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

合集下载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依据:ChP2010版(一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4.责任:4.1.QC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相关文件及术语:5.1.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6.标准:6.1.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6.2.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6.3.检定菌的保存6.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标准菌株的使用与销毁流程

标准菌株的使用与销毁流程

标准菌株的使用与销毁流程1. 标准菌株的介绍标准菌株是指经过认证和鉴定的用于科研或实验室工作的标准菌株。

其使用前需要进行认真的操作和灭菌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标准菌株的获取标准菌株的获取有多种途径,包括购买、交换和捐赠等。

在获取菌株时,需要确保提供者能够提供相应的鉴定和认证文件,以确保菌株的纯度和品质。

3. 标准菌株的保存与传代在获取标准菌株后,需要将其保存并进行传代以保持其活力和纯度。

保存标准菌株的常见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

传代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污染。

4. 标准菌株的使用在使用标准菌株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备培养基和试剂等实验所需材料,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其次,需要对标准菌株进行培养和扩增,以得到足够数量的菌液进行实验操作。

标准菌株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 使用后的培养基和实验所需物品需要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污染和伤害。

5. 标准菌株的销毁标准菌株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安全有效的销毁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风险。

标准菌株的销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热处理:将菌株培养液或培养物加热至高温(通常为121摄氏度)进行灭菌处理。

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并销毁标准菌株。

- 化学灭菌剂处理:使用适量的化学灭菌剂处理标准菌株,确保彻底杀灭细菌并销毁标准菌株。

在使用化学灭菌剂时,需要注意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操作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

- 埋土处理:将标准菌株培养物混合土壤埋入地下,使其自然分解和消失。

在埋土处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法,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风险。

在销毁标准菌株时,需要记录并保留销毁的相关资料和证明,以备后续核查和审计。

6. 标准菌株的质控措施在标准菌株的使用和销毁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质控措施,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1目的正确保存菌种,防止菌种的流失,达到生物安全防护目的。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室。

3责任经过培训合格并经授权的专业检验人员可进行本程序操作。

4菌种的保存4.1质控菌种的保存在中国菌种保存中心等合法的菌种中心购得标准菌株后,并填写《菌种购买记录》(附表1)。

将菌株转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35℃培养24~48小时后,再转种二次,然后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放-80℃冰箱中冻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质控菌种保存记录》(附表2)。

4.2临床菌种的保存临床分离株在分离鉴定后,若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在EP 管管壁上写好标本号后放入-80℃的专用冰柜(配备双锁)中保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微生物室菌种保存原始记录》(附表3)。

4.3临床疑难菌株的保存临床分离的疑难菌株在分离鉴定后,若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 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在EP管管壁上写好标本号后放入-80℃的专用冰柜(配备双锁)中保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疑难菌种保存记录》(附表4)。

做好疑难菌株相关信息的登记。

钥匙由专人保管(双人双锁),如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未在岗应将钥匙交给第三名在岗人员保管。

本室不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若分离到该类病原微生物,应立即就地高圧灭菌销毁,并通知医院保健科和其他相关卫生防疫部门,严禁将该类病原微生物流传出本室。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医疗器械公司 菌种的保存使用销毁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公司 菌种的保存使用销毁操作规程

菌种的保存、使用、销毁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菌种购入、使用与保存的管理规程,定期对菌种进行换代培养,并以适当条件保存,避免其它微生物的污染或菌种的老化的操作要求。

2.范围:适用于菌种的保存、使用、销毁的操作。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文件的具体执行,对取得样品的质量真实性负责。

4.内容:4.1 来源:检定菌种由药检所或其他有资质的单位提供已接种好的菌种。

4.2 菌种的保存4.2.1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三个重要因素,菌种的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依据这三个因素而制定的。

实验室工作用菌种的最常用的保藏方法为斜面低温保藏法。

4.2.2将购来的试管斜面菌种放入2—8℃专用冰箱中贮存或用上锁的铁皮箱存入2—8℃冰箱中冷冻保存。

4.2.3保存的每瓶/支菌种应当有标识,内容至少包括菌种名称、编号、菌种代数、接种日期、接种人。

4.2.4 微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员每天各检查一次菌种保存温度并记录。

4.3菌悬液的制备4.3.1取检定菌,接种至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冻溶液中制成菌悬液。

