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1张PPT)

澶渊之战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 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
澶渊之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 报告吧!
澶 渊 之 战

1.时间: 1004年
2.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北宋
4.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 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 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 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 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 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 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 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 了当时中国东北和北 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 要塞与天然屏障
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2. 对辽从用兵到防御
宋太宗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好关系,双方互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通使节。
宋辽和战
杨 业
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 一片恐慌
课后习题
• • • • • • •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课件ppt



政权并


西 夏
辽与北 宋
西夏与北 宋
1005年《澶渊之盟》
经济文化交 流和民族交 融
1044年宋夏和议
杨业
寇准
1、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 弟,兄弟永不交兵,不再在边境上修 筑堡垒、运河。
2、不再收容对方罪犯,接受叛降。
3、北宋每年赐给辽国绢20万匹、钱 10万贯,共30万,称为“岁赐”。
4、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盟约 签订后,双方各自退兵。
如何看待宋辽“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宋 辽
西夏
960年
开封
10世纪

11世纪前期
临潢府 兴庆府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汉 契丹 党项
契丹帐
宋 ·苏颂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辽上京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博物馆中建筑面积最大的 旗县级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
辽上京遗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2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 5平方千米 。皇城为宫殿衙署所在,为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住地;汉城是汉及其他少 数民族集居区,作坊遍布 。
宋太祖 时期



宋太宗

时期


宋真宗
时期
关系友好,互通使节 屡次战争,战略防御 澶州之战,“澶渊之盟”
-----苏辙《栾城集》
论 从 (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先在各
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内进行,亦即主要在边疆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请回答: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课件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一: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展开贸易,宋用丝织品、 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二:(战后几十年内)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 之人,不识干戈。
1、对辽而言,安然脱险,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 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2、对北宋而言,一方面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 苟乐的结果。从此,北宋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的负担; 3、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 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 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则必祸 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 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 其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 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

二、过程
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 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并在 之后的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 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 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宋夏的战争
1.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 惨重;
2. 但连年的战争使得西夏遭受很大损耗,因此选择和 北宋议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4张PPT)

新授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新授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 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背诵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的和约,对社会经 济和民众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积极影响: 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了 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 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边境民众 生活相对安定,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 了民族交融。
新授 思考: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 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 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新授
2.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 攻宋,打到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宋真宗
寇准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 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新授
澶渊之盟
时间:
1004年
人物: 宋真宗、寇准 交战双方: 宋、辽 地点: 结果: 内容:
澶州城 签署澶渊之盟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守内虚外 1004年澶州战役 1005年澶渊之盟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C.元昊 B.阿骨打 D.铁木真
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 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C、包拯
B、岳飞
D、寇准
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A、宋太祖 C、宋真宗 B、宋太宗 D、宋神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0张PPT)
天的银川登基称 帝,元昊统治时 期,西夏的势力 有很大的发展.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 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银川 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 王的陵墓。在40多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落 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140 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西 夏陵每座帝陵都各自成为一 个独立的完整建筑群,各个 陵园方向都朝南偏东。规模 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
居人与 ,户朝 不休廷 苏 乐养和 辙 战生好 《 斗息年 栾 。,深 城 人, 集 人蕃 》 安汉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 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
榷场 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
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 在这里交易。
探史明理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文 字

西夏



西夏
器 物

西夏
辽钱 币
西夏
西夏贡米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铜牛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1)奖励垦荒,学会农耕 (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3)模仿汉字结构,创造契丹和西夏 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 用汉字铸造钱币。
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 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在中国 境内崛起,并建立起辽、西 夏、金、蒙古等强大的少数 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和 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 文化与游牧文化逐渐融合。
风俗叙史
四千一行契
时里卓营丹
tián
畋 猎 是
山 川 无 土
穹 庐 数 乘
到 处 即 为
人 的 生 活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1张PPT)

5.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堂巩固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都城
上京
元昊
兴庆
赵匡胤
东京
订制官制、军 强化中央 重要 发展生产, 制和法律,发展农 集权,收兵权 举措 创制文字。 牧经济,还创制了 、相权、财权 西夏文字。
契丹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西夏铜牌 位于内蒙古宁城 的辽大明塔
元昊西夏Biblioteka 供养图西夏印 西夏文石碑拓片 西夏文字
花形金盏托
西夏瓦当
西夏王陵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 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 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耶律德光
上京
幽云十六州
消极防御
杨 业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 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 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 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 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 六州割给契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7张PPT)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夏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 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
北宋
‘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 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兴 庆
澶州
开 封
北 宋
探究二:战争与和平(交往篇)
1、辽与北宋的和战
材料: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使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 有了严重的恐辽情绪。北宋的农民起义迫使宋太宗重新 考虑其内外政策的调整,991年,宋太宗向大臣讲了这 样一段话:“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 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都可以预先防备,只是奸邪 难以觉察。若为内患,深为可怕,帝王合当用心与此。”
动动手,填填空
政权
民族

