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的几何解释
质数和合数定义
质数和合数定义质数和合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在数论、代数、几何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数的定义质数,又称素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正整数能够整除它的正整数。
例如,2、3、5、7、11、13、17、19等都是质数,而4、6、8、9、10、12等都不是质数。
质数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质数只有两个正因数,即1和它本身。
2.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质数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整除。
3. 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积。
4. 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5. 质数的乘积仍然是质数。
质数的应用:1. 加密算法中的RSA算法就是利用质数的性质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2. 在数学竞赛中,质数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质因数分解、欧拉函数等。
3. 在计算机科学中,质数还有着很多应用,如哈希表、素数筛法等。
二、合数的定义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正整数能够整除它的正整数。
例如,4、6、8、9、10、12等都是合数。
合数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合数有至少三个正因数,即1、它本身和其他正整数。
2. 合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积。
3. 合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合数的应用:1. 在数学竞赛中,合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约数、倍数等。
2. 在计算机科学中,合数也有着很多应用,如质因数分解算法、RSA算法等。
三、质数和合数的关系质数和合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积,因此质数是合数的基础。
同时,质数和合数也是相互对立的,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要么是质数,要么是合数。
四、结论质数和合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在数论、代数、几何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都非常重要,对于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人来说,掌握它们是必不可少的。
认识质数和合数
认识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数论和其他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质数的定义和性质质数,又称素数,指大于1的整数中,除了1和自身外,没有其他正因数的数。
换句话说,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
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可以采用试除法。
即从2开始,依次将该数除以2、3、4、……,直到其平方根。
如果该数能被这些数整除,则它不是质数;反之,则是质数。
质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 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被唯一分解为几个质数的乘积。
这就是所谓的质因数分解定理,也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2. 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这一结论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世纪证明。
3. 质数与其他数之间的关系不规律,无法用简单的公式表达。
这使得质数在密码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合数的定义和性质合数指大于1的整数中,除了1和自身外,还有其他正因数的数。
换句话说,合数能够被除了1和自身以外的至少一个数整除。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合数也可以采用试除法。
如果一个数不是质数,那么它一定是合数。
合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 合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
这是质因数分解定理的一个基本应用。
例如,12可以分解为2的2次方乘以3。
2. 合数的个数是无穷的,不存在最大的合数。
这是由于每个质数都可以用于构造更大的合数。
3. 合数的因数可以用来判断和求解其他数的性质。
比如,通过判断一个数的因数是否只有1和它本身,我们可以确定它是否为质数。
三、质数和合数的应用质数和合数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重要应用,还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在数学领域,质数和合数广泛应用于数论、代数、几何等多个分支中。
它们是数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对于研究数的性质、关系和规律至关重要。
例如,在代数中,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与因式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有关。
在实际生活中,质数和合数也有一些应用。
初等数论素数知识点总结
初等数论素数知识点总结素数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中对素数有所提及。
在古代,素数一直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数,素数的研究也是数学家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今天,素数的研究则扩展到了诸如密码学、网络安全等现代领域。
在初等数论中,素数有着许多有趣的性质和规律,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素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素数的定义素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约数的数。
换句话说,一个正整数p是素数,当且仅当它的约数只有1和p两个。
例如,2、3、5、7、11等都是素数,因为它们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整除。
二、素数的性质1. 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证明了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这一结论揭示了素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激发了数论领域的深入研究。
2. 素数与合数正整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素数,一类是合数。
合数是由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素数相乘得到的整数。
素数和合数一样,是数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3. 质数分解每个合数都可以被分解为一些素数的乘积,这就是质因数分解定理。
这一定理是数论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定理,也为许多数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4. 素数与公约数素数在计算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时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素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自身,所以一个数的约数可以全部用素数的乘积来表示。
