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1)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油井开 井数 (口) 4 4 4 4 4 4 4 4 4 4
液量 (t) 449.0 397.8 366.4 399.6 410.0 407.8 415 423.5 430.0 432.4
日 产量
油量 含水
(t) (%)
54.3
87.9
1-204
1-173
2-196
4-141 3N17
3-179 3-196
3-172
3-105 1-207 1-22 2-216
3-182
3-192 3N202
2-228
2-215
4X175 3-229
3-219
2-245 2-28
4-252
3-245
水井
3-266
可修复的套坏井
大修停修井
分析步骤
(一)了解注采井组基本概况及开采
715
240.0 25.0 89.6
700
250.0 26.0 89.8
696
260.0 24.0 90.8
680
268.0 23.0 91.5
650
备注
9
270
22.0 92.0
620
矿化度3900mg/l, 水型NaHCO3
2# 井 生 产 数 据 表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产能资料: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等
油 井
压力资料:包括静压、流压、油压、套压等 水淹资料:含水率 油气水物性资料:包括原油密度、粘度、水
动
型、矿化度等
态
最新井组动态分析
产能资料: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等
油 井
压力资料:包括流压、油压、套压等 水淹资料:含水率 油气水物性资料:包括原油密度、粘度、水
动
型、矿化度等
态
作业资料
资
吸水能力资料:包括全井、分层日配注量
料 水 和实际注水量
井
压力资料:包括泵压、油压、套压、注水
压力、地层压力等
水质资料
作业资料
数据表 曲线
整理资料
油砂体数据表 井组生产数据表 油井生产数据表 注水井生产数据表 油水井阶段对比表(措施对比表)
井组生产曲线、采油曲线 注水曲线、注水指示曲线
图幅
油砂体平面图、构造井位图 油水井连通图等
油砂体平面图
油水边界线
图例
油井
3-932 2-40
3-105
3-118
2-9
2-408
2X911
1X167
2X86 3-116
2X81 2X121 1X157 2-622 2-130
2-134
3-135
2-137
1-139
0-137
1N164 1-1306X2830-302
0-13 0-179
1-161 1-195
0-184 1X159
0-206
0-203
3-143
2-144 3-171 2N169
2-159
1-204
1-173
2、划分对比阶段
①根据注采井组日产油量波动趋势划分为:
常 用
产量上升阶段、产量下降阶段、产量稳定阶
的段
划 分
②根据注水井采取措施后,油井相应的变化
依 情况划分阶段
据 ③根据油井采取的措施划分阶段
油藏地质动态分析
4 4 * 4 .2 * 5 4 4 * 4 .2 * 5 3 8 * 4 .2 * 5 3 8 * 4 .2 * 5 3 8 * 4 .2 * 5 3 8 * 4 .2 * 5 3 8 * 4 .2 * 5 3 8 * 4 .2 * 4 3 8 * 4 .2 * 4 3 8 * 4 .2 * 4 3 8 * 4 .2 * 4 3 8 * 4 .2 * 4 3 8 * 4 .2 * 4
3
B 工作制度 4 4 * 4 .2 * 5 4 4 * 4 .2 * 5 4 4 * 4 .2 * 5 4 4 * 4 .2 * 5 日产 液t 18.7 16.3 14.2 12.6 10.4 8.8 6.5 6.1 5.8 5.7 5.3 4.9 4.3 4.1 4.2 3.8 3.2 日产油 t 15.9 13.8 11.8 10.5 8.6 7.1 5.2 4.9 4.6 4.5 4.2 3.9 3.5 3.2 3.3 3 2.5 含水 % 15.0 15.3 16.9 16.7 17.3 19.3 20.0 19.7 20.7 21.1 20.8 20.4 18.6 22.0 21.4 21.1 21.9 液面 m 1285 1459 1687 1683 1691 1695 1698 1702 1720 1715 1786 1790 1772 1762 1751 1743 1720 工作制度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4 4 4 * 4 .2 * 5 4 4 * 4 .2 * 5
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方法
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方法摘要: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平面上由于受小断层影响,很难形成注采井组,即便是形成了注采井组,也常常会由于层间物性差异大而很难保持高产和稳产。
本文依据作者多年实践工作的经验,系统论述了如何在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中进行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调整平面矛盾,以改善注采井组的工作状况,保持井组长时间的高产和稳产。
一、注采井组动态分析内容在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中,注采井组往往是以注水井为中心,在最大限度地排除掉已知小断层的干扰后,与周围油井所构成的油田为最基本的开发单元。
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注水井与其周围油井组成的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使水线最大限度地均匀向油井推进,以使油层得到持续的压力补充,达到井组高产和稳产的目的。
同时,也可通过井组的动态分析,发现和验证未知的小断层的存在,以便发现隐藏在这些断层附近的剩余油富集区,最大限度地改善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是:(1)分析井组的注采反应,了解注采平衡情况,搞清分层油水分布状况,掌握注入水在油层中驱油效果。
(2)分析井组内各油层的动用状况,各油层存在的生产潜力。
