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吴晓伟第四届互联网《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一、以情入景,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桂林山水的美举世闻名,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播放《桂林山水》课文情景朗读。
/v?word=%C7%E9%BE%B0%C0%CA%B6%C1%B9%F0%C1%D6%B5%C4%C9%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
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教学突破:利用课件创造情景,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利用“搜索”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完这课,我觉得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其身心均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
t=&face=0&istype=2&word=%B9%F0%C1%D6%B5%C4%CF%F3%B1%C7%C9%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1.过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针对课文的不同部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例如,在分析课文描绘的山水特点时,可以提问:“课文是如何描绘桂林山水的美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形容词和动词,它们对描绘景色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清澈的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旨在让学生通过文字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美好风光的热爱。本教学案例以该课文为基础,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的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韵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桂林山水教案案例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
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
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1.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3.1走进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1.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桂林山水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其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桂林山水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在评价环节,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本案例成功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桂林山水的景观特点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资料等资源,探讨桂林山水景观的形成原因。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每组选择一个桂林山水的景观特点进行分析。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资料等资源,探讨桂林山水景观的形成原因。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独特的自然风光。
2.通过视频介绍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桂林山水名师教案设计:领略山水之美,感受文化的熏陶
桂林山水名师教案设计:领略山水之美,感受文化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1.学习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形成和特点。
2.通过桂林山水的景色感受到文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加深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桂林山水的形成与特点桂林山水是因为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环境而形成的。
学生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地貌构造和地质历史,能更好地理解桂林山水众多的奇峰怪石。
授课方法建议采用PPT课件的形式,将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点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示范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桂林山水的形成和特点。
2.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桂林山水的美丽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也得益于悠久的文化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讲解或者表演等,在课上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对成形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老师可以布置一项小作业,让学生走进当地的文化场所或者博物馆,了解桂林山水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桂林山水鉴赏技巧的掌握桂林山水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的代表,其自然景色的美丽之处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来发掘。
如何锻炼学生对于桂林山水的鉴赏能力,可以采用授课+实践的方式。
在授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等形式,传授桂林山水美丽之处,并引导学生去通过摄影等形式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
在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上课时间内自由讨论。
以桂林山水为语境,让学生分享各自对于桂林山水的感悟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方式及评估方式1.教学技术本教学案例包括多项教学技术,包括PPT分析、野外实习、小组讨论等。
PPT分析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图片和视频来演示桂林山水的形成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桂林山水;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文化内涵;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享意见,并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桂林山水》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学案参赛人:赵延凤单位:山东昌乐县营丘镇崔家庄小学《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可见,“感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表述”是创新。
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以培养语感为起点,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体验为重点。
换句话来说:增强了感悟的实效性,就等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课题:课题:《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
能用“赞叹──描述”的方法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通过百度搜索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三、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的课文朗读视频,课件及背景音乐)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教学朗读,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四、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1、生字词的理解和有关桂林山水的图文资料搜集:用互联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搜索;2、课文理解:以读促悟、讨论、分组探究、想象、讲授等;3、写作实践:归纳、仿照等。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2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桂林山水的图片和旅游视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
2.邀请游客或播放旅游视频,分享桂林山水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创设“我是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桂林山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多元感官体验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想象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如:“你在课堂上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地方?”
2.学生互相评价,如:“你的同伴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鼓励和指导。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对桂林山水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桂林山水景点,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完成对景点的介绍。
2.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如撰写导游词、绘制景点画作等。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4.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
(完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金榔中心小学钱小荣一、课题: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充分运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理解“翡翠”“连绵不断”等词语。
2.理解第二、三段课文,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3.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四、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泰山、西湖说些什么?2、板书课题:1. 桂林山水(1)简介桂林山,初读课文(2)说说你对桂林山水总印象。
(3)哪句话讲出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3、学习课文第一段你是怎样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的?4、学习课文第二段。
(1)登陆“桂林旅游网”( /),介绍桂林山水。
(2)结合课文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通过看图读文,你对漓江的水有什么样的感觉?(静、清、绿)(3)继续找自己认为具有美好遐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帮助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清”的句子,课件演示清澈的江水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绿”的句子,课件展示水与翡翠的颜色对比指导朗读。
(4)齐读这一段,交流:面对这样的漓江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漓江充满着柔,充满着美,这正如一个柔美的女子呀)引导女生读这一段体会柔美的感情。
第二次,男女生齐读5、学习课文第三段(1)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
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
(2)用一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3)指导朗读“桂林山“这一段。
(4)讨论小结: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相比,写出桂林山水的奇、秀、险的特点。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一、课题: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表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进程中的自主、合作、探讨,并通过创设情境帮忙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充分运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理解“翡翠”“连绵不断”等词语。
2.理解第二、三段课文,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3.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如何的景象。
四、教学重难点:(1)、深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归纳段意的方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进程:一、别离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泰山、西湖说些什么?二、板书课题:1. 桂林山水(1)简介桂林山,初读课文(2)说说你对桂林山水总印象。
(3)哪句话讲出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3、学习课文第一段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的?4、学习课文第二段。
(1)登岸“桂林旅游网”,介绍桂林山水。
(2)结合课文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通过看图读文,你对漓江的水有什么样的感觉?(静、清、绿)(3)继续找自己以为具有美好联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帮忙指导朗诵。
出示漓江水“清”的句子,课件演示清澈的江水指导朗诵。
出示漓江水“绿”的句子,课件展示水与翡翠的颜色对比指导朗诵。
(4)齐读这一段,交流:面对这样的漓江水,你的眼前恍如出现了一个如何的形象?(漓江充满着柔,充满着美,这正如一个柔美的女子呀)引导女生读这一段体会柔美的情感。
第二次,男女生齐读五、学习课文第三段(1)阅读网站上的风光、图片。
引导学生见地桂林的山。
(2)用一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3)指导朗诵“桂林山“这一段。
(4)讨论小结:用“峰峦宏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相较,写出桂林山水的奇、秀、险的特点。
说课稿优秀案例