5. 素数与互质素数与互质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为1,则它们互质。
而素数与任何其他不同的正整数都互质。
6. 素数与整除性在初等数论中,关于素数的某些性质可以推广到同余数理论等更高级的数论概念。
三、关于素数的猜想和定理1. 素数假设素数假设又被称为黎曼猜想的特例。
它声称,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被分解为一些素数的乘积。
这一假设至今还未被证明。
2. 质数定理质数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经典定理,它确立了素数的分布规律。
质数定理指出,一个函数π(x)随着x的增长而增大,这里的π(x)表示不超过x的素数的个数。
素数的概念
素数的概念
素数又叫质数,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例如:3只能被1和3整除,除此之外不能再被其他数字整除,那么3就是质数。
最小的质数是2,它也是唯一的偶数质数,最前面的质数依次排列为:2、3、5、7、11、13、17、19、23、29、31等。
最初研究素数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年—前275年),他在《几何原本》中用反证法,对“素数有无穷多个”给出了一个经典的证明方法。
证明思路:
假设存在最大的素数P,那么将已知所有的素数相乘再加1,得到M:
M=2×3×5×7×11×……×P+1,
显然M不可能被已知的任何一个素数整除,所以M有可能是素数,或者存在比P更大但是比M小的素数因子;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存在比P更大的素数,与假设矛盾,所以素数是无限的。
素数是构成整数的基础,所有整数都可以用素数来表示,如下:
所以素数包含了所有整数的奥秘,整数分解就是破解整数奥秘的途径之一,因为整数分解后只剩下素数因子。
素数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数的分解是许多网络加密的基础,我们要把两个已知数相乘很容易,但是要把一个大数分解却很难,利用整数的这一非对称特性,密码学家巧妙地设计了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原理,比如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就是基于大数分解。
数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数学竞赛知识点总结一、数论1. 质数: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
质数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朗格朗日四平方和定理、费马小定理等。
2. 素数:素数是指只有1和自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
素数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如欧拉公式、狄利克雷定理等。
3. 因数分解:对一个自然数进行因数分解可以得到其所有的素因数,进而可以得到其正因数的性质。
因数分解在解决二元一次方程、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问题中有很大的应用。
4. 同余:同余是指两个数的差能够被一个自然数整除。
同余理论是数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和推论。
5. 约数和倍数:对一个自然数进行约数的求解可以得到其所有的因数,对一个自然数进行倍数的求解可以得到其所有的倍数。
约数和倍数在编程、数学证明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6.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化简分数、约分、求解方程等方面有很多应用。
7. 质因数:一个合数可以通过质因数分解得到其所有的质因数。
质因数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如欧拉函数、莫比乌斯函数等。
8. 模运算:模运算是指把数除以一个正整数后所得的余数。
模运算在密码学、编程等领域有很多应用。
9. 循环小数和无理数:循环小数是一类特殊的无限小数,无理数是指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
循环小数和无理数在解决方程、化简分数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10. 素数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素数定理是指素数的分布规律,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被写成两个素数的和。
二、代数1. 多项式:多项式是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或相乘而成。
多项式在解方程、插值、二次函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代数方程的求解在计算机、数学证明等领域有很多应用。
3. 进制转换:进制转换是指将一个数从一种进制转换为另一种进制。
进制转换在计算机、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实验之素数
素数探秘一、实验目的素数(Prime)是构造所有数的“基本材料”,犹如化学上的化学元素和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有关素数的许多看似简单却极富刺激性的奇妙问题,向一代代数学家提出了挑战,始终吸引着他们的目光.本实验通过对若干素数问题的基本认识,激发学生对数论中研究课题的兴趣,并体会探索数学奥妙的艰巨性.二、实验内容1素数的判别欧几里得给出素数的定义:如果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只能被1及它本身整除,则称该数为素数. 否则称为合数(1即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1) Mathematica的素数函数与筛法Mathematica系统提供了两个常用的与素数有关的函数:Prime[n]返回从第一个素数2数起的第n个素数.PrimeQ[n] 判断自然数n是否为素数,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例如,要输出第25个素数并判断67013是否为素数,输入{Prime[25],PrimeQ[67021]}输出结果为{97,True}.使用系统函数输出某个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素数,只要定义如下的函数即可.bprime[m_Integer,n_Integer]:=Select[Table[k,{k,m,n}],PrimeQ]例如,要输出100—115之间的素数,这些上面的命令后,输入bprime[15,30]输出结果为{101,103,107,109,113}最早人们是如何寻找素数呢?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 公元前约284-192年)给出了一个寻找素数的简便方法—筛法:写下从2、3、…、N,注意到2是一个素数,划去后面所有2的倍数,越过2,第一个没有被划去的数是3,它是第二个素数,接下来再划掉所有3的倍数,3之后没有被划去的数是5,然后再划掉除5外所有5的倍数,以此类推. 显然,划掉的都是较小整数的倍数,它们都不是素数,都被筛掉了. 而素数永远不会被筛掉,它们就是要寻找的不超过N的所有素数.问题1 编写一个利用筛法寻找素数的程序,并输出2—100内的所有素数.解输入Sieve[n_Integer]:=Module[{t,i,temp},t=Range[2,n];For[i=2,i<=Floor[Sqrt[n]],i++,t=Select[t,Mod[#,i]!=0&];If[PrimeQ[i],t=Prepend[t,i]]];Sort[t]]Sieve[100]执行后输出100以内的25个素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2) 素数判断判断一个正整数n 是否是素数,只要将n 分别除以2n 都不能被整除,则n 为素数. 这种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素数的方法,称为试除法,我们作下面的实验:问题2 自定义一个用试除法判断素数的函数,判断67021是否是素数.解 将n 分别除以2n 都不能被整除,则2mod(, )0i n i =≠,其中,为. 下面的素数判断函数,当n 是素数,返回“True ”;若不是素数,返回“False ”. 输入 Prnum[n_Integer]:=If[Product[Mod[n ,i],{i,2,Floor[Sqrt[n ]]}]!=0,True,False]Prnum[67021]执行后得到True.