(3)发现未知小断层的存在,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4)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各开发阶段的要求,提出井组内各井、各油层的调整、挖潜措施。
二、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方法一、准备资料注采井组动态分析中,需要准备的资料、图表主要有:(1)井组静态参数表,包括油水井各开采层的分层数据(射孔层段、射孔时间、有效厚度、空隙度、渗透率等);(2)井组动态数据表,包括油水井的开采层位、水淹情况、含水率、动液面、注水量、产油量等。
(3)准备注采井组的构造井位图、油层连通图、主要油砂体平面图、井组开采曲线等。
(4)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历年的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资料及静压资料等二、基本动态分析步骤1、基本情况进行注采井组分析前,首先要掌握该井组的基本情况。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图
油层连通图
A1-A2-A3-A4井油层连通图
A1
1918.0m
33( 1) 4.2 水 33( 2) 3.2 1.6 33( 4) 6.4 6.4
A3
1980.8m
33( 4) 5.2 3.2
33( 5) 4.8 水
A4
1956.0m
33( 2) 3.2 1.4
33( 4) 3.0 3.0
33( 5) 2.4 水
采出物(油、水和地下自由气)的地下体积之比。它主要分月注采
比与累积注采比。
注采比
=
采油量×
注入水体积 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相对密度
+产出水体积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 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水淹状况等 方面产生的差异。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启动压力:注水井开始吸水时的压力。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流动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 ➢注水强度:单位射开油层厚度的日注水量。
➢吸水指数:水井日注水量除以注水压差所得的商。其大小反映油层
吸水能力的强弱,在注水井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可根据吸水指数的 变化,分析判断注水井的井下工作状况及油层吸水情况。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生产井:用来采油(气)的井叫生产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配产与配注:根据方案要求或生产需要,对注水井和油(气)井层段 确定注水量和产油(气)量的工作。 ➢井网: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井组动态分析》课件
# 井组动态分析 ## 简介 - 什么是井组动态分析? - 为什么需要井组动态分析? - 井组动态分析的基本流程 井组动态分析是对油田中的井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优化的重要工具。通过采集、处理和可视化呈现井组 主要参数,帮助油田开发、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环保治理和能源供应管理等领域实现高效运营和优化决策。
井组动态分析的处理方法
1 传统手动处理
利用手动计算和推导等方法分析和处理井组 数据。
2 数字化自动处理
借助计算机和算法,以快速和准确的方式处 理庞大的井组数据。
井组动态分析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历史曲线
通过绘制井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展示井组 的历史运行情况。
散点图
通过绘制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图上呈现井组 的特征和趋势。
井组动态分析将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如交通、能 源和城市管理。
结论
综上所述,井组动态分析是一个全面了解井组运行情况和优化油田开发的必备工具。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井组动态分析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4 能源供应管理
优化能源供应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使用和 节约。
井组动态分析的未来趋势
数据量更大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采集到的井组数据将更 加丰富和详细。
分析精度更高
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井组数据 分析的准确性。
处理速度更快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算法,加快井组数据的处理 和分析速度。
应用范围更广
实时曲线
实时展示井组参数的变化,帮助监控井组的当前能耗等方面的占 比。
井组动态分析的应用案例
1 油田开发优化
通过分析井组参数,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 高采油效率。
2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井组动态分析(一)井组动态分析概况注采井组是指以注水井为中心的、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在砂体规模较大、油层大面积分布的注水砂岩油田的开发初期,有大排距横切割注水、面积注水、边外注水方式,但到开发的中后期(即达到中含水和高含水期以后),都要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和井网层系的调整,逐步地转向面积注水方式。
