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3.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1. 酸碱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3. 实验方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酸碱指示剂等;2. 实验物质: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等;3. 酸碱性测试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酸碱概念:请学生回顾一下日常生活中酸碱的例子,如柠檬汁、洗衣粉等。
2. 提问:你们对酸碱有什么了解?酸和碱有什么特征?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酸碱的定义和特征: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
2. 介绍酸碱的常见特征:酸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和转红蓝色的酸碱性测试纸;碱有苦味、能够腐蚀皮肤和转红蓝色的酸碱性测试纸。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实验一:酸碱性测试纸的使用a. 准备一些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b. 用滴管分别滴在酸碱性测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c. 让学生总结酸碱性测试纸的颜色变化规律。
2. 实验二:物质的酸碱性质a. 准备一些常见物质,如柠檬汁、洗衣粉、饮用水等。
b. 用滴管将这些物质滴在酸碱性测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c. 让学生总结这些物质的酸碱性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柠檬汁呈酸性?洗衣粉呈碱性?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提供一些未知物质,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法判断其酸碱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2. 提醒学生复习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能够通过实验方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酸碱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酸碱性》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酸”和“碱”这两个词,比如柠檬酸、肥皂碱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又是怎么影响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物质的酸碱性”。
二、目标1. 了解酸碱的定义及性质;2. 掌握酸碱的检验方法;3. 了解酸碱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知识点讲解1. 酸碱的定义及性质- 酸:指在水溶液中能开释出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的性质。
- 碱:指在水溶液中能开释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的性质。
2. 酸碱的检验方法- 酸的检验方法:应用酚酞指示剂,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 碱的检验方法:应用甲基橙指示剂,甲基橙在碱性溶液中呈现黄色。
3. 酸碱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酸:柠檬汁、醋等食品中含有酸,能增加食物的口感。
- 碱:肥皂、洗洁精等清洁用品中含有碱,能够去除油污。
四、案例分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酸碱反应的案例,比如:1. 在厨房中,柠檬汁能够中和海鲜的腥味,这是因为柠檬汁属于酸性物质,能够中和海鲜中的碱性物质。
2. 在洗衣服时,应用洗衣粉能够去除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衣粉中含有碱性物质,能够中和油污的酸性。
五、思考问题1. 为什么酸和碱能够互相中和?2.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酸碱反应的案例?六、拓展延伸1. 调查一下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有哪些?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酸碱中和的原理。
七、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酸碱的定义及性质,掌握了酸碱的检验方法,并了解了酸碱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酸碱的表现,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酸碱性。
1.2物质的酸碱性1教学设计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课程资源 的准备
实验器材①教师演示实验:食醋、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烧杯、试管。②学生操作实验(每四人一组):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纯水、食盐水食醋、稀硫酸、烧杯、洗涤剂、试管、滴管。
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大家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胃酸是指哪一种酸吗?——盐酸。
提问 :为什么醋、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质,为什么都呈酸性? 呈现食盐、盐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状态。引出电离的概念。 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荣华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呈现教材p6图1-11常见的酸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物质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物质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过渡实验
教案
总(
课题
1.2物质的酸碱性1日 期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 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 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 的危险性)
小结: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为洗涤剂。
介绍:氢氧化钙在农村就经常作为土壤的改良剂。(根据实际情况,可作为补充
初中化学物质酸碱性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酸碱性教案
主题:物质的酸碱性
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辨别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 掌握常见物质的测试方法。
教学重点: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测试。
教学难点:
1. 区分酸和碱的特征;
2. 能够正确进行物质的酸碱性测试。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具有酸碱性;
2. 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出本课内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酸碱的性质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三、实验探究(15分钟)
1. 指导学生进行酸碱性测试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四、活动拓展(10分钟)
1. 设计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物质;