契丹族
北宋
汉族
西夏
党项族
时间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发展生产, 创制文字。
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元昊 兴庆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 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重要 举措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上京 西 夏
考察第三站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 被演义成著名的——
杨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与北宋的和战
盟约内容
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 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幽云十六州】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 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 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北 方的屏障。 幽云十六州位置在何处?
结合地图,谈一谈幽云 十六州有多重要?
幽云十六州所辖土地囊 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 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 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 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 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澶州之战】
澶 州
东京
宋真宗
寇准
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从性质方面谈谈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 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辽、北宋、西夏民族政权并立,政权之间 有战有和,此时的民族关系主流流。
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 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基础巩固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
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 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8张PPT)

西夏政权建立?
时间:
民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建立者: 元昊 都城: 兴庆府(银川)
西夏统治者是怎么巩固统治的?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并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观察契丹和西夏的 文字与货币图片,你能 从中得得什么启示?
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与汉 字很相似,有许多字的笔画 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辽和西 夏在同中原密切交往中逐渐 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
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 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 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 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
西夏的兴起
1 、党项族的生 活方式怎样?
2、党项族的生 活在哪一地区?
1、党项族的生活方式怎样?
游牧生活
2、党项族的生活在哪一地区?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唐朝时主要集中在甘 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从辽、 西夏与北宋 民族政权的 并立与和战 关系中,你 能得到什么 启示?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共同推 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 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
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 )
1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国名: 契丹(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2.建立者: 3.时间: 10世纪初 4.定都: 上京 5.辽太宗时,夺取幽云十六州
保耶 机律 阿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 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
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9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9张PPT)

探史明理
3.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总结提高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和 澶澶 渊渊

之之
盟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部编人教版
二、西夏 北宋之间的 战争与和平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3.宋夏和议的时间和内容分别 是什么?
1044年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 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 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 贸易的发展
西夏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 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西夏 处西凉地区,是游牧民族,经济并不发达,西夏 经济的来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宋仁宗时 期,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 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 是儒家文化。西夏末期,朝政长期处于内乱之中, 政敌和宗党间的斗争激烈。蒙古汗国建立后,几 次征讨西夏,经过长期的抗争,西夏于公元1227 年被蒙古所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0张PPT)

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 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 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
辽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元昊 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攻 打北宋,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
了 宋夏 和约,西夏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
新授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 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 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 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 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 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 边界贸易兴旺。
新授
一.契丹族: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逐与汉族的 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 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 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 屋、城邑。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 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 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阿保机 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 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 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 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 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 展。对民众的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 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 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 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 交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0张PPT)


1.时间: 1004年 2.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北宋
4.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
材料一 “宋代建国本与汉唐不同。宋由士兵拥戴,而其建国后第 一要务,即须裁抑兵权。而所借以代替武人政治的文治基础, 宋人亦一些没有。 ——钱穆《国史大纲》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 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材料二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 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 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 ——钱穆《国史大纲》
3 、辽宋议和——澶渊之盟 ①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后世仍以齿论。 ①签订双方:
北宋、辽
②内容: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③评价: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
得创筑城隍。 ③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
②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
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④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消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积极: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问: 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和统一。 根据材料,说说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 万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8张PPT)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4、“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 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 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契丹族(辽)和党项族(西夏)的 兴起并逐渐强大有哪些相同点?
1、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制定各项典章制度、 并创制本民族文字; 2、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民族政权并立
西 夏

北 宋
小练习
谁主沉浮
“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 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况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和中原汉人南迁 2、战争与交往
秦汉时期,北击匈奴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汉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4、友好往来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
北方,游牧;后学 农耕定居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2、辽(契丹) 的建立
时间:10世纪初 民族:契丹族 人物: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临潢府
二、西夏的兴起
原名乔峰,生于辽国、长 于大宋,实为契丹人,其 生父为辽国珊军总教头萧 远山。因受奸人所害,萧 峰周岁时被寄养在少室山 下的乔三槐,取名为乔峰。 他公正豪迈、威名远扬, 人称之为武林霸主“北乔 峰”。
虚竹,谦虚、善良、 随和,尊重别人。后 苦练武功变得本领高 强,被选为西夏驸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6张PPT

