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闻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选集》1951年,上海开明书店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

《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 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 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 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
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
2、爱国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 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 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 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 术精美见长。 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 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 作的基调。
闻一多
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

一、生 平 简 介
1、个人履历 2、爱国诗人闻一多 3、著名学者闻一多 4、民主战士闻一多

二、创 作 概 况
1、诗歌创作 2、诗歌主张

三、作 品 解 读
1、诗集《红烛》与《死水》 2、诗歌《红烛》解读 3、诗歌《死水》解读 4、《七子之歌》

四、诗人成就、贡献及评价
美国故事: 闻一多:美诗熏陶出的“闻体” 闻一多是唯美型诗人,是诗人型学者,是学者型 诗人。“五四”时代,全才不少,如闻一多之全才不 多,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也不多。闻一多,13岁 考上留美预备学校清华,22岁(1922年)去美,学画 三年,却找到了他的诗人之笔。 他先去芝加哥。到那里学美术,真是找错地方, 但对闻一多的诗人生涯来说,真是直入堂奥。芝加哥当 时是美国大工业之都,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艳称的 “美国诗歌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闻一多在芝加哥美 术学校的同学中,就有后来成名的诗人肯尼思·雷克斯 洛思(Kenneth Rexroth),此人后来取汉名“王红 公”,为推进当代美国诗坛的中国热不遗余力。 到芝加哥不久,闻一多的诗兴如火山爆发,爆发 的契机是读美国意象派等新诗派的作品。用文字做色彩 “画一张画”,是意象派的宗旨,而又名之为“交响 乐”,更是这派诗人的做法。意象派诗人佛莱契 (John Gould Fletcher)正是在芝加哥的《诗刊》上 发表他的《色彩交响乐》组诗,每一首都是百多行的 “大诗”。佛莱契声称他自己从1914年以后的诗作 “无一例外,全得自东方艺术”。这就不再是巧合,而 是“二度返回式影响”的佳例—中国古诗影响了佛莱
诗歌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

①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荷之魂》等诗中,成功地

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和形象词汇歌唱他心中的理想与爱情。

②留美时期写下的《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现了 他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对祖国的思念。 ③回国初期的诗作《祈祷》《爱国心》《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七子之 歌》等,用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诗人的民族自 豪感。 ④《死水》时期的诗较之往昔之作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沉,进一步接触到 了中国社会现实。《春光》《静夜》《荒村》等诗充满了对处于军阀混战中 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天安门》 《欺负着了》等诗则直接把笔锋指向了北洋军阀的暴行。在《发现》这首诗 中,诗人面对着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感到困惑 与不安,他“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但“总问不出消息”。闻一多的 这些诗篇发展了屈原、杜甫创作中爱国主义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社 会批判的性质。
小结:


闻一多的一生,走的是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的道路。闻一多是中国具有爱国心 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 “他的诗歌、学识和人格,都在中国新 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恩来 赞)
诗歌创作


作为诗人,闻一多的诗歌数量并不多,一生只 出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1923)和《死 水》(1928),共131首诗。但正是这两本诗集, 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这种地位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他诗中那种深沉执着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是他 在诗歌形式的革新与探索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开了一代诗风。
人物故事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 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 给他起绰号。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 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 流,立刻笑领了。
闻 一 多 先 生 塑 像
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 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 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 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 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 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 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 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 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 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 辞职。
学术著作

著有《岑嘉州系年考证》《匡斋说诗》《天问释天》《诗新台鸿字说》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离骚解诂》《敦煌旧钞本楚辞音残卷跋》 《诗经新义· 二南》及《释朱》等。 《楚辞校补》(古典文学研究)1942年,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年,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废旧诗平仄,主张用音节(音尺、音步、顿数)加强新诗音韵节奏感。
绘画美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 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寓情思于意象之中。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 节 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 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 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诗歌主张
新诗理论:欲新中国之诗,必新诗歌之形式;欲新诗歌之形式,必从新诗格律入手。 诗体语言的特点: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实力不 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主要观点:新诗格律要有“三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是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 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 流畅而不拗口。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 字友三、友山。湖北蕲水人。爱国 民主战士,诗人和学者。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 《闻一多全集》中。其诗沉郁奇丽, 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 气质。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 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 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4、革命斗士闻一多



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由于不满国民党的法西 斯统治,思想日益靠近共产党,积极投身爱国 民主运动。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他更是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 的独裁统治。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 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 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 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 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著名学者闻一多
1928年后,闻一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 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 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 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引起了学术思想界更为强烈而普 遍的震动。应该说,闻一多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 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中国古代文学 及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后来他走出书斋, 投身民主运动,能够具有那样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同样是和他在新诗创作及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 就分不开的。 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 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 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 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 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 《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 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
创作历程


源自文库



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 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 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 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 律研究》 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 研究。 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 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 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 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 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 诗镌》的主要撰稿人。 1926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 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 ,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 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 。 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



闻一多画像
1、个人履历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 “五·四”以后又改名一多。著名诗人、学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 早期领导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 (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五岁入私塾 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 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喜读中国古 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 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把闻一多推入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 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






作品: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年,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年,上海泰东图书局;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死水》(诗集)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全集》(共4册8集)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1982年,三联出 版社 (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