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内光电效应探测器件
光电探测器的原理
光电探测器的原理光电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它在光通信、光电测量、光谱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电探测器的原理主要基于光电效应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下面将详细介绍光电探测器的原理。
首先,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线照射在金属或半导体表面时,光子能量被吸收,激发出电子从固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这些逸出的电子就构成了光电流,通过测量光电流的大小可以间接测量光的强度。
在光电探测器中,光电效应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关键过程。
其次,光电探测器的原理还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密切相关。
常见的光电探测器主要有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光电导(Phototransistor)、光电二极管阵列(Photodiode Array)等。
这些光电探测器主要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来实现光信号的转换。
当光线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
不同类型的光电探测器采用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和工作原理,但它们都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来实现光信号的探测和转换。
除此之外,光电探测器的原理还涉及到光信号的增强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光信号往往非常微弱,需要经过光电探测器的增强和处理才能得到有效的电信号。
因此,光电探测器通常会与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电路相结合,以实现对光信号的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最终得到精确的电信号输出。
总的来说,光电探测器的原理主要包括光电效应、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以及光信号的增强和处理。
通过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实现光信号的探测和转换,再通过电路的增强和处理得到最终的电信号输出。
光电探测器在光通信、光电测量、光谱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于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电探测器原理
光电探测器原理光电探测器原理及应用光电探测器种类繁多,原则上讲,只要受到光照后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任何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光电探测器。
现在广泛使用的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工作的,是变光信号为电信号的元件。
光电效应分两类,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
他们的区别在于,内光电效应的入射光子并不直接将光电子从光电材料内部轰击出来,而只是将光电材料内部的光电子从低能态激发到高能态。
于是在低能态留下一个空位——空穴,而高能态产生一个自由移动的电子,如图二所示。
硅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内光电效应的。
由入射光子所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称为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空穴对虽然仍在材料内部,但它改变了半导体光电材料的导电性能,如果设法检测出这种性能的改变,就可以探测出光信号的变化。
无论外光电效应或是内光电效应,它们的产生并不取决于入射光强,而取决于入射光波的波长λ或频率ν,这是因为光子能量E只和ν有关:E=hν(1)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要产生光电效应,每个光子的能量必须足够大,光波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hν也就越大。
光强只反映了光子数量的多少,并不反映每个光子的能量大小。
目前普遍使用的光电探测器有耗尽层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作的。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是很好的固体元件,主要有光导型,热电型和P—N结型。
但在许多应用中,特别是在近几年发展的光纤系统中,光导型探测器处理弱信号时噪声性能很差;热电型探测器不能获得很高的灵敏度。
而硅光电探测器在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光区能有效地满足上述条件,是该波长区理想的光接收器件。
一、耗尽层光电二极管在半导体中,电子并不处于单个的分裂能级中,而是处于能带中,一个能带有许多个能级。
如图三所示。
能带与能带间的能量间隙称为禁带,禁带中没有电子,电子从下往上填,被电子全部填满的能带称为满带,最高的满带称为价带,紧靠在价带上面的能带称为导带,导带只有部分被电子填充,或是全部空着。
第十讲-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资料PPT课件
光辐射量
光电探测器
光电倍增管
电量
2021
3
31
一、光子效应
(Photonic Effect ) 指单个光子的性质对产生的光电子起直接作用的一类光电效应。探测器 吸收光子后,直接引起原子或分子的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光子能量的大小 直接影响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
例如:光子效应在光电池等中体现
特点 对光波频率表现出选择性,响应速度快。
2021
4
一、光子效应
外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
效应
1)光阴极发射光电子 2)光电子倍增
