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音乐分析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8776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d.png)
3、文化反思:小说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和反思,揭示了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和问题。这种 文化反思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4、社会揭示:小说通过描写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揭示了当时中国 社会的现实和问题。这种揭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更是对现代社会的警 示和启示。
参考内容
孟京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先锋戏剧家,他的作品一直以大胆的创新和独特的艺 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人的现实 生活和精神状态。他的代表作之一,《恋爱的犀牛》就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 典型代表。本次演示将从四版《恋爱的犀牛》出发,探讨孟京辉先锋戏剧精神 的坚守与突围。
3、音乐设计:该剧采用了原创音乐,音乐与剧情紧密相连,不仅为观众带来 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还使得该剧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多元。
四、影响力
《恋爱的犀牛》自1999年首演以来,总演出场数超过2500场,登上了众多国 内外的舞台。它以其深刻的社会寓意、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强大的影响力,成 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而且在 戏剧界也备受推崇。
五、个人观点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恋爱的犀牛》无疑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通过马路 和明明的爱情故事,对现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表 现形式上,该剧将诗歌的抽象、跳跃和灵动等特点与戏剧紧密结合,使得整部 剧作既具有诗歌的美感,又不失戏剧的张力。此外,原创音乐的使用也为该剧 增色不少,使得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极致的享受。
总结
通过对《淮南子》神话艺术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首 先,《淮南子》神话故事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为后世文学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淮南子》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英雄 的崇敬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此外,《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还传递了人类试 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展示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读解
![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读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865e2a2af90242a895e595.png)
⏹孟京辉,1965年出生,生于吉林长春,幼年迁居北京。
⏹1986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
1988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
毕业后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
⏹孟京辉是当前中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青年先锋戏剧导演,电影导演。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自80年代起,他开始致力于先锋戏剧的探索,近十几年来,推出了大量优秀的戏剧作品,如:《秃头歌女》、《等待戈多》、《思凡》、《阳台》、《我爱XXX》、《阿Q同志》、《爱情蚂蚁》、《坏话一条街》、《恋爱的犀牛》、《臭虫》、《第十二夜》等等。
•近几年戏剧导演作品•《魔山》(2006年)中国至今为止最大的儿童剧。
编剧史航,执行邵泽辉。
•《艳遇》(2007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演出。
•《爱比死更冷酷》(2008年)话剧,(德国)法斯宾德编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2009-2010年)话剧,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空中花园谋杀案》(2009年)话剧,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
•《三个橘子的爱情》(2010年)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柔软》(2010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作为“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讲述了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情感和微妙的两性关系。