2. 引导学生探究酸碱性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酸碱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发现更多有关酸碱性的现象。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性;
2. 设计实验报告或调查问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4.6物质的酸碱性教案1
1.4.6物质的酸碱性一、教学目标确定:1、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1〕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2、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三、教学仪器准备:1、每4人为一个探究小组:探究工作单1份、桔子1个、醋、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自来水、汽水、肥皂水、牙膏、胃舒平药片、洗发液、洗洁精、土壤、茶水、菠萝汁、苹果汁、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试管、点滴板、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棒、烧杯。
(自己准备的也可以)2、讲台上准备:浓硫酸、蔗糖、白纸、玻璃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 试纸、标准比色卡。
3、多媒体课件一个。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选择:探究式(四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互动。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酸碱的常见特征和判定方法;3.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4.能够应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1.1 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味酸;•能够腐蚀金属;•能够与碱中和;•能够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2 碱的定义和性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味苦;•有滑润感;•能够与酸中和;•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酸碱的常见特征和判定方法2.1 酸碱的常见特征•酸和碱的味道不同;•酸和碱的颜色不同;•酸和碱的电导率不同。
2.2 酸碱的判定方法•使用酸碱指示剂;•使用电导仪测量电导率;•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
3.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3.1 酸碱反应的定义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3.2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酸和碱反应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盐。
4. 应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1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酸雨的中和;•食品加工中的调味;•化妆品中的调节pH值。
4.2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水质检测中的指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1.1 酸的定义和性质•讲授:介绍酸的定义和性质;•实验演示:用盐酸腐蚀铁钉,用酚酞试纸检测酸的性质。
1.2 碱的定义和性质•讲授:介绍碱的定义和性质;•实验演示: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铝箔,用酚酞试纸检测碱的性质。
2. 酸碱的常见特征和判定方法2.1 酸碱的常见特征•讲授:介绍酸碱的常见特征;•实验演示:用电导仪测量酸和碱的电导率。
2.2 酸碱的判定方法•讲授:介绍酸碱的判定方法;•实验演示:用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性质。
3.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3.1 酸碱反应的定义•讲授:介绍酸碱反应的定义;•实验演示: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观察产生的盐和水。
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初步认识酸性、碱性,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②练习和掌握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用紫色石蕊试液等指示剂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活动中练习应用观察、实验等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②认识“物质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现象”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寻找生活中的指示剂的活动中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思想。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安全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酸性、碱性的概念,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物质酸碱性的本质是有物质微观构成决定的。
【教学设计】
酸使石蕊变红的微粒是氢离子。
同学们有不同方案或改进方案吗?(只选择食盐水和盐酸分别滴入石蕊试液。
食盐水不变色,可排除水分子、氯离子,从而证明是氢离子使石蕊试剂变色。
)学生进一步思
考寻找实验方
案的漏洞,改进
实验方案。
方案并改
进实验方
案的能
力。
课外延伸【设计实验】证明在氢氧化钠中使石蕊
试剂变成蓝色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
学生课后设计
实验方案填写
在学案上
巩固酸和
碱的概
念,强化
学生对物
质性质的
认识。
【板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
1.2.2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8.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索和课后的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主动寻找学习资源。
9. 反思总结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物质的酸碱性判断
题型:请判断下列物质是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还是中性物质,并说明理由。
示例:
- 硫酸铜溶液:酸性物质,因为硫酸铜在水中会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生成酸性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碱性物质,因为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生成碱性溶液。
- 蒸馏水:中性物质,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酸性或碱性离子,其pH值接近7。
答案:
- 使用pH试纸测试溶液酸碱度的步骤:
1. 取一片pH试纸,放入溶液中完全浸湿。
2. 取出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或手指轻轻挤压,使多余的水分流出。
3. 将试纸放在白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4. 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pH值色板,确定溶液的pH值。
4. 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题型:请举例说明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示例:
- 柠檬汁去除水垢:柠檬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以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从而去除水垢。反应方程式为:C6H8O7 + CaCO3 → CaC6H5O7 + CO2 + H2O。