砂体分布零散的、低渗透的、复杂断块油田,一投入开发就采取适当井距的面积注水方式,以取得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面积注水方式初期多采取反九点、四点法布井,再逐步转向五点法、四点法、小型线状注水方式。
注采井组的动态分析,主要介绍中高含水开发期,以一口注水井(反九点、五点法、点状注水等)或以几口注水井(线状注水)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口采油井构成的注采井组的动态分析。
它与单井分析相同的地方是都要本着先本井后邻井、先油井后水井、先地面后地下的原则,把井组内单井的有关情况搞清楚;不同之处是井组动态分析的涉及面更大,内容更多。
一个油田或一个开发区块是由许多个相互联系的井组构成的,特别是具有成千上万口油水井的大油田,注采井组的数量相当的多。
因此,任何一个即使有十分丰富经验的油藏工程师,也不可能把整个油田的开采动态都搞得十分清楚,只能从变化较大、矛盾突出的典型井组入手,由点及面地开展分析,从而掌握油田开采的状况。
注入水在油藏中的流动,必然引起井组生产过程中与驱替状态密切相关的压力、产量、含水等一系列动态参数的变化。
除了油井本身井筒工作状态的因素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注水井。
因此,研究注采井组的注采动态,应把注水井的注水状况和吸水能力及与其周围有关油井之间的注采关系分析清楚,并对有关油、水井分别提出具体的调整措施,这是井组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
(二)井组动态分析所需资料注采井组静态资料:投产时间、开采层位、完井方式、射开厚度、地层系数、所属层系、井位井网关系等。
注采井组动态生产数据及参数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日注水平、动液面深度、井组注采比等。
井组动态分析演示文稿
28.9
2000.12 2001.1
0
32
32 2
0
0
1.8
30.5
38.7
39
3.6
38.5
7.2
40.3
53.6
51.1
30.5
38.7
38.3
37.1
37.4
20.3
16.5
3
4
5
6
7
8
9
二, 主要变化
7-8月份井组动液面由2119上升 到1440米,日注水量由2月份13 方上升至9月份的72方,含水由0 上升至67.8%.产油由38.7t下降 至16.5t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井组存在问题
2442 2363 2354 2353 2333 2263 2219
90
70
70
75
72
71
72
70
72
50
30
35
1800
15
13
60
62.1
67.7
含水%
40
日产油(t)
日产液(t)
20
0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40 35 30 25 20 15
0.0
0
30.8
28.9
27.6
参
四.措施
B井应对431,432两层进行分层注水,以解 决层间矛盾
B1井对432的层位进行卡堵水或下分隔器进 行开采,来降低该井的含水,提高油量
B2井根据测试资料判断井筒问题进行作业检 泵,并对432层进行补孔开采
B3井开采正常,注水见效,冲次由4次调为5 次
五.预测
B井由笼统注水改分层注水,缓解了层间矛盾,同时便于调控和 掌握井组的生产动态,对改善井组的开采打好物质基础
油气藏动态分析:-油田注水方式
5.1.1油田注水方式1
一、所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 曲线及图表整理
构造井位图、栅状连通图、油砂体平面图、沉积相带图、井组生产数据表、油水 井注采曲线、注水指示曲线、注水井吸
二、油田注水方式
注水方式:指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油 水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注水方式主要包括:
2. 切割行列注水
(2)切割行列注水的优点 可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从而使产量很快达到设计水平;只要弄清油田渗透率
变化的主要方向,适当地控制注入水流动方向,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3)切割行列注水的缺点
切割行列注水不能很好地适应油层的非均质性;吸水能力比面积注水低;会出 现区间不平衡,内排生产能力不易发挥,而外排生产能力大、见水快。 (4) 切割行列注水的适用性
边缘注水、切割行列注水、面积注水和不 规则的点状注水四种类型。
5.1.1油田注水方式1
二、油田注水方式
1. 边缘注水
边缘注水:把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部署在 油水过度带附近进行注水。
边缘注水的类型
缘外注水 缘上注水 缘内注水
5.1.1油田注水方式1
二、油田注水方式
1. 边缘注水
边缘注水的适用性 边缘注水方式适用于面积不大、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稳定、边部和内部连
5.1.1油田注水方式1
井组动态分析应解决以下4个问题:
(1) 査明油井、注水井的分层生产、吸水状况,注水井的水流方向,油井见效、见水、 水淹层位及时间,分层注水量是否合理等。 (2) 掌握不同注水强度、注采比情况下,油井产量、压力、含水变化及水线推进情况。 (3) 找出井组内油井产量变化的根本原因,井组开采油层的主力层段、潜力层段、油水 层的分布状况。 (4) 明确井组的主要问题、管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注水量及配产量,提出调整挖潜 的措施建议。
井组分析(注采效果分析)
井 层 砂H 号 位 3 3.8 C4 4 3.9 5 5.1 3 3.9 C5 4 4.1 5 5.3 3 3.4 注1 4 3.6 5 4.7
C3
有H 渗透率 3.1 3.1 4.5 3.2 3.3 4.6 2.7 2.8 4.1 0.365 0.375 0.515 0.365 0.385 0.535 0.365 0.375 0.455
9.5 10.5 52.5
C3井:放大压差生产后,产量有所增 加,但幅度不大,含水上升较快,与注 1井分层注水差异大,5号层下部注水强 度大,注水突进有关。 C2
C3 C4
注1
C1
C5
4、影响因素分析
井号 工作制度 C1 C2 C3 C4 C5
