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学考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学考试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绪论
1、自然保护区学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管理及物种恢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
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给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自然保护区性质: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是自然保护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建设,是保护、发展和研究野生生物资源及自然历史遗产的主要场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的储存地(基因库)。
❖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一“美国黄石公园”
4、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名称的由来和含义,性质、类型、作用和职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简史,及其在现代科学、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②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及划分原则和标准。
▪③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原理,物种基因的保存及其繁殖驯化。
▪④科学系统与管理体系,包括立法、条例及档案管理。
▪⑤科教宣传作用,包括自然科学博物馆。
5、自然保护区学中的几个重要原则
▪(1) 在组成结构上具有非均一性和镶嵌性。
▪(2) 主要单元是生态系统。
▪(3) 主要功能单位是种群。
▪(4) 有年限上的区别。
▪(5) 是一个经济实体。
▪(6) 在时向上保持连续性
6、196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功物资源的指示》。这是中国第一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性文件。
7、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自然保护区在地区和类型分布上均不合理。
❖2、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统计工作混乱。
❖3、经费短缺,渠道不畅
❖4、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识不足。
❖5、土地权属未完全解决,依法治区观念淡薄
8、发展趋势:
❖1.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
❖2.强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
❖3.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4.推进“一区一法”,严格依法管理
❖5.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科技含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是高度集中的有序系统,不是各种因素的松散聚集;是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的,并不断趋向于稳定的平衡。
1、生物圈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历史:
–⑴从原始生命道原核细胞的产生。
–⑵真核细胞的产生。
–⑶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2、生物圈形成中的三个重大事件:
–⑴生物物种变质使生物圈突破了异养演替,这一重大事件的代表是自养的绿色藻类的出现。
–⑵O2含量的增加改变了一切生物的生存条件。
–⑶生物的登陆彻底改变了生物圈的结构。
3、生物圈经历的几次大演变
1.第一次冰期(距今6亿年前)
2.第二次冰期(石炭纪末期至二迭纪中期)(距今2-3亿年之间)
3.白垩纪的大陆漂移
4.第三次冰期(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前)
4、生物圈演化的优化方向
首先,生物圈的结构信息量不断增加,包括基因库的渐渐丰富和生物圈各要素复杂结构关系的形成,从而越来越具有比较完善的自我维持的功能。
其次,生物圈屏护机制的形成为物种的保存创造了条件。
此外,自由能(如氧、土壤、天然气等)的不断积累,也为后续的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
5、生物圈的物种主要集中在地壳表层陆地和整个水圈,生物圈的厚度为地面以下12km至地面以上23km。
6、组成要素: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物理因素、生产者、噬养者和分解者六大要素。
•生物圈各要素间的联系
–①生物因子与环境因子相适应的关系。
–②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的关系。
–③生物圈中生物系统的层次关系。
–④生物圈的空间结构关系
7、生物圈的自我调节功能
a)生物圈的稳态反应:生物圈的稳态反应表现在各个层次和方面。
①在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方面,全球的生物都能以其特有的生化功能互相补
充,共同保证物质循环的畅通和稳定。
②生物圈的稳态是由一定的阈限的,抵消扰动的能力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③从物种的多样性角度看,多样性程度越高,生物圈的稳定程度就越大。
b)生物圈控制系统的特点
•控制系统的结构通常包括目标系统(程序装置)、控制者、被控对象(被控系统)及联系核反馈的渠道。
•生物圈的控制者可能是基因和环境因子。被控系统是生物圈整体。联系和反馈的通道则包括全部环境介质以及能量流和物质流。
•生物圈控制系统的特点
–控制者本身就存在于整体系统内部,而整个系统又成为被控对象,必然存在双向的相互作用,控制者也受控制。
–极端复杂性,等级层次多,子系统数量庞大。而每个层次和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控制行为。
–生物圈的控制方式也是多样的,既有开环的程序控制,也有闭环的反馈控制。
•总之,生物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层次、多回路、多形式、具有组织、自适应功能的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体现了生物圈自我调节的能
力,体现了他最终的稳定状态。
c) 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生物圈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而生态平衡则是生物圈永恒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一种依靠稳定反应所保持的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有两层含义
–表明生物圈演化处的现存结构已经维持在一个稳定阶段,各组成要素相互协调,稳态机制健全,能够纠正和补偿结构的缺损。
–说明生物圈的能流是畅通的,第一性生产(植物稳定太阳能)足以补偿自由能的损耗,物质的输入输出大致均衡,稳态反应机制能够把物
流的涨落控制在一定振幅之内。
•这种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生物圈长期演化历史看,既有一定阶段稳定的平衡,又有旧平衡的破坏核心平衡的建立,而局部的调整、重
组更是不断发生。相对于物质运动的无限过程,相对于地球几十亿年演
化历史来说,现有的生态屏可能是暂时的,但对于特定的物种来说,这
种平衡状态却是以千百万年计的,是一种较长期的平衡状态。
8、人类控制生物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