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二
统计学第二套试卷及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40分)1.均数是表示变量值_A_水平的指标。
(A) 平均(B)变化范围(C)频数分布(D)相互间差别大小2.原始数据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_D_。
(A) 均数不变、标准差变(B)均数、标准差均不变(C)均数变、标准差不变(D)均数、标准差均变3.描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是__B____。
(A)中位数、四分位间距(B)均数、标准差(C)中位数、标准差(D)几何均数、全距4.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是_A__。
(A)中位数、四分位间距(B)均数、标准差(C)中位数、标准差(D)几何均数、全距5.均数与标准差计算的数值A 。
(A)均数可以是负数,标准差不可以(B)均数不可以是负数,标准差可以(C)两者都可以是负数(D)两者都不可以是负数6、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资料的变异度大小宜采用___C___。
(A) 极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间距7.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应选_B___。
(A) 率(B)构成比(C)相对比(D)标准差8.来自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_D_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时更精确。
(A)S (B)R (C)CV (D)9. 已知正常人某定量指标的总体均值μ0=5,今随机测得某地一组特殊人群中的30人该指标的数值,为推断这组人群该指标的总体均值μ与μ0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意义,若用t检验,则自由度应该是 C(A)5 (B)28 (C)29 (D)410.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μ-1.96σ到μ+1.96σ的面积为 A(A)95% (B)49.5% (C)99% (D)97%11.两样本均数间的差别的假设检验时,查t界值表的自由度为 C(A)n-1(B)(r-1)(c-1)(C)n1+n2-2(D)112.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A)总体中个体值存在差别(B)样本中个体值存在差别(C)样本只含总体的一部分(D)总体均数不等于013.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时,哪一个水准第二类错误最小 B(A)α=0.05 (B) α=0.20 (C) α=0.01 (D) α=0.1014. 比较某地10年间结核与白喉两病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宜绘制 C 。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 6、8 章有关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11 个)1.直接反应整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
A、均匀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 D 、变异指标2.计算构造相对指标时,整体各部分数值与整体数值对照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 100%B、大于 100%C、等于 100% D 、小于或大于 100%3.以下相对数中,属于不一样期间对照的指标有(B)。
A、构造相对数B、动向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4.2010年某市下岗员工已布置了 13.7 万人,布置率达 80.6%,布置率是( D )。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均匀指标 D 、相对指标5.依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均匀数往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D)。
A.算术均匀数≥几何均匀数≥调解均匀数B.几何均匀数≥调解均匀数≥算术均匀数C.调解均匀数≥算术均匀数≥几何均匀数D.没有关系6.指数是表示现象改动的( B )A. 绝对数B. 相对数C. 均匀数D. 抽样数7.编制数目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纳(A)作为同胸怀要素。
A. 基期质量指标B. 报告期质量指标C. 基期数目指标D. 报告期数目指标8.价钱降落后,花相同多的钱能够多购置基期商品的10%,则物价指数为( B)A. 90%B. 90.9%C. 110%D. 111.1%9.花费价钱指数反应了( D )A.城乡商品零售价钱的改动趋向B.城乡居民购置生活花费品价钱的改动趋向C.城乡居民购置服务项目价钱的改动趋向D.城乡居民购置生活花费品和服务项目价钱的改动趋向10.变量 x 与 y 之间的负有关是指(C)A. x 数值增大时 y 也随之增大B. x 数值减少时 y 也随之减少C. x 数值增大(或减少) y 随之减少(或增大)D. y 的取值几乎不受 x 取值的影响11.假若有关系数为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C )A. 有关程度很低B. 不存在任何关系C. 不存在线性有关关系D. 存在非线性有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共7 个)1.期间指标的特色是指标的数值(ADE)。
《统计学Ⅱ》期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Ⅱ》期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共30分)二、计算题(共58分)1.(15分))3(44.24)3(242)3(4337.0V 33228.10)(3(8.2321112分分分分)(分)=∆+∆∆+==-+====∑-∑==∑∑=-∑d L M d f F fL M xf f x x fxfx o ii e iii σσσ2.(15分)2.17%43.9700110011-=∑-∑==∑∑=p q p q p q p q 绝对变化总变动相对变化(4分)2.41%06.9401110111-=∑-∑==∑∑=p q p q p q p q 绝对影响价格相对影响(4分) 24%58.10300010001=∑-∑==∑∑=p q p q p q p q 绝对影响销售量相对影响(4分)结论:242.412.17%58.103%06.94%43.97+-=-⨯=必要的文字说明(略)(3分) 3.(14分)(1)]16.0,04.0[206.0303.0)1(11.0∈==∆=-==P t p n p p p p p 分)(分)(分)(μμ (2)1445)1(05.0=-==∆n np p t p 分)( 4.(14分)(1) 绘制产量与时间变量的散点图,判断相关形态 (图略),大致呈现线形正相关(4分)(2) 运用简单的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7年产品产量。
重新排列时间序号t 为-5,-3,-1,1,3,5(2分) 设方程为 y=a+bt (1分) 由最小二乘估计得分)(分)(25540857.170762=====∑∑=y a t yt b 则方程为: y=55+1.0857x t=7时,y=62.60万台 三、综合分析(12分)1) 写出用EXCEL 进行回归分析的简单操作步骤。
在EXCEL 界面下点击工具菜单——数据分析——回归 然后确定变量的范围及参数等(3分)2) X 、Y 的相关系数R=yx xyσσσ2=-0.8728,高度负相关(3分)3) 22xxyb σσ=,x b y a -=回归方程Y=-48.9301+0.5989X (3分) 4)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为F 检验的sig 值与参数b 的T 检验中P 值均小于0.05(3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统计学》2014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答案
统计学《统计学》2014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1. 当样本统计量的观察值未落入原假设的拒绝域时,表示()。
A. 可以放心地接受原假设B. 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与原假设C. 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备择假设D. 备择假设是错误的?正确答案:B2. 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
A. 都减少B. 都增大C. 都不变D. 一个增大一个减小?正确答案:A3. 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A. 完全相关关系B. 正线性相关关系C. 非线性相关关系D. 负线性相关关系?正确答案:A4. 假设检验中,如果原假设为真,而根据样本所得到的检验结论是否定原假设,则可认为()。
A. 抽样是不科学的B. 检验结论是正确的C. 犯了第一类错误D. 犯了第二类错误?正确答案:C5. 下面的假定中,哪个属于相关分析中的假定()。
A. 两个变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B.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C. 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不是随机变量D. 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大,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应增大?正确答案:B6.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
A. 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不合格B. 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不合格品C. 从一大批优质品率为15%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优质品D. 从一大批合格率为10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合格品?正确答案:D7. 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A. 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B. 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C. 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D. 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正确答案:A8.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东大20秋学期《统计学》在线平时作业2