4.3.2取上述菌悬液1ml,加到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冻溶液中,混匀,制成10-1的工作菌悬液,并吸取2ml该菌悬液至2个无菌平皿中(1ml/皿),立刻倾注培养基。

4.3.3参照上述方法制备10-2、10-3、10-4、10-5、10-6、10-7、10-8的菌悬液,挑取活菌数在10~100cfu/ml 或50~100cfu/ml的稀释级别作为对照用菌液。

4.4注意事项4.4.1实验室操作中在距离酒精灯5-10厘米的范围内。

4.4.2试管口打开或塞好前应在酒精灯外焰上快速来回三次,接种环在外焰上灼烧消毒时,必须将金属部分烧红,且来回三次。

4.4.3挑选菌悬液时,若有两个或以上稀释剂符合要求,应挑取靠近上限的稀释级。

4.5菌种的使用4.5.1 检验员使用菌种时在微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员处领取所需菌种,检查菌种无异常后填写《检定菌种接收、保存记录》(SRD-ZL-QC037-00)、《检定菌种使用记录》( SRD-ZL-QC038-00)。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检定菌是指用于验证实验室检测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微生物菌种。

为确保检定菌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一套标准操作规程,明确保存、传代使用和销毁的要求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二、保存要求1. 菌种的保存容器应为无菌、密封、耐高温高压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并在保存容器上标明菌种名称、保存日期和保存人员的姓名。

2. 菌种保存容器应储存在恒温冰箱或者液氮罐中,温度应控制在-70℃至-80℃之间。

3. 菌种保存容器应存放在避光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湿气侵入。

三、传代使用要求1. 传代前应进行菌种活性检测,确保菌种仍然具有活性和稳定性。

2. 传代使用菌种的工作台、培养皿、试管等实验器材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 传代使用菌种时,应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4. 传代使用菌种的培养基应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避免影响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5. 传代使用菌种的培养条件应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四、销毁要求1. 菌种销毁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菌种的扩散和污染。

2. 销毁菌种的容器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菌种彻底死亡。

3. 销毁后的菌种容器应进行特殊处理,如破碎、焚烧或者化学处理,以防止菌种的再生和传播。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保存、传代使用和销毁菌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

2.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菌种的意外泄露和污染,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

六、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能够确保检定菌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个人和团队的安全。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菌株的保存使用及销毁1、新引进的菌种经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等的鉴别确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

2、自主分离筛选的菌株经试验确定为优良菌株,并进行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毒性等的鉴别确定(必要时进行分子鉴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

3、应用菌株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株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应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4、半储存菌株以甘油冷冻管保存法或液体石腊封存的半固体琼脂为主。

甘油浓度为10%~20%,保存温度为-20~-30℃,每隔1~2年转种一代。

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5长期保存的储存菌株以冷冻干燥保藏为主,特殊要求的菌种可用其它方法进行保存,保存期可长达几年至几十年。

6菌种的传代不可超过6次。

视菌种的特性及使用情况,一般储存菌株每5年传代一次,每隔1~2年从储存菌株转接至半储存菌株,半储存菌株每1~2年传代一次,每1~3个月从半储存菌株转接接至应用菌株。

7、菌种的确认: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在30~35℃下培养3天(细菌);20~25℃下培养 5 天(真菌和酵母菌)。

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划线于平皿培养基,每种菌划4 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行保存和鉴定。

鉴定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

必要时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

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它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活处理,并寻找原因。

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及操作规程【最新版】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及操作规程【最新版】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及操作规程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菌种传代、保存、使用、销毁操作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

菌种传代、保存、使用、销毁操作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

1术语标准菌株是指由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标准储备菌株)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菌株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相应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培养上,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2操作程序2.1菌种接收(验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菌种管理人员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名称、编号、数量、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贮存于菌种说明书规定条件中,在有效期内完成菌种复苏。

2.2菌种复苏、复核、传代按菌种所附说明书进行复苏培养,或按检验标准中菌株的要求接种至适宜培养基内适宜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必要时按相应检验标准复核菌株,即接种上述培养物至适宜培养基中,适宜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或进行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生化鉴定。

