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合集下载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那些在使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对人体、环境或财物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易燃性等特性,因此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1. 毒性危害某些化学危险品可能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毒性危害包括吸入毒气或毒雾、皮肤接触毒物、摄入有毒物质等。

为了防止此类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保护自己免受毒性物质的侵害。

- 通风排气系统的使用,有效减少毒物浓度。

- 将危险品储存在标有警示标志的容器中,以便识别和防止误触。

2. 腐蚀性危害腐蚀性危害是化学危险品常见的危害之一,指物质对金属、皮肤、眼睛等引起腐蚀和损坏。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穿戴防护衣物、防护面罩以及防护手套等装备,以防止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品时,要确保容器完整密封,避免泄露。

在处理腐蚀性物质时使用专用的设备和容器。

3. 火灾和爆炸危害易燃物质和可燃气体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将易燃物质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热源。

- 使用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避免使用水灭火,以免引发火灾或加剧火势。

- 在操作易燃物质时,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并避免产生摩擦火花或电火花。

4. 放射性危害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佩戴辐射防护服和面具,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在储存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确保人员的辐射剂量在安全限度以内。

- 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合理储存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5. 环境污染危害化学危险品的意外泄漏或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并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建立合理的储存设施,防止危险品泄漏或溢出。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下面将对常用危化品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酸碱类物质:酸碱类物质具有腐蚀性,能够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应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同时,应远离明火和其他易燃材料。

2.氧化剂:氧化剂能够加速燃烧和氧化反应,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在处理和储存氧化剂时,需要与易燃物分开存放。

同时,应注意保持通风,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3.可燃物:可燃物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处理和存储可燃物时,应采取防火措施,避免与氧化剂和火源接触。

同时,要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4.有毒气体:有毒气体能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如中毒和窒息。

在接触有毒气体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注意及时疏散人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

在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规定,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

6.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易燃性和毒性,可能引发火灾和中毒。

在接触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保持通风,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同时,要避免与明火和热源接触,并注意储存和处理的温度控制。

7.麻醉剂和致幻剂:麻醉剂和致幻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具有镇静、催眠和幻觉效果。

在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

在处理和储存常用危化品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储存区域选择:选取离居民区、水源和火源远离的储存区域,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

2.安全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面罩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3.安全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化学品、防火措施、泄漏处理、紧急应急措施等。