(单选题)1: 2.调查期限的含义是()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C: 从开始搜集资料到工作结束时间
D: 调查登记时间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5、某地区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B: 绝对数时点数列
C: 相对数动态数列
D: 平均数动态数列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6、用标准差比较分析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1、评价估计量是否优良的标准一般有三个,下面哪一个不是()
A: 无偏性
B: 一致性
C: 有效性
D: 真实性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2、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 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D: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24、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该数字资料为()
A: 绝对数
B: 比较相对数
C: 强度相对数
D: 结构相对数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3、最早把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领域的是()。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工商专升本)
一.单选题(共20题,50.0分)1社会经济统计是从( )入手认识社会的工具。
•A、质量方面•B、数量方面•C、宏观方面•D、微观方面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
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棵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棵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 )。
•A、250棵成年松树;•B、公园中25000棵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
我的答案:B得分:2.5分3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我的答案:D得分:2.5分4全国人口普查,其调查单位是( )。
•A、各街乡单位•B、各社区单位•C、全部人口•D、每个城乡居民我的答案:D得分:2.5分5••••••••••••计算算术平均数的简单算术平均法,其计算公式是( )。
•A、=•B、=•C、=•D、H=我的答案:A得分:2.5分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减少1/2,每组次数都增加1倍,中位数( )。
•A、减少1/2•B、增加1倍•C、增加2倍•D、不变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0已知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7.8岁,18岁的人数最多,则该分布属于( )。
•A、正态•B、左偏•C、右偏•D、无法判断我的答案:B得分:2.5分11某批产品共计有4000件,为了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200件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其中有30件不合格。
根据抽样结果进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样本量为30•B、总体合格率的点估计值是85%•C、总体合格率是一个未知参数•D、样本合格率是一个统计量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2点估计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 )。
•A、代替总体指标数值•B、估计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C、估计总体旨标的可能范围程度•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数据的方差越大,估计时所需要的样本量( )。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题目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选择一项:a. 个体指数b. 平均指数c. 综合指数d. 平均指标指数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题目2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项: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题目3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选择一项:a. 1025b. 1050c. 1100d. 1150正确答案是:1050题目4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选择一项:a. 109%b. 110%c. 103%d. 109.18%正确答案是:109.18%题目5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选择一项:a. 平均单位成本b. 人口出生率c. 人口死亡率d. 人口密度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题目6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c. 指标名称d. 计量单位e. 计算公式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题目7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性别b. 年龄c. 职业d. 月收入e. 职称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题目8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时期数列b. 时点数列c. 绝对数时间序列d. 相对数时间序列e. 平均数时间序列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题目9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a. 发展水平b. 增长量c. 发展速度d. 增长速度正确答案是:增长量题目10相关关系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单选)选择一项:a. 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b. 在数量上确定的函数关系c. 在数量上恒等的关系d. 在数量上无法表现的平行关系正确答案是: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题目11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今年比去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选择一项:a. 150%b. 94.4%c. 104.5%d. 66.7%正确答案是:94.4%题目1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c=a+bx,其中参数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是()(单选)选择一项:a. 上升趋势b. 下降趋势c. 平稳趋势d. 发展趋势不明显正确答案是:下降趋势题目13各个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单选)选择一项:a. 最小值b. 最大值c. 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d. 零正确答案是:最小值题目14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2000—2020年间增长了3倍b. 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3倍c. 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7.18%d. 每年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7.2%以上正确答案是: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3倍题目1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单选)选择一项:a. -1( r (1b. 0( r (1c. -1( r (0d. r=0正确答案是:-1( r (1题目16下列统计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零售价格指数b. 产量指数c. 收购量指数d. 销售量指数e. 工资总额指数正确答案是:产量指数, 收购量指数, 销售量指数, 工资总额指数题目17组距数列中,计算组中值的方法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上限+下限)/2b. 上限–邻组组距/2c. 下限+邻组组距/2d. 上限+邻组组距/2e. (上限–下限)/2正确答案是:(上限+下限)/2, 上限–邻组组距/2, 下限+邻组组距/2题目18统计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单选)选择一项: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个体指数与总指数c.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与调和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正确答案是:个体指数与总指数题目19属于数量标志的是()选择一项:a. 性别b. 民族c. 健康状况d. 年龄正确答案是:年龄题目20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c=a+bx,其中参数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是()选择一项:a. 上升趋势b. 下降趋势c. 平稳趋势d. 发展趋势不明显正确答案是:下降趋势题目21在组距数列中,各组频(次)数增加1倍,则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选择一项:a. 不变b. 增加1倍c. 增加2倍d. 减少1倍正确答案是:不变题目2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项:a. 最小值b. 最大值c. 