•《恋爱的犀牛》是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青年女作家廖一梅的第一部戏剧作品。
该剧在小剧场上演期间,场场爆满,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演出:中央实验话剧院•时间:1999年夏天•地点:北兵马司青艺小剧场(连演40场)•《恋爱的犀牛》2003年演出了30场,2004年30场,2008年又在蜂巢剧场演了160场。
•2009年初,该剧在全国12个城市作巡回演出,并举行了盛大的《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4月底,孟京辉又带着《恋爱的犀牛》走到了西安人民剧院的舞台。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https://img.taocdn.com/s3/m/09b6f8b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5.png)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第一篇: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摘要:‚这部世纪之交的作品在商品化时代具有特殊意义,从中折射出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时的不安情绪。
‛真的爱情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和向往,而《恋爱的犀牛》以华丽的歌曲,富有诗性的独白,匠心独具的情节设计准确地向大家呈现一段没有结果没有成功的爱情,该剧因为以娴熟的艺术手段触摸到了人性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而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在给导演孟京辉带来肯定和美誉的同时,成为中国先锋实验戏剧舞台上一座异军突起的高峰。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爱情、艺术手法、孟京辉对于《恋爱的犀牛》,有的专业刊物评价说:‚整个演出体现出了既前卫又现实的特点。
戏剧通过剧本,继而搬上舞台,戏剧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传达出人物的心灵世界。
通过整场剧,人物语言充满了诗意,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除了诗意的台词,本剧还将音乐与表演融合在了一起,多处配乐运用得恰到好处。
由开场的吉它演奏,到‘明明之歌’的演唱,由女主角一人独唱到多人合唱,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还有的评论家说:‚‚孟京辉在戏剧行进的过程中巧妙地尝试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达成一种‘理性的递进’,音乐的抒情、感化和渲泻作用,于不知不觉中控制了观众的感受,强化了剧场性和戏剧效果。
‛作为一个话剧的初入门者,我没有能力清晰的分辨出已经上演了近100场的《恋爱的犀牛》,这一个版本的演出和另一个版本的演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我只是为《恋爱的犀[2][1]牛》中的那些华丽真挚的台词,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穿插其中的那一首首歌曲,而感到盲目地震撼和感动。
感动之余,我也不由地在思考,作为一部自1999年创作出来,便大受欢迎一再上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其魅力和魔力究竟在哪些地方?一、主题的魅力: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这部话剧创作于世纪之交前夕,彼时,正是中国旧的计划体制解体之际,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而那些原本被称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幸运儿,却突然发现,他们不可能像他们的师姐师兄们一样,一毕业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分配到一个舒适的单位。
《恋爱的犀牛》读解
![《恋爱的犀牛》读解](https://img.taocdn.com/s3/m/78aba0670242a8956aece420.png)
验的结果。D:\戏剧作品研读\第八讲\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马路《玻璃女人》之歌.mp4
•
D:\戏剧作品研读\第八讲\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最后的歌.mp4
•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二)形式上的新意 • 像《恋爱的犀牛》这样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何能吸引观众来掏钱买票呢?主要在于导演的艺 术创造所呈现出来的舞台艺术表现力。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直至最后,他杀了视如己命的犀牛图拉,仪式般地把图
拉的心和他自己献给被他绑架的明明。
四、《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 (一)在物质过剩的年代固执地寻找理想和爱情
•
D:\戏剧作品研读\第八讲\《恋爱的犀牛》视频资料\《恋爱的犀牛》西安巡演预告片.f4v
• 《恋爱的犀牛》讲述的是“物质时代”的年轻人 恋爱的故事,剧中的插曲《物质时代》很好地对故 事的背景和故事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二)形式上的新意
• (1)音乐对情节的推动
• 既加强了该剧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有助于故
事的表达,渲染了剧中的情景,感染着观众去思考
并产生共鸣。
• 《恋爱的犀牛》中的音乐对情节推动的处理,