化学危险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

化学危险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

浙江海翔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危险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文件号:U E-001版号:1使用部门:2002-09-10发布2002-10-01实施主编:蒋定武审核:张志敏批准:罗邦鹏目录甲醇 (1)乙醇(酒精) (3)二氯甲烷 (5)氯仿(三氯甲烷) (7)丙酮 (9)硫酸二甲酯 (11)二乙胺 (13)三乙胺 (15)甲苯 (17)纯苯 (19)苯甲腈 (21)氯化苯 (23)吡啶 (25)冰醋酸 (27)二氯乙酸甲酯 (29)六氟丙烯 (31)乙酰乙酸乙酯 (33)N,N-二甲基甲酰胺(DMF) (35)丙烯酸 (37)醋酐 (39)盐酸 (41)硫酸 (43)溴 (45)硼氢化钾 (49)氯化亚砜 (51)硫化钠 (53)过氧化氢(双氧水) (55)异丙醇 (57)氢氧化钠 (59)氢氧化铍 (61)三氯化铝 (63)磷酸 (65)硝酸 (67)石油醚 (69)二氯乙腈 (71)氢溴酸 (73)二氯乙烷 (75)氨水 (77)吗啉 (79)氯磺酸 (81)乙烯基乙醚 (83)氢化钠 (85)锂 (87)乙醚 (89)金属钠 (91)硼氢化钠 (93)四氢呋喃 (95)氯甲酸氯甲酯 (97)间甲基苯甲酸 (98)镁条 (99)丙二酸二乙酯 (100)四氯化碳 (101)硫 (104)1,3-丙二胺 (106)环氧乙烷 (107)二甲基亚砜 (108)水杨酸 (109)水杨醛 (110)二甲基砜 (112)乙酸丁酯 (113)正丁醇 (115)正辛烷 (117)亚磷酸三乙酯 (118)柠檬酸(杨橼酸) (119)乙酸乙酯 (120)氯乙酰氯 (122)苯甲酸 (124)溴乙酸 (125)乙酸钠 (127)氯甲酸乙酯 (128)二乙二醇二甲醚 (130)环己烷 (131)正丙醇 (133)正己烷 (135)二异丙胺 (137)三氟乙酸酐 (139)正丁酰氯 (141)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142)二苯甲酮 (143)1,4-萘醌 (144)甲酸甲酯 (145)3-氯丙酰氯 (148)二硫化碳 (149)环己烯 (151)1,4-二氧六环 (153)氯化钙(无水) (155)氯化铜(无水) (156)硝酸银 (157)氧化汞 (159)乙腈 (160)乙酸叔丁酯 (162)对甲苯磺酰氯 (163)三甲基氯硅烷 (165)碳酸二乙酯 (167)对硝基苄醇 (169)乙酰乙酸甲酯 (170)甲基叔丁基醚 (171)N-乙基吡啶烷酮 (173)溴乙烷 (174)溴代正丁烷 (175)乙酰乙酸叔丁酯 (176)三乙基硼 (177)L-苯丙胺酸 (178)邻苯二甲酸酐 (179)环氧乙烷 (180)硫代磷酰氯 (181)甲基磺酰氯 (183)氯苯 (184)三甲基氯硅烷 (185)氯化苄 (186)间氯过氧苯甲酸 (188)乙二醇二甲醚 (189)氰化亚铜 (190)二溴海因 (191)硫代硫酸钠 (192)无水硫酸钠 (193)1,1-二氯乙烷 (194)1,2-二氯乙烷 (195)苯胺 (196)氯乙酸乙酯 (198)氟苯 (200)环己酮 (202)乙硫醇 (204)乙二醇 (206)聚乙二醇 (207)苯甲醇 (208)2,4-二氯苯酚 (209)乙氧甲叉(EMME) (210)六甲基二硅氨烷 (211)N,N-二甲基乙酰胺 (212)乙酰氯 (213)氟化钾 (214)甲醇分子式:CH3OH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重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三篇)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三篇)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化学毒物是指那些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和致癌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毒物及防护要点。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有机或无机物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醇类、醚类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这些溶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呼吸系统疾病和肝脏损伤等。

主要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设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溶剂中。

2. 酸碱物质:强酸和强碱是常见的化学品,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它们可能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眼睛损伤和呼吸系统刺激。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酸碱防护手套、面罩或呼吸器;穿戴防护眼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事故发生时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并寻求医疗救助。

3. 重金属: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症候包括铅中毒、汞中毒和镉中毒等。

这些毒物容易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和癌症等疾病。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定期测量工作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4. 气体毒剂:气体毒剂是指那些以气体形式存在且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氨气、氯气、硫化氢等。

这种毒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吸入或接触后可能导致眼睛、呼吸系统受损甚至窒息。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当气体泄漏时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求医疗救助。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如铀、钚、放射性核素等。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辐射性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防护措施,如远离放射源、加强通风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后要及时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总之,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品毒性及其危害防范

化学品毒性及其危害防范

化学品毒性及其危害防范在现代化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与各种各样的化学品接触。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化学品往往带着一定的毒性,给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化学品毒性及其危害防范的相关问题。

一、化学品毒性的类型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化学品在短时间内(如数小时或数天)对于人体危害,直接对人体产生损伤或引起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的毒性表现为:刺激性粘膜(如眼睛和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和肝脾等。

常见的化学品如氨气、酸、碱等都具有急性毒性。

2.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接触化学品后所造成的慢性中毒症状,如慢性肝肾中毒、血红蛋白病、白血病、肺硬化、未知的过敏反应等。

在慢性毒性的表现拟定上,需要记录接触化学品的时间和剂量等相关信息。

二、化学品的危害防范1.良好的个人防护工作时需要预防化学品对身体的损害。

最基本的方法是穿戴防护服、戴手套、有效防护眼鼻等五官的接触以及戴上防护面罩等。

在处理化学品的操作中,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直接吸入有毒气体、灰尘或接触有毒皮肤刺激等。

2.危险品标识在化学品的日常使用中,需加强对危险品标识的防范,并要求生产厂家在化学品出厂前为其配备标识。

在这个标识中包含有化学品的危险等级、命名、含量、使用方法等信息。

此外,在化学品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了解车载信息、阅读相关标识等手段,加强防范化学品的污染和危害。

3.应急措施当工作人员出现急事故时,需马上行动,尽快找到急救箱、呼吸器等必要物资。

对重症伤者可以及时救治而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在工作过程中还需加强与消防、环保等部门的配合与沟通。

