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灵活用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回顾:

1.利用数学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例如当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就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当体积一定时,长方形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

2.利用物理学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物理学中许多公式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例如p =F

S (p 表

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U =IR(U 表示电路的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P 14~P 15“动脑筋”,完成下面的内容: P 14动脑筋,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

(1)用含S 的代数式表示p 是p =F

S ,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m 2时,压强是2250Pa ;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 ,木板面积至少要0.075m 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略)

(5)请利用图象对(2)和(3)做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归纳:在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转化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用函数的思想解决这类问题,另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

阅读教材P 15“议一议”及例题,完成下面的例1和例2:

【例1】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

(1)根据压力F(N )、压强p(Pa )与受力面积S(m 2)之间的关系式p =F

S ,请你判断:当F 一定时,p 是S 的反比例

函数吗?

(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 =450N ,完成下表:

(3)当F =450N 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 是如何变化

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

解:(1)对于p =F

S ,当F 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

(2)因为F =450N ,所以当S =0.005m 2时,由p =F S 得:p =450

0.005

=90000(Pa)

类似的,当S =0.01m 2时,p =45000Pa ;当S =0.02m 2时,p =22500Pa ;当S =0.04m 2时,p =11250Pa. (3)当F =450N 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 =450

S ,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

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 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

【例2】 小伟想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N 和0.5m . (1)动力F 和动力臂L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 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 不超过第(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解:(1)由杠杆定律有FL =1200×0.5,即F =

600L

.

当L=1.5时,F=600

1.5=400(N).即撬动石头至少要400N的力.

(2)当F=1

2×400=200(N)时,L=

600

200=3(m),

∴3-1.5=1.5(m),即要加长1.5m.

思考: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使用撬棍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吗?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