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障

合集下载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就业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就业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就业权利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对于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有着最高的约束力。

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其中,就业权利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权利,也在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保障。

本文将对宪法如何解读和保障就业权利进行探讨。

1. 宪法对就业权利的保障宪法作为我国最高法律文书,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就业权利。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公民在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和待遇的同时,也有义务接受教育、就业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就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推动就业创造条件、加强劳动力培训、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等。

这些规定确保了公民可以依法享有就业权利。

2. 宪法解读就业权利的内涵和意义宪法对就业权利的解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等就业机会的保障,二是公平待遇的确保。

平等就业机会是指在就业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各类工作中。

这意味着不因性别、种族、宗教、年龄、残疾等因素对公民产生不公平的就业歧视。

公平待遇是指在就业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回报,不受歧视。

3. 宪法保障就业权利的具体措施宪法规定了国家对就业权利的保障措施。

首先,国家应该通过各类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国家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义务,包括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合法权益等。

4. 宪法保障就业权利的意义和作用宪法保障就业权利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方面,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另一方面,宪法保障就业权利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待遇时,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潜力,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5. 加强宪法对就业权利的保障为了更好地保障宪法规定的就业权利,我们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就业权益保护

就业权益保护

就业权益保护在当今社会,就业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计和发展,还涉及到一系列的权益保护。

然而,许多人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对自己应有的权益并不十分清楚,或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护。

因此,了解和掌握就业权益保护的知识至关重要。

就业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这包括但不限于平等就业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福利权等。

平等就业权是就业权益中的首要权利。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不应因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残疾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公平选拔和录用。

但在现实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比如,某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限制只招男性或只招特定年龄段的人员,这显然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犯。

获得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回报。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津贴、补贴等。

然而,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拖欠员工工资,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变相降低员工的薪酬待遇,这都是不合法的行为。

休息休假权是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权利。

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享受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病假、产假等休息休假时间。

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强迫员工加班加点,甚至剥夺员工的正常休息时间,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也是不容忽视的。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如果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进行整改。

职业培训权对于劳动者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用人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这不仅有助于劳动者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保护



《就业促进法》
FOCUS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 的解释(二)》
另外:《社会保险法》正在起草中
GO
《劳动合同法》是在之前的《劳动法》基础上完善而成, 由2008年1月1日颁布并开始施行。

全法共八章九十八条,具体、详细规范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 解除、终止,并特别对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有所规定与规 范。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一部分,只有签劳动合同才能规定试用期,且试用期与 劳动期限相关、相对应。


违约金:只有两种情况,劳动者承担违约金:①培训服务期中约定承担, 违约金额不超过培训费,培训费只占工资总额的1.5%-2.5%,要求出具第 三方提供的培训发票;②竞业限制:约定保守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的劳动 者,离职2年内从事相关行业即违约,反之不承担违约责任。
返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将近年来国家有关就业

协议不参加社会保险(五险一金,至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如:
“在工作期间企业只负担工资,不负责缴纳任何社会保险;发生工伤一律自负, 企业概不负责。”

设置“霸王条款”、“生死条款”如:“合同内容约定不明或出现歧义时,企业
有解释权 ;本合同期内,乙方不许结婚,也不许怀孕。”

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员工或者无序进行人力资源外包。 劳动者入职时要向用人单位交纳押金、保证金等,违法约定违约金和劳动合同的 终止条款,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不履行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附随义务, 侵害劳动者权益。如:“在本合同期内,若乙方因本人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乙方向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支付违约金10万元。”

就业权益保护的方法

就业权益保护的方法

就业权益保护的方法就业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工时和工作条件,并享受一系列法定的劳动权益,如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等。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立法保护:建立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

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法、劳动争议调解法等。

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2.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机构:国家应设立独立的劳动监察机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能够及时制止和处罚。

同时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公正、公平的劳动争议解决渠道。

3.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质: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对法律的认知,使劳动者知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能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通过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其生活和工作压力。

5.鼓励和支持工会组织:工会作为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组织,对维护劳动者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应加大对工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工会组织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

6.加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用人单位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惩处力度,对违法用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形成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氛围。

7.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恶意欺凌、虚假招聘、劳动强迫等违法用工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

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有过违法行为的企业列入名单,对其进行限制和处罚,增加违法用工的成本和风险。