为什么会在叙述中反复停顿而代之以音乐的抒情, 除了爱情题材的特殊性及作者对观念的逃避,还与 作者的生活体验有关,也是作者戏剧理论追求与实
四、《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知识过剩/这是一个信息过剩/这是一个脚踏
实地、聪明理智的时代。
•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大多的东西要学/我
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大多的要求需要满足。
纯白电台之恋爱的犀牛
![纯白电台之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06725f63b84ae45c3b358c77.png)
恋爱的犀牛——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有爱情。
《恋爱的犀牛》诞生于1999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精神层次的人解读的层次也不同。
情感男女们读出的是爱情的诱惑与绝望,单恋的凄苦与无力,爱情是那么的美丽,但是不堪一击,这是这部戏的命题。
贯穿这部剧的两个线索反复论述这个命题:对爱情有偏执狂的马路在某个黄昏嗅到了爱情的气息,从此沉沦,而单恋同事的明明像盲人一样盲目,飞蛾扑火般追求她的唯一。
这两场杳无尽头的单恋验证着爱情这颗甜蜜毒药的美丽;而另一个关于怎样恋爱的课题却在不知不觉中摧毁着爱情,它教育人们怎样去追求,怎样放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感情不要浪费,怎样做爱情投资,一切变成了说明书式解读。
这两者在剧情的推进中不停地对抗着,较量着。
前者让人神伤,后者让人哭笑,而作者在形式上也刻意做出了黑色幽默与悲伤的两极表现,从而使观看者边欣赏,边进行一种思辨,他们倾向哪边,取决自己的爱情认知,这是这场话剧最基本的解读。
而爱情观涵盖了整个时代社会特点。
话剧的开头提出了爱情多么美丽,却不堪一击的问题,往后的剧情无非是表现这一点,两个观点在台上挣扎较量着:一个观点,把爱情当做理想,偏执的不顾世俗的眼光,把自己当做傻子,只为追求心目当中的爱情,毫不退缩;而另一个观点把爱情当做实用工具,并嘲笑那些拥有理想精神的爱情主义傻瓜。
放在那个年份里,这何尝不是理想主义与实用功利主义的较量?把爱情这个词换做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是多么美丽,却不堪一击,也多么贴切!在21世纪实用功利主义的时代,理想主义被当做傻子的表现。
作者编写了马路这样的偏执狂,好像在1999年这个年份做一次疯狂的考证,为理想主义的逐渐的消亡,他借马路之后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已经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一种较量,不是我和她的较量,而是我和所有一切的较量.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这一次我认了输,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也不要.在剧中这段台词升华了整个剧情,从而使这部剧不再是简单的爱情剧,而是赋予带有知识分子思考的文艺剧作。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c1c6e19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6.png)
读·闻·观61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卢博文摘要: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首部优秀的先锋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先锋性占据着先锋话剧的第一名,演出已超过二十年,却经久不衰。
而当初这部年轻的作品是如何在整个话剧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是如何开创了先锋戏剧这一类型,吸引到大量的观众,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的艺术语言、导演构思、艺术技法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对后来先锋戏剧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孟京辉在中国话剧行业凋敝的1999年,谁都没想到出现了一出“不像戏的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恋爱的犀牛》的导演孟京辉也因此家喻户晓,中国戏剧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先锋戏剧。
先锋一词在历史上一般是用做军事用语,开路先锋、先锋军等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为: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
如果准确地划分,先锋戏剧是属于实验性戏剧,用大量在戏剧中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大大开拓了戏剧艺术语言的边界。
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真正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而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的期待视野并没有实现,因为这种形式是中国话剧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所以观众的召唤式感应有点失灵了。
孟京辉在1999年改变了戏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思路。
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犀牛的视力是很差的,就像是人们在爱情中的盲目。
马路对明明的爱如此疯狂,所以他并不在乎陈飞的存在,而陈飞这个未曾出场过的人物,也被明明疯狂地爱着。
剧中除了明明与马路外,每一个角色都是碎片化的。