打拿极倍增 通道电子倍增
1)光电导(本征和非本征)
2)光生伏特
PN结和PIN结(零偏)
PN结和PIN结(反偏)
雪崩
肖特基势垒
3)光电磁
光子牵引
2021
相应的探测器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像增强器 光导管或光敏电阻
光电池 光电二极管 雪崩光电二极管 肖特基势垒光电二极管 光电磁探测器 光子牵引探测器
D e
hv
dn电 dn光
dt dt
i(t)
e P(t)
hv
——探测器的量子效率
2021
7
28
八、光电转换定律
*光电探测器对入射功率响应(光电流) ——一个光子探测器可视为一个电流源
**光功率P正比于光电场的平方 ——平方律探测器——非线性器件(本质)
2021
6
29
5
光电探测器件的特点
光子器件
A、光电发射效应 B、光 电 导 效 应 C、光生伏特效应 D、光 磁 效 应
2021
31
3
知识巩固
2、在光线作用下,半导体的电导率增加的现象属于( A、外光电效应 B、内光电效应 C、光电发射 D、光导效应
光电探测器成像原理
光电探测器成像原理光电探测器是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设备,通过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对光的探测和成像。
光电探测器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的电磁特性和光电转换效应。
光电探测器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光电探测器的光敏材料上时,光子的能量被电子吸收,使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跳出原子轨道,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自由电子和空穴的移动形成电流和电压信号,最终被检测器接收和处理。
光电探测器的核心部件是光敏元件,其中最常用的是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和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结构类似于普通二极管,但在P-N结附近引入了光敏材料,如硅(Si)或锗(Ge)。
当光子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子的能量被光敏材料吸收,产生电子和空穴对。
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偏置,电子和空穴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分别向P区和N区移动,形成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可以得到光的强度信息。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和电子倍增效应。
光电倍增管由光阴极、电子倍增器和阳极组成。
当光子照射到光阴极上时,光电效应使光阴极产生光电子。
这些光电子会经过电子倍增器,其中的电子会不断地与倍增器中的材料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
最终,产生的电子会被聚焦到阳极上,形成电流信号。
光电倍增管具有高增益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适用于低强度光信号的探测和成像。
光电探测器的成像过程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学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和图像重构。
光电二极管和光电倍增管在成像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光电二极管成像系统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阵列,通过多个光电二极管接收光信号,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成像。
光电倍增管成像系统通常使用单个光电倍增管,通过调节光阴极的位置和形状,实现对光信号的成像。
光电探测器成像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光学测量、遥感、医学成像等。
在光学测量中,光电探测器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精确测量,用于光强度、光强分布等参数的测量。
第三章光生伏特器件2-1介绍
其中的小实箭际头上表,示不正是向不电能流加的正方向向电(压普,通只整是流正二极管中规 定的正方接向以)后,就光与电普流通的二方极向管与一之样相,反只。有图单中向的前极为光 照面,后导极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背,光而面表。现不出它的光电效应。
2、光电二极管的电流方程
在无辐射作用的情况下(暗室中),PN结硅光电二 极管的正、反向特性与普通PN结二极管的特性一样,如 图3-2所示。其电流方程为
限制PN结硅光电二极管时间响应的主要因素。
另一个因素是PN结电容Cj和管芯电阻Ri及负载电阻 RL构成的时间常数τRC,τRC为
PN结电容由势垒电R容C Cc b和j(扩Ri散电R 容L)Cd组成。(3-5)
普电势负垒 离容通电子CP容,Nj常各C结为b具是硅几有由光一个空电定间P二的f电,电荷极在量区管负。引的当载起管外的电加芯。阻反空内R向间阻L低电电R压荷于i约变区5大为0内0时有2Ω5,不时0空能Ω,间移,时电动P荷间的N区正结常 数 变宽也,在存n储s的数电量荷级量。增但加;是当,外当加负反载向电电压阻变R小L很时,大空时间,电时荷区间变常
•与光电池相比:
共同点:均为一个PN结,利用光生伏特效应, SiO2保护膜
不同点: (1)结面积比光电池的小,频率特性好
(2)常在反偏压下工作 (3)衬底材料的掺杂浓度不同,光电池高
•国产硅光电二极管按衬底材料的导电类型不同,分为 2CU和2DU两种系列。
光电二极管可分为以P型硅为衬底的2DU型与以N型 硅为衬底的2CU型两种结构形式。 图3-1(a)所示的为2DU型光电二极管的原理结构图。 图3-1(b)为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图 图3-1(c)所示为光电二极管的电路符号
PIN型光电二极管
为了提高PN结硅光电二极管的时间响应,消除在PN 结外光生载流子的扩散运动时间,常采用在P区与N区之 间生成I型层,构成如图3-6(a)所示的PIN结构光电二 极管,PIN结构的光电二极管与PN结型的光电二极管在外 形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如图3-6(b)所示。
电子亲和势
2018/8/17
3.1.2 光电效应
(2)爱因斯坦定律