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d. 零正确答案是:零题目23和算术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标准差系数b. 平均差系数c. 全距d. 平均差e. 标准差正确答案是:全距, 平均差, 标准差题目24对于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的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幅度b. 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趋向c. 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程度d. 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的影响正确答案是: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幅度题目25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选择一项:a. 1025b. 1050c. 1100d. 1150正确答案是:1050题目26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2000—2020年间增长了3倍b. 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4倍c. 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7.18%d. 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5.65%e. 每年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7.2%以上正确答案是:2000—2020年间增长了3倍, 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4倍, 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7.18%, 每年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7.2%以上题目27有关强度相对指标的正确论述是()(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 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b. 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d. 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正确答案是: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题目28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是为了()选择一项: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 具体确定调查单位c.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d. 统一调查时间,一起行动正确答案是: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题目29统计的三种含义中,作为基础的是()选择一项:a. 统计分析b. 统计工作c. 统计学d. 统计资料正确答案是:统计工作题目30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选择一项:a. 人口按年龄分组b. 人口按性别分组c. 居民家庭按总收入分组d. 居民家庭按生活消费量分组正确答案是:人口按性别分组题目31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单选)选择一项:a. 职工按工龄分组b. 职工按职别分组c. 职工按民族分组d. 职工按性别分组正确答案是:职工按工龄分组题目32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选择一项: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指标正确答案是:品质标志题目33某班学生分别按性别和政治面貌分组的结果,男生30人、女生20人;党员3人、团员39人、非党团员8人,这是一种复合分组。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A、具有可加性B、不具有可加性C、可加或可减D、都不对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10、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
第五章动态数列一、判断题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7、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 D。
首末折半法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
12%、6。
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 8。
12%×6。
42%×5.91%×5.13%B、 8。
12%×6.42%×5.91%×5。
13%-100%C、 1。
0812×1。
0642×1.0591×1.0513D、 1。
0812×1.0642×1。
0591×1.0513-100%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
0,4。
0,3。
6,3.4,4.2,4。
统计学作业2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计学原理》作业2选择题1.统计分组时,若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B )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D.另立一组2.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D)。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A.260 B 215 C 230 D 1854.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D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5.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B)A.应选择奇数B.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C.应选择偶数D.可取4或126.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B)。
A.总是大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B.总是小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C.总是等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D.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7.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CA.均值B.中位数C.众数D.四分位数8.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BA.乡村较大B.城市较大C.城市和乡村一样D.不能比较9.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BA.被调查的单位总数相当多B.存在少数举足轻重的单位C.调查结果能够用于推算总体数据D.被调查的现象总量在各总体单位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均匀10.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间的关系是(A)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C.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极限误差11.进行单侧检验时,利用P值进行判断,拒绝原假设的条件是( A)A.P值<α B P值>α C P值<α/2 D P值>2α12.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D)A.H为真时拒绝0H的概率B.H为真时接受0H的概率C.H不真时拒绝0H的概率D.H不真时接受0H的概率13.时间序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向上或持续下降的变动称为AA.趋势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14.根据各年的季度数据计算季节指数,各季节指数的平均数应等于AA.100%B.400%C.25%D.015.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统计学2(含答案)
一、单选题1.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S、C、I)的时间序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A.只包含趋势因素;B.只包含不规则因素;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D.消除了趋势和不规则因素2.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1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C.系统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3.在方差分析中,进行多重比较的前提是(A.拒绝原假设)A.拒绝原假设;B.不拒绝原假设;C.可以拒绝原假设,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D.各样本均值相等4.下面哪一种动态数列中的指标数值直接相加具有现实意义(C.时期数列)。