问题3 输出某个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素数.解 可以定义如下的函数 BetweenPrime[m_Integer,n_Integer]:=Module[{t ={}},For[k =m ,k <=n ,k ++,If[Product[Mod[k ,i ],{i ,2,Floor[Sqrt[k]]}]==0,Continue[],t =Append[t ,k ]]];t ]BetweenPrime[50,100]执行后得到{53,59,61,67,71,73,79,83,89,97}(3) 素数的无穷性关于素数首先提出的问题是有没有最大的素数,或者素数是否有穷尽?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如下命题:“素数的数目大于任何指定的素数集合中的素数的数目”. 即任何有限的素数集合都不可能包含全部的素数,素数有无穷多.欧几里得使用非常优美的数学推理方法证明了这个命题. 首先,设所有的素数按照自小到大的次序列成:12n p p p <<<, (1) 证明的诀窍在于研究数:121n N p p p =+. (2)显然,n N p >. 若N 是一个素数,则说明在n p 之后确实还有一个素数,它不属于原有的素数集合. 另一方面,若N 是一个合数,则它必定能够被某个素数整除,不妨设这个素数为p ,由于N 除以 (1,2,,)i p i n =所得的余数都是1,所以,素数p 必为不同于各个i p 的另一个素数. 因此,不论N 是否是素数,我们总能找到一个新素数. 例如对3,7,13,371312742137N =⋅⋅+==⋅,137是一个新素数.问题4 计算121n n N p p p =+,3,4,n =,判断它们是否是素数,如果不是素数,求出其素因子. 解 为使程序简单起见,假定 (1,2,,)i p i n =为前n 个素数,输入Pnum[n_Integer]:=Module[{s =2,t ={}},For[i =2,i<=n,i ++,s *=Prime[i];t =Append[t,Apply[Times,s]+1]];GridBox[Transpose[{t ,PrimeQ/@t ,FactorInteger/@t }],RowLines →True,ColumnLines →True]//DisplayForm ]为了使得输出结果便于观察,程序中使用GridBox[]函数. 取一个较小的n ,如n =8,调用上述程序得到Pnum[8] //DisplayForm 7True7,131True31,1211True211,12311True2311,130031False59,1,509,1510511False19,1,97,1,277,9699691False 347,1,27953, 从输出结果看到前四个结果2317⋅+=,…,23571112311⋅⋅⋅⋅+=都是相应素数集合之外的新素数,而接下来的23571113130031⋅⋅⋅⋅⋅+=等三个数都是个合数,30031的两个素因子59和509都是新素数.2 素数公式与梅森素数(1) 多项式形的素数生成公式利用上述方法判断一个整数是否是素数以及寻找新的素数,对于不太大的n ,看起来并不难. 但是,要判断一个非常大的数是否是素数,可就不简单了. 人们一直试图找到一个能生成所有素数的公式,十七世纪 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 )曾断言,对任意正整数n ,221n n F =+永远是一个素数. 不难计算对4n ≤,费马的推测确实是正确的. 1732年欧拉提出反例,指出325216416700417F =+=⨯是一个合数,费马的断言是错误的. 此后,有人甚至推断当5n ≥,n F 都是合数.1772年欧拉给出了一个公式,对于整数n ,多项式的值是素数. 然而这个推断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当40n =时,2240404141++=不是素数.计算发现多项式241n n -+、217n n ++(勒让德Legendre )、272491n n ++等,对于某些整数,其值为素数,对于另一些整数,其值为合数.问题5 计算241n n ++,0,1,50n =,判断对于哪些n (n 可取负整数)它们是素数,如果不是素数,求出其素数因子.解 输入f[x_Integer]:=x ^2+x +41Table[{k ,f[k ],PrimeQ[f[k ]],FactorInteger[f[k ]]},{k,0,50}]//ColumnForm执行后得到(仅列出部分输出结果){0,41,True ,{{41,1}}}...........................{39,1601,True ,{{1601,1}}}{40,1681,False,{{41,2}}}{41,1763,False,{{41,1},{43,1}}}...........................{49,2491,False ,{{47,1},{53,1}}}{50,2591,True ,{{2591,1}}}(2) 梅森素数历史上,关于梅森素数的研究也是用公式寻找素数的一个实例:1644年法国神父梅森(M .Mersenne )指 出,对于素数p =2,3,5,7,13,17,19,31,67,127和257,21p -都是素数,而对于其它小于257的素数p ,21p -都是合数. 后来证明梅森的这个推断并不正确,但在17世纪时能得出这一结论,也实属不易. 如今我们把形如21n -的数称为梅森数,若p 为素数且21p -也是素数,称为梅森素数,记为21p p M =-.对任何素数p ,如何判断p M 是不是素数?1930年数学家卢卡斯(E .Lucas )和莱默(D .Lehmer )提出一个有效的检验法:设p 3≥为一个素数,检验法的伪代码为:赋值:4s =;循环变量i 从3到p ,计算2: 2 mod 21p s s =--;若0s = 则21p -是素数,否则是合数. 问题6 编写一个判断p M 是否是梅森素数的程序,检验梅森的结论.解 由于23M =是显然的素数,不用检验. 定义如下检验程序: Mersenne[p_]:=Module[{s =4,t },m =2^p -1;For[i =3,i <=p ,i ++,s =Mod[s ^2-2,m ]];If[s ==0,t =True,t =False];t] (*函数的自变量p 必须是素数*)S ={3,5,7,13,17,19,31,67,127,257}Table[Mersenne[S[[k ]]],{k,Length[S]}] (*调用程序计算*)执行后得到{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False ,True ,False}由此结果知道67M 和257M 不是素数. 此外,不超过257的素数共有55个,其中p =61,89和107对应的61M 、89M 和107M 也都是素数,可惜梅森并未检索到.梅森素数是很稀少的,因为随着p 增大,21p -增长速度非常快,现在人们借助于计算机寻找21p -型的梅森素数,旨在发现最大的素数,迄今为止,仅仅找到了43个梅森素数,2005年12月美国数学家柯蒂斯·库珀发现的最大的梅森素数为3040245721-,它有9152052位数.数学家一直努力寻找生成素数的公式,但截至目前,并没有一个函数或是方程式可以有效地产生所有的素数.3 素数分布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是很不规则的,但是人们发现,随着数的增大,素数变得越来越稀疏,十八世纪以来,素数的统计分布问题成为数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引进素数个数函数()x π,它是不超过实数x 的素数的个数,例如,(10)4π=,(100)25π=,()x π是一个单调增函数,由欧几里得定理x →+∞时,()x π→+∞.而欧拉又发现()lim 0x x x π→∞=.我们通过如下的实验观察这一事实.问题7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统计某个范围内素数个数的函数,计算100以内、100—200、...、900—1000之间素数的个数,再统计10000至100000内,每间隔10000的范围内的素数个数.解 定义Pinum[k_,m_]:=Module[{t =0},For[j =k ,j <=m ,j ++,If[PrimeQ[j ],t +=1]];t ];Table[Pinum[k ,k +100],{k ,0,1000,100}] (*以100为间隔的范围内素数个数*)执行后得到{25,21,16,16,17,14,16,14,15,14,16}再输入如下的命令,输出10000到100000内,每间隔10000的范围内素数的个数.Table[{k ,”-”,k +10000,r =Pinum[k ,k +10000]},{k,10000,100000,10000}]//TableForm执行后得到如下结果://TableForm10000 — 20000 103320000 — 30000 98330000 — 40000 95840000 — 50000 93050000 — 60000 92460000 — 70000 87870000 — 80000 90280000 — 90000 87690000 — 100000 879100000 — 110000 861Mathematica 系统提供了计算不超过x 的素数个数的函数:PrimePi[x] 返回不超过x 的素数个数.