三、化学品毒性的监管1.化学品生产厂家生产化学品的厂家需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在产品出厂前对产品进行质检,防止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污染和危害。

2. 计量检测部门计量检测部门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确保化学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政府联合部门政府各部门需要制定生产、销售、使用化学品的各种政策法规,加强化学品管理,避免污染和危害。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全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全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甲醛一、标识中文名甲醛、蚁醛、福尔马林英文名Formaldehyde分子式CH2O;HCHO相对分子质量30.03CAS号50-00-0危险性类别第8。

2类其他腐蚀品化学类别醛类。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

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

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50℃/37%爆炸下限(%)7引燃温度(℃)300℃爆炸上限(%)73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六、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在生产、使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生物学性质,对人类健康、财产以及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

这些危害包括皮肤刺激、眼睛烧伤、呼吸道损伤、中毒甚至爆炸和火灾等。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刺激和伤害:某些化学品会引起皮肤不适,如红肿、疼痛、灼伤等。

例如,强酸、强碱和某些溶剂都可以导致皮肤损伤。

2. 眼睛烧伤和损伤:某些化学品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如眼睛发红、刺痛、灼伤等。

例如,强酸、强碱和某些腐蚀性气体都可以损害眼睛。

3. 呼吸道损伤和中毒:许多化学品具有刺激性或损伤性,对呼吸道有害。

吸入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致命。

例如,氨气、氯气和一些有机溶剂可以引起呼吸道损伤和中毒。

4. 中毒和内脏损害: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进入人体内部,引起中毒和内脏损害。

这些化学品可以在人体内积蓄并对器官产生有害影响。

例如,重金属、农药和某些药物可以引起中毒和内脏损害。

5. 火灾和爆炸: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或爆炸性质,当它们与火源或氧气接触时,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这些化学品也可能导致火灾蔓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类健康、财产和环境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在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和口罩等。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隔绝接触,减少危害。

2. 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使用通风系统可以降低化学物质浓度,减少人员接触。

通风系统应能有效排除有毒气体、蒸汽和烟雾等。

3. 标识和储存:化学危险品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正确标识,以便人们可以识别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此外,危险品也需要正确储存,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泄漏或不当处理引起意外。

4. 安全操作:使用化学危险品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化学危险品的性质、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在储存、搬运、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健康危害、物理危害、环境危害和火灾爆炸危害。

1. 健康危害: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刺激性、腐蚀性、神经毒性、肺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

- 刺激性:化学品会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炎症、瘙痒、红肿、糜烂等反应。

- 腐蚀性:一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能够破坏皮肤和眼睛组织,引起严重的灼伤和组织坏死。

- 神经毒性:某些有机溶剂、重金属和农药等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头晕、眩晕、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症状。

- 肺毒性:一些气体、烟雾和粉尘等化学物质能够损伤肺组织,引起咳嗽、气急和肺功能损害。

- 致畸性和致癌性: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中会增加患癌症和畸形儿的风险。

对于化学危险品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防护装备,如穿戴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确保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能够降低暴露风险。

- 通风防护:确保工作环境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有害气体和蒸汽的浓度,可以通过机械通风或者房间换气等方式来实现。

- 操作控制: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防护屏障、密闭系统和负压操作等,减少化学品的扩散和泄漏,降低接触风险。

-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应急措施和应对步骤,特别是在泄漏、火灾和事故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 标识和储存:对化学危险品进行正确的标识,包括标签和标志,以便对其进行正确辨识和存储。

同时,要确保危险品处于安全的储存环境中,防止泄漏或者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2. 物理危害:化学危险品的物理危害主要包括爆炸、燃烧和压力危害。

- 爆炸: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易燃爆炸性质,当与热源、电火花或者其他激发源接触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乙烷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乙烷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乙烷一、主要组成与性状分子式:C2H6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烯、氯乙烯、氯乙烷、冷冻剂等。

二、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危害: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

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出现眩晕、轻度恶心、麻醉症状;达40%以上时,可引起惊厥,甚至窒息死亡。

三、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坚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四、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50引燃温度〔℃〕:472最小点火能〔mJ〕:0.31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假设不能马上切断气源,则不同意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六、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纳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必须要特别防护,但建议特别状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常见化学危险品特性危害及处置方法