- 肥皂的去污原理:肥皂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与皮肤上的油脂和污垢中的脂肪酸反应,生成肥皂分子和甘油,从而去除污垢。反应方程式为: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物质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案)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思考与讨论:醋、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质,为什么都呈酸性?科学家研究证明,这些溶液会呈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 acid)。
食醋里含有醋酸,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问:这些酸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HCl =H+ + Cl -HNO3 = H+ + NO3-H2SO4 = 2H+ + SO42-拓展提高: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已知硫酸氢钠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那么硫酸氢钠是不是一种酸?为什么?知识拓展:2.根据是否含氧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含氧酸(如硫酸H₂SO₄、碳酸H₂CO₃等)无氧酸(如盐酸HCl、氢氟酸HF等)3.根据从酸分子中可以电离出H+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HCl)、二元酸(H₂SO₄)、三元酸(H₃PO₄)4.根据酸性强弱将酸分为强酸,中强酸,弱酸讨论后回答: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不都是氢离子。
所以硫酸氢钠不是酸。
验操作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是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掌握和理解。
科学家研究证明,这些溶液会呈碱性是由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碱( acid)。
这些碱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常见的碱: KOH、NaOH、 Ca(OH)2、Ba(OH)2 、Cu(OH)2、NH4OH碱的分类:1.按一个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一元碱:LiOH KOH 二元碱:Ca(OH)22. 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碱:LiOH 微溶性碱:Ca(OH)2难溶性碱:Fe(OH)33. 按电离能力分:强碱 NaOH弱碱 : NH4OH二、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活动: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然后在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litmus)试液,如图 1-13 所示。
《物质的酸碱性》优秀教案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酸碱性【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2、了解改变溶液PH的方法3、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学习重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自学导航】:阅读课本5--6页,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2、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PH的范围是。
PH 7,溶液显酸性,PH 越小,酸性越。
,溶液显碱性,,碱性越强。
,溶液显中性。
如纯水是一种中性物质。
常见的还有食盐水、蔗糖水等。
3、怎样测溶液的PH【交流探究】:1、想一想: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溶液的PH,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小?)若来测碱溶液的PH呢,结果怎样?2、讨论一下:(1)分别向酸或碱的溶液中加水,酸的PH会,(增大还是减小?)碱的PH会。
他们的PH会等于7吗?酸碱性会变吗?(2)、向酸或碱中加入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会)发生变化,混合后溶液的PH3、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由于两溶液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使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
【成果展示】:谈谈你的收获【当堂检测】1、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牛奶63---66 鸡蛋清76---80 柠檬22—24 番茄40—44其中碱性最强的是3、下列溶液PH最小的是()A、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D、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4、PH=0的溶液是()A、不存在的B、酸性溶液C、碱性溶液D、中性5、某溶液的PH大于8,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A变蓝B变红C、变紫D、不变色6、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A、可加入适量的盐酸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7、某硫酸溶液的PH为3,加入下列一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A、蒸馏水B、PH=5的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PH=0的稀硫酸8、将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溶液按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是9、山茶花、杜鹃花、栀子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仙人球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现测的某土壤的PH为7—8,该土地是一种植的花卉是10、下表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A、甲乙丙B、甲丙C、乙丙D、丙戊【教学后记】。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Introduction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和工业用途中,酸碱性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及简单的实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酸碱性知识。
Part 1 酸碱性的基本概念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它们与水溶液的化学反应类型。
酸性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氢离子(H+),可以与碱性物质的氢氧根离子(OH-)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性物质常常被称为质子供体(proton donor),而碱性物质则称为质子受体(proton acceptor)。
酸碱性的程度可以用pH值来表示,pH值越小表示物质越酸,越大则表示越碱,而pH值为7则表示中性。
Part 2 酸碱性的分类酸性物质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
强酸是指在水中完全离解,形成氢离子浓度极高的酸。
例如,盐酸(HCl)和硝酸(HNO3)都是强酸。
弱酸则是只部分离解的酸,例如醋酸(CH3COOH)和碳酸(H2CO3)。
碱性物质也有强碱和弱碱之分。
强碱是指在水中完全离解,形成氢氧根离子浓度极高的碱,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
而弱碱则只有部分离解,如氨气(NH3)和碳酸氢钠(NaHCO3)。
Part 3 酸碱性的常见应用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包括醋酸、柠檬酸、硫酸等,它们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清洗。