问题5.3.7的第二段程序若改为如下形式,输出结果完全相同. Table[{k ,r =PrimePi[k ],r /k //N },{k,10000,100000,10000}]//TableForm为了解()x π的性质,18世纪的许多数学家都试图找出一个简单的解析函数近似地表示()x π. 1792年年仅15岁的高斯,曾猜测函数()x π的渐进表达式为()x π~ln x x. (3) 后来,他又给出更精确的对数积分式()x π~2()ln x dt Li x t=⎰. (4) 法国数学家勒让德又猜测对于较大的x , ()x π~ln x x B+, (5) 其中 1.03866B =-(称为勒让德常数).关于()x π的这些猜测的理论证明,最终由两位年龄相仿的法国数学家阿达玛(J.Hadamard 1865—1963)和比利时数学家普桑(A.Poussin 1866—1962)几乎同时(于1896年)各自独立完成,由于该问题在数论中非常重要,数学家们称为“素数定理”.作为实验习题,建议读者用图示方法表达以上三个渐进表达式的逼近情况.4 有关素数的其他问题素数理论中不乏富于挑战性的、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我们仅列出几个供读者参考.(1) 完全数早在公元前希腊数学家发现数6有一个特性,它等于它自身因子的和:6=1+2+3. 又如28=1+2+4+7+ 14,这种数称为完全数.除了6,28之外,下一个完全数是496,如何找出其他的完全数呢?欧几里得证明了:若21n -是一个素 数,则数12(21)n n --是完全数. 这种形式的完全数显然都是偶数,称为偶完全数. 后来欧拉又证明了凡偶完全数必呈12(21)n n --的形式,其中21n -是一个素数. 据此就在完全数与梅森素数之间建立起联系,显然偶完全数也是非常稀少的.偶完全数还有一些奇特的性质:(ⅰ) 任何偶完全数的个位数字必为6或8;(ⅱ) 除6以外的偶完全数都可以表为几个连续奇数的奇数次方之和,例如332813=+,33334961357=+++;(ⅲ) 偶完全数n 的所有因子(含1和n 本身)的倒数和恒等于2.除了偶完全数外,有没有奇完全数呢?至今没有答案.(2) 孪生素数孪生素数指的是差为2的素数对,例如{3,5}、{5,7}、{11,13}、{41,43}等. 1000多年前,有人就提出了孪生素数猜想:“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p和2p ”,可是至今也没人能证明它.问题8 编写程序查找一个指定范围内的孪生素数.解将指定范围内的素数顺次两两交叉分成素数组,如10以内的素数2,3,5,7,分成{2,3},{3,5},{5,7},从每对素数中找出两数之差等于-2的数对,就是问题的解.输入twinp[m_,n_]:=Module[{a,b},a=Select[Prime[Range[PrimePi[m],PrimePi[n]]],PrimeQ];b=Select[Partition[a,2,1],Subtract@@#==-2&]]twinp[300,500]执行后得到{{311,313},{347,349},{419,421},{431,433},{461,463}}(3) 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6=3+3,8=3+5,14=3+11,…. 这就是所谓的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哥德巴赫猜想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问题,其理论证明却也是数论中乃至数学中最棘手的难题,即所谓的“1+1”问题. 为证明猜想的正确性,200多年来,数学家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劳动,至今仍未解决.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证明了“1+2”,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为一个素数及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是目前最接近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结论.问题9 编写程序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解给出如下程序,程序要求输入的自变量必须取偶数值:Goldbach[n_]:=Module[{a,t={}},If[Mod[n,2]!=0,Print["n must be an even number!"]];a=Select[Prime[Range[PrimePi[n]]],PrimeQ];For[i=1,i<=Length[a]-1,i++,For[j=i+1,j<=Length[a],j++,If[a[[i]]+a[[j]]==n,t=Append[t,{a[[i]],a[[j]]}],Continue[]]]];t]对24—30的4个偶数,应用该程序验证,为输出结果便于观察,使用GridBox[]函数:p=Table[2k,{k,12,15}];GridBox[Table[{p[[i]],Goldbach[p[[i]]]},{i,Length[p]}],RowLines->True,ColumnLines->True]//DisplayForm执行后得到(仅列出部分结果)//DisplayForm245,19,7,17,11,263,23,7,19285,23,11,17307,23,11,19,13,素数理论虽然是纯数学研究的课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近年来在大批量信息处理以及密码学等问题中显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有关著作.三、实验习题习题1 设12{,,,}n p p p 为一个任意的素数集合,通常称形如121n n N p p p =+的数为欧几里得数. 改写问题5.3.3的程序,试之能适应于任意n 个素数的情况,验证欧几里得定理.习题2 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n 为整数,问(1) 是否存在无穷多形如21n +的素数?(2) 是否存在无穷多形如22n +的素数?(3) 若1n >,在n 与2n 之间是否一定能找到一个素数?习题3 据说用欧拉给出的多项式241n n ++能够产生的素数是最多的,你是否能够找到类似的多项式,由它产生尽可能多的素数. 并对同一个n ,统计它们产生的素数的个数.习题4 从斐波那契数列中找出是素数的项,推测斐波那契数列中素数项是否有无穷多?习题5 证明欧几里得定理:若21n -是一个素数,则数12(21)n n --是完全数.习题 6 除了{3,5}这对孪生素数外,所有的孪生素数都是61n ±的形式,从该种形式的数对中选出孪生素数.提示:用Select[]函数.习题7 根据完全数的定义,编写一个搜索完全数的程序.参考程序:为了缩短搜索时间,仅在个位数为6和8的整数中寻找. 对于过大的n 用这个程序寻找完全数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取n 为10000,找到第四个完全数时大约需要2分多钟. PrefectNum[n_Integer]:=Module[{l ,s0,t ,s ={},S ={}},For[i =1,i <=n ,i ++,If[Last[IntegerDigits[i]]==6||Last[IntegerDigits[i]]==8,s =Append[s ,i ]]]; (*产生不超过n 的所有个位数为6和8的整数*)l =Length[s ];For[m =1,m <l ,m ++,s0=0;t ={};For[i =1,i <s[[m]],i ++,If[Mod[s[[m]],i ]==0,s0+=i ;t =Append[t ,i ]]];If[s0==s[[m ]],S =Append[S ,{s[[m]],t }]]];Return[S ]]习题8 根据完全数与梅森素数的关系,确定一个梅森素数p M ,验证12p p M -确实是一个偶完全数.。
质数的名称由来
质数的名称由来质数,也称素数,是指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自身外,没有其他因数的数。
质数的独特性质使其成为数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
质数的名称由来令人感到神秘,下面将为大家揭开质数名称的来历。
一、质数质数这个名称源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的论述。
在欧几里得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研究质数的性质和规律。
欧几里得将质数称为“素数”,其中“素”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单纯的”、“纯粹的”。
欧几里得之所以选择“素数”这个名称,是因为质数的特性非常特别,它们不可分解,无法由其他数相乘得到,表现出一种纯粹的数学性质。
二、素数素数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与质数是相同的,它们都表示没有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因数的数。
素数这个名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数学家的研究。
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素数被称为“素数”或“素数”。
“素”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纯净无杂”,与欧几里得所用的“素”一词意义相近。