爱因斯坦定律阐明了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与入射光频率v (或波长λ)和光电发射材料逸出功 (W)之间的关系。发射光电子最大动能与光的强度 无关,而随入射光频率的提高而线性增加:
m V2 E 2 h W max
适当控制掺杂浓度,就有 可能使Ed>EA2,EAef<0。
负电子亲和势能带模型
EA1 EA2 Ed E0 EC2
耗尽区 表面:N型 :
EV2
2018/8/17
3.1.2 光电效应
当光作用到物质表面时,与光电材料中的电子 相互作用,改变了电子的能量状态,从而引起各种 电学参量变化,这种现象统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又分为内光电效应与外光电效应两类。 外光电效应:物质在光辐射作用下,被光激发产生 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 内光电效应:受到光照射的物质内部电子能量状态 发生变化,光子激发产生的载流子仍保留在材料内 部,不存在表面发射电子的现象,包括光电导效应 和光伏效应。
2018/8/17
3.1.3 二次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
当足够能量的电子轰击固体表面时,就有一定 数量的电子从固体表面发射出来。 我们称入射的电子为一次电子,发射的电子为 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定义为发射的二次电 子数NS和入射的一次电子数Ne之比:
NS Ne
倍增极的二次电子发射模型
一次电子 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发射面
2018/8/17
3.1.2 光电效应
(1)斯托夫定律
当入射光的频谱成份不变时(同一波长的单色光 或者相同频谱的光线),光电阴极的饱和光电发射 电流Ik与被阴极吸收的入射光的光通量φ成正比:
I K S K
光电子器件 第3章_光电阴极和光电倍增管
非简并半导体,自由电子很少, 电子散射可以忽略。
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晶格散射、 光电子与价键中电子的碰撞 这种碰撞电离产生了二次电
子空穴对。
desc
半导体
界面 真空
例:对于硅材料,当被激的光电子与晶格发生散射,相互
交换声子;每散射一次,平均损失能量为0.06eV, 相应平均自
编号规则:
根据国际电子工业协会的规定,把NEA光电阴极 出现以前的各种光电阴极,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和所配 的窗材料的不同以S-数字形式编排,
常称为实用光电阴极。
1.银氧铯光电阴极
❖ 银氧铯(Ag-O-Cs) (S-1) 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实用光电阴极,它对可见光和
近红外灵敏,早期在红外变像管中得到应用,在实 用光电阴极中可用于红外探测。
❖ 锑铯光电阴极制备工艺比较简单,仅由Cs和Sb两种 元素组成,结构简单。
3.多碱光电阴极
❖ 锑铯光电阴极是锑与一种碱金属的化合物,也可称 为单碱光电阴极。
❖ 锑与几种碱金属形成化合物,其中有 双碱(如Sb-K-Cs, Sb-Rb-Cs等), 三碱(如Sb-Na-K-Cs) 四碱(如Sb-K-Na-Rb-Cs)等,
光 热
因为在绝对零度时光电子处在最高能量即费米能
级,金属逸出功多数要大于3eV,所以金属的光谱
响应大多在紫外区。
因为本征半导体的费米能级是在禁带中间,如图3-3。
热
E0
EF
1 2
Eg
EA
光
热
1 2
Eg
❖ 所以对于半导体,其光电逸出功和热电子发射逸出 功是不同的。对于杂质发射体,其光电子发射中心 是在杂质能级上。
第三章-火灾探测器
1. 型号: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 J(警)-火灾报警设备(消防产品中的分类代号) ②- T(探)-火灾探测器 ③- Y、W、G、Q、F-火灾探测器种类 ④- B、C-应用范围特征 ⑤⑥-LZ、GD、MC、MD、GW、YW-HS、YW-传感器特征 ⑦-主参数-定温、差定温用灵敏度级别表示 例:JTY-LZ-F732-表示F732型离子感烟探测器 2. 基本图形符号:P39
第三章 火灾探测器
2005.9-2006.1
第一节 火灾探测器构造及分类 1.1 探测器构造:
(一)敏感元件:将火灾燃烧的特征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二)电路:将敏感元件转换所得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成火灾报警控制器所需的信号。 1.转换电路 它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具有一定幅值并符合火灾报警控制器要求的报警信号。它通常包括匹配电路、放大电路和阈值电路。具体电路组成形式取决于报警系统所采用的信号种类,如电压或电流阶跃信号、脉冲信号、载频信号和数码信号等。 2.抗干扰电路 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风速、强电磁场、人工光等因素,会对不同类型的探测器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或者造成假信号使探测器误报。因此,探测器要配置抗干扰电路来提高它的可靠性。常用的有滤波器、延时电路、积分电路、补偿电路等。 3.保护电路 用来监视探测器和传输线路的故障。检查试验自身电路和元件、部件是否完好,监视探测器工作是否正常;检查传输线路是否正常(如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连接导线是否通)。它由监视电路和检查电路组成。 4.指示电路 用以指示探测器是否动作。探测器动作后,自身应给出显示信号。这种自身动作显示通常在探测器上设置动作信号灯,称作确认灯。5.接口电路 用以完成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问的电气连接,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保护探测器不致因安装错误而损坏等作用。 (三)固定部件和外壳 它是探测器的机械结构。其作用是将传感元件、电路印刷板、接插件、确认灯和紧固件等部件有机地连成一体,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达到规定的电气性能,以防止其所处环境如光源、阳光、灰尘、气流、高频电磁波等干扰和机械力的破坏。
核辐射探测第三章 闪烁探测器
3、PMT 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1) 光屏蔽,严禁加高压时曝光。
2) 高压极性:正高压和负高压供电方式。
正高压供电方式,缺点是脉冲输出要用耐高压 的电容耦合,耐高压电容体积大,因而分布电 容大。高压纹波也容易进入测量电路。
负高压供电方式,阳极是地电位,耦合方式简 单,尤其在电流工作方式。但其阴极处于很高 地负电位,需要注意阴极对处于地电位的光屏 蔽外壳之间的绝缘。
纯晶体 Bi4Ge3O12 BGO