56*3.6*6 *1300 44*3*9 *1350 44*3.6*6 *1250 44*3.6*6 *1100 44*3.6*6 *1100
油 t/d
4.1
04年6月 水 含水 m3/d %
2.5 37.9
动H
1210
油 t/d
3.9
04年12月 水 含水 m3/d %
2.4 38.1
动H
1220
油 t/d
3.8
05年6月 水 含水 m3/d %
2.3 37.7
动H
1250
说明
4.5 6.5 9.2
2.6 36.62 1205 6.6 9.2 50.4 50.0 850 830 750
3.8 7.5 7.5 7.0
3.5 10.8 14.1 17.5
47.9 1220 59 65.3 71.4 1112 840 740 Cl-1250、 1350、 1410
04 年 9 月换 56mm泵
浅谈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方法
的物性 差异 而 引起 各 层段 注水 量 的不合 理 ,从而 造成 层 间矛盾 。② 在 油井
注采 井 组动 态 分析 的 主要 内容是 :① 分 析 井组 的 注采 反 应 , 了解注 采平 衡情 况 ,搞 清分 层 油水 分布 状 况 ,掌握 注 入水 在油 层 中驱 油 效果 。② 分析 井组 内各 油层 的动用 状况 ,各 油层 存在 的生 产潜 力 。③ 发现 未 知小 断 层的存 在 ,完善 注采 井 网, 改善油 田整 体开 发效 果 。④ 根据 分析 结果 ,结 合各 开发 阶段 的要求 ,提 出井 组 内各井 、各 油层 的调整 、挖 潜措 旋 。 1注采井 组 动态分 析 的方法
在 低渗 复 杂断块 油 气 田中 ,注采 井 组往往 是 以注 水井 为 中心 ,在最 大 限度 地排 除掉 已知小 断层 的干 扰 后 ,与 周 围油井 所 构成 的 油 田为最 基本 的 开发 单元 。注 采井 组 动态 分析 的 核心 问题 ,是在 注 水井 与其 周 围油 井组 成 的井组 范 围 内,找 出注 水 井合 理 的分 层配 水 强度 , 使水 线最 大 限度 地均 匀 向油 井 推进 , 以使 油 层 得 到持 续 的 压 力 补 充 ,达 到 井 组 高 产和 ,需 要准 备 的 资料 、 图表 主要 有 :① 井 组静 态 参 数表 ,包括 油水 井各 开 采层 的 分层 数据 ( 孔 层段 、射 孔 时 间 、有效 厚 射 度 、空 隙度 、渗透 率等 ) 。② 井 组动态 数据 表 ,包括 油水 井 的开采 层位 、 水淹 情况 、含 水率 、动 液面 、注 水量 、产 油量 等 。③ 准备 注采 井组 的构 造 井位 图 、油层 连通 图 、主要 油砂 体平 面 图、井 组开采 曲线 等 。④ 动 态监 测 资料 ,包 括历 年 的注水 剖面 和产液 剖 面资料 及静 压 资料等 。 12 基本 动态分 析步 骤 . 1 )基 本 情 况 。 行 注 采 井 组 分 析 前 , 首 先 要 掌 握 该井 组 的基 本情 进
井组动态分析
死油区的形成: 因流线特征而形成的死油区。在水驱油的过程中,水的推进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进行,服从于一般水动力学的规律,在流动 路线上遇着阻力较大的地方,水的流线要发生改变或弯曲。由于 流线改变而形成的死油区叫做因流线特征而形成的死油区。 底水油藏的死油区。底水油藏投入开发后,油水界面向上推 进的同时,由于压力漏斗的影响,近井地带产生水的锥进,水的 锥进比整个油水界面上升的速度要快得多,当油井被底水锥进所 淹没时,在地层中留下了大量的死油区。 中央井排各井之间形成的死油区。边水或注入水在驱赶石油 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没着到油井最短的距离线上水线的 推进速度最快,一旦当水进入油井以后,便会因油井压力漏斗的 关系将油井淹没,其淹没的速度决定于压力漏斗的压降幅度,压 降越多,淹没的越快。而当油井水淹以后,油井原产出的油水所 代替,则会在油井没井排方向和井间留下一个死油区。井距越大 死油区越大。这个井排若处于油田的边部或翼部,由于边水推进 的总趋势,死油区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若井排是中央井排,则两 侧的水驱效应一致,留下的死油区是不好处理的。
对油井来讲: 压力:上升--注水见效、注采比加大、新层参 加生产、储层改造措施。 平稳--注采平衡生产稳定。 下降--注水量降低、注采比降低、卡堵高压层段。 产量:上升--注水见效、工作制度(生产压差)加大、措施 作业有效、注采比可能增加、邻井控制生产。 平稳--注采平衡、工作制度稳定、没有采取措施作业。 下降—注采比降低、注水量降低、泵工作不正常、卡 堵生产层段、措施无效、结蜡、出砂、结垢、井底污染。
层间矛盾:由于油层垂向上的非均质性,在 笼统注水、合层采油过程中,构成了单层与单层 之间的差异,即层间矛盾。表现在各单层间的渗 透率相差很大,连通状况不一;在注水井内各单 层吸水能力不同,形成单层突进;在油井内高渗 透层出油多、见水快,低渗透层不能充分发挥作 用。 分析层间矛盾以井为单元,分析内容如下: 分析单层突进油层的特点及其对其他层的干扰程度; 分析不同开采阶段层间矛盾的变化特征; 对比不同井距、层系条件下的层间矛盾; 检查分层配水、分层配产对层间矛盾的调整程度; 分析各单层注采系统不同时对层间矛盾的影响
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一、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分析和注水井动态分析,以研究阶段性的分层调整管理措施为主。
油田的变化总要通过单井反映出来,所以管好油、水井是管好油田的基点。
油井分析以所管某一油井为重点联系到周围有关的注水井和相邻油井进行综合分析。
注水井分析则以所管某一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的油、水井进行综合分析。
现分述如下。
(一)油井动态分析对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说,油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达到一定采油速度的前提下实现三稳迟见水。
三稳就是产量稳、地层压力稳、流动压力稳。
迟见水就是无水采油期长、无水采收率高。
油井动态分析方法可综合为以下几点:第一,清点油层。
对所管油井的各小层要进行清点,了解全井射开的油层数、有效厚度和产能系数;了解射开各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连通)、弹性层(与注水井不连通,与其它油井连通)、“土豆”层(与邻井全不连通)和“危险”层(与注水连通特别好,有见水危险);了解每个单层的渗透性、厚度和储量,掌握油层特性,胸中有数,分析就主动了。