8.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告诉劳动者自己的权益,教育他们如何维权。

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和社会大众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教案

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等。

2. 帮助学生掌握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和陷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 大学生就业基本权益的内容。

2. 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和陷阱。

3. 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就业过程中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

2. 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权益?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大学生就业基本权益- 劳动报酬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 休息休假权:包括法定节假日、带薪年假等。

- 劳动保护权:包括职业安全、健康保护等。

- 其他权益:如培训权、职业发展权等。

2. 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和陷阱- 非法招聘:包括虚假招聘、黑中介等。

- 劳动合同陷阱:如合同条款不明确、试用期过长等。

- 社会保险问题:如未缴纳社会保险、保险待遇不公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在就业过程中,如何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小结1. 强调大学生就业权益的重要性。

2. 呼吁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 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社会保险等。

- 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的保障。

- 与雇主保持良好劳动关系:发生矛盾和纠纷时,采取适当的法律手段和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寻求法律援助:在必要时,向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

2. 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保护

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保护

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保护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日益庞大,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相关法律和政策日益完善。

本文将从劳动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保护。

一、合法就业权益的内涵合法就业权益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具体而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就业权益:大学生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不受性别、种族、宗教、出身等因素的歧视。

2. 工作机会平等:大学生有权在符合自身专业背景和能力的前提下,获取与其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机会,不受非理性的限制与排斥。

3. 合理薪酬保障:大学生在工作中享有合理的薪酬待遇,不得被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水平。

4. 劳动安全保障: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享有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并受到完善的劳动保护措施。

5. 合法权益保护: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有权享受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法律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工伤保险、社会保险以及劳动争议解决等。

二、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我国法律和政策重视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保护,并对此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法》: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2. 职业教育法规:职业教育法规为大学生提供了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就业优惠政策:政府对大学生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创业扶持、就业补贴等,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4. 劳动保护政策:大学生在工作中享受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劳动保护政策,包括工时限制、休假制度、工伤保障等。

三、大学生合法就业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尽管我国已经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对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进行了保护,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就业歧视问题: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对性别、户籍、学历等因素的歧视,限制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益。

大学生就业权利与保障教案

大学生就业权利与保障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就业权利的基本内容。

2. 熟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权益问题及解决办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生就业权利的基本内容。

2.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权益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哪些权利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公平待遇权、接受就业指导权等。

二、讲解大学生就业权利的基本内容1. 平等就业权: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受到歧视。

2. 自主择业权: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3. 公平待遇权:享有与同工同酬的劳动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休息休假权利。

4. 接受就业指导权:有权接受国家提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权益问题,如虚假招聘、求职欺诈、就业陷阱等。

2. 讲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拒绝不良招聘信息、了解合同条款、寻求法律援助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如向劳动仲裁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在就业过程中,如果遇到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大学生就业权利与保障有了哪些认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生就业权利的基本内容、分析典型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权益问题及解决办法,提高了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保障就业的法律措施有哪些

保障就业的法律措施有哪些

保障就业的法律措施有哪些保障就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

为了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保障就业的法律措施。

首先,劳动法是保障就业的基本法律。

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规定了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时、休假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法确保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如确保不受歧视、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以及正当的工作时间等。

其次,就业平等法是保护劳动者就业权益的重要法律。

就业平等法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确保每个人在就业机会上平等。

例如,禁止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可以保障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权益。

就业平等法通过制定歧视禁止原则,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劳动力市场更加公平和平等。

再次,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就业关系稳定的法律措施之一。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雇佣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应遵守的条款和规定。

这种法律措施可以帮助劳动者和雇主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关系,并通过合同约束双方的行为,维护就业关系稳定。

此外,失业救济法也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法律措施之一。

失业救济法为失业劳动者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确保他们在失业期间依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法律措施可以减轻失业者的负担,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并通过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措施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最后,职业安全法是保障劳动者安全的法律措施。