2)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蒽晶体等; 有机液体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
3) 气体闪烁体:Ar、Xe等。
2、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1) 无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激活剂
重点分析掺杂的无机晶体,以NaI(Tl), CsI(Tl),CsI(Na)属于离子晶体等为最典 型,又称卤素碱金属晶体。
t
te
IV.闪烁探测器的电压脉冲信号
由等效电路
可得:
ItVR(0t)C0
dV(t) dt
Vt
et/R0C0
t
Itet/R0C0dt
C0 0
代入:I(t)nphTMeet/
令: QnphTMe
V (t)Q R 0C 0 e e t/R 0C 0 t/
C 0 (R 0C 0)
1、当 R0C0 时 V(t)QE
在很多情况下,与相比, pt 是一个非常窄的
时间函数,这时可以忽略电子飞行时间的涨落,
用函数来近似 pt
即:可设 p t M e t te
则:I(t)n ph Tte t tM e (tte)d t 0
求 解
0
It nphTMee(tte)/
I t
nphT Me
e(tte )/
光纤传感作业答案
第一章:概述1、进一步对比光纤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总结出光纤传感器的独特性质。
答:(1)与传统的各类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具有光纤及光学测量的特点,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电绝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容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监控,耐腐蚀,防爆,光路有可挠曲性,便于与计算机联接。
(2)特点如下:a、灵敏度较高;b、几何形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可以制成任意形状的光纤传感器;c、可以制造传感各种不同物理信息(声、磁、温度、旋转等)的器件;d、可以用于高压、电气噪声、高温、腐蚀、或其它的恶劣环境;e、而且具有与光纤遥测技术的内在相容性。
2、查资料,解释“The Hype Cycle”,并举例说明技术发展的规律。
答:中文名:发展规律周期Hype cycle描述了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并将现有各种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标注在图上,为一些行业的发展作出很好的预测。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升期和快速发展期、下降期、爬坡期、稳定应用期。
3、试总结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历史1975年军用及工业应用开发1976年光纤陀螺概念提出;光时域反射计提出1977年美国FOSS计划1979年第一只光纤光栅1980年实验室级别设备1982年光纤水听器海上试验1985年军事传感器开发1987年光子晶体光纤概念出现1990年第一代工业设备1995年石油和天然气首次实地实验2001年首套石油和天然气光纤测试系统2005年全光纤分布式系统出现2011年国产光纤陀螺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应用附加:1、数值孔径计的物理意义答:描述光纤收集从光源发出的光的能力,以及利用内反射将光保持在光纤中的能力。
2、光纤中引起损耗的主要因素答:光纤中金属离子和OH-离子引起的吸收损耗;紫外线和红外线引起的本征吸收损耗;制作缺陷导致的散射损耗;本征散射。
1、试说明模式的含义及其特点,并比较光纤中的模式和自由空间的场解。
光电导探测器的原理
光电导探测器的原理光电导探测器是一种常见的光电转换器件,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它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电子设备和光测量等领域。
本文将从光电导探测器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应用。
光电导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即光照射到物质上会产生电子-空穴对。
在光电导探测器中,一般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光电转换元件。
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能量将被传递给半导体中的电子,使其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
光电导探测器通常由光电导层、电极和支撑结构组成。
光电导层是光电转换的关键部分,一般采用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半导体材料,如硅(Si)或锗(Ge)。
当光照射到光电导层上时,光子能量将激发光电导层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形成电流。
电极用于收集电流信号,一般采用金属材料。
支撑结构则用于固定光电导层和电极,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光电导层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光电导探测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光电导探测器包括PIN型光电导探测器、APD型光电导探测器和光电二极管。
PIN型光电导探测器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电导探测器。
它由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中间的Intrinsic层组成。
当光照射到Intrinsic层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在电场作用下被分离,从而产生电流。
PIN型光电导探测器具有宽波长响应范围、低噪声和高速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和光测量领域。
APD型光电导探测器是一种增强型光电导探测器,通过引入雪崩效应来增强光电转换效率。
APD型光电导探测器在Intrinsic层中引入高场区,当光照射到高场区时,电子-空穴对将在电场作用下进行雪崩增强,从而产生更大的电流。