他们代表了社会上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比方说“牙刷”,他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推销员的典型。
马路就是在这群人中不断地摸索如何去得到、甚至是占有明明。
这两个人物是与世俗不同的,所以他们被单独地区分出来,显得极为孤单与寂寞。
而那群世俗的人在开场时,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钟表上,与世长存。
恋爱的犀牛鉴赏
![恋爱的犀牛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c617c411ed9ad51f01df27a.png)
盲目的爱情---《恋爱的犀牛》鉴赏一个叫马路的男人痴迷着一个叫明明的女人,这个叫明明的女人却沉沦在一个叫陈飞的男人世界里。
这就是话剧《恋爱的犀牛》所讲的故事,两段犀牛般爱情,两段犀牛般坚持。
作为一部话剧,《恋爱的犀牛》是活的,是不断成长的。
它仿佛拥有呼吸,一呼一吸的触角触及我们最敏感柔软的内心世界,唤醒我们对爱情最原始的渴望。
它所传达的精神与迸发的情感是不断延续生长的。
而这一切强大的生命力都来自话剧通过先锋手法所描绘的爱情,来自我们身体里的性原欲所激发的爱情,来自我们内心渴求获得也希望给予的爱情。
在剧中马路是一个诗人,明明是他的缪斯,他总会不断给明明写诗。
但兰兰说马路写的东西太土了,而我很喜欢马路写给明明的诗: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马路一直在念这两行诗,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因为他没写完。
马路爱明明,他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
而明明不要马路给的这一切,她要的只是一个不爱她的男人。
马路是单纯的,也是原始的,他爱明明,他想像野兽一样奉献自己、想占有她。
马路对明明说:“明明,你看,这是图拉的心,我把它挖出来给你看了”。
我望着舞台上红色的灯光和红色的彩带,我觉得马路对明明的爱,是欲望,也是不可承受的爱。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最高的爱通向的是死亡。
恋爱的犀牛这样的固执,这样的倾尽所有。
马路说:“明明,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我想为你放弃一切,可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放弃钱,地位,荣耀,我公有的那一点点自尊没有这些东西的装点也就不值一提.如果是中世纪,我可以去做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一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做明明;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都只为你歌唱,......可我什么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这是我听到最为触动的情话,也最为鄙夷的。
论2003年版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音乐语言的发挥
![论2003年版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音乐语言的发挥](https://img.taocdn.com/s3/m/df1bdc220b4c2e3f5727631d.png)
论2003年版孟京辉戏剧《恋爱的犀牛》中音乐语言的发挥【内容摘要】音乐是《恋爱的犀牛》中戏剧表现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补充叙述方式,以情绪的连结方式聚拢起非线性叙述的情节;歌曲中的歌词和曲调结合具体的情境,具体、感性地将戏剧深层意指传达给观众,同时作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情绪,为先锋戏剧的发展做了一次颇具借鉴意义的音乐使用的探索。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音乐语言;情节叙述;观念渗透;人物塑造;情绪渲染前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以表演为核心的,涉及文学、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
作为一种立体的舞台艺术,最终需要呈现一个具有统一线索的圆融的故事,这样,戏剧或者依靠演员表演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依靠旁白的补充叙述、或者通过演员台词串起故事,也有的以某种道具或者音乐将一幕幕戏连结完整。
当然,更多的是多种方式并用来叙事表意。
孟京辉导演的戏剧《恋爱的犀牛》,因为故事展开是倒叙的,整个情节是非线性,编导采用了音乐这一富有感性意味的形式进行听觉叙述。
音乐当进入戏剧之后,就不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它本身成为戏剧的构成部分。
即音乐是根据剧本思想内容需要而呈现,受到编导的艺术编排构思和演员演出风格的限制,它从歌词到曲调乃至音色的发生都有相应的服务指向。
《恋爱的犀牛》以演员表演连接故事,发展过程中,歌曲独唱、大众合唱、背景音乐、快板、数来宝等多种音乐元素作为情绪的内核,展演爱情的乃至更深层的戏剧意味。
一、非线性叙述安排下的音乐叙述《恋爱的犀牛》以爱情叙述的主要事件,男主人公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女邻居明明,而明明却爱着花心、玩弄她的陈飞。
马路为爱情执着,不断改变自己,去学英语、学车、学电脑,甚至去上爱恋训练班。
明明一次次在陈飞那里受到伤害,却不能自拔,也不接受马路。
一天马路获得了五百万的彩票奖,想送给明明,给明明以幸福,但是遭到拒绝。
最后马路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杀了犀牛图拉并将它的心送给明明。
《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b233f96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6.png)
