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工作计划怎么写一、工作计划的概念工作计划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所使用的文种。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
二、工作计划的特点(一)严肃性。
工作计划作为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工作的规划安排,往往会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工作计划的严肃性不可或缺。
(二)方向性、指导性。
工作计划往往是对本机关、本单位的发展或者工作的要点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三)战略性。
工作计划往往是机关单位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
(四)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机关单位在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往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讨论,这就决定了工作计划先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特点。
三、工作计划的分类工作计划的分类多种多样,大致可以按照紧急程度、时间、制订计划的主体和任务的类型四个方面来分。
(一)工作计划按紧急程度可分为正常的、紧急的、非常紧急的工作计划。
(二)工作计划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工作计划、中期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或者是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三)工作计划按制订计划的主体可以分为自己制订的工作计划、上司下达的工作计划或者是同等职位请求协助完成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计划按任务的类型可分为日常的、计划的和临时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计划的写作格式工作计划的写作格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一)开头。
工作计划的开头一般都是阐述依据、概述情况或者是直述目的,要求简明扼要。
(二)主体。
主体是计划的核心内容,一般都采用“并列式结构”的写法,主要是阐述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办法等内容,要求既统筹全面,又突出重点、清楚明了。
(三)结尾。
工作计划的结尾可要可不要,如果写了就要突出重点、强调有关事项或者是提出简短号召。
五、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工作计划的写作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切实可行的原则。
工作计划的目标、任务、标准等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冒进。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1.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前3~5天。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2..出疹期: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出疹,2~5日布及全身。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嗜睡或烦躁不安。查体: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3.恢复期: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防疫措施
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环境消毒,管理幼儿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疫区。
3.增强人群免疫力
预防接种
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六)肺结核
病原体
(五)麻疹
病原体
麻疹病毒
潜伏期
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
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周内,同一学校30例及以上。 (红眼症) 登革热 1周内,同一学校发生5例及以上。
同一班级10例及以上;同一学 校15例及以上。 班级首次发生确诊病例。
1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提示: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标准,进行逐级上报,并启动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须作结案报告。 提示:向属地疾控部门和 教育主管部门做好首次报 提示:做好传染病事件的进程报告(即每日报告),加强健康筛 告;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例 查与监测。在属地疾控部门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停课 或疑似传染病病例的追踪 补课等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以 、隔离工作,关注(筛 及心理疏导工作, 查)同班级(宿舍)人员 的健康情况。 提示: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复 课时间,需凭医疗机构出具的 病愈证明到医务室(保健室) 由疫情报告人核实确认后方可 返校。
6-21
14-21
同一班级10例及以上;同一学 校15例及以上。 班级首次发生确诊病例。
1-2 5-7
1周内,同一学校发生5例及以上。
3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提示: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标准,进行逐级上报,并启动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须作结案报告。 提示:向属地疾控部门和 教育主管部门做好首次报 提示:做好传染病事件的进程报告(即每日报告),加强健康筛 告;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例 查与监测。在属地疾控部门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停课 或疑似传染病病例的追踪 补课等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以 、隔离工作,关注(筛 及心理疏导工作, 查)同班级(宿舍)人员 的健康情况。 提示: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复 课时间,需凭医疗机构出具的 病愈证明到医务室(保健室) 由疫情报告人核实确认后方可 返校。 提示:潜伏期短,提 示病例短期集中出现 的可能性大;潜伏期 长,提示病例发生时 间可能不集中,如控 制不当,疫情易反复 出现聚集病例的情况 。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WS217-2008)
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
手足口病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水痘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红眼病:直到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一般为自发病之日起7~12天
原则上不医学观察
学校甲型HlNl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发现甲型HINl流感暴发疫情,病人隔离同上。另:学校有停课标准。
H7N9禽流感
隔离治疗,无人间传播证据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离14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病后21天。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
甲型HlNl
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后2天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实施细则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阿米巴性痢疾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传染科的消毒隔离
7. 2.2.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 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 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 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3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消毒剂使用管理规定
临床科室使用消毒剂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对于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时间: ✓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 含酒精手消毒液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 ✓ 不含酒精手消毒液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60天 科室自配的消毒剂,如用于物表消毒的含氯制剂,应现配现用,并监
被服多久更换?
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应每周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知识点
病人安置原则?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护士查房护理顺序?
普通病人、感染病人、隔离病人
隔离的方式及标识颜色主要有?