职业安全法要求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并对违反职业安全法的行为进行处罚。

这种法律措施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保障就业的法律措施。

当然,不同国家针对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可能还会有其他不同的具体法律措施。

保障就业的法律措施的出台和执行,不仅能够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还能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保护
这些权益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大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当了解自己的权 益,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就业权益的重要性
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和幸福感。
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有利于促进企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职业指导
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 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了 解职业市场和就业形势, 提高就业竞争力。
建立就业信息平台
整合各类就业信息资源, 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和招 聘服务,促进大学生与用 人单位的对接。
鼓励创业创新
通过创业培训、资金扶持 等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 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支 持。
劳动监察举报
劳动监察举报的概念
劳动监察举报是指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由劳动监 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的一种方式。
劳动监察举报的程序
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劳动监察部门会 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行为,会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予以纠正。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教育
建立法律援助中心
在大学教育中增加法律课程,提高大 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为大学生 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保障大学 生的合法权益。
开展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
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实践 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知识, 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THANKS
谢谢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推动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 规,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所有行业都需要依法治理,大学生就业也不可能例外。

大学生是国家的新生力量,应该善于运用法治的理念为社会为自己服务。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下面我将就大学生就业权益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权益权益保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

更为引起关注的是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维护。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认识我们在就业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以便我们顺利的找到理想的和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

大学生在求职中享有以下权利:一、大学生享有的就业权益(一)就业信息知情权。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大学生能否成功找到合适的工作,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有权利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法规、国家的方针政策、获取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等。

(二)职业的自主选择权。

大学生所选择的职业只要符合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就可以自主选择所要进入的行业、职业、用人单位。

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干涉毕业生选择职业的权利,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等只有建议的权利,没有为求职者决定的权利。

(三)职位的公平竞争权。

毕业生享有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

除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外,用人单位不能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性别、身高、相貌等因素拒绝应聘者。

不能歧视大学生,应该公平对待,只要有能力就有工作的权利,就有选择、竞争自己想从事的行业。

(四)平等择业权。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法律主体地位平等,信息知情应对称,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等内容享有协商的权利。

(五)隐私保密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姓名、住址和电话号码及身份证号码等)随意发布和使用;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过程中不得侵犯毕业生个人的隐私权,如对应聘者造成伤害,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请求赔偿的权利。

青年员工就业权益保障法规

青年员工就业权益保障法规

青年员工就业权益保障法规青年员工就业权益保障法规是指针对青年员工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保障所制定的法规和政策。

青年员工是指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劳动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面临着更多就业权益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青年员工的权益,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规。

一、平等就业机会法规平等就业机会法规是保障青年员工权益的重要法规之一。

根据这些法规,用人单位不得因青年员工的性别、民族、宗教、婚姻状况等因素歧视其就业机会。

法规要求公平公正的招聘流程,不得存在不合理的招聘限制。

此外,法规还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合同,保证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合理的工资、工时和休假制度等。

二、劳动合同法规劳动合同法规是保障青年员工权益的另一个重要法规。

根据这些法规,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中应注明工作内容、工资计算方式、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劳动合同法规还规定了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条件,以及对劳动者进行合理补偿的规定。

三、工资保障法规工资保障法规是为了保护青年员工的工资权益而制定的。

根据这些法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保障工资的及时支付。

法规规定了工资计算的基准和方法,以及加班、夜班等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要求。

此外,法规还要求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对违法拖欠工资的单位追究法律责任。

四、社会保险法规社会保险法规是为了保障青年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而制定的。

根据这些法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青年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法规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以及保障待遇的发放条件和标准。

此外,法规还对用人单位违法不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

五、职业培训法规职业培训法规是为了提升青年员工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而制定的。

根据这些法规,政府应加大对青年员工的职业培训投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障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障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障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其中之一就是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进行保障。

本文将从劳动法的立法背景、保障内容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障。

一、劳动法的立法背景劳动法的立法背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劳动关系的复杂性都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通过立法手段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进行保障。

二、劳动法对劳动者就业权利的保障内容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就业机会平等原则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禁止用人单位以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因素歧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这一原则确保了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公平待遇,能够按照自身能力和资格获得公正的竞争机会。

2. 合同保障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劳动合同实现了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护。

劳动合同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了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工资、工时、休假等合法权益。

3. 工资保障劳动法对工资的支付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者依靠工资维持生计,工资的保障对劳动者的就业权益至关重要。

4. 劳动条件保障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包括提供劳动保护设施、定期体检、劳动环境监测等。

劳动条件的保障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5. 社会保险与福利保障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同时,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提供劳动者福利待遇,如带薪年假、婚丧产假等。

这些保障措施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品质,从而更好地保障其就业权利。

三、劳动法对劳动者就业权利保障的实施效果劳动法对劳动者就业权利的保障在实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劳动法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及其保护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及其保护