素数这个名称的使用,再次强调了质数的纯粹性质,它们是数学世界中的特殊存在。
三、质数质数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与素数相同,都指没有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因数的数。
质数这个名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现代数学家的研究。
质数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的著作《数学拾遗》中。
李善兰在该书中提到了质数的概念,并将其称为“质数”。
质数一词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质数的特殊性,突出了质数在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四、质数的意义质数作为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质数是数论研究的基础,它们的性质和规律是数论中许多重要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质数在密码学和安全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质数的大数性质使得它们成为加密算法的基础,保护着现代通信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此外,质数还在数学竞赛和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总结:质数这个名称由来源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素数”和中国古代数学家的“素数”。
数的数论素数合数和数学推理的应用
数的数论素数合数和数学推理的应用数学是一门精密而古老的学科,数的数论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数的性质和规律。
在数的数论中,素数和合数是研究的重点,而数学推理则是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素数、合数以及数学推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素数与合数1. 素数:素数是一个大于1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
例如2、3、5、7、11等都是素数。
素数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在密码学、质因数分解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合数:合数是一个大于1且至少有一个因数不是1或自身的自然数。
例如4、6、8、9等都是合数。
合数与素数相对,其性质和应用也有所不同。
3. 素数和合数的应用:(1)密码学:素数在现代密码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RSA加密算法的基础就是运用了大素数的质因数分解的困难性,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2)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分解是将一个合数表示成若干个素数乘积的过程。
质因数分解的应用广泛,比如在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化简分数等方面都需要运用质因数分解的方法。
(3)统计学:素数和合数的分布规律也在统计学领域发挥了作用。
统计学家通过研究素数和合数的分布情况,来揭示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和规律。
二、数学推理的应用数学推理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是推理、证明、论证和解答问题的关键方法,也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推理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中。
1. 几何推理:几何学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经常需要运用几何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垂直关系、证明平行线等几何问题中,都需要运用数学推理的方法。
2. 代数推理: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需要广泛运用数学推理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例如,在证明等式、不等式、方程组等代数问题中,数学推理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3. 概率推理:概率统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概率问题中也需要运用数学推理。
例如,在计算事件的可能性、求解期望值、推断总体参数等问题时,数学推理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被偶然发现的数学概念
被偶然发现的数学概念
1.素数:素数又称质数,是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
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这个概念是在研究整数的过程中被偶然发现的。
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它描述了直
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理是在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时被偶然发现的。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列,它
由0和1开始,后面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两个数字的和。
这个数列是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被偶然发现的。
4.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描述了
复数、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是在研究微积分的过程中被偶然发现的。
质数1
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无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也可定义为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
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
素数在数论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关于素数最小的素数是2,也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其他素数都是奇数。
质数有无限多个,所以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围绕著素数存在很多问题、猜想和定理。
著名的有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素数序列的开头是这样的: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OEIS:A000040)素数集合有时表示成粗体。
在抽象代数的一个分支-环论中,素元素有特殊的含义,在这个含义下,任何素数的加法的逆转也是素数。
换句话说,将整数Z的集合看成是一个环,-Z是一个素元素。
但是在数学领域内,提到素数时通常指正的素数。
算术基本定理证明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素数的乘积,并且这种乘积的形式是唯一的。
因此素数也被称为自然数的“建筑的基石”。
例如:关于分解的详细方法,可见于整数分解条目。
这个定理的重要一点是,将1排斥在素数集合以外。
如果1被认为是素数,那么这些严格的阐述就不得不加上一些限制条件。
0由于可以被任何数整除(因余数一定等于0),所以它不符合素数的定义。
素数无穷性的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
现在已知最早的证明方法是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提出的,该证明方法如下:∙假设只有有限个素数。
令。
那么,N+1是素数或者不是素数。
