

2. 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学历史》,P32-P35。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代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二、授课
1. 夏代:讲述夏代的历史起源、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商代:介绍商代的兴起、社会等级制度和青铜文化。

3. 周代:分析周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和礼乐文化。

三、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三代之间的联系和演变,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四、总结
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这一时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小论文,包括对夏商周时期的理解和感想。

教学辅助: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情况。

【教案结束】。

初中历史商灭夏教案

初中历史商灭夏教案

初中历史商灭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商朝的建立。

2. 掌握盘庚迁都和武丁盛世。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夏朝的建立和灭亡。

2. 盘庚迁都和武丁盛世。

教学难点:1. 夏朝的建立和灭亡的原因。

2. 盘庚迁都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夏朝的建立。

2. 提问:你们知道夏朝为什么会灭亡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讲解夏朝的灭亡原因:内部矛盾加剧,外部势力入侵。

2. 介绍商朝的建立: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3. 讲解盘庚迁都:为了稳定政局,盘庚将都城迁至殷。

4. 介绍武丁盛世:武丁在位期间,商朝国力强盛,疆域扩大。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3. 讨论盘庚迁都的意义。

四、史料分析(10分钟)1. 出示史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总结商朝的特点。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夏朝的灭亡原因和商朝的建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夏朝和商朝的历史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商灭夏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夏商周教案初中历史

夏商周教案初中历史

夏商周教案初中历史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特点,理解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其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重点难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资料、板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夏商周三代的探究热情。

二、讲授(15分钟)
1. 夏朝:介绍夏朝的建立、社会制度、文化特点,重点讲述夏朝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

2. 商朝:介绍商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文化特点,重点讲述商朝的青铜文化和商代文字的
发展。

3. 周朝:介绍周朝的兴起、分封制度、文化特点,重点讲述周朝的礼乐制度和周公制度。

三、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夏商周三代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三代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夏商周三代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
总结和归纳。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文章,总结三代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六、课堂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夏商周三代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中国古代文明教案夏商周时期

中学历史中国古代文明教案夏商周时期

中学历史中国古代文明教案夏商周时期【教案】教案主题:中学历史——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时期)【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了解夏、商、周三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事件;3. 掌握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教学内容】一、夏时期1. 历史背景:夏朝的建立与夏代的主要特点;2. 政治制度:夏朝的君主制度与贵族统治;3. 社会经济:夏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状况;4. 文化状况:夏朝的文字、艺术和宗教信仰。

二、商时期1. 历史背景:商朝的兴起与商代的主要特点;2. 政治制度:商朝的王室血缘制度与礼官制度;3. 社会经济:商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状况;4. 文化状况:商朝的文字、青铜器和甲骨文。

三、周时期1. 历史背景:周朝的建立与周代的主要特点;2. 政治制度:周朝的封建制度与分封制度;3. 社会经济:周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状况;4. 文化状况:周朝的文字、礼制和音乐文化。

【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对中国古代文明有哪些了解?二、讲解夏时期1. 介绍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简要讲解夏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3. 引导学生思考:夏朝的特点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三、讲解商时期1. 介绍商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简要讲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3. 引导学生思考:商朝的贵族统治与社会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造成哪些影响?四、讲解周时期1. 介绍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简要讲解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3. 引导学生思考:周朝的分封制度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保持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五、总结与小结1. 复习夏、商、周三个时期的主要内容;2.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影响。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初中历史夏商周讲课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讲课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3. 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
4. 能够理解夏商周三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
1. 夏朝的建立和发展;
2.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
3. 周朝的建立和衰落。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讲授(30分钟)
1. 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建立者禹、尧、舜等传说人物,以及夏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介绍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商纣等历史人物,以及商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3. 周朝的建立和衰落:介绍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周文王等历史人物,以及周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三、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夏商周三代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见解。

四、总结(5分钟)
总结夏商周三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影响和意义的小结,并准备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辨和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两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夏朝和商朝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

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4课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概括历史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生答:禹)在禹之后又是如何传承的呢?禹建立的夏朝与原始氏族部落有什么区别?
二、新课讲授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已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历史上称为----夏朝。

主要统治范围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称为什么?
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

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指导学生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修筑城堡和宫殿来加以理解。


(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XX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打败夏桀,灭亡夏朝,建立商朝。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约公元前13XX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从此,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三)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商朝疆域四至。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商纣王的暴政导致商朝灭亡,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
(五)情感教育
学习本课,对你有何启示?
(六)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