A.相对数动态数列B.平均数动态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5.对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进行单一方程回归分析时(A.只能将原因作为自变量)A.只能将原因作为自变量B.只能将结果作为自变量C.二者均可作为自变量D.没有必要区分自变量6.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7.在对时间序列作季节变动分析时,所计算的季节比率是(D.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A.某一年月或季度平均数相对于本年度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B.某一年月或季度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C.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某一年水平变动的程度;D.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8.从时间序列中分别分解出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因素,并且消除不规则变动成分,这样测定循环变动的方法通常称为(D.剩余法或分解法)A.间接法;B.指数法;C.趋势剔除法;D.剩余法或分解法;9.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B.季节性)A.趋势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10.一个由100名年龄在30~60岁的男子组成的样本,测得其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r=0.45,则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A.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B.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C.体重较重的男子趋于较高D.45%的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11.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2021秋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 参考答案
2021秋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参考答案2021秋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68 分。
)V1. 连续性变量在编制数列时,适宜采用()。
A. 组距数列 B. 单值数列 C. 品质数列 D. 数量数列满分:4 分2. 下面哪种调查方式可以避免访员误差()。
A. 入户访谈 B. 拦截式访谈 C. 电话访谈 D. 邮件调查满分:4 分3. 一数列,直接利用未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和先分组再计算算术平均数,二者的结果()。
A. 一致 B. 不一致C. 某些情况下一致D. 多数情况下一致满分:4 分4. 当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为()。
A. 显著性水平B. 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C. 取伪错误的概率D. 以上都不对满分:4 分5. 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 25% B. 2% C. 75% D. 20%满分:4 分6. 由日期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计算。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序时平均数满分:4 分7. 当各变量值大小不等时,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A. 算术平均数最大 B. 调和平均数最大 C. 几何平均数最大 D. 不一定满分:4 分8. 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公式的场合是()。
A. 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B. 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C. 抽样单位数目很小时 D. 抽样单位数目很大时满分:4 分9. 数据分析是指运用( )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并从数据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的过程。
A. 计算器B. 统计方法C. 计算机D. 统计机构满分:4 分10. 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满分:4 分11. 从某城市抽取500户居民家庭得到的人均月收入、人均生活费支出属于()。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标准答案川大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标准答案川大《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川大————————————————————————————————作者:————————————————————————————————日期:2我的作业列表 -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79.0完成日期:2014年07月18日16点49分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算术派产生于17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是()( A )A.《政治算术》B.《国富论》C..《统计学的研究》D.《社会物理学》2.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 B )A.人口出生率B.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工农业产值比3.设某地区有10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 A )A.每一件产品B.1000家工业企业C.全部工业企业D.10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4.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B )A.实际误差B.平均误差C.实际误差的平方D.允许误差5.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 D )A.绝对数B.相对数C.时点数D.时期数6.相关系数可以说明()( B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B.变量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C.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D.变量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7.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格品数量( )( D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9.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B )A.-∞< <+∞B. -1≤ ≤+1C. -1< <+1D.0≤ ≤+110.假设检验是检验( )的假设值是否成立( B )A.样本单位B.总体指标C.样本方差D.中位数11.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D )A.次数B.累计频率C.频率D.次数密度12.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C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的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13.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C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D.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关系14.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统计学2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卷(二)一、填空题(4题,每空格1分,共10分)1构成时间序列的因素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2.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统计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
4.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是:统计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图表。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A不等B重叠C间断D没有严格要求2.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D)A.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3.某企业去年9月—12月月末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9月30日1400人,10月31日1510人,11月30日1460人,12月31日1420人,则该企业第四季度的平均人数为(B)。
A 1448人B 1460人C 1463人D 1500人4.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A )。
A Yc=2-3x,r=0.88B Yc=4-5x,r=-0.55C Yc=-10+5x,r = 0.90D Yc=--100-0.9x,r= - 0.835.将总体单位按某一事实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的方法是(C)。
A 类型抽样B整群抽样 C 等距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6.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 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B 200个公司C 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 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7.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D )。
A 39.36%B 129.73%C 71.76%D 139.36%8.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C)。
A 确定调查组织工作B 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C调查目的的确定 D 调查范围的确定9.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B)。
A. 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10.某地订奶居民户均牛奶消费量为12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2公斤。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A、75% B、40%
