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及我校课改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体现了我校“教为学服务”的办学理念。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习过程是以“学”为中心来预设,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

同时也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

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科特征与我校《新知讲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预习认标—观察学习—转化练习—测评调控—梳理反思)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的改变了课本内

容顺序,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形成。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1)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能够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含义。

②能够通过地图(自然带分布图)信息分析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地域分异。

③知道讨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在某一尺度背景下进行的。

④能够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归纳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⑤理解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

⑥逐步学会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教材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

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

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

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

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

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

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几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

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

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3)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

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

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

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

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地域存在差异现象。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能够分析其主导因素。

3、逐步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陆地自然带的涵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利用地图册,读图分析法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引导学生用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难

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②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某些具体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讨论分析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④读图分析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地图的能力。

⑤问题引导法:

学习方法

讨论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习题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册;地理必修一教材、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