碱性物质主要适用于清洗和腐蚀控制。
例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可以用于清洗下水道、管道和污水处理厂;钠磷酸(Na3PO4)可以用于软化水并调节pH值。
Part 4 酸碱性的实验教案4.1 酸碱性测试实验目标:学习如何利用pH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所需材料:pH试纸、盐酸、氢氧化钠,水。
实验步骤:1. 将3杯水倒入3个干净的杯子里。
2. 在第一个杯子中加入2滴盐酸,并用pH试纸测试。
3. 在第二个杯子中加入2滴氢氧化钠,并用pH试纸测试。
4. 在第三个杯子中不添加任何物质,用pH试纸测试。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物质的酸碱性>>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及一些特征和作用。
2 地位与作用: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它是学生对物质酸碱性建立初步认识的开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酸碱性物质对人们的重要性,无论从知识还是认知角度来讲,这节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认识相当一部分酸性,碱性物质并能说出酸碱性物质的一部分作用,但在实验上的一些规范动作和操作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三)媒体环境相关实验器材与器具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有酸性与碱性物质(2)知道典型的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二)能力目标:(1)会判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2)学会应付实验危险时一些措施(三)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采用实验归纳、实验探讨、观察、分析概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使教学中教具、媒体,不是为“教”服务,而是为学生“学”服务,从而避开单调与枯燥。
(二)教学方法:探究式(四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三)活动安排:以四人为一组探究小组进行分组,每组桌上放置好所需的物品。
(四)学法指导:主要以发现、操作、模仿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情景创设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找到新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五)实验要求:让学生检验实验物品,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是否规范和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实验完毕要清理实验物品。
实验准备:实验器材①教师演示实验:食醋、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烧杯、试管。
2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有酸性2、能说出酸的定义3、能由化学式辨认酸、碱4、了解主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紫色甘蓝汁判断物质的酸碱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开展“找找生活中的酸性物质”等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评论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难点:1、根据化学式判断酸和碱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教学准备:柠檬汁,盐酸、硫酸(浓,稀)、酚酞、石蕊试剂,蓝色红色石蕊试纸,白醋、水、洗衣粉液、盐酸,玻璃棒、点滴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知识小贴士:①酸性溶液遇紫甘蓝汁变红色;碱性溶液遇紫甘蓝汁变蓝色。
②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课前活动: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白醋、柠檬汁、肥皂水、洗洁精溶液,再分别滴加1-2滴紫甘蓝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T:结合实验请尝试将上述4种溶液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依据?(二)新课教学活动:取4只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1-2滴紫甘蓝汁,观察实验现象并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T:稀盐酸、稀硫酸、白醋、柠檬汁呈酸性的原因:研究证明,这些溶液呈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酸(1).白醋中含有的酸是醋酸。
(2).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
(3).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的酸是柠檬酸。
(4).剧烈运动后,身体酸痛产生的酸是乳酸。
1、什么是酸讲述: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微观图片)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出示:氯化钠溶液的微观模型图。
3、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学生练习:写出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4、一些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总数一定相等。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性的检测。
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酚酞溶液、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等)、试管、试管架、滴管、酸碱溶液样品(如醋、柠檬汁、洗洁精、苏打粉等)。
2. 教学媒体:投影仪、幻灯片或白板、标记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他们对酸和碱的了解程度,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列举一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并解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 介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颜色变化规律,如酚酞由无色变红、甲基橙由红色变黄等。
Step 3:实验探究(25分钟)1. 将酸碱指示剂溶液倒入不同试管中。
2. 学生自行选择一种酸性溶液和一种碱性溶液,将其加入不同试管中。
3. 学生使用滴管将酸碱溶液滴入含有酸碱指示剂的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并进行讨论。
Step 4: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讨论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对应的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酸性物质的清洁能力、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等。
3.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通过实际生活例子进一步理解酸碱性的应用。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一个酸碱性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说明其中的化学原理。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2.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酸碱性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的积极性,评估其对酸碱性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 第六节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第四章第六节物质的酸碱性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三、课程类型:实验探究、动作技能、事实的知识四: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实验等。