说课稿优秀案例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还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面,我们将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为大家呈现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案例。
一、说教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桂林山水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1走近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要关心关爱,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问题情境,如“你能找出桂林山水形成的地质原因吗?”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桂林山水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地理素养。
2.通过设置疑问,如“桂林山水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地理问题。
3.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各小组制作关于桂林山水的演示文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语文A版第八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互联网优秀)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洞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么好的文章,也有的同学居然无动于衷,我想我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语文课人人都有收益。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省学校: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小学姓名:高荣华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北里50号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
3.1走近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桂林山水景观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摄影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将课本知识与现实景观相结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兴趣点,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摄影比赛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3.1走近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中“3.1走近桂林山水”章节为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此章节主要内容涉及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五、案例亮点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在真实环境中观察、分析桂林山水的地质地貌特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景观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通过小组讨论、摄影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了解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相关的地质作用。
2.掌握桂林山水景观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能够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1走近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桂林山水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例如:地貌特征、水资源、植被分布等。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GIS、RS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在合作研究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对本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走近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案例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本案例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探究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地考察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同感。
2.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与反思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加以引导,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以《桂林山水》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桂林山水之美,掌握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作的方法。
片段一:赏美《桂林山水》一文以作者乘舟航行碧波之上的所见所感为主线,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读来让人赏心怡情。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感觉漓江的水真是太美了!生2:我知道了这部分主要是写漓江水的特点。
师:漓江之水有什么特点呢?生:水静、水清、水绿。
师: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特点呢?(学生有点茫然,很明显,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点”)师:大家想想看,静、清、绿这三个特点中,如果有一个没有了,另外两个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这一个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再将第二自然段细读一下。
(学生读)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静”是漓江水的根本特点。
因为如果水不静,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绿。
师:为什么?生:因为静,说明水流不急。
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变得清了。
像黄河,滚滚翻腾,一路奔来,卷起了很多的泥沙,就不可能是清的了。
师:那绿又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就变得绿了。
师:好极了。
漓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清,我们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像黄河那样奔腾咆哮起来,漓江水就会变得不清也不绿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条江水了。
下面,谁能用感叹的语气说一说?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语气平淡)师:指导朗读。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so?q=%E6%BC%93%E6%B1%9F%E7%9A%84%E6%B0%B4%E5%9B%BE%E7%89%87&fm=360onebox
这三种水各有特点,漓江的水的特点是什么呢?谁能说出来了呢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小练笔: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课文写的真美,那么,咱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写一写好吗?
花园里的花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园里的花真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园里的花真多啊,—————————————。
教师点拨: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视频桂林的山;/v_show/id_XMjU3MTgxODQw.html
波澜壮阔的大海视频:/v/b/75295361-2706857951.html
水平如镜的西湖图片:/v?src=imageonebox&q=%E6%B0%B4%E5%B9%B3%E5%A6%82%E9%95%9C%E7%9A%84%E8%A5%BF%E6%B9%96&sn=0#i=1&id=667faee35eda3adeedeb6aea1e35f44d&pn=30&sn=0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中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2)品读感悟山水相融的自然美,感悟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感悟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课本中的写景名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自主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桂林山水试讲教案
桂林山水试讲教案教案题目:桂林山水,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
2.了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4.通过学习桂林山水,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介绍。
2.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名言佳句的欣赏和解读。
4.创作一个桂林山水的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0分钟)通过讲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和理解。
讲解内容包括:桂林山水的盛名和历史渊源、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名言佳句的欣赏和解读(20分钟)选取桂林山水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古诗佳句,进行欣赏和解读。
通过了解这些名言佳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4.创作一个桂林山水的诗歌(25分钟)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个桂林山水的诗歌。
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名言佳句和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以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仰慕之情。
5.诗歌朗诵和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进行朗诵和分享,展示各自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朗诵和分享,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对桂林山水的反应,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
2.观察学生在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时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观察学生对名言佳句的欣赏和解读的反应,了解他们对桂林山水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4.评价学生创作的桂林山水诗歌的质量和创意度。
5.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后反思和改进: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评价的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下次教学进行改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万宁市万城镇南坡小学刘丽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畅言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二、随景入文初读课文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畅言机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三、依图学文理解第一段默读,思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体会的意义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
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
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画面)
[评析]:
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读的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
(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引读、配乐读。
)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
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这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评析]: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创设情境、
图片展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
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三:
略读第四段
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
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师:播放多媒体(视频flash桂林山水音画)让学生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再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
(学生默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
怪不得作者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读出什么来?你还知道什么?
生:山水相映真是太美啦!
师: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生:(回答略)
师: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
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
(生读)
[评析]:
本段的教学,抓住重点词句,抓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
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综述: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结合起来,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应做实、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