APD型光电导探测器具有高增益、高灵敏度和高速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低光水平检测和光通信领域。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简单的光电导探测器,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构成。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在PN结处被分离,形成电流。
光电二极管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快速的响应速度,广泛应用于光电子设备和光测量领域。
基于光电效应的光电探测器研究
基于光电效应的光电探测器研究一、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电子过程,其中包括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电子受到激发和逃逸等。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而提出的,即光既可以像波一样传播,也可以像粒子一样被看作物质的微观构成成分——光子。
当光子流(光束)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表面时,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会将电子从原子中抛出。
二、光电探测器的概念及其应用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将瞬态光信号转化成持续性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光电探测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中,如激光测距、太阳能光伏发电、红外测温、医学成像以及通讯和网络等领域。
常用光电探测器种类包括光电倍增管、硅光电池、光电晶体、光导综合器、新型光电探测器等。
三、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及各自优缺点1.光电倍增管(PMT)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子转化成电子,再经过多级倍增,最终输出电压信号的高灵敏度探测器。
优点是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形状好,但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无法承受强光信号和电磁干扰。
2.硅光电池是将表面光子和半导体内部掺杂形成的惯性载流子进行电收集和分析的高速光电探测器。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响应快等优点,但由于其材料带隙较小,响应波长范围窄,而且光谱特性受温度和照度影响较大等缺点。
3.光电晶体(APD)是一种半导体结构,具有整流效应和在静态电场下将光子转化成电子的特性。
它具有高增益、低噪声、高响应速度和宽频带等优点,但缺点是易受到周围光源和电磁干扰影响,以及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暂态响应时间限制等。
4.光导综合器是一种新型光电器件,是利用微纳米光学和电子学技术,将光和电信号集成在同一根光导纤维中传输和探测。
这种器件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好等特点。
四、光电探测器的应用案例1.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硅光电池将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芯上,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能转化成电能,实现电能的产生。
光电探测器概述 (课堂PPT)
概述
.
1
光信号
光电探测器
放大和处理
用户终端
光接收系统组成
.
2
♣ 光辐射探测系统由信息源、传输介质和接收
系统组成。接收光学系统把信息源光辐射和背景 及其它杂散光经传输介质一起会聚在光探测器上。
♣ 光辐射所携带的信息,如:光谱能量分布、辐
射通量、光强分布、温度分布等由光探测器转变成 电信号测量出来,经电子线路处理后,可供分析、 记录、存储或直接显示,从而识别被测目标。
光辐射
光子能量大于
材料内束缚能级的
逸出功
金属氧化物或
电子逸出表面
自由电子
半导体表面
♠ 光电导探测器(光电导效应或内光电效应)
光辐射
光子能量大于
材料内不导电束缚
禁带宽度
状态的电子空穴
半导体材料
自由电子空穴
.
电导率变化
29
光电探测器(2)
光伏探测器(光生伏特效应或内光电效应)
光电探测器工作原理
光电探测器工作原理
光电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物质表面时,能量足够大的光子会导致表面材料中的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
这个现象可以在金属和半导体材料中观察到。
在光电探测器中,使用的是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通常被分为N型和P型两种,其中N型材料富含自由电子,而P型材料富含空穴(缺少电子的位置)。
当将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一个PN结。
PN结中,N 型和P型材料的自由电子和空穴会发生扩散和结合的过程,形成一个电势差。
当光照射到PN结上时,光子的能量会被电子或空穴吸收,导致它们跃迁到相应的能级。
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大,电子或空穴可以跃迁到对方的区域,称为光生载流子。
这些光生载流子会造成电子和空穴浓度的增加,从而改变PN结中的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变化会导致电流的产生。
为了增强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通常会在PN结周围加上反射层和透镜,以便更好地收集和聚焦光线。
此外,探测器还可以通过外部电压来控制电势差的大小,从而调节电流的输出。
总的来说,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光电效应在半导体
材料中产生光生载流子,从而导致电势差的变化,进而产生电流信号。
这种原理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光通信、光谱分析、太阳能电池等。
光电探测器PPT课件
.
6
3.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是适当设计的电极结构,使前一级发射出来
的电子尽可能没有散失地落到下一个倍增极上,也就是使下一 级的收集率接近于1;并使前一级各部分发射出来的电子,落 到后一级上所经历的时间尽可能相同,即渡越时间零散最小。
.