C、13% D、17%
11、某地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相对指标
12、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的108.8%,此指标为(D)。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
13、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E)。
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统计实习二及答案
实习二一、选择题1. 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 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 μ愈大B. μ愈小C. σ愈大D. σ愈小E. μ愈小且σ愈小2. 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频率_________。
A. 系统误差越大B. 可靠程度越大C. 抽样误差越大D. 可比性越差E. 代表性越差3. 区间X 2.58x S 的含义是_________。
A 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B 样本均数的99%可信区间C 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D 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4. 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人员红细胞数(万/mm 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 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________。
A 99%参考值范围B 95%参考值范围C 99%置信区间D 95%置信区间5.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________。
A.与抽样误差有关B. 随样本均数的不同而变化C.与置信度有关D. A 、B 、C 均正确6. 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指________。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1H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7. 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________。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1H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8.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________。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9. 在研究两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的配对t 检验中,要求________。
A 两组的样本方差相等B 数据呈双变量正态分布C 差数d 服从正态分布D 差数d 的方差等于010. 对于t 分布来说,固定α水平的值,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 的临界值将________。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第一篇: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题目1 连续型数据的分组()(单选)选择一项:a.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b.不能进行组距式分组c.进行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都可以d.一般不能进行单项式分组,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题目2 统计学是()选择一项:a.实质性科学b.方法论科学c.纯自然科学d.社会学科学题目3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项:a.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b.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c.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d.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题目4平均指数法是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基础是()选择一项:a.综合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c.个体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题目5 各个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单选)选择一项:a.最小值b.最大值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d.零题目6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单选)选择一项:a.最小值b.最大值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d.零题目7 有关强度相对指标的正确论述是()(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c.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e.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题目8 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的商品销售价格指数表明()(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幅度b.商品销售的品种规格的变动c.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趋向d.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程度e.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的影响题目9 某班学生分别按性别和政治面貌分组的结果,男生30人、女生20人;党员3人、团员39人、非党团员8人,这是一种复合分组。
请判断正误()(单选)选择一项:a.对b.错题目10 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c=a+bx,其中参数b 为负值,则这条直线是()(单选)选择一项: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平稳趋势d.发展趋势不明显题目11 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选择一项:a.只能进行全面调查b.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c.既不能进行全面调查,也不能进行非全面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能进行题目12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选择一项: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题目13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单选)选择一项:a.发展速度b.增长速度c.发展水平d.增长量题目14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选择一项:a.对比基期的不同b.对象范围的大小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题目15 在组距数列中,各组频(次)数增加1倍,则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选择一项:a.不变b.增加1倍c.增加2倍d.减少1倍题目16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a.发展水平b.增长量c.发展速度d.增长速度题目17统计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单选)选择一项: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个体指数与总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与调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题目18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小轿车数是()选择一项:a.平均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题目19200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86‰是()(多选)选择一项: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题目20某地为了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选择一项: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题目2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计算,在实际运用时()(单选)选择一项:a.采用样本资料b.多采用非全面资料c.采用全面资料d.多采用全面资料题目22假定一个总体由5 个数据组成,3,7,8,9,13,该总体的方差是()(单选)选择一项:a.8b.7.5c.9.7d.10.4题目23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选择一项:a.1025b.1050c.1100d.1150 题目2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不同是()(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作用有别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c.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d.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差异e.