若菌种不纯或疑有污染,应查因及处理。

菌种复核后转接斜面或按冻存管说明书制备冻存液。

菌种管编号,将菌种冻存管冻存、斜面相应温度培养后适宜温度保存或使用。

菌株传代、使用不超过5代。

操作完成及时予以记录。

2.3菌种保存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用于菌种的短期保存,使用时若发现污染杂菌和变异等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并灭活销毁。

冻存管法:按产品说明书操作与保存。

斜面低温保存法主要用于工作菌种的保存,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不同而不同,细菌与酵母菌一般2个月,霉菌及芽胞一般3个月;冻存管法用于传代菌种的保存。

2.4实验室菌种的编号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菌株保藏编号(代次)-保存年份-顺序号。

代次用G带有下标数字表示。

2.5菌种保管保存、领用与销毁菌种设双人双锁保管、领用。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得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得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得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得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得管理,包括菌种得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就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得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就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得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得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就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得菌种。

➢菌种得代就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得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得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得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得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得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得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与数量,以及每一支得完整性,同时将菌种得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得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得保存5、3、1工作用菌种得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得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得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与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实验室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培养菌种的试管和干燥菌种的安瓶上应贴纸签或胶布签,写明编号和菌名及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株的保存使用及销毁
1、新引进的菌种经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等的鉴别确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

2、自主分离筛选的菌株经试验确定为优良菌株,并进行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毒性等的鉴别确定(必要时进行分子鉴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

3、应用菌株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株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 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应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4、半储存菌株以甘油冷冻管保存法或液体石腊封存的半固体琼脂为主。

甘油浓度为10%~20%,保存温度为-20~-30℃,每隔1~2年转种一代。

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
5长期保存的储存菌株以冷冻干燥保藏为主,特殊要求的菌种可用其它方法进行保存,保存期可长达几年至几十年。

6菌种的传代不可超过6次。

视菌种的特性及使用情况,一般储存菌株每5年传代一次,每隔1~2年从储存菌株转接至半储存菌株,半储存菌株每1~2年传代一次,每1~3个月从半储存菌株转接接至应用菌株。

7、菌种的确认: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在 30~35℃下培养3天(细菌);20~25℃下培养 5 天(真菌和酵母菌)。

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划线于平皿培养基,每种菌划 4 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行保存和鉴定。

鉴定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

必要时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

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它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活处理,并寻找原因。

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

8、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菌种鉴定记录》上。

9、新引进的菌种的传代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菌粉,转种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内,称第 1 代(G1),复壮后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分离单个纯种菌落,此为第 2 代(G2)。

自主分离筛选的优良菌株,第一次纯化培养基内称第 1 代(G1),再次纯化纯种菌落,此为第 2 代(G2)。

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G2),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 3 代(W3)。

将第 2 代(G2)菌种管冷冻保存,将工作用菌(W3)于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于日常使用。

取一支冷冻保存的第 2 代(G2)菌种转种于平板和斜面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保存管第 3 代(G3);斜面培养基的菌种经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作工作用菌种,此仍为第 3 代(W3)。

将第 3 代菌种(G3)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 2 代(G2)菌种经高温灭活处理后丢弃。

按上述规程操作,直至 G4 转为 W5 为止,需重新开启冷冻干燥菌种,重复上述规程操作,保存和使用菌种。

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 5 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内,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

10、传代后,按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并在每一支菌种管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用途、操作人、有效期。

交菌种保藏技术员统一保管。

同时及时填写《菌种传代记录》。

11、菌种的编号:
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
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孢杆菌(B.s)。

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传代用菌种用G表示;工作用菌种用 W 表示;如 G3 表示传代用菌种第3代;W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

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

如 2012 年 1 月 12 日传代的第一支大肠埃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
E.c-G3-120112-01。

12、保存、使用、传代销毁等应及时认真详细地登记,以备查核。

13、在保存过程中,如发生污染退化等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报告,以便处理。

附表1
菌株的保存使用及销毁记录表
7 菌种的使用与管理
7.1生产用菌种应已列入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其生物学、遗传学、功效学特性应明确和稳定。

7.2原始菌种采购时必须索取菌株鉴定报告、稳定性报告及菌株不含有耐药因子的证明材料;各生产单位自行分离或收集的菌种,须经卫生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审查认可。