第二,核实资料。
油井的生产特点和变化规律,总要通过观察现象和整理资料才能掌握。
在平时就必须取准油井动态资料,如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流动压力、地层压力、产油量、油气比和油样分析资料(含水、含蜡、含砂等)。
及时观察记录油井变化情况如结蜡软硬、原油乳化、出砂、油井间歇出液现象。
新的变化情况出现后,要先从地面查清原因,弄清情况,落实资料,然后再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联系历史。
油井的每一变化都是有其根源的,要结合油井开采历史进行分析。
一方面要熟悉井史,结合钻井、固井、诱喷等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要应用采油曲线,研究每个开采时期的生产指标变化特点,由它的过去,分析它的现在,由它的现在预测它的将来。
分析哪些是一贯的规律,哪些是突然的变化,便于综合考虑,得出系统概念。
第四,对比邻井。
首先要和注水井对比,如果见到注水效果或者见水,就要顺着连通层追踪到注水井,综合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模板
井组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油水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单井及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井组压力(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油井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油水井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井间干扰试井资料。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1、注采井组连通状况分析;2、注采井组日产液量变化分析;3、井组综合含水变化;4、日产油量变化;5、压力及压力场(静压、流压、生产压差、井组内地层压力的分布状况)变化;6、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7、注采平衡状况分析;8、水淹状况分析(平面上、纵向上、层内水淹状况);9、井组调整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1、井组概况2、开采历史(简述)3、分析内容3.1首先总体上阐述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注水井注入能力变化,并分析影响的原因。
3.2重点单井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参见单井动态分析)3.3井组开采效果的分析评价3.3.1井组连通状况分析①编制井组注采关系连通图(油层栅状连通图),主要根据测井解释数据成果表、小层平面图等,初步建立注采井组空间三维立体模型。
②绘制小层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进一步建立储层模型。
3.3.2注采平衡状况分析①注水量是否满足配注要求地质配注量大于100m3/d,波动幅度±5%;地质配注量在50-100m3/d之间,波动幅度±10%;地质配注量在30-50m3/d之间,波动幅度±15%;地质配注量小于30m3/d,波动幅度±20%;注水井配注量及实际注水量满足上述区间的为配注合格,否则不合格。
油水井动态分析
组注采比。
二、指标对比
1、统计对比 统计对比也是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的一个重 要内容。在现场分析中的对比指标主要包括: 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和动液面,有时 还要进行原油物性和水性的对比。这种对比有 单井的,井区的和注采井组的,根据分析的需 要来确定。
2、对比结果
(1) 各项指标均为稳定;
(2) 含水和日产液量同步上升,产量变化不大;
工作制度56X3X6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02 97 97 97 98 98 98 98 99 05 08 11 02 05 08 11 02
辛17-33井组注采关系曲线
19 94 19 05 94 19 08 94 19 11 95 19 02 95 19 05 95 19 08 95 19 11 96 19 02 96 19 05 96 19 08 96 19 11 97 19 02 97 19 05 97 19 08 97 19 11 98 19 02 98 19 05 98 19 08 98 19 11 99 02
94 19 05 94 19 07 94 19 09 94 19 11 95 19 01 95 0 19 3 95 19 05 95 19 07 95 19 09 95 19 11 96 19 01 96 19 03 96 19 05 96 19 07 96 19 09 96 19 11 97 19 01 97 0 19 3 97 19 05 97 19 07 97 19 09 97 19 11 98 19 01 98 19 03 98 19 05 98 19 07 98 19 09 98 19 11 99 01
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
注采井组分析 的程序
收集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资料
注采动态分析资料汇编(初稿)前言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自然递减加剧,稳产工作势在必行,管好老井是油田稳产的基础工作,也是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的深入要求,所以,开展动态分析加强精细管理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目标。