常见化学危险品特性危害及处置方法

常见化学危险品特性危害及处置方法一、氯气特性:黄绿色有刺激臭味气体。

危害:提振眼及上呼吸道,轻微时引发化学性肺炎与肺水肿、皮肤烧伤。

通常易燃性气体或蒸气都能够与其构成火灾或核爆。

(例如松节油、乙醚、氨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呼出极高浓度的氯气,可以引发迷走神经反射性眩晕停在或喉头痉挛而出现“电击样”丧生。

处置方法: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钠瓶浸入石灰乳液中;各种防毒面具均能有效防护进入高浓度区,必须全身防护,采用隔绝式面具。

二、氨气特性:无色存有刺激性臭味气体。

危害:极易于液化、易燃,接触氨可引起严重灼伤;水溶液有腐蚀性;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处理方法:人员快速撤走外泄污染区至上风向,并隔绝直到气体倾尽,避免皮肤碰触;阻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置人员穿自给自足单轴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高浓度外泄区用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吸收、熔化;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例如有可能,将残存气或外泄气用排在风机送来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设备内,储罐区最出色设立浓酸喷药设施;漏气容器必须处置,复原、检验后再用。

三、苯系毒物特性:易燃有刺激性和毒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易着火、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与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

危害:腐蚀性较强;对人体有严重损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为致癌物。

处理方法:快速撤走外泄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展开隔绝,严苛管制进出,阻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置人员穿自给自足单轴式呼吸器,穿杀毒工作服;尽可能阻断外泄源,用雾状水驱散大面积火灾,维持容器加热;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或沙土稀释,也需用不燃性分散剂乳液冲洗,经吸收后放进废水处理系统;例如大量外泄,立即建好围堤收容,然后搜集、迁移、无害化处置。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伤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潜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等特点,因此正确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1. 毒性:危险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表现为短时间内剧烈的生物反应,如头晕、呕吐、失去意识等。

慢性中毒则是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有毒物质,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健康伤害。

2. 致癌性:一些危险化学品被认为是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癌症。

如苯、甲醛等。

3. 神经系统损害:某些危险化学品能够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神经性疾病,如氯仿、苯酚等。

4. 皮肤病变:接触某些危险化学品可能引起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如酸、碱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1. 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设计的储存设施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对储存容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密封。

2. 使用防护装备: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等。

这些装备能够隔绝危险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危险化学品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操作导致的事故。

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及正确处理方法。

4. 通风措施:在工作场所中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的残留。

避免有害气体在室内滞留,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5. 预防性医学检查:对于长期从事危险化学品接触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与处理。

6. 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严禁将危险废弃物随意倾倒,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三、结语正确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监控,采取有效的预防与保护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中急性毒性的健康危害分类

危险化学品中急性毒性的健康危害分类
根据危险品经口、经皮肤或吸人途径的急性毒性划入以下五种急性毒性类别。 急性毒性值用 LD50 值(经口、经皮肤)或 LC50 值(吸入)表示或用急性毒性估 计值( ATE)表示。
——类别 1 吞食致死、皮肤接触致死、吸人致死
——类别 2 吞食致死、皮肤接触致死、吸入致死
——类别 3 吞食中毒、皮肤接触中毒、吸人中毒
危险化学品中急性毒性的健康危害分类
(1)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经口或经皮肤摄人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 24 h 内给予的 多次剂量,或者吸入 4h 之后发生的那些有害影响。 (2)分类 根据危险品经口、经皮肤或吸人途径的急性毒性划入以下五种急性毒 性类别。急性毒性值用 LD50 值(经口、经皮肤)或 LC50 值(吸入)表示或用急 性毒性估计值( ATE)表示。 类别 1 吞食致死、皮肤接触致
3.这些数值被指定用于计算基于其组分的混合物的 ATE,而不是表示试验结果。这些
值被保守地设定在类别 1 和 2 范围的低限,并在偏离类别 3~5 范围的低限约 1/10 点处。
——类别 4 食入有害、皮肤接触有害、吸入有害
——类别 5 食入有害、皮肤接触有害、吸入有害
这五种急性毒性类别分类标准见表 1。
表 1 急性毒性危险类别和定义各个类别的急性毒性估计值(ATE)
暴露方式
类别 1
类别 2
类别 3
类别 4 类别 5
经口/(mg/kg 体重)
5
50
300
2000
经皮肤/(mg/kg 体重)
50
200
100
2000
气体/(ppmv)
100
500
2500
5000
5000
蒸气/(mg/L)
0.5