接触(蓝色)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空气(黄色)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飞沫(粉红色)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测浓度
卫生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7.1 隔离原则 7.1.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
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7.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隔离医学观察是指对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和观察,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在医院中,隔离医学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和制度。
1.病房分区:医院会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根据传染性和病史进行分区。
例如,将患有相同传染病的患者分配到同一个病区,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个人防护措施:对于与传染病接触的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的风险。
3.空气传播控制:对于患有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医院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疫情的扩散。
例如,在隔离病房内安装空气过滤器或使用负压隔离室,以保持空气的清新和无菌。
4.暴露者管理:医院会对与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管理。
这些人员需要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并接受相关的医学检查,以确保他们没有被感染。
5.卫生消毒:医院会定期进行病房和设备的消毒工作。
对于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6.健康宣教:医院会向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以加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源等。
除了以上的措施,医院还会制定一系列隔离医学观察的制度,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疫情的控制。
1.隔离观察时间:医院会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性确定隔离观察的时间,一般为传染潜伏期加上疾病传播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隔离观察。
2.隔离观察周期:隔离观察一般为14天,这是因为大多数传染病在此期间内会出现症状。
但有些疾病的潜伏期较长,如艾滋病、肺结核等,可能需要更长的观察周期。
3.隔离医学观察流程:医院会制定具体的流程和步骤,包括患者的接收、隔离观察期间的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以及观察结束后的复查和解除隔离等。
4.隔离期间的康复服务:医院在隔离期间会提供相关的康复服务,包括心理疏导、营养指导以及相关药物的使用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儿童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症状消失粪检阴性后连续2次粪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伤寒、副伤寒
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停药1周后粪检2次阴性(间隔2-3天)
流行性出血热
隔离10天
儿童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疾病名称
隔离期(天)
流感
热退后2天解除隔离
麻疹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风疹
出疹后5天
水痘
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但不得少于病后14天
猩红热
咽发病后10天
流脑
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乙脑
隔离至体温正常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至少7-10天
手足口病
至疱疹全部干燥结痂
甲型病毒性肝炎
不少于40天
乙型病毒性肝炎
有HBV复制标志的患者应调离接触食品、自来水或幼托工作,不能献血
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
丁型病毒性肝炎
同乙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之日起3周
霍乱
腹泻停止后2天,隔日送大便培养1次,连续三次阴性即可解除隔离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患者
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普易,儿童、青少年易感,娠早期的妇女
全年可见
有
隔离至出疹后5天
3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肠道病毒70型
2~3天
14小时~6天
患者
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夏秋季
无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参阅一览表
疾病分类编号
病种
疾病名称
感染病原
潜伏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高发季节
疫苗预防
病人隔离期
一般
最短——最长
1
甲
类
鼠疫
腺鼠疫
鼠疫杆菌
2~8天
1~12天
鼠间鼠疫传染源
鼠-蚤-人
人群普遍易感
多在6—9月份
有
就地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或腺、皮肤、败血性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肺结核
结核杆菌
2周~2年
2周~长期
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冬春季
有
隔离至痰涂片检查至少连续2次阴性为止
17
伤寒和
副伤寒
伤寒
伤寒杆菌
12~18天
5~39天
患者及菌者
消化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全年可见
夏秋季最多
有
症状消失5天后联系2次(间隔3~5天)粪、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14天解除隔离,出院后医学观察1年。
19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鼠疫杆菌
1~3天
数小时~3天
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
人—人
多在10月以后流行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2
霍乱
霍乱
霍乱弧菌
1~3天
数小时~6天
患者和带菌者
消化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夏季
有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经过粪检3次(每次间隔1天)阴性或在症状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20
白 喉
白 喉
白喉杆菌
5天
1~7天
病人和带菌者
呼吸道
人群普遍易感
秋冬季节
有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2次(间隔2天)阴性时或症状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21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
5~7天
几小时~7天
被病原体感染的媒介
伤口破损接触传染
出生后4—6天儿童
不明显
有
发病期
22
猩红热
猩红热
溶血性链球菌
2~4天
6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脊灰病毒
5~14天
3~35天
病人、隐性感染者
消化道传播
夏秋季
有
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从发病日起隔离不少于40天
表1
疾病分类编号
病种
疾病名称
感染病原
潜伏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高发季节
疫苗预防
病人隔离期
一般
最短——最长
7
乙
类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
2~4天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一览表
9
霍乱
隔离至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2天粪便培养阴性
10
细菌性痢疾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11
手足口病
隔离至症状消失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12
伤寒/副伤寒
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粪检2次阴性(间隔2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14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
7
猩红热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8
肺结核
(1)菌阳肺结核患者至少经过2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连续3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空洞缩小或闭合,连续3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一览表
编号
病种
隔离期限
(一)呼吸道传染病
1
麻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2
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
水痘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且不少于病后14天