采油工的工作岗位在地面,工作对象是油层,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技能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们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面管理是油田开发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今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保持地面管理,纵身井筒管理,拓展油层管理”,为了加快推进动态分析活动的深入开展,方便员工学习,特组编了以下资料供采油队员工共同学习,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动态分析常用名词解释1、地层压力: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
2、原始地层压力:油气田未投入开采前的地层压力。
3、饱和压力:在底层条件下,液体脱气时的地层压力。
4、静压:油井长时间关井一段时间所测的地层压力。
5、流压: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的油层中部压力。
6、油压:油气从井底流到井口后的剩余压力。
7、套压:油套环形空间油气在井口的剩余压力。
8、生产压差:地层压力与生产时的井底压力之差。
9、动液面:机采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测得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深度。
数值越大供液能力越差。
10、静液面:油井关井后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逐渐上升,当上升到一定位置并稳定下来时测得液面深度。
11、沉没度:动液面与泵深的差值。
12、注采井组:以一口水井为中心和周围几口油井构成的单元。
13、正注:从油管向井内注水。
14、反注:从套管向井内注水。
15、笼统注水:注水井不分层段在同一压力下注水方式。
16、分层注水:注水井对不同性质的油层区别对待,应用封隔器、配水器为主组成分层配水管柱,用不同压力定量注水的方式。
17、启动压力:注水开始吸水时的压力。
18、注水压差: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
19、注水强度:单位射开油层厚度的日注水量。
20、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日注水量。
21、采出程度:开发任一时间的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单井动态分析基本上以生产动态分析为主。
而井组动态分析则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并重的分析内容。
注采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井为重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井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
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
从油井的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的效果。
因此,一般是先从注水井分析入手,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解平面矛盾,改善层内矛盾,也就是说井组分析以找出和解决三大矛盾为目标。
来改善油井的生产状况,提高油田的注采管理水平。
本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注水井的分析,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方法、步骤、及井组动态分析的案例。
第一节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当注水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一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
而中低渗透层或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矛盾。
一、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1.层间矛盾层间矛盾就是高渗透性油层与中、底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也是注水开发初期的根本问题。
生产开发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明显,表现为产油能力高,担负全井产量的大部分。
中、底渗透性油层则由于渗透率底,连通性差,表现为产油量底,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这样在油井中出现了层间压差。
图7-1层间矛盾示意256257在注水井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强,可占全井吸水量的30%~70%以上。
水线前缘很快向生产井突进,形成单层突进,如图7-1所示。
因此,渗透率高、连通好的油层,由于注得多,采的多,生产井很快见到注水效果,含水很快上升。
高渗透油层见效及见水后,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明显上升,形成高压层,严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致使这些层少出油或不出油,全井产量递减很快,含水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单井动态分析基本上以生产动态分析为主。
而井组动态分析则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并重的分析内容。
注采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井为重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井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