7
4.倍增系统
倍增系统是由许多倍增极组成的综合体,每个倍增极都是
倍增极材料大致可分以下四类:
1)含碱复杂面主要是银氧铯和锑铯两种,它们既是灵敏的光 电发射体,也是良好的二次电子发射体。
2)氧化物型,主要是氧化镁。 3)合金型,主要是银镁、铝镁、铜镁、镍镁、铜铍等合金。 4)负电子亲合工作电压不致于过高;热发射小,以便整管的暗电流和噪声小
测试阴极灵敏度时,以阴极为一极,其它倍增极和阳极都 连到一起为另一极,相对于阴极加100~300V直流电压,照射 到光电阴极上的光通量约为10-2~10-5lm。
测试阳极灵敏度时,各倍增极和阳极都加上适当电压,因 为阳极灵敏度是整管参量,与整管所加电压有关,所以必须注 明整管所加电压。
积分灵敏度与测试光源的色温有关,一般用色温为2856K 的白炽钨丝灯(A光源)。(色温:辐射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 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则黑体的这一温度称为该辐 射源的色温。)色温不同时即使测试光源的波长范围相同,各单 色光在光谱分布中的组分不同时. ,所得的积分灵敏度也不同。14
侧窗式
端窗式
.
4
1.光窗
光窗分侧窗式和端窗式两种,它是入射光的通道。一般常 用的光窗材料有钠钙玻璃、硼硅玻璃、紫外玻璃、熔凝石英和 氟镁玻璃等。由于光窗对光的吸收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吸收 越多,所以倍增管光谱特性的短波阈值决定于光窗材料。
.
光电检测器件光电检测器件资料
光电检测器件
非聚焦型光电倍增管, 由于极与极之间没有聚焦 场,电子损矢较大,为了要得到较大的电子倍增,就 要增加倍增极数目,相应地也就增加了飞行时间及其 涨落,所以这种管子的时间分辨本领较差,其优点是 同样大小的光脉冲照射到光阴极不同部位时,阳极灵 敏度变化不大,最后输出的脉冲幅度比较一致,因此 作能谱测量时的能量分辨率较好。
光电检测器件
3、分类 ①“聚焦型”和“非聚焦型”
电子倍增系统有聚焦型和非聚焦型两类。聚焦型的 打拿极把来自前一级的电子经倍增后聚焦到下一级去, 两极之间可能发生电子束轨迹的交叉。非聚焦型又分 为圆环瓦片式(即鼠笼式)、直线瓦片式、拿栅式和 百叶窗式。
聚焦型光电倍增管,电子在其中飞行的时间较短, 飞行时间的涨落也小,它适用于要求分辨时间短的场 合;
Sp
IA
G
各倍增极和阳极
都加上适当电压;
注明整管所加的
V
电压
2.电流增益
阳极电流与阴极电流之比称为电流增益M(内增益)
M IA SAΦ SA IK SKΦ SK
M
IA IK
0
n
IA IK • 0 (11)(22 ) (nn )
M n
3、光电特性
阳极光电流与入射于光电阴极的光通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称为倍增管的光电特性。
1、常规光电阴极
(1)、银氧铯(Ag-O-Cs)光电阴极
最早的光电阴极,主要应用于近红外探测
•峰值波长: 350nm, 800nm
•光谱响应范围约300-1000nm; •量子效率约0.5%; •使用温度100°C; •暗电流大。
(2)单碱锑化物:
CsSb阴极最为常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灵敏度最高
光电检测器件
内光电效应型光电探测器
内光电效应型光电探测器目前用的最广泛的内光电效应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内光电效应将信号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器件。
信号光激励半导体材料或PN结产生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不像光电管那样逸出材料表面形成自由电子,而是仍留在导体内部运动形成电信号。
用半导体光电效应研制的光传感器,由于其各自独特的优点,如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集成化、功能多样等,现已成为光传感器的主体,实际上也是其他类型现代传感器的主体,为此首先对半导体材料及PN结等有关特性作一些结论性的回顾,以便加深对半导体传感器的理解,其详细内容请参考有关专著。
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基础。
本征半导体的能带特征,半导体因而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而得名。
能带理论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给予了清楚的理论说明。
固体材料是由大量规则排列的原则组成,固体中电子是在周期势场中运动,因此大量孤立原子组成晶体后,由于电子运动的共有化,孤立原子的能级发生分裂形成能带,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特征的能带,并且有不同的导电性能,相应表现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绝缘体中电子恰好填满较低的一系列能带称满带,而较高的一系列能带称为空带是没有电子的而且满带与空带之间能量间隔称为禁带较宽。
一般情况下,满带中电子不可能跃上宽带,满带中电子状态全部被占有,不能产生电流,即不导电,故表现为绝缘体。
导体中除较低的能带完全被电子填满之外,还存在只是部分被电子填充的能带称为导带,因此电子可以在导带中运动,故表现为导体。