∙如果N+1为素数,则N+1要大于,所以它不在那些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如果N+1为合数,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N和N+1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N+1不可能被整除,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数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梅森素数——精选推荐
梅森素数梅森素数素数也叫质数,是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数,如2、3、5、7、11等。
23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并提出少量素数可写成“2p-1”的形式,这里的指数p也是一个素数。
由于这种素数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无穷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数学家和无数的业余数学爱好者对它进行探究。
可能你还是不太了解,那就再详细点。
了解梅森素数还记得你小学时背诵的素数表吗?那时候它还叫做质数表“2、3、5、7……”如今你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了老师说过的话:这些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数,具有着无穷的魅力。
还记得你中学时计算的2的整数幂吗?计算机时代,作为二进制的体现,它们正大行其道。
“2、4、8、16、32、64、128、256……”十多年来,电脑内存的容量正是经历了这些熟悉的数字,直到现在的2048M(2G)以及更多。
现在,让我们从这些2的整数幂中挑出以素数为指数的,再把它减1,试试看会发现什么?22-1=3、23-1=7、25-1=31、27-1=127……嗯,你的心是不是激动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发现似乎就在眼前……别急别急,你的发现很妙,只是有些儿惋惜……你已经迟到了二千年。
在23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那位写出不朽的《几何原本》的欧几里得在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之后,就顺便指出:有许多素数可以写成2P-1的形式,其中指数P也是素数。
很容易想到,刚才你所发现的22-1、23-1、25-1、27-1正是其中排列最前的4个!当P=11、13、17、19、23……的时候,2P-1还是素数吗?到底有多少这种2P-1型的素数呢?在计算能力低下的公元前,这个关于素数的探寻之旅就已经吸引了无数的人。
人们唯独对素数如此着迷不是没有理由的,它有着许多简单而又美丽的猜想,有的已经成为定理,而有的则至今还没有答案。
例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让人们苦苦追索:是否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素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再比如孪生素数问题所提出的:像5和7、41和43这样相差2的素数,到底有多少对呢?在数学史上起个大早的古希腊人还有许多关于素数的发现,完美数就是其中之一。
数学名词知识点总结
数学名词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深奥的学科,其中有许多常见的名词和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数学学科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数学名词进行总结和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整数:整数是自然数、0和负整数的统称,包括...-3,-2,-1,0,1,2,3...等等。
它们主要用于表示数量和计数,常见的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素数:素数是指不能被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任何其他数整除的正整数。
比如2、3、5、7、11等。
每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能够被唯一的素数分解,这一点在数论中是非常重要的。
质数:质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之外没有其他因数的正整数,也就是只有两个因数的数。
素数也是质数,但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素数。
分数:分数是指两个整数的比值,分子和分母之间用斜线隔开。
比如1/2、3/4、5/6等。
分数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都有很多应用,比如用分数表示一个整数的一部分,或者用它来进行运算。
小数:小数是指有限或无限的十进制分数,其中分子是整数、分母是10的整数次幂。
比如0.5、0.75、0.3333等。
小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循环的,每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出来。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分数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分子是整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
常见的百分数有10%、25%、50%、75%、100%等。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广泛,用于表示比例、增长或减少的幅度、和比较大小等。
平均数:平均数是指一组数值的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比如一组数6,7,8,9,10的平均数为(6+7+8+9+10)/5=8。
常见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它们在统计学和数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倍数: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整数。
比如6是3的倍数,因为6/3=2,2是整数。
倍数在数学中用于表示数量的关联和分析,也可以用于进行整数的运算。
约数:约数是指一个整数可以整除另一个整数而不产生余数的数,也就是说它是另一个整数的因数。
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为2个素数之和
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为2个素数之和许多人都知道,素数是质数的一种,也就是特定类型的数字。
它们是无法被其他数字整除的数字。
而一个重要的性质是,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为2个素数之和。
这一重要性质是由古希腊数学家希腊哈比曼(Euclid)在其著作《几何元素》中发现的,这部著作记录了人类知识和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
在《几何元素》中,哈比曼提出了一条重要定理,称为“素数定理”,即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为2个素数之和。
“素数定理”表明,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用两个素数相加来表示,并且这两个素数的和为该偶数。
例如,8=3+5,其中3和5都是素数。
同样,10 = 3 + 7,其中同样也是3和7两个素数。
“素数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并且它在数论、编码理论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密码学中,有一种叫做公钥密码的加密技术,它就是基于素数的分解。
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素数定理”,将要加密的信息用两个素数相乘,乘积就是加密过的信息,而解密则是要求这两个素数,由它们的乘积可以求出。
得到这两个素数后,只要将它们相加,就可以得到原本的信息了。
此外,“素数定理”也可以应用到分数计算中。
例如,假设有一个分数表示为a/b,如果a和b均为偶数,那么可以按照“素数定理”,将a和b各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再将它们分别代入原式中,一次运算即可求出简化后的分数结果。