印闺校外教育圈教獬。

摇索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及其保护◆王世群【摘要l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权益经常遭到侵害,这有悖于法治社会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这些现象,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内容和保护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律权益平等就业权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从法律的层面阐述大学生就业杈益的内容,寻求权利保护对策,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权益受侵害现状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由于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用人单位的观念、就业权益救济渠道不畅等原因,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屡见不鲜。

2005年12月,C C TV与智联招聘网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一个网上调查。

结果显示.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正当权益被侵害事件。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表现。

1.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户籍歧视。

例如,有些地方公务员招考中排除外地生源报考。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有关调查显示:55.8%的女生认为自己找工作时遭遇了性别歧视,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当前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是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

另外,还有身高歧视、健康状况歧视、婚姻状况歧视、血型歧视等。

2.大学生就业中遭遇合同陷阱现象有些单位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无条件地延长试用期;收取各种名目的押金、培训费;更有甚者毫无资质,招聘大学生搞传销或限制大学生人身自由从事非法活动。

3.用人单位随意违约或不兑现用人协议书的条款由于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导致随意更改就业协议内容、不实际履行就业协议条款,甚至随意解除就业协议。

例如,个别单位对毕业生承诺了很多优惠待遇,但当毕业生上岗后。

这些待遇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损害了毕业生的权益。

再比如,很多企业违反国家规定,不给大学毕业生交“五险一金”。

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

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

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也是社会责任。

只有确保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本文将从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障手段和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法律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保障首先依托于法律的保障。

国家通过立法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例如,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工作报酬、劳动安全保护、工时限制以及社会保险等。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同群体的劳动者提供了特殊保护,如儿童劳动法、高龄劳动者法等。

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确保了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二、政府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政府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主要责任方。

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同时,政府还应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以增加劳动者的保障感和安全感。

例如,建立健全的劳动市场监管机制,制止非法劳动行为,打击非法用工和欺诈行为。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失业人群的再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

三、企业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企业作为劳动者就业的主要场所,它们对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承担着重要责任。

企业应确保向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合理的薪酬待遇。

同时,企业还需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制度,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四、公众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公众也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重要力量。

公众应提高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意识,支持和参与相关的社会行动和组织。

例如,加入工会、参与劳动纠纷的调解与仲裁等。

公众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五、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的效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障,将有效增加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一、为什么说是“就业权益”而不是“就业权利”权益与权利的区别?益:好处,有益的; 利:权利,利益, 法律上确认的好处.就业权益与就业权利的区别?就业权益:与个人就业有关的好处. 就业权利: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就业利益.(一)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毕业生要做到顺利就业,必须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

只有明确了这些权利,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毕业生主要享有以下几方面的权利:1、获取信息权: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用人单位。

毕业生获取信息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A.信息公开:所有用人信息向全体毕业生公开。

目前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毕业生需求信息登记制度,凡需要录用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须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信息登记,由指导中心向毕业生发布用人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和截留。

B.信息及时:信息及时也就是毕业生获取的信息必须及时有效,而不能将过时无利用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C.信息全面:毕业生有权获得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以便对用人单位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选择。

2、接受就业指导权学生有权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包括:①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有关就业方针、政策;②宣传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原则、规定和程序;③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择业。

随着毕业生就业真正市场化,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也将逐步从学校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指导可能就是有偿的。

3、被推荐权高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责。

经验证明,学校推荐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取舍。

被推荐权包括:1、实事求是推荐:应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推荐,不能故意贬低或拔高毕业生在校实际表现2、公平推荐:公平、公正推荐,给每位毕业生以推荐的机会3、择优推荐:真正体现,优生优分、学以致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自主择业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因此,作为求职方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自主选择职业的绝对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去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家长、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为初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提供择业意向方面的建议、参考、推荐和引导,但不能强迫或限制他们选择职业。

5、平等就业权:毕业生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

6、知情权:毕业生有全面获悉用人单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情况的权利。

用人单位有义务向毕业生和学校如实介绍本单位的真实情况。

任何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对毕业生隐瞒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做法,都是对毕业生就业权利的漠视和侵犯。

7、违约求偿权: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一经签订,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都应严格履行。