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
从油井的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的效果。
因此,一般是先从注水井分析入手,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解平面矛盾,改善层内矛盾,也就是说井组分析以找出和解决三大矛盾为目标。
来改善油井的生产状况,提高油田的注采管理水平。
本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注水井的分析,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方法、步骤、及井组动态分析的案例。
第一节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当注水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一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
而中低渗透层或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矛盾。
一、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1.层间矛盾层间矛盾就是高渗透性油层与中、底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也是注水开发初期的根本问题。
生产开发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明显,表现为产油能力高,担负全井产量的大部分。
中、底渗透性油层则由于渗透率底,连通性差,表现为产油量底,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这样在油井中出现了层间压差。
图7-1层间矛盾示意256257在注水井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强,可占全井吸水量的30%~70%以上。
水线前缘很快向生产井突进,形成单层突进,如图7-1所示。
因此,渗透率高、连通好的油层,由于注得多,采的多,生产井很快见到注水效果,含水很快上升。
高渗透油层见效及见水后,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明显上升,形成高压层,严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致使这些层少出油或不出油,全井产量递减很快,含水上升。
因而能否使层间矛盾获得较好的解决,使油井能否长期稳定生产,油田能否获得较高采收率的关键所在。
层间矛盾的表现:注水井转注后,高渗透层见效快,初期高产继而含水,并快速上升,直至水淹,从吸水剖面上看,表现为高渗透层大量吸水,吸水强度明显地比低渗透层大,从产出剖面上看,对应层的产液量,明显地高于其它层。
随着注水时间的增长,水淹程度的提高,层间矛盾会越来越大,其原因,是高渗透层通过长期注水冲刷,其胶结物越来越少,渗透率也随之越来越高,甚致增加数10倍,如中原油田文25块的S=下42层的原始渗透率只有0.4μm 2左右,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后,目前个别地方的渗透率可达2μm 2以上。
层间矛盾的形成主要是油层的厚度、沉积物、沉积环境,沉积的时间的不同,造成了各层的物性和渗透率的不同。
而形成了层间矛盾。
表示层间矛盾的参数,用单层突进系数。
即:多油层油井内渗透率最高的油层的渗透率与全井厚度权衡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率油井厚度权衡平均渗透油井中单最高渗透率单层突进系数=n n n h h h k h k h k h +++++ 212211率=油层厚度权衡平均渗透 式中:h 1、h 2……h n ——为各单层有效厚度;k 1、k 2……k n ——为各单层渗透率。
单层突进系数越高说明层间矛盾越严重。
2.平面矛盾由于油层渗透率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以及井网对油层各部分控制不同,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推进不均匀,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区呈舌状窜入油井,形成“舌进”如图7-2所示。
图7-2 局部舌进示意258 形成舌进现象后,造成高压区和低压区、水淹区和含油区交互分布。
在高渗透区由于发生局部舌进,使油井过早见水,造成“死油区”使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降低,而位于中、低渗透区的油井,又因长期见不到注水效果,造成压力下降,产量递减。
平面矛盾的具体表现为高渗透率区的油层压力明显上升,油井含水上升,水线向高渗区舌进;而低渗透率区则出现低压排块或低压区。
优其在面积注水的井网中,因一口生产井同时受几口注水井的影响平面矛盾更为突出。
平面矛盾的形成:主要是油层渗透率在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如河流相沉积的油田主河道和河道边缘的物性不一样,主河道渗透率高,河道边缘渗透率低。
以及井网对油层各部位的控制程度不同。
而形成平面矛盾。
表示平面矛盾的参数,用扫油而积系数。
即:油田注水开发时,井组某单层已被水淹的面积与井组所控制的该层面积的比值。
反映平面矛盾的大小,扫油面积系数越小,平面矛盾越严重。
井组单层控制面积井组单层水淹面积扫油面积系数=3.层内矛盾由于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是普遍存在的,在高渗透层中往往有大量中、低渗透条带;在中、低渗透层中也有不少高渗透条带。
注入水必然沿阻力小的高渗透条带突进呈“指进”现象,如图7-3所示。
由于油井过早见水,降低了驱油效果。
另外,由于地下油、水粘度差别大,以及岩石表面性质等差异也影响驱油效果。
层内矛盾表现为:受效油层在水淹后,水淹厚度远小于油层厚度,水淹层的采出程度较低。
水淹区内剩余油多,如中原油田文25块的S=下42层水淹后,通过检查井取心资料看主要是油层下部水淹,而中上部未水淹,水淹厚度占油层厚度的不足30%。
层内矛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1)低渗透层的高渗透带注入水沿高渗透带指进到生产井造成油层局部厚度的水淹,而大部分图7-3 层内“指进”现象示意259 的低渗透的厚度的油而未采出。
