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蒹葭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蒹葭
积累巩固
一、填空题
1.《诗经》是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2.《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与色彩,从各方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的句式以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蒹葭》选自,采用和的手法,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的意境。
4.诗中“白露”由“为霜”到“未晞”、“未已”的变换,是从的角度说明诗人;而“所谓伊人”,由“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变换则是从的角度说明诗人。
5.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
(1)蒹葭
..()
..苍苍()(2)蒹葭苍苍
(3)蒹葭萋萋
..()(4)宛.在水中央()
(5)白露未晞.()(6)在水之湄.()
(7)道阻且跻.()(8)宛在水中坻.()
(9)在水之涘.()(10)白露未已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选择题
1.《蒹葭》全诗共三章,二、三两章是首章的反复,只在押韵处换了几个字。这种结构形式称为()
A.反复
B.回环
C.重章
D.叠句
2.《蒹葭》在题材上属于《诗经》中的()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对《蒹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三、问答题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说起笔这四句的抒情效果。
2.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3.说说《诗经》中叠词的作用。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②“南冠”、“楚囚”:典故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作简明解说。
2.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3.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文后题目。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作者晏殊是北宋(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
3.如何理解“心长焰短”?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文后题目。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配佳偶的故事。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飘出宫外,被一书生拾得,后来终于巧结良缘。②白衣送酒: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菊丛摘菊,好友王弘派僮仆(白衣人)前来送酒。陶渊明当即酌饮,醉而归。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穿白衣。
1.这首元曲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和两种。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最后两句,作者希望有朋友差白衣人送酒来供他一人独酌以消愁。
B.第二句的“黄花”是指黄色的花,和第一句的“红叶”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
C.这首元曲是一篇触景生情之作,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
及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具艺术功力。
D.首句使用了红叶题诗的典故,表现作者偶遇佳人的美丽爱情。
3.请找出能体现暮秋特征的景物形象,并说明它们和抒写愁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