任何一方提出变更或解除协议,均须得到另外两方的同意,并应承担违约责任。

如用人一方违约,毕业生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补偿。

(二)大学生就业权益产生的背景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随着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的权益受损问题将呈现上升趋势。

2、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非公平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

长期从事社会保障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曾毫不客气地指出: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信息均含有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等等。

3、CCTV与智联招聘网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一个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正当权益被侵害事件。

某法律援助机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将近40%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即使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各种途径维权的也仅占13.9%,而选择忍气吞声者占86.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维权工作,为毕业生的就业维权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就业促进法(三)如何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1 . 签好就业协议书,充分发挥协议书的作用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权利义务的书面文本,一般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统一格式。

毕业生也须认真签订好就业协议。

因为在我国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少数省市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形式替代现行的就业协议书。

签好就业协议书注意事项:①查明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协议双方的资格是否合格是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这里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的资格)。

用人单位,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必须要有进人的自主权力。

如果其本身不具备进人的权力,则必须经其具有进人权力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因此,毕业生签约前,一定要先审查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②有关协议条款明确合法A、审查协议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B、审查和仔细推敲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C、审查清楚除协议本身外是否有附件即补充协议,并审查清楚其内容。

③签订就业协议要合乎程序首先,毕业生要签名并写清签字时间;其次,用人单位以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时间,不能用个人签字代替单位公章;第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后需将协议书交给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履行相关手续,以便及时制定就业计划和顺利派遣。

第四、三方就业协议书由学校最后签署,这既是规定程序,也是对毕业生利益的保护。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经协商一致,签约时要注意完整地履行手续④写明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协议当事人因过错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违约率有所增加的状况,协议书中违约条款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在协议内容中,应详细表述当事人双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后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写明当事人违约后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承担责任。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履行协议,也有利于以后违约纠纷的解决。

⑤了解就业协议书的法律责任就业协议明确规定了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一经签订即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意更改。

就业协议书是学校派遣毕业生的依据。

毕业生如果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书,而只是与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那么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等人事关系都无法直接从学校转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只能算是在单位打工,实习期鉴定、转正、工龄计算、保险等凡是与户口、档案有关的事情都无法办理。

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管理规定,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正式派遣后会发放“就业报到证”,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即具有干部身份,否则属于社会人员流动,不具备干部身份。

按照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毕业生第一次参加工作要由接收单位负责对毕业生进行实习期鉴定、专业技术职务定级。

本科生实习期为一年。

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对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2 . 遵循市场规则,预防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无论是自荐,应聘,接受面试、笔试,洽谈就业意向,都应本着"真诚、信实、平等"的原则,以自身实力参与竞争,双向选择。

同时,要有风险意识,对于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夸大优厚条件,以欺骗手段吸引人才的做法要有提防戒备心理,预防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3 . 勇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于就业市场不尽成熟和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加以社会风气、旧观念、旧思想的影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的权益受到侵害。

针对侵犯就业权益的行为,毕业生应向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学校进行申诉,并听取他们的处理意见,同时也可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了解有关就业政策和法律规定,增强法律维权意识2、认真对待就业协议书,重视其作用3、预防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4、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一)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很重要的两点:①了解有关就业政策和法律规定②增强法律意识以及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劳动法2、劳动合同法3、国家公务员法4、教师法5、教育部《关于做好XX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许多毕业生认为《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可以相互替代,另外,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有些用人单位也并没有马上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以就业协议书及补充协议代为履行劳动合同的职能。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均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签订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处于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不能相互替代。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概述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用人单位的情况及意见(2)毕业生的情况及意见(3)学校意见(4)备注(5)规定条款(背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作,简称为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学生就业方向签订的一种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

2、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和地位毕业生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的主体是平等的,是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订立的,并且协议书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均属于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所以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具有合同的属性。

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就业协议起到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各自的权益,是学校制订、国家审批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依据。

3、就业协议书的签订(1)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用人意向,由用人单位承诺接收,毕业生到学校就业主管部门领取三方协议。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协议书中所列事项平等协商,在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认真填写各项基本资料并签名盖章,如另有其他约定条款的,需在就业协议书上注明或另附补充协议(比如违约金)。

(3)学校盖章。

(4)学校签署意见后,学校保留一份协议,毕业生自己执一,并由毕业生将另一份协议及时反馈给用人单位。

4、劳动合同内容及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签订原则(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劳动合同的签订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上班,此即为正式报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