2)高渗透层中的低渗透带当油层水淹后,低渗透带的油而未采出。
3)地层韵律形成层内矛盾由于地层沉积的时间环境不同形成地层的韵律也不同。
(1)正韵律地层:先沉积的颗粒粗、分选差、渗透性较好,后沉积的颗粒细、园度高、胶结好,形成底部高渗透,上部低渗透。
注入水沿底部快速推进,底部水淹早。
(2)反韵律地层:岩石颗粒自下而上由细变粗,渗透率由低变高,由于水重力的影响,起到了调节层内矛盾的作用。
注入水在油层内推进状况比较均匀,注采效率高,采出程度高。
(3)复合韵律的油层:是由正韵律和反韵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岩石颗粒上部和下部较粗中间较细,渗透率也是中间部分较低,注入水在油层中推进状况具有了正反韵律的共同特点,一般是下部水淹比较严重。
(4)多层段多韵律油层:油层厚度大,层内岩性不稳定,物性夹层较多,层段之间的渗透率级差较小,这类油层具有多层段水淹的特点。
(5)薄油层:油层的有效厚度一般小于1米,多形成于分流平原——湖相沉积的分流砂,内外前沿席状砂,滨外坝等砂体类型。
一般情况下渗透率低,水淹程度低,在较低的水驱控制程度下,动用不好。
表示层内矛盾的参数:用水淹厚度系数。
即:见水层水淹厚度占见水层有效厚度的百分数(表示油层在纵向上水淹的程度)反映层内矛盾的大小。
水淹厚度系数越低说明层内矛盾越严重。
见水层有效厚度见水层水淹厚度水淹厚度系数=任何过程如果有多种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固定的,上述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和层内矛盾并不处于相同地位。
一般在注水开发初期,层间矛盾是最主要的,随着注入水侵入油井,平面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层内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到了油田开发后期,进入全部水洗采油阶段,层内矛盾将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不同的开发时期,哪个是主要矛盾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除了地层性质这一内部原因外,井网布置、油水井工作制度如果与地质情况不相适应,将会加剧上述各种矛盾。
二、调整三大矛盾的方法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每个问题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本质,在目前已经掌握的工艺手段特定作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关于层间矛盾的调整层间矛盾的本质是各层受效程度不同,造成各层油层压力和含水率相差悬殊,在全井同一流动压力的条件下,生产压差不同,使差油层出油状况越来越差,全井以致全开发区高产稳产受到威胁。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从本质上说是增大差油层的生产压差,可从两方面做工作。
一方面是提高差油层的油层压力;另一方面要降低井底流压。
这就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套措施。
一是以高压分层注水为基础的“六分四清”工艺技术,使吸水能力低的油层提高吸水能力,吸水能力过高造成油层压力过高的油层,适当控制注水,甚至局部停注;在一定条件下,放大全井生产压差或把高压高含水层堵掉,或者进行双管采油;有必要时还可对已受效而生产能力仍然较低的油层进行压裂改造,以提高产能。
二是调整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
对于仅靠调整压差和工艺措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油区,就需要全面考虑、彻底进行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调整。
首先是层系调整,要以油砂体为单元分析开发形势,主要是储量动用状况,对每一油砂体做出评价:如动用好的,局部动用好的,动用差的和基本未动用的等。
将动用差和基本未动用的油砂体划为调整对象,局部动用差的也可以划做局部调整对象。
其次是根据划为调整对象的油层性质、分布特点以及吸水能力和生产能力确定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和注水方式。
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调整要注意和老井配合好。
在不加剧原井层间矛盾的原则下,可以进行层系井网的互相利用或互换。
但一般在油层较多或调整对象储量较大的情况下,最好另布一套差油层调整井网,特别是注水井一定要另搞一套,调整井一般以均匀布井为宜。
因为大量实践证明,象我国这样陆相沉积的非均质多油层,平面上形态复杂,变化急剧,即使原井较密,也很难准确掌握其渗透率变化。
注水方式的选择,以使油井都处于注水第一线的面积注水方式为好,特别是对差油层更应如此。
处理新、老井关系以各类油层的注采系统完善为原则,注水井层系划分要细,油井可以相对粗一些。
2602.关于平面矛盾的调整平面矛盾的本质是注入水受油层非均质性控制,形成不均匀推进,造成局部渗透率低的地区受效差,以致不受效。
因此,调整平面矛盾,本质上就是要使受效差的和受效不好的地区充分受效,提高其驱油能量,降低阻力,达到提高注水波及面积,多拿油少出水的目的。
办法也可以有两套。
一是可以通过分注分采工艺对高含水带油井堵水,或调整注水强度,加强受效差地区的注水;二是改变注水方式(由行列改面积)或补打井、缩短井距等方法,加强受效差地区的注水。
注水井的选择,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室内试验和现场实践都说明,要选择油层厚、渗透率高的井点搞点状注水,有利于扩大波及面积;不要只看到转注一口油井,目前可能少产一些油,但经过一段时间注水后,使地层能量得到补充,全区产量就会增加。
例如杏树岗油田的杏156井是日产130t的高产井,考虑到它周围六口油井的需要,将其转注后,周围油井的压力得到恢复,增产的油比去掉的高一倍还多,并实现了稳产。
3.关于层内矛盾的调整层内矛盾的实质也是不同部位受效程度和水淹状况不同,高压高含水段干扰其他段,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