硫化氢中毒机理及现场急救

硫化氢中毒机理及现场急救

染 毒
及区
时域

后 ,
行脱
.
10
小知识——误食化学品的急救法
一 旦 误 食 化 学 物 品, 应 立 即 设 法 催 吐。 若误食的化学物品为酸 性, 则 可 服 用 大 量 牛 奶 和 水, 促 使 其 呕 吐。
若误食的化学物 品 为 碱 性, 则 可 服 用 牛 奶、 醋 和 大 量 水, 促 使 其 呕 吐。 应 送 医 院 急 诊 治 疗。
.
23
不同浓度硫化氢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部分病例在脱离事故现场或转送医院途
中即可复苏。到达医院时仍维持生命体征的 患者,如无缺氧性脑病,多数恢复较快。昏 迷时间较长者在复苏后可有头疼、头晕、视 力或听力减退、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或癫痫 样抽搐等,绝大部分病人可完全恢复。曾有 报道2例发生迟发性脑病,均在深昏迷2天后 复苏,分别于1.5天和3天后再次昏迷,又分 别于2周和1月后复苏。
硫化氢中毒机理及现场救护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的气体,在石油 天燃气的钻探过程中又无法避开。因此, 掌握硫化氢的中毒途径及现场急救知识 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实现安全生产都具 有重要意义。
.
2
一、硫化氢中毒机理
1、硫化氢进入人体的途径
硫化氢只有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作用后,才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硫化氢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条:
五、在现场实施病员救护程序
软化灶等;可见脊髓神经组织变性。
.
19
二、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硫化氢对人体造成的主要损害 2、不同浓度硫化氢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20
1、硫化氢对人体造成的主要损害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中枢神 经症状极为严重,而粘膜刺激症状不明显, 可能因接触时间短,尚未发生刺激症状,或 因全身症状严重而引起注意之故。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范本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范本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范本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刺激性、毒性等性质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在使用和处理化学危险品时,需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事故和危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化学危险品常见的危害和防护范本。

一、化学危险品的危害1. 燃烧性:许多化学危险品都具有燃烧性,可以引起火灾和爆炸。

例如,易燃物质如汽油、丙烷等,当与火源接触时容易燃烧。

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和有毒气体,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2. 爆炸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性,当受到外界刺激或发生不正常反应时,可能发生爆炸。

例如,硝化油和火药等可在受到撞击、摩擦或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

爆炸会释放大量能量,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3. 腐蚀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腐蚀性,能够腐蚀人体组织和设备。

例如,盐酸、硫酸等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腐蚀性物质还可以腐蚀金属表面,导致设备损坏和泄漏。

4. 刺激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刺激性,可以引起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反应。

例如,氨气、氢氟酸等会引起刺激性效应,如眼睛疼痛、皮肤过敏等。

5. 毒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毒性,可以对人体造成中毒。

毒性物质通过吸入、摄取、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内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

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对人体有慢性毒性,苯、甲醛等有机化合物对呼吸系统有急性毒性。

二、化学危险品的防护范本在使用和处理化学危险品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事故和危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范本:1. 工程控制措施:采用工程措施是防止事故和危害的首要步骤。

例如,对于易燃和爆炸性物质,应设立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排除火源。

对于腐蚀性物质,应将其存放在特殊的防腐蚀柜中,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

此外,还需为设备和管道提供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2.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危害。

例如,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化学物质与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有些化学品(如石油液化气的液体)虽然不具有腐蚀性,但若接触人体会迅速汽化而急剧吸热,使人体皮肤产生冻伤,即冷灼伤。

(三)、消化道吸收中毒化学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消洗不彻底,致使有毒物质扩散,污染空气和水源或者化学品(安全急救网 )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致使有毒物质直接污染水源或食物(如粮食、蔬菜、水果等),当使用被毒物污染的食物和水时便会通过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这种中毒方式在化学事故现场一般是不多见的,也是完全可避免的。

(四)、眼睛灼伤大多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接触眼睛,一般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起眼睛发痒、流泪、发言疼痛,有灼伤感,甚至引起视力模糊或失明。

(五)、燃烧爆炸引起伤害很多有毒有害化学物品都有可燃可爆性,如石油液化气、氨气等,在燃烧或爆炸的过程中可直接造成人体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