5
流行性感冒
隔离至体温正常3天,其它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
6
流行性脑脊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且不少于发病后7天
13
甲肝/戊肝
隔离至发病后不少于21天,学校/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不少于45天
(三)其他传染病
1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15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随着人口迁徙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的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和隔离期,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1. 流感:潜伏期为1-4天,隔离期通常为3-7天。
在患者发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
2.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3-6天,隔离期通常为7-10天。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毛巾,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 感冒:潜伏期为1-3天,隔离期通常为5-7天。
患者应避免接触他人的口鼻分泌物,勤洗手、常通风。
4. 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15-160天,隔离期通常为2-4周,取决于不同病毒类型。
患者应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勤洗手、使用一次性餐具。
5. 水痘:潜伏期为10-21天,隔离期通常为7-10天。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并勤洗手。
6. 结核病:潜伏期为数月至数年,隔离期通常为2周至数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
患者应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7. 落疳:潜伏期为2-3周,隔离期通常为2个月。
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分享餐具和器具,注意个人卫生。
8. 过敏性休克: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隔离期通常为症状完全缓解后的1-2天。
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通风,并及时就医。
虽然以上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但请注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毒的感染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面临疾病传播风险的情况下,及早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十分重要。
此外,我想强调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无论是在疫情还是非疫情的时期,保持频繁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有效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措施。
总结起来,了解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和隔离期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基础知识。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时间数据来对待疾病的传播风险,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同时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病症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前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病症,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病症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或屡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整理)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最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病名病人隔离期限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依据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 天,伴呼吸道并发症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流行性感冒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或隔离时间不少于1 周。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离,疫情的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件结束后一周。
传染病学(第七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 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患者可正常上课或上班。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甲型H1N1 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后2天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实施细则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
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住院患者须出具出院证据。
原则上不医学观察学校甲型H1 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病人隔离同上。
另:学校有停课标准。
H7N9禽流感隔离治疗,无人间传播证据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离14 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病后21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5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甲型病毒性肝炎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天。
幼儿园的常见常见传染病防控的办法
病原体: 风疹病毒
传染源: 风疹患者、无症状带毒者和先天性风疹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多在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岁儿童,男女发病 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前婴儿不发病。 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病原体: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
传染源: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经呼 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学龄前儿童度快,短时间可造成大流行。 2.流行区域:
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3.流行季节:
患儿隔离期: 经过系统抗生素治疗,症状彻底消失1周
班级隔离期: 1周
防疫措施: 猩红热没有疫苗等自动免疫制剂,因此,预防本 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 下的密切接触者,应用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 受10天青霉素治疗。疾病彻底痊愈后,方可解除 隔离。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 场所和人多处,室内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 咽炎患儿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 3天 主要症状:
突然出现的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全身 不适。 呼吸道症状: 呼吸道症状轻微,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
患儿隔离期: 1周
班级隔离期: 1周
防疫措施:
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及时隔离流感样病
例及与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频繁有效的对流通风至关重要)。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学校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百日咳
7〜10天
2〜23天
至痉咳后30天或发病后40
天
医学观察21天,儿童可用红霉 素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
7〜14天
4〜21天
防蚊设备室内隔离至体温
正常
不需检疫
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
2〜3天
14小时〜6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
不需检疫
手足口病
3〜5天
2〜10天
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 失后1周,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戊型
40天
10〜75天
发病日起3周