"间离效果"在戏剧《恋爱的犀牛》中的运用《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所谓“明智”,便是不去作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
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
不单感情,所有的事也是如此。
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代表作品,自1999年演出至今已二十年,生命力旺盛.而"间离效果"在《恋爱的犀牛》中的巧妙运用,为此剧增添了新鲜感,也成为孟氏戏剧的亮点和特色。
一、话剧——流动的符号一切存在本身被置于符号般的话语框架之中,一切存在在本质上都是历史性的,于是在这样难以逾越的局限中,话剧的发展被商业着、被炒作着、被概念着,话剧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人为地烙上了明显的文化分层的标签。
“在寓意的想象中,等列并行的类比取代了灵光‘再现’的象征阶序:而罅隙与圆融、断裂与衔接都还原为修辞的符号,为散乱的世界,暂时作一注脚。
”(王德威语)。
包括话剧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其实都是某种符号,它们演绎着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
因此在给话剧本身的价值进行定位时,我们应在尽可能全方位地包容着一切可能有关于话剧的信息的同时,也更彻底地反思我们自己。
话剧的生长到处充斥了人的影子,而它所直面的也原本是我们这些所谓的艺术欣赏者群体。
我知道,在艺术中最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却有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生活的说与不说的决断中,如果是出于对艺术价值的近乎单纯的虔诚,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说,表述自我意识,并在彰显主体价值的同时去推动着话剧的变革。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艺术特色赏析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艺术特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8775a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0.png)
第34卷第10期 2021年05月Vol.34 No.10May 2021艺术科技中国先锋派戏剧与文学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说先锋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荒诞之感,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荒诞剧并不相同。
先锋戏剧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旨在用生活中挣扎、苦痛和残酷还原生活,撕开现实生活的外衣,试图找到存在的意义。
《恋爱的犀牛》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作品,从各个方面继承和反映了先锋戏剧的特点,本文从悲观主义戏剧语言、存在主义根源、意象解读与舞台呈现四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与赏析。
1…悲观主义的语言特色戏剧语言是一部戏剧存在的外化表征,作家高尔基曾说:“戏剧语言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诗意语言表达的是浪漫的情怀,通俗直白语言表现的是生活的平凡”[1],戏剧中用了大量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平淡的生活与轰轰烈烈的爱情。
廖一梅作品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犀利、态度明朗,这一点也是先锋派戏剧的共同之处。
《恋爱的犀牛》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孤独的、苍白的、悲观的,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都面临着生活和爱情上的困境,他们的话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质问,而这些问题无解的状态正呈现了悲观世界的存在。
在廖一梅的作品中,悲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启迪观者在沉醉于爱情的同时不应逃避对人与世界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的寻找,而要追溯到更为本质的东西[2]。
首先,廖一梅采取了一种戏剧语言中常用的修辞,即借代。
常见的借代是由具体代抽象或由抽象代具体,《恋爱的犀牛》中采用的就是具体代抽象的方式,借犀牛图拉代饲养员马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意象化。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呈现给读者,它来源于生活,往往高于生活。
”[3]戏剧语言中排比修辞的运用使得作者强调的内容得到重视,增强了语言的侧重点和剧场的仪式感。
在《恋爱的犀牛》第六场戏的结尾,明明用排比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陈飞的爱:“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吊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帖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只要他有本事让我爱他。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6f52f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9.png)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作为一部备受关注的电影,《恋爱的犀牛》在国内上映后就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影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特殊的恋情,真实感人,温暖治愈。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我也无法抵抗这部电影对我的吸引力,通过这篇观后感,与大家一起探讨电影《恋爱的犀牛》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首先,观看这部电影,我们不禁被犀牛和人类之间的那份纯粹的感情所打动。