半导体能带结构和绝缘体相似,存在满带和空带,但其禁带宽度远低于绝缘体的间隔,因此即使在一般条件下,半导体手袋外界激励如加热、光照,就会使满带中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越过禁带而跃上空带,在空带中称为导电电子,而满带中由于留下空位给其他电子的运动提供可能,并形成导电,及空位导电,这种纯净的半导体导体状态,仅发生在满带与空带之间的本征型导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3/6
3.1.1 能带理论
金属:不存在禁带,导带和价带交织在一起, 电子可以连续过渡,因而导电性能强。 绝缘体:禁带宽度较大,在室温下由于热能激 发到导带中的电子很少,因此导电性能很差。 半导体:禁带宽度较小,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 ,室温下由于热运动总有一部分电子从满带跃迁到 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如果外加电场,电子空穴 对载流子沿着电场方向漂移运动,形成电流输出。
x x x
e为电子电荷;lx为吸收层厚度。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在φ的光照下,探测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子 空穴对为J·lxly/e。由量子效率的定义有:
( )
J lxl y / e
0 / h
(1 r )(1 e x )
由此可见,要提高量子效率,就须使光反射率r低, 吸收系数α大,吸收层厚度要足够长以充分吸收光 辐射。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
当入射辐射作用在半导体PN结上,且入射光子 能量大于材料禁带宽度时,便产生电子-空穴对,电 子-空穴对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分离,使得 在无光照时形成的势垒高度降低。
相当于在 PN 结上加了一个正向电压,结果是, 耗尽区宽度变窄,接触电位差减小,入射光的光能 就转变成电能。这种由光照而在 PN结的两端出现的 电动势称为光产生电动势,此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2012/3/6
3.1.1 能带理论
从能带图可以看出,由于能带弯曲,表面的 电位相对于体内降低了Ed,因此电子在表面附近 受到耗尽层内建电场作用容易到达表面,电子只 需克服EA1就能逸出表面,此时由于光的入射产生 的光电子只需克服有效电子亲和势为:
E Aef E0 EC1 E A2 Ed E A1
2012/3/6
带宽
设RT是光电二极管电路电阻,CT是光电二极管结电 容和放大器输入电容之和,则检测器可以近似为一个 RC低通滤波器,其带宽为:
B 1 2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T
例:如果光电二极管的电容为3 PF,放大器电容为4 PF,负载电阻为1 K 欧姆,放大器输入电阻为1欧姆,则CT = 7 PF,RT =1 K欧姆,所以电路 带宽:
2012/3/6
3.1.1 能带理论
半导体光电发射可以用电子亲和势来描述。 如图所示,电子亲和势(电子结合能) EA指的是 导带底上的电子向真空逸出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数值上等于真空能级 与导带底能级EC之差。即:
E A E0 EC
此时电子亲和势就等于能 量阈值。那么半导体材料中电 子从价带顶逸出产生光电发射 所需的能量阈值,就是真空能 级与价带顶能级之差。
2012/3/6
3.1.1 能带理论
在纯半导体材料中掺入不同杂质生成 P型和N型半 导体。掺入杂质后,在原先的满带和导带之间产生 一些孤立的附加级。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图
附加能级的位置则决定于杂质原子的性质: 在4价硅中掺入少量5价的磷,则构成N型半导体; 在4价硅中掺入少量3价的硼,则构成P型半导体。
多晶型 光敏电阻 (基于光电导效应) 合金型 光敏二极管 光生伏特效应 光敏晶体管 ②.响应波长有 选择性,这些器 (基于光生伏 光 电 池 特效应) 雪崩光电管 件都存在某一 截止波长λ,若超 过此波长,器件 无响应.
特点:①.响应波长无选择性,对从可见光 到远红外的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敏感; ②.响应慢,吸收辐射产生信号需要 的时间长,一般在几毫秒以上.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
从半导体能级图可以看出,价带和导带之间有 一禁带(禁带宽度-带隙能量Eg),半导体电子不能 存在于禁带区域,导带与真空能级之间形成电子亲 和势(EA)。 当光子入射到光阴极面上时,处于价带中的电 子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励,向表面扩散,扩散到表 面的电子,越过真空位垒成为光电子发射到真空, 完成由光子转变为电子的光电发射。
烟尘浊度监测仪
烟道里的烟尘浊度是用通过光在烟道里传输过程 中的变化大小来检测的。如果烟道浊度增加,光 源发出的光被烟尘颗粒的吸收和折射增加,到达 光检测器的光减少,因而光检测器输出信号的强 弱便可反映烟道浊度的变化。
在路灯照明设计中,一般要求白天有自动 关闭功能,如何探测光线的明暗变化? 宾馆自动门工作原理?