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题目25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选择一项: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人口按性别分组c.居民家庭按总收入分组d.居民家庭按生活消费量分组题目26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选择一项:a.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大b.均值大的,离散程度大c.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小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题目27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题目28和算术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系数c.全距d.平均差e.标准差题目29在进行统计分组时,组距和组数的关系是()(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成正比b.组数越多,组距越大c.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成反比d.组数越少,组距越大题目30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b.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c.指标名称d.计量单位e.计算公式题目3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选择一项:a.个体指数b.平均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题目32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选择一项:a.职工按工龄分组b.职工按职别分组c.职工按民族分组d.职工按性别分组题目33各组的组中值代表组数据值的()(单选)选择一项:a.平均水平b.最高水平c.最低水平d.随机水平题目34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选择一项:a.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大b.均值大的,离散程度大c.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小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题目35一项实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单选)选择一项:a.事件b.简单事件c.样本空间d.基本事件题目36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2000—2020年间增长了3倍b.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4倍c.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7.18%d.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5.65%e.每年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7.2%以上题目37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a.性别b.年龄c.职业d.月收入e.职称题目38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选择一项:a.120%b.1200%c.100%d.1000%题目39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选择一项:a.1025b.1050c.1100d.1150题目40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2000—2020年间增长了3倍b.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3倍c.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7.18%d.每年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7.2%以上第二篇:统计学原理问卷调查作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编号:亲爱的同学你好: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答案无对错之分,只作为学术性课题时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公开个人的信息。
统计学第二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二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整个统计研究中占有什么地位?答:统计调查是按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2、统计调查有哪能些分类?答:统计调查有以下分类:一、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二、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三、调查所搜集资料方法可分为:直接调查、凭据调查、派员调查、问卷调查;四、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专门调查和统计报表。
3、为什么搞好统计调查工作需要事先制定调查方案?它包括哪些内容?答:(1)因为统计调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繁重复杂、高度统一和严格的科学工作,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因此,在着手调查之前应该制定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才使得调查过程有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步骤,顺利完成任务。
所以搞好统计调查工作需要事先制定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应包括六方面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的组织工作。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答: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关系:A、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调查目的所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
调查单位: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
B、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变化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2)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关系:A、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B、和填报单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一致的7、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统计普查有以下主要特点:!)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有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总体情况. 3)、普查能掌握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可能经常进行8、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点?它在统计调查中发挥着什么作用?答: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其它非全面调查有明显区别;2)按照随机原则抽样;2、抽样调查的优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3)准确性4)灵活性3、抽样调查的作用: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2)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3)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检查和控制;4)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动态数列一、判断题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7、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 8.12%×6.42%×5.91%×5.13%B、 8.12%×6.42%×5.91%×5.13%-100%C、 1.0812×1.0642×1.0591×1.0513D、 1.0812×1.0642×1.0591×1.0513-100%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5.2。