电影中的主人公,鼻长犀牛伯尼虽然只是一只野生动物,但却展现出了一种人性化的情感,无论是他对朱莉的爱护,还是为了保护她而不惜冒生命危险,都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情感纯粹和深沉。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人类角色则显得更加浮躁和善变,他们的欲望和利益获得了主导地位,许多道德和伦理的底线被抛弃,人与人之间彼此为敌。
在种种贪婪和不道德的利益纠葛中,伯尼和朱莉之间的感情显得更加单纯和珍贵,通过电影,我们不仅可以感同身受,也让我们更加充满了对于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尊重和珍视。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几乎都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比如,片中用蒙太奇方式曲线展现了朱莉和伯尼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浪漫色彩;而在电影的最后,画面中玄妙难解的火光和犀牛的鼓点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某种原始而神秘的力量。
在这种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恋爱的犀牛》不仅让观众旋律和图像的美感达到巅峰,同时也让观众充满了一种神秘而奇妙的体验。
这些音乐和画面的设计方式,恰恰与电影主题的展开形成了反差,让人们愈发珍视伯尼和朱莉之间的感情纯粹和美好。
最后,电影《恋爱的犀牛》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省思。
其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冲突关系、人性的脆弱与力量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被有力的呈现出来。
电影里面的每个细节都展现出各个角色对世界的认知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而这些不同的看待问题和观点的差异,也确实预示了人类社会里面深层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电影,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电影主题的展开,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现实社会里存在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启示。
论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音乐元素
![论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音乐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83dbcde479563c1ec4da714b.png)
论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音乐元素孟京辉多部话剧中都有丰富的音乐性,本文将对其话剧代表作之一《恋爱的犀牛》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其中包含的音乐元素。
一、话剧语言辞格的运用展现的音乐元素老舍说:“话剧中的对话是要拿到舞台上,通过演员的口,送到听众的耳朵中的,由口到耳,必涉及语言的音乐性。
”{1}语言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具有美感的节奏和韵律,这便是语言的音乐性。
而语言规律性的组合也就构成了句子的特殊韵律,这便是辞格的使用。
而辞格是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有明显特点的修辞方式,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例如排比、反复、比喻等。
(一)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
”{2}文学作品适当地“运用排比便于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预期的气势,同时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又增强了语言的旋律美”。
{3}马路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做明明;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只为你歌唱;如果我是法官,你的好恶就是我最高的法则 (4)1/ 7话剧中,凡马路向明明表达情感的话语,大都由整句组成。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5}。
而后几个“如果我是……”的句子连续出现,再加上比喻的修辞,带给观众深刻的震撼。
观众可以从这些话语中体会到主人公强烈的无助感,进而将整个舞台氛围衬托得更加悲伤。
再加上排比这种辞格的使用,使得整个句式雄厚跌宕,意蕴流转,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回肠荡气的音乐美感。
(二)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这种辞格叫作反复。