7.3 原始菌种经鉴定后,应及时冻干,不能冻干的菌种应保存2份或保存于2份培养基,一份供定期移种或传代用,另一份供经常移种或传代用。

并规定适宜保存期限,到期重新筛选、复壮,再冻干。

7.4 每支冻干菌种开启后投产前须进行检定,检定内容包括:形态、纯度及培养特性的检查、糖发酵和生化反应观察。

对于同时制备的同一批号的冻干菌种,须抽样进行代谢产物测定、血清学检查、毒性试验,必要时作遗传学特征的鉴定。

7.5 保健食品生产用菌种应采用种子批系统。

工作种子批的生物学特性应与原始菌种一致,每批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均应按规程要求保管、检定和使用。

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主种子传代不超过10代,工作种子传代不超过5代。

7.6 菌种及其代谢产物必须无毒无害,不得在生产用培养基内加入有毒有害物质和致敏性物质。

7.7 从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中应能分离出与报批和标识菌种一致的活菌。

7.8 生产企业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生产菌种,经常定期检查,建立菌种档案资料,包括来源、历史、筛选、检定、保存方法、数量、启开使用等完整记录。

每年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汇报管理情况。

7.9 生产用菌种应专门设立种子室,仅限于质量管理部门所批准的人员出入。

质控菌株及其保存与应用
一.菌种保存
保存菌种用的培养基必须能维持使微生物长期生存且不出现生长或新陈代谢过于旺盛的情况,菌株能较长时间存活且保持性状稳定。

1.菌种保存的注意事项
(1)不能用含有可发酵性糖的培养基保存菌种。

(2)不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不能从药敏试验平板培养基上留取菌株。

(3)不可使培养菌干枯,所有试管要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4)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不可贮存于冰箱,但可用快速冷冻干燥法长期保存。

(5)作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用的标准菌株,由保存状态取出后,不能连续使用1 周以上,应定期传代,但一般不超过6 次,
必要时进行更换。

2.菌种保存的方法
保存菌种的方法,应根据菌种的类型和保存目的进行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基保存法:此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可随时提供使用,为常用的一种保存方法,其缺点是易发生变异。

营养要求
不高的细菌,可用半固体保存法,一般2~3月转种1次,并检查菌株特性,如特性已改变,则需丢弃。

特殊培养要求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可接种巧克力琼脂斜面,密封后冰箱贮存,每2周转种1次。

淋病奈瑟菌保存于巧克力琼脂,每天或隔天转种1 次,不宜4 ℃冰箱保存,因易死亡。

(2)快速冷冻法:将纯培养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增菌后,取数个新鲜菌落加入含小牛血清或脱纤维绵羊血的培养基内制成
浓菌悬液,再放人无菌玻璃珠,将此瓶放入-30℃以下低温冰箱保存。

需要时用无菌镊子取出1 粒玻璃珠置增菌培养液
中,增菌培养后即可获得新鲜菌种。

用此方法,大部分细菌可保存6 ~12 月,甚至更长时间。

(3)冷冻干燥法:是菌种保存最佳方法,可以免去细菌因频繁传代而造成菌种污染、变异和死亡。

此法需冷冻干燥设备,操作较费时,但适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

三.菌种管理
(1)实验室保存菌种需按规定时间转种,每转种3代作一次鉴定,并有详细记录卡,包括菌种名称、编号、来源、保存日期、传代情况等。

(2)实验室保存菌株不得擅自处理或带出实验室,如确需要带离实验室,须经上级领导批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3)菌种应有专人保管,如遇工作调动,应及时做好交接工作。

二.菌种类型
(一)标准茵株
要搞好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质控,必须保存有一批标准菌株,作为对仪器、培养基、染色液、试剂和诊断血清的质控菌株,也可作为从事细菌检验的工作人员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1.标准菌株的条件
(1)形态、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典型,并相当稳定。

(2)菌株对所试药物产生恒定的抑菌环和恰当的MIC 值。

(3)对测试项目反应敏感。

如测试巧克力琼脂平板的分离能力,应选流感嗜血杆菌或脑膜炎奈瑟菌。

2.标准菌株的来源
(1)ATCC: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2)NCTC: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3)(中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4)实验室分离菌株:实验室分离菌株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典型,经多次传代,特征恒定,否则不能作为标准菌株。

(二)临床菌株
临床分离的菌株,可保存几天、几星期或根据需要选择一些菌株长期保存,以便进行统计、分析,或用于教学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