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A、 5.2B、 4.1(首末折半法)C、 4.133D、 54、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1999年为104%,2001年为105%,2001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A、 103%B、 101%C、 104.5%D、 113%5、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6、某银行1月1日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2日为108万元,1月3日为119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A、 102/2+108+119/2B、(102+108+119)÷3C、(102/2+108+119/2)÷3D、 102+108+119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8、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9、时间数列是()①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②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③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④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10、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①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 ②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③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④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11、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 ②时期数列③时点数列 ④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12、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①只能是绝对数 ②只能是相对数③只能是平均数 ④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3、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②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③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④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4、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 )①资料易于取得 ②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④方便计算15、某地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53.5%,2004年比2000年增长40.2%,则2005年比2004年增长( )①9.5% ②13.3% ③33.08% ④无法确定16、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①102% ②2% ③2.3% ④102.3%%3.10248.18981944 3/)72.79876.599500(3/)832612500(==++++=计划程度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17、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84人、72人、84人、96人,则第二季度该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 )①84 人 ②80人 ③82 人 ④83人 18、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①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②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③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④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19、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①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n 期正好达到第n 期的实际水平 ②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 期正好达到第n 期的实际水平 ③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④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20、已知某地1996—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8%,则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①1008.01.0⨯ ②1081.110-⨯③()()105508.01.0⨯ ④()()108.11.11055-⨯21、直线趋势方程bx a y+=ˆ中,b a 和的意义是( ) ①a 表示直线的截距,b 表示0=x 时的趋势值 ②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③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④a 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22、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23、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24、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②曲线趋势方程③指数趋势方程④二次曲线方程25、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①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②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③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④预测未来26、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①100% ②400%③120% ④1200%27、已知时间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的数据?①30年②28年③25年④26年(趋势值项数=原数列项数-移动平均项数+1)28、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①时期数列的资料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③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④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资料29、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①增长量②发展速度③增长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3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①环比发展速度②平均发展速度③定基发展速度④定基增长速度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分子为时期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钢铁产量C、平均分摊到每吨粮食上的水库容量数D、平均分摊到每万人的零售商店数E、平均分摊到每万元农业产值上的农业机械马力数2、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A、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B、联系每增长1%的绝对值进行分析C、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D、结合环比发展速度进行分析E、正确选择报告期水平3、平均增减量是()A、各期累计增减量的平均B、各期逐期增减量的平均C、累计增减量÷逐期增减量个数D、累计增减量÷(时间数列项数-1)E、各期累计增减量之和÷逐期增减量个数4、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A、某工业企业历年利税总额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C、某商业企业历年销售额D、某地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数E、某高校历年招生人数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6、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有如下关系()A、各逐期增长量的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B、各逐期增长量的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C、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D、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E、两相邻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7、研究长期趋势的目的在于()A、认识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B、为趋势预测提供必要条件C、研究趋势变动的经济效果D、分析趋势产生的原因E、剔除趋势影响以分解数列中的其他因素四、计算题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①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②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解:逐期增长量*(万辆)累计增长量(万辆)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0.8 10.8 107.3 107.3 7.3 7.3 4.7 15.5 103 110.5 3 10.5 20.2 35.7 112.4 124.2 12.4 24.2 23.8 59.5 113 140.3 13 40.3 27.2 86.7 113.1 158.8 13.1 58.8 90.9 177.6 138.8 220.4 38.8 120.4 119.3 296.9 136.7 301.3 36.7 201.3 63 359.9 114.2 344 14.2 244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为44.99万辆,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1.8%,平均增长速度为11.8%;2、我国1989~2004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 年份年底总人数(万人)1989 112704 1990 114333 1991 115823 1992 117171 1993 118517 1994 119850 1995 121121 1996 122389 1997 123626 1998 124761 1999 125786 2000 126743 2001 127627 2002 128453 2003 129227 2004129988计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