“素数定理”的另一个绝妙之处在于由它可以求出许多素数,例如根据它可以得到15 = 7 + 8、21 = 11 + 10等,据此可以推断出7和11也是素数。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为2个素数之和,是一个重要的定理,不仅在数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可以求出很多素数来。
古希腊数学家希腊哈比曼发现这一定理,有助于研究多种数学问题,从而推动了古代数学知识的发展,也为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
数学名词有哪些
数学名词有哪些数学名词是指用来描述和表示数学概念、理论、定理、方法等的术语和专有名词。
这些名词涵盖了数学的各个分支和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数论、概率论等。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名词,并对它们的定义、背景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代数1. 方程:用符号表示的等式,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2. 多项式:由系数和幂次指数组成的代数表达式。
多项式运算是代数中常见的操作。
二、几何1. 点、线、面:几何形体的基本元素。
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线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轨迹,面是由无数个线构成的平面。
三、数论1. 质数:只有1和自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
质数与合数(有除了1和自身以外的因数)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
2. 素数:指质数中不包含1的自然数。
3. 合数:不是质数的自然数。
四、概率论1. 概率: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论研究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分布规律。
2. 随机变量:随机试验结果的数值化表示。
随机变量是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五、微积分1. 导数:描述函数变化率的概念。
导数可以解释函数的斜率和曲线的趋势。
2. 积分:求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总和的过程。
积分是微积分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概念。
六、线性代数1. 矩阵:由若干个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矩形阵列。
矩阵运算是线性代数中的基本操作之一。
2. 向量:拥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向量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表示多维度数据或进行向量空间的运算。
七、数学分析1. 极限:描述函数在某一点或无穷远点附近的行为。
极限是数学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
2. 连续:指函数在定义域内无间断点的性质。
连续性是分析函数性质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八、拓扑学1. 集合:具有确定性质的对象的整体。
集合论是拓扑学的基础。
2. 拓扑空间:具有拓扑结构的集合。
拓扑空间理论研究集合间的拓扑关系。
以上只是数学名词中的一小部分,数学的领域广泛且深奥,每个名词都有着复杂的内涵和应用。
质数
算术基本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唯一分解成有限个质数的乘积 N=(P_1^a1)*(P_2^a2)......(P_n^an) , 这里P_1<P_2<...<P_n是质数,其诸方幂 ai 是正整数。
这样的分解称为N 的标准分解式。
算术基本定理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分解的存在性、分解的唯一性(即若不考虑排列的顺序,正整数分解为素数乘积的方式是唯一的)。
素数定理可以给出第n个素数p(n)的渐近估计:p(n)~n/ln n. 它也给出从整数中抽到素数的概率。从不大于n的自然数随机选一个,它是素数的概率大约是1/ln n。 这定理的式子於1798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提出。1896年法国数学家哈达玛(Jacques Hadamard)和比利时数学家普森(Charles Jean de la Vallée-Poussin)先後独立给出证明。证明用到了复分析,尤其是黎曼ζ函数。 因为黎曼ζ函数与π(x)关系密切,关于黎曼ζ函数的黎曼猜想对数论很重要。一旦猜想获证,便能大大改进素数定理误差的估计。1901年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证明出,假设黎曼猜想成立,以上关系式误差项的估计可改进为 :π(x)=Li (x) + O (x^(1/2) ln x) 至於大O项的常数则还未知道。
素数定理有些初等证明只需用数论的方法。第一个初等证明於1949年由匈牙利数学家保罗·艾狄胥(“爱尔多斯”,或“爱尔多希”)和挪威数学家阿特利·西尔伯格合作得出。 在此之前一些数学家不相信能找出不需借助艰深数学的初等证明。像英国数学家哈代便说过素数定理必须以复分析证明,显出定理结果的「深度」。他认为只用到实数不足以解决某些问题,必须引进复数来解决。这是凭感觉说出来的,觉得一些方法比别的更高等也更厉害,而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动摇了这论调。Selberg-艾狄胥的证明正好表示,看似初等的组合数学,威力也可以很大。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该初等证明只用到初等的办法,其难度甚至要比用到复分析的证明远为困难。
高中数学关于素数的知识和算法
关于质数(素数)的知识和有关算法(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素数定义:素数(Prime Number),亦称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无法被其它自然数整除的数。
换句话说,只有两个正因数(1和自己)的自然数即为素数。
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
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
素数在数论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关于素数:最小的素数是2,也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双数);其它素数都是奇数(单数)。
素数有无限多个,所以不存在最大的素数。
围绕着素数存在很多数学问题、数学猜想和数学定理。
著名的有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素数序列的开头是这样: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素数集合有时表示成粗体。
在抽象代数的一个分支-环论中,素元素有特殊的含义,在这个含义下,任何素数的加法的逆转也是素数。
换句话说,将整数Z的集合看成是一个环,-Z是一个素元素。
但是在数学领域内,提到素数时通常指正的素数。
算术基本定理证明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素数的乘积,并且这种乘积的形式是唯一的。
因此素数也被称为自然数的“建筑的基石”。
例如:素数的数目素数有无穷多个。
现在已知最早的证明方法是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提出的。
该证明方法如下:假设素数有限。
把所有这些有限的素数相乘以后加1,可以得到一个数。
这个数无法被那些有限的素数里的任何一个整除:因为无论被哪一个素数除,总有余数1。
如果该数为素数,则根据假设,它不在那些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如果该数为合数,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一开始假设的那些素数都不能整除该合数,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子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因此无论该数是素数还是合数,都意味着在假设的有限个素数之外还存在着其它素数。
对任何有限个素数的集合来说,用上述的方法永远可以得到有一个素数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的结论。