”{6}反复的修辞方式延长了乐音,突出话语的音乐美,使话语回环复沓,表现出绵延不断、汹涌澎湃的感情,同时让观众产生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马路忘掉她,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忍受,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痛苦,忘掉你没有的东西,忘掉别人有的东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带爱情 (7)“忘掉她”反复多次出现,将马路极度困惑挣扎的内心充分地表现出来。
一场戏剧的盛宴——浅析话剧《恋爱的犀牛》
![一场戏剧的盛宴——浅析话剧《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159c2e1203d8ce2f00662320.png)
和 许 多 的青 年 学 生 一 样 , 我 个 人 很 喜 欢 实 验 话 剧 院的 一 位 知 名 的 号称 先锋 派 导演 的孟 京辉 的 作 品。有 很 多批 评 家认 为 孟京 辉 的戏 剧 没 有 戏剧 性 ,根 本就 不 能 叫做 戏剧 。但 是我 认 为我 们都 应 该 思考 一 下 ,如 果真 的没有 戏 剧性 ,那 为什 么会 吸 引那 么 多观 众 ?为什 么 他 的戏 剧形 成 了独 立 的孟 氏风格 ?我想 ,他最 聪 明 的 活 之 中 ,而是 把 这个 群 众场 面纳 入 了他 的 总体 戏 剧构 思之 中,增 地 方就 是 把 先锋 派 的光 环 悬挂 在 头上 ,尽量 在 自己戏 剧 的剧场 感 加 了这 些 围观 群 众 的台 词 ,于是 六 个群 众 依 次讲 话 ,讲 出 自己对 上 、幽默 感 上 、流 行音 乐 上 、语 言 的喷 发 力上 多下 工 夫 ,让 观众 这 样 一 口大 钟 的看法 ,讲 自己想把 什 么刻 在 这个 大钟 上面 以作 纪 沉 浸在 其 中 。单看 这 一点 ,他 就是 成功 的 。 念 。而最 后 一个 群众 说 : “ 我 要把 我 爱人 的 名字 刻在 大 钟 的基 座 今 天 我 要 分析 的是 我 个人 最 喜欢 的一 部他 的代 表 作— — 《 恋 上 , 旁边 再 刻上 一颗 心 ,代 表 我们 忠 贞不 渝 的爱 情 。 ”然后 众 人
爱 的犀 牛 》 。
或 许 很 多人 在看 戏 剧 的时 候 不太 能 接受 话剧 演 员在 舞 台上 扯 着 嗓 门大 声 讲话 ,讲 的那 么撕 心 裂肺 ,听 的入 耳根 发 麻 , 内心疼 痛 ,但 是 这 样 一部 关 于年 轻人 的 爱情 、关于 理 想 、关 于信 念 、关 于 现 实 的戏 剧真 的 是值 得好 好 看 、细 细 品 的 。孟京 辉 导演 丰 富 的 才 华和 编 剧细 腻 的心思 也会 让 观众 折服 。
《恋爱的犀牛》音乐分析
![《恋爱的犀牛》音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ba65c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e.png)
《恋爱的犀牛》音乐分析犀牛般的爱恋—浅析99版《恋爱的犀牛》提到小剧场,许多人必先想到《恋爱的犀牛》,它是“先锋戏剧”与“孟氏戏剧”的代名词,它将小剧场的形式带入们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戏剧作品,1999年由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
1999年夏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在宣传、观众、票房等方面,从爱情出发揭露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却又不失幽默,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该剧在音乐方面独到的运用,非常值得我借鉴学习,由于江盈和张广天原创的音乐,与该剧情景氛围极致融洽,在话剧节奏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路和明明的偏执爱情,是残酷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明明第一次出场时就是被绑在椅子上蒙着眼睛的,象征着她盲目的爱陈飞,和被束缚的爱情。
马路无意彩票却中了五百万,他却得不到明明的爱,明明得到了马路的爱,却得不到陈飞的情,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绝望正如马路唱的《给你的诗》中“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
犀牛图拉是马路的代表,剧终马路杀了图拉将图拉的心和自己给了被他绑架的明明。
在马路明明的爱情中无处不在的新世纪新时代下的社会问题。
新世纪物欲横流下年轻一代的爱情恰如剧中首尾呼应的插曲《物质时代》“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感情过剩的时代…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它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该剧开篇以歌曲歌词的形式点明要意。
该剧幕与幕之间多以音乐转场,该剧有多首原创音乐以及引用音乐作品。
剧中音乐承接上幕启转下幕,郭涛自弹自唱的《柠檬》推动力情节的发展,柠檬是马路闻出明明身上的味道,柠檬是明明的代名词。
由音乐的形式诠释了爱情下社会生活的问题,主题曲《恋爱中的犀牛》承接了第六七幕。
第六幕最后明明留下马路一个人,马路孤独惶恐的一个人迷茫无措恰如于江盈所唱的“鸟儿全飞回了南方…我多么孤单我多么勇敢,我是一只害相思的犀牛…我是一只恋爱中的犀牛”。
戏剧张力与音乐铺衬的交错与叠合——新版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评析
![戏剧张力与音乐铺衬的交错与叠合——新版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dff00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7.png)
戏剧张力与音乐铺衬的交错与叠合——新版先锋话剧《恋爱
的犀牛》评析
王安潮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1)004