元昊 阿保机
兴庆
上京
北宋(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辽、西夏对北 宋的战争是短期 的,和平是长期 的,和睦相处是 主流。中华民族 是由各族人民共 同缔造的。
课堂小结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元昊, 兴庆府)
辽(契丹)
(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 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和 战---澶 渊---------澶 渊--->和
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 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内 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 响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 有什么影响?
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 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 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辽与宋)和好年深,蕃 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北宋
(960,汉族,赵匡胤,开封)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支持哪 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 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辽代货币
西夏货币
文字:仿效汉字,创制文字
辽代文字
西夏文字
服饰、生活:少数民族向中原学习,中原文化生活也融入了少数民则特色。
门吏图 宋代官吏服饰 (宣化辽墓壁画)
手工业、建筑:瓷器和建筑的造型都有汉族的风格
鸡冠壶(辽) 扁瓷壶(西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 的感人故事。当时,杨家名将可谓 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 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哈拉汗
上京
西州回鹘西夏 辽
兴庆
西 夏 、

北 东京


宋宋ຫໍສະໝຸດ 大的理并

建立时间: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
契丹族 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 (今西拉木伦河)而 来,女子乘青牛自土 河(今老哈河)而来, 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 繁衍成为八个部落, 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 契丹族。
宋真宗时(1004年秋),辽军大举攻 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寇准坚决主张抵 抗,宋真宗亲征, 在澶州打退辽军。
澶州旧称澶渊, 此保后持很着长和时平所间局以,面辽。这宋次之宋间辽
盟约称“澶渊 之盟”。
北宋与辽的关系:
宋太祖后期:友好关系

宋太宗: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澶 渊 之 盟
澶 州用 大兵 战
阅读右图, 回答问题:
A: 北宋 ②开封
B
B: 辽 ①上京 C
C:西夏 ③兴庆
右图蓝圈所在地是?
A
该地有何重要史实发生?
该盟约签订双方是?
①澶州
②澶渊之盟签订地
③北宋和辽
1.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 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 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 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A
2.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 《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 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 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契 辽丹 )
都城:上京
耶 律 阿 保 机
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 丹 货 币
天朝万顺
社与肃唐项生 会中东朝族活 生原部时,在 产文、,原我 有化陕党属国 所的西项羌西 发接北族族北 展触部集的地 。渐一中一区
多带到支的 ,,甘。党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 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 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 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 一。
——
居人与 ,户朝 不休廷 苏 乐养和 辙 战生好 《 斗息年 栾 。,深 城 人, 集 人蕃 》 安汉
建立时间: 1038年
建立者: 元昊 都城:兴庆
西 夏
元昊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
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使文这 用书是 的和西
西
身命夏 份令驿 证的站

西
明人传 。员递





请列表归纳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和都城。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均大败 宋军,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北宋损失惨重。但西夏也消耗巨大。
宋夏间的互市贸易因战 争而停止,西夏国内物 资缺乏,物价上涨,遭 受了严重的损失,人民 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2.宋夏议和
内容: 双方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四 时 畋 猎 是 生
千 里 山 川 无 土
一 卓 穹 庐 数 乘
行 营 到 处 即 为
契 丹 人 的 生 活 :
涯著车家
。,。,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以游牧
为文方的到冶建化汉生主铁筑9世联人产。和房纪系为技隋纺屋后日躲术唐织、期益 避 和时等城,密 战 生期生邑契切 乱 活,产。丹。 , 方与事已唐 带 式汉业经朝 去 。族,有末中的并了年原经开农,先济始耕北进、、
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 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 生活有什么影响?
给社会带来和平、 安宁,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也有 利于人民的生产和 生活的正常进行。
迄今井邑犹荒凉, 居民生姿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 南客北客相经商。
——刘迎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 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 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边界贸易 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 间的了解。
读上面文字,思考:这是在哪件事之后出现的情况?
(澶渊之盟之后)
情的敢人 。敬于们
重直对 、谏刚 怀的正 念寇不 之准阿

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 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 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 愿望?
辽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冲突
契丹的强大
耶律德光(辽太 宗)在位时,契 丹从后晋皇帝石 敬瑭手中得到幽 云十六州。后契 丹改国号为辽。
辽(契丹)
云州
幽州
后 太原 晋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双与宋 方辽太 互保祖 通持晚 使友期 节好, 。关北
系宋 ,
宋太宗在位期间,发动数次试图收 回幽云十六州的对辽战争,均以失 败告终。此后北宋结束了对辽的主 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 屡南下进扰。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辽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辽与北宋的和战 幽云十六州
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帮助后 唐将领石敬瑭建立后晋,石敬瑭割 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十六州所辖土地 囊括了当时中国 东北和北部地区 最重要的险关要 塞与天然屏障。

宋真宗:1004年澶州之战
1005年澶渊之盟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 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 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 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加重 了人民的负担。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 展也贸有易人,说宋,用澶丝渊织之品盟、结稻束米了、两茶国叶多等年,的换战取 辽争的,羊增、进马了、两骆国驼的等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 材展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 布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