素数和质数的区别什么叫素数什么叫质数
一、素数和质数的区别1.质数又称素数。
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换句话说,只有两个正因数(1和自己)的自然数即为素数。
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
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
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所以,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2.素数和质数是没有区别的。
质数(又称素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除0以外)的数称之为素数(质数)。
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
3.这也说明了前面所提到的质数在数论中有着重要地位。
历史上曾将1也包含在质数之内,但后来为了算术基本定理,最终1被数学家排除在质数之外,而从高等代数的角度来看,1是乘法单位元,也不能算在质数之内,并且,所有的合数都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
二、质数的性质1.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有一个经典的证明。
它使用了证明常用的方法:反证法。
具体证明如下:假设质数只有有限的n个,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p1,p2,……,pn,设N=p1×p2×……×pn,那么,是素数或者不是素数。
2.如果为素数,则要大于p1,p2,……,pn,所以它不在那些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3.如果为合数,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N和N+1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不可能被p1,p2,……,pn整除,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数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因此无论该数是素数还是合数,都意味着在假设的有限个素数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素数。
所以原先的假设不成立。
也就是说,素数有无穷多个。
4.其他数学家给出了一些不同的证明。
欧拉利用黎曼函数证明了全部素数的倒数之和是发散的,恩斯特·库默的证明更为简洁,哈里·弗斯滕伯格则用拓扑学加以证明。
三、质数的应用质数被利用在密码学上,所谓的公钥就是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在编码时加入质数,编码之后传送给收信人,任何人收到此信息后,若没有此收信人所拥有的密钥,则解密的过程中(实为寻找素数的过程),将会因为找质数的过程(分解质因数)过久,使即使取得信息也会无意义。
素数的数学史
素数的数学史
素数作为数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早在公元前250年就被希腊数学家尤凯里德斯所研究和定义。
他把素数定义为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的自然数。
素数一直引起数学家们的兴趣,因为它们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并且提出了著名的欧几里得定理,即任何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被一些素数整除。
在公元4世纪,希尔德斯将欧几里得定理推广到更一般的形式,即任何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被有限个素数的乘积表示。
在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该定
理表明对于更高次的幂,不存在整数解。
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学家们,直到近400年后,安德鲁·怀尔斯在1994年证明了
费马大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成为数学界的重大突破。
20世纪后期,素数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975年,英国数
学家哈罗德·斯图尔特证明了素数定理,该定理提供了素数的
分布规律。
而在2002年,俄罗斯数学家康托尔证明了素数奇
性(素数不能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这一结论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在当代数论领域,素数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
数学家们致力于寻找素数的分布规律、素数的性质以及与其他数论问题
的联系,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数论的理论体系,也在密码学等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数的几何解释
数学概念的几何解释,常常赋予概念另一种透视和视觉上的意义.根据定义,素数是大于1的数,它只有1和自身作为因子.让我们看看,怎样从几何上去满足这个定义.
观察12个方块:
现在重新排列它们,使之形成不同形状的矩形.
正像我们看到的,每个矩形都图示了12的因子——1×12;2×6;3×4——其因子为:1,12,2,6,3,4.
现在我们看看,如果一个数是素数,例如5,会出现什么情况?——它只可能有一个矩形!即如下图所示.这表明5只有因子1和5.
海伦公式的几何意义
初等数学2009-12-28 11:38:54 阅读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在有一次遇到海伦公式时,不禁想起以前的困惑,这海伦公式的几何意义到底是什么。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公式都有对应的几何图形,只不过有些图形表达起来不是很容易了,尤其是高阶的方程。
但是,海伦公式是一个面积公式,无论如何
都应该可以说得清楚。
于是在网上查了半天,终于知道大数学家欧拉是最早把这个事情表达清楚的。
可是,我们的教科书却一直没有交代这件事,即使中文网站上也都是用勾股定理或者余弦定理来推导的,没有什么趣味。
于是觉得自己不妨把这个事情写出来,也好给有同样困惑的网友一个参考。
特别说明,这些资料综合了几个来源。
欧拉是从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入手的。
如上图所示假定做一个内切圆,那么,每个切点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分别就是x,y,z。
设内切圆的半径是r,那么一个三角形就可以分为六个三角形,或者三对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就是r*(x+y+z)。
如果三角形三条边上分别是a,b,c。
那么很容易得到xyz和abc之间的关系。
就是海伦公式里面的s-a,s-b,s-c。
所以问题就变成求内切圆半径r。
因为内切圆的圆心是在角平分线上,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把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直角(如上图右所示)而把这些三角形按比例放大,一定可以得到一个矩形PQST。
下面,就来推导一下:
怎么样,够漂亮的吧。
请注意这里没有用到勾股定理,只是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所以,国外的学者很明确地说明这两个公式可以相互推导。
为了更明确地表达xyz的几何意义,请看下图:
好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海伦公式的几何证明2
初等数学2009-12-30 13:29:40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在看到一本美国人写的历史上各位数学天才的书后,才知道原来海伦前辈自己也是用几何方法证明内切圆半径公式的。
所以写欧拉的人有些文过饰非的味道,当然欧拉的确伟大的不得了,但海伦前辈的功绩也不能抹杀。
上图左就是据说海伦用来证明他的公式的。
不过这个证明过程网上到处都是,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推导了。
在看到介绍海伦公式的文章时,还有另外一个几何方法,就是右图。
但没有给出过程,让读者自己推。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想,
所以决定把它写出来。
见下图。
怎么样,也够简单的吧!不过我自己还是喜欢最前面的方法。