【摘要】《恋爱的犀牛》通过主线与副线不同的发展,写意与写实巧妙的结合来表现其戏剧张力,其音乐对戏剧铺衬补白与叠合上也发挥了音乐的感染力.但音乐风格简单易懂,缺少多声音乐思维,不能很好地表现先锋话剧的戏剧张力.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王安潮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系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2
【相关文献】
1.大众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当代先锋实验戏剧--话剧《恋爱的犀牛》的反抗与坚守[J], 谢蕊竹
2."动"中的坚持观08新版话剧《恋爱的犀牛》 [J], 周英丽
3.走向市场的“先锋”与“伪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及其论争研究 [J], 李兴阳; 贺小力
4.话剧《恋爱的犀牛》感性地呐喊出存在主义 [J], 文秋霖
5.浅谈话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塑造——以话剧《恋爱的犀牛》为例 [J], 金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犀牛般的爱恋
—浅析99版《恋爱的犀牛》提到小剧场,许多人必先想到《恋爱的犀牛》,它是“先锋戏剧”与“孟氏戏剧”的代名词,它将小剧场的形式带入们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戏剧作品,1999年由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
1999年夏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在宣传、观众、票房等方面,从爱情出发揭露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却又不失幽默,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该剧在音乐方面独到的运用,非常值得我借鉴学习,由于江盈和张广天原创的音乐,与该剧情景氛围极致融洽,在话剧节奏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路和明明的偏执爱情,是残酷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明明第一次出场时就是被绑在椅子上蒙着眼睛的,象征着她盲目的爱陈飞,和被束缚的爱情。
马路无意彩票却中了五百万,他却得不到明明的爱,明明得到了马路的爱,却得不到陈飞的情,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绝望正如马路唱的《给你的诗》中“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
犀牛图拉是马路的代表,剧终马路杀了图拉将图拉的心和自己给了被他绑架的明明。
在马路明明的爱情中无处不在的新世纪新时代下的社会问题。
新世纪物欲横流下年轻一代的爱情恰如剧中首尾呼应的插曲《物质时代》“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感情过剩的时代…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它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该剧开篇以歌曲歌词的形式点明要意。
该剧幕与幕之间多以音乐转场,该剧有多首原创音乐以及引用音乐作品。
剧中音乐承接上幕启转下幕,郭涛自弹自唱的《柠檬》推动力情节的发展,柠檬是马路闻出明明身上的味道,柠檬是明明的代名词。
由音乐的形式诠释了爱情下社会生活的问题,主题曲《恋爱中的犀牛》承接了第六七幕。
第六幕最后明明留下马路一个人,马路孤独惶恐的一个人迷茫无措恰如于江盈所唱的“鸟儿全飞回了南方…我多么孤单我多么勇敢,我是一只害相思的犀牛…我是一只恋爱中的犀牛”。
全剧少有引用音乐,杨婷在演唱《The End Of The World》时她点燃一支火柴,则有不同的人在暗处吹灭一根,最后一支是她自己吹灭的,虽然是引用歌曲,但与本剧的契合程度如同量身定制,只引用了副歌部分歌词原意为“我的心为何仍在跳的动,我的双眼为何在流泪,难道他们不知道咋这是世界末日吗?结束在你说再见的时候”明明送了马路生日礼物,然而那天并不是马路的生日,明明把他当做陈飞,甚至事后不予承认,与歌词极为相符。
马路偏执的坚持,不论明明怎样无视他深爱那个不爱她的陈飞,他仍不断追求,他甚至因明明的话,去学电脑、英语、开车,每天都洗澡、写诗、
弹琴、唱小夜曲、吃柠檬味的口香糖…最终即便明明弃马路仍坚持,甚至也要绑架明明,把自己和图拉的心给她。
明明蒙住眼睛独白后,郭涛唱的《玻璃女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你是我难以忍受的饥饿…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日复一日的梦想…阳光闯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是马路的内心独白,是他对明明的爱的执着,是跨世纪的物质时代所解决不了的困惑,心灵上的无助与孤独,虽近至咫尺却似远隔天际的情感沟通,是一代年轻人心理与生存的真实描绘。
音乐的融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渲染了人物环境的氛围,调节戏剧整体节奏,给予观众以想象思考的空间。
该剧在深刻之余不失诙谐幽默,除去台词与动作所带来的喜剧效果,方言与夸张的外语也是博取观众一笑的利器。
在《恋爱训练》一幕中,方言版字母歌引得观众爆笑,此后在“恋爱训练场”几位演员的夸张版各国语言朗诵,更是经典,虽然观众的并不能准确的分辨每个演员说的不同的语种,但通过演员夸大的语气,观众已然被带入了氛围,方言是许多影视戏剧作品喜剧成分的催化剂,同由郭涛主演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也是使用四川方言,产生了众多喜剧效果。
方言的适当运用使影视戏剧锦上添花的有力武器。
即使用尽一切办法,极尽自己的力量,却仍得不到“柠檬”明明,而最终失了自己犀牛的心,和马路人的身体。
犀牛马路,恋爱的犀牛在物质过剩的时代里痛苦孤独却仍执着坚持。
孟京辉先锋力作《恋爱的犀牛》自诞生以来在褒贬各半中走过了十余年,十余年来多版数场从小剧场走进大剧院,融入大学校园,成为了爱情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