五、教具:玻璃棒、烧杯、表面皿、试管、浓硫酸、食醋、稀盐酸、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洗涤剂;多媒体课件。
六、教材分析1、物质的酸碱性从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食醋、水果等引入课题,提出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
本节只要求学生对物质酸碱性建立初步的认识,更进一步的知识在以后学习。
2、物质酸碱性的测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测定物质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用指示剂石蕊来测定;二是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用pH试纸来测定。
七、资料: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是1.84g/mL,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还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是一种用的干燥剂。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干净,一定不能先用水冲洗。
2、浓盐酸的性质:无色(工业盐酸含有杂质是黄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挥了出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3、雨水的酸性: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第一篇: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
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 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
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1、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采用“问—导—理—练和分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1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知道常见的强酸和强碱;了解物质的酸碱性、ph值的含义;学会使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及ph 试纸判断溶液酸碱性。
②技能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和ph试纸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及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向学生培养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1.2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酸和碱,物质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使用ph试纸的含义和使用。
1.3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使用ph试纸的含义和使用。
1.4 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演示,学生实验(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5 教具准备
①实验用品:试管、玻璃棒、滴管、ph试纸
②实验药品:酸碱指示剂,食醋、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NaOH)、氢氧化钙溶液(Ca(OH)2)、洗洁精、洗发露、可口可乐、饮料、自来水、汽水、药片、土壤、茶水。
二、教学策略
精心设计几组有趣味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实验,观察、讨论、思考、交流,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物质,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物质是碱性的?
【学生回答】:学生答案,老师板书,先不管正误,留待后面学生自己探究证明。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探究实验埋下伏笔)。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这些物质的酸碱性呢?
【学生回答】:汽水是喝起来是酸的,橙子吃起来是酸的,番茄酱吃起来是酸的,醋闻起来是酸的,等。
(老师板书)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方法:尝、闻。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问】:怎样闻物质的气味?
【展示】:拿出一瓶醋,让学生演示闻气味的方法,并让学生点评。
【提问】:如果不知道瓶里装的是什么药品时,我们在闻气味时,我们应该怎样操作呢?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闻化学药品气味的正确方法:左手拿着瓶子,靠近鼻孔,用右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而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以防因吸入过量气体而发生意外。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意识,同时渗透安全教育。
【提问】:除了尝和闻两种简单的方法,还有其他更科学安全的方法来检测物质的酸碱性吗?
【学生分组实验】:石蕊试液在几种不同的溶液中颜色的变化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集体点评】:教师任意抽一组到讲台上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点评,得出规范化的操作方法:a、取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
b、倾倒试剂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在试管口。
C、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
【学生讨论】:a、b、c每步操作的原因,教师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展示】:酸性物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性物质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教师评价】: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语言表达是否言简意赅。
【提问】:物质酸碱性有无强弱之分呢?用石蕊试液能否测出来呢?如不能,我们怎样区分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指导阅读】:p151——p152
【板书】:ph试纸。
【提问】:展示并提问如何使用ph试纸?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操作,并强调ph读书取整数值。
【提问】:ph值的范围及含义分别是什么?(指导阅读并回答)(设计意图:看书就能回答的问题,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回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试下表各物质的ph(其中)胃舒平药片和土壤要先溶于水中),并填写下表格内容。
常见物质溶液酸碱性强弱测定分组实验
小组长:
组员:
【评价】:刚才我们使用ph试纸测物质的酸碱性,测得的结果是不是非常的准确呢?有没有更精密的仪器测试物质的酸碱性呢?同学们下来可以去互连网查找资料。
【评价】:血液的ph值,农作物生长适宜的ph范围,酸雨的产生及危害。
(设计意图:增长学生的见识,渗透环保教育。
【评价】:请学生归纳知识要点,教师做补充。
【作业】:书后p153 第一题,
【课后实践】:用ph试纸检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