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微写作(共102张PPT).ppt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微写作-(共102张)PPT课件
心突出,条理清晰。
②电影《阿Q正传》在结束前增加了画外音:“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
的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你如何看
待这样的处理?请结合作品内容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③请以“读小说就像找到了一面镜子”或“读小说就像拥有了一架梯子”为开头,从《红楼
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写
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在名著阅读方面的感悟。
①[写作指导] “出场”一般指人物在小说中的第一次亮相,如《鸡鸭名家》中的陆长庚第一
次亮相就是在“桥头茶馆”。就本题而言,也可以指某人在某一回目中的第一次亮相,在某个人
物眼里的第一次亮相,如“宝黛第一次相见”。
“你读过的小说”提示考生所写必须来自“小说20”21。
6
对“人物出场加以介绍”的前提是忠于原著,不可改变;介绍要有层次、有条理,以说明、叙述
为主。
“中心突出”,即应围绕人物的出场展开,能体现出人物特点即可。
[优秀例文]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场很有特色,可谓是正侧结合,从黛玉之眼看宝玉。先是家中仆人报
2021
2
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围绕《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例子,根据原著叙述情节,以介绍性文字
为主,明确、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切忌冗长。
[优秀例文]
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也经历了“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过程。老粗布衣,一双旧胶
鞋,两个黑馍馍是他的家当。贫困自卑的孙少平做过教师、漂泊的揽工汉、煤矿工人,受过重
了为什么要“走向新生活”,是因为“对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更心境祥和地看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北京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北京卷含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7小题,共2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都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K中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 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 小题,共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 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 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模版)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模版)第一篇: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模版)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 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
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
150—200字。
我看2018年北京高考微写作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
150—200字。
从北京今年的微写作高考题来看,高中只是背诵一些论语的经典句子是不够的。
北京高考题给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启示是:1.需要通读的融会贯通; 2.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深度理解;3.需要有自己的观点。
给我们高中语文课程的启示是:打通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学习;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有理解。
回顾高考阅读书目:北京2016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2017年北京高考生来说,语文科目较大的变化是《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经典阅读篇目纳入必答的范围。
北京题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kj.co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2018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整套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