检疫期60天
脊髓灰质炎
5〜14天
3〜35天
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40天,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
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间可用 减毒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
细菌性痢疾
1〜3天
数小时〜7天
至症状后7天或大便培养
2〜3次阴性
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大 便培养1次阴性解除隔离
阿米巴痢疾
7〜14天
2天〜1年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查 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 囊阴性
饮食工作者溶组织阿米巴滋养 体或包囊者应调离工作
流行性感冒
1〜3天
数小时〜4天
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 应早期隔离
麻疹
8〜12天
6〜21天
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出 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天。接触者 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
2〜3天
1〜10天
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 于发病后7天
医学观察7天,可作咽培养,密 切接触的儿童服磺胺或利福平 预防
白喉
2〜4天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一、协议关键信息1、传染病种类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隔离开始时间出现症状之日起确诊之日起3、隔离期限具体天数症状消失后一定时间4、隔离期间注意事项个人卫生饮食要求环境消毒5、复课条件医院证明症状完全消失相关检查结果正常二、具体内容11 流行性感冒111 隔离开始时间:出现症状之日起。
112 隔离期限: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48 小时后。
113 隔离期间注意事项:患者应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减少与他人接触。
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保持房间清洁,定期开窗通风。
114 复课条件:症状消失 48 小时后,凭医院开具的康复证明复课。
12 麻疹121 隔离开始时间:出疹前 5 天至出疹后 5 天。
122 隔离期限:出疹后 5 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10 天。
123 隔离期间注意事项: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暖、空气新鲜。
眼、鼻、口腔保持清洁。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24 复课条件:出疹后 5 天,合并肺炎者出疹后 10 天,凭医院证明复课。
13 水痘131 隔离开始时间:出疹前 1-2 天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132 隔离期限:全部皮疹结痂,不少于发病后 14 天。
133 隔离期间注意事项: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防止继发感染。
多喝水,饮食宜清淡。
134 复课条件: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不少于发病后 14 天,凭医院证明复课。
14 风疹141 隔离开始时间:出疹前 7 天至出疹后 5 天。
142 隔离期限:出疹后 5 天。
143 隔离期间注意事项: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
保持皮肤清洁,口腔清洁。
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144 复课条件:出疹后 5 天,凭医院证明复课。
15 流行性腮腺炎151 隔离开始时间:出现症状之日起。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一览表
15-160日急性期隔离Βιβλιοθήκη 病情稳定同乙型肝炎丁型
同乙型
戊型
40日
10-60日
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
同甲型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4日
4-21日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
接触者不检疫
流行性感冒
1-3日
数小时-4日
退热后2日
大流行时,集体单位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8-12日
6-21日
发病之日起至出疹后5日
流行性出血热
14日
7-46日
隔离至发热退
不检疫
登革热
6日
5-8日
起病后7日
不检疫
伤寒、副伤寒甲、乙
伤寒:10-14日
7-23日
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便2次阴性(间隔2~3天),方可解除隔离。
伤寒医学观察23日,副伤寒为15日
副伤寒:8-10日
2-15日
细菌性痢疾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一览表
病名
潜伏期
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
常见
最短-最长
病毒性肝炎
甲型
30日
15-45日
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
密切接触者检疫45日
乙型
60-90日
45-160日
急性期应隔离至HBsAg阴转。
急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5日。幼托机构发现病人后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
丙型
1-3日
数小时-7日
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日
霍乱
1-3日
数小时-7日
学校传染病复课指引
关于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法定传染病隔离
复课时间的指引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是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点场所,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现传达《广州市教育局转发关于印发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法定传染病隔离复课时间指引的通知》穗教转[2016]332号文内容。
1、公示学生传染病隔离时间,加强学校对传染病学生管理,对已隔离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告知隔离时间及复课要求,加强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根据相关规定予以配合。
2、严格执行复课验证。
学生要按照指引的依据要求,在隔离期满后到辖区疾控部门开具返校证明,学校要按照指引内容核实隔离时间,方可让学生返校。
3、《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法定传染病隔离复课时间建议》详细见下表。
学校发生传染病要隔离时间流行性感冒:呼吸道隔离至病后一周。
麻疹: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天,并发肺炎者应不少于出疹后10天。
风疹: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流行性腮腺炎: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一周为止,或发病后21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按接触传染病隔离至病后一周。
流行性乙型脑炎:按虫媒传染病隔离至体温退至正常为止.
病毒性肝炎:消化道隔离自发病日起不少于30天,如病情未好转,应继续隔离.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名 麻疹
病人隔离期限 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疹后1间不少于1 周。
流行性腮腺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细菌性痢疾
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离14 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 病后21天
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 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大便培养2-3次阴性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医学观察至少23天(从停止接触起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风疹 手足口病 水痘
隔离至出疹后5 天 隔离时间不少于10 天,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 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 天,不少于病后7 天
百日咳 阿米巴性痢疾 猩红热 白喉
伤寒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症状消失后连续3 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 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 天起大便培养2 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 天可解除隔离
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离,疫情的 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件结束后一周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0天 接触者观察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 天(自最 后接触之日算起) 接触者观察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