1 B 23 ( MHz) 2RT CT
如果将负载电阻降为50欧姆,电路带宽增加为455 MHz。
光电探测传感器件
外光电 效应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单晶型 本征型 掺杂型
光 电 探 测 传 感 器 件
光子探测 传感器件 (基于量 子效应)
内光电 效应
这类器件特点: ①. 响应快,响应时间一 般为几十纳秒到几 百微妙. 热电探测 热电堆 传感器件 热电偶 (基于热 热释电探测器 热敏电阻 效应)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设入射到探测器的辐射通量φ,每秒钟入射的光子 数为φ/hν。由光吸收定律,在距表面位置x处△x 的长度内,每秒吸收的光子数为:
0 (1 r )e x ( x) N x x 计算光电子产生示意图 h h
式中,r为反射率;α为 吸收系数,单位为1/cm; φ(x)为距表面为x处的辐射 通量。
2012/3/6
许多会议室、
宾馆房间的天花板
上都装有火灾报警
天花板上的火 灾报警器
器,火灾报警器是
光传感器应用的又
一实例。
结构和原 理图
工作原理
报警器带孔的罩子内装有发光二极管LED、 光电三极管和不透明的挡板。平时,光电三极
管收不到LED发出的光,呈现高电阻状态。烟雾
进入罩内后对光有散射作用,使部分光线照射 到光电三极管上,其电阻变小。与传感器连接 的电路检测出这种变化,就会发出警报。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1)斯托夫定律
当入射光的频谱成份不变时(同一波长的单色光 或者相同频谱的光线),光电阴极的饱和光电发射 电流Ik与被阴极吸收的入射光的光通量φ成正比:
I K S K
灵敏度)。
SK:表征光电发射灵敏度的系数(光电阴极的光照
只要测出光电发射的阴极的电流Ik以及入射到光 阴极的光通量φ,就能求出光电阴极光照灵敏度。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如果PN结有外接回路,则流过外电路的总电流 与光生电流和结电流之间的关系为:
eV kT I I p I s e 1
如果负载电阻接入外回路,那么电流为I在PN 结两端产生的电压为:
kT I p I V ln 1 e Is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量子效率
对于内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在本征吸收时, 只要入射光子能量hν>Eg,每个光子都能产生光 电子,即η=100%,否则,产生光电子数为零,即 η=0。 由于探测器对入射光的反射、透射、散射的作用 ,当入射光能量hν≥Eg,每个光子不一定都能产生 光电子,实际的量子效率η<100%。 下面利用光吸收定律进一步讨论有关量子效率的 问题。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单位体积内电子-空穴对的产生率(m-3s-1)为:
g ( x)
0 N (1 r )e x lx l y x h lxl y
它是x的函数,因此沿着x方向的电流密度 (A/m2)为: l l 0 x J e g ( x)dx (1 r )e e dx 0 0 h lx l y 0 (1 r )e (1 e l ) h lx l y
2012/3/6
半导体光电发射体的 简化能带模型
3.1.1 能带理论
电子亲和势是表征半导体材料发生光电效应 时,电子逸出的难易程度。电子亲和势越小,就越 容易逸出。 如果电子亲和势为零或是负值,则意味着电 子处于随时可以脱离状态,变成自由电子,这样 用电子亲和势为负值的材料制作的光电阴极,由 于光子易于激发到表面逸出,因此灵敏度就高。 采用一些特殊工艺,使得有效的电子亲和势 变为负值,则大大降低光电发射阈值,提高材料 的量子效率,这种材料称为负电子亲和势的半导 体材料。
基板电极
2012/3/6
3.1.3 二次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
二次发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入射电子与发射体中的电子相互作用,一部分电
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 (2) 一部分受激电子向发射体-真空界面运动; (3) 到达表面的电子中,能量大于表面势垒的那些 电子发射到真空中。
第三章 内光电效应探测器件
2012/3/6
International Photonics Laboratory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光电效应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2.掌握光生伏特器件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3.掌握光电导器件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了解新型光半导体探测器件 5.掌握典型的偏置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
3.1 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3.1.1 能带理论 3.1.2 光电效应 3.1.3 二次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
2012/3/6
3.1.1 能带理论
原子物理指出,自由原子中的电子具有的能量 状态不是任意的,电子只能存在在一定的能级上。 能级通常用能带图表示,能带分为价带、禁带和导 带。
对于绝缘体、半导体和金属,能级差别只 是禁带宽度(带隙能量Eg)不同。
2012/3/6
3.1.2 光电效应
(2)爱因斯坦定律
爱因斯坦定律阐明了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与入射光频率v (或波长λ)和光电发射材料逸出功 (W)之间的关系。发射光电子最大动能与光的强度 无关,而随入射光频率的提高而线性增加:
mV 2 E 2 h W max
2012/3/6
3.1.2 光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